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课件全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课件全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课件全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课件全

《金融学》课程介绍

《金融学》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最重要的统帅性专业基础理论课。

课程教学内容以金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为主体,基础性是本课程教学内容最显著的特点。《金融学》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和金融运行为依托,联系中国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以及全球金融发展、变化的历史和现实,客观介绍国际主流货币金融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实务运作机制。课程信息量大、兼容性强、涉及面宽。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力图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了解。使学生知晓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目录

第一章货币 1

第二章货币制度 8

第三章信用 15

第四章利率 23

第五章金融机构 29

第六章金融市场 32

第七章货币市场 42

第八章资本市场 50

第九章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 58

第十章商业银行 65

十一章中央银行 82

十二章货币政策 91

十三章货币需求理论 97

十四章货币供给理论 104

十五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11

第一章货币

学习目标

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货币的起源

理解货币的本质

熟悉货币的职能

掌握货币的计量

主要内容

货币质的规定性

货币量的规定性

货币流通

货币质的规定性

一、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结果。

商品的交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一种商品的价值通常是用另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现,这就是价值形式。

(注意等价形式与相对价值形式的区别)

价值形式的四个阶段

(一)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最初的交换带有偶然的性质,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由另一种商品来表示。

1只绵羊=2把石斧

绵羊的价值通过石斧表现出来。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地位,石斧处于等价形式地位,成了等价物。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价值量是通过和等价物交换所形成的量的比例表现出来的。

随着商品交换种类和范围的扩大,出现了扩大的价值形式。

(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但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仍然是不完全、不成熟的。这是因为:

一是各种商品都由许多商品共同表现其价值,各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又都不一样;

二是交换过程迂回复杂,增加了交易的困难,还没有一种统一的价值表现形式能够顺利地媒介商品交换,必须向一般价值形式过渡。

(三)一般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是各种商品的价值统一地由同一种商品表现; 一般价值形式表现为商品交换是通过一般等价物媒介的间接交换,即绵羊已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媒介商品交换的特殊商品。

当然,一般价值形式虽克服了直接物物交换的种种困难,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但并没有完全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这妨碍了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向货币价值形式过渡。

(四)货币价值形式

在货币真正出现之前,一般等价物虽然已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但它又是不固定的。一般等价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是不相同的。由于许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难以分割、价值不统一、难

以保存等缺点,使得贵金属最终成为最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当人们选择贵金属作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产生了。

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一种特殊商品(黄金、白银)来表现,它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

具体的历史分析

马克思运用具体的历史分析方法,通过考察商品内在矛盾的发展去揭示货币的产生,侧重于说明货币产生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

交换过程中,生产者侧重商品的价值,购买者侧重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内在矛盾,也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途径就是交换。

货币究竟是什么?

具有普遍接受性的特殊商品!

具有选择权的特殊商品!

具有排他性的特殊商品!

请问:如何理解特殊商品?

特殊商品的演变

货币的种类

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是直接从普通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它本身具有相应的价值和特定的使用价值。

实物货币的流通一般分两个阶段:一是初级阶段,为非金属(如牲畜、皮毛、布帛、贝壳等)的实物货币流通阶段;二是高级阶段,为金属(起初是铜、铁、锡等贱金属,后来发展到金、银等贵金属)货币流通阶段。

一般认为,当金、银等贵金属充当货币材料时,货币正式产生。

代用货币

作为实物货币的替代物,一般形态是纸制的凭证,故称纸币。可兑换的银行券是它的典型代表,发行银行保证随时按面额兑付金币。

其特点有:代表贵金属的价值、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和有意削割、成本较低。

信用货币

基于银行信用而产生的,主要包括银行券和银行存款。

其特点是:本身的价值远远低于其作为货币的价值,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贵金属。当今世界各国几乎都采取这一货币形态。信用货币由一国政府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包括辅币、现金、银行存款、电子货币。

问题

一般商品的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货币也是商品,那么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的价值分别由什么确定?

三、货币的职能

前提:贵金属充当货币

(一)价值尺度

货币用来表现、衡量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量时,就执行着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价值尺度是货币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

问题

一、为何货币可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二、真正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是什么?

三、人民币能否发挥此职能?请说明原因?

四、货币如何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

信用货币能否发挥价值尺度职能?

两种学说观点:价值说:不能! 商品说:能!

作为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具有两个特点

(1)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想像的、思维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

(2)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

两个派生职能

货币在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时又产生了派生职能:一是价格,二是价格标准。价格是商品价值的

货币表现,价格标准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部分。

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之间的关系:

1)价值尺度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

2)价值尺度职能和价格标准是不同的概念,二者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不同。

补充概念

一、商品的绝对价格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货币的价值量→“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规律

二、商品的相对价格

通过货币,借助价格标准进行比较

(二)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

W1→G2→W2→G3→W3→………→

在此过程中,货币充当待实现商品价值的替代,发挥流通手段职能。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特点

1、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2、货币在此过程中是交换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带来的现实问题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矛盾,促进了商品

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商品交换也被分为卖和买两个独立的行为,这就孕育了商品买卖可能脱节的矛盾。

→→引发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为获取一般等价物而竞争

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货币流通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如下:

结论: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三)贮藏手段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时执行的一

种职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主要是金属货币。

对贮藏手段职能的补充

1、特点: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具有价值,并且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2、标志:

一是货币退出流通;二是在贮藏中实现保值。

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商品流通量商品价格需的货币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必 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

3、作用——蓄水池

货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时,可以起到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4、问题:信用货币能否发挥该职能?

(四)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职能。

w1→ (G1)w2→(G1) → w1

对支付手段职能的补充

1、特点

货币让渡与商品让渡在时间上相分离了,货币在此过程中是交换的目的而不是手段。

2、作用

1)扩大商品流通

2)节约现金流通

3、影响: 产生了信用

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量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量 区别概念

货币需要量、货币必要量

货币流通量、货币供给量

货币需要量,或称货币必要量,它表现在一定时期内,为保证生产和流通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量。 流通中货币必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实现的商品总量、单位商品价格和单位货币平均流通速度。用公式表示:

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M )= V 或()

货币必要量是指流通过程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志;

货币流通量则是流通中实际存在的货币数量,通常称为货币供应量。

(五)世界货币

货币在世界市场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时,我们称其为世界货币。

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有十足的价值。目前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一般就是金块和银块。

几个重要概念

国际货币

是国际经济交往中,广泛使用的货币,是特定国国内货币国际化的表现。

世界货币

在国际市场上发挥四种货币职能的货币

关键货币

用以确定各国基本汇率(与套算汇率区别)的主要货币

复合货币

其价值由多种货币的汇率加权确定的,用于国家间债务支付和储备资产的货币。

外汇

以外币表示的,用于进行国际间清算的支付手段。

思考:

以国际货币为中心,分析其与四种货币的区别

国际货币与世界货币

1、性质不同

2、价值确定不同

3、表现形式不同

4、流通条件不同

速度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单位货币(作为流通手销的支付总额

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赊销价格总额商品价格总额=+-

国际货币与外汇

1、使用范围不同

2、研究的角度和内容不同

国际货币和关键货币:多元化和一元化的条件下,有所不同。

国际货币和复合货币:价值确定不同、使用范围不同。

案例:物物交换与货币

若干年以前,巴黎的拉利克戏院的歌手塞利小姐曾在社会群岛作一次演出。作为演出的报酬,她得到门票收入的1/3。经过清点以后,她的报酬包括3口猪、23只火鸡、44只鸡、5000个椰子,还有很多香蕉、柠檬和桔子。在巴黎,这些家畜和水果可能值4000法郎,这是唱5支歌的很优厚的报酬。然而,在社会群岛,货币是稀缺的。由于塞利小姐自己无法消费掉她的任何一项收入,她只好用水果去喂猪和家禽。

W·S·杰文斯,1898:《货币与交换机制》P1

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货币是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工具

货币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货币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货币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

货币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

货币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货币是商品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

货币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工具

货币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工具

关于“货币面纱观”

货币能否对经济发生实质性的影响呢?

大卫·李嘉图和萨伊等认为,货币只是一种便利的交易工具,是覆盖在经济活动上的一层面纱。“货币面纱观”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它不会对实际产出、就业水平和支出等发生影响,货币数量的变化只会影响物价水平。

魏克赛尔认为,货币并不是掩盖在实际经济上的一层面纱。货币在充当交换媒介的同时,也会促进储蓄的投资转化。凯恩斯认为,通过货币数量的变化影响利率变动,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使社会总需求变动,从而可使生产产量和就业水平发生变化。弗里德曼认为虽然货币数量在长期内主要影响物价,但短期而言,货币数量的变动也会影响产出。

货币的计量

货币的计量

对货币有两种理解,一是从理论上来定义货币,二是从经验统计上定义货币。前者从理论上回答:货币是什么;后者从经验统计上显示:什么是货币。

大多数国家都认同,现金和存款都是货币,并根据它们的主要职能和流动性差异给出了不同层次的货币定义。

货币层次

存款的概念

定义:商业银行的负债是商业银行在经营活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义务。

传统的负债业务

(一)活期存款()

(二)定期存款()

(三)储蓄存款()

所谓狭义货币,是指那些流动性最强,其承担的职能主要是充当交换媒介即流通手段的那部分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

所谓广义货币,它既包括高流动性的现金、活期存款,又包括流动性稍差、但有收益的存款货币。

最广义货币中还包括那些经过一定程序可以变现的非存款性金融资产。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采用这种定义货币的方法。我国的统计口径如下:

二、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量

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的货币总量,货币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的货币周转总额。两者的区别是:

(1)两者的考察的时间范围不同。

(2)两者的数量不相等。

(3)两者的变动状况不相同。

通常,我们可以把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量看作是实现的交易总额,而把货币存量看作是某个时点上的货币供应量。

案例——电子货币的应用

有关电子货币至今尚无统一定义。国际清算银行()1996年10月的报告和欧洲央行()1998年的报告较具代表性,体现了电子货币的若干基本特点:1、由电子储存的货币价值;2、代表向发行者的索偿权; 3、具有一定的储值上限; 4、可在发行者业务系统之外广泛用于支付;5、在支付过程中无卷入银行账户或发行方系统的必要。

电子货币的确用于电子支付,然而并非所有用于电子支付的手段都是电子货币。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促使传统支付手段电子化,走向互联网、移动通讯网和数字电视网。例如,用普通的信用卡可以在网上购物。但与在商场购物一样,使用者必须提交信用卡号码并需通过信用卡系统的授权,方可支付。另外,电子支票也继电脑银行()和网上银行()之后出现。然而,电子支票的支付需要收款人将其银行账号和支票路径序码通知付款人。付款方只能在本银行网页或本电脑银行软件

上付款。电子货币的出现力求克服即便电子化、仍旧依循传统付款方式的局限。因此,电子货币直接与非传统支付手段相联。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电子货币在整个支付系统中仅占微小份额这一事实,令急于宣告电子货币时代到来的人们大失所望。但对了解电子货币的微型付款属性的人来说,这些尚属意料之中。事实是,物理现金与钱夹均未消失,但人们正逐渐认识到生活质量可以通过减少等待取款付款、寻找购物停车位、凑零钱付停车费等等得以提高。看来,更为重要的是电子货币所带来的付款文化上的变化。

思考题

1.货币的职能都有哪些?货币在发挥各种职能时各具有什么特点?

2.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什么?

3.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是什么?不同层次货币定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划分货币层次的意义何在?

本章小结

1.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货币产生后使商品的内在矛盾转化为外部的货币与商品的对立。

2.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项基本职能,并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等派生职能。

3.货币在宏观经济中具有提高资源效率,传递信息和有助于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

4.货币在微观经济中具有推动生产发展,实行经济核算和实现收入分配的作用。

5.根据经验统计,货币可分为M0、 M1和M2等多个层次, M0和 M1为狭义货币, M2为广义货币。货币还有存量和流量之分。

第二章货币制度

学习目标

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货币制度的形成

理解货币制度的内容

熟悉货币制度的类型

掌握我国信用货币制度

自从产生了货币,货币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就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难以取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货币的作用,就需要对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进行规范。这种规范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资产阶级政府通过立法形式将其确定下来,便产生了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流通

最初,黄金和白银以条、块形式充当货币。由于交易时须称量,鉴别以及分割,使得商品交易和货币流通存在较大的不便。随后出现了标明重量和成色的金银条块,这种铸币的雏形的流通范围有限。最后,当国家以自己的权威集中铸币以进一步推动商品交易的发展时,真正的铸币就出现了。

称量货币→富贾证明→国家证明

所谓铸币,是指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用一定重量的金属,以一定的形式铸造以后,并标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我国是最早出现铸币的国家。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流通的特征:

1.铸造权分散。这和封建制度有关。

2.铸币不断贬值。即铸币重量减轻,成色降低。

二、资本主义货币制度的建立

取得政权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对货币制度提出三个要求:

1.要求一个统一的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统一的标志就是把分散的货币铸造权集中起来由国家垄断。

2.要求有稳定的货币流通。货币流通的基本条件是币值稳定。

3.要求货币流通具有较大的弹性。货币流通的弹性是指货币流通规模适应国民经济的周期性变化而能进行扩张和收缩。

三、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规定货币材料

就是规定一国货币用什么材料制成。如果用黄金作为本位货币材料,就是金本位制度。用白银就是银本位。用纸币就是纸币制度。

(二)规定货币单位

一是规定货币的名称;

二是规定单位货币的价值。

(三)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通货:就是流通中的现金,包括金属货币、纸币和银行券。

基本通货:是指一个国家的计价标准单位。

本位币:是一国的主币,是用货币金属按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的铸币。

本位币的基本特征是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基本一致。

问题:名义价值?实际价值?

本位币的三个“自由”:自由铸造、自由融化、自由输出入

作用:币值、汇率自发调节

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本位币有磨损公差

辅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通货,主要供小额周转使用。辅币与本位币有固定的兑换比例。

铸造辅币一般用不易磨损的铜、镍、铝等贱金属。

辅币按照其名义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流通。

国家关于辅币的铸造和流通有三个规定:

1.规定辅币限制铸造。

2.规定辅币有限法偿。

3.规定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

问题:为何不等于?怎样保证不足值的辅币按其名义价值流通?

(四)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制度就是国家规定把贵金属集中到国库或中央银行,其主要目的是将贵金属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作为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以及作为支付存款和银行券的准备金。准备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其用途有三:①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②作为扩大和收缩国内金属流通的准备金;③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

当今各国都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制度,金银已退出货币流通领域,黄金准备的后两个作用已消失。黄金作为国际支付准备金作用依然存在,形式却发生变化:当一个国家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以黄金换取自由外汇,平衡国际收支。

目前,各国发行的信用货币虽不能兑换黄金,但仍然保留着发行准备制度。各国准备制度不一致,但归纳起来,作为发行准备金的有:黄金、国家债券、商业票据、外汇等。

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发展史上曾存在四种不同的货币制度,依次为银单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单本位制和纸币制度。

一、银单本位制

银单本位制是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以银币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它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实

施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制度。

银单本位制最大的缺点是白银价值不稳定。由于白银产量较多,容易贬值,因而不能保持其价值的相对稳定。到了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放弃了这种货币制度。

二、金银复本位制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法律规定金银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都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法偿力。金银都可以自由输入输出。

金银复本位制的三种形态:

(一)平行本位币制

平行本位币制就是金币和银币按照它们所包含的金银实际价值进行流通,也即金币和银币是按市场比价进行交换。其缺点是金银市场比价的波动会导致商品双重价格比例的波动,不利于商品交易。

格雷欣法则

(二)双本位币制

双本位币制是指国家以法律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固定比价,即金币和银币按照法定比率进行流通和交换。双本位制用法律规定金银比价,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三)跛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是指,金银币都是本位币,但国家规定金币能自由铸造,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限制每次支付银币的最高额度。金银币按法定比价交换。

三、金单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币本位制,其特点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保证了货币的储藏手段职能的正常发挥;价值符号(辅币、银行券)可自由兑换成金币,使之不会发生贬值现象;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

金单本位制的稳定性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1)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

(2)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其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

金单本位制的优缺点

金单本位制的优点:

(1)促进商品流通,有利于生产发展。

(2)促进信用关系和信用制度的发展。

(3)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资本输出,稳定国际经济关系。

金单本位制的缺点:

黄金存量有限,各国拥有的黄金不均衡,价值符号无法兑现,无法满足商品经济规模日益扩大对黄金的需求。(到1913年末,美、英、法、德、俄五国占有世界货币黄金存量的2/3)、政府集中黄金储备用于备战、取消金币的自由铸造与银行券的自由兑换、限制黄金的自由输出输入等原因,金币本位制崩溃。

四、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度。它废除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流通的规定。银行券代替金币流通。银行券可以兑换为金块,但兑换的起点很高。实行金块本位可以节约黄金的使用,暂时缓解黄金短缺与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与外汇兑换,然后用外汇在外国兑换黄金。从本质上讲,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一般为殖民地和附属国所采用。

货币银行学_艾洪德_第六章商业银行

第六章商业银行 一、填空题 1.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活动特征的职能。 2.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有:营业功能、保护功能和。 3.商业银行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 4.商业银行主要负债业务是。 5.商业银行主要资产业务是。 6.银行证券投资主要是:政府公债、公司债券和。 7.按照贷款的保证分为信用贷款和。 8.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有:票据业务、贷款业务、承兑业务和。 9.信用卡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业务。 10.金融衍生交易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业务。 二、单选题 1.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比率应达到() A.8% B.9% C.7% D.10% 2.商业银行“三性”原则是指盈利性、流动性和() A.投资性 B.投机性 C.安全性 D.风险性 3.下列哪些是无风险的表外业务() A.咨询业务 B.承诺业务 C.担保业务 D.衍生业务 4.1998年,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实行() A.资产管理 B.负债管理 C.资本管理 D.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5.现代银行业的鼻祖是() A.中国银行 B.花旗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汇丰银行 6.下列哪些是有风险的表外业务() A.代理业务 B.汇兑业务 C.结算业务 D.担保业务 7.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包括: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 A.抵押贷款 B.质押贷款 C.贴现贷款 D.损失贷款 8.代理业务是商业银行什么业务() A. 有风险表外业务 B. 无风险表外业务 C.资产业务 D.负债业务 9.承诺业务是商业银行什么业务() A. 有风险表外业务 B. 无风险表外业务 C.资产业务 D.负债业务 三、多选题 1.商业银行职能有()。 A.信用中介职能 B.支付中介职能 C.信用创造职能 D.金融服务职能 E. 融通资金职能

货币银行学 商业银行

第六章商业银行 本章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一、本章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商业银行的基本理论(产生、发展、作用、类型、组织)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与经营管理(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创新、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与信用货币创造 二、若干重要概念的识记 ?货币兑换商(Money dealer):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从事铸币及货币金属的鉴定、兑换、保管和汇兑等业务的行业。?负债业务(liability business):商业银行吸收资金并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主要由存款、借入款、占用款、自有资本组成。 资产业务(assets business):商业银行运用资金并形成资产的业务,是商业银行获取收益的重要方式,主要由现金、贷款、投资、固定资产组成。 ?贷款证券化(loan securitisation):资产证券化的一种,是商业银行以贷款为抵押发行证券筹资的创新业务,可使贷款资产转变成可转让证券。 ?中间业务(middleman business):凡不需要动用自己的资金,而是利用银行人材、技术、设备等优势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表外业务(off-balance-sheet business):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外的业务,这些业务当时并不直接引起资产负债表的金额变动,但能够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本,从而提高银行收益率。 ?表外业务主要有各种担保性业务、贷款或投资承诺、外汇与证券的衍生性买卖,如期权买卖、货币或利率互换等。 ?“6C”原则(principles of 6C ):商业银行为了确保贷款的安全与盈利,在对放款对象进行审查时所采用的信用分析方法。这种审查主要从品德(Character)、才能(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品(Collateral)、经营环境(Condition)、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6个方面展开,由于每个方面的英文字母均以“C”打头,故称作6“C”原则。 ?金融创新(financial innovation):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主要包括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创新和金融业组织结构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原始存款(primary deposit):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存款以及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成的存款。 ?派生存款(derivative deposit):由商业银行的贷款等业务而衍生出来的存款,也是在原始存款基础上扩大的那部分存款。 存款派生倍数(derivative multiplier of deposit):以总存款为分子,以原始存款为分母的比值,表明在原始存款基础上扩张出多少倍的派生存款,也是衡量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能力的指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legal deposit-reserve ratio)——在法定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下,商业银行存款中必须缴存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现金漏损(loss of cashes):客户将存款从银行以现金方式提取走。 提现率(withdrawal rate):客户提取的现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率。 超额准备金率(excess reserves rate)——商业银行总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部分的准备金称作超额准备金,其与总存款之比称作超额准备金率。 三、需要重点把握和理解的几个问题 ●(二)如何理解现代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与地位? 在现代金融机构体系中,商业银行是法定能够接受活期存款和具有创造派生存款能力的机构,其地位比较特殊。 ●商业银行的作用主要通过其信用中介、支付中介、转化资金、信用创造、金融服务等职能的发挥来实现。 ●商业银行的地位:金融机构体系的主体;国民经济的中枢;宏观调控的对象和导体. (三)现代商业银行的组织体制有哪几种类型?其利弊如何? 现代商业银行的组织体制的主要类型有:单一银行制;总分行制;控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等. 各种组织类型各有利弊,各国按各自的不同情况在不同时期做出不同选择. (四)如何看待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及变化 现代商业银行主要有职能分工和全能型两种经营模式. 职能分工和全能型两种经营模式各有利弊.

货币银行学_习题集(含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程习题集 一、单选题 1.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场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 A )职能。 A. 支付手段 B. 流通手段 C. 购买手段 D. 贮藏手段 2.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C)。 A. 金本位制 B. 银本位制 C. 金银复本位制 D. 金汇兑本位制 3.我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A )。A. 铜B. 银C. 铁D. 贝 4.我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C )。A. 1分 B. 1角C. 1元 D. 10元 5.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B )。 A. 特殊等价物 B. 一般等价物 C. 普通商品 D. 特殊商品 6.下列货币制度中,金银两种货币均各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任意流通的货币制度是(A )。A. 平行本位制 B. 双本位制C. 跛行本位制 D. 金汇兑本位制 7.本票与汇票的区别之一是(A )。 A. 是否需要承兑 B. 是否有追索权 C. 是否需要汇兑 D. 是否有保证 8.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是(A )。 A. 商业信用 B. 银行信用 C. 消费信用 D. 国家信用 9.个人获得住房贷款属于(A)。A. 商业信用B. 消费信用C. 国家信用 D. 补偿贸易 10.国家货币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是(D )。 A. 实际利率 B. 市场利率 C. 公定利率 D. 官定利率 11.西方国家所说的基准利率,一般是指中央银行的( D )。 A. 贷款利率 B. 存款利率 C. 市场利率 D. 再贴现利率 12.下列不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 A )。 A.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B. 公司债券 C. 股票 D. 政府债券 13.在代销方式中,证券销售的风险由(B )承担。 A. 经销商 B. 发行人 C. 监管者 D. 购买者 14.短期资金市场又称为(B )。A. 初级市场B. 货币市场C. 资本市场 D. 次级市场 15.目前我国有(B)家证券交易所。A. 1 B. 2 C. 3 D. 4 16.下列属于优先股股东权利范围的是( C )。 A. 选举权 B. 被选举权 C. 收益权 D. 投票权 17.( C )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业产生的象征。 A. 德意志银行 B. 法兰西银行 C. 英格兰银行 D. 日本银行 18.在《巴塞尔协议》中将资本划分为两类,其中股本和公开储备属于( B )。 A. 附属资本 B. 核心资本 C. 普通准备金 D. 补充资本 19.《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应达到( C )。A. 10% B. 15%C. 8%D. 20% 20.就组织形式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实行(B )。 A. 单元银行制度 B. 总分行制度 C. 代理行制度 D. 银行控股公司制度 21.认为银行只宜发放短期贷款的资产管理理论是(C )。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 1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2)双本位制 是指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两种本位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的货币制度。其缺点是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2信用、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石、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消费信用 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 本质特征: 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一)信用产生的原因 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 ☆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自然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 ☆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信用的作用 积极作用: 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 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 3、信用可以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 4、信用可以调节经济,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 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讲义利率的变动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讲义利率的变动

第二节利率的变动 一、影响利率的因素:一般性的描述 1、从货币的供求看 1)收入。 从流动性偏好角度看,收入的增加意味着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因而会引起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移。因此,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利率的上升。 从可贷资金的角度看,收入的提高意味着储蓄的增加,从而增大可贷资金的供给;另一方面又意味着货币需求的增加,从而增大可贷资金的需求,因此导致收入对利率的影响难以最终确定。 2)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的上升意味着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在没有货币幻觉的情况下,人们要完成相应的交易量所需持有的名义货币量就会增加,根据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货币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因此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导致利率上升。 2、从可贷资金的供求看 1)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上升意味着在人们的总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将会减少,从而可贷资金供给减少,结果使均衡利率上升。 2)投资的预期报酬率。 投资预期报酬率的上升会使投资需求增加,从而使可贷资金需求曲线右移,因此会引起利率的上升。 2)投资的预期报酬率。 投资预期报酬率的上升会使投资需求增加,从而使可贷资金需求曲线右移,因此会引起利率的上升。 3)政府的预算赤字。 预算赤字往往是用发行政府债券向公众借贷的方式加以弥补,这种政府的借贷造成可贷资金需求增大,从而意味着利率的上升。 4)预期利率。 当人们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时,会使当前的利率上升。相反,当人们预期利率将下降时,将使当前利率下降。 预期利率就像是一种能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人们预期利率将上升,利率就会上升;反之亦然。其实,这一有趣的现象在金融市场上是非常普遍的。 5)预期通货膨胀率。 说明:在前面曾经讲过,如果价格水平上升那么利率也会上升。但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水平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前者是与人们预计的未来价格水平波动相联系的,后者则是指已经发生的价格水平变动。

货币银行学 商业银行(4.1.3)--商业银行

第五章商业银行 作业练习题 一、填空题 1、1694年成立的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 2、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国,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事业的创始。 3、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产生:一是,二是 。 4、商业银行的业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5、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和。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是。 A、信用创造 B、支付中介 C、信用中介 D、金融服务 2、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其能接受。 A、活期存款 B、定期存款 C、储蓄存款 D、原始存款 3、商业银行流动性最高而收益性最低的资产是。 A、短期债券 B、流动性贷款 C、票据贴现 D、现金 (二)多项选择题 1、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建立在职能的基础之上的。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2、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可以分为银行资本和银行负债两大类,而银行的核心资本一般包括 。 A、实收资本 B、公开储备 C、可转换债券 D、次级债券 三、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 2、负债业务 3、资产业务 4、中间业务 5、表外业务 6、应收款项 7、资产担保证券 8、租赁业务 9、信托10、代理业务11、备用信用证业务 四、简答题 1、简述商业银行性质。它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何在? 2、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由哪几部分构成?其中支票存款和非交易存款在成 本和流动性方面对银行经营有何不同影响?

3、什么是中间业务?什么是表外业务?两者是同一个概念不同表述吗?请简要分析之。 4、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

《货币银行学》课程标准

《货币银行学》课程标准 1、课程的性质与设计思路 1.1课程的性质 《货币银行学》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而且是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货币银行学是金融专业中的其他所有课程的基础课程,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等所有专业课程都是在金融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货币银行学以经济学为基础,研究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货币金融问题。货币银行学是从货币、信用和银行角度研究货币及货币创造机制,研究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之间关系的作用、机制及原理问题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经济、金融理论研究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详细阐述货币、信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货币政策、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结合国内、国际上发生的有关货币供求失衡引起的经济失衡现象、经济失衡导致货币失衡的问题、金融市场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改革、商业银行的重组与兼并、货币政策出台与政策效应等重大金融问题的现状,应用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剖析国内、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金融问题的原因,引导学习者掌握观察和分析国际、国内发生重大金融问题的能力。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

《货币银行学》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 第一次测试_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60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典型的商业信用形式是( )。 A. 商品批发 B. 商品零售 C. 商品代销 D. 商品赊销 2. 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是( )。 A. 利大于弊 B. 利小于弊 C. 有利无弊 D. 利弊均衡 3. 信用货币制度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主币集中发行 B. 辅币集中发行 C. 信用货币在流通中使用 D. 金属铸币在流通中使用 4. 金融压制表现为金融与经济发展形成—种( )。 A. 良性循环 B. 恶性循环 C. 无序 D. 频繁变动 5. 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 )。 A. 货币形式

B. 纸币 C. 扩大的价值形式 D. 一般价值形式 6. 金属货币制度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金属铸币在流通中使用 B. 主币限制铸造 C. 信用货币在流通中使用 D. 主币无限法偿 7. 08年1月1日,小红将5万元现金存入银行,存期定期1年,现行1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 为4.14%,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率为5%。1年后。他可以取得的税后利息收入为( )。 A. 2070 B. 1966.5 C. 914 D. 393.3 8. 金融深化论与金融压制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马克思和恩格斯 B. 麦金农和萧 C. 凯恩斯和弗里德曼 D. 托宾和戈德史密斯 9. 信用是( )。 A. 买卖行为 B. 赠予行为 C. 救济行为 D. 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10. 以下不属于债务信用的是( )。

货币银行学试题库及答案 (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执行价值单方向转移的货币职能是()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 2. 租赁设备由承租人维修保养的是() A. 经营租赁 B. 古代租赁 C. 传统租赁 D. 金融租赁 3. 1998年我国取消贷款规模管理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主要是() A. 利率 B. 同业拆借利率 C. 货币供应量 D. 存款准备金率 4. “扬基债券”的面值货币是() A. 日元 B. 美元 C. 英镑 D. 法郎 5. 凯恩斯认为交易性需求是收入的() A. 平减指数 B. 非平减指数 C. 递减函 D. 递增函数 6. 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新式银行是() A. 丽如银行 B. 法兰西银行 C. 中国通商银行 D. 交通银行 7. 不属于国家开发银行业务范围的是() A. 发放重点项目政策性贷款 B. 办理向重点项目贷款贴息 C. 发行金融债券 D. 办理粮棉油储备贷款 8. 保险合同终止一般是由于() A. 保险标的灭失 B. 保险期限届满 C. 保险人履约赔付 D. 保险公司破产 9. 现金交易方程式可表示为() A. MV=PT B. P=KR/M C. Md=kPY D. M1+M2=L1(y)+L2(r) 10. 在证券交易所专门从事不足一个成交单位股票买卖的证券商是() A. 零股经纪商 B. 佣金经纪商 C. 二元经纪商 D. 自营经纪商 11. 以下不属于证券交易所特点的是() A. 有形市场 B. 具有投机性 C. 协商议价原则 D. 投资人须经过交易所成员从事交易 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均按照() A. 美元计值 B. 英镑计值 C. 特别提款权计值 D. 贷款对象的货币计值 13. 某企业持有3个月后到期的一年期汇票,面额为2000元,银行确定该票据的贴现率为5%,则贴现金额是() A. 1975元 B. 1950元 C. 25元 D. 50元 14.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无论是存款货币还是现金货币的提供,均源于银行的() A. 存款业务 B. 贷款业务 C. 中间业务 D. 表外业务 15.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 A. 资本金 B. 中央银行借款 C. 发行金融债券 D. 存款负债 16. 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长期资本项目不包括() A. 直接投资 B.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C. 各国银行间的资金拆放 D. 政府贷款 1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成立于() A. 1942年 B. 1945年 C. 1946年 D. 1960年 18. 按保险对象的不同,可将保险分为() A. 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 B. 责任保险和人身保险 C. 自愿保险和再保险 D. 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 19. 欧洲货币市场的中心最初在()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 1、同业拆借 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利用资金融通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我国金融机构间同业拆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负责管理、组织、监督和稽核。金融机构用于拆出的资金只限于交足准备金、留足5%备付金、归还人民银行到期贷款之后的闲置资金,拆入的资金只能用于弥补票据清算、先支后收等临时性资金周转的需要。严禁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参与同业拆借活动。2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3、内生变量 内生变量,是指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外生变量的变化回应其内生变量的变化。 4、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5、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依据货币制度作用的范围不同,货币制度包括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根据货币的不同特性,货币制度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货币制度,国家法律规定

货币银行学重点艾洪德

货币银行学重点 名词解释 1.银行信用: 以货币资金借贷为运营内容和以某些非银行中介机构为行为主体的信用关系的统称 2.商业信用: 是厂商在进行商品销售时, 以延期付款即赊销形式所提供的信用 3.商业银行: 是指以获取利润、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载为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金融企业 4.货币制度: 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简称币制 5.有限法偿: 是指货币具有有限的法定支付能力, 是无限法偿的对称, 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 若超过限额, 对方能够拒绝接受。 6.基础货币: 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 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 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 7.本位币: 也称主币, 又称为主币, 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货 币 ,其单位就是货币制度基本的货币单位, 是辅币的对称, 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8.金融衍生工具: 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组合形式的总称, 主要包括期货、期权和互换及其组

合。 9.单利法: 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 只按本金计算利息, 而不将利息额加入本金进行重复计算的方法。 10.票据市场: 是在商品交易和资金往来过程中产生的以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发行、担保、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来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11.货币市场: 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交易市场, 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金融市场: 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13.金融机构: 凡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 均称为金融机构。 14.中央银行: 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 15.同业拆借: 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借贷的一种形式 16.大额可转让存单: 指银行发行的能够在金融市场上转让流通的一定期限的银行存款凭证 17.再贴现: 是中央银行经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 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18.货币需求: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社会各经济主体为满足正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