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

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

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
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

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

一、野外样品采集和室内样品加工

1、野外样品采集

这里只叙及构造岩的显微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微观构造研究的首要工作就是野外标本的采集。构造岩主要产于脆性断层及韧性剪切带内,因此,在野外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首先就是以垂直断裂带(面)或剪切带片(麻)理走向作剖面,对构造岩作初步分带,并沿带取样。第一块样应从未变形岩石开始。取构造岩最好是定向标本。定向的方法是:将标本从露头上敲下,再放回原来位置,在标本上选取一平面,用记号笔画上水平线(利用罗盘测量),并标出其方向(一般在右侧用箭头表示),再测出倾向及倾角。其次是做好记录。记录包括:标本号、倾向及倾角、采样处片(麻)理产状、线理或断层擦线产状等,并尽可能作详细素描。

2、室内样品加工

首先是用记号笔将野外编号和定向线一一标好,再标出要切制的薄片面,然后送磨片室切制薄片。若只需切一片,破碎岩薄片一般要平行擦线、垂直断面;糜棱岩薄片则是尽量平行矿物拉伸线理、垂直片(麻)理,这样做出来的切片可直接用来判断运动方向或剪切运动指向(注意:一定要通过手标本恢复到野外产状)。糜棱岩如果要做三维有限应变测量,除平行线理、垂直面理的切片外,一般是垂直线理及面理再切一片。并常用该片做岩组测量,因为该片所切矿物数量最多,信息也最多,而组构图可以旋转到平行矿物线理的方向上。如果岩石本身矿物线理及面理不十分发育,应变测量则需作三个互为垂直的切片(根据三个切片的实际产状和测量结果用计算机拟合)。

二、显微镜下观察和冷热台下测定

1、显微镜下观察

对每个包裹体应做的观察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⑴包裹体的大小:应该注明包裹体两个或三个方向上的尺寸(以μm表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有些包裹体的性质,特别是密度、形状可能随包裹体的大小有规律地变化;通常与CO2包裹体比较,水溶液包裹体很少有规则的形状。

⑵包裹体的形状:大多数包裹体具有不规则的形状,然而如果包裹体具有诸如带晶面的形状(负晶形)、球形、椭球形和扁平形等形状时,需要注意。

⑶气泡大小:应该在一定温度下测量气泡的直径,或是在温度超过CO2临界点时测量CO2+H2O混合包裹体中富CO2相的大小,以便随后在加热或冷却时引起包裹体的任何泄露能够鉴别出来。

⑷体积百分数:应该记录温度超过CO2临界点(31.3℃)时(一般是+40℃)CO2+H2O 混合包裹体中富CO2相(内部相)的估计体积(或面积),其目的是计算包裹体中CO2的摩尔分数。

⑸包裹体丰度:每平方毫米还有包裹体的个数。

⑹包裹体的产状:包裹体岩相学和产状的研究十分重要,包裹体产在岩石什么显微构造中,它们的成因类型和成分类型。一个包裹体可以产于很多条件或环境中,简言之,包裹体可以呈单个产出,或成群产出,沿愈合裂隙(包裹体轨迹)产出,沿次颗粒边界产出,或是沿晶体各生长面产出,以及伴随着变形薄层(叶理)产出。

2、冷热台下测定

抛光的样品必须切成小片,使之符合冷热台腔的大小。切片的大小也要由包裹体的分布来确定。冷热台下测定以下几项内容。

⑴冰点温度(T i):指溶液过冷却后结冰后,回升温度时冰最后融化的温度。

⑵初熔温度(T c):如果确定看到的是最初熔化现象,那么就看到了体系的共结熔化现象。

⑶均一温度(T h)和均一相态:指包裹体中两个流体相均一到一相时的温度。要注意均一到气相(g),还是均一到液相(l),或者是在临界点附近或临界点通过弯月面的消失而达到的。

⑷熔化(溶解)温度(T m):例如:T m-clath表示CO2.23/4H2O或其他气体水合物的最后熔化温度(如甲烷水合物);T m-hyd表示NaCl.2H2O、MgCl2.12H2O、CaCl2.6H2O或其他水合物的最后熔化温度;T m-dm表示未定名子矿物的最后熔化温度。

三、激光拉曼、电子和离子探针分析

1、激光拉曼探针

单个包裹体的非破坏性分析法——拉曼光谱法。已经证明,激光激发拉曼光谱是到目前已发展起来的对单个包裹体不加破坏进行分析的最有效的方法。可是,这一方法仅限于测定部分固相、气相和液相的存在及其数量。

激光束聚焦在包裹体上,可激发出特征的拉曼光谱,这种光谱用光学滤光器和光电检测系统进行分析。激光束聚焦可以分析只有几微米的流体包裹体。鉴定的子矿物可以为NaCl、KCl、CaCl2、硬石膏等晶体,以及包裹体溶液中的半定量结果,另外还可以检测包裹体中的烃类:CH4、C2H2、C3H8等和非烃的CO2、N2、H2S和SO2等。

定量分析基于测量记录下来的光谱上峰的相对面积,将它们对分子有效截面进行校正,并标准化成100%和(或)与标准相对应。将拉曼光谱的结果与显微测温以及气象色谱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常常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2、电子和离子探针分析

电子探针主要分析固体成分,如住矿物、子矿物、熔体包裹体成分;离子探针专门分析包裹体中离子成分。

四、成分分析的其他方法

有气相色谱、质谱、中子活化、同位素测定等。

五、超微样品研究方法

方法分为五类:①表面法,将超微结构在晶体表面的露头点显示出来;②缀饰法,在透明晶体内以沉淀颗粒缀饰超微结构,以显示超微结构的位置;③透射电子显微术,用它可以以极高放大倍率研究从0.1~0.4μm厚度样品中的超微结构,这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④X射线衍射法,利用X射线散射的局部差异来显示超微结构;⑤场离子显微术,它可以显示单个原子的位置。

构造流体包裹体是微观地质现象,与显微构造关系密切,因此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可以得到许多微观信息,特别是SEMS中的背射电子(BSE)图像分辨率更高,可以提供成分不同的颗粒间的衬度,能定量确定显微组构要素。因此,近年不少学者应用电子显微镜新技术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 1.流体包裹体的分类及区分 流体包裹体是成岩成矿流体(含气液的流体或硅酸盐熔融体)在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至今尚在主矿物中封存并与主矿物有着明显的相边界的那一部分物质。 1.1流体包裹体的分类 流体包裹体成分复杂且成因多样,其分类研究多年来一直是随着测试手段的改进和研究内容的深化而变化。早期的分类研究主要是以定性描述为主,随着流体包裹体研究水平额度不断发展,出现了以成因、成分、相态和不同包裹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要依据的各种分类。具有代表性的包括: (1)1953-1976年:最有代表性的是1969年Ermakov提出的分类方案,他根据包裹体的成分和成因,建立了21个类型,并且根据相的相对比例,建立了一种应用很广的分类。另外一些人也建立了不同的分类方案,例如,许多分类方案是根据仍宜选用的气液比而划分的,然而气液比由于其连续变化而不易精确测定,限定了其广泛应用。 (2)1985-2003年:最有代表的芮宗瑶的分类方案,他根据捕获时的流体特征将包裹 体分为由均一体系形成的和由非均一体系形成的。其中,均一体系形成的包裹体又分为原生包裹体、次生包裹体、假次生包裹体和出溶包裹体;非均一体系形成的包裹体包括液相+固相、液体+气体或液体+蒸气、两种不混溶流体3类。 (3)2003年至今:有些学者在著作及文献中阐述了一些流体包裹体类型的划分方案,多以流体包裹体的物理状态、成因、形成期次等指标为划分依据。其中,卢焕章等根据包裹体相数的不同,将流体包裹体分为纯液体包裹体、纯气体包裹体、液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含子矿物包裹体、含液体CO2包裹体、含有机质包裹体和油气包裹体等8类。 1.2流体包裹体的区分 在流体包裹体的诸多分类中,按捕获时间与主晶矿物形成时间的关系可分为原生和次生流体包裹体。原生包裹体是矿物形成时包裹周围的流体而形成的,而次生包裹体的形成晚于主晶矿物,一般与后期主晶矿物的改造事件有关。二者由于形成时间和方式不同而携带了不同的信息。原生包裹体指示了主晶矿物形成时的流体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次生包裹体则指示了主晶矿物后期被改造事件中的流体环境、构造特征以及物化条件。 一般,原生和次生包裹体区分可应用以下两条准则:一是根据包裹体的形状和分布特征判别,即原生包裹体的形状往往是规则的,常呈孤立状或沿主晶矿物某一结晶方位或生长环带分布,次生包裹体的外形一般是不规则的,多沿愈合裂隙分布;二是同一成因的包裹体密度、均一温度、盐度和成分是近似的,可与已知包裹体类比归类。 2.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技术方法 2.1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方法 以显微热台、冷热台以及爆裂以为代表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技术现已达到成熟,实际应用中多采用均一法和爆裂法相结合的方法。 (1)均一法是将流体包裹体放在冷热台上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气液两相逐步复原为一个均一相,此时的温度为包裹体均一温度。这是包裹体测温的基本方法,其特点是可直接观察到包裹体相态随温度的变化,也能测得各相的体积,所测数据直观可信。具有针对性且便于区分原生和次生包裹体,因此在流体包裹体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这种方法测温速度慢,且只适用于透明和半透明矿物。 (2)爆裂法是将流体包裹体加热,使得包裹体内压升高,当内压大于主矿物强度及外压时,流体包裹体就会爆破而发出响声,用仪器收集、放大、记录其爆裂声响,从而来测定爆裂温度。这种方法适用性广,适用于透明和不透明矿物,且测温速度快。缺点是肉眼无法观察到所研究对象的特征,测定结果受主矿物的物理性质与位置、流体成分、流体包裹体形态

流体包裹体成因判别

流体包裹体成因判别 芮宗瑶译;张洪涛校 (据Roedder,1976,1979b年的资料修订,不包括出溶包裹体) 一、原生成因判据 1.根据在显示或不显示生长方向或生长环带的某一单晶中的产状。 ①在另一无包裹体的单晶中单独产出(或一个小型三维组合,Roedder,1965b,图10;1972,图版6); ②相对围晶而言,其个体大。例如,其直径≧0.1围晶,特别是出现几个这样的包裹体时; ③远离其它包裹体孤立地产出,其距离约为该包裹体直径的5倍; ④呈遍布晶体的无规律的三维分布产出(Roedder和Coombs,1967,图版4,图A和B); ⑤包裹体周围较规则的位错发生扰动,特别是如果这些位错由包裹体向外呈放射状时(Roedder和Weiblen,1970,图9); ⑥如同主晶中产出的固体包裹体或产出同生相一样,产出的子晶(外来的固体包裹体)。 2.根据显示生长方向的子晶的产状。 ①产在远离(在生长方向上)干扰主晶生长的外来固相(同生相或其他相)处,有时直接产在这种外来固相的前方,而该处主晶尚未完全封闭(由于发育不完全,包裹体可能围着于固体上或离开一定距离,Roedder,1972,图版1); ②产于某早期生长阶段的愈合裂隙之外,原因是该处新晶体生长不完善(Roedder,1965b,图18和19;Roedder等,1966,图15); ③在某一复合晶体的近于平行的两个单元之间产出(Roedder,1972,卷首插图的右上角); ④在几个生长螺旋体的交切面上或在一个在外表面可见到生长螺旋体的中心部位产出; ⑤尤其呈相对较大的扁平状包裹体产出,它们平行于某一外部晶面,并靠近于其中心(也即由于在晶面中心晶体生长发育不良),例如许多“漏斗状盐晶”; ⑥在板状晶体的核心产出(例如绿柱石)。这可能只不过是上述条款的一个极端情况; ⑦尤其沿两晶面的交切边缘成排产出。 3.根据显示生长环带的单晶中的产状(如根据颜色、透明度、成分、X衍射的暗度、捕获的固体包裹体、浸蚀环带和出溶相等标志确定)。 ①产于不规则的三维空间,在临近带中具有不同的富集程度(由于突变的羽毛状的或树枝状的生长);

激光拉曼探针在流体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007-06-29;[修回日期]2007-09-06 [基金项目]国家“973”多种能源共存项目资助(2003CB214603)。[作者简介]张 敏(1974—),女,山东潍坊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流体地球化学研究。E-mail:zhangmin715@126.com 世界核地质科学WorldNuclearGeoscienceVol.24,No.4Dec.2007 第24卷第4期2007年12月激光拉曼探针在流体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 张 敏,张建锋,李林强,邱林飞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 [摘要]激光拉曼探针(LRM)是一种非破坏性测定物质分子成分的微观分析技术。在详细介绍激光拉曼探针工作原理、测试方法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该项技术在单个包裹体成分分析、盐度和压力测定研究中的应用,进而指出了LRM不仅可以对样品中不同期次的单个流体包裹体各相态的成分进行定性分析,而且还可以对包裹体中某些流体成分的相对量及流体的盐度、压力进行定量化研究。同时,也指出了LRM在微区微观分析研究上存在的某些局限性和不足。 [关键词]激光拉曼探针;流体包裹体;成分;盐度;压力[中图分类号]O6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36(2007)04-0238-07 TheapplicationoflaserRamanmicroprobetothestudyoffluidinclusion ZHANGMin,ZHANGJian-feng,LILin-qiang,QIULin-fei (BeijingResearchInstituteofUraniumGeology,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LaserRamanmicroprobeisamicro ̄analyticaltechniquefordeterminingmolecularcomponentswithoutdestroy.BasedontheintroductionofworkingprincipleandanalysismethodofLRM,thispaperexpatiatesonitsapplicationtothestudyofcompositionanalysis,salinityandpressureofsinglefluidinclusion.TheresearchfurthershowsthatLRMcannotonlyqualitativelyanalyzethecomponentofdifferentphasesofsinglefluidinclusionsindifferentages,butalsocanquantitativelydeterminesomerelativecomponents,salinityandpressureoffluidinclusion.SomelimitationandshortageofLRMintheresearchofmicro ̄analysisarealsosummarized.Keywords:laserRamanmicroprobe;fluidinclusion;component;salinity;pressure 激光拉曼探针(laserRamanmicroprobe,LRM),又称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laserRamanmicrospectrometer),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早在1928年,印度物理学家拉曼(Raman)首先发现并系统研究了拉曼散射,但由于没有 理想的光源,拉曼谱学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随着激光光源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激光拉曼探针作为一项非破坏性微区分析技术已经渗入到地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矿物岩石和流体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

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 一、野外样品采集和室内样品加工 1、野外样品采集 这里只叙及构造岩的显微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微观构造研究的首要工作就是野外标本的采集。构造岩主要产于脆性断层及韧性剪切带内,因此,在野外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首先就是以垂直断裂带(面)或剪切带片(麻)理走向作剖面,对构造岩作初步分带,并沿带取样。第一块样应从未变形岩石开始。取构造岩最好是定向标本。定向的方法是:将标本从露头上敲下,再放回原来位置,在标本上选取一平面,用记号笔画上水平线(利用罗盘测量),并标出其方向(一般在右侧用箭头表示),再测出倾向及倾角。其次是做好记录。记录包括:标本号、倾向及倾角、采样处片(麻)理产状、线理或断层擦线产状等,并尽可能作详细素描。 2、室内样品加工 首先是用记号笔将野外编号和定向线一一标好,再标出要切制的薄片面,然后送磨片室切制薄片。若只需切一片,破碎岩薄片一般要平行擦线、垂直断面;糜棱岩薄片则是尽量平行矿物拉伸线理、垂直片(麻)理,这样做出来的切片可直接用来判断运动方向或剪切运动指向(注意:一定要通过手标本恢复到野外产状)。糜棱岩如果要做三维有限应变测量,除平行线理、垂直面理的切片外,一般是垂直线理及面理再切一片。并常用该片做岩组测量,因为该片所切矿物数量最多,信息也最多,而组构图可以旋转到平行矿物线理的方向上。如果岩石本身矿物线理及面理不十分发育,应变测量则需作三个互为垂直的切片(根据三个切片的实际产状和测量结果用计算机拟合)。 二、显微镜下观察和冷热台下测定 1、显微镜下观察 对每个包裹体应做的观察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⑴包裹体的大小:应该注明包裹体两个或三个方向上的尺寸(以μm表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有些包裹体的性质,特别是密度、形状可能随包裹体的大小有规律地变化;通常与CO2包裹体比较,水溶液包裹体很少有规则的形状。 ⑵包裹体的形状:大多数包裹体具有不规则的形状,然而如果包裹体具有诸如带晶面的形状(负晶形)、球形、椭球形和扁平形等形状时,需要注意。 ⑶气泡大小:应该在一定温度下测量气泡的直径,或是在温度超过CO2临界点时测量CO2+H2O混合包裹体中富CO2相的大小,以便随后在加热或冷却时引起包裹体的任何泄露能够鉴别出来。 ⑷体积百分数:应该记录温度超过CO2临界点(31.3℃)时(一般是+40℃)CO2+H2O 混合包裹体中富CO2相(内部相)的估计体积(或面积),其目的是计算包裹体中CO2的摩尔分数。 ⑸包裹体丰度:每平方毫米还有包裹体的个数。 ⑹包裹体的产状:包裹体岩相学和产状的研究十分重要,包裹体产在岩石什么显微构造中,它们的成因类型和成分类型。一个包裹体可以产于很多条件或环境中,简言之,包裹体可以呈单个产出,或成群产出,沿愈合裂隙(包裹体轨迹)产出,沿次颗粒边界产出,或是沿晶体各生长面产出,以及伴随着变形薄层(叶理)产出。 2、冷热台下测定 抛光的样品必须切成小片,使之符合冷热台腔的大小。切片的大小也要由包裹体的分布来确定。冷热台下测定以下几项内容。

用SRXRF微探针研究含油气单个流体包裹体的...

第9卷 第20期 2009年10月167121819(2009)2026145205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Science Technol ogy and Engineering  Vol 110 No 120 Oct .2009 Ζ 2009 Sci 1Tech 1Engng 1 地球科学 用SRXRF 微探针研究含油气单个 流体包裹体的微量元素分布 王阳恩 陈传仁1  黄宇营2  何超群1  江隆盛2  邬春学1  李葵发 (长江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1,荆州43402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北京100049) 摘 要 简述了同步辐射X 射线荧光微探针用于含油气单个流体包裹无损分析研究的实验装置和方法。通过测定N I ST612标样,计算了不同实验条件下部分元素的检出限。利用日本KEK/PF SRF 工作站的设备对取自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等油区16个油气包裹体作了微量元素分析,得到了不同油区不同样品内的微量元素含量。关键词 同步辐射 X 射线荧光分析 单个流体包裹体 微量元素中图法分类号 P575.5; 文献标志码  A 2009年7月15日收到 第一作者简介:王阳恩(1967—),男,汉族,湖南永州人,硕士,副教授。E 2mail:yewang@yangtzeu .edu .cn 。 为了研究流体包裹体,人们发展和形成了各种分析方法。随着微区微量分析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也由测温进入到流体包裹体的微量化学成分,特别是微量元素的定量分析,由破坏性的群体分析方法进入到对单个流体包裹体的无损分析。近年来,对单个流体包裹体的测试分析技术及其应用,受到了多方面研究者的关注[1—8] ,并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国际上,随着高强度同步辐射的出现,用同步辐射X 射线荧光(SRXRF )微探针对单个流体包裹体作无损成分分析,近几年取得较快进展。同步辐射光源具有亮度高、通量大、频谱宽且连续可调、发散角小、偏振性好等优异特性,既适宜作μg/g 量级的微量元素分析,又适于进行μm 量级的微区分析,是对单个流体包裹体作微区微量无损分析的有力工具。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陆续有用同步辐 射X 射线荧光微探针对矿物中单个流体包裹体的成分进行分析测试实验方法研究的报道[9—11] ,其探 针聚焦光斑一般为(10~25)μm ,最小达到(215~ 5)μm ,分析的元素从Na 到REE 。 本文工作是在日本的KEK/PF SRF 工作站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在以前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日本工作站新的实验条件,探讨用SRXRF 微探针研究含油气单个流体包裹体的微量元素分布。 1 实验准备 1.1 样品制备 样品属砂岩石英晶体,其中1、2号取自柴达木盆地,3号取自准噶尔盆地,4—16号取自塔里木盆地。将岩芯样品切片,并将其研磨成厚度约为200μm 的薄片,清洗后将其粘贴在与日本工作站装置相配的有机玻璃框架上。用配有长焦距的物镜的偏光显微镜探索尺寸合适的流体包裹体,再用荧光显微镜从中鉴别出含烃的油气包裹体(一般发黄色荧光)并做标记。用显微镜测出待测包裹体的尺寸和深度,判断包裹体的相态。对选出的流体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现状

流体包裹体在地质中应用 摘要: 在多数地质作用过程中, 流体都担任着元素迁移的载体、化学反应的活化剂的角色。大量研究表明, 岩石、矿物以及元素在有无流体的情况下会表现出迥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所以对于认识某一地质过程而言, 流体方面的研究往 往能够提供极其重要的信息。流体包裹体则以其直接反映古流体的成分, 在各种矿物中的普遍存在性, 以及对各种后期改造有一定的抵抗力等特点而成为研究 古地质流体的最佳样本, 并已经被成功地应用到各种地质过程的研究中。结合前人的研究,本文系统阐述了流体包裹体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及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并举例说明了流体包裹体在矿床学、石油地质学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研究是目前地球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已广泛应用于 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勘探、地球内部的流体迁移以及岩浆岩系统的演化过程等地学领域。通过阅读大量该领域的文献,本文就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基本原理、分析技术、地质应用的最新进展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作了系统的阐述。 1 流体包裹体的种类和区分 流体包裹体按其捕获时间与主晶矿物( hos-tminera l)形成时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原生和次生流体包裹体。原生包裹体是矿物形成时包裹周围的流体而形成的, 而次生包裹体的形成晚于主晶矿物, 一般与后期主晶矿物的改造事件有关。二者由于形成时间和方式不同而携带了不同的信息。原生包裹体指示了主晶矿物形成时的流体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 次生包裹体则指示了主晶矿物后期被改造事件 中的流体环境、构造特征以及物化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流体包裹体研究中必须正确地区分它们。 一般来说, 原生包裹体和次生包裹体的区分可以应用如下两条准则: 一是 根据包裹体的形状和分布特征判别, 即原生包裹体的形状往往是规则的, 常呈 孤立状或沿主晶矿物某一结晶方位或生长环带分布, 次生包裹体的外形一般是 不规则的, 多沿愈合裂隙分布; 二是同一成因的包裹体密度、均一温度、盐度和成分是近似的, 可与已知的原生或次生包裹体进行对比和归类[1]。当然, 这两 个规则也不是绝对的, 只有较综合地观察包裹体形态以及主晶矿物与包裹体、包

包裹体在石油地质学中的应用

油气测试分析报告 学号:1006091213 姓名:孟星浑 指导教师:陈永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年12月25日

流体包裹体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 摘要:流体包裹体研究是油气形成和成藏定量化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油气藏中流体包裹体的地质意义及其在石油、天然气研究中的应用,本文将从从岩相学、成岩作用和流体地质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沉积岩包裹体发育分布的时空规律和流体组成的特殊性。流体包裹体研究是油气形成和成藏定量化研究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油气成藏示踪油气地质学 1 包裹体的基本概念 包裹体是成岩矿物结晶时所捕获的部分成矿流体。流体包裹体的成分、相态、丰度、均一温度及盐度等地化指数, 能够反映不同成矿阶段的地球物理化学条件。作为一种新手段, 流体包裹体研究早已在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普查勘探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矿产的成矿作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矿床成因模式的研究中, 以及指导找矿勘探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油气勘探实践证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于沉积岩十分发育的含油气盆地中。油气的生成、演化、运移和聚集, 油气的圈闭和保存与地质历史中沉积物的成岩演化和地壳的构造变动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些石油地质问题一直是油气勘探中的重要课题。一些具有远见流体是一个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流动, 并且与周围介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的物体。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是成岩成矿流体(含气液的流体或硅酸盐熔融体)在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 被包裹在矿物晶格缺陷或穴窝中的至今尚在主矿物中封存并与主矿物有着相的界限

的那一部分物质。根据成因 , 包裹体可分为原生、假次生和次生等。矿物流体包裹体作为一种研究方法 , 起初主要被应用于矿床学的研究。目前 , 流体包裹体的分析已广泛应用于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壳幔演化、地壳尺度上的流体迁移石油勘探以及岩浆岩系统的演化过程等地学领域。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基本任务之一 , 即是尽可能地提供准确详细的有关古流体组成的物理化学信息 , 以便于建立古流体作用过程的地球化学模型。 2 形成机制 一般认为油气运移充注过程只要发生成岩作用就会形成油气包裹体。悬浮油滴分布在盐水溶液中,矿物结晶生长时,捕获盐水溶液形成盐水溶液包裹体,捕获油滴形成含全烃的油气包裹体;二者一起捕获就形成既含油气又含盐水溶液的包裹体已深入探讨过碎屑岩储层中油气包裹体的形成机制欧光习将其归纳为跨越障碍物式捕获酸溶式捕获和微裂隙式捕获机制。此外,石油的侵位与成岩作用关系尚有争议,后者与储层质量密切相关。有人依据石英胶结物中存在油气包裹体及其均一温度同现今储层温度相近,以及油、水饱和带之间孔隙度的相似,认为石油侵位不会终止成岩作用。有人根据一些含油砂岩或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的显著差异,认为石油充满储层会抑制成岩作用。最近的实验表明只要达到一定的温压条件,即使在石油饱和度很高的环境下也会发生石英的胶结和捕获包裹体。这些成果为利用油气包裹体及其共生的盐水溶液包裹体,探讨油气的形成运移聚集与后期变化奠定了基础。

流体包裹体红外显微测温技术应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a11426381.html, 流体包裹体红外显微测温技术应用研究 作者:岳长成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17期 摘要流体包裹体红外显微测温技术是红外显微镜在地质学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在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及矿床成因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参阅了大量文献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目前该技术在应用较多黑钨矿床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流体包裹体红外显微测温技术有着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红外显微测温技术流体包裹体黑钨矿不透明-半透明矿物 作为唯一保留在矿物中的成矿古流体,流体包裹体对于认识成矿条件和成矿机制等具有重要作用,成为矿床成因分析的重要途径。以往选择的流体包裹体基本都来自于与矿石矿物共生的脉石矿物,如石英、方解石和萤石等,因为大多矿石矿物在可见光下不透明。对于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是否同期形成,通常只能通过岩相学观察,但具有太多人为等主观因素、或者难以确定,因此,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成矿流体性质和成矿条件,期待能观测金属矿物中所捕获的流体包裹体。随着红外显微镜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使对不透明-半透明金属矿物中流体 包裹体研究来直接反映成矿流体逐渐成为现实。 1红外显微镜在流体包裹体测温中的应用研究 红外显微镜应用于地质学,主要有3方面:(1)不透明矿物内部特征研究;(2)不透明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3)古生物研究。其中红外显微镜结合冷热台应用于不透明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最为广泛,成果显著。 目前,流体包裹体红外显微测温技术研究的内容,概况起来主要包括: (1)不透明矿物流体包裹体观察与测温。红外显微镜应用于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观测,其内容与常规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内容大致相同。 (2)不透明矿物与共生透明矿物流体包裹体对比研究。 2 红外显微测温技术应用于黑钨矿床的研究 红外显微测温技术应用于黑钨矿矿床的研究最早、也最多,近些年该技术的应用对我国华南钨矿床的探究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对其他类型的矿床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湖南瑶岗仙钨矿床,早期只通过研究与黑钨矿共生的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表明成矿流体性质为中高温弱酸性。王巧云等观测了石英脉型和夕卡岩型钨矿中脉石矿物流体包裹体,认为瑶岗仙钨矿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而瑶岗仙钨矿床黑钨矿和共生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对

流体包裹体文献综述

流体包裹体文献综述 游智敏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011070班) 摘要:流体包裹体是研究矿物中和岩石中的古流体,通过利用现代热力学原理,可以恢复流体捕获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如温度、压力,密度,成分,组分逸度等。对它们的研究可以定性和定量分析流体参与下的各种地质作用,尤其是成矿作用。对流体包裹体的正式研究始于1858年国外学者Sorby对包裹体地质温度计原理和方法提出,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国内流体包裹体起步晚,在流体包裹体理论研究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此文还总结了水盐体系,CO2-H2O体系这两个主要类型的流体包裹体盐度测算的测温方法,与数据计算公式表格。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盐度计算NaCl-H2O体系CO2体系 0 引言 地质体中的流体包裹体多是微米级的观察和研究对象。流体包裹体与微量元素,同位素,微粒矿物等都是微体、微区、和微量物质,但对他们的分析研究、其成果进展等却极大地丰富了宏观地球科学,带来了重要信息,开拓了新的思路,延展了研究领域。对流体包裹体定性和定量分析可解释地壳乃至地幔中流体参与下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它已广泛应用于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壳幔作用、油气勘探、研究演化、变质学等地学领域。 1、流体包裹体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流体包裹体是研究存在于矿物和岩石包裹体中的古流体,通过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解释地壳乃至地幔中的流体参与下的各种地质过程。矿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圈闭的流体保存了当时地质环境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信息(P、T、pH、X、W等),是相关地质过程的密码。流体包裹体分析已广泛应用于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壳幔演化、地壳尺度上流体迁移、石油勘探以及岩浆岩系统演化过程等地质领域。研究流体包裹体是研究包裹体各种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为成岩成矿过程提供物理化学和热力学条件数据、探讨地质作用地球化学和演化历史,并服务于找矿勘探。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内容包括: (1)研究矿物中包裹体的成因、恢复地质环境。现今所见的矿物和岩石大多数都是从不同成分和性质的流体或熔体中结晶出来的,它们在结晶过程中以流体包裹体形势捕获了成岩成矿时的介质。矿物中捕获的包裹体是迄今保留下来的最完整最直接的原始流体或熔体的样本,研究其形成机理和捕获后所经的变化,可以区分包裹体的成因,获得包裹体所代表的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