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区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区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区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专业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了解更多详情..咨询公司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5f11570077.html,

区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XX市XX区急救中心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地址:位于XX市XX区三龙大道东侧“到劳处”XX市XX区人民医院内

(三)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新建急救中心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75平方米,配置急救车2辆、车载设备、指挥调度设备等医疗急救设备;配套建设给排水工程、配电及照明工程、消防安全系统、通讯和计算机、避雷系统、通风系统、供氧系统等工程。

(四)项目总投资:本工程项目总投221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拟申请中央专项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办法解决。拟申请中央专项资金121万元,占总投资的54.75%;地方配套资金100万元,占总投资的45.25%。

(五)项目建设单位:XX市XX区人民医院

(六)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林健敏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

(一)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17日)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

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

4、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编制的《农村急救体系建设方案》

5、《急救中心建设标准(2008年)》

6、XX省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社会处、卫生厅规划财务处《关于编报农村急救体系2011年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2011年5月20日)

7、《XX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草案)

8、《XX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09-2012)》

9、XX市XX区人民医院《关于编写XX市XX区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二)研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XX市和XX区卫生事业的现状和发展目标;根据XX 市和XX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XX市XX区急救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和预测,提出合理的建设规模和建没内容,根据建设条件对项目的选址、总平面布置、公用工程、消防、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建设规模和内容进行了投资估算,并制定了资金筹措方案和融资分析,进行了项目的社会评价和风险分析等。

三、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党的十七大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把卫生事业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卫生事业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层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加强农村卫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农民健康水平和平均期望寿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卫生工作仍比较薄弱,体制改革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卫生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合作医疗面临很多困难,一些地区传染病、地方病危害严重,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突出,必须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急救体系是公共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委、政府展示执政能力的重要窗口之一。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对于保障群众健康,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XX市XX区位于XX市区西部。行政区域面积377.74平方公里。辖长洲镇、倒水镇、大塘街道办事处、兴龙办事处,共37个村(社区)居委会,625个村(居)民小组。2010年年末人口14.77万,其中农业人口9.88万人,占总人口的66.9%。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3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4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8亿元,工业总产值60.3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54亿元。商品出口总额940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65万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7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38元。目前,XX 市XX区城区居民的健康问题,主要利用XX市区的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农村居民主要依靠乡镇卫生院治疗。XX区存在医疗急救网络不健全,综合救治能力差,不能满足群众急救需求。为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逐步建成一个适合区情、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

发展的急救服务体系,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急救服务需求,提出了XX市XX 区急救中心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现。

XX市XX区医疗卫生事业随着城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按照初级保健的要求,基本能够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但是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医疗急救基础设施薄弱,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医疗器械得不到补充和改善,难以达到正常医疗保健的要求,与人民群众对医疗急救的需求不相适应。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增加急救医疗设备、设施,建立健全医疗急救中心,有利于保障居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现。

2、项目建设是改变区域就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是贯彻国务院“医疗体制改革方案”中“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的基本原则,以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为宗旨,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本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区人民医院的功能,充分发挥急救功能,有利于建立健全基层急救体系,解决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改变区域就医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3、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急救体系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使基层卫生人员与人民群众建立起新型医患关系,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做好急救中心医疗卫生服务是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4、本项目建设符合XX市总体规划。

近年来,XX市XX区建设日新月异,城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作为现代化的城区,急救体系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为此,XX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决心花大力气搞好XX区急救中心建设,为XX市XX区人民提供较好就医环境。

四、项目单位概况

XX市XX区人民医院由XX市人民医院组建。人民医院为国家公立大型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医院始建于1924年,经历了80多个春秋,现已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医院肩负着XX市300多万市民的保健医疗工作,是XX市的医疗中心。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齐全、优势突出、设备先进。现有职工人数745人;卫生技术人员570人。其中,高、中级技术职称260人。拥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222台(件),包括先进的大、小C型臂x光机、CT、X一刀、超声刀、直线加速器、日立高频800毫安胃肠X光机、西门子1000毫安X光机、奥林巴斯电子胃镜、德国徕卡外科手术显微镜、惠普全数字彩色多普勒B超诊断仪、美国经颅多普勒、日本光电视频脑电图、丹迪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日立大型自动生化仪、多参数监护仪、各个临床学科的内镜诊断治疗系统、产科中央监护系统等精良设备。掌握一批先进和有特色的医疗技术,如腔道泌尿外科技术、心脏、血管、肿瘤等疾病的介入治疗、骨外科断肢(指)再植术、人工关节置换术、

腹腔镜、宫腔镜、胸腔镜、关节镜等腔镜外科微创技术等。医院设临床科室、医技科室5 5个,神经内科、泌尿外科、骨科是市重点发展学科;心血管、消化内科,神经外科、胸外科、肛肠科、妇、产科、儿科在市里具有较大优势,微创治疗、脑卒中(脑中风)治疗、骨外科治疗、泌尿外科治疗、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水平在桂东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医院同时也是突发事件紧急救助中心之一。医院目前承担全国、自治区、市级科研项目共55项,获得科研进步奖21项。2005年医院获得以微创外科为载体的XX市人才小高地称号。

医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意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到服务形式多样化和规范化,服务流程合理便捷,医疗收费合理透明,为患者提供了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作为XX市享有较高声誉的医院,XX市人民医院荣获各种国家级、省级、市级、系统级荣誉数不胜数。1986年及2005年分别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首批被评为全国和自治区的“卫生文明先进集体”,是自治区和XX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卫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2005年医院又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是全国卫生部授予的“爱婴医院”。

第二章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一、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

XX市位于西江上游,是浔江、桂江、西江三江交汇处,与粤港澳一水相连,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自2003年3月经市辖区行政区域调整后,现辖三县一市三城区,面积125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97.2平方公里;2010年末全市人口约326万人,其中市区人口约50万人。近年来,随着水陆空立体大交通格局的逐步形成,未来几年XX市将接轨珠三角,融入北部湾,努力构建成为泛珠三角与泛北部湾交汇节点上的枢纽城市和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中心城市,建设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物流基地、商贸基地、旅游休闲基地。XX市及XX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如下:

1、XX市及XX区社会经济现状

近年来XX市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服务企业年”、“招商引资年”和“工作落实年”活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夺取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保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有效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2005至2010年五年来,我市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全部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十个翻番”,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又前进了一大步。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总量排全区第5位;财政收入56.1亿元,增长40.1%,增速排全区第3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由2009年的

9%提升到10.5%,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5.4:55.1:29.5调整为13.3:58.2:28.5, 工业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8亿元,比上年增长41.8%;农业总产值完成120亿元,比上年增长7.2%。工业总产值实现868亿元,比上年增长40%。XX 市XX区总人口147707人,其中农业人口98798人,占中人口数的67%,2010年区内生产总值14.94亿元,同比增长16.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40元,同比增长11.4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994元,同比增长10.76%,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2、XX市及XX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XX市将实施富民强梧科学发展三年计划。随着国家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西江经济带建设等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我市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工业化跨入中期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和富民强梧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把握好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在转变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加快转变,走好经济发展“三步棋”,唱响城市建设“三部曲”,全面实施富民强梧科学发展三年计划。

“十二五”时期XX市经济发展目标:全市生产总值超千亿元,年均增长12%,财政收入超百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600亿元,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60:31,其中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工业化率达6.1。XX区经济发展目标:紧紧围绕“抓发展、促巩固”这条主线,继续按照“工业主导、项目拉动、商贸繁荣、城乡协调、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争取区内生产总值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力争10%;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显著加强,生态建设成效突出,改革开

放不断深化。

二、XX市及XX区卫生事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根据2010年统计资料,2010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07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28个、卫生院64个,卫生机构病床8633张,其中医院5834张、卫生院病床2253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1562人,其中职业医师(含职业助理医师)3731人,注册护师、护士4243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年全市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有224.16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3.19万人,增长6.3%,新农参合率为90.0%。去年市中医院完成整体迁移至XX区新兴二路新址,形成一所特色彰显的三级中医医院。与此同时,市人民医院将迁址至XX区三龙片区,目前筹建工作进展顺利,各项建设工作正按部就班地投入。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XX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方向,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公共卫生循证决策机制,着力完善公共卫生和医学救治能力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紧急医疗救援体系水平。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XX市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居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XX市的急救体系,依托现有医疗机构建立急救网络应对城区日常救护的院前急救工作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加强卫生监督执法;落实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XX区政府将继续深化医疗改革,落实增加区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进一步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