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代名相狄仁杰

一代名相狄仁杰

一代名相狄仁杰
一代名相狄仁杰

一代名相狄仁杰

狄仁杰,字怀英,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今太原市小店区狄村人。地方志说,狄村村中旧时有慈恩寺,碑记谓寺基即狄仁杰故宅。狄仁杰为武则天当政时期宰相,杰出的政治家。

狄仁杰青年时期,考中了科举里面的“明经科”,被任

为汴州。官职虽然不大,却是重要的地方官,和狄仁杰有过接触的大小官员,都对他表示敬意,给予好评。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他上任时,双亲在河阳,狄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对左右说:“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站立许久。成语“白云亲舍”由

此而来。后升为中央大理寺的大理丞。

唐高宗李治当皇帝时多病,国政主要由皇后武则天处理。一天,左武卫大将军权善才与中郎将范怀义,误伐唐太宗陵上的一株柏树,高宗夫妇得知大怒,下令将其处斩。大理丞狄仁杰却上奏说,按法律和事实,他二人不应该处死,高宗发怒说:“照你这样说,那就是要让我当不孝之子了,不行。‘必杀之’。”狄仁杰并不害怕,引史说理,犯颜直谏。他说,

国家有法律作准绳,皇帝也不能以喜怒释人杀人。罪不至死的,就不能乱杀,更不能因为误伐一棵柏树而杀掉两个将官。高宗最终收回成命。过了几天,狄仁杰就被提升为侍御史。

武则天成为皇后的第六年(660年)二月,高宗和武则天来到并州,瞻仰了高祖和太宗在晋祠的遗迹,回文水看望了父老们。在并州城西郊检阅过军队之后,他们住在了并州府,委派了狄仁杰一个临时职务,叫“知顿使”,掌管行宫布置任务。高宗武后要出游隋炀帝的汾阳宫,需要路过有名的“妒女祠”。俗传如果有女人穿着华丽的衣裳,从妒女祠旁经过,就会招来风雷之变、受到惊吓。当时的并州刺史李冲玄下令征集数万军民人马,另修一条大道,绕过妒女祠。狄仁杰知道后,马上反对劳民伤财另开新道,主张就走原路,不用害怕。他说:“天子之行,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避耶?”结果走原路到汾阳宫,“帝壮之曰:真丈夫哉”。

688年,武则天为太后的第五年,唐朝贵族豫州刺史李贞举兵反对则天临朝。他带领5000人马,叫士兵带上护身符,请和尚道士念经来求胜。在豫州城东40里的地方一战即败,李贞全家闭门自杀。进讨李贞的是大将张光辅的30

万大军,豫州百姓听说大将张光辅将要来到,纷纷出城投降唐军。但张光辅的将士多贪功贪财,竟抢掠、屠杀百姓。这时,狄仁杰刚回朝当尚书省的左丞,李贞一破,武则天就派他去当豫州刺史。野蛮的张光辅一伙入城以后,又以搜查李

贞党羽为名,随意搜捕,受连累的有六七百家。沦为官府奴婢的约有5000人,被判处死的约2000人。狄仁杰看到许多人无辜受累,就特上密表启奏,说明真相,请求“仁恤”。武则天相信狄仁杰,立即下诏,改杀为流,把这些人流放到丰州去。他们到了丰州后,给狄仁杰立了纪念碑。

狄仁杰对惨无人道的张光辅非常愤恨。有一天,张光辅要狄仁杰供给一些东西,遭到拒绝。张光辅不高兴地说,州官敢轻视元帅吗?狄仁杰义正辞严地指责张光辅包纵部下

杀降邀赏的罪恶行径,最后指着张光辅说:“恨不得尚方斩马剑加于明公(张)之颈,(我)虽死如归耳!”张光辅一时无言以对,灰溜溜地走了。但他班师回朝之后,捏造罪状,极力攻击狄仁杰,迫使武则天把狄仁杰调到更远的复州去做刺史,后又谪降为洛州司马。

公元690年,武则天由太后成为皇帝,改唐为周。第二年,狄仁杰被召回朝中当宰相。武则天对狄仁杰说:“以前你在豫州有善政,但有诬告你的人,你想知道是谁吗?”狄仁杰说:“谢谢,陛下以为臣有过,臣当改之,以为无过,臣之幸也。”他不愿意知道诬告他的人是谁。武则天不禁称叹仁杰为“长者”,即特别忠厚的人。

狄仁杰官居宰相之时,也正是武则天侄儿武承嗣显赫一时、谋求为太子之日。他认为狄仁杰是他被立为皇嗣的障碍之一。武则天称帝时,酷吏来俊臣被授朝散大夫之职,拜侍

御史,掌管刑狱。692年春天,武承嗣勾结来俊臣诬告狄仁杰和任知古等几位宰相以及御史中丞魏元忠等7人谋反,7人皆被捕下狱。当时法律中有一项条款“一问即承,造反者得免死”。如果不承认,就用毒刑拷打。狄仁杰知道来俊臣的毒辣,所以,审问时他说“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这样才没遭受毒刑。来俊臣得到满意的口供,将狄仁杰等收监,待日行刑。来俊臣又使一个判官对狄仁杰说,如果狄仁杰肯把另一位宰相杨执柔牵连为谋反同党,就可以减罪。63岁的狄仁杰十分气愤,用头撞柱,血流满面,判官吓得连忙道歉安慰。此后,狱中监管松了些。狄仁杰撕下头上的绸子,写好申诉状子,藏在被子里,然后对狱吏说,天气暖和了,叫我家里人给我换条薄被子吧。狄仁杰的儿子来换被子,回到家里,拆开被子,取出冤状,就到朝廷去上告。则天皇帝接到冤状,召见狄仁杰,问道,你说冤枉,那么,你为什么自己承认谋反呢?狄仁杰说,如果那时不承认,早已死于拷打了!又问,何为作谢死表?狄仁杰回答,臣无此表。武则天令人拿出谢死表,才弄清是伪造的。武则天释放了狄仁杰,但把他降为彭泽县令。

公元692年秋,狄仁杰来到彭泽县,正值大旱为灾,农民颗粒无收,他为民请命,奏请减免彭泽一切租赋。武则天认为他关心人民疾苦,特予嘉奖,并下令江州,免除彭泽农民租赋。年底,狄仁杰将前任拘捕的全县包括死囚在内的囚

徒300人,逐一审问,辨析冤情,全部放回家中度岁(过年),约期返狱。到期,仅二死囚迟到,一为大风所阻,舟楫不通;一为母死治丧,稍稽时日。狄公以朝廷恩德及人,均奏准免死开释。众囚预先约定返狱之日,每人怀土一兜,堆放狱侧,遂巍然成一小丘,后人称之为“纵囚墩”,并于墩旁,建狄公生祠,用以纪念狄公盛德。宋名臣范仲淹撰写《狄梁国公祠碑记》立于祠内。

公元696年,契丹首领李尽忠被汉官逼反,率领人马进入长城,打到河北境内,武则天因此调回狄仁杰,委他为魏州刺史。这时,前任刺史已经征调了大批农民到魏州城来修筑防御工事,狄仁杰上任后,认为敌人还在远方,也未必敢深入此地来,这样过早疲累农民,没有必要。于是让他们都回乡生产,百姓都很高兴。不久,李尽忠被击败,武则天即升狄仁杰为幽州都督。武则天为了表彰狄仁杰在河北地区的安抚工作,亲赐紫袍、龟带,还亲手在紫袍上题了十二个字:“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

公元700年初,武则天想造大佛像,打算命天下僧尼,每人每天捐献一文钱相助。狄仁杰知道后,上疏力谏,他认为造寺造像,耗资很大,必然增加人民劳役和财物的负担。他说:“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捐百姓,将何以求!”武则天又一次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并且虚心地对老臣表示了极大的敬意,说:“公教朕为善,何

得相违。”

武则天在皇位继承问题上,曾苦恼过,皇位是传给武姓呢,还是传给李姓呢?她的侄儿武三思力劝她传给武姓,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为此问宰相,都不敢答对,狄仁杰则主张传给李姓,他说:“臣观天人未厌唐德,比如匈奴犯边,陛下让梁王三思招募勇士,一个多月招募勇士不到1000人,而庐陵王招募勇士,不到10日,就招募5万。今欲继统,非庐陵王不可。”武则天发怒,罢议。

过了一段时间,武则天召见狄仁杰,狄仁杰说,陛下也知道,《礼记》说:“天子七庙”。以后各朝帝王都建立家庙,称为太庙,由本姓子孙奉祀祖宗。一位皇上升天后,由新君敬他的牌位,安放于太庙中,从来绝无侄儿奉祀姑母牌位于太庙的事。所以,陛下皇位,不可传侄,必须传子。武则天觉得狄仁杰说的有道理,于是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早年被废为庐陵王的中宗李哲,派大臣从房州接回神都,不久,又听从狄仁杰的建议,举行了迎太子李哲回朝的仪式。

狄仁杰以知人著称,居位蓄意荐贤,所荐如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后皆为中兴名臣。在狄仁杰死后的公元705年,张柬之等趁武则天病重,拥戴中宗复位,改周为唐。史称狄仁杰有“再造唐室”之功。

武则天晚年,越来越信任、敬重狄仁杰,满朝文武,无人可比。在大殿上朝见时,武则天总叫狄仁杰不用按常礼跪

拜,并说:“每见公拜,朕亦身痛。”经常呼“国老”而不称名。狄仁杰由于年高且病,屡次请求告老还乡。武则天总是挽留,并叫狄仁杰不要和其他宰相一样到朝内值班住宿,并嘱咐其他大臣说:“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公元700年6月,71岁的老宰相狄仁杰病卒。武则天非常伤感,甚至痛哭出声,她流着眼泪叹息说:“朝堂空矣!”宣布放假三日。从此,每遇国家有大事,朝中大臣们一时不能决断时,武则天总是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耶!”武则天追封狄仁杰为文昌右相,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时又追封为梁国公,后人因此称为狄梁公。

狄仁杰的主张和措施,都能注意到安定人民生活,让人民安居乐业。所以,他不论在朝廷还是在地方作官,都受到人民的支持与爱戴。宁州、丰州、豫州、彭泽、魏州等地的人,为了纪念狄仁杰,建了他的德政碑或生祠,这不仅在唐朝,就在整个中国封建史上,也是少有的。

在狄仁杰的故乡狄村,村中立一大石碑“狄梁公故里”。明崇祯年间,山西巡抚吴?`在狄村创建狄公祠,祠前立“白云深处”牌坊。清康熙十年上任的知府周令树,曾撰文刻石“狄梁公碑记”。立于清顺治年间重修的狄村慈观寺,碑文尚存。

清康熙二十四年,巡抚图纳将狄村附近的净业庵改名为白云寺,寺前原有石碑“白云深处”,以此赞誉狄仁杰的孝

心,意同“白云亲舍”。

清乾隆年间,狄公祠年久失修,山西布政使朱另在城内崇善寺附近新建狄公祠,并因此命名狄公祠所在街道为狄梁公街。清同治三年,崇善寺失火,狄公祠被毁。

1992年,太原市把狄仁杰故里狄村相传为狄仁杰母亲亲手栽的古槐处扩建为唐槐公园。

狄仁杰读后感

狄仁杰读后感 第1篇:狄仁杰读后感最近我看到了一则小故事: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就这样离去,便无法亲自在母亲身旁照顾,所以他心中感到非常悲痛。狄仁杰知道他的孝心后,觉得十分感动,就特此奏请皇上改派他人。后来,有一天,狄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过太行山,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怔了一会儿,指着白云底下的秀丽山河,对着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那儿啊!”他在那裏徘徊了许久都没有离去,想着、望着,禁不住流下了思亲之泪。后人便作诗歌颂这件事:朝夕思亲伤志神, 登山望母泪如频; 身居相国由怀笑, 不愧奉臣不愧民。 狄仁杰的孝心和仁慈令人感动,他登上山顶后,不是欣赏那秀丽的山水,而是思念着他的亲人,表示不管什么时候,他总是牵挂着他的家人。我觉得现代人都该学学他的精神,尤其是正值青少年时期的年轻人,现在,社会家庭事件日益频繁,孩子对父母没大没小,父母却无能为力,所以我们该学着如何和家人理性沟通、理性接纳家人的意见、适时的和家人分享自己的不愉快。 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能天天和家人相处是很幸福的,仔细想想,未来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只会变少,不会变多,以后父母是否都健在?以后兄弟姐妹是否还会联络?这些是比较客

观一点的问题和想法。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和孝顺,是现阶段我认为最重要的事。第2篇:神探狄仁杰读后感《神探狄仁杰》读后感从我小的时候就爱看课外书,尤其是侦探推理方面的,直到我已为人父,这个习惯还是没有改变。近来由于电视的热播,让我又认真的把小说《神探狄仁杰》拜读了一遍,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案情环环相扣,悬念从生,一套书看后感慨颇多。 狄仁杰聪明能干,被称为东方的福尔摩斯,书中故事我们无从考究它的真假,也不必去追究当时的历史背景,从故事中我们却不难发现,狄公在每一个案发现场都能认真研究,大多数人忽略的,没有发现任何情况的地方他都能发现蛛丝马迹。经过他心思缜密的推理,他总能得出正确合理的结果,虽然没有亲自在现场看到,可经过他的叙述,我们就能还原一个真实的过程,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他都分析的头头是道,让坏人没有任何的辩驳,心甘情愿的伏法。每每自己好像变成了狄仁杰,按照自己的分析来破案,然后在后边的故事发展中看看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自己忽略了什么,哪方面考虑的不全面,每一个案件破获以后看看自己的推理能力和水平是否有所提高,真是一乐事也! 故事中狄仁杰不仅很聪明,在做好本职工作上有自己的超强能力,而且也非常知道为官之道,他对自己的上司武则天(虽然武则天当时是皇帝陛下,但在狄仁杰看来,唐朝的江山还是姓李,所以我说武则天只能算是他的上司)很忠心,也深得她的信任。但他有自己内心深处的陛下,那就是太子李贤,他对太子也是关爱有加的,注重对太子言行的教导,使太子能够在女强人武则天当权时独善其身(因为

狄仁杰公正护法(3)

一、谈话揭题,认识人物 1、教师导言:商鞅南门立木,想方设法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目的就是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一个国家要稳定要强大,不仅需要老百姓自觉守法,更需要执法者公正地执法、护法。这节课,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课文,讲述的是狄仁杰公正护法的故事。 2、板书课题:狄仁杰公正护法。 3、理解课题,初步认识人物。 (1)狄仁杰。 他是唐朝的一代名相,也是一位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政治家。公元676年,狄仁杰被任命为大理寺负责人,主持审判当朝的各种案件,他明察善断,循律准确,公正执法、护法,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的大法官。后位居宰相,辅囯安邦,深为武则天倚重。他病故后,武则天悲声叹息,宣布废朝三日,以示衰悼。 2、公正护法。 即公平正直地维护当时的法律制度,保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教师小结导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一代名相公正护法的感人故事。 (利用《商鞅南门立木》这篇课文与本课之间一些内在的联系引出课题,并通过认识人物,理解课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并为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引导自学课文。 (1)自由认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读读认认,加以理解。 (3)思考:文中讲述了狄仁杰公正护法的几个故事,练习用小标题的形式进行概括。 (4)动手为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学生先独立自学课文,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3、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1)出示文中生字新词,认读并理解。 ①指名认读,纠正错误。 ②教师重点强调:执法不阿(ē)、包庇(bì)、哀悼(dào)。 ③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解疑。 刚正廉明:刚强正直,廉洁清明。 执法不阿:执行法律不偏西,很公正。 明察善断:指清楚地看到情况,善于作出审判。即明确地辨别案件或纠纷的是非,作出公正的判决或判断。 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推崇备至:十分推重,声望极高。 犯颜直谏:冒犯君主加以规劝。 乌合之众:像乌鸦那样聚集的人群,指的是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辅国安邦:协助国君安定国家。 包庇:袒护或掩护(坏人、坏事)。 哀悼:悲痛地悼念 ④教师出示文中的四字词语,全班齐读,加以识记、积累。 (2)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说说课文讲述了狄仁杰公正护法的几个故事,用小标题的方式来概括。 ①(第3自然段):犯颜直谏保将军。 ②(第4自然段):刚正不阿惩罪人。

狄仁杰不是神探 他是和武则天推心置腹的政治家

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的“天下第一名臣” 狄仁杰的名字大家很熟悉,电影、电视剧里也常有他的身影。但那是艺术创作,不是真正的历史,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可不是一个刑事侦探那么简单。 他断过案没有?断过。上元二年(675年),他被召入长安,当了大理寺丞,不久就创造了一个纪录,一年断案17800起。这个数字是很惊人的,这意味着一年不休息的话,平均每天要断案49起。不过可惜的是,这些案子在史籍中基本都没有留下细节。 就大理寺丞的职责而言,大部分案件应该不是狄仁杰亲手侦破,虽然唐代大理寺官员也时不时直接参与重大案件审理,但多数案件是在基层官吏审理完毕后交由大理寺复审。狄仁杰以极快的速度审案,本身就是一种德政,他的到来大大提高了大理寺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滞狱”现象。 我们重视狄仁杰,主要是因为他的一生贯穿了唐朝前期风云变幻的历史,大唐成为大周,再由大周变成大唐,这段历史缺了狄仁杰将是不完整的历史。我认为他是武则天时期的“天下第一名臣”。 年轻时很孝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年轻时狄仁杰就显示出了很高的情商。他很孝顺,有一次去并州当官,登上太行山,看到南边有一朵白云,于是潸然泪下:“吾亲所居,在此云下。”我的尊亲就住在这朵白云下面啊!于是悲泣,站了许久,一直等云朵远去才重新上路。 不仅对自己的长辈孝顺,他对别的老人也孝顺,这就是儒家常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并州,狄仁杰有个同事叫郑崇质,家里老母多病,郑崇质接到命令出使国外,那时出使国外可不是美差,走一趟短的要数月,长则好几年,而且路途充满艰险。所以碰到出国这种事,常有人推诿,但是狄仁杰仗义,提出代替郑崇质出使。当时狄仁杰的上司蔺仁基正与司马李孝廉闹矛盾,听说此事后主动对李孝廉说:“吾等岂独无愧耶?”于是两人竟然由此和好了。这就叫榜样的力量。 狄仁杰到哪里任职,都能为民做主,走的时候老百姓都感恩戴德,给他建立德政碑甚至生祠。 胆量过人,在皇帝面前亦坚持原则不动摇 狄仁杰从小性格执拗,一生坚持原则不动摇。这是他成功的要素之一。 有两位将军误砍了昭陵的柏树,高宗知道后勃然大怒,下令一定要严办这两个人。案件交给狄仁杰,他按照律法条文一审,认为应该免官。高宗一听就炸了:“砍昭陵的树,是使我陷于不孝的境地,必须杀头。”狄仁杰据理力争,保住了他们,话说得有艺术。他先给皇上戴高帽:“人都说劝谏皇帝难,我看要是碰到桀纣那样的昏君就难,碰到尧舜那样的明君就不难。跟您说这事应该不难。”然后继续给领导树典型找差距:“您看人家汉文帝,有人偷了高祖庙的玉环,文帝一定要把这人满门抄斩,执法大臣坚持按律法只能处死盗贼本人,最后文帝不也答应了?”然后再晓以利害:“您今天为了一棵树杀两位将军,千年以后人们怎么评价您?” 最后唐高宗让步了,说:“卿能守法,朕有法官。”于是命令史官把这事编入史书,授予狄仁杰侍御史的官衔。这件事使得狄仁杰第一次走进了武则天的视野。 可以虚与委蛇以求保全自己,但绝不陷害别人 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狄仁杰就此登上了宰相的宝座。然而,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就遭到了 酷吏来俊臣的陷害,被捕入狱。 狄仁杰原则性很强,但是手段很灵活,面对一线生机,他觉得有必要把握住,所以未经酷刑就认罪了。酷吏们有点喜出望外,觉得可以趁热打铁,让他诬告以前的下属杨执柔,狄仁杰猛然间心如刀绞,站起来“以头触柱”,血流满面。他倒是没有死,却把王德寿等人吓着了,不敢再为难他,而且还对狄仁杰有了一丝敬畏。 决定狄仁杰等人命运的是前任宰相乐思晦的儿子,还不到10岁。此时他要求觐见武则天,武则天竟然准许了。小孩说,您可以做个实验,在朝臣中挑选一个您最信任的人,把他交给来俊臣,这个人最终肯定会承认谋反。武则天终于明白了狄仁杰的案子是个冤案,狄仁杰案是酷吏政治的转折点。 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总结狄仁杰的一生——— 水。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表面看起来很柔弱,但是很有原则性,流向很坚定,遇到艰难险阻,水可以推倒它,也可以绕过它,也可以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狄仁杰就是这样战胜了许多敌人。 在武则天晚年谋划政变,将大周带回大唐 酷吏政治的结束,标志着国家进入了政治重建期,武则天要开始大展身手了,狄仁杰这样的贤能之士是绝对不会错过的。公元697年,狄仁杰再次登上相位,时年67岁。 在此阶段内,狄仁杰结结实实地与武家子弟打了回交道。狄仁杰是忠于武则天个人的,他敬佩武则天的能力,但是他对于武家子弟是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武家人除了武则天是个人物之外,其余都是些小人,都是些政治暴发户,无能、无才、无德,纯属“三无”人员。这也就是他晚年开始积极谋划李唐复国的原因,是为了武则天身后做准备。 可以说,狄仁杰这一生,是武则天最好的助手,又是她唯一的对手。正是狄仁杰,最终把武则天的大周又带回了大唐。谋划李唐复国的人不止狄仁杰一个,但后代人都将首功归于他。这首先是因为发动政变的人多数是他推荐当大官的,其次是因为他光明磊落,甚至李唐复国这件事,他在武则天面前搞的是阳谋,而不是阴谋。他不谋求个人利益,是个真正的政治家,而不是政客。政治家就是要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为理想而奋斗。政客没原则性,墙头草随风倒,唯一的原则就是谋求私人利益。 2012年12月16日星期日编辑/匡萍校对/张郁文 11讲 坛 精彩语录 三湘都市报公众服务热线:96258 (新闻报料发行投诉广告服务互动)本报地址:长沙市开福区湘江中路一段52号邮编:410008 狄仁杰不是神探 他是和武则天推心置腹的政治家 在很多人印象里,狄仁杰是一个鲜活的电视人物形象,他是中国的福尔摩斯,是断案无数、聪明绝顶的神探,他的身边还有个“元方”……真实的狄仁杰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近日,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于赓哲在《百家讲坛》开讲《狄仁杰真相》,还原真实的狄仁杰形象。同名书籍亦将于近日出版。他指出,历史上的狄仁杰绝非刑事侦探那么简单,而是知人善任、能力超群的政治家。他生前,能够对武则天的重大决策产生影响,他死后,还能决定武则天和她的大周朝的历史命运。 ◎狄仁杰的一生贯穿了唐朝前期风云变幻的历史,大唐成为大周,再由大周变成大唐,这段历史缺了狄仁杰将是不完整的历史。 ◎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总结狄仁杰的一生—— —水。水表面看起来很柔弱,但是很有原则性,流向很坚定,遇到艰难险阻,水可以推倒它,也可以绕过它,也可以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狄仁杰这一生,是武则天最好的助手,又是她唯一的对手。他光明磊落,甚至李唐复国这件事,他在武则天面前搞的是阳谋,而不是阴谋。 于赓哲: 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从事隋唐史的教学、研究。以孟子般的雄辩之口才及其阳刚之气,激情地为学生讲解中国古代史,擅长将历史与现实结合,严谨不失幽默,轻松不乏深刻,深受学生喜爱。《狄仁杰真相》将于近日出版。 ■整理/记者 匡萍

中国古代十大名相排行榜,诸葛亮可以排第几

中国古代十大名相排行榜,诸葛亮可以排第几? 评定标准:1、对整个中国历史做出的贡献如何2、在当 时的影响、后世的评价如何3 、尽量减少情感因素,力求客观。1、封建时代的总设计师——秦相李斯辅佐秦始皇,奠 定封建时代两千年的基本框架。少年出道,研学帝王术,初投吕不韦,后宫帏进言,献剪诸侯,灭六国,成帝王之策,得始皇信赖,驰鹜于秦都。上《谏逐客书》、倡郡县制、统 货币、度量衡、创“小篆”一统文字。他也曾助秦始皇焚书坑儒,附赵高沙丘谋逆,最终为小人构陷,一代权谋大师腰斩于咸阳。2 、大器晚成以武定国——西周开国宰相姜尚姜 尚就是我们常说的姜太公姜子牙,他老人家钓鱼的故事我们再熟悉不过了,70 岁出仕,助武王伐纣,大败殷商于牧野, 创建周朝800 年河山。自己也活了130 多岁。他的名言:宁可直中取,不愿曲中求。不过,姜子牙虽然拜相,但更多以军事著称。唐代即以姜子牙为武成王(武圣)与孔子并列。 3、功冠群臣声施后世--西汉开国名相萧何初乃秦末一刀 笔小吏,却能乘势而起,拥立沛公。劝刘邦避项羽锋芒,屈尊汉中王,徐图天下;慧眼独具,月下追韩信,使“汉兴三杰” 到了刘邦一人手下。楚汉相争,留守后方,为刘邦提供充足支援;汉朝初定,治国安邦,颁法立规,更的“萧规曹随”之誉。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宰相诸葛亮这个不必太

多地介绍,大家一定很熟悉。诸葛亮,字孔明。一生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使后世折服少丧双亲,"隆中对"天下闻名,28 岁出山,从此开始演绎他 的神话人生。陈寿评价: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只是诸葛亮为时代所限,不能成就功勋。就对历史的贡献来 说,不如前三人。5、语可破天下事--初唐房玄龄辅佐 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的名相。唐开国大臣,贞观名相,也 是唐初居相位最久之人。他为人多智,有奇谋。被誉为“汉之萧何”武门事变是主谋,助李世民得帝位,可谓一策定乾坤, 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终至辉煌,儿子当了附马,女儿作 了王妃,如此功绩,如此殊荣,也不枉其为大唐天下谋尽生。 6 、破旧立新,与天地抗争——神宗宰相王安石中国五千年 历史中,以人名来称呼变法者唯王安石,对整个宋朝影响极大。面对宋朝中期以来的“三冗”现象,王安石推行富国强兵之策,诸如“青苗法”“募役法”等等都,是远超那个时代的优秀政策。变法大大增强了得宋朝的势力,部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可惜,变法过于急切,引起了众多势力的反扑。神宗去世后,变法失败。王安石变法有“三不足论”,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即便是现在也堪称石破天惊之论。7、中兴大明,改革弊政——明朝首辅张居正天 才的改革者,明代内阁政治的巅峰,大明最杰出的“首相”。 对内政制度的改革创新在封建时代已经是巅峰了,执政期间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模块四语基默写文言文阅读第32练文言文阅读(2)

文言文阅读(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元澹,字行冲。少孤,养于外祖司农卿韦机。及长,博学,尤通古训。及进士 ..第,累迁通事舍人。狄仁杰器之。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譬富家储积以自资也,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疾疢。门下充旨味者多矣,愿以小人备一药石,可乎?”仁杰笑曰:“君正吾药笼中物,不可一日无也。”景云中,授太常少卿。行冲以系出拓跋,恨史无编年,乃撰《魏典》三十篇,事详文约,时人尚之。初,魏明帝时,有人破古冢得铜器,似琵琶,身正圆,人莫能辨。行冲曰:“此阮咸所作器也。”命易以木,弦之,其声亮雅,乐家遂谓之“阮咸”。开元初,出.为岐州刺史,兼关内按察使。自以书生,非弹治才,固辞。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嗣彭王子志谦坐仇人告变考讯自诬株蔓数十人行冲察其枉列奏见原四 迁大理卿不乐法家固谢所居官改左散骑常侍充检校集贤,再迁太子宾客 ....、弘文馆学士。先是, 马怀素撰书志,褚无量校丽正四部书,业未卒,相次物故。诏行冲并代之。玄宗自注《孝经 ..》,诏行冲为疏,立于学官。初,魏光乘请用魏征《类礼》列于经,帝命行冲与诸儒作疏,将立之学,乃引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采获刊缀为五十篇,上于官。于是右丞相张说建言:“戴圣所录,向已千载,与经并立,不可罢。魏孙炎始因旧书擿类相比,有如钞缀,诸儒共非之。至征更加整次,乃为训注,恐不可用。”帝然之,书留中不出。行冲意诸儒间己,因著论自辩,名曰《释疑》。俄丐致仕,十七年卒,年七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嗣彭王子志谦坐仇人告变/考讯自诬/株蔓数十人/行冲察其枉/列奏见原/四迁大理卿/不乐/法家固谢/所居官改左散骑常侍/ B.嗣彭王子志谦坐仇人告变/考讯自诬/株蔓数十人/行冲察其枉/列奏见原/四迁大理卿/不乐法家/固谢所居官/改左散骑常侍/ C.嗣彭王子志谦坐仇人告变考讯/自诬株蔓数十人/行冲察其枉/列奏见原/四迁大理卿/不乐法家/固谢所居官/改左散骑常侍/ D.嗣彭王子志谦坐仇人告变考讯/自诬株蔓数十人/行冲察其枉/列奏见原/四迁大理卿/不乐/法家固谢/所居官改左散骑常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狄仁杰《宦经》1

狄仁杰《宦经》 一、明势 为官必明势也。上心易变,下意莫执。上好之勿驳,上言之勿信。 官者忌孤,智者忌名,忠者忌直。察微而趋之,无患焉;知大而顺之,无凶焉。做官要透彻地判明形势。领导提倡节俭,你不要常换手机充大款。领导提倡消费,你就不要一身寒酸气。所谓势,就是领导的意图,而不是国际形势,国际形势与草民无关。 领导的心思容易变化,做下属的不能固执。宋高宗赵构也曾坚决抗金,但后来局势变了,便一味求和。岳飞对大势不明,于是得了个忠臣的名声。 领导喜欢一件事,下属不要反驳;领导说了一件事,下属不要真的相信。 指鹿为马是最好的注释。领导说这是一匹马,下属千万不可当面反驳。领导说你最近表现很好,你千万不可一味地相信。 做官忌讳孤单无友。一定要有朋党。忌讳名声太响,所谓功高震主是也。忌讳直来直去地发表见解,也就是现在说的SB。 做官要觉察到细微的事情并加以分析,明白大势而且顺应它,才能避免祸患。对形势的认识是做官的第一要务;窥测迎奉上司是头等大事。 官场等级森严,少有对错,不可执着认真;言不由衷,是普遍的事情。 孤立无援大智难为,平庸可让别人接受自己;刚直不弯,难以保存自己。 做官要见微知著,否则就是大的缺陷。 无力改变,那就顺应。 二、立身 官不依技也,位不由德也,功不为善也。媚者荣,人皆媚之。诡者贵,人皆诡之。变者安,人皆变之。能者,官之基也。恃者,官之秘也。运者,官之要也。近利由人,远利由行矣。 专业技术过硬、道德水准较高、人性善良,这些都不是做官的充分条件。在中国,做官是一门很专业的学问。 人都是趋利的。谄媚、阴损、变色龙,只要能得到利益,人们什么事情都会去做的。做官,要有才能,有后台,有运气,缺一不可。 眼前的利益,经过努力就可能得到。长远的利益,要脚踏实地慢慢来。 依靠技能,不能高居人上。 平庸无为,受其重用;建功立业,反遭猜忌。 求利非德,为官灭性,才者碰壁,不知官之利也。 官场都是人治,要抓住关键时机。 为官难于不求近利,名声无法自封。 三、识人 奸无自认,忠无自封。忠奸不识,官之大失也。用才必察其德,拒奸必正已心。莫以一事论之,勿以一时断之。爱民者必忠,害民者必奸。情鉴忠奸,无误也。奸佞小人是不会自己承认的,忠厚君子也不会自己鼓吹。不能识别忠奸,对于做官来说是一个大的缺陷。 使用一个人才要考察其德,远离小人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 不能因一件事、一时的事而对人或物做出断定。 爱护群众的人必定是忠,伤害群众的人必定为奸。对待普通群众有没有真情,是判定忠奸的标准。忌养虎遗患,以忠自居小人所为;辩忠奸,后取舍。 无德道不可远,拒奸自洁;识人以长。

文言文《新唐书狄仁杰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偶俗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仁杰谓曰:“君可贻亲万里忧乎?”诣长史蔺仁基请代行。仁基咨美其谊,时方与司马李孝廉不平,相语曰:“吾等可少愧矣!”则相待如初,每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罪当免,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帝怒曰:“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仁杰曰:“汉有盗高庙玉环,文帝欲当之族,张释之廷诤曰:‘假令取长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于是罪止弃市。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遂免死。数日,授侍御史。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仁杰劾奏其恶,有诏原之。仁杰曰:“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威成,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本立抵罪。由是朝廷肃然。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仁杰曰:“是其计穷,且为患。”乃明开首原格,出系者,禀而纵之,使相晓,皆自缚归。帝叹其达权宜。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仁杰所荐进,若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皆为中兴名臣。中宗即位,追赠司空。(节选自《新唐书?狄仁杰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B.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C.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D.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卷”指书籍,古时人们为了防止书蠹,多用黄蘖来染纸,因纸色发黄,故以之代称。 B.“明经”是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明经与进士两科为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 C.“黜陟使”是唐代考察地方官吏并提出推荐或贬黜建议的官员,其中“陟”为“贬斥”之意。 D.“高宗”为唐代李治的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有时帝王会有多个庙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4)部语文小张化测试题(一)【学生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4)部语文小张化测试题(一) 一、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儒家的眼中,玉代表了君子,而随着儒学的发展,君子是要去除私欲的。严格说来,玉 是石的一种,是石中的美者,但普通的石与玉虽同为石属,然而已有了不同的意象。曹雪芹用女娲补天神话作为开篇,通过茫茫大士将补天遗石变成了玉,这两者之间又是何种关系? 曹雪芹周边朋友经常将他与魏晋时期的人物相类比,如张宜泉的《题芹溪居士》中有记:“姓曹名霑,字梦阮,号芹溪居士。其人工诗善画。关于“梦阮",前辈学人对此题记多有考论,而“梦”的指向大都为阮籍。其实“阮籍”只是曹雪芹精神导向的一个符码,一种借代,它背 后所要连带的是对整个“魏晋风度”的精神向往。曹雪芹虽未经战乱,但却经历过家族的败落,在他个人世界的乱世之中,与同样产生于乱世的魏晋玄学产生共鸣,就会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 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权的解体,天灾人祸,战乱连绵,人们对于人生的价值产生了新 的追问,“独尊儒术”的传统被打破,转而走向一种儒道互补的道路,有以道释儒的倾向,崇尚自由的人格,崇尚情性的回归,又致力于追求自然之道。在这种风气之下,阮籍对君子也有了一个重新的解读:“夫山静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得之道而正者,君子之实也。”嵇康更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提出正确的对待欲望,顺应人性之自然,从而使他们摆脱了儒家严格的礼教规范,转而去关怀生命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重视个体,以人性的自然满足为乐趣。因此儒家意义下的君子,与嵇康与阮籍思想下的君子,有了不同的涵义。而嵇康与阮籍等人眼 中的君子,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反映在《红楼梦》中,就由同样具有自然之气的补天遗石 所代表。 在石头与神瑛侍者下凡历劫的原因上,两者有着极为微妙的共同之处。书中写到:“此石 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石头对荣华富贵的生活产生了向往,此种对世俗生活的向往自然是欲望之一种,并且应当归属为私欲,但也可视作石头人性的 产生。神瑛侍者的凡心在小说文本中并无明示,而“乘此昌明太平朝世”一语,也预示着神瑛 侍者并非为救世而来,更多的或者也是出于自身对荣华富贵的向往,对凡间之乐的追求,出于 对私欲的不满足。王国维先生在《红楼梦评论》中写道:“所谓玉者,不过生活之欲之代表而 已矣。”可谓发人深省。 石作为自然的代表,具有不经人工雕琢的自然之气。这种气质是真实的,不饰伪饰的,朴 拙而又真诚。拿到《红楼梦》中来说,就是贾宝玉所体现出的自然之态。在《红楼梦》第十七 回中,针对稻香村的建设,贾宝玉发表了一段议论:“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可见,在贾宝玉的心中,所谓自然需要背 山有脉,临水有源,讲究的是无穿凿之气,非人力强为而成,归结起来就是顺其自然。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编剧:张家鲁 导演:徐克 摄影:陈志英陈楚强 主演:刘德华/李冰冰/刘嘉玲/梁家辉/邓超/姚橹/吴耀汉/让·米歇尔·卡萨诺瓦/泰迪罗/刘金山 类型:悬疑/剧情/动作 出品: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国际有限公司 上映: 2010年9月29日(国内) 剧情简介: 公元690年,经过八年苦心经营,武则天即将正式登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幅员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仅仅唐朝都城洛阳一地,人口就将近百万。疆域西达咸海,北覆蒙古,南至越南,大食、天竺尽皆臣服。 随着高达六十六丈,象征至高皇权的“通天浮屠”渐近完工,武则天的登基大典也已就绪。世人皆知——“浮屠落成之日,女皇登基之时”。不料,匪夷所思的命案竟接连在洛阳发生!死者无故自燃,都在胸腹间起火,延及全身,宛若炮烙般被烧成灰烬,未烧尽的部分也焦黑如残枝废炭……更让武则天心惊的是,受害者几乎都是她亲政之后提拔的亲信! 显然,凶手是在挑战她的权威!

武则天深知只有找出凶手,才能安定人心,自己登基后的地位才能稳固。武则天急于揪出凶手,但她的敌人实在太多,多到难辨敌我…… 就在此时,武后收到法力高强且多年来与她关系密切的国师陆离的讯息,说起如今妖人逆行犯案,皆因太白星离宫八年,身陷囹圄,尚未归位,武则天很快想起素有「文武具备通天神探」美誉的狄仁杰:当年,因为皇帝年幼、她决定垂帘听政,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大臣便是狄仁杰。狄仁杰因此获罪,被囚禁到焚字库服刑,一晃就是八年。武则天下令,要自幼入宫与她亲若母女的贴身女官上官静儿将狄仁杰尽速召回——如果他还活着的话。 狄仁杰还活着。不仅活着,经过八年磨难,他从一个意气风发、锋芒外露的办案高手,变成一条沉稳内敛,处变不惊的男人。他终日在焚字库里面对熊熊大火,焚烧着过期的奏折。面对上官静儿,狄仁杰似乎早已作好准备… 狄仁杰被召回洛阳晋见武则天,两人相对,感慨颇多:一个是当年桀傲不逊、几乎动摇自己权位的男子;一个是高高在上,让自己过了八年生不如死日子的女人……望着满面沧桑的狄仁杰,武则天特命他为钦差,协同大理寺彻查洛阳发生的焚尸案。也许此刻,只有全无官场包袱且智勇双全的狄仁杰,才能深入这诡谲阴谋的核心。 情势所逼,狄仁杰接下了这个任务。专门办案的大理寺少卿裴东来,阴错阳差成了狄的手下。加上狄仁杰原来入狱之前的老朋友、现任「通天浮屠总监修」的沙陀,三人联手,全力查案追凶。 查案过程中,狄发现此案不但迷雾重重,而且杀机四伏──太多人不愿让他找出真相,太多人想除他而后快。越往下查,案情越盘根错节,牵连既深且广。一切线索,似乎都指向武则天掌政以来最亲密的伙伴、传说中拥有高深法力的国师陆离!再查下去,恐要动摇武则天的威信……老友沙陀忧心忡忡,劝狄仁杰明哲保身、辞官避祸,但狄仁杰岂肯罢手?他的坚持,不仅为了破案、更为了帝国安危。 狄仁杰发誓,不管凶手官位多高,势力多大,也要不惜性命查明真相。

《狄仁杰公正护法》教学设计

《狄仁杰公正护法》教学设计 《狄仁杰公正护法》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只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积累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抓信事例,体会狄仁杰护法、执法之公正 4、体会狄仁杰护法之公正,感受其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政治家形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认识人物 1、商鞅南门立木,想方设法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目的就是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一个国家要稳定要强大,人仅要老百姓自觉守法,还要执法者公正的执法、护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狄仁杰公正护法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理解课题,初步识认人物。 狄仁杰(630-700年)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怀英。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

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引导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读读认认,加以理解。 (3)思考:文中讲述了狄仁杰公正护法的几个故事,练习用小标题概括。 2、学生独立自学课文,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3、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三、品析细节,体会护法之公正 1、问:狄仁杰身为大理寺的负责人,是怎样公正护法的呢? 2、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3、小组交流,互评、补充。 讨论:狄仁杰如此不顾个人安危,犯言直谏是为了什么? 4、体会其中感情,指导学生读出狄仁杰据法力争时的话。 5、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了解狄仁杰的言行——体会其如何公正护法——感悟其美好的

初中文言文翻译-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仁杰儿童时,门人有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皆接对,唯仁杰坚坐读书。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不能接对,何暇偶俗吏,而见责耶! ”后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使绝域。仁杰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岂独无愧耶?”由是相待如初。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自古以为难,臣愚以

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免、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賜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初,中宗在房陵,而吉顼、李昭德皆有匡复谠言,则天无复辟意。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则天亦渐省悟,竟召还中宗,复为储贰。既已,奏曰:“太子还宫,人无知者,物议安审是非?”则天以为然,乃复置中宗于龙门,具礼迎归,人情感悦。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选文有删节) 参考译文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仁杰小时候,家中的一个仆役被人杀了,县衙里来人盘问调查,家里人都忙着接待,接受问询。只有仁杰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读书。县衙里的人责怪他,仁杰说:这些书中,圣人贤良都在,我都接待应对不过来,哪有时间理你这样的庸俗小吏?”后来以明经科中举,他担任汴州判佐。狄仁杰崇孝重友,无人能比。在并州时,和他同为法曹的郑崇质,母亲老而多病,轮到他到万里之外的西域出差时,仁杰对他说:你母亲病重,而你却要出远门,怎么能让亲人对远在万里之外的你担心呢!”于是上报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出差。当时蔺仁基和州司马李孝廉关系不和睦,经常闹矛盾,于是对李孝廉说:“(看看人家狄仁杰),我们不感到羞愧吗?”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达标检测试卷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达标测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括号中)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 ①约束人们的行为②调整社会关系 ③维护社会秩序④实现社会公平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的认识正确的是() A.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B.法律和道德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法律和道德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法律和道德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4.人口流动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出现。近年来,时有留守儿童辍学、溺亡、伤害等事件的报道,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下列措施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是() A.公安部开展境外追逃追赃“猎狐行动” B.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C.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 D.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工作的意见》 5.卢梭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这一名言主要强调的是() A.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比树立法治意识更重要 B.法律的权威源自公民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服从 C.只要加强法治宣传就可以树立法律的权威 D.法律是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保证实施的 6.2019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2018—2022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指出,检察机关将深化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探索建

S版六下《狄仁杰公正护法》习题

7 狄仁杰公正护法 1.把搭配正确的生字填在括号里。 庇毙蓖陛()麻枪()包()()下镰廉脸联()合()刀()庞()明抿悯岷敏()山()嘴怜()()捷2.选出加点字正确的释义,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平息.”中“息”的意思是:() A、休息 B、滋生 C、停止 (2)“倚重.”中“倚”的意思是:() A、靠着 B、仗恃 C、偏;歪 (3)“犯颜.直谏”中“颜”的意思是:() A、脸;脸上的表情 B、体面;面子 C、颜色 3.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刑法这样没常规,岂不是让天下百姓手足无措吗?(改为陈述句) (2)这就是臣不敢奉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的原因,臣不能陷陛下于无道啊!(改为反问句) (3)高宗生气了,板着脸说:“权善才砍了昭陵上的树,是陷我于不孝,必须杀他!”(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公元688年,武则天令宰相张光辅率兵三十万去平息豫州叛乱。叛军本是乌合之众,听说朝廷派兵来了,便作鸟兽散了。豫州官民出城迎接朝廷的军队。但张光辅却不分青红皂白,示意部下屠杀无辜百姓。之后,又以查寻叛党为名,四处抄家掠物,滥捕滥杀。一时间冤狱四起,受害者不计其数。这时,狄仁杰奉武则天之命,赴豫州任刺史之职。到了豫州,他看到哀鸿遍野,无辜而受牵连的人极多,内心非常不安。于是,一面下令给那些死囚开释刑具,一面秘密上书武则天,奏明原案的“诖(guà)误”,请求武则天怜悯。武则天深知狄仁杰为人刚正,相信所奏属实,于是下诏改死刑为流放。当这些被流放的人途经狄仁杰曾经治理

过的宁州时,当地的老百姓告诉他们:“是狄大人救了你们的命啊!”这些人方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他们来到宁州百姓为狄仁杰立的德政碑下痛哭。到了流放地后,大家又集资立碑,颂扬狄仁杰的功德。 1.根据句子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写在下面括号里。 (1)指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 (2)比喻是非、情由等。() (3)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2.请用一个恰当的小标题来概括短文的内容。 3.从这个具体事例中,你看出狄仁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1.狄仁杰犯颜直谏,你还知道历史上的哪个诤臣敢于犯颜直谏呢?说一说,跟大家分享一下。 2.写一写,你所搜集到的有关“为官”的名人名言。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大唐新语) 阅读答案翻译(2)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大唐新语) 阅 读答案翻译(2) 11、D 12.(1)囚犯们在宁州暂时停留时,宁州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们,说:是我们的狄使君救活了你们吧?(次耆老郊迎活) (2)于是狄仁杰被张光辅诬陷,被贬为复州刺史。不久又被召回担任魏州刺史,声威恩泽广为流传。(谮左授寻大行)(3)以天下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百姓的愁苦为担忧,这样做的人还不能称王的,从来没有过! ( 乐忧然而未之有也) (4)既然这样,那么如果有人在今天还赞美尧、舜、汤、武、禹的政治措施,一定会被新的圣人耻笑了。( 然则美为笑) 翻译[书摘网》》》] 狄仁杰字怀英,是并州太原人,当他还是时,家里有位门人被杀害了,当官府来查问时,众人争相申辩回答,唯独狄仁杰自顾看书不理睬公人,官人责问他,他说:在书中正与圣贤对答,哪有时间和世俗的官吏说话呢?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调任汴州做参

军。狄仁杰出使到岐州,遇到几百个逃兵,他们夜间四处抢掠,白天藏在山谷里,州县擒拿拘捕在监狱里的有几十人。狄仁杰说:这些都是走投无路的人,不缉拿他们,会成为祸患。于是在大路上张贴榜文,答应他们自首。高宗高兴地说:任杰识得国家大体。于是颁布诏令,告知天下,饶恕他们的同类。 武则天准备自立为帝,对王室不利,越王李贞在汝南起兵,没有成功。当地士人和百姓因此受到牵连而获死罪的有六百多人,被抄没家产的有五千多人。监督行刑的官吏相继来到,催促执行死刑。当时狄仁杰代理刺史,同情那些受连累的人,制止了监督行刑的官吏,停止执行死刑的决定,派人飞骑送奏表(给朝廷)说:我想(把这件事)奏禀皇上,似乎是在替谋反的人说情;知道了(这件事)又不说,恐怕违背了皇上您怜悯(天下百姓)的本意。奏表写成了又毁掉,主意总是拿不定。这些受连累的人(的行为)并非出自本意,希望皇上哀怜他们是(因为不得已而)受牵连的。奏表上奏以后,(朝廷派人)拿着诏书(来到汝南把那些人)发配到丰州。这些囚犯在宁州暂时停留时,宁州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们,(对他们)说:是我们狄使君救活了你们啊!(囚犯们)互相搀扶着在(狄人杰任宁州刺史时当地百姓为颂其功德而立的)石碑旁痛哭,斋戒了三天然后才上路。囚犯们到了丰州以后,又立石碑来纪念(狄仁杰的)恩德。 当初,张光辅凭宰相身份讨伐越王,平定(越王叛乱)后,将士依仗威势,对当地横征暴敛,毫无节制。狄仁杰一概不听。张光辅

10年代大陆古装电视剧年代

10年代大陆古装电视剧年代 三皇五帝------夏朝:《大舜》 商朝末年------西周初年:《封神英雄》系列 东周:春秋中期:《西施秘史》 战国初期:《大秦帝国之裂变》 战国中期:《芈月传》《大秦帝国之纵横》《思美人》 战国末年:《芈月传》《大秦帝国之崛起》战国末年------秦朝:《秦时丽人明月心》 秦朝------西汉建国:《楚汉传奇》《秦时明月》 西汉 刘邦------刘恒《大风歌》刘邦------刘启《美人心计》 刘彻:《大汉贤后卫子夫》《风中奇缘》 刘弗陵------刘询:《大汉情缘之云中歌》 刘奭:《王昭君2007》 刘骜------王莽:《相爱穿梭千年》 新朝:《相爱穿梭千年》《秀丽江山长歌行》 东汉:刘秀:《秀丽江山长歌行》 刘祜:《班淑传奇》 东汉末年------三国末年:《新三国》《新洛神》《武神赵子龙》 三国中期------西晋初年:《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东晋末年:《孤芳不自赏》 南北朝: 北魏初期------北魏中期:《锦绣未央》 北魏末年分东西变国号: 西魏(权臣宇文泰)------北周初始:《楚乔传》(宇文玥原型宇文泰)北周中期:《兰陵王妃》北周末年------隋朝建国:《独孤天下》 东魏变北齐:北齐初期至北齐中期:《陆贞传奇》北齐末年《兰陵王妃》《兰陵王》南朝梁:《琅琊榜》 隋朝------唐朝初年:《隋唐英雄传》系列;《隋唐英雄第一、二部》 唐朝:李世民:《隋唐英雄第三部》李世民------李显:《武媚娘传奇》李治------武则天:《神探狄仁杰》系列《隋唐英雄第四部》《隋唐英雄第五部》《网络剧唐朝好男人》李隆基:《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李亨------李豫:《大唐荣耀》电影《妖猫传》

不可不知的4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

不可不知的4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 中华上下五千年,产生了无数历史故事。当你说出一个典故的时候,知道它背后那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吗?何为"永结秦晋之好"?为什么说“问鼎中原”?“桃李满天下”又出自什么典故?......人民日报微博总结了不可不知的40个历史典故,收藏学习! 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 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二族又整合在一起,所以中华民族又称为炎黄子孙。 2.周公吐哺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封 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他曾两次辅佐武王伐纣,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制礼乐,天下大治。据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周公也成为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典范。 3.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叔牙的朋 友之情。 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后,公子纠死,管仲被囚禁了起来。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后管仲在齐国为相掌政,鲍叔牙甘居管仲之下,情谊不减。 后来,管仲助齐桓公成为霸主。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4.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曾多次通婚。晋献公曾将女儿嫁给秦 穆公。后献公妃子骊姬为乱,迫害献公之子申生、重耳。 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流亡到秦国时,秦穆公将自己的女儿文嬴并同宗四女嫁给了重耳。公元前636年,穆公帮助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成就了“秦晋之好”。 5.楚王问鼎《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 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而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 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