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科院各大研究所

中科院各大研究所

中科院各大研究所
中科院各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工作站

*中国科学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原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院直属事业单位(京外)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筹)

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原子核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神经科学研究所

*药物研究所

*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国家基因研究中心

*健康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营养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固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原武汉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原华南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长沙矿产资源勘查中心(原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在各地的分院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在各地的分院、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在我国工学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化学物理、材料科学、数学、环境生态学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科学院成立于建国初期,响应国家号召,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研究分院,截止2016年已有分院12所,分别为北京分院、沈阳分院、长春分院、上海分院、南京分院、武汉分院、广州分院、成都分院、昆明分院、西安分院、兰州分院、新疆分院;下设包括微生物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武汉岩土力学研究、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兰州物化所在内的研究单位114个,涉及理工、基础化学物理、数学、微生物、生态等各个学科领域。中国科学院拥有2所直属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所共建高校(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1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 中国科学院的组织架构图中国科学院院士数据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有院士777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48人,化学部131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3人,地学部127人,信息技术科学部90人,技术科学部138人;此外中国科学院还拥有外籍院士82人。截至2016,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地分布在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

区,其中,北京市380人,上海市92人,江苏省42人,辽宁省21人,湖北省21人,陕西省18人,香港特别行政区18人,安徽省16人,以上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院士608人,占全体院士的83%;院士性别比例男性占94%,女性占6%。中科院2017度的科研项目2017年,中国科学院下属植物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多个研究单位的“大气辐射特性自动检测仪”、“地表反射自动观测高精度辐射计”、“多角度地表光学反射特性自动观测仪”、“高精度太阳辐射计”、“太阳直射自校准辐照度仪”、“光学遥感卫星智能化高精度地面定标系统”数十个科研项目,通过了我国第一家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召开的评价会。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岗位管理实施办法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岗位管理实施办法 (力发人教字〔2007〕134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岗位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科发人教字〔2007〕207号)的有关规定,为实现我所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结合我所科技发展的规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围绕我所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遵循按需设岗、职数控制、结构合理、动态优化、管理规范的原则,按照院核定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科学设置各类岗位。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所在岗人员。所级领导干部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岗位类别与岗位等级 第四条我所设置创新岗位和项目聘用两种岗位,分别包括科技、支撑和管理三类岗位。 第五条科技岗位是指各实验室(研究部)从事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我所科技岗位包括自然科学研究系列、工程技术系列专业技术岗位。 科技岗位执行自然科学研究系列或工程技术系列,等级设置按照《中国科学院岗位管理实施办法》规定(见附表1)。 第六条支撑岗位是指为我所科技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辅助性工作的岗位,主要设置在实验平台技术支撑、实验室(研究部)学术与行政助理、网络与图书信息保障、学会期刊出版等岗位。 支撑岗位主要执行专业技术系列中的工程技术系列、实验技术系列、图书资料和出版系列等专业技术岗位,也包括工勤技能系列岗位。 对兼有管理职责要求的支撑岗位,确因工作需要,也可执行职员系列。 支撑岗位的等级设置按照《中国科学院岗位管理实施办法》规定(见附

表1)。 第七条管理岗位是指职能部门承担领导职责或管理职责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主要执行职员系列,等级设置按照《中国科学院岗位管理实施办法》规定(见附表1)。 对兼有专业技术职责要求的科技管理岗位,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置为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会计、审计等国家有职业资格要求的岗位,设置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 第八条项目聘用岗位系列的设置与等级同上述创新岗位,但原则上,不设置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和五级及以上职员岗位。 第三章岗位结构比例 第九条创新岗位中科技、支撑与管理三类岗位的宏观结构比例为70%、20%、10%。 第十条创新科技岗位(含执行专业技术系列的管理岗位)中,高级科技岗位(专业技术一至七级岗位)的比例占科技岗位总数的70%,正高级岗位(专业技术一至四级岗位)不超过高级科技岗位总数的40%。其中:正高级科技岗位中,专业技术一级岗位为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专业技术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宏观结构比例为2:4:4; 副高级科技岗位中,专业技术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4:3; 中级科技岗位中,专业技术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4:4:2; 初级科技岗位中,专业技术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8:2。 第十一条创新支撑岗位中,高级支撑岗位(专业技术三至七级岗位)不超过支撑岗位总数的50%,正高级支撑岗位(专业技术三至四级岗位)不超

中科院力学所科技成果——高速列车系列技术

中科院力学所科技成果——高速列车系列技术2008年科技部与原铁道部签订了两部联合行动计划即《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启动了国家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目标是研制最高运行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在此背景下,初步形成了目前的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科研团队。 团队核心成员主要围绕高速列车气动性能和气动噪声评估、气动优化设计、动模型气动实验技术、列车结构静/动强度评估和设计、气动对车辆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影响等开展研究。涉及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车辆动力学、噪声工程、实验技术等多学科系统耦合问题。该团队参与了我国已研制和在研的所有高速列车气动性能评估和气动定型设计,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科研攻关能力,对我国高速列车设计技术提升和高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技术介绍及特点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速列车团队形成了较完备的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设计技术。建立了优化设计方法和动模型实验平台,形成了我国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体系。其主要特点有: 1、基于压缩空气加速、磁涡流非接触制动、实验快速恢复等发明技术,研制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实验速度最高的双向运行高速列车动模型实验平台。同时,研制了具有弹性隔振支撑、加减速段限位和实验段自动切换的车载六分量测力天平,填补了动模型气动力测量的

技术空白。利用该平台,已为我国多种高速列车研制提供了气动实验支撑数据。 2、发展了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构建了高速列车气动优化设计平台。以气动阻力、尾车升力和远场气动噪声为设计目标,通过优化,得到了性能更优的标准动车组气动方案。大西线线路考核试验表明,中国标准动车组具有更加优良的气动性能。 3、本项目发展的高速列车气动优化设计技术,已用于我国CRH380系列、中国标准动车组、更高速度等级高速列车、城际列车等研制,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参与“京沪高速铁路工程”项目获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主持“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及评估技术”项目分别获2016年中国力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4年第五届中国侨界创新成果贡献奖。参与“设计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2012年铁道科技进步特等奖。 应用领域 1、高速列车的气动特性评估 2、高速列车动模型试验 3、高速列车外形优化设计 技术成熟度及应用案例 1、CRH380系列高速列车气动定型设计 针对新一代CRH380A高速列车研制,完成了多种头型方案无横风和不同强度横风运行场景下的气动性能和气动噪声评估;完成了单

【免费下载】中国大学名录 中国科学院大学

学校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科教融合、 独具特色的新型高等学校,成立于1978年,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目前,国科大全日制在学研究生达3.86万名,其中博士生占49%。依托于中科院各研究所的高水平科研优势和高层次人才资源,国科大 形成了由京内4个校区、京外5个教育基地和分布全国的117个研究所组成的“大学校”。迄今,国科大已经培养出了9.97万名毕业研究生,其中博士4.71万名,历届毕业生中,已有103位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 全校研究生指导教师1.12万人,其中院士340余人,博士生导师5100余人。 分布在各研究所的260余个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院重点实验室及众 多国家级前沿科研项目,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宏大的科研实践平台。每学年,有院士69人次、教学科研骨干2249人次以及海外知名学者142人次亲临教学一 线,开设研究生课程1568门。 内部培养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包括分布在全国各地22个行政省市的117个研究院所和中国科学院大学18个直属院系中心。 北京市——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80002),力学研究所(80007),物 理研究所(80008),高能物理研究所(80009),声学研究所(80010),理论物理研究所(80012),国家天文台(80025),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80027),自然科学史研究所(80029),理化技术研究所(80030),化学研究所(80032),过程工程研究所(80041),生态环境研究中心(80042),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80054),大气物理研究所(80058),地理科学与资源 研究所(80060),遥感应用研究所(80070),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80073),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80074),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80075),数学科学学院(80080),物理学院(80081),化学与化工学院(80082),地球科学学院(80083),资源与环境学院(80084),生命科学学院(80085),计算机与控制学院(80086),管理学院(80087),人文学院(80088),外语系(80089),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80090),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80092),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80093),中丹学院(80094),动物研究所(80103),植物研究所(80105),生物物理研究所(80112),微生物研究所(80113),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80121),心理研究所(80125),计算技术研究所(80132),工程热物理研究所(80135),半导体研究所(80136),电子学研究所(80137),自动化研究所(80146),电工研究所(80148),软件研究所(80150),国家科学图书馆(80155),微电子研究所(80159),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80160),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 研究所(80164),北京基因组研究所(80167),青藏高原研究所(80171),光电研究院(80172),国家纳米科学中心(80173),信息工程研究所(80186) 天津市——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80182) 河北省——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80156) 山西省——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80043)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发成功等离子体生活垃圾气化发电技术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发成功等离子体生活垃圾气化发电技术 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和焚烧。填埋不仅侵占大量土地,还污染地下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尽管如此,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已没有多少场地可供填埋使用。焚烧法虽然减容比高,并能回收能量,但却因二噁英等污染问题遭到公众强烈反对,急需发展新一代的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替代焚烧技术。 等离子体是物质第四态,具有许多异于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温度和能量密度都很高、可导电和发光、化学性质活泼并能加强化学反应等,环保性能优良。通过电弧放电产生高达7000 C的等离子体,将垃圾加热至很高的温度,从而迅速有效地摧毁废物。可燃的有机成分充分裂解气化,转化成可燃性气体,可以用于能源回收,一般称为“合成气”(主要成分是CO+H )。不可 2 燃的无机成分经等离子体高温处理后成为无害的渣体。 采用等离子体处理垃圾是目前减容效果最显著、无害化最彻底、资源化程度最高的绿色环保技术。与焚烧法相比,等离子体技术最突出的优点有: (1)处理温度高:有害物质摧毁更彻底,二噁英前驱体被彻底破坏分解; (2)可采用还原性气氛或部分氧化性气氛,采用电能作为外加热源,二次污染物排放比焚烧低2-3个数量级,裂解底渣是无害的; (3)合成气流量约为焚烧烟气量的5-10%,易于净化,后处理设备尺寸大大减小,节约了投资成本; (4)能源回收效率高,将筛上物制成合成气,后续利用气体发动机发电,发电效率可高达39%,而焚烧法采用蒸汽轮机,发电效率很难超过22%; (5)等离子体系统可快速启动与停机,等离子体核心工艺灵活,可根据不同的处理目的搭配不同的配套系统; (6)整套设备紧凑,占地小,经济效益好。

中科院力学所科技成果——利科岩土工程分析软件

中科院力学所科技成果——利科岩土工程分析软件技术介绍及特点 利科(LinkFEA)岩土工程分析软件是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渗流、堤坝的应力变形与结构安全性和边坡的稳定性计算分析而自主开发的有限元软件系统。包括渗流计算模块LinkFEA-Seepage、渗流与应力耦合计算模块LinkFEA-Stress和基于有限元应力计算结果的边坡稳定分析模块LinkFEA-Slope三部分。该软件用Fortran语言开发,经历了近20年的水利水电工程分析应用与软件改进扩展,具有计算收敛性好、计算结果可靠等优点。能进行复杂工况下的地下水三维渗流计算、堤坝三维渗流与应力变形耦合计算、堤坝与边坡二维稳定计算。 应用领域 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

澜沧江如美水电站 主要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渗流分析、堆石坝的应力变形与结构安全性分析和边坡稳定分析。近20年来,已经在大渡河瀑布沟、大渡河长河坝、大渡河双江口、澜沧江如美4个里程碑级水电站工程和雅鲁藏布江加查、澜沧江黄登、大渡河硬梁包、黑水河毛尔盖、拉萨河扎雪、象泉河阿青、三岔河引子渡等10多个水电站工程设计的关键问题研究中应用。现正在用于澜沧江如美、金沙江拉哇和雅鲁藏布江米林等超大水电站的设计研究中。该软件也曾应用于上海洋山港码头的研究和部分工程的地下水环境评价分析。 技术成熟度及应用案例 LinkFEA软件的核心计算功能经过若干考题考核,在水利水电行业有近20年的应用,在水电站渗流控制、堆石坝结构设计和边坡稳定评价与边坡工程设计中,其计算分析成果,已经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得到水电行业设计与审查部门的认可。依据工程分析的需要,软件的功能还在不断得到扩充。但软件本身在友好交互界面、建模和后

写给准备考中科院研究所的你

我还是做一些比较吧,拿研究所和一般大学比较下,这里的大学不是指清华,北大这类一等一的高校,而是稍微普通点的大学。当然成不成才还是看个人的,环境不是唯一的因素。我只是说说我的一点看法。一己之见,还是请大家轻拍! Q1:报考单位选择问题:很多人在纠结到底是考大学好还是研究所好? A1: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很多课余活动,而研究所生活相对单调。所以这个 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你是安安静静的人,可以选择考研究所。如果你想课余生活多姿多彩点,可以考大学。大学读书人多,和本科没有很大的差别。研究所人少,相对冷清点。 Q2:研究所好考吗? A2:我感觉研究所比一般的大学还是难考的,我这次去复试,看到很多都是211,985的院校的,学生档次还是比较高的。当然我也是毕业于一所普通师范大学,也算是通过自己努力考上的。所以关键看个人努力程度,我感觉只要是正儿八经的上了个本科的同学,都应该有实力考的。不过也不排除很多研究所歧视非重点大学的学生。所以还是自己斟酌,研究所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考,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Q3:研究所待遇怎样? A3:中科院所有硕士(包括专业型的硕士)都是公费的,读硕期间每人每月 还有1K左右的生活补贴。对于家境不是很好的同学,这是很不错的选择。 Q4:中科院研究所的专业课好复习吗? Q4:从07年开始中科院各研究所大多是统一交总院统一命题了,也就是只要是相同专业,每个研究所基本考试试卷都是一样的。每个研究所虽然是同一个专业,每个所得专长不同。其实这恰恰是总结命题规律的依据。我举例:自然地理学:成都山地所专长是山地灾害与环境,兰州寒旱所专长的冻土,冰川,沙漠,其他所等等吧。所以要命一份题给拥有不同专长的研究所考,这份题必然不会有深度,而是重视基本的东西,具有普遍基础的题目。深度不会很大的。把课本搞透,应对初试足够了。复试时再去搞这些专长。 Q5:读大学的研究生和研究所的有什么不同? A5:众所周时很多大学研究生培养都走上了批量化生产,一个导师带了10几个学生的也是常见的。但是研究所一般导师一两届只招一个,所以对你来说。这是个学习的绝佳机会。拿我们所来说,招生指标有限,很多导师就是两届招1个的。对你重视程度可见一般。 Q6:读大学与研究所各方面能力有什么差别? A6:大学里面与人交流的机会,锻炼自己各方面素质还是有优势的,对人的 综合素质会好点。研究所生活相对单调,寒暑假可能都有做不完的事,更别提周末了,与人接触的也少点。科研能力上还是研究所好点,研究所项目很多,我今年报

中科院所有研究所

北京市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力学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 高能物理研究所 声学研究所 理论物理研究所 国家天文台 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理化技术研究所 化学研究所 过程工程研究所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遥感应用研究所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计算机与控制学院 管理学院 人文学院

外语系 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 华大教育中心 动物研究所 植物研究所 生物物理研究所 微生物研究所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心理研究所 计算技术研究所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半导体研究所 电子学研究所 自动化研究所 电工研究所 软件研究所 国家科学图书馆 微电子研究所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青藏高原研究所 光电研究院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信息工程研究所 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筹)天津市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河北省 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山西省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辽宁省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金属研究所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吉林省 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上海市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天文台 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第六届国际流体力学会议简介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机构

第41卷第5期力学进展Vol.41No.5 2011年9月25日ADVANCES IN MECHANICS Sep.25,2011 第六届国际流体力学会议简介 李家春1符松2詹杰民3 1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100190 2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100084 3中山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广州510275 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第六届国际流体力学会议(The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uid Mechanics,ICFM6)于2011年6月30~7月3日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国、挪威、俄罗斯、日本、美国、英国等19个国家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参会嘉宾有我国流体力学专家周恒院士、李家春院士、符松教授、佘振苏教授、林建忠教授、沈清教授、刘桦教授、曹志先教授、香港的W.Shyy教授及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诸委员,还有来自日本的M.Yamamoto教授、挪威的John Grue教授、俄罗斯的V.V.Kozlov教授、A. A.Maslov教授、美国的E.S.Oran教授、英国的N.D.Sandham教授等等. 6月30日,国际流体力学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周恒院士主持并召开了会议的科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联合会议,就第六届国际流体力学会议的学术质量以及如何办好第七届国际流体力学会议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大会开幕式在7月1日上午举行,清华大学符松教授主持,会议主席李家春院士致开幕辞.李院士代表会议组织者向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在回顾过去ICFM系列会议对促进我国流体力学发展的历史贡献时,他向会议的奠基人以及老一代的流体力学家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展望未来,他指出当前流体力学在传统和交叉前沿领域发展迅速,必将在空天海洋、能源环境、人类健康、材料信息工程的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随后,中山大学校长助理魏明海教授、美国著名流体力学专家、ASME代表T.E.Tezduyar教授、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宽城基金会代表周哲玮教授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会议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许宁生教授专程看望了与会专家和嘉宾,并与大家进行了交流. 会议围绕流动转捩与湍流、空气动力学、水动力学、工业及环境流体力学、生物力学、磁流体动力学和化学流体力学、多相流及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微流体力学等8个主题,组织了4场大会学术报告和15场分会学术交流,交流充分,讨论异彩纷呈.来自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150多位代表做了精彩的报告.会议就多相流体动力学及其在航天器的应用、条带破裂与壁湍流、内波破碎与强底部流动、高速边界层的流动控制、流动分离泡的物理机理、反应流的随机性与动力学、含沙水流多尺度运动理论及其应用、降落伞群的流体结构相互作用模拟等邀请了国内外著名学者作了8个大会报告和12个邀请报告.这8个大会邀请报告为: (1)香港科技大学W.Shyy教授的“Multiphase ?uid dynamics for spacecraft applications”. (2)美国海军计算物理与流体力学实验室E. S.Oran教授的“Stochasticity and dynamics of high-speed reactive?ows”. (3)俄罗斯Khristianovich理论与应用力学研究所A.A.Maslov教授的“High speed boundary layer stability and control”. (4)美国莱斯大学T. E.Tezduyar教授的“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modeling of ringsail parachute clusters”. (5)挪威奥斯陆大学John Grue教授的“Inter-nal wave induced breaking and strong bottom cur-rents”. (6)日本东京都大学M.Asai的“Streak break-

国内主要科研院所简介及研究方向20111017

1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筹建中),2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特别是2007年,学校作为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并负责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主要研究机构: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要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 新金属结构材料: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结构金属间化合物、块体非晶及亚稳材料。 新金属功能材料:主要研究方向为稀土永磁材料、磁致伸缩材料、光电薄膜材料、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自旋电子材料。 新一代基础金属材料:主要研究方向为亚微米纳米复相钢、连铸连轧工艺控制技术、塑性加工过程模拟仿真、板成形理论与技术;第四代单晶高温合金、新一代钴基高温合金、金属材料的各向异性、金属及复合材料半固态加工、飞秒激光加工技术。 材料制备新技术与新工艺: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金属材料制备、成形和加工过程中组织性能精确控制技术;材料制备、成形与加工技术中关键工艺参数与材料结构组成、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工艺过程的模拟与实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1.喷射成形制备应用基础研究及新材料开发2. 冷喷沉积成形技术应用基础研究3. 高性能纳米晶材料与纳米涂层制备技术研究4. 金属燃烧现象及耐热耐蚀材料研究5. 铝、镁合金的先进制备成形技术研究与应用。 材料的计算机模拟与辅助设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金属凝固过程计算模拟研究金属凝固过程中的传热、传质以及组织演化规律;材料与工艺的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显微组织及其演变过程的定量表征、建模与控制;高性能钢铁材料、粉末高温合金、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主要侧重于研究碳钢和有色金属热连轧电气控制系统,棒线材、型钢生产线

中科院各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工作站 *中国科学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原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院直属事业单位(京外)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筹) 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原子核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神经科学研究所 *药物研究所 *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国家基因研究中心 *健康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营养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考研必看的经验

经过一年多的复习艰辛,初试的失望,等待成绩的焦躁不安,复试的忐忑,最终终于如愿以偿考上自己向往的中科院,心中有喜悦也有感恩。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在这里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感悟给大家说一下,希望能够帮助后来的考研学子,也是对曾经给过我指导和帮助的热心人的感恩。 首先自我介绍,我是来自一个普通二本里的三本学生,软件工程专业,至于学费我想大家都知道。我今年的考研分数:数学105 英语61 政治70 专业课92 报考学校:中科院计算所。如果你是大牛考名校那就不要参考了,因为,我很平庸,报的也不是大学。而如果你也像我一样不是很优秀,又希望考上全公费另外还有零花钱去旅游得同学,你可以参考。 我的基本情况就是以上那些,在一个普通二本里的三本学习,大家可以想想学习环境,但是我想说,事在人为,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命运。大学期间担任班长创建社团,连续2年国家励志和一次学校一等奖学金,大学前三年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数学建模大赛,IT创新大赛,河南省863软件大赛等活动。专业上领导社团成员并参与三个软件的开发工作。各类级别证书二十多项。我说这些不是炫耀自己,我只是证明,出身在那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努力没有,你奋斗没有,你有没有被现实屈服。我不聪明但我一直在努力。我相信努力可以改变一些命运。所以不论你在那里上学,学校如何,都不要抱怨,而是要问自己是否努力过。Q1:为何选择中科院? 第一全公费,我的目的很明确,每月1000-2000的补助。远远领先名校奖学金。 第二,就业好,北京的计算所最好也最难考,对我们这样的有点出身歧视。而京外所好点。我报的沈阳计算所,每年毕业不到50人,全部百分之百就业,就在前几天复试时。公寓老师说,你们毕业月薪过万没啥了不起。最好的今年有几个签百度的,据说年薪22w。 第三,复试容易。大学要选导师,这里不用,第一年在中国科技大学或者北京中科院学习一年再回来选导师。复试这几年几乎是百分之百接受。今年生源不好,招收调剂的了,前几年从不招收。所以上线300就能录取。当然这也是我算好的,算定今年分数不高。如何计算,参看我的考研数据分析。 第四,中科院导师每人最多带三个人,一般二个。项目多,做不完的项目。保证培养质量。 第五,无论在那个所上,毕业证学位证全国统一,都是中国科学院授予。没有地方的名字。 第六,生活条件好,除了上学期间不用担心钱不够花外,住宿是宾馆的标间配置,三人间。三个床。缺点:生活单调,有钱没地方花。地理位置偏僻荒凉。不过就在所里一年半,努力学习专业技术也是很好的地方。 Q2:中科院是不是有特殊要求? 没有任何特殊要求,我们复试很多都是跨考的,比如数学系的,生物的。没有动手能力也不歧视。只要以后肯学,中国科技大学加上中科院会把你调教成专业能手的。相比大学,不用提前联系导师,具有考过初试,就不用再操心的好处。前提分数达到他们所里要求的复试线而不是国家线。 Q3: 能不能推荐几个性比价高的研究所? 第一,我报考的沈阳计算所。专业研究计算机,数控机床很领先。今年所有学科升级为国家一级学科。首批国家工程博士培养单位。就业100%,就业单位所主页有详细历年介绍。不过分数线比较起伏,但是不管如何都比北京的好考。2013个人预测比国家线多出20分以上,因为今年比较低。估计2014年比国家线多出10分左右。详细情况参考历年数据。 第二,成都计算所,这个单位比较特殊。每年招不满,很大程度上由于专制为企业。其实,研究生培养还是中科院。就业也很好,就是招生的人不如沈阳计算所多。如果你很没有把握,只是抱着过线的心,那就考虑他吧。

爆炸炸出新学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丁雁生研究员

丁雁生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爆炸力学的研究,结合实际应用,研制了多项军、民用领域防爆、抗爆器材。他知识面宽,思路活跃,动手能力强,实验经验丰富,长于解决与爆炸现象有关的实际问题。曾参加或主持聚能射流侵彻、雷管撞击起爆、热塑失稳带、煤与瓦斯突出、炸药装药撞击起爆、炸药结构材料力学性质、层内爆炸增产石油等项研究。参加防雷鞋、民航客机客舱抗爆箱研制。于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88年获机电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获国家发明(军口)三等奖、199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9年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外基金二等奖,2003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炸出新学问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丁雁生研究员本刊记者王燕 高低速两部份拉断现象不同,为郑哲敏院 士提出射流有两类失稳提供了实验依据; 观察到拉断后射流侵彻的随机性,建立了 随机侵彻方程,给出与实际一致的理论解 释。在郑哲敏院士及谈庆明研究员的指导 下,对受玻璃钢热裂解形成的两相流作了 数值模拟,对受玻璃钢干扰的射流的随机 侵彻作了理论分析。利用侧向干扰削弱破 甲威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高装甲抗破 甲能力的主要技术方向,力学所的研究工 作处于该领域领先水平。 上世纪八十年代,丁雁生在郑哲敏院 士指导下进行高速剪切导致材料热塑失稳 的一维数值计算,模拟了剪切带形成过 程,证实描写失稳状态演变的力学模型正 确、可行。 以实验推理论,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结合实际应用,创造科学的经济价值 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丁雁生及其同事对聚能射流及其侵彻现象作了系统的实验观测,提供了一套聚能射流侵彻装甲的基础资料。根据这些数据,归纳出自由射流飞行规律;给出靶板强度影响射流侵彻的基本现象和经验公式;发现自由射流 1985年开始,丁雁生在郑哲敏院士指 导下主持建立了一维、二维煤与瓦斯突出 模拟实验。在一维情况观察到存在高压下 破坏阵面恒稳推进和低压下煤体开裂两类 基本现象;在二维情况观察到破坏阵面的 推进不I匣稳、不对称。主持建立煤柱三轴 压缩实验和煤环拉伸实验,观察了有围压 含气煤体的剪胀、压垮后残余强度、脆性 拉断,证实有效应力原理适用于含气煤 样。这些工作充实了监测预报煤与瓦斯突 出灾害的科学基础。1985、1986年建议用 瓦斯一地音法实时监测工作面,1991年提 出用滑移平均法动态统计巷道瓦斯涌出数 据,工业试验证实可对工作面前方突出危 险性作出预报。1994年主持研制了适用于 地方煤矿的瓦斯实时监测软硬件。 利用爆炸法增产石油、煤与瓦斯突出 预报等工程技术,提出了含气液多孔介质 在动载作用下的渗流强化问题。为此在 1995—1996年研究突然卸载前后一维含气 多孔介质的渗流强化。实验发现影响动载 渗流强化的有层裂、层松两种不同效应, 用毛细管束刚塑性骨架瞬裂模型作出理论 解释。基于这些工作,并吸收石油工业用 爆炸方法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经验和教训1, 1996年与他的学生陈力共同提出关于低渗 油田“层内爆炸”增产技术的新构想。1997 年至今,就“层内爆炸”技术原理进行深 入预研,展现出可喜前景,如实现将有可 能开创低渗油田采油的新局面。■ 丁雁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爆 炸力学研究。1967年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物理专业研究生 毕业,1968年至1976年在中国兵器工业火炸药研究所承 担科研工作,任技术员。]976年调原第五机械工业部科 研局火炸药处,主管军用火工品科研计戈J,其间升任工程 师。1980至]981年受命组织恢复在“文革”期间取消 的兵工烟火科研工作。从]981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力 学研究所从事爆炸力学研究,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研究员。曾任爆炸力学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 员,199,4年起获享政府特殊津贴。 科学中国人59万方数据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IMECH-CX-14 版本:00 修改次数:0 编制:2005年6月1日 审核:2006年4月1日 批准:2006年4月10日

2006年4月10日发布2006年4月17日实施

1目的 对用于证实产品和过程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控制,确保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所对产品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用的装置、软件等质量控制。 3定义 3.1 监视和测量装置 指能用以直接或间接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 3.2 专用测试装置 我所用于测量工程系统的技术性能指标、评定其质量性能、对被测量的对象进行定量确定或定性区别而专门研制或购置的非通用测试装置。 3.3 检定 为评定计量器具的测量性能、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3.4 校准 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装置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4职责

4.1 科技处统一管理全所各种监视和测量装置,保证在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准确度满足本所产品的规定要求,负责组织并按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和校准。 4.2 课题组负责送检。 5程序 5.1监视、测量仪器的采购和验收。 5.1.2 课题组根据项目研究过程、产品生产中确定的要求,选择有质量保证能力的生产厂家,采购有CMC标志的计量器具。 5.1.3 新购置的监视、测量仪器执行《力学研究所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和《力学研究所小型仪器设备和器材管理办法》。经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办理登记、建帐、编号、确定检定(校准)周期等手续;不合格的监视、测量仪器,课题组及时返修或退货索赔。 5.2监视、测量装置的检定与管理 5.2.1 监视、测量装置的管理 a) 科技处负责全所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建立总台账并组织制定周期检定计划; b) 课题组负责测量装置的送检、使用和保管,并建立测量装置的分台账。 5.2.2 监视、测量装置的分类 监视和测量装置分为强制管理(A类)、非强制管理(B类)、一般管理(C类)和封存管理(D类)。 A类: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受检率应达100%。

中科院

人民网北京8月15日电(赵竹青)近日,中科院机关科研管理改革方案获中央编制办公室批准。科研业务管理将原来四个业务局加上一个院地合作局,全部打散,重新设置成三个局,新的管理体系重在“理顺关系,强化协同,提高效能”。院长白春礼表示,必须以“勇士断腕的决心”来进行此次院机关改革。与决心同时提到的,还有“自上而下的表率”和“遵循规律的举措”。 科研体制改革呼声由来已久,其对我国科技创新的阻碍,在多次科技界内部会议和数年来的媒体讨论中不绝于耳。而作为中国最大规模的科研院所“国家队”,为包括700余名院士在内的5万余名科研人员服务和管理的中科院,又将如何撬动这块坚冰呢? 改革前:九龙治水,效率不高 “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制约着学科发展。中科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不讳言对此前机构的问题作出评价。他介绍,原先中科院在科研业务管理部分主要设了基础科学局、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生命科学与技术局、资源环境与技术局四个局。“很明显,前两个局是按照‘创新价值链’来划分的,而后两个局是按照‘学科’来划分的。从逻辑上讲就不太顺。” “全院的104个研究机构分别由四个业务局来对口联系,这样一来,每个业务局必然会将自己所掌握的科技资源,优先向自己对口的研究所布局。这种管理架构一定会造成条块分割。”邓麦村表示,条块分割阻断了学科交叉,也就阻碍了创新。 另外,多头管理导致效率不高。“这有点像我们常说的‘九龙治水’,一个事情每个部门都要管一点,都管不好。这也是国务院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很重要的一条,我们也存在这个问题。” “由于条块分割和效率不高,必然造成‘谁都管,谁都不管’,没有充分尊重并发挥科学家的主体地位和研究所的自主权。”邓麦村认为,这是原有模式下执行力比较低的原因。 改革后:职能清晰,激发活力 改革后中科院机关的科研业务管理部门变为三个局级单位——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大科技任务局和科技促进发展局。 邓麦村介绍了这三个局清晰的职能划分。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主要管理全院学科发展和学科交叉,代表性产出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科技促进发展局,主抓的是出多少项目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解决什么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任务局,主要负责抓总科学院已经承担的重要科技项目,目标非常明确。 这三个业务局按照创新价值链来设置,而每个业务局的处室,按照学科领域来设置。比如说前沿局下设有生命科学处、数理化处等;科技促进发展局有能源处、新技术处等。 这样,按照科技创新的“价值链”和“学科领域”两个维度,总体上构成了一套紧凑的“矩阵式”管理模式。

属中科院的所有研究所

属中科院的所有研究所 北京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力学研究所物理研究所 高能物理研究所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 国家天文台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理化技术研究所化学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遥感应用研究所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遥感卫星地面站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 外语系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动物研究所 植物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心理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电子学研究所 自动化研究所电工研究所软件研究所 国家科学图书馆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微电子研究所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青藏高原研究所光电研究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苏州纳米技术与仿生研究所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城市环境研究所 上海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天文台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南京 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 武汉 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武汉植物园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 沈阳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金属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长春 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西安 国家授时中心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地球环境研究所 兰州 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青海盐湖研究所 兰州地质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昆明 云南天文台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部分高校及科研院所基本情况简介

部分高校及科研院所基本情况简介 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长春光机所是我国光学领域科研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研究所之一。主要学科领域为:发光学、应用光学、光学工程、精密机械与仪器。科研工作分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三个层面,三者之间相互牵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形成了完整的科研体系。基础研究工作以中科院激发态物理重点实验室为代表,在发光学、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新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发光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等研究领域具有优势和特色。应用基础研究以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以解决光学发展中的重大前沿基础技术为发展方向,围绕短波光学、衍射光学、液晶光学、紫外/极紫外遥感技术、先进光学制造检测与装校技术、光学信息融合与信息安全技术、成像光谱及成像仿真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既有前瞻性和自主知识产权,又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创新成果。 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长春应化所高擎发展应用化学,贡献国家人民的旗帜,坚持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之路,共取得科技成果1200多项,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其中包括镍系顺丁橡胶、火箭固体推进剂、稀土萃取分离、高分子热缩材料等重大科技成果440多项,荣获国家自然、发明、科技进步奖58项,院省(部)级成果奖380多项;申请国内和国际专利1400多项、授权700多项;发表科技论文12000多篇,专利申请、授权数和论文被sci收录引用数持续位居全国科研机构前列。 主要研究领域:聚焦资源与环境、先进材料和新能源三大领域;开发稀土、二氧化碳、植物、水四类资源;发展先进结构、先进复合、先进功能三类材料;开拓清洁能源、高密度存储、节能三类技术。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电化学和光谱研究分析中心、国家长春质谱中心以及高分子工程实验室、绿色化学与过程实验室等创新基地和科技平台。 三、清华大学 (一)科技条件 清华大学拥有国家实验室: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光盘系统及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锅炉及民用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