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

论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

论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的增多,导致道路的车流量不断增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呈现出诸多新问题、新情况,特别是道路交通各要素之间的矛盾逐步加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日渐突出,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如何预防交通事故对中小学生的侵害,已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多年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国广大的中小学生群体是国家的未来,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可以说,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个人成才,家庭的幸福美满,而且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从这个角度上思考,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因此,在不断提升中小学生自身的交通安全、法制和文明意识,规范其道路交通行为的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加强道路交通的有效管理,解决现有的道路交通难题,确保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争取使中小学生都能安全出行、文明出行、放心出行,这也是现有道路交通管理发展方向的重中之重。

一、中小学生道路交通行为特点

在道路交通参与过程中, 中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交通参与群体, 由于年龄、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 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也就直接导致交通事故容易多发。以下提到几点基本可以涵盖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道路交通行为的特点:

1、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

与当前高发的中小学生交通安全事故及其隐患呈现一致的是,中小学生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还较为淡薄,道路交通安全的防范意识差。中小学生在交通活动中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受主观意识支配较强,内心往往充满幼稚自信,想跑就跑,想走就走,想过马路就立即横穿,往往令正常行驶的车辆猝不及防。有的学生外出对于新的交通环境更是无所适从,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中小学生一般处于基础教育阶段, 知识面不宽, 况且他们的交通安全常识尤其缺乏,学校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停留在突击性教育的形式上,没有将其纳入日常教育和常规性教育。同时,交通安全教育形式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缺少针对性、新颖性,中小学生接收效果相对较差。课外一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和安全意识不高忽略了

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没能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这些都无形中对未成年人造成了不良影响。职能部门人员有限,就是有打算也是力不从心。所以他们缺少对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了解,不懂得机动车辆的行驶特点, 不明确行人的行走规则, 不知道自己违反交通规则将会导致的严重后果, 对交通安全违法的危险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同时中小学生在参与交通过程中, 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受主观意识支配较强, 缺乏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意识。

2、思维不成熟且随主观任意性变化

中小学生普遍思维较为简单,内心深处并未自觉形成警惕交通事故发生的潜意识;同时,他们大多数思想单纯,参与过的社会活动极少,在交通参与过程中,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应变能力不够成熟;然而,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又精力充沛, 一举一动都充满生机和活力,他们具有强烈求知欲望,往往充满幼稚的自信,什么都敢接触,什么都想尝试,富于幻想和敢于探索。这些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在交通参与过程中行走路线变化无常,过马路时随意抢道,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道路;骑车在公路上互相追逐、胡闹玩耍等;乘坐无牌无证、超员、超载车和农用车、拖拉机等等。青少年具有好奇心和侥幸心理的特点,易于产生盲目的冲动和冒险行为。如与车辆赛跑、骑车撒把、追车扒车、骑车嬉戏、偷开机动车等,加之幼稚心理使他们遇事不冷静,对后果估计不足,从而诱发交通事故。

3、参与交通活动复杂频繁

中小学生参与的交通活动绝大多数发生在交通高峰时段。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少跑路子、节省时间等多方面原因开始给自己的子女配备了自行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部分家庭还给子女配备了电瓶车。有的家长放任青少年无证驾驶机动车,根本就不在意有无驾驶证,更有甚者认为年龄越小会开机动车是一种炫耀的资本。这些学生由于生理上尚未成熟,心理也常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他们走路、骑车时,往往把危险抛在脑后,加之驾驶这些并不适应自己使用的交通工具,在技能的掌握上不能驾轻就熟,遇到复杂情况时,不能极时处理,直接威胁到其他交通参与者的正常活动,成为交通安全的一大隐患。

虽然中小学生交通范围不大,交通活动的路线不复杂,但是每日需数趟往返通行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街道和公路。由于学校教学时间与市民上班时间基本一

致,中小学生放学时间性强,且基本上都是集体活动,放学时蜂涌而出,小则数百人,多则上千人,迅速充斥特定路段,上学时,怕迟到而抢时间,三五成群,你追我赶,行走匆忙,甚至走捷径。在短时间内迅速和交通流高峰期间的机动车流、自行车流、人流迅速交汇,尤其在学校周边道路网上形成复杂的道路交通环境, 给中小学生的交通出行带来很大安全隐患。

4、交通安全环境多变

中小学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环境复杂危险。大部分学校都坐落在城区人流、车流、物流比较集中的地区, 交通环境复杂多变, 学生一出校门就遇到必须躲避车流安全过马路的问题。有的学校虽在僻处, 但也大都临近县乡公路, 车流量也比较大。广大中小学生每天上学放学从家里到学校要多次往返, 多次穿越交叉路口和马路, 加上学校周边流动摊点违法占道现象较多,家长接送孩子越来越多,使学校周边地区成了交通复杂路段, 学生的交通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二、我国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近年来,在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下,对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情况的改善采取了不少有效的措施,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从长远和全局看,没有形成一种制度、一种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现状仍十分堪忧。对于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没有真正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全国和各地均没有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教育规划,地方性的教育活动也只是小范围的短期行为,有的是一种临时活动形式,有的是为配合某项活动,往往是公安交管部门单厢情愿的被动灌输,教育活动零敲碎打,毫无系统性可言。以上种种表现,都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

在加强交通安全方面,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像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家就十分注重培养中小学生早期的交通安全意识,将交通安全教育已列入了教学课程。学生从小便开始接触交通法规、学习交通法规,从小就能了解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交通井然有序,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良好,人们遵守交通秩序都很自觉,交通事故发案率也很低。

通过对比,我们与交通发达国家在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对复杂的交通现状,短期行为和临时性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我们的中小学生平平安安健康成长,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交通安全教育,

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三、改善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的措施

1、建立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的长期性教育模式

道路交通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全社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遵守生命至上的原则,常抓不懈,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才能落实在各项社会活动中,起到根本保障。

(1)学校作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第一责任人,学校领导应当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常识课程,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营造人人关心交通安全的氛围,学校对学生应当有高度的责任心,将学生的安全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内,更要强调培养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应当把交通安全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以身作则,模范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学校在交通安全教育中,对中学生可多用学习教育与现场指导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发放交通安全教育资料、观看交通安全展板、录像等。除了课堂教育,还可以采用实地教育和应急教育演习等中小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多种形式,利用电视媒体直观、生动的特点开展教育。使中小学生真正重视交通安全,增强交通安全知识,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养成文明交通习惯,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特别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2)、公安交管部门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及时传达国家对交通安全的政策、通知,及时通报各地重大交通安全问题,并经常深入中小学校,了解他们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和想法,掌握他们的交通安全状况,加强沟通交流,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和教育,发现中小学生违反交通规则时要加强疏导,并督促、引导其遵守交通规则, 切实消除事故隐患。在校园周边可以开展“护学岗”活动,指导安排“学生交警”上路学习、实践,负责学生日常出入校门的管理,促使其从小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好习惯。同时,加强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安全培训,检查指导学校的交通安全工作,使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工作更加规范化、长期化、有效化。

(3)、驾驶人是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的关键,应全面加强驾驶人培训工作,教

育驾驶人树立安全第一、珍爱生命的良好职业修养,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使其从思想上重视,行为上关注,形成不与中小学生抢道,礼貌避让,主动停让的良好习惯。

(4)、《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因此,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交通安全管理职能部门都应建立行之有效的责任机制,加强校园周边摊点、网吧的清理整顿,对门前道路规划不合理的要进行调整。同时,教育部门应在教育大纲中列入交通安全教育,开设交通安全教育课程。组织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交通安全教育教材知识普及读物,并将交通安全课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中,保证课程设置和相应的师资力量。投入资金,在有条件的大中城市逐步建设一定数量的模拟设施和场所,为教育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以便对中小学生进行更为直观、形象的交通安全教育。

(5)新闻媒体提高对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的关注力度,应继续以各种方式开展交通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宣传。中小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且是求知欲正强的时期,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是学生们获得知识的另一重要途径,因此,在各种媒体上开辟有关交通安全知识的栏目,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2、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和保护力度

除大力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外,还应与管理相结合,对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加强管理。并采取保护措施。

(1)、在学校门口附近设置交通信号灯可以有效减少交通冲突。

(2)、在学校门口附近设置相关交通标志,人行横道线和减速带。减速带的多少可根据交通流量确定,强迫驾驶人减速,以保证学生横过道路的安全。

(3)、交警应对中小学校门口增加警力,以保障中小学生上下学时的安全及道路交通的畅通。

(4)、各中小学校在选定校服时,不仅要考虑颜色、款式、特征,还应当考虑到安全。比如,可以将校服上的校徽和校名采用反光材料制作,更大程度上的保障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

3、完善交通安全法制建设

在现有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中小学校交通安全的现状,制定保障中小学生安全出行的法律、法规,并将其列入道路交通安全法,使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从法律上得到保障。

道路交通是由人、车、路、环境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其中人是决定性因素。尤其在汽车社会化的条件下,要解决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在像我国这样一个事故率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里,已不仅仅是多建道路、改进汽车结构、使用先进的交通控制手段等就能完全凑效的,还必须同时提高社会群体的交通素质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未来交通活动的主力军,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以及他们对交通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今后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保障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加强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维护学校周边交通秩序,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一起长期来共同构建和维护。因此,在我国开展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持久的、有效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改善工作刻不容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