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工业:加快科技创新提升装备能力

电力工业:加快科技创新提升装备能力

电力工业:加快科技创新提升装备能力
电力工业:加快科技创新提升装备能力

电力工业:加快科技创新提升装备能力

https://www.doczj.com/doc/595246194.html, 2011-5-6 9:36:13

1 电力装备供应能力分析

从全国电源投产规模进行总体分析,“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将分别投产4.8亿千瓦左右和4.5亿千瓦左右,年均投产9600万千瓦左右和9000万千瓦左右,相应需要发电设备的成套供应能力均为1.2亿千瓦左右。我国目前最大供应能力能够达到1.3亿千瓦,总体能够满足未来十年发电设备需求,但结构性短缺仍然存在,需要加快推进发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结构性调整。其中:

水电装备。目前水电机组年生产能力2000万千瓦,“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常规水电年均需要2200万千瓦和1100万千瓦成套供应能力,通过有效组织生产或少量进口能够基本满足需求。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抽水蓄能机组年均需要8-9台30万千瓦级成套机组,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30万千瓦抽水蓄能机组独立制造的资质和能力,需要加快吸收创新,尽快提高成套生产能力。

【解读】

目前已形成以哈电、东电为主体,以天津、杭州以及全国各地的一批中小企业为辅,基本构成比较完整的、居世界前列的水电设备制造体系。国内企业具备了自主设计制造大型成套水电装备的能力,并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哈电、东电首先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发三峡左岸机组,而后自主开发设计制造8台三峡右岸机组,使我国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水平和能力具有了国际竞争力,为中国大型水电制造产业由弱到强、跻身世界一流强国拓宽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国家组织了广东惠州等16套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的捆绑招标,通过引进技术,合作制造,2010年上半年哈电制造完成我国首套国产化的大型蓄能电站项目——安徽响水涧25万千瓦机组,标志着国内制造厂家首次完全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制造30万千瓦等级抽水蓄能机组。

火电装备。燃煤机组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7000万千瓦,而“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年均需要6700万千瓦和5600万千瓦的成套供应能力,总量能够满足需要;需要优化结构,尽快增加60万千瓦级和100万千瓦级超临界特别是超超临界机组成套生产供应能力,增加60万千瓦级空冷机组成套生产供应能力,增加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成套生产供应能力。燃机9F级联合循环,容量39-40万千瓦,国产化率达70%以上,但热部件设计制造技术为国外所垄断,需要重点攻克,尽快全面掌握。

【解读】

我国已经实现了从30万千瓦、60万千瓦亚临界向6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的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过渡,其中60万千瓦超临界装备已经批量生产,并能够批量出口。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四川白马电厂为依托,联合引进法国阿尔斯通技术。由三大锅炉厂共享,现在已经可以批量生产。在30万千瓦基础上,又开发出国产60万千瓦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设备部分性能指标已经超过了国外常规水平。

火电总的制造能力虽然已经能够满足规划需要,但仍需进一步优化结构。随着北方缺水地区煤电基地建设、高效洁净发电机组建设,需要加大大型空冷机组、超(超),临界机组、环流化床机组的制造能力。

核电装备。核电机组年生产能力1000万千瓦,具备或初步具备生产CNP300、CNP600、CPR1000、AP1000、CAP1400、和EPR170七种机型的能力。CNP300和CNP600具有知识产权,国产化率分别可达90%和80%以上;CPR1000属二代加产品,国产化率达80%以上;AP1000属三代产品,自主化依托项目4台机组综合国产化率55%,通过依托项目的建设,后续项目国产化率可达70%以上;CAP1400将是引进技术后的自主化机型;EPR170属三代进口产品,国内分包制造,国产化率可达50%。总体上判断,要加快掌握核心技术,提高第三代核电设备成套供应能力。

【解读】

目前我国已自行研制了秦山一期30万千瓦和秦山二期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设备,60万千瓦核电国产化率已达70%以上。岭澳二期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国产化率将提高到70%。核电装备的主要设备、主要辅机、仪控等,大部分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基本形成上海、东北和四川三大核电装备制造基地。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核电设备生产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随着一重1.5万、二重1.6万吨水压机、上重1.65万吨油压机投入使用,以及三大集团的东方南沙、上海临港、哈电秦皇岛核电基地的技术改造,我国在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方面制造能力也显著提高。

核设备制造国产化是大规模快速发展核电的重要保障。我国核电设备制造国产化总体能力有限。虽然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上海、哈尔滨、四川三大核电装备制造基地,但相关技术的掌握和制造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在核心部件和重要核级材料(包括焊材)核心部件和重要核级材料(包括焊材)依赖进口是制约我国核电大规模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需要攻克和掌握部分关键工艺。

由于目前全面进入建设阶段的四台AP1000核电机组属世界首(台)批,没有参考标准,因此,建造过程也是对AP1000A从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直至工程建设的检验过程,AP1000等三代核电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仍需相当长的过程。

风电装备。目前风电机组生产能力已达1100万千瓦,预计“十二五”期间可增加到1500万千瓦,完全满足国内需求,同时要重点攻克变流装置、控制系统、轴承等部件,达到自主化生产。主要机型为直驱、半直驱,容量为1兆瓦、1.5兆瓦、2兆瓦、3兆瓦、5兆瓦等。陆上3兆瓦,海上5兆瓦将成为主力机型。

【解读】

国家发改委通过组织10万千瓦以上大型风力发电项目特许权招标,加快了风电设备国产化进程,国产风机已经能够批量投入运行,风机国产化率已达85.7%。我国风电建设和风机制造已形成产业化趋势,已研制出1-5兆瓦等机型,风电发展正在加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由于我国风电制造多数企业目前还是以组装为主,变流装置、控制系统、轴承等部件,还不能实现自主化生产。因此要结合风电发展规划和我国风资源特点,加大主力机型的开发应用并推进其产业化。

输变电装备。“十二五”期间,全国投产110千伏及以线路46万公里、变电容量25亿千伏安左右,“十三五”期间,全国投产110千伏及以上线路43万公里、变电容量23亿千伏安左右。常规输变电设备供应能力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关键是进一步完善特高压及直流关键设备制造技术,提高生产能力,满足大电网发展要求。

【解读】

在交流输变电设备中,我国50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设备设计制造水平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通过西北电网750千伏交流输变电示范工程,与国外合作制造并引进技术,我国已经掌握了750千伏交流输电设备制造技术。在近期国家电网公司举行的晋东南到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主设备的招标中,其中8台变压器、3

套开关、15台电抗器分别由国内企业中标,印证了国内企业研制实力的提升。

随着大型水电基地、风电基地、核电基地、煤电基地建设,需要通过电力输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未来需要建设若干特高压线路,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特高压及直流关键设备制造技术,提高生产供应能力,才能满足大电网规划发展的要求。

2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1、基本思路

科技创新要以实现电力工业科学发展为中心,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注重绿色电力技术的开发应用,以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为依托,重点推进全国联网,特高压、智能电网、西电东送,高效洁净燃煤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力环保和节能降耗技术及其设备的开发应用。以增强电力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强战略性、前沿性、基础性重大技术的研发。坚持自主

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加强产学研用的结合,注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实现电力产业的技术提升和跨越式发展。

2、总体目标

2015年——努力使我国发电技术整体接近和部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发达国家同步。特高压、大电网和自动化等电网技术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占领世界新能源发电及接入技术制高点,引领世界智能电网技术发展方向。

2020年——努力使我国发电技术整体位于世界先进水平,部分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继续保持电网技术整体引领世界发展。

【解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电力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部分领域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世界装机数量最多、外高桥三期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性能考核指标世界第一;特高压电网建设运行多项技术世界领先。但是在新能源技术开发利用、其它形式清洁煤发电高效利用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在保持已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密切跟踪世界能源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国情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发展重点

水电技术。攻克复杂地质条件下超高混凝土拱坝、超高心墙堆石坝、超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与支护技术等关键技术难题;结合我国西南水电工程建设,针对大直径、深埋长隧洞、高水头大容量机组、高地震区水工建筑物,高山峡谷交通困难地区水电站的快速施工开展相关研究。

研究大型复杂水电站群的优化规划技术、流域梯级水电站群多目标联合运行与优化调度技术、水文水情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

研制高效、高参数水轮发电机组。掌握100万千瓦级混流式水电机组、30万千瓦级抽水蓄能机组、6万千瓦级灯泡贯流式水冉机组、大型冲击式水电机组核心关键技术并实现自主设计和制造。

开展建立生态环境友好的水电建设体系研究。进行流域梯级开发环境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方法研究,提出流域环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特别是国内北斗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典型流域环境状况的动态管理系统。

【解读】

“十二五”将加大电源结构调整的力度,水电发展面临大力发展的新阶段。流域开发及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客观要求技术开发和科技支撑必须密切结合国情和工程特点。因此必须围绕流域梯级开发运行管理、复杂地质构造工程建设、水电设备选型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工作。此外,随着水电建设对环境影响要求的逐步提高,必须加大建立生态环境友好的水电建设体系相关课题的研究。

火电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超临界60万千瓦等级和100万千瓦等级各系列机组设计、制造和运行技术;掌握600℃超超临界发电机组高温材料技术。逐步开展120-150万千瓦等级的超超临界机组的研究。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锅炉和电站用耐热合金钢管及耐热合金钢大型锻件的研制,积极进行630℃及以上高温材料,特别是700℃高温材料开发研究,跟踪国际上700℃超超临界发电研究计划项目发展动态,研究7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可行性和技术路线,掌握其关键技术。

掌握大型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和制造技术。掌握100万千瓦机组空冷系统设计和设备制造及运行技术。掌握大型IGCC机组设计集成技术和煤气化、煤气高温净化等关键技术,开展IGCC发电技术的示范和商业化运行。开展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煤基制氢的基础性研究、试验研究和工程示范。

掌握E级和F级燃气轮机核心部件的制造技术,F级燃机中低热值合成气的改造设计技术,以及E级和F 级中低热值燃机制造技术,实现关键型号燃气轮机自主设计制造。研制适合分布式供能的微小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开展海水淡化技术以及电-水联产研究和工程应用。

重点安排如下示范工程建设:40-50万千瓦级IGCC发电和多联产示范工程;7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示范工程;10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褐煤发电示范工程;高效节能环保节水型燃煤发电示范工程;中/低热值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及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示范,煤层气发电示范工程。

【解读】

一次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在相当一段时间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火电装机仍然在发电装机中占有决定性地位。因此,实现电力的绿色发展,必须开展化石燃料的高效清洁利用的研究。虽然我国超超临界机组建设发展很快,整体装备制造能力有所提升,但总体技术是以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为主,机组尚未经历长期运行时间考验,加之主要材料依赖进口,因此,系统消化引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将成为研发的重点。我国燃气轮机发电,经国家组织的打捆招标,市场换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燃机核心部件的制造技术尚未掌握,因此,加大研发力度,加快自主化进程十分迫切。IGCC发电技术,目前西安热工院已开发出两段式气化技术并在天津开展示范工程建设。适合中国国情各种燃料的IGCC气化技术仍需要深入研究,实现技术突破,降低工程造价。

核电技术。研究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技术,消化吸收AP1000核电站技术,重点开展CAP1400技术研发和压水堆重大共性技术研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核电站技术品牌,并开展CAP1700技术预研,提高二代加核电站安全性和经济性。开展自主化核电软件开发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展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技术,以及制氢、超临界发电、氦透平发电等研究;开展实验快堆运行及相关试验验证和示范快堆技术研究。

开展核电站运行管理、核燃料元件、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分离嬗变、高放废物长期暂存以及核共性与应用等方面技术研究。完成后处理中试厂运行试验,攻克商用后处理厂工艺流程及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掌握高放废物处理技术。建立能适应核电大规模发展的核燃料供应体系,推动核燃料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

重点安排如下示范工程建设:CAP1400压水堆示范工程;高温气冷堆发电示范工程;快堆发电示范工程;大型核废料处理示范工程;小型模块化核电工程。

【解读】

国家已确定,通过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引进最先进的第三代压水堆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尽快实现我国先进压水堆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自主运行目标。

核电发展要以我为主、统一方案、成熟技术、先进创新、安全经济。坚持压水堆-快中子增殖堆/高温气冷堆-核聚变技术路线。以引进第三代先进核电示范工程为依托,加快消化和再创新,全面掌握新三代核电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技术。同时应开展高温气冷堆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开工建设快中子增殖堆示范电站。组织核聚变技术攻关,争取走在世界前列。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在风力发电方面: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陆上及海上风力发电关键技术。开展适合国情的大型风电场资源评估和风电场规划设计技术以及监控技术研究;掌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5兆瓦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掌握海上风电场建设、电力传输、远程监控及应对极端情况的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开展大型风电场安全并网技术研究工作,特别是千万千瓦风电基地输送和消纳相关技术研究。重点安排如下示范工程建设:甘肃酒泉千万千瓦风电基地(输送和消纳)示范项目;海上风电工程示范。

在太阳能发电方面:研究低成本、低污染、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开展大规模太阳光伏系统技术研究,掌握不同类型光伏发电系统设计集成、运行控制及保护技术。发展光伏发电系统规模化应用技术;建设10

万千瓦级光伏电站,掌握其系统集成及装备技术。研究太阳能热发电热电转换材料和核心部件及大规模储热

技术。开展大规模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掌握5兆瓦单塔的多塔并联技术,完成5万千瓦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及关键部件的设计与优化。发展10万千瓦级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开展多塔超临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研究,实现30万千瓦超临界太阳能热发电的商业应用。重点安排如下示范工程建设:大规模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大规模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示范工程。

其它新能源方面:地热发电、潮汐发电技术取得新的进展。基本掌握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建成试验电站。开发储能和多能源互补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稳定运行。开展多种类型分布式发电示范工程。

【解读】

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刚刚起步,规模化发展必须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加大力度并有所突破。风电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和规模,需要在核心技术和总体上提升。MW级并网大阳能电站国内刚刚开始工程示范,大型光伏电站、特别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将是研究的重点。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相配套的电力输送、消纳、运行管理技术也必须同步进行开发研究。

电网技术。以智能电网向为导向的提高电力系统整体效率和安全性的关键技术及节能、节电技术。

研究大容量输电、灵活交直流输电和新型输电技术,高海拔、高寒等复杂还境下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紧凑型和同塔多回线路技术。实现1000千伏交流及±800千伏直流特高压设备制造和试验的技术升级,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化;开发灵活交流输电技术,实现柔性输电设备国产化;研究轻型直流技术与工程应用;开展±1100千伏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工程应用;研究超导输配电技术的工程应用。

开展电网灾变防治技术研究;开发电网安全评估和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价技术,提高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开展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建立智能化输配电及供用电系统,开展分布式电源接入、集中/分散式储能等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展电力需求管理技术和电网调度控制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开展大规模间歇式电源并网技术研究,并在集中接入、送出方面取得技术突破,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掌握多能互补系统的规划、运行控制和能量管理技术;开发并掌握大规模储能关键技术、工艺与核心设备。

重点安排如下示范工程建设:±1100千伏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大规模间歇式电源并网输变电示范工程;区域智能电网示范工程;与大电网并网的风/光/储互补示范工程;超导输配电技术工程示范等。

【解读】

中国电网建设和运营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源结构的调整,能源基地的建设,对电网规划、建设、运营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充分借鉴世界电网、特别是智能电网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以智能电网为导向,围绕提高电力系统整体效率和安全性开展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工程示范应用十分必要,这也是实现能源结构调整的技术基础。

电力环保技术。开展大型烟气干法、半干法和氨法脱硫技术的工程应用研究;掌握烟气脱硝装置及脱硝催化剂核心技术;开展活性焦脱硫、超低NOx燃烧和低温脱硝技术,废水零排放等技术研究;掌握高效除尘技术(包括电除尘、布袋除尘和电袋复合除尘);开展火电机组低能耗CO2捕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研究;沿海火电环保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研究。开展水电开发流域和库区生态保护、风力发电、太阳能等相关环境保护工作研究。

重点安排示范工程:高效节能环保节水型燃煤发电示范工程,火电厂海水循环冷却、海水淡化、制盐化工、海水养殖等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解读】

电力工业的发展必须解决好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围绕着中国能源结构和资源分布特点需要开展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技术研究。针对化石燃料及北方缺水特点开展相关污染物协同脱出及节水工艺技术研发应用。针对新能源特点,重点开展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最终实现中国电力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4、超前开展前沿技术攻关

超前部署和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包括:海洋能发电技术;新概念太阳电池技术;第四代核电技术,新型燃料反应堆技术,核聚变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与利用技术;氢能利用技术等。开展烟气重金属、超细粉尘控制及其它污染物排放治理技术研究。

【解读】

21世纪世界经济高速发展、资源短缺及地缘政治博弈的日益复杂化,使能源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为进一步提高能效,寻求新的、洁净的替代能源,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在不断加强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力图通过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调整现有的能源结构。因此能源科技将成为各国未来研发的关键领域。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能源消费大国,中国必须密切跟踪世界能源科技发展趋势,超前开展前沿技术攻关,以便引领和支撑中国能源工业的科学发展,占领世界能源科技的制高点。(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

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

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

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

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

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加强规范化管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规范化管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科学发 展 ——刘敏站长在全国农机试验鉴定站长会上的讲话 (2012年1月8日北京)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北京召开全国农机试验鉴定站长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的意见》,总结交流2011年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分析当前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研究部署2012年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的目标任务。农业部张桃林副部长和农机化管理司宗锦耀司长、胡乐鸣副司长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今天上午,宗锦耀司长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张桃林副部长明天上午专程来看望大家并作重要讲话。宗锦耀司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宗锦耀司长的讲话,深刻领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围绕中心,扎实工作,2011年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国农机试验鉴定系统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和农业机械化工作大局,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呈现全面发展势头,为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农机试验鉴定规章制度更加完善。2011年,农业部高度重视农机试验鉴定工作,制定出台了《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的意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大纲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扶持、规范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地方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和技术规范,共同完善了农机试验鉴定工作制度,强化了试验鉴定工作规范化管理。全系统积极配合部农机化司调研起草了《农业机械安全鉴定办法》,为下一步开展安全鉴定工作奠定了基础。修订了《推广鉴定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制定了《推广鉴定受理审查作业指导书》等6个作业指导书,开通了部级推广鉴定申请网上申报审查系统,提高了推广鉴定项目运行的规范性。各单位都编制了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推进行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二)农机试验鉴定能力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对试验鉴定机构能力、试验鉴定范围和数量都提出更

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作者: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引起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这要求我们在科技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要紧紧扭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把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作为重点领域,把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作为优先主题,加快突破瓶颈制约,掌握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解决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结构布局。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结构布局,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具体来说,就是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管理科技事业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完善科技开发计划,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科技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的良好机制。要完善科技

影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分析 摘要:分析影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状况不是由单一元素决定的,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对科技创新产生合力和影响。科技体制的弊端、教育改革机制障碍、创新风尚尚且低迷、创新领军人物不突出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社会因素。 关键字:科技创新能力;影响;社会因素 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在人类社会中,做成一件事的条件无非是人、财、物。具体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各国的经验来看,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如下因素:一、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例如,有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有热爱科学的社会风气,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学术教养和规范等。 二、一个较强的基础条件。教育是科技之母,在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体系。要发展科技,就要优先发展教育。三、一种有效的制度支持。国家对自主科技创新的制度支持应是全面而有效的,例如,有有效的项目评估和资金支持体系,有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有明智的产业政策,有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有有利于科技创业的社会融资系统等。四、一群有素质的人才。国民的“创新素质”包括:创造力意识、创造力人格特征、创造力知识、创造力思维、创造力技能、创造力体能、创造力运用实效等。 因此,分析影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社会因素就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具体结果如下: 1、科技体制仍存弊端,技术创新动力不足 我国科技界沿用的是前苏联的科技体制,形成了独立研究院所与高等院校两大基本队伍。尽管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科技体制中仍存在一些弊端,严重妨碍着我国的科研创新:一是机构重复建设[1],科研人员研究方向或任务雷同,缺乏横向联合与协作[2]。这种状况使得科研课题重复、投资分散。将有限的科技投入分成若干份,使投资显得杯水车薪。投资分散制约着知识分子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造成了极为有限的科技资源的巨大浪费。二是科研院所中人际关系复杂,人员结构分配不合理,尸位素餐现象严重。我国科研院所的在职人员中,科研人员、工程师仅占一半左右,大量的行政、服

技术创新能力

精心整理 (1)从技术能力角度分析 从技术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学者把组织在技术创新过程 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进行划分。在国外,拉里(LarryE.West- phal,1981)结合组织行为学科知识,把技术创新能力看成是组 织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与信息的获取能力的综合; SevenMuller 术能力、储备能力、组织能力的综合; 技术创新行为主体出发, 业的价值观。在国内, 出组合创新能力, ,其本质是知 ,则把技术创新能力界 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资源配置能力等。还有的学者把创新能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与吸收能力 并列起来,共同构成企业的技术能力。他们认为,技术创新能力 是技术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企业提高技术能力最终应以提高 技术创新能力为依托。吸收能力和生产能力只停留在掌握已有

技术上,而不能具备超越技术领先者的技术能力,只有拥有技术 创新能力,企业才能最终战胜技术领先者。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 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有些学者依据技术创新的基本性质和 基本过程、成功技术创新给予的启示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调查分 析结果,把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源投人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还有的学者 提出, 力一起构成技术能力, 位)产生新思想(新概念) , 组织能力的划分粗细不同,但可以看出,良好的生产营销等基本 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是技术创新的一个基础,因此也引起了众 学者的广泛关注。 (2)从战略管理角度分析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便于组织支持企 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的一系列综合特征,包括可利用资源及

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要点

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要点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内容简介: 要点一:发掘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要点二:继承前人知识,鼓励学生质疑。要点三:结合实际,发散思维,大胆创新。 要点四:创设和谐气氛,师生共同协作。要点五: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要点六:根据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民族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科技素质,培养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劳动者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新的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

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应该做好下面的几点工作: 一、发掘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发掘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熟练技能技巧,还要促进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的发展。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注意发掘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他们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例如:在有关”磁铁”的教学中学生对磁铁能吸铁感到很新奇,特别对隔着木板都能把铁吸住很感兴趣。于是就让学生去想:这个特性可以应用到那些方面?经过引导和辅导,学生就发明了加装在玻璃黑板上方便挂图的”黑板挂图磁块导轨”。参加了佛山市青少年创新大赛。 二、继承前人知识,鼓励学生质疑。 真理的相对性,知识的局限性是不

可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前人思维的结果会因为当时历史环境的束缚而不适应现代的今天。让学生以审察的态度去认识前人总结的知识,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发现不足,去大胆质疑,这是成功地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基础。但是这种质疑不是对前人的思维结果简单的粗暴的否认,而是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科学方法,现代的眼光,更深更广地认识前人发现的真理,前人总结的知识。能做到这一点的学生就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就有进一步探索真理和发现真理的需求。就能塑造出敢于探索真理、勇于献身真理的品格。就容易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发挥自己的创新性行动。就能进而达到发挥自己创新能力的结果。 例如:自然教材中《叶的光合作用》这课书里学生知道了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气,课后曾指导学生通过收集水底植物苦草在阳光照射下能放出氧气的实验。实验后就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

我来支招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也要靠社会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共同合作,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那么作为未来建设者的教师如何面对历史的挑战?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历史的抉择、时代的课题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在飞速地改变着面貌。毫无疑问, 21世纪将是一个更高速度发展和变化的新世纪。世界各国都在调整各自的战略,努力塑造各自在21世纪的形象。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现代科技革命,教育更应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 二、培养科学意识,训练思维方式 (一)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 我们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其目的不在于制作出几件科技作品,不在于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名次,而在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度和综合化发展对未来建设者的要求、是现代化社会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它是从小养成的,不断发展的。 (二)培养科学意识 1.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科技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的极好途径。科技活动非常清晰地反映出物质和精神、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青少年会从实践活动中懂得:物质是世界的本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同时,会从活动实践中懂得事物是有客观规律的,按规律办才能成功。教师在引导青少年认识世界本质的同时进行无神论教育,分析各种迷信及宗教的本质,认清无神论在社会发展中积极意义,这些对于形成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是非常重要的。 在科技活动中,联系科技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联系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联系现代化建设对科技人才的需要等对青少年进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的教育是很有说服力的。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的观念 结合科技活动,让青少年感受科技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认识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引导他们关注科技新成就,关心 21世纪中国的发展,明确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自学性和积极性。 3.科学的兴趣和理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青少年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而“兴趣—志趣—志向—理想”是许多有作为的科技人员成长的轨迹,但是这种理想不仅仅是专业理想、职业理想的教育,也包括人生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教育。 4.现代意识 现代意识的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体现,现代科技发展是现代意识产生的基础。关于人的现代意识与现代素质,国际上研究颇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求变化,敢于创新与改革;重知识,尽可能地取知识;守时,准时,时间观念强;工作讲效率;讲民主,思路开阔,大脑开放;有自信,讲信用,对自己承担的责任负责;相互了解,尊重

中国科技的力量演讲稿最新五篇

中国科技的力量演讲稿最新五篇 科技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创新之路吾将上下而求索! 从小,我就是个对任何事物都怀有强烈好奇心的孩子,当 我得知东方魔稻惠及几亿人民,当我看到神舟飞船直冲云霄, 我便产生了对于科技创新的无限向往。进入学校以来,学校浓 浓的科技教育氛围给了我解决困惑的机会,我渐渐爱上了科技 创新。 我也曾心生困惑,创新究竟是什么?我应该如何创新?我反 复问自己,反复思考。我感到科技创新像雾里看花,空中楼阁,不可捉摸。在思考的过程中,我想起看过的一档名叫《异想天开》的电视栏目,专门播出青少年制作的创新发明。我至今还对那 个把小风扇安装在筷子上,用来给热面条降温的创意记忆深刻。在上数学课时,老师鼓励我们用多种不同方法解同一道数学题,我喜欢解几何题时,尝试添加不同的辅助线;我喜欢学习化学,尤其喜欢做试验,因为在实验中我会发现世界是如此奇妙。突然,我好像感悟到了什么,也许我给了创新过深的含义,创新 并不是一项深不可测的领域,创新其实就是发现创造价值的新 方法,创新是可以溶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虽然发明家不是人

人可当,但是科技创新应该是每个人都拥有的能力。 八年级时,我们开始接触物理学,那可真是令我大开眼界。其中,我对电磁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反复琢磨,多次论证,自己撰写篇《电磁跑道》的科技小论文,并因此而获奖。心血来潮,让我初尝科技创新的快乐。之后,我的创新热情进一 步高涨,《电磁式“内燃机”》,《火车发电设想》,《树干为什么是圆的》这些科技论文陆续参与科技论文比赛的征文。同时我也喜欢进行小制作,这些小制作可以便利生活,营造乐趣, 我相信“小想法”将成就“大作为”。 今天的我们,虽然时时刻刻享受着发明,却仍然对发明充 满陌生。有职业的教师和科学家,却没有“发明”这种职业, 没有人为发明家付薪水。世界因为发明而辉煌,而发明家个体 常常寂寞地在逆境中奋斗。他们经历着科学技术攻关上的艰难 攀登,经历着成果开发上的艰苦跋涉,他们是一个在为社会进 步而奋斗着的群体,他们是伟大,无私的,我立志也要成为一 名伟大的发明家,让我更多的幻想变成现实,让科技服务于人民。 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是属于我们广大青少年的,面对 广阔的明天,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 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打破思想的禁锢,冲破习惯势力的束缚, 在世俗中发现新大陆,为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作出贡 献。

企业创新能力介绍图文稿

企业创新能力介绍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1.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限400字) XXXXX有限公司是一个XXXXXXXXXXXXXXXXXXXXX,提供多终端互联网音视频解决方案。主打产品是XXXXXXXXXXXXXX。企业产品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6项,主要是6项软件着作权,6项均来自于企业自有技术,帮助企业在技术方面寻找行业制高点,且知识产权皆已用于批量生产,成为公订的利益增长点,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科技成果转化情况(限400字) 公司近三年研发项目数量16项,转化项目16项,新软件产品16个,公司近三年科技成果转化16项,平均每年5项以上。公司的新产品投产率在100%。详见《公司近三年科技成果汇总表》、《公司技术诀窍说明》。转化的科技成果极大的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3.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组织管理情况(限400字) 公司成立了研发中心,且每个项目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制定了《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研发项目立项管理办法》、《研发投入核算体系管理办法》、《科研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岗位责任书》部门等规章制度。除规定了企业项目立项,项目过程管理,项目验收等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外,还重点对科研技术人员的考核、奖励做了详细的规定。为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与多家科研院校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 4.管理与科技人员情况(限400字) 公司2015年底在册职工人数111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111人,占企业职工比例100%。企业设立单独的研究开发机构,组建了研究技术开发中心。所有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110人,占企业员工的91%,专业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经济管理、电子商务等,门类较为齐全,知识结构合理。企业设立单独的研究开发机构,公司研发部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摘要]: 科技辅导员对青少年创新意识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科技辅导员呢?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整合资源、配合教学;激发兴趣、科学探究;鼓励创新、活动开路;创设和谐,共同合作。 [正文]: 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辅导员是一支至关重要的队伍。他们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高。我们作为科技辅导员,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整合资源、配合教学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容的,它还包括电视、电影、录音、幻灯等多媒体,还有实验教学。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建设、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比较完善,实验室建设也比较规;有的则缺这少那,特别是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大多不到位;有的资源建设比较好,但由于多种原因,设备长期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科技辅导员要积极配合校领导,制订好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 其次是抓好资源的管理,对现有资源进行鉴别、取舍、维修,对新添的资源建设要有系统的“管理使用制度”,构建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体系。

第三,抓好资源使用率,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科技辅导员既要协助校领导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水平,还要努力协助学科教师制订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计划”,为他们写好教案,提供方便,包括制作教学课件,选择音像教材资源等。 二、激发兴趣、科学探究 如何让学生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这需要科技辅导员付出更艰辛的劳动。 1、要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往往是靠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去激发的。如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育生活化。如在教“周长和面积”的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课件,即教师买了一套住房(多媒体展示高楼大厦),要进行装修,有几个问题请你帮忙解决。问题一:计算出这套房子的总面积;问题二:用边长5分米的石铺地需要多少块?每块石售价8元,需要多少钱?学生听后跃跃欲试,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2、引发科学探究。小学生对上科学课普遍很感兴趣,都能自发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而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来源于对事物观察后所产生的科学问题。他们想了解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引发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要比较出水的多少,不能只从容器的大小,液面的高低来确定,而是要综合地考虑到多种因素,液面虽高,但由于容器的体积(底面积)小,所以所装的水不一定多。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判断出哪瓶水多,哪瓶水少呢?此时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亲身探究一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我县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不强。企业专利申请多数是实用型或外观型的,发明专利不多,特别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少。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总体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产业核心技术不强,没有形成上规模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业。尤其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研发能力更是非常薄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全县研发经费投入达到销售额5%以上的企业只有少数几家,大多数中小企业,受困于资金、县场、效益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研发投入难有保障,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政府引导性投入效应难以对各个层次上的企业发挥作用。 (三)技术创新人才匮乏。中高级技术人员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民营中小企业中分布少,特别是面多量广的中小企业中科技人才更少,高新技术人才匮乏,更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国内技术领军人物更是少之又少。 (四)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服务功能不足,政府部门和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尚未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投入引导、沟通协调、信息传播,以及咨询、招标、风险投资、融资担保等综合服务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五)扶持政策尚需进一步落实。为了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我县已经制定了一定的扶持政策,但有些政策落实有难度。如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政策,虽财政、科技部门已作了广泛的宣传,但企业受多种因素影响,执行比较困难,在部分企业不易落实。 二、对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科技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县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增强县场竞争力的客观选择,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我县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仍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实施进度,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进一步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切实引导企业树立强烈的科技创新意识,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决策、投资、开发、成果转化和受益的主体。促进企业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以企业研发中心为主要形式的研发机构建设,使其成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进与转化科技成果的主体力量。引导企业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在自主创新上有所突破,在一些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促进“技术企业化、企业技术化”。充分调动企业家的科技创新热情,发挥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的组织作用。大力引进创新人才,支持企业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及其产业化程度作为重要的分配标准,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传统思维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传统思维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摘要:分析了中华传统思维方式包含的整体思维,直觉思维,中庸思维方式对我 国科技创新能力形成的影响。多方面的抑制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将传统思 维与西方的科学理性精神罗列对比分析,显示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对科技创新能力发 展的阻碍,提高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对这些思维进行改善。 关键词:整体思维;直觉思维;中庸思维 ; 科技创新 传统思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积淀的观念体系、价值体 系和知识体系,是民族特有思考方式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存在于历史典籍之中,还存在于今天的现实社会之中,是当代人思想意识、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无法完全摆脱的精神遗产。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特定科技创新思维模式,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最直接力量。传统思维是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它主要通过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对象和创新方法等中介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任何一个国家的 科技创新能力都无法摆脱其传统思维的历史影响和现时作用。传统思维是否真 的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有抑制和障碍作用,对此应该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1.1 传统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 1.1.1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或曰系统思维,它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最基本、最突出的特征“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及其一切事物的思维方式。”即认为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冥冥中万物皆有灵,世间一切事物都相互相连。 从先秦时期提出的“天人合一”观,到宋明时期的“万物一体”论,无论是儒家倾向于把自然人化,还是道家倾向于把人自然化,他们都认为人与自然是一气相通、一理相通的,均强调的是整体思维。这种从宏观上来把握和认识事物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在伦理道德上表现为强烈的集体主义感;在文化心理中体现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从而形成了大一统的观念。现在自然科学在经过了几百年还原分析的精确思维时代之后,又出现了整体化的趋势,思维和科学又在向确定和不确定、精确和模糊相统一的整体综合化系统思维模式发展。整体思维在伦理道德观念中反映出中国人具有突出的集体观念和稳定的价值观、责任感,尽管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与封建专制紧密相连,但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思维方式和价值取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施意见》,推动我市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由周同余、谢建民副主席带队,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并联合九三学社,对我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情况进行了调研。委员们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实地考察、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困难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国家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并组织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出台《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等文件,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创新驱动战略,坚持走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在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取得进展。 (一)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成绩明显。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引导企业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特别是把引进消

化吸收再创新作为推进自主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显著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XX年,投入研发资金达4亿元,承担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78项,开发新产品900个,其中9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9个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129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其中填补国内空白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61%;专利申请量719件,专利授权量284件,其中发明专利占26%。今年上半年,新批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0项,开发新产品580个,其中19个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61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专利申请量401件,专利授权量160件。 (二)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亮点纷呈。我市企业结合自身特点,注重整合各种创新要素,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恒瑞医药先后在连云港、上海、美国成立三个新药研发中心,积极开展药物研发的原始创新,位列全国“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十强”企业第2位。康缘药业矢志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XX年以33件发明专利,在全国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中位居第8位。鹰游纺机与国内知名专家合作,突破国外产品垄断和技术封锁,在碳纤维的原丝生产线顺利投产后,进而实现原丝碳化攻关成功,成为我市集成创新的典型代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依靠自主创新,把握主动、抢占先机、跨越前进,有力地推进了全市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复习过程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 要鼓励科研的“冒险”精神,积极支持不违背基本科学原理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非共识”研究项目。 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是金钱买不到的,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单纯靠投入换不来的。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持续增长我国的综合实力,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要靠科学技术,关键是自主创新能力要大幅度提高,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何总不如我们期望的呢? 巨额投入≠能力提升 对于我国科技工作的现状,政协委员十分担忧。今年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收到的聚焦科技创新的提案有107件。梳理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令人深思—— 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已经连续多年无人问津。 取得像胰岛素那样为世界所认同、并对全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成果长期没有。 在汽车工业领域,我国自主研发、比较成熟的高端车型几乎没有,绝大多数车型来自于仿造,发动机等核心动力部件依赖进口。 在大型民航客机制造等高端领域,我们仅限于总装、组装,核心尖端部件都源于进口。 在医疗领域,所用最新的西药95%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所有尖端最新医疗设备95%以上来自西方国家,我们自主创新研发几乎为零。以CT为例,进口品牌最高已发展到640层CT、双源CT、能谱CT,而国产品牌64层CT还没能推出来,国产16层CT仍没有心脏扫描功能,差距越拉越大。 据预测中国将会在2013年,成为世界研究与发展投资领域里新的领头羊。科技界的政协委员担心的是,虽然投入直线上升,却很难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尖端自主创新科研成果。北京糖尿病医院院长、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王执礼委员感叹地说“只有经济总量而没有抢占科学技术制高点,我们永远要受制于人。” 我国科技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使得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速度较进口品牌落后很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这种情况与我们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极不相符,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科技发展上不断增加的投入极不相符。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王伟,糜志勤,王章红,蒋珞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武汉430071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通过定量方式,对中国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载体———专利文献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研究,可初步评价和判断中国农业科技发明创新活动的状况。 1创新能力震荡提升,规模化程度略有降低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595246194.html, )公布的数据,对2000-2006年专利文献的统计表明,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00年初期的1548件提高到2006年统计期末的3198件,7年间累计增加1650件,数量提高了106.59%。其间虽然有2年出现负增长,但历年平均增幅高达13.83%。其所占权重除2002年为13.04%、2003年为12.10%之外,其他几年基本保持10%以上,累计量权重指标为11.09%,规模化程度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且略有降低(表1)。表明中国的农业科技水平总体上在发展进步, 但并没有出现突破性的变化,尚有待于全社会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 2省域创新能力呈正态分布,差距逐渐增大 2000-2006年,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明专利总数排在前6位的依次是北京(1473件)、山东(1070件)、江苏(1047件)、浙江(910件)、广东(830件)、上海(804件),这6个省市主要是科技经济发达地区和农业大省(表2);排名在最后6位的依次是澳门、西藏、青海、香港、宁夏和海南,这6个省(市、区)主要是经济科技相对 落后的省份和农业资源较为缺乏的地区。中国各省(市、区)农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呈现与科技和农业资源相关的正态分布态势。 从各年度的专利数量排名看,北京市2000-2005年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到2006年下降至第4位;而山东省2000-2002年、2004年均排名全国第2位,到2006年专利数量超过北京市,跃居第1位;江苏省从2000年的第5位,每年都有增长,到 2006年跃居第2位;浙江省从2000年的第10位跃居2006年的第3位;上海市从2000年的第12位跃居2006年的第5位;广东省一直居第6位;辽宁省从2000年的第3位跌至2006年的第7位;湖北省从2000年的第4位跌至2006年的第8位。专利增长量最大的是山东,以339件位居第1位,其次是江苏(335件)、浙江(315件)。增长率超过100%的省份有上海、江苏、浙 江、山东、湖北、天津、宁夏、吉林、河南、海南。青海、西藏虽然增长率高达200%以上,但其起始基数很小,农业科技创新发明能力仍相当薄弱。 截至2006年末,在中国34个省(市、区)中,只有广东、重庆、台湾、香港4个省(市、区)农业科技创新出现负增长,呈现发展后劲不足的势头。并且,排名在前6名和后6名之间的创新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差距从2000年的396件扩大到2006年的 1302件,呈现不断扩大的势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全国2000-2006年地域态势前6名排位见表2。 3创新领域呈地域特色,新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通过对2000-2006年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明专利申请的分 类研究,共有山东、广东、北京、湖北、浙江、江苏、黑龙江、四川、云南、河南、湖南、上海、河北、辽宁、内蒙古、吉林、陕西17个省(市、区)进入12个农业科技发明创造专利大类的前5名。但从进入前5名的次数来看,山东在全部大类中有7次位列第1,广东有3次排在第1位,北京为2次居第1位,显示出这3个省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强劲实力。另外,在单个大类中申请发明专利总数超过200项的,山东有5次,北京、广东均为3次,浙江2次,江苏、云南、湖北、黑龙江、上海均为1次。根据上述数据,可将国内各省(市、区)农业科技创新实力分布划分为3个层次,其中:山东、广东、北京、浙江为第一层次,申请的专利数量最多,在国内相关农业领域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江苏、云南、湖北、黑龙江、上海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第2个层次,竞争实力较强;其余省(市、区)农业科技能力为第3个层次,竞争能力一般。 而且,中国各个省(市、区)由于自身在农业资源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和特点不同,其农业科技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色。山东最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A01N 、A01K 、A01C 、A01D 、 A01F ;广东最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A01P 、A01M 、A01K 、A01G ;北京最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A01G 、A01H 、A01M 、A01C (表3)。4 国外机构和个人所占份额逐步减少,但竞争实力强大 2000-2006年,外国机构和个人在中国申请的农业科技创新发明专利数量从680件略减到662件,其所占份额由1:0.78降低到1:0.26(表4)。由中国专利数量上升而导致的外国申请专 利数量的下降,说明中国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和提高。 表1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态势 年份20002001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数量/件增长速度/%权重/% 1548— 10.37 16224.7810.87 224338.2913.04278924.3412.102785-0.1410.87337821.2910.393198 -5.6010.02 表2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地域态势 地域排序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广东上海 12510612 124836 124635 142753 123456 142365 412365 注:权重指农业科技发明专利数量占人类生活必需专利类别的比例。 学术聚焦(Focus ) 104科技导报2009,27(12)

企业创新能力介绍完整版

企业创新能力介绍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1.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限400字) XXXXX有限公司是一个XXXXXXXXXXXXXXXXXXXXX,提供多终端互联网音视频解决方案。主打产品是XXXXXXXXXXXXXX。企业产品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6项,主要是6项软件着作权,6项均来自于企业自有技术,帮助企业在技术方面寻找行业制高点,且知识产权皆已用于批量生产,成为公订的利益增长点,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科技成果转化情况(限400字) 公司近三年研发项目数量16项,转化项目16项,新软件产品16个,公司近三年科技成果转化16项,平均每年5项以上。公司的新产品投产率在100%。详见《公司近三年科技成果汇总表》、《公司技术诀窍说明》。转化的科技成果极大的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3.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组织管理情况(限400字) 公司成立了研发中心,且每个项目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制定了《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研发项目立项管理办法》、《研发投入核算体系管理办法》、《科研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岗位责任书》部门等规章制度。除规定了企业项目立项,项目过程管理,项目验收等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外,还重点对科研技术人员的考核、奖励做了详细的规定。为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与多家科研院校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 4.管理与科技人员情况(限400字) 公司2015年底在册职工人数111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111人,占企业职工比例100%。企业设立单独的研究开发机构,组建了研究技术开发中心。所有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110人,占企业员工的91%,专业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经济管理、电子商务等,门类较为齐全,知识结构合理。企业设立单独的研究开发机构,公司研发部人员基本上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具有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一只高学历高素质高知识结构的开发队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95246194.html,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田雪 来源:《教育界·下旬》2016年第09期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成为提高高校竞 争力与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高校的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也彰显着高校的发展生机。高校是培养高端专业人才的基础,更是各个领域创新成果的产生地。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用丰富的科技创新成果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让技术转变成为生产力,为社会进步而服务。 【关键词】高校创新力科技现状发展 一、引言 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就是高校师生的整体创造力。积极利用高校内的各项教育资源创造新的技术与成果,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与研发创新型技术、成果的重任。我国大部分科技研究人员都工作于高校,产生于高校,高校是创新型人才的聚集地。明确高校的创新优势,认清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前景,才能让高校的教育作用呈现出来。 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状分析 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无论是创新性论文还是创新性科技成果,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存在问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成果不佳,主要受以下几点原因影响。 (一)高校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不优 目前,社会上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聘难两大问题,两大问题同时出现证明高层次人才数量无法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科技人力资源的配置有问题。高端人才的流失,影响了高校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的配置。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只有极少部分留学之后选择回国,回国发展的高端人才数量更少。高校中缺少关于创新的高端科技人才,会影响高校的科技创新教育质量。除了人力资源,我国高校的科技研究设备配置也存在一些问题。教育条件的改善,让大部分高校都有充足且先进的科学仪器,但部分高校没有正确使用科技创新仪器,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二)高校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有待优化 在传统科研理念的影响下,SCI核心论文是评价科研人才科研能力的重要依据。在这一标准的要求下,很多高校的科研人员过于重视短期科研利益,希望在短时间内写出核心论文,以此获得个人级别调整与工资待遇提高的福利,也就是说,科研创新成果与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

大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大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正确把握当前与长远、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既着力解决企业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实际技术难题,也要为企业长远发展进行前期的技术储备和谋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时期。当前,我国经济总量、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已经较大,取得了很多世界第一,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特别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迫切需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以改变。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直接体现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近些年来,我国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比如,一些企业面临高能耗、产能过剩等共性问题,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一些领域的关键技术、大型成套设备、核心元器件、重要基础件、关键新材料等仍大量依靠进口,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等等。 鉴于此,我国企业一定要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坚定不移地把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根本上扭转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和知识产权壁垒,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努力争取在一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要继续深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重点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继续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和科技帮扶中小企业工作;加大对我国企业合作创新的指导和组织协调力度,搭建平台、集聚资源,支持企业重点围绕行业共性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联合研发,力争取得一批重大技术成果并实现产业化。 二是着力加强科技创新规划与战略管理。目前,很多企业在规划中确立了行业技术引领者和世界一流企业的奋斗目标,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创新规划。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一流的目标需要长期的奋斗,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企业必须加强战略管理,正确选择科研方向,通过整体的设计、系统的谋划达到预期的目标。在科研方向的选择上,首先,企业要坚持市场导向,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及行业发展趋势做出战略谋划。与全球同行业企业作比较,在技术上处于领先的企业要依据市场变化审慎选择二代、三代技术路线;技术上相对落后的企业,要结合市场容量研究确定是采用现有行业的紧密跟随策略,还是以创新的理念寻找新的出路,开辟新的市场。其次,要坚持行业领先策略,立足产业高端,居于行业前列,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企业竞争优势。再次,突出主业,切忌四面开花、全面出击。同行业企业之间科研方向要体现差异化,着力打造技术和品牌优势,为今后的发展抢占市场先机。 三是着力构建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建立高效、协同、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企业要努力解决科技资源重复分散的现象,着力加强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开发平台。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代表着国家的水平,研发平台的建设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