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护理常规【内容详细】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护理常规【内容详细】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护理常规【内容详细】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护理常规【内容详细】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护理常规

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是在急性胆管炎的基础上产生严重梗阻化脓,使胆道内压力进一步升高时大量细菌及内毒素反流入血液中而产生胆源性休克和败血症,进而转变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是胆道感染中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本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变化复杂和迅速、并发症多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本病属中医急黄、厥逆、昏迷等病范畴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起病急骤,突发剑突下或右上腹顶胀痛,继而寒战、高热、恶心呕吐。病情发展迅猛,有时在尚未出现黄疸前已发生神志淡漠、嗜睡、昏迷等症状。如未予以有效治疗,继续发展,出现全身发绀,低血压休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在短期内死亡

2.体征:(1)体温常在40℃以上,速达120—140次/分,血压降低,呼吸浅快

(2)剑突下常有压痛和肌紧张,肝脏肿大,肝区叩击痛,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二、护理

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准备:及时完成各项术前准备

2、观察:有无腹痛、发热、黄疸三大症状,注意低血压,神志精神症状、胰腺炎和腹膜炎

3、在危重病人的术前准备中应注意,有感染休克者应做好一切抢救休克的措施,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应用广谱抗生素等;对有黄疸病人,应同时给维生素K1静脉滴注

术后护理

1.加强监护:包括神志、生命体征、尿量的变化,定时观察和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注意观察有无全身中毒症状及重要器官的功能情况,尤其是心、肺、肝和肾功能有无受损

2.特殊观察:黄疸、腹部体征的变化,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的性状和量

3.特殊护理:T型引流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在改变体位时注意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流腹部切口高度以免引流液返流

(2)观察和记录胆汁的量和性状

(3)定期更换外接的引流管和引流袋

(4)一般术后12—14天,无特殊情况,可以拔除T管,其指征为: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就可以考虑拔管。拔前先在饭前管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1—2天后全日夹管,如无腹胀,发热及黄疸等症状,说明胆总管通畅,可予以拔管。拔管前还需要在X线下经T管行胆囊照影管,通常用12.5%碘化钠做照影剂,照影后必须立即接好引流管继续引流引流2——3天,以引流照影剂,减少照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如情况正常,照影后2—3天即可拔管

(5)拔管后局部伤口以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会自行封闭

(6)拔管后一周内,警惕胆汁外漏甚至发生腹膜炎,观察病人体温、有无黄疸和腹痛再发作,以便及时处理

4、伤口护理:观察并记录伤口的性质,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及时更换敷料,如有胆汁渗漏,应以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5、皮肤护理:黄疸病人往往因胆盐刺激使皮肤齐痒,可用温水擦洗,协助病人剪短指甲,必要是戴手套,保持床铺清洁,柔软

6、协助病人排痰及早期活动

7、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控制感染

8、心理护理:病情重,心理负担重,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三、健康教育

(1)忌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且以少食多餐为原则

(2)遵医嘱坚持服用利胆药物

(3)起居要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心情要舒畅

(4)出院后6个月,12个月返院检查1次,以后每年复查1次

(5)凡是再次出现腹痛、黄疸、消化不良等情况,要立即去医院就诊,不能掉以轻心,以免延误病情

四、辩证施护

1、气滞型

主证:右上腹疼痛或绞痛,纳呆、嗳气,恶心呕吐,常因情绪变化,饮食不洁而诱发或加重,一般不发热或发热不高,无黄疸,右上腹有局限性压痛,舌苔薄白或微黄,脉弦紧

施护

(1)、观察腹痛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

(2)、针刺止痛。用中度刺激,留针20—30分钟,观察疗效

(3)如腹痛加剧,寒战高热并出现黄疸者,提示有胆道梗阻,应立即报告医生(4)呕吐缓解后进食清淡、低脂、易消化饮食,如茉莉花茶,佛手瘦肉汤等2、湿热型

主证:表情较急重,多有寒战、高热、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时寒热往来,血压脉搏变化很大。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紧或弦数,大便多为灰白色燥结,小便量少,色深

施护

(1)、高热护理:给予物理降温;可遵医嘱针刺大椎、曲池穴以退热

(2)对高热禁食的患者做好口腔护理

(3)便秘者予大承气汤灌肠,以泻热通

3、中毒型

主证:高热、寒战后(胆石症梗阻性黄疸患者有时无明显高热寒战),突然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出现烦躁,面色苍白、冷汗及手足厥逆等,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沉细数

施护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中毒性休克的表现

(2)给予吸氧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

(4)若发现胆囊穿孔及胆道四联症“腹痛、寒战或高热、黄疸、血压下降”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术前准备

化脓性中耳炎护理个案

护理个案 姓名:黄友萍性别:女年龄:56岁床号:36床住院号:598972 婚否:已婚科别:耳鼻喉科 主诉:反复左耳流脓伴听力下降20年余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左耳流脓水,伴轻度听力下降,无明显耳鸣、耳闷及耳痛,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胸闷、心悸及呼吸困难,无腹痛、腹泻,无畏寒、发热,患者未予重视及治疗,上述症状反复发作,近期患者感听力下降症状明显,轻微耳痛,无明显耳鸣、耳闷及头晕痛,无恶心、呕吐,外院中耳乳突CT示“左侧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为求进一步诊治,患者遂到我院就诊,门诊拟“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收住入院。 既往史:一般健康状况: 良好,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无,血型:不详,外伤手术史:有 外伤手术史:1年前于我科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传染病史:无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正规预防接种,其他:无个人史:到过传柒病流行区:否 月经史:14岁/4- 7天/28 35天/52岁绝经。婚育史:已婚。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T: 36.7C,P:64次/分,R: 20次/分,BP: 108/73mmHg(kpa),体重: 57. 5kg

耳:双侧耳廓无畸形,右侧外耳道通畅,未见明显分泌物附着及新生物生长,鼓膜完整,光锥存在:左侧外耳道稍充血,左侧鼓膜松驰部可见淡红色肉芽生长,少许分泌物附着,左侧耳前捻发音减弱,右侧正常,乳突无压痛。 鼻:外鼻无畸形,双侧鼻粘膜稍充血,双侧下鼻甲肥大,未见明显分泌物附着及新生物生长,鼻中隔基本居中,各窦区无压痛。 咽:咽粘膜慢性充血,扁桃体I°肿大,隐窝无脓,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 喉:会厌无充血,会厌谷无积液,双侧声带正常,表面光滑,无脓性分泌物附着,声门闭合可。 辅助检查 中耳乳突CT (安徽省立医院2018-11-13 报告单丢失)示:左侧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耳内镜检查(安徽省立医院2018-11 13)示:左耳鼓膜表面见脓性分泌物,松驰部可见肉芽。 初步诊断: 1.左侧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型) 治疗过程:患者于2018-11-26在全麻下行左侧改良乳突根治+鼓室成型术,手术顺利,患者安返病房,术后选用头孢呋辛、地塞米松、奥美拉唑及止血敏止血芳酸等药物预防感染、消肿、护胃及止血等治疗。病理结果示镜下见慢性化脓性炎病见多核异物,巨细胞反应及灶性钙盐沉着,符合:“慢性

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疾病护理常规之欧阳光明创编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疾病护理常规 欧阳光明(2021.03.07) 【护理问题】 疼痛;出血;切口感染;眩晕;面瘫;颅内感染;自我形象紊乱。 【术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应耐心细致的给予患者解释和安慰,可以让患者和家属与同种手术患者交谈,消除思想顾虑。 2.护理观察。术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恶心呕吐、剧烈头痛、精神萎靡或过分激动、瞳孔不对大等圆、体温过低、脉缓、血压升高等颅内外并发症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3.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4.术前认真做好常规术前准备及健康宣教,如备皮、术前禁食水;术晨置尿管、给予术前用药等。 【术前护理措施】 1.体位。全麻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口腔分泌物进入气管。局麻者平卧或向健侧卧位,使术耳向上。 2.活动。一般中耳术后静卧休息1~2天;内耳术后应静卧7天以上,无眩晕等症状后方可起床;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术后病人应酌情延长卧床时间。 3.饮食。无恶心呕吐的患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1~2天以后改

为普食。恶心呕吐仍剧烈者可以给鼻饲饮食或静脉营养。 4.心理护理。中、内耳术后常因恶心呕吐、眩晕等反应,造成患者焦虑不安、甚至恐惧。为此要耐心的给患者解释和安慰,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利于康复。 5.生活护理。内耳及听神经、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术后患者,会因眩晕而生活不能自理,为此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止意外损伤的发生。 6.治疗护理。准确及时地执行术后各项医嘱,按时给药,及时清除局部渗出物和更换敷料,对剧烈头痛者,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处理。 7.护理观察。注意局部渗血情况,如渗血多、恶心呕吐加剧、出现面瘫、眩晕和眼震、生命体征不稳和肢体活动异常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协同处理。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措施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措施如下: (1)保守治疗期间的护理 1)一般护理 ①绝对卧床休息:可取屈膝侧卧位,剧痛而辗转不安者防止坠床。 ②禁食期间有口渴时可含漱或湿润口唇,一般不能饮水。腹痛和呕吐基本缓解后可由小 量低脂、低糖流质开始,逐步恢复到普食,但忌油腻食物和饮酒。 2)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坏死性胰腺炎、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心、肺、肝、肾)。 ①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的变化,特别要注意有无高热不退、腹肌强直、 肠麻痹等重症表现,及时发现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生。 ②观察呼吸:抽血做血气分析,及早发现呼吸衰竭。及时给高浓度氧气吸人,必要时给 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③观察尿量、尿比重,监测肾功能,及时发现肾衰。 ④观察有无出血现象,监测凝血功能的变化。 ⑤观察有无手足抽搐,定时测定血钙。 ⑥化验值的监测:包括血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肝功能。 3)心理护理:指导患轳减轻疼痛的方法,解释禁食水的意义,关心和照顾其生活。 (2)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病人应进监护室由专人护理,并使 用气垫床。 1)多种管道的护理:患者可能同时有胃管、尿管、氧气管、输液管、气管切开管、肠道瘘管、T形引流管以及腹腔冲洗引流管等,护理上要注意: ①了解每根导管的作用。 ②妥善固定:维持管道的正常位置,防止滑脱。 ③保持通畅:正确处理各种堵塞及引流不畅的情况。 ④保持无菌:防止污染,外接的消毒引流瓶、管子应定期更换。 ⑤准确记录各种引流物的性状、颜色、量。 ⑥冲洗液、灌注液要现用现配。

. 2)伤口的护理:观察有无渗液、有无裂开,按时换药;并发胰外瘘时。要注意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并用氧化锌糊剂保护瘘口周围皮肤。 (3)营养方面的护理:患者需长时间禁食、留置胃管、又有多根引流管,机体消耗比较大,因此要注意及时补充营养,使机体达到正氮平衡,以利于组织修复。 营养支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完全胃肠外营养,约2~3周,以减少对胰腺分泌的刺激;第二阶段肠道营养,采用经空肠造瘘口灌注要素饮食,约3~4周;第三阶段逐步恢复到经口进食。做好TPN、EN的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有深静脉营养导管者,按中心静脉常规护理;进行肠道内营养者,给予病人饮食要注意三度(温度、浓度、速度)。 (4)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预防褥疮、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并发症。 (5)防治术后并发症:及时发现,如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大出血、胰外瘘和胰腺 脓肿或假性囊肿等。 (6)胰腺部分切除后,可能会引起内、外分泌缺失,如过去有隐性糖尿病者,术后症状往往加剧;或因胰液缺乏,出现脂性腹泻等。前者应根据化验报告,补充胰岛素;后者注 意调节饮食,并补充胰酶制剂。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医药文档交流 2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护理查房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护理查房 普外三科——20病室 2014年01月20日一、责任护士吴靖婧作病情报告: 患者宾颂文,女,61岁,患者于2014.01.14因反复右上腹部疼痛2个月,加重1天由急诊科转入我科室,既往因患有类风湿关节炎,长期口服药物治疗(含激素,具体药物不详)。彩超提示:胆囊多发结(胆囊颈部嵌顿),胆囊积液。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14.1.15上午在局麻下行PTGD,抽吸出约80ml暗黑色胆汁,并予以固定接引流袋,穿刺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不适。当日下午胆囊引流管未见胆汁引出,患者腹痛加剧,心率高达120次/分,于当日在全麻下行TVLC急诊手术,术中探查腹腔见腹腔内无明显积液,胆囊大小约 9CM*4CM*5CM,充血水肿,胆囊说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术后予以禁食、吸氧、心电监护和补液等治疗,腹腔引流管引流通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白蛋白较低,予以补充白蛋白以增强组织愈合能力及机体抗感染能力。痰多予以雾化吸入治疗促排痰。 普外专科情况:右上腹稍隆,全腹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明显腹壁静脉曲张,右上腹饱满,肌紧张,压痛明显,有反跳痛,可扪及肿大胆囊,约5*4CM大小,肝脾肋下未及,墨菲氏征阳性,右肝区叩痛存在,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2-3次/分,音调正常。 辅助检查:2014-01-14彩超:胆囊多发结石(颈部嵌顿),胆囊积液。 体格检查:T:36.4 P:80次/分 R:20次/分 BP:150/100mm/Hg.发育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为扪及肿大,头颅、五官大小形态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外耳道无异常流液,听力正常,鼻中隔居中,无流脓,口唇们发绀,双侧扁桃腺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形态、大小正常,呼吸运动自如,语颤对称,双肺叩诊清音,无干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在第五肋间右锁骨中线内侧约0.5CM处,无震颤,叩诊心脏无扩大。双下肢无浮肿,双膝反射存在,巴彬斯基征说克、布氏征均阴性。 入院诊断: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2.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疗计划:⑴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心肌酶,血淀粉酶等相关检查。 ⑵予消炎镇痛补液,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⑶彩超引导下行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4)行TVLC术。 二、预期目标:

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疾病护理常规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疾病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 疼痛;出血;切口感染;眩晕;面瘫;颅内感染;自我形象紊乱。 【术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应耐心细致的给予患者解释和安慰,可以让患者和家属与同种手术患者交谈,消除思想顾虑。 2.护理观察。术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恶心呕吐、剧烈头痛、精神萎靡或过分激动、瞳孔不对大等圆、体温过低、脉缓、血压升高等颅内外并发症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3.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4.术前认真做好常规术前准备及健康宣教,如备皮、术前禁食水;术晨置尿管、给予术前用药等。 【术前护理措施】 1.体位。全麻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口腔分泌物进入气管。局麻者平卧或向健侧卧位,使术耳向上。 2.活动。一般中耳术后静卧休息1~2天;内耳术后应静卧7天以上,无眩晕等症状后方可起床;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术后病人应酌情延长卧床时间。 3.饮食。无恶心呕吐的患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1~2天以后改为普食。恶心呕吐仍剧烈者可以给鼻饲饮食或静脉营养。 4.心理护理。中、内耳术后常因恶心呕吐、眩晕等反应,造成患者焦虑不安、甚至恐惧。为此要耐心的给患者解释和安慰,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利于康复。 5.生活护理。内耳及听神经、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术后患者,会因眩晕而生活不能自理,为此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止意外损伤的发生。 6.治疗护理。准确及时地执行术后各项医嘱,按时给药,及时清除局部渗出物和更换敷料,对剧烈头痛者,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处理。 7.护理观察。注意局部渗血情况,如渗血多、恶心呕吐加剧、出现面瘫、眩晕和眼震、生命体征不稳和肢体活动异常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协同处理。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疾病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英文名: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缩写:AOSC 别名:胆源性脓毒症;东方型胆管型肝炎;东方型胆管炎;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重症胆管炎;急性重症型胆管炎;原发性胆管炎;acute purulent cholangitis ICD号:K83.0 分类:消化科 概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又名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purulent cholangitis,APC),泛指由阻塞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道感染,是胆道外科病人死亡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多数继发于胆管结石和胆道蛔虫症。我国的急性胆道感染用重症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ACST)一词来描述,其意特指急性化脓性胆道感染的严重类型,它突出强调了原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狭窄的病理与临床的严重性,也强调了胆道梗阻在感染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要求。因此,ACST、与APC、AOSC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一旦确立ACST的诊断,临床上即应有足够的认识与重 视,及时有效地帮助病人度过可能面临的威胁、减少死亡的危险是胆管外科临床与科研的首要问题。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败血症、中毒性休 克、胆源性肝脓肿、胆道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这些严重病变的病理改变可由急性胆管炎引起,已不是或不再完全是其病变本身,而是续发病变或损伤的结果。胆管梗阻和感染这两个因素互相作用可使病情进一步加重,若未得到有效的处理或处理不及时、不恰当,就可能导致上述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才是有效降低临床病死率的关键,它涉及多学科、大范围、高难度的研究,需要不间断地探索、积累和总结,从C D D C D D C D D C D D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影像表现分析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影像表现分析 发表时间:2014-04-25T16:22:45.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0期供稿作者:娄文科[导读] 引起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细菌,以大肠杆菌最为多见,其次为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 娄文科(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0) 【摘要】探讨急性化脓性胆影像表现,B超检查可发现肝脏增大,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增粗,直径超过1 cm,常可达2~3 cm以上。胆囊胀大,继发性胆管结石患者,常伴有慢性胆囊炎,胆囊可不胀大。CT判断肝外胆管扩张不如B超,对确定梗阻水平和梗阻原因有一定帮助,可发现胆道积气和肝内脓肿。在怀疑合并有急性胰腺炎时,应行CT检查。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B超 CT 【中图分类号】R65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0-0156-02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是外科的危急重症,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主要为胆管结石梗阻和胆道感染所致或两者并存。胆管癌晚期也可引起本病[1]。引起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细菌,以大肠杆菌最为多见,其次为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胆管炎临床表现为腹痛、黄疸、寒战发热三联征。 1 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50例急生化脓性胆管炎,男20例,女30例,年龄21~82岁,平均46岁;就诊2~11天,首次发病者5例,反复发病者45例;前进行了B超、CT等影像学检查。 2 超声诊断 胆管炎的患者多伴有胆囊炎或胆囊结石。声像图表现为肝、内胆管及胆总管管壁回声增强,管壁增厚,有时胆管内可见碎屑样回声。若胆总管有结石,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若胆肠吻合后并发感染则胆管扩张不明显。胆管内常可测到呈“串珠”样排列的气体回声,有时气体可以移动,慢性胆管炎可见小胆管壁有钙化。若伴发肝脓肿,可在阻塞胆管的末端测到肝组织回声变低,有低回声区包裹,有时呈无回声的液化。有时十二指肠气体酷似胆总管结石,应注意鉴别。多切面多体位扫查可以区别。因十二指肠的形态常有变化,而强回声的气体位于十二指肠球内。肝内外胆管扩张,以左肝管多见且明显。胆管壁明显增厚,边缘模糊,壁内可出现低回声带。胆管内可见斑点状回声(脓性胆汁)。胆管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结石声影。急性炎症期可有肝脏肿大,回声增强,有时可见肝脓肿表现。 3 CT诊断 CT诊断胆管梗阻的准确性类似于超声检查(>90%),在了解梗阻部位、病因、病变范围和术后随访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在CT上通常可见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其密度明显高于胆汁而低于肝脏,胆管壁明显增厚,其特征之一是肝内胆管1、2级分支扩张明显,而周围胆管因炎性纤维化失去扩张能力,故在CT上表现出中央胆管与外周胆管直径比例失调,即中央胆管明显粗于外周胆管,有学者将其称之为“中央箭头征”。肝内胆管扩张的另一特征是左右叶胆管扩张呈不对称性,常以左外叶胆管扩张明显,这是因为左肝管结石不易排出,胆汁引流不畅之故[2]。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外胆管扩张十分常见,扩张程度不一,多由胆管炎性狭窄或结石梗阻所致,扩张的胆管内可见脓性分泌物,密度增高,其CT值低于肝脏但高于胆汁。注射造影剂后强化明显;资料表明约50%~60%的化脓性胆管炎合并结石,表现为扩张的胆管内充以无定形的柔软凝结物。这种病理改变在超声表现上与肿瘤相似,而CT检查这类结石因含胆红素钙成分,则表现为高密度。在CT平扫上可见左右肝管内多发性或泥沙样结石,特别是肝左叶胆管多见;当胆管炎由产气杆菌感染所致时,胆管内有气体,在CT上极易显示[3]。CT平扫上可见胆管内弥漫性积气,呈长条状或串珠状气泡影,以肝左叶外侧支多见,极少数患者门静脉亦可见积气;胆管炎的患者往往合并肝脓肿或腹腔脓肿。CT可清楚地显示肝脓肿,一般表现为肝实质深部多发性较为均匀的低密度影,内缘较为清楚,有的有细小分隔,增强CT扫描可见脓肿壁轻度强化,周围常见一较低的水肿环,部分脓肿内有气体影;肝段萎缩由于胆管反复感染或炎性阻塞,可使相应肝实质体积缩小或局限性肝段萎缩,以肝左叶多见,这是化脓性胆管炎的晚期表现。 4 讨论 由于胆管内结石的机械性刺激,可使胆管黏膜损伤,发生炎症、溃疡,如有梗阻和继发感染,则胆总管常呈明显扩大,壁增厚,黏膜充血水肿,胆管内压升高,充满脓性胆汁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此病好发于东亚地区,尤其在中国常见,因此又称为东方性胆管炎。单纯性胆管梗阻本身不引起胆管炎,只有当梗阻胆管内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并且台并细菌感染时才会诱发临床胆管炎。据统计90%以上胆管炎患者,胆汁内可培养出大肠杆菌,约半数患者细菌血培养为阳性。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常合并胆管炎,创伤性胆管狭窄的患者也几乎合并胆管炎。但肿瘤性胆管梗阻患者,仅有约15%并发胆管炎,可能与胆管炎多发生在原先就有细菌存在的胆管内有关,而肿瘤性胆管梗阻,胆管内一般无细菌存在。 B超检查发现胆管扩张或有结石或蛔虫或肿瘤,手术证实胆道高压及脓性胆汁;Ⅱ型(感染性休克):低血压(排除低血容量性休克);Ⅲ型(肝脓肿):弛张热,白细胞特高,败血症,胆道引流后症状不好转,B超检查发现脓腔,穿刺抽出脓液,或手术证实;Ⅳ型(多脏器功能衰竭):心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BUN进行性增高,尿量及尿比重变化显著;肝功能减退,白蛋白骤降,出现腹水,肝昏迷;DIC;消化道出血或应激性溃疡:内环境失控。AOSC 80%以上有胆道疾病史,绝大多数有胆管扩张。细菌性肝脓肿多不伴有神经系统症状,B超、核素肝扫描和CT可发现病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发病急,出现痛、烧、黄和休克,腹痛多在中上腹部且较剧烈,B超和CT可发现胰腺肿大,胰周水肿,小网膜囊积液,腹腔穿刺为血性腹水[3]。消化道穿孔和阑尾炎穿孔引起的腹膜炎均会出现腹痛,发烧和胆红素轻度升高,腹膜炎体征明显和无胆总管扩张可与AOSC鉴别。大约2/3胆管炎继发于胆总管结石或医源性胆管狭窄。参考文献 [1]黄志强.当代胆道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9-220. [2]鲍润贤.体部肿瘤CT诊断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76-293. [3]周康荣.腹部CT[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35-55.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常规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常规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酶原激活后对胰腺及其周围组织造成的自身消化性炎症。是腹部外科一种凶险的急腹症,常出现多个脏器功能损害。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前者预后较好,后者预后差。 【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急性胰腺炎组织坏死或感染有关; 2.疼痛:与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炎症、胆道梗阻等有关; 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渗出、呕吐、出血、禁食等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呕吐、禁食、胃肠减压和大量消耗有关; 5.潜在并发症:MODS、感染、出血、胰瘘或肠瘘; 6.知识缺乏:缺乏疾病防治及康复相关知识; 7.生活自理能力缺陷(洗漱,如厕,更衣):与患者禁食水、发热或腹痛等导致的体质虚弱有关。 【护理措施】 1.严密监控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疼痛的护理:协助病人采取舒适卧位,如屈膝侧卧位,以减轻疼痛;疼痛较重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如阿托品、654-2或杜冷丁。 3.口腔护理:禁食水期间保持患者口腔卫生,口渴时可含漱或用水湿润口唇,促进舒适; 4.腹胀明显者可给予大黄水灌肠,促进肠蠕动,减轻肠麻痹. 5.饮食护理:遵医嘱禁食期间绝对禁食并胃肠减压,症状缓解,病情稳定后可采用低脂肪、高碳水化物、适量蛋白质的清淡饮食,每日5~6餐。避免酒精性饮料及刺激性食物。 1/ 2

6.心理护理: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多与其沟通,同时给予安慰和支持,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和疾病相关知识,使其了解疾病恢复的过程,减轻焦虑和恐惧。 【健康指导】 1.戒烟禁酒。 2.禁食高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以防疾病复发。 3.定期复查,出现紧急情况,及时就诊。 2/ 2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常规【最新版】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常规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主要病因为胰管阻塞、胰管内压力骤然增高、和胰腺血液淋巴循环障碍等引起胰腺消化酶对其自身消化的一种急性炎症。分急性单纯性(水肿性)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坏死性(重型)胰腺炎,后者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症状除上述情况外,又因胰腺有出血、坏死和自溶,故又可出现休克、高烧、黄疸、腹胀以至肠麻痹、腹膜刺激征以及皮下出现淤血斑等。 非手术护理 1 指导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向病人解释休息有助于减轻胰腺负担,促进组织和体力的恢复。指导病人采取正确的卧位,无休克者取低半卧位。指导病人勤翻身、深呼吸及有效地咳嗽,预防褥疮和肺部并发症,有呕吐者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休克者取头低脚高仰卧位,以保证脑部血液供应,剧痛而辗转不安者要防止坠床。 2 禁食和胃肠减压 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述因为食物中酸性食糜进入十二指肠能促使胰腺的分泌,使肠管内压力增高,加重胰腺的病变。通过禁食并行

胃肠减压可避免呕吐,同时也可避免食物和胃酸刺激十二指肠分泌大量肠激素而增加肠液的分泌,从而降低酶对胰腺的自溶作用,减轻腹胀,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3 观察 观察腹痛、腹胀情况和体温、脉搏、血压的变化。休克是急性胰腺炎常见的致死原因,往往是突发性的,随时密切观察病情的进展情况,及时向医生反映,并协助医生积极抢救。 4 抗生素的应用 对病情重和胆源性胰腺炎发病早期即可应用抗生素,目的是预防性用药和防止肠道细菌移位感染,对后期感染治疗有利。 5 详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 重症病人早期应用胰酶抑制剂有效,可减轻胰腺负担。应用输液泵将生长抑素(善宁)0.2g入生理盐水80ml持续静脉泵入,能有效抑制胰液分泌。 6 支持疗法 因病人禁食时间较长,应补充足够的营养,以增加抵抗力,促使早日康复。在输液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心、肺、肾功能。

【实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常规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acute suppurativ otitis media)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病人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传染病等病史,近期是否进行过鼓膜穿刺、鼓膜置管、咽鼓管吹张等治疗,擤鼻方法、哺乳姿势是否正确。 2.身体状况耳痛、听力减退、耳鸣及耳流脓,全身症状可有畏寒、发热、食欲缺乏。 3.辅助检查耳镜检查、耳部触诊、听力检查、血象、X线检查。 4.心理-社会状况因剧烈耳痛、听力下降及发热等致病人烦躁不安,小儿常哭闹不止。护士应多关心病人,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增强其对疾病的认知。 【常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急性疼痛与中耳急性化脓性炎症有关。 2.体温过高与炎症引起全身反应有关。 3.潜在并发症:急性乳突炎、耳源性脑脓肿等。 4.知识缺乏:缺乏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和防护知识。 【护理措施】 1.遵医嘱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正确使用滴鼻液、滴耳液,滴耳禁止使用粉剂,以免与脓液结块,影响引流。 2.观察体温变化,高热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摄入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观察耳道分泌物的量、性质、气味等。如出现恶心、呕吐、剧烈头痛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警惕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的发生。 4.需行鼓膜修补术者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正确滴鼻、滴耳、擤鼻。宣传正确的哺乳姿势,哺乳时应将婴儿抱起,使头部竖直,人工喂养所用奶嘴的大小要合适。 2.行鼓膜修补术者避免用力擤鼻、咳嗽等,以免修补穿孔鼓膜的筋膜脱落,

急性胰腺炎及护理

急性胰腺炎及护理 1.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青壮年,女性高于男性(约2:1). 2.位置:胰腺横卧于第1-2腰椎前方,前面被后腹膜所覆盖,全长约15-20cm,宽3-4cm,厚1.5-2.5cm,分为头、颈、体、尾四部主胰管(Wirsung管)直径约2-3mm,约85%的人与胆总管汇合形成共同通路,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Vater乳头) 副胰管(Santorini管),一般较细而短,单独开口于十二指肠。 3.胰腺解剖学:胰腺是一个大的腺体,约15cm组成胰腺的大多数细胞可以产生为酶的消化性物质,它们沿胰管进入小肠以帮助降解食物,胰腺内还包括含称为胰岛的成簇细胞,它们分泌两种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这两种激素在人体血糖水平的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上腹部腹膜后器官,细长,横于胃和横结肠后, 在脾脏、左肾上级和十二指肠之间

4.胰腺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种功能 1、胰腺外分泌:胰液,PH:7.4-8.4,分泌量每日约750-1500ml,胰液中含大量水以外,还有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 无机成分: 胰液中主要的阳离子:Na+、K+ 主要的阴离子:HCO3-、CL- 有机成分:主要是蛋白质,由多种消化酶组成:淀粉水解酶、脂肪水解酶、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激肽释放酶等)。 2..胰腺内分泌: 源于胰岛,在胰体尾部较多。 A细胞产生胰高糖素 B细胞最多,产生胰岛素 D细胞产生抑生长激素

D1细胞产生胰血管活性肠肽 F细胞产生胰多肽 5.概念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化学性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胰酶升高为特点。 6.病因 1、胆道疾病: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症等 2、胰管阻塞 3、酗酒和暴饮暴食 4、其他:手术与创伤、内分泌与代谢障碍(高脂血症、高钙血症)、感染 5、药物、遗传变异等 6、特发性胰腺炎 7..胆石症: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急性胰腺炎患者中30%~60%可检出结石 重症急性胰腺炎中有胆总管结石者高达60% 我国人群中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的比例也在50%以上 8.乙醇通过刺激胃酸分泌,使胰泌素和缩胆囊素分泌,促使胰腺外分泌增加;乙醇刺激Oddi括约肌痉挛和十二指肠乳头水肿,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增加

胰腺炎护理常规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主要病因为胰管阻塞、胰管内压力骤然增高、和胰腺血液淋巴循环障碍等引起胰腺消化酶对其自身消化的一种急性炎症。分急性单纯性(水肿性)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坏死性 重型)胰腺炎,后者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症状除上述情况外,又因胰腺有出血、坏死和自溶,故又可出现休克、高烧、黄疸、腹胀以至肠麻痹、腹膜刺激征以及皮下出现淤血斑等。 非手术护理】 1、指导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向病人解释休息有助于减轻胰腺负担, 促进组织和体力的恢复。指导病人采取正确的卧位,无休克者取低半卧位。指导病人勤翻身、深呼吸及有效地咳嗽,预防褥疮和肺部并发症,有呕吐者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休克者取头低脚高仰卧位,以保证脑部血液供应,剧痛而辗转不安者要防止坠床。 2、进食和胃肠减压。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述因为食物中酸性食糜进 入十二指肠能促使胰腺的分泌,使肠管内压力增高,加重胰腺的病变。 通过禁食并行胃肠减压可避免呕吐,同时也可避免食物和胃酸刺激十二指肠分泌大量肠激素而增加肠液的分泌,从而降低酶对胰腺的自溶作用,减轻腹胀,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3、观察腹痛、腹胀情况和体温、脉搏、血压的变化。休克是急性胰 腺炎常见的致死原因,往往是突发性的,随时密切观察病情的进展情况,及时向医生反映,并协助医生积极抢救。 4、抗生素的应用。对病情重和胆源性胰腺炎发病早期即可应用抗生 素,目的是预防性用药和防止肠道细菌移位感染,对后期感染治疗有利。 5、详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重症病人早期应用胰酶抑制剂有效,可减 轻胰腺负担。应用输液泵将生长抑素(善宁)入生理盐水80ml 持续静脉泵入,能有效抑制胰液分泌。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及护理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2例,经控制感染、通常引流、加强对症护理。结果通过治疗和护理缓解耳痛,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注意病情的观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护理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purative otitis media)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黏膜的急性 化脓性炎症。多见于儿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全身慢性疾病以及临近部位的病灶疾病,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进入中耳的途径常见咽鼓管途径、外耳道鼓膜途径及血行感染。临床上以耳痛耳内流脓鼓膜充血穿孔为特点。若治疗分钟及时适当分泌物引流通畅炎症消退后鼓膜穿孔多可自行愈合,听力大多能半年恢复正常,若治疗不当或病情求治严重仔细者可遗留鼓膜穿孔中耳粘连症鼓室硬化或转变为经心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甚至引起各种并发症。选取临床2010年1月收治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2例临床治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0年眉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2例,男26例,女16例,单耳32例,双耳10例,右耳28例,左耳14例。患者年龄26~74岁,本组治愈率34人,未治愈8人。耳部剧烈疼痛,烦躁不安,鼓膜穿孔流脓后疼痛减轻。波动性耳鸣,听力逐渐下降。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继之鼓膜弥漫性充血。乳突部及鼓窦区有压痛 2、病因及感染途径

2、1 病因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全身慢性疾病以及邻近部位的病灶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小儿腺样体肥大等是本病的诱因。 2、感染途径(1) 咽鼓管途径最常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如急性鼻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粘膜充血肿胀纤毛运动障碍局部免疫力下降致病菌侵入中耳。(2)急性传染病期间: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肺炎、伤寒等致病微生物可以经咽鼓管侵入中耳,亦可经咽鼓管发生其他严重致病菌的继发感染。(3)在不洁的水中跳水、游泳、不适当的化疗、挖鼻、咽鼓管吹张、鼻腔冲洗及鼻咽部填塞等致病菌可循咽鼓管侵犯中耳。(4)婴儿哺乳位置不当,如平卧吮奶乳汁可经短而宽的咽鼓管流入中耳。 3、一般表现评估全身症状鼓膜穿孔前,全身症状较明显,可有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小儿症状较成人严重,可有高热、惊厥,常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穿孔后,体温逐渐下降,全身症状亦明显减轻。评估专科表现为耳痛、耳鸣听力减退、耳漏等。 4、治疗 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及病因治疗。 4、1全身治疗: 4、1、1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早点治愈,防止发生并发症。一般可将青霉素与氨苄西林钠合用,头孢类抗生素可用一代,二代中的头孢呋辛钠鼓膜穿孔后可行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参照结果重视调整用药。 4、1、2充血剂喷鼻如麻黄碱等减轻鼻咽粘膜肿胀或手术恢复咽鼓管功能。 4、1、3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对于全身方案,症状重者予以支持治疗,小儿呕吐、腹泻时应注意补液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 4、2局部治疗 4、2、1鼓膜穿孔前:(1)1-3%酚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鼓膜穿孔的应立即停药,因该药遇脓液后释放出炭酸,可腐蚀鼓室粘膜及鼓膜。(2)鼓膜切开术:如

耳鼻喉科疾病护理常规

耳鼻喉科疾病护理常规

耳鼻喉科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 1、耳鼻咽喉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E1 2、耳鼻咽喉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E2 3、鼻窦内镜手术护理常规…………………………………………E3 4、扁桃体手术护理常规……………………………………………E4 5、气管切开手术病人护理常规……………………………………E5 6、急性会厌炎护理常规……………………………………………E6 7、鼻出血护理常规…………………………………………………E7 8、突发性耳聋护理常规…………………………………………E8 9、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常规…………………………………E9 10、腺样体手术护理常规…………………………………………E10 2

3

4

二、耳鼻咽喉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按耳鼻咽喉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 手术前测体温、脉搏、呼吸,如有异常报告医生。 2.饮食护理,全麻及咽喉部手术者遵医嘱禁食禁饮。 3. 教会预防咳嗽和打喷嚏的方法。 4.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与要求,术后的注意事项,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取得患者的配合。 5.做好术前准备:术前一日按手术要求做好个人卫生处置(洗澡、剪指甲、剃胡须等)。遵医嘱术前用药,并根据医嘱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备血,女病人询问月经史。 6.喉部手术者准备写字板或纸笔。 7. 入手术室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更换病员服,取下义齿及随身物品(项链、耳环、戒指、手表、发夹、隐形眼镜)。 8.根据麻醉及手术方式准备床单位用物如:氧气,吸引器等。 (二)术后护理 1.病人回病房后,根据不同手术及麻醉的要求采取不同的体位,如鼻部手术一般采取半卧位;耳部手术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全麻病人按全麻术后护理。 2.了解手术情况,按时巡视,观察耳部手术者有无面瘫,内耳手术者有无眩晕、呕吐及眼球震颤,咽部手术嘱病人将口内分泌物吐出勿咽下。如有呕吐、出血、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3.做好伤口局部护理和口腔护理;给予滴鼻剂滴鼻、喉片含服、含漱剂含漱等,并教会病人或家属使用方法,气管切开病人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保持气管套管通畅。 4.及时执行术后医嘱。交代术后饮食与活动的注意事项:如鼻部手术,注意鼻腔出血及渗血情况,术后24小时给与冰袋冷敷鼻部。手术后24h内进冷流质,以后视情况改为半流质和软食, 5、喉部术后注意休息少讲话,勿用力咳嗽。如有出血勿咽下吐于杯中便于观察。 6.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与处理。 【健康指导】 5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护理常规【内容详细】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护理常规 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是在急性胆管炎的基础上产生严重梗阻化脓,使胆道内压力进一步升高时大量细菌及内毒素反流入血液中而产生胆源性休克和败血症,进而转变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是胆道感染中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本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变化复杂和迅速、并发症多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本病属中医急黄、厥逆、昏迷等病范畴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起病急骤,突发剑突下或右上腹顶胀痛,继而寒战、高热、恶心呕吐。病情发展迅猛,有时在尚未出现黄疸前已发生神志淡漠、嗜睡、昏迷等症状。如未予以有效治疗,继续发展,出现全身发绀,低血压休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在短期内死亡 2.体征:(1)体温常在40℃以上,速达120—140次/分,血压降低,呼吸浅快 (2)剑突下常有压痛和肌紧张,肝脏肿大,肝区叩击痛,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二、护理 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准备:及时完成各项术前准备 2、观察:有无腹痛、发热、黄疸三大症状,注意低血压,神志精神症状、胰腺炎和腹膜炎 3、在危重病人的术前准备中应注意,有感染休克者应做好一切抢救休克的措施,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应用广谱抗生素等;对有黄疸病人,应同时给维生素K1静脉滴注 术后护理 1.加强监护:包括神志、生命体征、尿量的变化,定时观察和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注意观察有无全身中毒症状及重要器官的功能情况,尤其是心、肺、肝和肾功能有无受损 2.特殊观察:黄疸、腹部体征的变化,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的性状和量 3.特殊护理:T型引流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在改变体位时注意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流腹部切口高度以免引流液返流 (2)观察和记录胆汁的量和性状 (3)定期更换外接的引流管和引流袋 (4)一般术后12—14天,无特殊情况,可以拔除T管,其指征为: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就可以考虑拔管。拔前先在饭前管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1—2天后全日夹管,如无腹胀,发热及黄疸等症状,说明胆总管通畅,可予以拔管。拔管前还需要在X线下经T管行胆囊照影管,通常用12.5%碘化钠做照影剂,照影后必须立即接好引流管继续引流引流2——3天,以引流照影剂,减少照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如情况正常,照影后2—3天即可拔管 (5)拔管后局部伤口以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会自行封闭

鼓膜穿孔的护理常规

鼓膜穿孔的护理常规 概述 鼓膜外伤常因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所致。 病因 .1、直接创伤:多见于头部受外伤,合并颞骨骨折损伤鼓膜。另外,挖耳用力过猛或被别人碰撞,也会穿破鼓膜。其次,飞溅的金属粉、矿渣、电焊火花及误滴腐蚀剂,如强酸、强碱会腐蚀鼓膜,引起穿孔。 2、间接外伤,常见于大气压力发生急剧变化时,如飞机快速下降、炮弹、射击、巨大响声,气浪将鼓膜震破。平时打耳光也可击伤鼓膜,发生穿孔。中耳腔内气压急剧上升,发生内外气压不平衡。如用力擤鼻等原因。 3、咽鼓管感染:多见于婴幼儿时期,由于婴儿的咽鼓管短而粗大,管也较直,鼻分泌物、奶汁等易经咽鼓管流入或呛入中耳,发生急性中耳炎。中耳化脓后,脓液腐蚀鼓膜,造成鼓膜穿孔。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出现阻塞感,眩晕、恶心。 鼓膜破裂后,可突感耳痛、听力减退、耳鸣,少量出血和耳内闷塞感。爆震伤还可出现眩晕、恶心或混合性聋。检查可见鼓膜多呈裂隙状穿孔,穿孔边缘有少量血迹,外耳道有时可见血迹或血痂。若有水样液流出,示有颅底骨折所致脑脊液耳漏。耳聋属传导性或混合性。 诊断检查 . 1.病史①直接原因,病人自己挖耳时不慎刺伤鼓膜; ②间接原因,如别人掌击耳部或爆震损伤; ③颅底外伤可累及鼓膜。可有耳鸣、耳聋、耳痛、耳道有血、脑外伤者可有眩晕头痛、混合性耳聋、脑脊液耳漏。 2.体检①掌击或爆震的鼓膜损伤,轻重不一,轻者仅鼓膜松弛部及垂骨柄部有充血或出血;重者鼓膜穿孔或听骨链中断,应注意鼓膜穿孔的形状、大小和部位,做音叉和电测听检查,以排除听骨链和耳蜗损伤可能性。 ②眩晕者,注意有无自发性眼震。 ③瘘管试验。 ④有清水样分泌物应测糖除外脑脊液耳漏。. 3、耳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是一种光学仪器,由体外经过耳道送入,对耳道鼓膜疾病进行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耳道、鼓膜凹陷、穿孔等,确定其部位、范围,并可进行照相、活检或刷片. 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 与继发化脓性中耳炎,迷路炎或颅内感染等外伤有关。 2.知识缺乏 缺乏估摸修补术的相关知识及预防鼓膜外伤的有关知识

耳鼻喉科疾病护理常规

耳鼻喉科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 1、耳鼻咽喉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E1 2、耳鼻咽喉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E2 3、鼻窦内镜手术护理常规…………………………………………E3 4、扁桃体手术护理常规……………………………………………E4 5、气管切开手术病人护理常规……………………………………E5 6、急性会厌炎护理常规……………………………………………E6 7、鼻出血护理常规…………………………………………………E7 8、突发性耳聋护理常规…………………………………………E8 9、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常规…………………………………E9 10、腺样体手术护理常规…………………………………………E10

一、耳鼻咽喉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评估病人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疏导。保证病人适当的活动和充分的休息。 2.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安全、舒适。 3.遵医嘱进行等级护理。给予饮食指导。 4.准确执行医嘱,指导病人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与临床表现,注意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严重鼻出血、呼吸道异物、喉梗阻、严重耳鼻咽喉部外伤病人入院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备好急救药物及器械,协助医生抢救。

二、耳鼻咽喉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按耳鼻咽喉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手术前测体温、脉搏、呼吸,如有异常报告医生。 2.饮食护理,全麻及咽喉部手术者遵医嘱禁食禁饮。 3. 教会预防咳嗽和打喷嚏的方法。 4.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与要求,术后的注意事项,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取得患者的配合。 5.做好术前准备:术前一日按手术要求做好个人卫生处置(洗澡、剪指甲、剃胡须等)。遵医嘱术前用药,并根据医嘱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备血,女病人询问月经史。 6.喉部手术者准备写字板或纸笔。 7. 入手术室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更换病员服,取下义齿及随身物品(项链、耳环、戒指、手表、发夹、隐形眼镜)。 8.根据麻醉及手术方式准备床单位用物如:氧气,吸引器等。 (二)术后护理 1.病人回病房后,根据不同手术及麻醉的要求采取不同的体位,如鼻部手术一般采取半卧位;耳部手术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全麻病人按全麻术后护理。 2.了解手术情况,按时巡视,观察耳部手术者有无面瘫,内耳手术者有无眩晕、呕吐及眼球震颤,咽部手术嘱病人将口内分泌物吐出勿咽下。如有呕吐、出血、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3.做好伤口局部护理和口腔护理;给予滴鼻剂滴鼻、喉片含服、含漱剂含漱等,并教会病人或家属使用方法,气管切开病人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保持气管套管通畅。 4.及时执行术后医嘱。交代术后饮食与活动的注意事项:如鼻部手术,注意鼻腔出血及渗血情况,术后24小时给与冰袋冷敷鼻部。手术后24h内进冷流质,以后视情况改为半流质和软食, 5、喉部术后注意休息少讲话,勿用力咳嗽。如有出血勿咽下吐于杯中便于观察。 6.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与处理。 【健康指导】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护理常规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护理 常规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护理常规 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是在急性胆管炎的基础上产生严重梗阻化脓,使胆道内压力进一步升高时大量细菌及内毒素反流入血液中而产生胆源性休克和败血症,进而转变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是胆道感染中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本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变化复杂和迅速、并发症多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本病属中医急黄、厥逆、昏迷等病范畴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起病急骤,突发剑突下或右上腹顶胀痛,继而寒战、高热、恶心呕吐。病情发展迅猛,有时在尚未出现黄疸前已发生神志淡漠、嗜睡、昏迷等症状。如未予以有效治疗,继续发展,出现全身发绀,低血压休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在短期内死亡 2.体征:(1)体温常在40℃以上,速达120—140次/分,血压降低,呼吸浅快 (2)剑突下常有压痛和肌紧张,肝脏肿大,肝区叩击痛,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二、护理 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准备:及时完成各项术前准备 2、观察:有无腹痛、发热、黄疸三大症状,注意低血压,神志精神症状、胰腺炎和腹膜炎

3、在危重病人的术前准备中应注意,有感染休克者应做好一切抢救休克的措施,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应用广谱抗生素等;对有黄疸病人,应同时给维生素K1静脉滴注 术后护理 1.加强监护:包括神志、生命体征、尿量的变化,定时观察和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注意观察有无全身中毒症状及重要器官的功能情况,尤其是心、肺、肝和肾功能有无受损 2.特殊观察:黄疸、腹部体征的变化,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的性状和量 3.特殊护理:T型引流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在改变体位时注意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流腹部切口高度以免引流液返流 (2)观察和记录胆汁的量和性状 (3)定期更换外接的引流管和引流袋 (4)一般术后12—14天,无特殊情况,可以拔除T管,其指征为: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就可以考虑拔管。拔前先在饭前管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1—2天后全日夹管,如无腹胀,发热及黄疸等症状,说明胆总管通畅,可予以拔管。拔管前还需要在X线下经T管行胆囊照影管,通常用%碘化钠做照影剂,照影后必须立即接好引流管继续引流引流2——3天,以引流照影剂,减少照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如情况正常,照影后2—3天即可拔管 (5)拔管后局部伤口以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会自行封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