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中医药产业园发展战略蓝皮书》

《中国中医药产业园发展战略蓝皮书》

《中国中医药产业园发展战略蓝皮书》

框架和时间表

产业发展篇

一、中国的医药需求与中医药需求

1.医药市场需求

分析药品市场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预测市场需求规模。

2. 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

人口规模与结构、收入水平与结构、医疗体制改革、患病率和疾病谱变化

3.我国医药市场需求的预测

预期2013-2020年中国药品市场的平均增长达到12%,2013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2019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到2020年,中国药品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3万亿元。

二、世界与中国的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包括问题、特点等)

1、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本节按照医药产品的使用链条顺势进行分析,包括四个环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使用环节、研发及其他服务环节。

2、中国中医药产业在世界中医药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国中医药产业的走势与特点;

4、中国中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

三、中国中医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四、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中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篇

注意:

--不可以直接抄袭使用任何资料

--对所有文献按照规范的格式进行尾注处理

1.产业园区与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30000

1.1 理论:产业园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5,000)

1.1.1产业园的界定

?对产业园的定义或是界定方式进行描述。宏观的产业园定义:产业集群

1.1.2建设医药产业园对于医药产业的拉动作用分析

制药产业是典型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其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尤其在新药创新、药品产业化以及商业化过程中都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等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创新效率,突破目前制药产业所面临的瓶颈,以地理空间上的临近、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为特征的产业集群模式越来越被当作是提升药物创新能力,发展区域经济的利器。

?从理论上阐述产业集聚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关理论很多,可归纳总结);?总结医药产业园对制药产业的拉动作用,可以从制药产业面临的瓶颈开始阐述,再对产业园的特点、优势进行描述,进而讨论产业园对制药产业发展有哪些拉动作用

1.1.3建设医药产业园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分析

?从理论上总结产业园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产业园有助于区域内专业化产业区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区域竞争优势;集群战略可放大单一企业对于区域发展

的乘数效应,并且增强企业在本地的根植性,有利于区域经济分工网络的发展;

产业园是多要素、多主体协同形成的集合体,有效促进区域各要素的结合,有利于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此处可再补充相关理论。

?根据上述几点,结合医药产业的特点,论述医药产业园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1.2 现实:国内外医药产业园区的情况(20,000)

1.2.1 国外:(5,000)

美国制药产业发展中兴起的波士顿、旧金山湾、华盛顿、圣地亚哥等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不仅成为了当地的经济支柱,同时带动着美国乃至全球的生物制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

欧洲:莱茵河畔、剑桥

印度:?

?对上文提到的几个生物制药产业集群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工业基础、产业定位、主要企业类型、企业数目、企业规模、产业链组成(研发、生产、经营等)、产业园内部各企业间关系的紧密程度、产业集群的结构、以及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等。

1.2.2 国内:

?对中关村、张江、泰州、天津、广州

?这几个生物制药产业集群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工业基础、产业定位、主要企业类型、企业数目、企业规模、产业链组成(研发、生产、经营等)、产业园内部各企业间关系的紧密程度、产业集群的结构、以及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等。

泰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是长三角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泰州医药高新技术

开发区又称为“中国医药城”,于2009年正式挂牌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医药高新区。泰州市拥有全国最大的中成药、麻醉药和维生素生产基地。目前,泰州共有医

药企业87家,其中医药生产企业25家,药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36家,药品批发企

业26家,除了龙头企业之外多半为依附于龙头企业存在的中小型企业。扬子江药业

集团与济川制药、江山制药以及苏中制药的产销占泰州制药产业集群总量的85%,

利税占到90%以上。其中扬子江药业集团是泰州市乃至全国最大的医药龙头企业。

泰州市的制药产业集群形成了以扬子江药业、济川制药、江山制药以及苏中制药为

核心,众多中小型企业为外围的“中卫式”集群结构。

资源禀赋较弱主要企业类型大型国内企业、中小型企

区位优势长三角经济区的中心城

企业数目87

工业基础全国最大的中成药、麻醉

药和维生素生产基地企业规模4家大型龙头企业产销占

泰州85%

产业定位

集群内部网络药品及原料药生产为主

较强

产业链组成

规模经济性

药品生产,包装,批发企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开发区)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位于天津市东60公里,依托京津冀,其所在的环渤海区域是一个人口密集、城市集中的黄金地带,具备发展工商业的良好条件。生物制药产业是目前天津开发区形成的九大产业之一。

天津开发区的医药企业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药、化学制剂、天然药领域、以及制药研发外包(CRO)领域。截止到2009年底,开发区共有现代医药生产类及服务类企业284家,其中生产类企业265家,服务类企业19家。从企业性质上看,开发区汇聚了75家大型外资企业,部分国内较大型医药企业以及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基本形成了由外资企业主导的医药生产格局。因此天津开发区的制药产业集群形成了

由大型外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和中小型制药企业共同组成的“卫星平台式”集群结构。

资源禀赋临床研究和人才资源

丰富主要企业类型外资企业,国内大型企业,

中小型企业

区位优势环渤海区域、依托京

津冀、开放较早

企业数目284

工业基础较弱企业规模75家大型外资企业

产业定位医药生产和研发外包

(CRO)

产业链组成新药研发、生产、销售

集群内部网络弱规模经济性高

(过渡段落:从医药产业园到中医药产业园)

2.中医药产业园区发展情况:产业

2.1 概况:中国现有各类中医药产业园产业园区发展状况分析;

2.2分园区:

2.2.1 全产业链模式:通化(志桥,请丰富本部分) 分析框架:

?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工业基础、产业定位、主要企业类型、企业数目、企业规模、产业链组成(研发、生产、经营等)、产业园内部各企业间关系的紧密程度、产业集群的结构、以及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等。

通化医药城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山区,该地区因丰富的植物和中药材资源而得名,曾被联合国命名为“人与自然保护圈”,目前是我国“五大药库”之一,并有“中国中药之乡”之称。现已查明的药物资源252科、596属、1133种,其中人参、细辛、平贝、五味子、刺五加等滋补类中药材产量全国居首,同时也是著名的“关东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的

主要产区。在区位方面,通化市距省会长春350公里。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慈江道隔鸭绿江相望,西与辽宁省的铁岭市、丹东市接壤,北与吉林市、辽源市毗邻,东与白山市相连。通化是梅(河口)集(安)、鸭(园)大(栗子)、浑(江)白(河)铁路枢纽,是集(安)锡(林郭勒)、鹤(岗)大(连)公路交汇处,是长白山区的交通咽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通化市开发不可多得之地利条件。

凭借优越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通化市先后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长白山药谷)中药材示范基地、国家首批生物医药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并获得“中国百佳产业集群”殊荣。2008年,通化市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医药城”,其医药企业主要以生产中成药为主,2010年其制药工业产值、利润分别占全省制药工业产值、利润的36.6%和44.6%。

通化市的中医药产业主要以医药生产和中药材种植为主,在医药生产工业方面,2011年全市现有95户医药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41.5亿元。这些医药企业主要以股份制和个体私营企业为主,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有76户,还有11户企业集团、5户上市公司、产值超亿元的制药企业达到20户,修正、万通、东宝等7户企业进入中国医药工业企业利润500百强,修正药业进入全国制药行业十强、全国民营企业百强行列。全市医药商业批发企业34户,零售药店1091户,销售网络遍布全市城乡。在医药企业的带动下,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产业链中相关的专业化生产企业,包括纸箱厂、胶囊厂、防潮厂、印刷厂等企业。在研发资源方面,目前通化拥有吉林省人参研究院、吉林大学通化医药学院、集安人参研究所、通化师院中药系、市园艺研究所等5个人参科研专门机构,有修正、万通、紫鑫等18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专职科研人员100多人。同时,通化医药学院,通化师范学院,通化职业技术学院均开设了制药技工专业,先后培养了医药专业人才4000多人,为通化市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中药材种植是通化市中医药产业兴起的重要环节,目前通化市先后有细辛、返魂草、平贝母、藁本四个品种列入国家现代化中药吉林基地,拥有GAP基地种植面积1.68万亩,其中新开河人参、平贝母基地通过了国家GAP认证。截止2006年底,共有人参、五味子、刺五加等12种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26.7万亩,年生产中药材2.6万吨,总产值5.2亿元。全市人参种植面积约1.56万亩,占全省人参种植面积的30%;年产值2.8亿元,占全省的27.1%。

早期通化市的中医药产业集聚的现象主要得益于当地对其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充分利用,随着企业不断集聚及发展,目前通化市能够为中医药企业提供产品生产初期

所需要的原材料,凭借该优势,通化市的中医药产业集群规模正在逐步增强。然而,一方面由于通化的医药企业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中小企业数量较多,目前较为形成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通化医药企业之间的产品较为相同或者类似,所涉及生产工艺较为简单,企业之间主要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聚集在一起,技术和经济联系较少。因此目前通化市的医药企业间合作较少,很少有特别的长期关系。

附图1.

2.2.2 种植基地模式:成都、云南

分析框架:

?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工业基础、产业定位、主要企业类型、企业数目、企业规模、产业链组成(研发、生产、经营等)、产业园内部各企业间关系的紧密程度、产业集群的结构、以及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等。

2.2.3 流通基地模式:毫州

分析框架:

?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工业基础、产业定位、主要企业类型、企业数目、企业规模、产业链组成(研发、生产、经营等)、产业园内部各企业间关系的紧密程度、产业集群的结构、以及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等。

2.3 模式对比总结分析

3.中医药产业园的政策设计

3.1 理论基础: 政府(5,000)

作为振兴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深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在国家层面的产业发展规划政策背景下,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演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受美国大力发展和兴起的制药产业集群的启发和刺激,许多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开始通过利用政府政策刺激其制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而这种政府对于产业发展的干预在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国家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对地方政府政策对产业园的影响进行阐述(主要是讨论与国家层面的政策相比,地方政府政策与规划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对地方政府对医药产业园形成的影响补充相关实例,包括国内国外两部分。

?对具体政策的分析框架:政策定位(即主要作用对象)、对各类不同企业(企业类型由前面章节的资料搜集整理而来)实施的不同政策、管理模式(如设立相关协会辅助管理等)、投资方式(资助科研或是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等)等;

泰州:

以扬子江药业为首的四家当地龙头企业为泰州市的制药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泰州市的制药产业竞争力,泰州市申请成为了中国首个国际级医药高新区,旨在通过打造制药产业集群,积极扶持当地中小型创新性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当地制药产业链,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然而作为当地制

药产业的支柱,相关政策和政府资源依然明显向当地大型企业倾斜。政府通过加大银行信贷力度对大型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并鼓励其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以当地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泰州医药产业基地,对于基地内项目的科技经费进行重点投入。泰州市政府还牵头引导当地龙头企业积极与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机构合作,帮助龙头企业与多家知名研究机构合作承担了许多国家和省级研究项目。

对于中小型企业及创新性企业,高新区政府对其实行“统贷统保”,既由医药园区统一负责贷款申请。并通过搭建投资融资服务平台,提供多渠道的融资渠道。设立CRO服务中心以及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等为新兴企业提供创业服务。同时也通过行政费用减免、税收优惠等措施帮助新兴企业发展并刺激外部企业入驻。高新区政府对新入驻的外资企业实行入驻前两年免去所有所得税,后三年税收减半的税收减免政策。

天津:

借助于优越的经济地理环境以及丰富的临床研究和人才资源,天津开发区做出了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并将其列为重点发展产业的战略决策,并规划了区域内制药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并提出在制药细分行业以跨国大中型制药、外包企业为主线,兼顾国内大型企业发展需求的发展战略。对外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土地使用优惠、投资再退税等政策。同时帮助本地企业与海外生物医药基金合作,拓展融资渠道。对区内的中小型及创新

性企业专门设立无偿的孵化资金支持,并设立资金跟进创新企业发展,为创新性企业前期发展扫清障碍,如“贷款担保特别风险专项资金支持”等。同时也实行部分的税收减免优惠。对于区域内较大型的企业上市提供费用资助,并对进行融资用于新药研发和产业化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

为了增强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天津开发区大力投资建设现代医药产业创新体系的建设,并资助区内制药企业购买大型科研设备购买,建立公共科研服务平台。同时开发区专门设立科普基金,并通过专利资助等方式支持区域内企业进行研发。这些政策对于当地实力较弱创新性企业更具有吸引力。

?结合中医药产业的特点,论述地方政府政策对于中医药产业园形成的重要性。此处仅做简单论述,起承上启下作用,加一些过渡句即可。

3.2 中药园区政策

3.2.1 ?按各个园区分析

通化(志桥,请丰富本部分)

由于依托长白山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禀赋,通化市的医药企业的初步集聚具有很强的自发性。然而在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成长过程中,通化市政府对当地医药产业的不断支持和引导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化市早期的医药企业集聚主要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初期,1985年前,通化市共创办的医药企业有17家。90年代初,国家为了结束药品短缺

问题,吹响了大力发展制药产业的号角,刺激了通化市医药产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当地政府对医药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当地原有的发展缓慢的国有较大型企业被转变成为多个民营的中小型企业,进一步刺激了中小型民营医药企业的集聚。在这些医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聚集的同时,由于多数新企业在技术、资金和人员方面存在较大欠缺,药品开发和生产能力较弱,导致很多企业在90年代中期迅速倒闭。

为了进一步推动当地医药市场的健康发展,90年代中后期,通化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专门针对当地兴起的中小型医药企业的政策,加大了对当地医药企业的支持。当地政府成立了一站式行政审批中心, 并相继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小巨人企业优惠政策。在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方面,政府鼓励银行给予医药企业较宽松的贷款政策,并出面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作为担保人,从银行帮助中小企业贷款,解决企业品种研发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在90年代末期,通化市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医药企业在当地发行股票进行融资,充分利用了当时暗流涌动的民间资本,并对当时的民间融资行为进行规范。借助股权融资,当地的民营医药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尤其是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的中医药企业,不断实现技术突破,迅速抢占国内中医药市场。在通化市发展“通化医药城”战略提出之后,当地政府在主要公路干线旁边设立医药开发区,还制定了一系列如税收扶持、土地使用优惠、行政费用减免以及企业上市辅助等针对当地中小型医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财政优惠政策。

通化市也成立了医药行业协会配合政府承担部分市场协调和监管工作。通过通化市的医药行业协会及主管部门的不断协调,企业之间开始共享熟练劳动力、技术、信息及长白山资源等,更好的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升当地医药产业竞争力。至2003年,通化市医药工业企业总资产超过120亿,总产值超过55亿,销售收入达到38亿以上,这三项指标分别是1995年的8.7倍、7.5倍和7.5倍。(王立群, 2006)

附图2.

?对具体政策的分析框架:政策定位(即主要作用对象)、对各类不同企业(企业类型由前面章节的资料搜集整理而来)实施的不同政策、管理模式(如设立相关协会辅助管理等)、投资方式(资助科研或是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等)等;

3.3 分析和总结

?自上而下模式:

?自下而上模式:

?演进的政策设计

综合篇

一、中医药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中医药文化及其传承

三、中医药产业园区与中医药企业的文化建设

政策篇

一、中国中医药产业政策研究

1.提升中医药能力,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1)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医药创新体系建设(2)完善保障新药创制高回报率的相关规章制度

2.加快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3.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理顺医药关系

二、产业园区政策与中医药产业发展

三、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其他政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