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欣赏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欣赏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欣赏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欣赏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欣赏第一次接触接触这首曲子是小学时的音乐课,那时音乐课本上叫做《思乡曲》(其实就是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的第二乐章的旋律,然后由李叔同填的词),当时一听到那优美动听而又带着淡淡哀伤的旋律就被深深是吸引了,从此这首曲子就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偶尔想起还是会轻声唱起:“山青青,水茫茫,微风吹细浪,看江水,向东流,记起我故乡。故乡人,今如何,念念常不忘。在故乡,菜花黄,玫瑰阵阵香,我愿意,驾小船,回到我故乡,众亲友,聚一堂,同过好时光。”

此前并不知晓这首曲子的由来,直到这学期的交响乐欣赏课上老师让我们欣赏这首曲子,开始还浑然不觉,但当熟悉的音乐一响起,我便立马正襟危坐,竖起耳朵,不肯漏掉一丝一毫,直到第二乐章终了。之后我就非常想要深入的了解这首曲子。遂查阅一番资料后,更反复聆听,感觉收获颇丰。

此乐曲分为四章:

第一乐章-序奏-慢板-不太快的快板,e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乐章的引子部分开始由弦乐、木管、圆号陈述,描绘了美洲大陆新奇景象。之后由弦乐器、定音鼓和圆号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乐章的主部主题(e小调)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

章,前半段在弦乐颤弓的伴奏下由圆号吹出,后半段经过发展由铜管乐器全奏。这个主题被认为和黑人灵歌《流吧,约旦河》有连带关系,也有人认为,切分音与五声音阶的进行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第二主题(g小调-G大调)透露出浓浓的乡愁,开始由长笛奏出,然后同样发展到铜管乐全奏。发展部以第二主题为核心,由铜管乐器奏出,进行频繁转调,情绪颠簸、慌张。再现部第一主题更为激动不已(仍为e小调),第二主题更为悲切(#g小调-bA大调)。第一在铜管乐器的急躁演奏中结束。

第二乐章-最缓板,b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这个乐章原有《传奇》的标题,一连串庄严的和弦引出《回家》的旋律。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整个乐队的部分铜管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在高音木管乐器演奏后,旋律接着由小提琴陈述。事实上,

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这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恋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c小调,第二遍由大提琴奏出),旋律优美绝伦,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第二主题过后,木管乐在忐忑不安的跳音上进行发展,铜管乐强烈奏出了《恋故乡》主题(A和弦-并隐藏着第一乐章的旋律)。最后乐曲转回bD大调,弦乐四重奏陈述《恋故乡》主题。在小提琴的极高音区衬托下,第二乐章结束。

第三乐章谐谑曲,这是民间舞蹈风格,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音乐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轻快而活泼(e小调),带有跳跃的情绪;第二主题清丽、明快(E大调),富有五声音阶特色;两个主题彼此应和、模仿。乐章的三声中部主题(圆舞曲-C大调)悠长而婉转,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回忆。待到主部主题复述后,第一乐章的旋律再一次由圆号奏出,悲凉的气息再度袭来。

第四乐章终曲,火辣的快板,奏鸣曲式,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这是极端悲愤的“思乡

曲”,并广泛用于广播电台和手机铃声,因此为人所知。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长号和小号共同奏出(e小调),威武而雄壮,后半段由小提琴和长笛回转连动;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G大调),由单簧管奏出。发展部不以此乐章任何主题为中心,而是将《恋故乡》主题为选材,并进行频繁转调。再现部结束后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自新大陆”的旋律渐渐远去。

其实在我看来,一首曲子的好坏不在于它有多么高明的技巧,不在于它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也不在于它用什么乐器来表现,而是在乐曲之外,在于曲子背后的故事,那是它的精神内涵,是整首曲子的灵魂,它决定了这首曲子生命力的长短,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万古流芳,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而这首曲子的灵魂在于第二乐章,在于那段思乡的旋律。演奏伊始..旋律低沉平淡..毫无出彩特殊之处..只是烘托一种淡淡的压抑..直到英国管缓缓吹出主题。不愧是乐器中的“公主”..中音双簧管声音柔和、圆润又似乎带有一些鼻音..舒缓如歌的主旋律经它的表达如泣如诉..却又似乎是孔子所迷恋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状态..淡淡的压抑中可以感觉到有失落和留恋的情绪在滋长..却不是冲击..没有感情的大起大落和极度释放。正这种没有完全表达的情感..让人更多一份怜悯和感同身受..也更容易与自己类似的经历产生共鸣。

其实说到这里,不得不说明一下这首曲子的创作的背景。

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聘请德沃夏克出任该院的院长,德沃夏克则应邀赴美。这部《第九交响曲》即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德沃夏克是一位富有强烈民族感和热爱祖国民族艺术的音乐家,对捷克民族乐派的伟大创始人斯美塔那所倡导和致力发展的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由衷地赞赏和拥护。在捷克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下,他为发展民族音乐作出了自己的很大贡献。他在自己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无论在歌剧、交响乐或室内乐作品中,他都努力把将民族性、抒情性和欧洲古典音乐传统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尽可能完美的境地。所以其时身在美国的这位伟大的爱国作曲家,仍对家乡念念不忘,将自己的满腔乡愁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写出了这首脍炙人口,被全世界人民深深喜爱和欢迎的乐曲。

也是因为如此,所以这思乡曲不知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每每响起,总能勾起人们内心深处那份深藏的寂寞与落魄,令人不禁扪心自问,一生流离,究竟所谓何事,何不就此归了那故乡,在那故乡的土地上盖一间茅舍,种几亩薄地,了此余生,亦不是一件美事。

想当初初闻此曲,亦只是单纯的觉得旋律优美动听,但此时再听此曲,此中滋味已是大为不同,也只有那些和我一样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人才能知道。每逢佳节,还能再轻唱这一首思乡曲:“山青青,水茫茫,微风吹细浪,看江水,向东流,记起我

故乡。故乡人,今如何,念念常不忘。在故乡,菜花黄,玫瑰阵阵香,我愿意,驾小船,回到我故乡,众亲友,聚一堂,同过好时光……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感想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感想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题歌,他在失聪的情况下,依旧创作出令人产生共鸣的音乐。所以我很敬佩贝多芬,他是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欣赏了《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后,使我再次感受到贝多芬的伟大,他那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使我十分难忘。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乐曲体现了贝多芬那种通过斗争换取美好生活的哲理思想。和着熟悉的旋律,感受着变化的节奏,那是灵魂的交响乐,贝多芬用生命的力量完美的演绎了这部作品。在一次次欣赏贝多芬的《欢乐颂》时,一次次被它所感动。那高亢、优美的旋律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振奋,生活中增添了勇气,这就是贝多芬的音乐,能使人感动、使人称赞不绝的音乐! 《欢乐颂》,第四乐章里的合唱部分,也是这部交响曲里最重要的段落。它是依据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同名诗歌写成的,内容反映例如贝多芬那个时代的人们“四海之内皆兄弟”,“亿万人民团结起来”的理想愿望。我们应当理解贝多芬那种通过斗争换取美好生活的哲理思想。“交响合唱”部分气势磅礴,一气呵成,但又自然地分为了七个部分。贝多芬用生命谱写了欢乐,讴歌了胜利,这是他一生创作的总结与终结。作曲家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以伟大的《第九交响曲》登上了他的艺术思想的峰巅。在当时欧洲席卷黑暗阴云的时刻,他以

锐利有力的音乐语言,写出了光明的时代之音,实践了他的“艺术只应该为穷苦的人民服务”的信念。他曾经在黑暗王国中慷慨地预言过:“五十年内,世界上到处都将由共和国。”这精确的预言,使贝多芬这部最后的杰作至今放射着灿烂的思想光芒和绚丽的艺术光辉。

贝多芬--合唱交响曲(第九交响曲)赏析

合唱交响曲---贝多芬赏析 Ⅰ.第一乐章 庄严而不太快的快板奏鸣曲式,D小调,2/4拍子描写了巨大而紧张的斗争面开始深沉、失望、孤寂的引子是复辟时期令人窒息的空气的写照。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宏伟的乐章,仿佛在描绘无限的宇宙,序奏部非常精采。瓦格纳评论道:“这明暗的、失去了欢乐的气氛好像巨人似地膨胀,它在那包容一切的祟尚和庄严之中,占据了现有的世界,也就是占据了为了神的欢乐而创造的这个世界。” 音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稳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燥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朦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这个过程也包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异常险恶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搏斗,在斗争中,人类变得更加强大。人类的出现是神圣的、必然的,必将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Ⅱ.第二乐章 极活泼的快板 D小调,3/4拍,庞大的诙谐曲式 紧接着的,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主旋律中具有精力充沛的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但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二主题悲叹的音调表现了苦难、悲哀和同情的形象。展开部中各种矛盾的形象交织在一起,并与再现部联结起来,如同一场暴风雨般的激战。结尾悲壮的气氛再一次体现了艰苦斗争的坚强意志。在第一乐章悲剧性地结束后,为更好的体现英雄主义创作思想作者有意打破以往慢板乐章的程式,将第二乐章定成急速活跃的诙谐曲,表现出明朗振奋的情绪和积极的行动。这一乐章是三段体结构。第一段为奏鸣曲式,主题坚毅、激动;乐章中段安静柔美,同前后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出田园般的梦幻境界。极为快速的谐谑曲。这是非常卓越的谐谑曲,但是,它有些接近狂乱。“几乎是被绝望追逐着,又从绝望中脱逃,在不间断地、无休止地努力之下,想要获得新的、末知的幸福。” ——瓦格纳与之相反,中间部(trio)却非常快活。木管流水般的旋律发出诱人的音响。也许那就是年老的贝多芬心中燃烧的爱情的圣火吧。本乐章表现人类

高中音乐鉴赏目录表(人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音乐鉴赏目录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欣赏: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长江之歌 知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 知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 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欣赏:沂蒙山的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 知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民歌的音乐特点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欣赏: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 知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鼓乐铿锵》 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 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 第七节《丝竹相和》 欣赏:中花六板(江南丝竹)、娱乐升平(广东音乐) 知识:江南丝竹、广东音乐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知识:京剧、南梆子、四平调 第九节《现代京剧》 欣赏: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 知识: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现代京剧 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巴雅提木卡姆

知识:亚洲音乐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欣赏:非洲赞歌、鼓舞、门库尔雅、男孩之舞 知识:非洲音乐 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 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 欣赏:鸟儿在歌唱、优雅、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 知识:欧洲音乐 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欣赏:告别、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 知识:拉丁美洲音乐 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第十四节《巴赫》 欣赏:马太爱难曲(第1、72、78分曲) 知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十二平均律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第十五节《贝多芬》 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知识:奏鸣曲式与交响曲 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欣赏:魔王、鳟鱼、菩提树 知识:艺术歌曲、声乐套曲、舒伯特与艺术歌曲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 欣赏:C小调练习曲、爱之梦 知识: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肖邦与李斯特 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欣赏: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知识: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柏辽兹 第十单元音乐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兰颂 知识:民族乐派、交响诗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荒山之夜 知识:强力集团 第十一单元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 欣赏:海上--从黎民到中午、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有感 当我们听到贝多芬音乐,也许我们不知不觉就有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震颤,我们没有必要有很深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修养,只要你对音乐有一种牵挂,这种震颤就会存在。这才是贝多芬真正的魅力所在。我在高中时曾今看过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那时候我只是意识到贝多芬悲剧的一生,只感觉到他的人生只因为他耳聪但还是继续热爱音乐,并且成为伟大的音乐家而伟大。并不知道他的音乐作品有何高深之处。而如今当我在他的音乐之中去联想那音乐背后痛苦亦或忧伤,美丽亦或悲凉,快乐亦或忧愁,凄凉却不失坚强的画面是,我有的只是对他内心深处的最真挚的敬意。他的音乐是最美的,这并不是对那些大家对他深厚赞美的附和,而是我体会到他那种不屈不挠精神和最坚强的人格和对音乐最高深的理解的一种感叹。但一种音乐具有灵魂时,它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创作技巧,多么多变跳跃的旋律,他就算是一段简简单单的旋律都能让你深入其境。并且体会到音乐的要表达的情感,和在他背后的作者是有着怎样的故事。就想贝多芬创作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一样。 这首交响曲如果我们只是第一次听,那唯一的感受便是好长,但是你有细想想,这么长的音乐要有多少的音符才能将其记录下来,先不说各种乐器的部分,仅仅是小提琴这一部分,我估计那乐谱的篇幅就够庞大。当你完整的听下来会花1小时多一点的时间。接下来就是我对这首交响曲的感悟,也许它是不正确的,但是是我用心听过后最真实的感悟。 在音乐的最开始部分,给我一种急切的感受,就想是你处在一种悲剧和痛苦的边缘,而周围的一切声音都变得急促和不安,就想是一种更加深厚的不幸在悄悄地来临,直到最后在它降临到你的身上,而之后变得缓慢的部分好像是一种葬歌,也许你会觉得那是一种主人公因为受不了这种摧残而灭亡的葬歌,其实不然,那是他打败那了命运加在他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英雄的颂歌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感想法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在其著作《贝多芬传》中 对《第九交响曲》有这样一段激动人心的精彩描述:“黄昏将至,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还给了我们。”初次聆听音乐巨人的巅峰之作便深深地被这种庄严肃穆、厚重深邃的音乐氛围感染,像是一条长河有奔流入海的激荡也有涓涓细流的幽静,又像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有辉煌也有落魄,心潮跟着音符激昂澎湃,曲终时恍如经历了一场很久之前的战争。 “贝多芬一生中从未间断过阅读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席勒的作品,其中尤以《欢乐颂》给他印象最深,影响最大。” ①德国著名诗人弗里德里希·席勒具有很强烈的反专制思想,渴望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在其著名诗作《欢乐颂》中深刻表现了这一主题,同时对青年时期的贝多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考证说早在波恩时期,贝多芬就有意将席勒的《欢乐颂》谱写成一部宏大的乐曲。但此时的贝多芬还未经过漫长的生活旅途,艺术与思想没有进入成熟阶段,几经尝试都未能成功:“一七九八年, 贝多芬又曾记下一首配唱“慈爱之父必定存在”《欢乐颂》中的诗句的旋律。一八一一年, 在第七和第八交响曲的草稿之间, 又有一个主题, 配唱‘欢乐, 神明美丽的光芒’。一八一二年又有过草稿设计, 曲名是《席勒序曲》, 拟以《欢乐颂》作为高潮结束。” ②直到晚年创作《第九交响曲》的时候才得尝夙愿。《欢乐颂》作为作品的最后一部分,正体现了他“通过苦难得到欢乐”或者“通过斗争得到胜利”的人生信念。不少的研究者认为贝多芬的音乐在思想内涵上超过了诗歌。“俄国音乐评论家里亚历山大·谢觉夫( 1820—1871) 曾着重指出, 贝多芬作的曲在思想上超过了席勒的诗……席勒把欢乐当做亲密团结的前提, 贝多芬却认为, 两者的关系应该倒置,只有取得了亲密团结, 欢乐才能降临人间。所以, 贝多芬从席勒的诗中理解到了积极而又具有活力的特点。” ③《第九交响曲》全曲都试图在向人们传达“通过苦难,得到欢乐”的信念,欢乐必须要经过抗争、奋斗,而不单纯是乌托邦的想象。“在贝多芬的不少期作品中包括第九交响曲, 既显露出贝多芬以及这时人民群众普遍经历苦难的悲痛和孤寂情, 也显示出去克服悲痛、战胜苦难的意志和力量。这是《欢乐烦》原诗所没有的。正如贝多所说的‘人们只能如此(指蒙受苦难)。即使这样, 人们也应当保持他的力量……’(1816年5月13日致埃士朵弟伯爵夫人的信)。” ④贝多芬一生未曾与当时黑暗的统治妥协,坚持着对自由平等解放的追求,未曾停止过斗争。整个乐曲就像是一位英雄的斗争史,起伏跌宕波澜壮阔,更像是贝多芬传奇一生的映射。在聆听音乐的时候,有时大脑里会闪现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塑造的人物形象——桑提亚哥老人。贝多芬似乎也在塑造一个人物形象,一个与命运与黑暗势力斗争的英雄形象。贝多芬所要塑造的英雄形象与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有着很大的不同,前者更关注社会、人民的安慰,渴望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世界,真正的着眼点在于社会、世界;而后者则更多的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超越,是对人类顽强毅力的肯定。整部作品又给人一种自述式的感受,似乎是作曲家在向人们激情澎湃地做着讲说,有时娓娓道来有时手足舞蹈

音乐鉴赏论文-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歌剧的赏析 贝多芬的第九号交响曲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

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 第九号交响曲在速度和力度上,都让人想起尼采的那句名言:“欢乐——比心中的忧伤更为深沉。”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欢乐颂》的乐队几乎没有一个人会笑出声来,连听众都一个个神情严肃,沉浸在一种精神享受之中,其情绪与在听悲歌时是一样的。,这个杰作是贝多芬给人类做好的礼物。

高中音乐鉴赏目录表人教版

高中音乐鉴赏目录表人教 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音乐鉴赏目录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欣赏: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长江之歌 知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 知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 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欣赏:沂蒙山的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 知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民歌的音乐特点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欣赏: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 知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鼓乐铿锵》 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 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 第七节《丝竹相和》 欣赏:中花六板(江南丝竹)、娱乐升平(广东音乐)知识:江南丝竹、广东音乐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知识:京剧、南梆子、四平调 第九节《现代京剧》 欣赏: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 知识: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现代京剧 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巴雅提木卡姆 知识:亚洲音乐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欣赏:非洲赞歌、鼓舞、门库尔雅、男孩之舞 知识:非洲音乐 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 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 欣赏:鸟儿在歌唱、优雅、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 知识:欧洲音乐 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欣赏:告别、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 知识:拉丁美洲音乐 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第十四节《巴赫》 欣赏:马太爱难曲(第1、72、78分曲) 知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十二平均律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第十五节《贝多芬》 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知识:奏鸣曲式与交响曲 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欣赏:魔王、鳟鱼、菩提树 知识:艺术歌曲、声乐套曲、舒伯特与艺术歌曲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 欣赏:C小调练习曲、爱之梦 知识: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肖邦与李斯特 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欣赏: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知识: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柏辽兹 第十单元音乐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兰颂 知识:民族乐派、交响诗

我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有感

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有感 在浩渺,悠远的人类历史长河中,音乐仿佛是在想象空间中飘逸的精灵,伴随着人类自身的成长与体验。是的,在人类的成长的岁月中,音乐成为一种必须的历程。有史以来人类最伟大的音乐,仿佛宫殿般的建筑在贝多芬的笔下诞生了。 这是一部音乐的“圣经”,一部描写人类在磨难、艰辛中进行斗争的过程,这就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俗称“合唱交响曲”。这部交响曲既超越了莫扎特的儿童般的浪漫,又透视着理查.瓦格纳歌剧中的神性,它所能缔造的无非是一种超越尼采心中那种超人的力量与意志。这是音乐的顶峰、音乐的沧海,在充满抽象化的哲理中,体现那种博大、精深,令人无可抵卸,同时又是如此的在沉重中透露出无比的锋芒。 “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挟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还给了我们。” 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开始于1817年,与《第八交响曲》整整相隔了十年之久,他历时近七年的时间,于1824年春完成,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于维也纳。如今距离1824年的首演盛况,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但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欢乐颂》却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在这两百年岁月中,几乎所有的后辈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的作品所倾倒;更有无数业余的听众被这部作品所带来的音乐哲理、音乐气度所感染!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欢乐颂》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严谨深刻的思想、永恒神圣的热情、无与伦比的力量和伟大高尚的心灵,赢得全体听众的心。首演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功。听众沸腾了,欢呼、兴奋、不能自已,许多人流下了热泪。起初贝多芬在指挥台旁,背向听众,因耳朵早已失去听觉,对身后沸腾的场面毫无察觉,当女中音独唱演员把他扶转过来时,他才发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大受感动,频频致意。谢幕五次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人们不能平静。这早已超过了当时的皇帝到场只准三次鼓掌欢呼的标准,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第九交响曲的首演成功,给晚年的贝多芬以莫大的精神安慰。

贝多芬和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和他的第九交响曲 1770年12月16日,在这个平凡的日子里,一个不平凡的人物诞生了。他,就是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与艰辛。他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婚后备受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贝多芬是7个孩子中的第2个,因长兄夭亡,贝多芬实际上成了长子。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而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变成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父亲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贝多芬,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地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 此后他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后,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就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这几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贝多芬是多么的热爱练习钢琴,但是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从此,他将会听不到任何声音,更别说美妙的音乐了,这对于他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我们可以从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无时无刻不充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灵感的源泉。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f献给她。但是不解风情的奇丽爱太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朱列塔〃圭恰迪尔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 1803年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在他临终前,风雪交加,雷声隆隆,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他的葬礼非常隆重,有两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先生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虽然他并没有活很长时间,但他的伟大作品让他活在了无数人的心间。 贝多芬的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是其暮年所创,在他经历了人生风雨历练之后,才真正下苦功开始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夸张的是,为了保持创作激情和状态,他先后搬了四次家。终于在埋头一年半之后,在1823年的年底,这部凝聚着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响曲》最终完成了!虽然经历的时间不算短,但作品的创作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几乎是一气呵成。在很多人看来,这时候可以迎接欢呼和胜利了。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2)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感受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情绪及欧洲古典音乐的特点。 (二)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代表作及音乐历史贡献。 (三)初步懂得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音乐知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 难点:认识古典主义的音乐特征。 教学内容安排: (一)以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为重点内容,再感受、体验 音乐情绪表现,理解内容方面进行细致的赏析。 在教师的引领下,掌握几个音乐主题,特别是《欢乐颂》主题。 (三)了解贝多芬创造的背景,亲自指挥的状况以及作品产生的影响及作 用。 (四)引导学生探索音乐创造的风格特征与忍受经历的关系。 教学资源: (一)教材及配套资料,贝多芬生平、创作背景及高水平乐团《第九交响 曲》第四乐章的演出视频资料。 教师示范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音乐主题。 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如:器乐、声乐、指挥等激发兴趣、调动情绪 活跃气氛。 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完整聆听全曲 (二)出示乐曲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乐曲发展的脉络。 (三)指导学生演唱主题及四声部。 (四)师生合作用器乐、声乐、指挥形式等表现音乐。 (五)引导学生从贝多芬音乐中感悟音乐与人生,。 教学评价设计 (一)以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理解情况。 (二)探究讨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以组为单位交流,教师评价)。 (三)教师对学生演唱主题及四声部时的评价。 (四)师生合作表现音乐时对学生表演的评价。 (五)学生写一篇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后的感想。 教学过程:

高中音乐鉴赏《爵士乐》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爵士乐》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爵士乐》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认真聆听本课的作品,了解、接受多元音乐文化,开阔学生视野; 2、通过中外爵士乐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体验爵士乐音乐的风格特点; 3、了解爵士乐的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爵士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初步了解爵士乐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从节奏和旋律等方面分析爵士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有关爵士乐的视频、音频及钢琴演奏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补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欣赏电影《海上钢琴师》片段; 2、学生谈谈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主人公演奏的是什么风格的音乐作品? 3、引出课题——《爵士乐》。 (说明:本段视频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提问反馈出学生自主学习后爵士乐的认识,自然导入新课。) 三、新课教学 (一)了解爵士乐的起源; (二)感受、体验布鲁斯和拉格泰姆的音乐风格; 1、欣赏“布鲁斯女王”贝西。史密斯的《空虚布鲁斯》 ①初听作品感受作品的演奏乐器,并模仿进行小声哼唱(长号、钢琴)

②学生谈感受:犹豫、悲伤:难唱、变化音多、节奏复杂、难掌握。 ③学唱一两句,体验黑人宣泄的方式。 ④引导学生对比演唱课件展示的谱例,感受布鲁斯音阶降3、7级音的音乐色彩。 ⑤学生总结布鲁斯的风格特点。 2、教师演奏“拉格泰姆之王”乔普森的钢琴作品《演艺人》片段; ①说出聆听的感受——适合跳舞的音乐。 ②学唱主题音乐,帮助学生掌握拉格泰姆的节奏。 ③爵士乐节奏练习。 ④引导学生总结拉格泰姆的特点。 教师总结:布鲁斯的音调和拉格泰姆的节奏形成了基本的爵士乐语汇。 (三)感受、体验爵士乐的即兴性; ①让学生尝试解释为什么爵士乐被称为“灵魂音乐”,表现在那些方面? ②师:即兴演奏和演唱时爵士乐的灵魂,是它的生命之所在。它自由的即兴风格,要求爵士乐手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严格的说自由根据歌曲的主题即兴的演唱和演奏才能被称之为爵士乐,所以说“即兴”是爵士乐的灵魂。

电影音乐鉴赏——《复制贝多芬》

永恒的旋律 《复制贝多芬》电影音乐鉴赏摘要:在电影中,音乐与电影中情节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既可以抒情,又 可以渲染气氛,还可以让人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关系,更可以塑造完美的银幕艺术形象,而通过研究电影本身这样一个画面与音乐共存的载体,也能看出音乐与叙事的关系。本文从《复制贝多芬》入手,分析电影音乐是怎样在影片中参与,烘托和强化叙事的。值得一提的是,《复制贝多芬》通篇采用贝多芬的作品作为电影音乐,本文也将着重分析这些作品在电影中的作用。 关键词:《复制贝多芬》《大赋格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一.剧情简介 1824年,音乐大师贝多芬(Ed Harris饰)正在赶制自己的新作《第九交响曲》,在乐章完成的最后阶段,他的御用抄谱员施莱默突然病入膏肓,将要不久于人世。为了让贝多芬的杰作如期上演,施莱默向维也纳音乐学院求助,希望能有位高才生来接替自己的位置。不久,23岁的才女安娜(Diane Kruger饰)出现在施莱默的面前,施莱默告诫安娜,贝多芬是个暴君,和他一起工组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耐心,并将没抄写完的乐谱交给了安娜。 安娜乐于为这位脾气暴躁的狂人抄写乐谱,而作为音乐天才,安娜也不安于抄谱员的工作,她要让贝多芬品评自己的作品。当安娜将完成的《第九交响曲》交给贝多芬时,还告诉他替他修改了错误。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贝多芬对安娜的态度由最初的怀疑逐渐转变成信任和依赖。 虽然贝多芬在人前风光无限,但生活中也有难言之隐。他非常宠爱侄子卡尔(Joe Anderson饰),期望他能出落成优秀的钢琴家,但卡尔偏偏好逸恶劳、嗜赌成性,甚至窃取叔叔的钱财。关键时刻,安娜总能在贝多芬的身边给予抚慰和帮助,贝多芬开始离不开安娜,甚至与安娜的男友马丁(Matthew Goode饰)争风吃醋。他毫不留情的嘲笑安娜的作曲,又跑到修道院下跪去求得安娜的宽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安娜陪在他身边,如贝多芬所说,他们灵魂相通…… 二.音乐分析 开篇是安娜·霍兹乘马车去探望贝多芬的路上光景,典型的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乡村和街道,孩童,田野,农民,羊群,马匹,同车的婴儿,被风吹走的帽子……背景音乐是贝多芬《降B大调大赋格曲》①,紧凑而挣扎的旋律,锯条一样拉动的小提琴,充满跳跃的运动感镜头音乐配合地完美,也奠定了全片的基调,阴郁,紧张,积蓄待发。正像贝多芬所说:暴风雨就要来了。《大赋格曲》是贝多芬晚年充满了现代意识的作品,如影片中说,表现的是耳聋后的贝多芬听到的所谓“上帝的声音”。而这首曲子曲子在当时因其革命性而饱受诟病,如片中大公在听完后毫不客气的说“贝多芬,你比我想象的还要聋”。而现在,《大 ①“赋格”愿意为“遁走”,是一种使用对位法的作曲格式,由不同乐器,不同时间,不同音高,演奏同一旋律——作者注。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来源: 翟光耀的日志 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开始于1817年,历时近七年的时间,完成于1824年春,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于维也纳。最初贝多芬计划在柏林首演,后经维也纳众多的朋友坚决请求,才改在维也纳。首演当晚音乐厅里座无虚席,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参加盛会,贝多芬的往年好友兹梅斯卡尔,正卧病在床,他要求别人用担架将他抬到剧场以恭奉盛会……。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严谨深刻的思想、永恒神圣的热情、无与伦比的力量和伟大高尚的心灵,赢得全体听众的心。首演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功。听众沸腾了,欢呼、兴奋、不能自己,许多人流下了热泪。起初贝多芬在指挥台旁,背向听众,因耳朵早已失去听觉,对身后沸腾的场面毫无察觉,当女中音独唱演员把他扶转过来时,他才发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大受感动,频频致意。谢幕五次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人们不能平静。这早已超过了当时的皇帝到场只准三次鼓掌欢呼的标准,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第九交响曲的首演成功,给晚年的贝多芬以莫大的精神安慰。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顶峰,也是音乐史上的最伟大的作品,是他全部思想的总结和情感的结晶,我国著名学者丰子恺先生称之为:“世间最伟大的杰品”。这部交响曲构思宏伟、气吞山河,是一部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存、斗争、发展、壮大至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人类的进化、形成,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彻底解放自身,达到一个平等、自由、博爱、欢乐和神圣的理想世界的壮丽史诗,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总和。 全曲共为四个乐章,在作品中,贝多芬为能更明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向全人类说话,大胆地打破了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加入了人声的合唱,故此作品又称之为“合唱交响曲”。也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

高中音乐鉴赏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音乐期末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9分) 民间音乐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 1.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组成部分,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着人民的生活。下列关于民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但是,有些民族的分布地域较广,其民族风格会与所在地区的地方风格相互交融。 ②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 ③花儿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一带的山歌。 ④信天游多采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式唱。 ⑤《上去高山望平川》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是一首长调歌曲。 ⑥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④⑤⑥ 2. CCTV《挑战主持人》2007高校系列节目给国内众多知名大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在内蒙古大学对决天津师范大学的一期比赛中,内蒙古大学的同学们载歌载舞,将蒙古族的艺术瑰宝呈现在了广大观众面前,获得了比赛的冠军。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他们表演的才艺最可能是 ( ) A.马头琴弦子舞呼麦 B.札木聂盅碗舞长调歌曲 C.盅碗舞呼麦长调歌曲 D.手鼓盅碗舞长调歌曲 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是一场时隔四年的世界"足球盛宴",也是迄今为市场开发和运作最成功的一届世界杯,尽管德国世界杯已渐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有很多回忆依然留在我们脑海里。 3.在2006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上应邀演奏的我国青年钢琴家是( ) A.郎朗 B.李云迪 C.孙颖迪 D.邹翔 4.他演奏的曲目是 ( ) A.《黄河》 B.《蓝色狂想曲》 C.《东方红》 D.《翻身的日子》 5.他演奏的该曲目的风格是 ( ) A.民族音乐 B.古典音乐

贝多芬交响乐赏析

贝多芬交响乐赏析 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开始于1817年,历时近七年的时间,完成于1824年春,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于维也纳。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顶峰,也是音乐史上的最伟大的作品,是他全部思想的总结和情感的结晶,我国著名学者丰子恺先生称之为:“世间最伟大的杰品”。这部交响曲构思宏伟、气吞山河,是一部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存、斗争、发展、壮大至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人类的进化、形成,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彻底解放自身,达到一个平等、自由、博爱、欢乐和神圣的理想世界的壮丽史诗,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总和。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

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但是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

音乐鉴赏论文-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歌剧的赏析

浅谈如何欣赏音乐 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歌剧的赏析 学年、学期:2012-2013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音乐鉴赏 指导教师: 系别: 班级:学号: 姓名:联系电话:

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歌剧的赏析 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整的旋律在4个乐章中间不断上升,终于在最后的《欢乐颂》中爆发出来,被视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和典范先例,当然也算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此乐曲的韵律走向呈不断高扬的旋律。节拍也不断变化。 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合唱”,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作品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即获得巨大的成功。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 志鸟荣八郎 每当我聆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时,就要想起雄伟的富士山的黎明。那强烈的感受似乎令你浑身都为之震撼。 正如那座富士雄峰,第九交响曲傲然耸立在古今众多的交响乐之林。 罗曼·罗兰评述《第九交响曲》时写道: “《第九交响曲》是汇流点。从非常遥远的地方,而且是从完全不同的地方汇集来的许多奔流——一切时代的、人类的各种各样的梦想和希望,都混杂在里边。而且,它和另外8部交响乐也不一样,也可以说它是从山顶俯瞰过去的一切。由于《第八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之间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它的视野变得格外宽阔,所以才能俯瞰着他的‘生涯的全书’而飞翔。” 这部《第九交响曲》,可以说就是贝多芬的“生涯的全书”。罗曼·罗兰还说:“贝多芬的一生,有如暴风雨的一天。”的确,他的一生就是悲惨的苦难的延续。他出生在“不幸的星光”之下,少年丧母,他不得不为了照顾酗酒的父亲和弟弟们而苦斗,好不容易才盼到他和朱丽叶塔·格依恰尔蒂的恋爱将要成熟,却又横遭失败,26岁就患了可诅咒的耳疾,终于导致他决心自杀。 “我向你们(弟弟们)告别。我本来相信能够治愈到某种程度,但是,连这一线希望也失去了。就像秋天的树木叶落枯萎……” 这是摘自俗称“海利根施塔特遗书”中的一段。是1802 年10月10日写给他的弟弟们的。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悲痛的遗书, 贝多芬在海利根施塔特遗书中写道: “唉,我总不能不完成应该做的工作就离开这个世界吧。我就是抱着这个心愿,才继续活下去的。” 鲍尔·贝加说:“尽管尘世的欢乐拒绝了他,但是,他深知亲手创造的喜悦远远大于那些。” 贝多芬鼓起勇气站起来了,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而且是挤命地把它咬断。现在,在他的面前闪烁着晨曦,一条新的道路敞开了。罗盘针恢复了正常,扬帆启程了。他那英勇的求生的精神,终于赶跑了死神。 他的第二人生,是他奋发图强、勇于创造的时代。他从社交场里摆脱出来,与大自然和自己的心灵作伴。他逐年胖起来了。名曲也逐年多起来。交响乐从《第三交响曲》(英雄)到《第八交响曲》,相继问世,到他45岁时(1815年),又开始了他的第三人生。 “在痛苦中求欢乐”是贝多芬当作信条的高尚的语言,他默默地忍耐着像潮水一般涌上来的桎梏之苦,期待着欢乐,期待着不知何时才能实现的人生的目标…… 那一天终于来了。1824年5月7日《第九交响曲》的首演,使他戴上了桂冠。贝多芬那年54岁,也就是他逝世前3年。 奥涅格尔说:“贝多芬的失聪促成了他内在的成熟,有助于集中他的天才,把他从时代的无聊和庸俗中解放了出来。”可以说是中肯之言了。假若贝多芬生于富家、或者他是个常见的脆弱的天才、而且没有完全耳聋的恶运,恐怕像《第九交响曲》那样的杰作也就无法诞生了。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爵士乐》教案设计

第二十三节 爵士乐
一.学习目标 (一)欣赏《南部之子》和《不知为何》两首爵士乐,感受爵士乐的风格特征,激发学生 去了解爵士乐的兴趣和愿望。b5E2RGbCAP (二)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爵士乐的基本要素特点。 (三)简单了解爵士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四)通过对《不知为何》的背景知识了解使学生体会到任何一种音乐形式的形成都建立 在多姿多彩、广阔肥沃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土壤之上。p1EanqFDPw (五)对比欣赏老一代爵士音乐大师和爵士乐新生力量的音乐风格,并有所鉴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聆听音乐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感受和体验爵士乐的风格特征。 难点:基本把握爵士乐的节奏特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 《南部之子》,西塔尔演奏的《桥》和《早晨的拉格》片断,《不知为何》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教师:充分使用配套教学参考书和课件资源,利用自身资源,并开发学生资源,加 以融合。 (二)学生:了解爵士乐的相关内容,搜寻美国电影《你好,多莉》并欣赏。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知识的学习,采用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预习式学习方法。 (二)课堂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导入] 引出本课教 学内容 一. [展开] 初步感受爵 士乐的音乐 JAZZ 学生通过欣赏,结合自 感 受 音 乐 的 风 格 爵 士 音 乐 的 风 格 己对爵士音乐的最初印 特点,了解爵士乐 (比如:自由的风 象,讨论爵士音乐的基 队的基本构成 格 , 特 殊 的 节 奏 本风格。 主要让学生感受 教师活动 海上钢琴师爵士音 乐片段导入 学生活动 欣 赏 设计意图 创设音乐情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