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房地产业现状的探究

中国房地产业现状的探究

中国房地产业现状的探究
中国房地产业现状的探究

中国房地产业现状的探究

摘要: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并在2010年第二季度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真正成为了屹立在东方的巨人。但是,总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仍然没有改变我国国富民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行业的现状。而房地产行行业的不正常的爆炸式的增长,居高不下的房价,更让许多人成为房奴,不得不过着艰辛困苦的生活,甚至一些中低收入者,弱势群体无房可住、无家可归,只能“望房兴叹”。那么,是什么推动了房地产业畸形的增长,房地展业的现状又是什么,它对老百姓的生活,国家的经济发展又有何影响。

关键词:房地产业;现状;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影响。

自从1978年以来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的发展体制,并在2001年底成功加入WTO组织,促进了我国自身经济发展及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合作和竞争。最近20年,我国经济几乎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亮点与拉动力量,中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也随之迅速增强,并在2010年第二个季度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雄踞在世界的东方。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不合理,不正常的方面也随之凸显,比如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

1.房地产业的现状。

1.1耕地的减少与低价的上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政策,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土地使用权归现有耕种着所有,因此,土地名义上是集体的、全民的,但实际上从现阶段来看它依然是国家的政府的。公民既不可买卖、转让土地,也没有对土地的永久使用权,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土地作为自留地。我国人口多,耕地面积少,后备可用的耕地资源少。因此,保护耕地面积成为我国政府的重要政策。我国提出以18亿亩耕地作为底线而加以保护,这就导致了房地产土地供应的紧张。另一方面,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区边缘,郊区进行城市化建设的过程

中,部分地方政府以赎买、行政命令的手段半强迫或强迫地从居民手中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土地,转而以较高的价格卖给开发商,从中国获得高额的财政收入。而人民却成了这一过程中的受害者,不时出现的“强拆”、“钉子户”等新闻即使是这一事件的体现。

1.2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近些年我国采取一GDP的形式衡量国民经济的增长水平,由于过分追求GDP 的增速,其他经济发展的很多方面都被弱化或掩盖,比如经济发展的成本,经济发展的质量,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等。地方政府也以GDP作为最主要的政绩衡量指标,GDP增速快,就说明该地方发展的好,政绩显著;;GDP增速慢,则说明经济发展不理想,政绩不尽人意。因此,个地方政府都把GDP视为体现政绩的最佳方式,大力为地方政府增收、创收,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它的迅速发展对GDP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因而,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税收大力支持房地产业的发展,甚至参与其中,通过土地的征收与卖出获取高额收入。

1.3房地产价格与居民的购买能力失衡。

房地产价格在近几年大幅递增,是我国房价价格指数普遍偏高,形成了房地产泡沫。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的资料表明,新加坡的住房支出为11%,英国为13%,美国为14%,瑞典为15%,加拿大为17%,奥地利为19%。国外的房价同家庭年收入之比为1:3到1:5,即一般5年以内家庭收入可以购买一套住房。而中国目前的一、二线城市数据来看,房价与收入之比为1:15到1:20,即一般要15至20年的家庭收入才可以购买一套住房。高额的房地产价格,让很多需要住房的买不起房,而迅速上涨的房价,又让大量其他行业的资金涌入房地产业进行投机活动,这又进一步拉动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导致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房地产泡沫造就了一批暴发户,他们进行房地产投机活动,从中赚取高额收益,但这种泡沫经济制造的只是虚假的繁荣,它不是实体经济的增长,而是使财富从社会大众集中到了一部分人手中,这种“圈钱”行为并非创造财富,而是夺取他人的财富,导致了其他人的相对贫困,加大了社会贫富差距。于是房价继续上涨,而人民的购买能力却越来越弱。

1.4房地产商数量多,整体分布不均匀,区域分布具有较高集中性。

1986年,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仅有3000多家,1998年以后,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复苏,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数量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1999年底,全国房地产开发商达15600多家,2007年底,据中国兴业信息发布中心的调查,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一共有58710家。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已超过7万多家。从发展历程来看,中国房地产企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全国一半以上的房地产开发商分布在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福建等东部地区的12个省市中。西部边远地区不仅开发商数量少,而且企业规模也不大,主要房地产企业均集中在发达城市,尤其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都市圈最为明显。另外,在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强势企业与弱势企业实力对比悬殊,尤其是一些垄断行业的国企。它们占有大量资金,企业规模大,拥有巨大的土地持有量和超强的融资能力,最近北京接连不断出现所谓的“地王”,单亩土地成交价竟达5万元以上,大都是这些央企所得。

1.5房地产市场住宅供给结构失衡。

我国房地产住宅市场的产品供给与需求结构并不吻合,且差距甚远。对房地产商来说,由于经济适用房的利润被限定在3%以内,它们更愿意开发价高利大的中高档商品房;对政府来讲,土地批租收入是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经济适用房的土地性质决定了政府不可能从中获利。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虽然总量充足,甚至中高档商品房供大于求,但适合中低收入者经济适用房和保障性用房供给严重不足,导致房地产市场住宅共给结构失衡,房地产市场结构的失衡又导致了房价的不断上涨。

1.6房价的快速持续上涨造成产业结构失衡和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

房地产投资性需求的增加引起房价快速上涨,房地产企业利润增加,房地产业成为快速致富的行业。于是,在高额利润的引诱下,越来越多的资源被投入到房地产业。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而妨碍了其他行业的正常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资金投向能带来高额利润的房地产业,而忽视了影响其长远竞争力的新技术的开发,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另外,随着房价的上涨,拥有住房的家庭房产不断升值,而,没有住房的家庭想要购房住房就变得更加困难,仅仅因为房价的上涨,有房家庭和无房家庭之间的财富差距就被迅速拉大。房价上涨拉大了财富差距,财富差距的拉大也是推动房价继续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人均收入

并不高的情况下,目前的高房价是大多数居民难以承受的,但由于部分富裕家庭集中了大量财富,这些家庭便可以通过购买地产进行投资,使其财产进一步升值。对房地产投资者来说,房价上涨并不会减少其对房地产的需求,反而加强其对未来房价继续上涨的预期,从而增加需求,导致房价进一步上涨。而对无房并且有购房欲望的民众来说,房价的步步上涨只能使他们对住房的购买能力一步步降低,使贫富悬殊越来越大。

1.7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竞争现状。

随着城市化,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城市商品房的需求不断增加,房地产市场仍然处于火爆状态,并且还会在近一段时期内持续发展。但是,从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来看,我国的房地产价格明显超过了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从房地产企业的竞争机制来看,这主要是房地产企业的垄断定价以及价格串谋形成的。中国房地产企业所处的环境是区域经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环境,这种环境下的市场竞争是位置相邻的少数几家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积极行为主要表现在:垄断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房地产企业的价格串谋可以弱化竞争,提高寡头企业的市场垄断力量和盈利能力。尽管企业的串谋行为及其均衡存在极大地不稳定性,但是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具有独特的市场结构特性,房地产企业之间的价格串谋不仅可能,并且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可普遍性,促使房地产企业实行价格串谋以获取更大利益。

1.8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措施。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房价的大幅上涨,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了巨大威胁。日本上世纪90年代经济在经过持续而快速的增长过后由于房地产泡沫爆裂而导致经济持续低迷,至今仍无法从困境中彻底摆脱出来。有了前车之鉴,我国政策近几年也积极采取措施抑制房地产行业的过热发展,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以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从2007年7月开始,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住房保障相关的文件。央行增加房地产贷款的利息,提高按贷款的首付比例,同时,政府增加保障性用房的建设供应,市场增加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量。单从这两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看,国家和政府的这一系列调控措施,对抑制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和过高过快增长的房价所引起的作用有限,甚至是“越帮越忙”。

2.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2007年全国房地产投资2.52万亿元,同比增长30.2%,而2007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导致人们对房地产的购买能力下降。国外一般房价同家庭年收入之比为1:3到1:5,即一般5年以内家庭收入可以购买一套住房,而在中国一般需要15到20年的家庭收入才能买一套住房,社会财富大量被集中到政府、房地产商手中,而人民却越来越相对贫困,成为房奴,甚至无家可归、无房可住。

3.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方面,随着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他在我国市场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支柱产业,近十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保持着年均14%以上的增长速度,,房地产增加值占GSP得比重,近年来一直超过4.5%,预计到2010年,房地产增加值建占到GDP的8%。房地产业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拉动GDP增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居高不下的房价,无疑成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颗毒瘤,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健康与稳定发展。首先,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是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而妨碍了其他行业的正常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资金投向能带来高额利润的房地产业,而忽视可影响其长远竞争力的新技术的开发,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其次,居高不下的房价,是社会财富迅速集中,一部分人占有大量财富,并进行房地产业的投资,而很多老百姓却无力买房,社会贫富悬殊加大,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加剧社会矛盾。

参考文献:

[1] 卢斌中国房地产价格现状的形成及影响[D] 2007.08

[2] 何玉红谈我国房地产开发现状及发展思路[D] 2007.04

[3] 张娟我国房地产市场竞争现状分析[J] 2009.05

[4] 代碧波规范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对象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第7期

[5] 张国强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变化趋势分析[J] 2008.02

浅谈房地产未来发展九大核心能力明源内参

浅谈房地产未来发展九大核心能力 明源市场部沈蓓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房地产行业进入第二次高速发展阶段,这毋庸置疑,然而宏观调控、金融化进程和国际资本进入、竞争的加剧、区域差异、客户需求等都将促使房地产行业发育成熟,面临行业结构与战略的重整。作为中国房地产的一员,无论处于怎样的城市背景和市场环境,借用古人的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必须要未雨绸缪的思考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核心能力、竞争优势。 俗话说:“你梦想成为怎样的人,你才有可能成为怎样的人”,同理,目标成为怎样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怎样的企业。当然,目标不是凭空想象的,要思考企业核心能力、竞争优势是什么,能支持企业目标实现吗;倘若不能,该如何增强?这是摆在大部分房地产企业掌门人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研究标杆地产企业或走在前列的地产企业,不难发现“实现管理转型,打造核心能力”是关键,并且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 对于“管理转型”,过去的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均以“土地增值”为主要盈利点,曾有企业计算表明,土地溢价的利润要比土地开发后赚取的利润高,这说明我们在开发过程的环节出现了产品定位和管理上的问题,没有发挥通过开发来提升土地的溢价能力,反而降低了。这就需要我们实现管理的转型,从原有“粗放式管理”向“规划化管理”再向“精细化管理”转型,在此过程中企业必备九大核心能力。 一、从战略层面,主要包括4大核心能力, 战略布局、 战略资源运作、 产品研发创新、 市场研究与策划。 这4大核心能力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并为后期的管控与控制层面提供指导。 战略布局是依据企业战略目标和方向进行具体战略部署,包括业务布局、区域布局、布局的方式、布局的时机。目前大部分地产企业的业态和区域的布局相对单一,主要以普通住宅为主,集中在本土及周边的区域发展,当市场行情发生变化,企业对应能力就减弱。例如,市场环境导致普通住宅不好卖,花园洋房、别墅、商业抢手;政策的影响,一线城市反映速度较快,二、三线城市的影响较小或没有收到影响等等,通过战略的布局来降低风险,提升企业健康度。 战略的布局离不开企业自身的战略资源,战略资源包括资金、土地、品牌。 对于资金:

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进入世纪以来,国内地房地产市场日趋火爆,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地财富奇迹,在很多地区,房地产业甚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地支柱.在这种大地风潮之下,人们纷纷涌向房地产领域,不论之前做过何种工作,仿佛一旦进入房地产就可以资产翻倍.然而,经过几年盲目地火爆之后,房地产市场地泡沫不断增大,国家和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些调控措施不断出台,房地产市场终于开始逐渐回归理性.那么,国内房地产业未来地趋势又是如何,当房地产企业不再暴利之后,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如有些人所想地那样彻底崩盘亦或是逐步走下坡路呢?本文认为对这个问题地思考将有助于今后房地产市场地规范化发展.虽然在过去地几年中房地产市场展现出了不完善地一面,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内作为有着刚性住房需求地房地产业依然会继续稳定地发展下去,而本文地研究在理论上金额以指导我们今后更好地完善这个产业.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房地产投资状况 从目前国内房地产地经济来源分析,房地产投资依然呈现出不断增长地态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比重也比较大.这种投资一方面来自国内民间资本地投入,另一方面就是国际投资.其中前者是主要投资来源,占到国内房地产市场投资总额地绝大部分,年这一比例约在左右,而从增长速度来看,除了年有较小回落,年至年都保持了高速增长状态,年随着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地出台,这一数据又逐渐开始归落.从投资结构来看,投资对象则逐渐由商业营业用房转向住宅投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房地产开发状况 根据中国房地产协会地统计数据,国内房地产开发整体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新开工面积增多,竣工面积增速减缓.随着国内对房地产市场政策地一些改变,一些开放商对土地地囤积情况逐渐向使用过渡,开工情况增加很多,但是为了保证足够地利益,往往故意要求施工单位减缓进度,导致竣工面积地增长很缓慢.二是拆迁规模受到遏制,但土地控制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房地产开发不断出现地负面拆迁新闻,国家也对此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若干文件用于规范拆迁规模和方式,但是土地使用依然难以得到控制,这其中既有开放商地想法,也有地方政府地授意,而且开发过程中屡屡出现经济问题.国家审计署发布地《个市县年至年土地管理及土地资金审计结果》,列举了个市县在土地出让、征用及相关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一些不合规、不规范地问题,实际情况可能远不止如此.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年联合召开地电视电话会议中,通报了年月至年月全国“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清查整改情况,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存在“未报即用”违法用地现象,其中包括一些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至今年月日,全国共清理“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案件宗,涉及土地总面积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万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房地产销售状况 从房地产市场地销售情况来看,销售量呈现出一定地波动,从年至年,销售量不断增加,即使在年中间有过短暂回落,但是从全年来看,销售量仍然是增加地,国家统计局公布地数据显示,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首度超过亿平方米.尽管面临严厉地楼市调控,商品房开发投资全年同比增速仍然达到.但是这一情况到年随着国家调控地坚决执行而发生了改变,数据报道年房地产市场相比年下降了左右,且这一比例依然在继续增加中.但是房地产销售价格和销售量有所不同,虽然调控力度很大,但是房价近年来依然处于高位运行,虽然在个别地区稍有回落,但是不具代表性,从全国范围来看,房地产价格依然较高.从房地产市场地需求来看,受中国城镇化运动地影响以及年轻人落户城市地主观意愿,房地产地刚性需求依然很强,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地因素就是投资性购房热度依然不减.中国城镇化是目前世界上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大规模地城镇化,在“十一五”期间城镇化已经到了,规模是非常巨大地,这场城镇化运动也使中国人地生活发生了非常深刻地变化,也直接

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房地产企业逐步走向民营化 近年来,民营经济在房地产领域中迅速崛起,并逐渐成为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民营企业具有良好的管理机制而迅速增强了企业综合实力。而国有企业由于体制和机制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深层次原因,往往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目前民营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在市场基础好、发育快的地区如广州、深圳等地迅速崛起,并逐步从市场的“少壮派”向“实力派”转变。民用企业虽然实力较国有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在决策,机遇的把握,市场的适应能力都比国有企业强了很多,在用人和激励体制更较国有企业先进很多,更能适合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变化,将来必然会成为房地产业的支柱。 逐步走向法制化正规化 制度化是企业发展规模化,民营化的制度基础和保障,加强企业内外制度的建设是中国房地产企业下一步的重点。改革以来,我们在制度建设、市场规范和企业发展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如果套用国际游戏规则的要求则又在各方面都存在着不规范,远未能与之“接轨”。未来我国房地产企业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激励制度、用人制度和财务制度等。企业的内部运行和组织建设及企业的外部环境和行业管理也都将进一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只有想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才能去适应这个日益竞争的社会,才能在外来行业的冲击下独领风骚,虽然这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房地产业最终的归宿。 房地产企业逐步走向集团化规模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外来行业进军中国等一系列因素,将导致房地产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企业集团化经营有利于房地产业的全面发展。房地产市场的特性,决定了不论是在开发,还是在交易和使用过程中,均需一系列专业服务的支持,以保证市场的有序运行和房地产价值的实现。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当经济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某些行业就会出现集中的趋势。未来我国房地产企业竞争加剧,只有增强规模优势、走集团化道路、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才是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趋成熟,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准入程度将不断提高,只有那些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显著的品牌优势、规模化经营、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大型房地产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逐步走向专业化和品牌化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已处在从追求“ 量”向追求“ 质”转轨的时期。从市场的微观层面看,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是多变的,有时变得很快,开发企业如果事先不充分考虑到这些变化将会尽失先机。“ 得客户者得天下”,研究消费者偏好,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研究细分市场,形成独特的他人无法模仿复制的产品特征和竞争优势,将是未来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将来想要立于不败之地,房地产业只有走向专业化和品牌化。 专业化的管理要求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开发的各个环节上配备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提升企业及项目的管理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获得更多的利润。随着竞争的加剧,国内房地产业逐步进入微利时代,企业只有具备较高的项目成本管理水平,使开发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实力、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等指标的综合体现,以核心竞争力和综合

中国房地产业的现状及问题调查

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题目:关于中国房地产业现状及问题的调查报告 姓名:黄艺龙 学号:03090532 班级:电子信息系五班 完成日期: 2010年7月 指导教师:张旭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制

关于中国房地产业现状及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0年7月 调查对象:中国房地产业 调查的方法:观察分析法,资料分析法 资料来源:互联网权威网站,报纸 调查人:黄艺龙 房地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积累财富的过程。房地产的有用性和实物形态的长期稳定性,使它成为社会财富的聚宝盆,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居民住房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在中国这样人多地少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让大多数居民拥有住房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乃至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它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文化、生活。本文通过对我国房地产业现状及问题的调查研究,指出了房地产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一、我国房地产业的现状 应该说,从2007年和今年以来我国房市的实际运行状况和走向来看,我们可以判定:我国的房市目前进入了调整期,步入了此轮房地产周期的下行阶段,也就是像某些业界人士所说的开始步入“拐点”。当然这个“拐点”只是此轮短周期的“拐点”,而不是我国房地产长周期的“拐点”。从房市的运行层面来看,我国房市目前的现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泡沫成份开始收缩,市场价格在高位运行的同时面临较大的下降压力,一些城市的房价开始下降,2007年以来,在紧缩政策调控下,我国的房市的泡沫成分开始收缩,一些城市的房价虽然仍然较高,但面临着较大的下降压力,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深圳、广州、上海、北京、东莞等城市的房价从2007年四季度开始下调。其中深圳房价在2007年11月环比下跌13.5%,此后逐步下跌,至2008年5月,新建商品住宅均价11014元/平米,回落至2007年初的水平,与2007年10月高峰期的17350元/平米相比,下跌了36%;而且据业内人士预测,深圳的房价还会进一步探底。广州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2008年3月,商品住宅均价为9316元/平米,与2007年10月相比,下跌了19.5%。北京、上海虽然价格仍然较为坚挺,但销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显示其价格坚挺的基石并不牢固。据上海房地产研究机构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平均成交价格从08年6月下半月的17258元下滑到13207元,环比下滑了23.5%而据搜狐网报道,北京的多数楼盘的房价开始松动,并出现了普遍的打折促销现象,一些楼盘的价格也较去年高峰时有了较大的下降。东莞房价则距从最高点下降了约40%,基本回到了2006年初的价格。而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继多个月份出现涨幅回落之后,今年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的环比涨幅又分别回落0.6和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万科、招商、和记黄埔地产等地产商为加快资金周转纷纷调低价格、打折销售。同时一些炒家为尽快脱手、回笼资金,也大幅降低房价进行抛售。 2.成交量萎缩,空置率上升

浅谈中国房地产现状

浅谈中国房地产现状 从大的经济形式来看,目前中国为通货膨胀时期。中国通货膨胀率官方公布为:3.2%(我认为远远大于这个数值).而国际经济学上讲膨胀率3%为红色警戒。通货膨胀的意思是:国家发行的货币流通量大于市场实际需求量。通俗的讲就是钱不值钱(这跟国际上的货币兑换率不冲突)。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其中房地产业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年初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再次加力让2011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前景变得扑朔迷离。在中央坚强的调控决心下,房价会不会回落,楼市会不会降温,成为许多准备买房者心中最大的疑问。一面是限购、信贷收紧、房产税试点等政策的冲击;另一面是通胀压力加大、股市低迷的现实经济环境……在充斥着各种各样变数的房地产市场,房子究竟要不要买成为购房者面临的大问题。 一、中国房地产的现状 深入了解中国房地产的现状,才能看到房地产业目前存在的困难,才能正确面对现实,改造现实。 1、当前,我国房地产价格虚高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1)为什么说我国房地产价格虚高? 无论从“租售比”还是“房价收入比”上衡量,都能说明:中国的房价虚高,尤其表现在一线城市。比如一般认为良性运行的房地产市场,租售比为1:200到1:300,房价收入比为4至6倍。我们身边可以看到的租售比为1:600甚至1:1000、房价收入比为20倍甚至30倍的比比皆是,都远远超出可以接受的范围。 部分“口水”专家(他们的特点就是:靠嘴巴吃饭,讲大道理,到处讲经说法,只要出钱死的可以说活)频频亮相媒体,谈经论道,鼓吹中国“特色”,声称房价不高。房价高不高我们可以简单地算算账:以20倍的房价收入比为例,如果衣、食、行不花费一分钱,恭喜你,20年的收入可以买到房子,也就是从20岁开始赚钱,40岁可以买到房子了,如果衣、食、行花费收入的一半,同样恭喜你,40年收入的一半可以买到房子,也就是从20 岁开始赚钱,60岁可以买到房子了,老了以后,不会居无定所,相信这样的压力情况下谁都不敢生病。当然,如果是购房投资,以1:600的租售比为例,如果你30岁买到一套住房出租,中间不空租,600个月就可以收回成本,也就是50年后,你就可以幸运地收回投资,房子虽然年纪大一点,土地使用年限已到,但所有权还是属于你的, 近期,部分城市地价开始跳水,大幅下调,土地流拍频现,土地市场明显降温,说明地价存在泡沫。2010年6月2日,武汉在楼市新政后第二次拍卖土地,6宗地块中,有一宗流拍,武昌中山路一宗地块楼面地价仅卖1820元/平方米,回调幅度超过1000元/平方米,

近五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变化

近五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变化 2016年 巴曙松:中国房地产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目前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和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高库存是并存的,所以没有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库存量过大,以消化库存为主,整个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观点地产网讯:4月12日消息,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在深圳出席活动时表示,目前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和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高库存是并存的,所以没有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库存量过大,以消化库存为主,整个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巴曙松指出,即使是一线城市,房地产的新屋销售和新开工面积之间的传导周期越来越长,这是典型的行业在逐步收缩的趋势。 关于近期部分一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巴曙松认为,跟这些一线城市长期供应不足有关,如,与一线城市长期土地供应不足,容积率定得偏低,对于人员流动趋势判断没有充足的预见性等,都有直接的关系,但这个改变不了整个房地产行业逐步在往下回落的趋势。 对此,他提出建议要化弊为利,201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划,其中强调城市土地建设。 他表示,房价上涨的城市基本上是老百姓用自己的货币选票选出的中心城市。下一步配套的改革要变成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比如深圳,如果地价上涨让很多制造环节在深圳有压力,就应该主动迁到东莞、惠州。相应的,深圳和东莞、惠州的地铁、城际的交通、生活的便利就要打破原来的土地制度、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制度,要有城市群的布局规划大格局。 巴曙松总结称,要把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顺势引导成建设未来城市群的正面发展动力。 2015年 2015年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走上转型之路 目前,房地产依然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从2015年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情况

2019年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

2019年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 第一节政策发展趋势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的表述为“要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在经济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行业政策态度出现了微妙变化,也给2019年政策调整留了空间:首先,强调了房地产的民生属性。涉房表述不再单独成项,而是作为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一项。而在住建部2019年的十大工作“稳定”和“租赁”仍是工作重点,其中,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第一位。其次,政策更强调地方的能动性和主动性。2018年末,菏泽、广州、杭州、珠海等城市房地产出现的微调,预计未来因城施策是主基调,更以地方为主导。 总体来看,展望2019年,当前房地产市场缓降、预期稳定的格局来之不易,因此整体不可能调控宽松。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定调将与稳增长、促民生更加相关,而“房住不炒”仍然是硬约束,更多采用因城施策的模式,而不是全局性老路。 第二节行业发展趋势 2019年房地产行业运行继续下行,预计销售面积受棚改货币化安置走弱影响同比负增长,低库存环境下新开工面积增速同比放缓,地产投资增速或仍正增长但受土地购置费用增长放缓,增速同比回落。

一、棚改政策变动导致三四线城市销售下滑商品房销售将下降 预计2019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将下降,结构上一二线城市会略微回升而三四线城市会有所降温。由于三四线城市占比更高,带动整体销售下降。2019年一二线城市销售会略微回升,主要原因在于推盘提提升,以及去化率处于较低水平;三四线城市销售预计将明显回落,主要受棚改货币化安置放缓影响,叠加改善类等需求自然回落。从各区域情况来看,中西部棚改货币化安置面积占当地销售面积的比例更高,例如新疆、青海、内蒙古、陕西、贵州、湖南、甘肃、湖北、云南、陕西等地区受棚改货币化影响相对更大,而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地区受影响相对较小。 二、谨慎预期下投资拿地积极性受阻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同比放缓 2018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主要依赖于土地购置费增长。本年土地购置费用与本年上半年和上年下半年土地市场相关度较高。2018年土地市场先扬后抑,2季度开始,土地成交价和溢价率同比走低。待开发土地面积增速10年新高叠加市场销售趋冷,房企拿地意愿减弱。预计2019年土地购置费用增长将显著放缓。受此影响,预计2019年房地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增速低于2018年。 三、需求放缓、土地市场回落等因素致房企新开工动力不足 预计2019年房屋新开工面积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幅低于2018年。首先,截至2018年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待开发土地面积累计为45597.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4%,当前房企的存货组成中有较多待开发土地资源,预计为2019年新开工提供较强支撑。但是2018年土地成交溢价率较低,企业新开工面积意愿下降。其次,商品房销售面积是开工面积的先行指标,当销售情况发生变化时,

房地产业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前言 乐山市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改革开放以来乐山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也迅速的发展,特别是成乐高速公路的贯通,在缩短了成都与乐山市距离的同时,也为乐山的房地产开发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2004年,是乐山市房地产最为火爆的一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1224万元,增长18%;施工面积98.24万平方米,增长2.8%。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20.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47.58万平方米,销售面积超过竣工面积,表明房地产市场呈供求短缺之势。进入2005年,乐山楼市继续保持旺盛的需求态势,促使中心城区房地产交易持续火爆。据市房地产交易市场统计,今年1-2月,中心城区现房交易1737宗、27万平方米,交易总额达22700万元,成交数量、成交面积、成交总额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95%、200%、170%。 但同时必须冷静的看到,除了大佛可看外,乐山市缺乏留得住人的理想消费场所,虽然一年要接待数百万的游客,但能在乐山市玩上一天的游客不到3成。在中国范围内,乐山城市的知名度非常低,不少外省人认为乐山是一个县城。这与乐山市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极不相称。究竟原因何在?通过笔者的调查,原因有很多,其中从重要的房地产业角度来看,乐山房地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

市场还不规范;乐山房地产企业规模小,短视现象严重;乐山现代化的房地产业体系还没有建立;乐山市市区的旅游休闲地产还未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结构,尤其是涵盖乐山市工程的中心城区,其房地产产品及服务层次尚不能与资源魅力相匹配等等。 经过分析,笔者认为,唯有确立科学的、因地制宜的房地产发展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比较优势,创建有乐山特色的房地产产品,形成自己的优势;建立现代化的房地产业体系,并创造有利于乐山市房地产业发展的环境。才是乐山房地产业的出路。本文拟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产业发展理论的一些观点,采用大量乐山实际的案例,对乐山市房地产业的发展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

目录: 一.了解房地产 (2) 二.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历程 (2) 三.我国房价走势 (3) 四.房地产现状成因分析 (4) 五.对我国房地产的未来预期 (5) 六.报告总结 (5)

一、了解房地产 房地产是指土地、建筑及固着在土地、建筑物上不可分离的部分,房地产由于其位置固定、不可移动,因而往往又被称之为不动产。它分三种存在形式: (1)单纯的土地,如一块无建筑物的城市空地; (2)单纯的建筑物,如在特定的情况下,把地上建筑物单独看待时; (3)土地与建筑物结合的“房地”,如把建筑物和其坐落的土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也就是说,土地和建筑既有各自独立的特质内容,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不论土地和建筑物是以独立的形式存在或以结合的形式存在,都属于房地产,是房地产的一个部分。 房地产业:是从事土地和房屋开发经营的行业,属于第三产业。 二、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历程 我国房地产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一度销声匿迹,被福利化的单位住房供应制度所取代。自从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业重新兴起,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来,我国住房分配和供应体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自从1992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已超过五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92年以前的8平方米,提高到了现在的20平方米。 八十年代以前,没有人公开地把房地产看成商品,更不会把它作为商品来买卖。它自然就不会形成产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带动下,房地产业,这一亿万价值的巨大商品开始起动,开始流通。 1998年-2007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平均每年增长24.3%,销售额年均增长33.2%,但在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全面萎缩,房地产交易量和房价齐跌。2008年全年总计商品房销售面积下跌19.7%,销售额下跌20.1%,十年来首次出现年度房价下跌。但2009年后,房地产市场开始反弹,量价齐升,房地产业反弹,泡沫再度出现。部分城市的房价增长过快,大型城市的销售价格,租金以及房价收入比出现不平衡,开发商高价抢购土地,购地价格已严重偏离合理水平,呈现泡沫化。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主要是大城市的局部性泡沫,但是今后可能向二级城市扩散。如果泡沫破裂,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短期内随着房地产的活跃,房价较低的中小型城市将面临上涨压力,但是长期来看中国房价仍面临下调压力。 三、我国房价走势 这是我们找到的我国2013年6月~2014年6月的一手房指数环比数据以及走势图:

房地产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精)

房地产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苏州房地产市场是中国房产的重要支流,国家的宏观政策及经济形势都会对苏州现在及未来房地产产生影响。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苏州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增长较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的住房状况也不断改善,人均住房面积从以往的十几平方米上升到现在的几十平方米,年均增长率达到5%左右。较北京等一线城市相比,苏州的房地产市场较为稳定。 即使温总理给我们留下的“限购令”,但苏州的房市丝毫未受其影响。楼市政策微调不可触及底线。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厦门等城市放宽普通住宅标准,重庆、合肥、南京等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还有其他地方政府从税费减免、购房补贴、户籍限制等方面对“刚性需求”给予保护。中央在限购等方面的政策导向仍然严厉,在坚持房地产调控的前提下,不触及“限购”、不明显鼓励购房、顺应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微调其生存的可能性较大。 2007年8月,国家在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上,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住房保障制度目标和框架。其核心内容是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今后一段时间,保障性住房将成为中国住房供给中发展的重点,住房供应结构将改变原来单一商品房供给体系,将会形成针对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分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以满足不同居民的购房需求。对于苏州,从短期来看,目前保障性住房的投入相对很小,短期增加的供应有限,受益者是原本就不参与商品房市场的低收入人群,房价上涨的推动力基本不受影响;同时,房地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短期内减少财政收入增加支出,执行上存在很大困难,今后保障性住房建设能否按照规划执行就要看政府的决心及其财政投入;中长期来看,国家政策上规定“保障住房建设用地占总土地供应70%”、信贷、税收等政策,明确了国家对于房地产业的产业方向,从源头上引导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未来保障性住房力度将持续加大,对市场的影响会逐渐显现,结构性的调整将引起

浅析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浅析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摘要: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看,房地产业带动其他产业 部门发展的效应非常突出。因此,发展房地产业,对于经济 的发展有整体的推动作用。但是当前时期,我国在发展房地 产产业时,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制约着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经济的健康运行甚至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问题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猛,其中房地产业的崛 起贡献了非常大的 GDP 份额,也极大的带动了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作为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关系到宏观经济走势,同 时也与人们的生活福祉密切相关,也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就我国现状而言,房地产市场还存在非常多的问题,这些问 题使得行业发展出现了一些非常混乱的局面,亟需解决。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 房地产业对于人们生活的改善和经济的增长,发挥着非 常关键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的房地产业正朝着规模化和规 范化的方向转型,并且人们的消费结构在发生转变,对房地 产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也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带来很多

机遇,但是也同样面临很多挑战,就其发展现状来看,主要 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促进经济增长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房地产业属于基础性和先导性产 业,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常大。自房地产业市场化改革以来,其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且房地产业具有较高的产 业关联度,对其他产业的前向和后向的带动效应都非常广泛,极大的促进了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 (二)提升了国民的生活质量 社会和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 会的重点,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只有解决好住房问题,才 能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居住条件 [1] 。因此,需要加快住宅建设,以解决好人们的住房问题。要实现这一目 的,需要大力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才能满足人们对于住房 的需求。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业整体水平快速提升,功能布 局更加合理,技术水平不断改进,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 大的改善。,生活 ?|量因此得以提高。 (三)房地产业的投资规模不断增大 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开发,是连接土地与销售的唯一途径。只有开发出房地产商品,才能进行销售,而这些需要大量的 资金投入。因此,可以认为房地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 只有足够的投资,才能促进行业发展。根据有关统计数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房地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1998年国家停止福利分房实行住房货币化后,房地产业开始真正发展起来。90年代发展壮大,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占GDP比例逐渐增加。随着城镇居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购房需求不断增长,房地产业得到飞速发展,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城市达到20平方米,农村达到25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到70%。住宅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市达4%,城乡合计达7.5%,房地产业己上升到支柱产业的地位。近两年来住宅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1.5个百分点左右。 (一)房地产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 第一,房地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年增加。199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4010.17亿元,到2004年达到13158.25亿元,房地产投资额平均每年增长1000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比例也逐年增加。 第二,开发规模快速增长。2004年全国房地产施工面积从1999年的56858万平方米上升到140451万平方米,增加了83593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增长25 %,房地产开发规模逐步扩大。房地产开发的各项指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最高接近30%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 第一,房地产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存在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①无论是房屋施工面积还是房屋竣工面积,东部都占有很大比例。这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早所致。②中部的增长速度(除了销售额)基本处于领先水平,并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偏紧,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和竞争激烈,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房地产的地区结构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中部经济的发展,中部的各项指标(除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其他两部。③地区间差距正逐步缩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西部的房屋销售面积占全国销售面积的比例都较前有所增加,且中、西部居民个人购买商品住宅在全国的份额也在增加,由2002年的13.6%, 21.7%上升到15.7%, 24.3%,中、西部居民购买商品住宅的增长比例较大,均高于全国平均的增长比例。可以看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地区间正逐步缩小差距。 第二,城镇居民居住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在中国人口增长的情况下,人均建筑面积仍在增长,反映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因各地区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从表3-4可以看出:从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绝对数量上来看,东部地区24.91 >西部地区23.25>中部地区22.06。这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房地产市场比较活跃,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西部地区虽然房地产发展不完善,但人口密度较小,相对来说居住面积较为宽松,中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又不很发达,所以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最小;从其增长速度来看,西部地区5.1%>中部地区4.6%>东部地区3.6%。 (三)房价居高不下 近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三高”,房价高、居民购房热情高和居民可支配收入高。2004年全国商品房价格大幅攀升,达到了2714元/平方米,比2003年增长了355元,远大于

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阶段:理论的突破与试点的起步阶段 1978年在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1980年 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的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的综合开发序幕。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 售房试点。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 第二阶段: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1992至1995年) 1992年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开始复苏。 第三阶段:相对稳定协调发展阶段(1995至2002年) 2003年以来,房屋价格持续上扬,大部分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 明显。随之而来出台了多项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 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走势,1998年开始起到的房地产市场到2003年,这一轮的上扬达到高峰,然后从2003年到2007年都在头部横盘 整理,2004年调控供给、2005年调控需求、2006年调控结构、2007 年继续调整,估计到2007年底差不多调整完毕。 目前而言,中国的高房价算是控制住了,可是未来中国楼市又将会何去何从呢?我认为,未来两三年,房价不可能再上升,但是也不会狂降,应该是出于一种稳中有降的态势,每个地区降幅可能会不太一样, 降幅最大估计也就是15%左右。 因为房地产业就目前而言依然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性产业,如 果房地产市场大跌,那么经济增速就将会放缓,可能会引起社会不稳 定现象,而且房地产业关系到一系列产业链的发展和大批工人的就业 问题,如果大跌,社会经济颓废将是必然的。

虽然预测房价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但在未来3到5年房价“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算上通胀因素,假设中国名义GDP按照 每年10%的速度继续增长,平均来看中国老百姓的收入将会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上升,那么三五年之后,相当于房价降了30%到50%,以前 买不起房的人就可以买得起了。 至于三五年后,房价回归理性,限购高准备金率是否还会继续下去。个人认为,最有可能的是房地产价格略有下降,地方政府限购政策会 放宽一点,微调微调,交易量上升一些,再降下来再微调,这是一个政 府与房地产商博弈的过程。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前景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前景 房地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超前性,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必然是以房地产的高速发展为前提和主要内容。本文围绕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现状、市场形势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与评述。 一、综述 (一)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 近10年以来,房地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市场化程度也日益提高。我国房地产在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是统建统分制度,1997年的货币分房和按揭贷款,使中国的房地产集中喷发出巨大的消费能力和庞大的市场需求,房地产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兴旺发达期,土地成片开发和大量外资的引入,形成了外资、合资和内资开发公司齐头并进的势头;住宅、楼宇、商业大厦、公共设施等纷纷拔地而起。随着这股提前了的消费曲线和消费节奏的慢慢恢复,产品的极大丰富,按揭贷款和预售条件的严控,无论是主观和客观上都会造成持币待购现象,在总量饱和和差异竞争的双重压力环境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 (二)由杠杆投资阶段进入实力投资阶段 以往由于土地、贷款、垫资、预售等一系列政策的宽松和倾斜,一个项目往往只需总投资额的30%甚至更少,就可以运作起来。但是随着政府和银行出台的相关政策,项目的资本金比例提高到35%,土地招拍挂的前期拿地资金,土地贷款的停止和开发贷款的紧缩,对期房转让和预售条件的高门槛和消费者现房观念的成熟等,将中国的房地产由贸易型(定金式)的投资模式向产业型(实力型)投资模式逐步转化。 二、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形势分析 住房仍然是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住房的增量需求和改善需求双旺盛,是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供不应求是未来几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导趋势。房地产业既是资本密集、关联度高的产业,又是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基础产业,判断房地产业形势和发展前景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考虑中国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和住房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环境中去把握。房地产产品开发周期长,形成有效供给相对于投资期具有滞后性,当年的房地产业市场是投资与需求矛盾双方以往多年相互作用积累、演变的结果,所以判断分析房地产业形势不能仅仅依据同比资料得出结论,因为它是以上年基数合理为前提的。目前房地产运行主要受金融政策和土地政策宏观调控政策两大因素影响。从景气分析来看,国家采取宏观调控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而且通过调整供地结构,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和普通住宅用地供应,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房价的快速上涨,也提高了房地产市场质量。 房地产产品具有空间不可移动性,局部地区供求关系的异常导致全局连锁反应的可能性较小。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以局部地区的房地产形势推导全国整体态势必须慎之又慎,否则会得出相反结论。中国房地产短期开发销售(项目型)和区域化生存发展的两大特点,决定了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不能套用所谓香港和美国模式的,对于大多数中小房地产商来说,如何运用好所在区域的综合资源优势(人脉、关系、风俗、市场和价格等),充分发挥房地产企业的学习型特点,借助各种房地产专业力量和工具,必将成长为区域性的主导力量。 三、未来发展趋势 (一)投资继续得到控制,融资渠道酝酿变局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

288浅谈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汤超 唐山市国文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远古时期,人类主要依靠天然洞穴,野外群居,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了钻木取火,学会了种植作物,伴随着文明的不断进化,人类懂得了如何搭建房屋遮风避雨,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中国社会逐渐出现了大量房屋建设,宫殿林立,统治阶级的产生注定了权力的私有化,物质的私有制,所以渐渐地出现了房屋买卖和占有。 关键词:房地产;发展历程;买卖;私有制 我国房地产行业源于人类文明的初始,到西汉时期才产生比较正规的房屋买卖,当时人们并不怎么在意这个行业,但这却是一个萌芽的开端,封建社会制度转为专制,到了唐宋时期房屋买卖才得到比较广泛的发展,许多达官显贵开始通过自己占有房屋的面积大小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以致出现现今残存的所谓古代庄园,现在的庄园其实都是古代达官显贵的府邸。近代社会以后,常年战乱不断,以致房地产行业几近灭绝,因为战乱年代无法保障资金的财产,更多的商人和官员将眼光转移到金银和首饰之上,新中国建国以后,随着国家政权的巩固,领导阶级幻想创造一个公有制的国家,人人均等,人人平均,在新建的律法之中,严格规定废除房地产私有制,严禁个人买卖房屋或者对外租赁,所以房地产行业在法律制度下逐渐消失,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中介行业渐渐苏醒,有了复苏的迹象,目前我国房地产中介行业已达到快速发展的阶段,接下来我简单描述一下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 1 房地产中介(经纪)公司的产生 房地产中介公司其实就是在房屋买卖过程中的一个枢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房地产行业中起到了提高市场交易效率,降低房屋交易过程中的成本,使房屋买卖更加有保障性,从而维护了买卖双方的共同利益,所以房产中介公司才可以在房地产市场中存活下来,房地产交易过程中包含房屋买卖、租赁、互换、抵押物品等多种交易,房屋买卖伴随着房地产中介的产生,两者相伴而生,相辅相成。 2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几个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将近 30 多年的岁月里城,在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改建、乡镇改造的国内大形势下,我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分别为经济复苏、房地产初步发展、房地产行业初具规模、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等四个阶段。 2.1 房地产行业的复苏 建国以后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人民经济得到很大改善,1980 年以后,国家对于居民城镇住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家开始允许个人房屋自由买卖,但是土地依旧公有制,政府正式出台了土地有偿使用、个人建房、房地产建设综合开发等政策,中共十三大《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市场包括房地产市场,这明确宣告了从此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诞生。 自从法律制度健全以后,全国 80% 以上的房屋所有人基本颁发了房产所有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为房地产市场中出现不正当交易创造了条件,做好了铺垫。 2.2 房地产的初步发展 房地产的初步发展主要表现为房地产中介公司的产生和民间个人交易的形成。初步发展时期的房地产中介服务主要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政府各个事业部门事业单位性质建立的房屋交换站、房屋交易所和民间房地产交易市场,这类官方承办的房地产公司机构承担了当时社会人民交易服务的职责,人们手里多余的房产可以通过正当渠道自由买卖了,第二类是工商部门批准的房产中介企业,90 年代中后期,全国各大城市均出现大大小小的房地产中介,第三类是民间自由买卖房屋的个人,这类人或许以前从事过房地产行业,熟知房屋信息,懂得房屋交易过程中的相关法律,但是他们的基本文化不高,所以常常遭到同行人士的蔑视,通常被人称为“房纤手”、“房虫子”,虽然在房地产市场中挣到了一些钱,但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大的发展。 2.3 房地产市场初具规模 随着少数人群的房屋自由买卖,渐渐地房地产中介公司被人们所接受,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前,房屋买卖并不被允许,但现今却成为一种模式,随着国家经济制度的改革,经济活动的权限也被慢慢房款,随之社会上便出现一部分经济条件好的人群开始以个人名义购买多套房屋,等待房屋价格上涨之时,以高价卖出,巨大的利润诱惑了太多的人,这时房地产行业已初具规模。 2.4 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 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民经济较之国外还是有很大差距,人民依旧是将自己的钱存至银行,每年只是吃利息,从而导致货币流通不畅,国内消费水平低下,政府为了鼓励国民消

中国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精)

■胡葆森/文 中国房地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了。作为业内人士,我几乎目睹和参与了这一行业发展的全过程,对其发展的大脉络有些观察和思考,现予阶段性总结并呈上,以期与大家分享。 在25年的长期发展之后,中国的房地产业从起步、摸索、动荡、调整的过程中逐步趋于理性和成熟。这一过程又一次印证了发达国家已经总结出的一条规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 达到800~1000美元时,房地产业开始起步;达到3000美元时,行业发展开始加速;达到7000美元左右时,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达到12000~13000美元时,行业发展进入饱和期。2013年底,我国的人均GDP 已经接近7000美元,与发达国家总结出的规律完全契合。 再过十年,我国人均GDP 超过13000美元时,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将达到供需的饱和点,行业的发展也将从顶峰开始回落。可是,作为近十四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的城镇化率去年为53%,如不包括2.5亿非户籍人口,也只有36%,离实现70%的城镇化目标,还需要大约20年的时间。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城镇化推进的主要载体,我国房地产业在未来的15~20年内,仍有持续的增长空间。 当下: 细分时代已经到来 25年后的今天,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后,发展现状突出的特征就是“细分”。这种细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的细分。 当市场真正处于理性后,行业的基本属性开始发挥作用,商品的价值规律开始发挥作用,供求关系决定商品房价格短期内升降的经济学原理、城市开发总量与总体消费需求决定泡沫存在与否的道理,开始为人们所认知。

那些简单武断地预测中国房地产业何时崩盘的论断显得过于哗众取宠;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关于“三四线城市泡沫大于一二线城市泡沫”的推断也不免显得过于草率。简言之,当市场的“六大主体”(政府、金融机构、开发商、媒体、消费者、专家学者)逐步成熟后,就不应该再像以往一样以“线”划线,以点及面,而应该根据不同城市的人口规模、地理位置、经济总量、供求状况、资源禀赋、政策导向、城市化水平等,区别判定每一个城市的市场状况。 例如:郑州、武汉、西安同属二线省会城市,武汉和西安的人口达到本省人口总数的20%左右,而郑州因设省会仅有60年历史,全市人口仅占本省人口总数的8%左右。由于地处全国交通枢纽位置,加之中原经济区、国家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铁十字枢纽等有利因素,与武汉、西安相比,作为1.06亿人口的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城市化的提升空间势必大于其他两市。 即使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三四线城市的发展也不均衡,一些四线县级城市如神木县等,因在建规模过大,供需严重失衡;但在一些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中西部人口大县,仍不乏“日光盘”案例。因此,我们在判定市场状况时,还是应回到它的基本面上,按照相关的基本指标对其做出细分和判断。 2. 开发商的细分。 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后,开发商阵营在不断地进行分化。 以企业概念区分,有价值观驱动型,也有商业利益驱动型;有战略导向型,也有机会导向型;有上市公司,也有非上市公司;有激进扩张型,也有稳健甚至保守型;有跨国、跨省扩张型, 也有区域发展型;有多业态综合开发型,也有单业态专业开发型。 2004年“8·31大限”后,房地产的资本属性日益显露,与资本市场完成对接的上市公司加快了在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布局步伐,迅即拉开了市场格局调整的大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