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1.如图所示,半径为R =1 m ,内径很小的粗糙半圆管竖直放置,一直径略小于半圆管内径、质量为m =1 kg 的小球,在水平恒力F =250

17

N 的作用下由静止沿光滑水平面从A 点运动到B 点,A 、B 间的距离x =

17

5

m ,当小球运动到B 点时撤去外力F ,小球经半圆管道运动到最高点C ,此时球对外轨的压力F N =2.6mg ,然后垂直打在倾角为θ=45°的斜面上(g =10 m/s 2).求:

(1)小球在B 点时的速度的大小; (2)小球在C 点时的速度的大小;

(3)小球由B 到C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4)D 点距地面的高度.

【答案】(1)10 m/s (2)6 m/s (3)12 J (4)0.2 m 【解析】 【分析】

对AB 段,运用动能定理求小球在B 点的速度的大小;小球在C 点时,由重力和轨道对球的压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小球在C 点的速度的大小;小球由B 到C 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求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小球离开C 点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和几何知识结合求D 点距地面的高度. 【详解】

(1)小球从A 到B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212

B Fx mv = 解得:v B =10 m/s

(2)在C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N =2

c v m R

又据题有:F N =2.6mg 解得:v C =6 m/s.

(3)由B 到C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 ·2R -W f =22

1122

c B mv mv - 解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12 J

(4)设小球从C 点到打在斜面上经历的时间为t ,D 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 , 则在竖直方向上有:2R -h =

12

gt 2

由小球垂直打在斜面上可知:c

gt

v =tan 45° 联立解得:h =0.2 m 【点睛】

本题关键是对小球在最高点处时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向心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平抛的初速度,最后根据平抛运动的分位移公式列式求解.

2.一辆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P =200kW ,若其总质量为m =103kg ,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汽车以加速度a 1=5m/s 2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能够持续的最大时间为t 1=4s ,然后保持恒定的功率继续加速t 2=14s 达到最大速度。设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定,取g =10m/s 2.求:

(1)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2)汽车从启动至到达最大速度的过程中运动的位移。 【答案】(1)40m/s ;(2)480m 【解析】 【分析】 【详解】

(1)汽车匀加速结束时的速度

11120m /s v a t ==

由P=Fv 可知,匀加速结束时汽车的牵引力

1

1F P

v =

=1×104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1F f ma -=

解得

f =5000N

汽车速度最大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 此时汽车的牵引力

F=f =5000N

由P Fv =可知,汽车的最大速度:

v=

P P

F f ==40m/s (2)汽车匀加速运动的位移

x 1=

1

140m 2

v t = 对汽车,由动能定理得

2

112102

F x Pt fs mv =

--+

解得

s=480m

3.为了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一名滑雪运动员在倾角θ=30°的山坡滑道上进行训练,运动员及装备的总质量m=70 kg.滑道与水平地面平滑连接,如图所示.他从滑道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t=5s到达坡底,滑下的路程 x=50 m.滑雪运动员到达坡底后又在水平面上滑行了一段距离后静止.运动员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滑雪运动员沿山坡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a;

(2)滑雪运动员沿山坡下滑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f;

(3)滑雪运动员在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W f.

【答案】(1)4m/s2(2)f = 70N (3)1.75×104J

【解析】

【分析】

(1)运动员沿山坡下滑时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时间和位移,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下滑的加速度.

(2)对运动员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下滑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3)对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求滑雪运动员克服阻力做的功.

【详解】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x=1

at2

2

解得:a=4m/s2

(2)运动员受力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 inθ-f=ma

解得:f=70N

(3)全程应用动能定理,得:mgxsinθ-W f =0

解得:W f =1.75×104J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两种求功的方法,对于恒力可运用功的计算公式求.对于变力可根据动能定理求功.

4.如图所示,光滑曲面与光滑水平导轨MN相切,导轨右端N处于水平传送带理想连

接,传送带长度L =4m ,皮带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皮带以恒定速率v =4.0m/s 运动.滑块B 、C 之间用细绳相连,其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B 、C 与细绳、弹簧一起静止在导轨MN 上.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A 从h =0.2m 高处由静止滑下,已知滑块A 、B 、C 质量均为m =2.0kg ,滑块A 与B 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因碰撞使连接B 、C 的细绳受扰动而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 与A 、B 分离.滑块C 脱离弹簧后以速度v C =2.0m/s 滑上传送带,并从右端滑出落至地面上的P 点.已知滑块C 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1)求滑块C 从传送带右端滑出时的速度大小; (2)求滑块B 、C 与细绳相连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

(3)若每次实验开始时弹簧的压缩情况相同,要使滑块C 总能落至P 点,则滑块A 与滑块B 碰撞前速度的最大值v m 是多少? 【答案】(1) 4.0m/s (2) 2.0J (3) 8.1m/s 【解析】 【分析】 【详解】

(1)滑块C 滑上传送带到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v =4m/s 所用的时间为t ,加速度大小为a ,在时间t 内滑块C 的位移为x ,有

mg ma μ=

C v v at =+

21

2

C x v t at =+

代入数据可得

3m x = 3m x L =<

滑块C 在传送带上先加速,达到传送带的速度v 后随传送带匀速运动,并从右端滑出,则滑块C 从传送带右端滑出时的速度为v=4.0m/s

(2)设A 、B 碰撞前A 的速度为v 0,A 、B 碰撞后的速度为v 1,A 、B 与C 分离时的速度为v 2,有

2012

A A m gh m v =

01()A A B m v m m v =+ 12()()A B A B C C m m v m m v m v +=++

A 、

B 碰撞后,弹簧伸开的过程系统能量守恒

222

A 1A 2111()()222

P B B C C E m m v m m v m v ++=++

代入数据可解得

2.0J P E =

(3)在题设条件下,若滑块A 在碰撞前速度有最大值,则碰撞后滑块C 的速度有最大值,它减速运动到传送带右端时,速度应当恰好等于传送带的速度v .设A 与B 碰撞后的速

度为1

v ',分离后A 与B 的速度为2v ',滑块C 的速度为'C v ,C 在传送带上做匀减速运动的末速度为v =4m/s ,加速度大小为2m/s 2,有

22()C

v v a L '-=- 解得

42m/s C

v '= 以向右为正方向,A 、B 碰撞过程

1()A m A B m v m m v '=+

弹簧伸开过程

12()()A B C C A B m m v m v m m v '''+=++

22212111

+()()+222

p A B A B C C E m m v m m v m v '''+=+

代入数据解得

7

4228.14

m v =+

≈m/s .

5.质量为m =0.5kg 、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从光滑斜面上高h 0=0.6m 的A 点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已知斜面AB 与水平面BC 在B 处通过一小圆弧光滑连接。长为x 0=0.5m 的水平面BC 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C 点右侧有3级台阶(台阶编号如图所示),D 点右侧是足够长的水平面。每级台阶的高度均为h =0.2m ,宽均为L =0.4m 。(设滑块从C 点滑出后与地面或台阶碰撞后不再弹起)。

(1)求滑块经过B 点时的速度v B ;

(2)求滑块从B 点运动到C 点所经历的时间t ;

(3)(辨析题)某同学是这样求滑块离开C 点后,落点P 与C 点在水平方向距离x ,滑块离

开C 点后做平抛运动,下落高度H =4h =0.8m ,在求出滑块经过C 点速度的基础上,根据平抛运动知识即可求出水平位移x 。

你认为该同学解法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解出结果。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用正确的方法求出结果。

【答案】(1);(2)0.155s ;(3)不正确,因为滑块可能落到某一个台阶上;正确结果1.04m 【解析】 【详解】

(1)物体在斜面AB 上下滑,机械能守恒

201

02

B mgh mv =

+ 解得

B v ==

(2)根据动能定理得

2001

02

C mgh mgx mv μ-=

- 解得

3m/s C v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ma μ=

220.310m/s 3m/s a g μ==?=

130.155s 3

C B v v t a --=

==-- (3)不正确,因为滑块可能落到某一个台阶上。正确解法:假定无台阶,滑块直接落在地上

0.4s t '=

== 水平位移

1.2m c x v t '='=

恰好等于3L (也就是恰好落在图中的D 点),因此滑块会撞在台阶上。当滑块下落高度为2h 时

0.283s t "=

== 水平位移

30.283m 0.85m c x v t "="=?=

大于2L ,所以也不会撞到①、②台阶上,而只能落在第③级台阶上。则有

2

2132

h gt =

,2pc c x v t = 解得

33

m 1.04m pc x =

≈ 【点睛】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或动能动能定理求出滑块经过B 点时的速度B v 。根据动能定理求出滑块到达C 点的速度,再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出从B 点运动到C 点所经历的时间t 。因为物体做平抛运动不一定落到地面上,可能落在某一个台阶上,先根据假设法判

断物体所落的位置,再根据平抛运动的知识求出水平位移。

6.如图所示,小物体沿光滑弧形轨道从高为h 处由静止下滑,它在水平粗糙轨道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s ,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小物体可视为质点,求:

(1)求小物体刚刚滑到弧形轨道底端时的速度大小v ; (2)水平轨道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答案】(12gh (2)h s

【解析】 【详解】

解:(1)小物体沿弧形轨道下滑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212

mgh mv = 解得小物体刚滑到弧形轨道底端时的速度大小:2v gh

(2)对小物体从开始下滑直到最终停下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则有:0mgh mgs μ-= 解得水平轨道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h s

μ=

7.如图所示,在海滨游乐场里有一种滑沙运动.某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 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B 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 点停下来.如果人和滑板的总质量m =60kg ,滑板与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斜坡的倾角θ=37°(sin 37°=0.6,cos 37°=0.8),斜坡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求:

(1)人从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为多大?

(2)若由于场地的限制,水平滑道的最大距离BC 为L =20.0m ,则人在斜坡上滑下的距离AB 应不超过多少?

【答案】(1)2.0 m/s2;

(2)50m

【解析】

【分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人从斜坡上下滑的加速度.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结合水平轨道的最大距离求出B 点的速度,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AB的最大长度.

【详解】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人从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为:

a1=

3737 mgsin

mgcos

m

μ

?-?

=gsin37°-μgcos37°=6-0.5×8m/s2=2m/s2.

(2)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μg=5m/s2,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B点的速度为:

2

22520/102/

B

v a L m s m s

??

===.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

2

1

200

50

24

B

AB

v

L m m

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基本运用,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本题也可以结合动能定理进行求解.

8.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m=4kg的物体,其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作用下运动,推力F随位移x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g=10m/s2.求:

(1)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2)距出发点多远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

(3)物体最终停在何处?

【答案】(1)20m/s2(2)3.2m(3)10m

【解析】

【详解】

(1)物体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mg =ma

当推力F=100N时,物体所受的合力最大,加速度最大,代入数据得:

2max 20m/s F

a g m

μ=

-=, (2)由图象得出,推力F 随位移x 变化的数值关系为:

F =100 – 25x ,

速度最大时,物体加速度为零,则

F=μmg=20N ,

x = 3.2m

(3)F 与位移x 的关系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F 所做的功,即

01

200J 2

F W Fx ==

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

W F ?μmgx m =0

代入数据得:

x m =10m

9.如图所示,倾角 θ=30°的斜面足够长,上有间距 d =0.9 m 的 P 、Q 两点,Q 点以上斜面光滑,Q 点以下粗糙。可视为质点的 A 、B 两物体质量分别为 m 、2m 。B 静置于 Q 点,A 从 P 点由静止释放,与 B 碰撞后粘在一起并向下运动,碰撞时间极短。两物体与斜面粗糙部分的动摩擦因数均为23

μ=

取 g =10 m/s 2,求: (1)A 与 B 发生碰撞前的速度 v 1 (2)A 、B 粘在一起后向下运动的距离

【答案】(1)3m/s (2)0.5m 【解析】 【详解】

(1)A 在PQ 段下滑时,由动能定理得:

211

sin 02

mgd mv θ=-

得:

v 1=3 m/s

(2)A 、B 碰撞后粘在一起,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则有:

1(2)AB mv m m v =+

之后A 、B 整体加速度为:

3sin 3cos 3AB mg mg ma θμθ-?=

得:

a AB =-1m/s 2

即A 、B 整体一起减速下滑,减速为零时:

22

02AB AB AB v a x -=

得:

x AB =0.5 m

10.如图所示,在E =103 V/m 的竖直匀强电场中,有一光滑半圆形绝缘轨道QPN 与一水平绝缘轨道MN 在N 点平滑相接,半圆形轨道平面与电场线平行,其半径R =40 cm ,N 为半圆形轨道最低点,P 为QN 圆弧的中点,一带负电q =10-4 C 的小滑块质量m =10 g ,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位于N 点右侧1.5 m 的M 处,g 取10 m/s 2,求:

(1)小滑块从M 点到Q 点电场力做的功

(2)要使小滑块恰能运动到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Q ,则小滑块应以多大的初速度v 0向左运动?

(3)这样运动的小滑块通过P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是多大? 【答案】(1) - 0.08J(2) 7 m/s (3)0.6 N 【解析】 【分析】 【详解】

(1)W=-qE·

2R W= - 0.08J (2)设小滑块到达Q 点时速度为v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qE =m 2

v R

小滑块从开始运动至到达Q 点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

2R -qE·2R -μ(mg +qE)x =12mv 2-1

2

mv 联立方程组,解得:v 0=7m/s.

(3)设小滑块到达P 点时速度为v ′,则从开始运动至到达P 点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 +qE)R -μ(qE +mg)x =

12mv′2-1

2

mv 又在P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 2

v R

'

代入数据,解得:F N =0.6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滑块通过P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F N ′=F N =0.6N. 【点睛】

(1)根据电场力做功的公式求出电场力所做的功;

(2)根据小滑块在Q 点受的力求出在Q 点的速度,根据动能定理求出滑块的初速度; (3)根据动能定理求出滑块到达P 点的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滑块对轨道的压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滑块通过P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11.如图所示,传送带长6 m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37θ=?,以5 m/s 的恒定速度向上运动.一个质量为2 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沿平行于传送带方向以10 m/s 的速度滑上传送带,已知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sin37°=0.6,cos37°=0.8,g=10m/s 2. 求:

(1)物块刚滑上传送带时的加速度大小; (2)物块到达传送带顶端时的速度大小; (3)整个过程中,摩擦力对物块所做的功. 【答案】(1)2

110m/s a =(2)4m/s (3)W=-12 J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1)物块刚滑上传送带时,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

1sin 37cos37mg mg ma μ?+?=

解得2

110m/s a =

(2)设物块速度减为5m/s 所用时间为t 1, 则011v v a t -= 解得10.5t s = 通过的位移:01`1 3.752

v v

x t +=

=m <6 m 因tan μθ<,此后物块继续减速度上滑,加速度大小为2a 则

002sin 37cos37mg mg ma μ-=

解得2

22/a m s =

设物块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1v ,则22

10222v v a x -=

21 2.25x l x m =-=

解得14/v m s =

(3)从开始到最高点,由动能定理得221011sin 3722

W mgl mv mv -?=- 解得W="-12" J

(用其它方法解得正确,同样给分)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2.如图所示,AMB 是AM 和MB 两段组成的绝缘轨道,其中AM 段与水平面成370,轨道MB 处在方向竖直向上、大小E =5×103 N/C 的匀强电场中。一质量m =0.1 kg 、电荷量q =+1.0×10-4 C 的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以初速度v 0=6 m/s 从离水平地面高h =4.2 m 处开始向下运动,经M 点进入电场,从 B 点离开电场, 最终停在距B 点1.6m 处的C 点。不计经过M 点的能量损失,已知滑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求滑块:

(1)到达M 点时的速度大小; (2)M 、B 两点的距离l ; 【答案】(1)8m/s ;(2)9.6m

【解析】试题分析:带电滑块的运动,可以分为三个过程:①进电场前斜面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②在电场中沿水平地面的匀减速直线运动;③离开电场后沿地面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本题可以单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知识去计算,也可以结合能量部分来解题。

解(1)方法一:在滑块从A 运动到M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

,解得:

=8m/s

方法二:在斜面上,对滑块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根据运动学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可得:

,解得

=8m/s

(2)物块离开B 点后,并停在了离B 点1.6m 处的C 点处: 方法一:滑块从B 到C ,由动能定理得:

,得

=4m/s

所以,在滑块从M 运动到B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

,解得:=9.6m

方法二:滑块从B到C的过程中,由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知识,可得:

同理,从滑块从M运动到B的过程中,

联立上述方程,带入数据得:=9.6m

高考物理总复习--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及解析

高考物理总复习--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滑板运动是极限运动的鼻祖,许多极限运动项目均由滑板项目延伸而来.如图所示是滑板运动的轨道,BC 和DE 是两段光滑圆弧形轨道,BC 段的圆心为O 点、圆心角 θ=60°,半径OC 与水平轨道CD 垂直,滑板与水平轨道CD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某运动员从轨道上的A 点以v 0=3m/s 的速度水平滑出,在B 点刚好沿轨道的切线方向滑入圆弧轨道BC ,经CD 轨道后冲上DE 轨道,到达E 点时速度减为零,然后返回.已知运动员和滑板的总质量为m =60kg ,B 、E 两点与水平轨道CD 的竖直高度分别为h =2m 和H =2.5m.求: (1)运动员从A 点运动到B 点过程中,到达B 点时的速度大小v B ; (2)水平轨道CD 段的长度L ; (3)通过计算说明,第一次返回时,运动员能否回到B 点?如能,请求出回到B 点时速度的大小;如不能,请求出最后停止的位置距C 点的距离. 【答案】(1)v B =6m/s (2) L =6.5m (3)停在C 点右侧6m 处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B 点时有v B = cos60? v ,得v B =6m/s (2)从B 点到E 点有2 102 B mgh mgL mgH mv μ--=- ,得L =6.5m (3)设运动员能到达左侧的最大高度为h ′,从B 到第一次返回左侧最高处有 2 1'202 B mgh mgh mg L mv μ--?=-,得h ′=1.2m

动能定理典型例题附答案

1、如图所示,质量m=0.5kg的小球从距地面高H=5m处自由下落,到达地面恰能沿凹陷于地面的半圆形槽壁运动,半圆槽半径R=0.4m.小球到达槽最低点时的速率为10m/s,并继续滑槽壁运动直至槽左端边缘飞出,竖直上升,落下后恰好又沿槽壁运动直至从槽右端边缘飞出,竖直上升、落下,如此反复几次.设摩擦力大小恒定不变:(1)求小球第一次离槽上升的高度h.(2)小球最多能飞出槽外几次 (g取10m/s2) 2、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滑块质量为m,滑块与斜 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从距挡板为s0的位置以v0的速度 沿斜面向上滑行.设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大于滑动摩擦 力,且每次与P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斜面足 够长.求滑块从开始运动到最后停止滑行的总路程s. 3、有一个竖直放置的圆形轨道,半径为R,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右半部分AEB是光滑的,左半部分BFA 是粗糙的.现在最低点A给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使小球沿轨道恰好运动到最高点B,小球在B 点又能沿BFA轨道回到点A,到达A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 1、求小球在A点的速度v0 2、求小球由BFA回到A点克服阻力做的功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质细线悬于O点,与O 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P点处有一根光滑的细钉,已知OP = L/2,在A点给小球一个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 ,发现小球恰能到达跟P点在同一竖直线上的最高点B.则:(1)小球到达B点时的速率(2)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初速度v0为多少 (3)若初速度v0=3gL,则在小球从A到B的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了多少功v0 E F R

5、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斜面底端B 平滑连接着半径r =0.40m 的竖直光滑圆轨道。质量m =0.50kg 的小物块,从距地面h =2.7m 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求:(sin37°=,cos37°=,g =10m/s 2 ) (1)物块滑到斜面底端B 时的速度大小。 (2)物块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A 时,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 6、质量为m 的小球被系在轻绳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 ) 7\如图所示,AB 与CD 为两个对称斜面,其上部都足够长,下部 分分别与一个光滑的圆弧面的两端相切,圆弧圆心角为1200, 半径R=2.0m,一个物体在离弧底E 高度为h=3.0m 处,以初速 度V 0=4m/s 沿斜面运动,若物体与两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则物体在两斜面上(不包括圆弧部分)一共能走多少路程(g=10m/s 2 ). 8、如图所示,在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的顶端a 点,质量为m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圆弧最低点b 滑上粗糙水平面,圆弧轨道在b 点与水平轨道平滑相接,物块最终滑至c 点停止.若圆弧轨道半径为R ,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则:1、物块滑到b 点时的速度为 2、物块滑到b 点时对b 点的压力是 3、c 点与b 点的距离为 θ A B O h A B C D O R E h

勾股定理知识点归纳和题型归类

勾股定理知识点归纳和题型归类 一.知识归纳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方法二: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 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所以222a b c +=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 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 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 在ABC ?中,90C ∠=? ,则c ,b =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a b c c b a E D C B A

高中物理 动能 动能定理资料

动能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是高中教学重点内容,也是高考每年必考内容,由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提起高度重视。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动能的概念: (1)知道什么是动能。 制中动能的单位是焦耳(J);动能是标量,是状态量。 (3)正确理解和运用动能公式分析、解答有关问题。 2.掌握动能定理: (1)掌握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的计算,理解“代数和”的含义。 (2)理解和运用动能定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2.动能定理中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在初学时比较困难,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加深功与能的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对功、能关系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这是本节的较高要求,也是难点。 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初中我们曾对动能这一概念有简单、定性的了解,在学习了功的概念及功和能的关系之后,我们再进一步对动能进行研究,定量、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及其与功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 1.什么是动能?它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主要是初中知识回顾,可请学生举例回答,然后总结作如下板书: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下面通过举例表明:运动物体可对外做功,质量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也越强。所以说动能是表征运动物体做功的一种能力。 2.动能公式 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如何呢?我们知道,功与能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做功来研究能量。外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运动而具有动能。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个途径研究一个运动物体的动能是多少。 列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光滑水平面上一物体原来静止,质量为m,此时动能是多少?(因为物体没有运动,所以没有动能)。在恒定外力F作用下,物体发生一段位移s,得到速度v (如图1),这个过程中外力做功多少?物体获得了多少动能?

动能和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典型例题和练习(精品)

学习目标 1. 能够推导并理解动能定理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围 2. 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的计算,理解“代数和”的含义。 3. 确立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类型一 .常规题型 例1. 用拉力F 使一个质量为m 的木箱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冰道上移动了s ,拉力 F 跟 木 箱 前进的方向的夹角为,木箱与冰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木箱获得的速度αμ 例2. 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若物体受水平力F 的作用从静止起通过位移s 时的动能为E1,当物体受水平力2F 作用,从静止开始通过相同位移s ,它的动能为E2,则: A. E2=E1 B. E2=2E1 C. E2>2E1 D. E1<E2<2E1 针对训练 材料相同的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 m 124=,当它们以相同的初动能在水平面上滑行,它们的滑行距离之比s s 12:和滑行时间之比 t t 12:分别是多少?(两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类型二、应用动能定理简解多过程问题 例3: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在物体上施加水平力F 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位移S后撤去外力,物体还能运动多远? 例4、一个物体从斜面上高h处由静止滑下并紧接着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测得停止处对开始运动处的水平距离为S,如图2-7-6,不考虑物体滑至斜面底端的碰撞作用,并设斜面与水平面对物体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求动摩擦因数μ. 2-7-6 针对训练2 将质量m=2kg的一块石头从离地面H=2m高处由静止开始释放,落入泥潭并陷入泥中h=5cm深处,不计空气阻力,求泥对石头的平均阻力。(g 取10m/s2)

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

第18章 勾股定理复习 一.知识归纳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 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c b a H G F E D C B A 方法二: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 422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 2S 222 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a b c c b a E D C B A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 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 在ABC ?中,90C ∠=? ,则c ,b =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利用勾股定理作长为 的线段 作长为 、 、 的线段。 思路点拨:由勾股定理得,直角边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就等于,直角边为 和1的直 角三角形斜边长就是,类似地可作 。 作法:如图所示 (1)作直角边为1(单位长)的等腰直角△ACB ,使AB 为斜边; (2)以AB 为一条直角边,作另一直角边为1的直角。斜边为 ; (3)顺次这样做下去,最后做到直角三角形,这样斜边 、 、 、 的长度就是 、 、 、 。 举一反三 【变式】在数轴上表示的点。 解析:可以把 看作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 为了有利于画图让其他两边的长为整数, 而10又是9和1这两个完全平方数的和,得另外两边分别是3和1。

戴维南定理典型例子_戴维南定理解题方法

戴维南定理典型例子_戴维南定理解题方法 什么是戴维南定理戴维南定理(又译为戴维宁定理)又称等效电压源定律,是由法国科学家L·C·戴维南于1883年提出的一个电学定理。由于早在1853年,亥姆霍兹也提出过本定理,所以又称亥姆霍兹-戴维南定理。其内容是:一个含有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及电阻的线性网络的两端,就其外部型态而言,在电性上可以用一个独立电压源V和一个松弛二端网络的串联电阻组合来等效。在单频交流系统中,此定理不仅只适用于电阻,也适用于广义的阻抗。戴维南定理在多电源多回路的复杂直流电路分析中有重要应用。 戴维南定理(Thevenin‘stheorem):含独立电源的线性电阻单口网络N,就端口特性而言,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压源和电阻串联的单口网络。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单口网络在负载开路时的电压uoc;电阻R0是单口网络内全部独立电源为零值时所得单口网络N0的等效电阻。戴维南定理典型例子戴维南定理指出,等效二端网络的电动势E等于二端网络开路时的电压,它的串联内阻抗等于网络内部各独立源和电容电压、电感电流都为零时,从这二端看向网络的阻抗Zi。设二端网络N中含有独立电源和线性时不变二端元件(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这些元件之间可以有耦合,即可以有受控源及互感耦合;网络N的两端ɑ、b接有负载阻抗Z(s),但负载与网络N内部诸元件之间没有耦合,U(s)=I(s)/Z(s)。当网络N中所有独立电源都不工作(例如将独立电压源用短路代替,独立电流源用开路代替),所有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的初始值都为零的时候,可把这二端网络记作N0。这样,负载阻抗Z(s)中的电流I(s)一般就可以按下式1计算(图2)式中E(s)是图1二端网络N的开路电压,亦即Z(s)是无穷大时的电压U(s);Zi(s)是二端网络N0呈现的阻抗;s是由单边拉普拉斯变换引进的复变量。 和戴维南定理类似,有诺顿定理或亥姆霍兹-诺顿定理。按照这一定理,任何含源线性时不变二端网络均可等效为二端电流源,它的电流J等于在网络二端短路线中流过的电流,并联内阻抗同样等于看向网络的阻抗。这样,图1中的电流I(s)一般可按下式2计算(图

勾股定理知识点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 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方法二: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 422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 2 2 ()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 2S 222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 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 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 ?中,90 C ∠=?,则c =,b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a b c c b a E D C B A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经典及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半径R =0.5 m 的光滑圆弧轨道的左端A 与圆心O 等高,B 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圆弧轨道的右端C 与一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相切。一质量m =1kg 的小滑块从A 点正上方h =1 m 处的P 点由静止自由下落。已知滑块与粗糙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1)求滑块第一次运动到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求滑块在粗糙斜面上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3)通过计算判断滑块从斜面上返回后能否滑出A 点。 【答案】(1)70N ; (2)1.2m ; (3)能滑出A 【解析】 【分析】 【详解】 (1)滑块从P 到B 的运动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则有 ()21 2 B mg h R mv += 那么,对滑块在B 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轨道对滑块的支持力竖直向上,且 ()2 N 270N B mg h R mv F mg mg R R +=+=+= 故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滑块第一次运动到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70N ,方向竖直向下。 (2)设滑块在粗糙斜面上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L ,滑块运动过程只有重力、摩擦力做功,故由动能定理可得 cos37sin37cos370mg h R R L mgL μ+-?-?-?=() 所以 1.2m L = (3)对滑块从P 到第二次经过B 点的运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得 ()21 2cos370.542 B mv mg h R mgL mg mgR μ'=+-?=> 所以,由滑块在光滑圆弧上运动机械能守恒可知:滑块从斜面上返回后能滑出A 点。 【点睛】 经典力学问题一般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得合外力及运动过程做功情况,然后根据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及几何关系求解。

动能定理典型基础例题

动能定理典型基础例题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如下: ①确定研究对象及要研究的过程 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明确各个力是做正功还是做负功,进而明确合外力的功 ③明确物体在始末状态的动能 ④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 例1.质量M=×103 kg 的客机,从静止开始沿平直的跑道滑行,当滑行距离S=×lO 2 m 时,达到起飞速度ν=60m/s 。求: (1)起飞时飞机的动能多大 (2)若不计滑行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则飞机受到的牵引力为多大 (3)若滑行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为F=×103 N ,牵引力与第(2)问中求得的值相等,则要达到上述起飞速度,飞机的滑行距离应多大 ~ 例2.一人坐在雪橇上,从静止开始沿着高度为 15m 的斜坡滑下,到达底部时速度为10m/s 。人和雪橇的总质量为60kg ,下滑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 例3.在离地面高为h 处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 的物块,抛出时的速度为v 0,当它落到地面时速度为v ,用g 表示重力加速度,则在此过程中物块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等于:( ) 例4.质量为m 的小球被系在轻绳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 ,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 ) A . 4mgR B .3mgR C .2 mgR D .mgR 例5.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从高为h 、倾角为α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到达斜面底端时与固定不动的、与斜面垂直的挡板相撞,撞后木块以与撞前相同大小的速度反向弹回,木块运动到 高 2 h 处速度变为零。求: (1)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木块第二次与挡板相撞时的速度 (3)木块从开始运动到最后静止,在斜面上运动的总路程 , 例6.质量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从水平面上A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一段距离撤去该力,物块继续滑行t=停在B 点,已知A 、B 两点间的距离s=,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求恒力F 多大。(g=10m/s 2 ) 1、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20kg 的小车处于静止状态。用30牛水平方向的力推小车,经过多大距离小车才能达到3m/s 的速度。 2、汽车以15m/s 的速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刹车后经过20m 速度减小到5m/s ,已知汽车质量是,求刹车动力。(设汽车受到的其他阻力不计) 3、一个质量是的小球在离地5m 高处从静止开始下落,如果小球下落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是,求它落地时的速度。 4、一辆汽车沿着平直的道路行驶,遇有紧急情况而刹车,刹车后轮子只滑动不滚动,从刹车开始 到汽车停下来,汽车前进12m 。已知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求刹车前汽车的行驶速度。 5、一辆5吨的载重汽车开上一段坡路,坡路上S=100m ,坡顶和坡底的高度差h=10m ,汽车山坡前的速度是10m/s ,上到坡顶时速度减为s 。汽车受到的摩擦阻力时车重的倍。求汽车的牵引力。 6、质量为2kg 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30o 的斜面的底端,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为,斜面长1m ,用30N 平行于斜面的力把物体推上斜面的顶端,求物体到达斜面顶端时的动能。 7、质量为的铅球从离沙坑面高处自由落下,落入沙坑后在沙中运动了后停止,求沙坑对铅球的平均阻力。 ^ h m

戴维南定理的解析与练习

戴维宁定理 一、知识点: 1、二端(一端口)网络的概念:二端网络:具有向外引出一对端子的电路或网络。无源二端网 络:二端网络中没有独立电源。有源二端网络:二端网络中含有独立电源。 2、戴维宁(戴维南)定理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压为联的等效电路来代替。 如图所示:U OC 的理想电压源和一个电阻R0 串

L 等裁巴路J 等效电路的电压U OC是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即将负载R-断开后a、b两端之间 的电压。 等效电路的电阻R o是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均置零(理想电压源用短路代替, 理想电流源用开路代替)后,所得到的无源二端网络a、b两端之间的等效电阻。

二、 例题:应用戴维南定理解题: 戴维南定理的解题步骤: 1?把电路划分为待求支路和有源二端网络两部分,如图 1中的虚线。 2?断开待求支路,形成有源二端网络(要画图) ,求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 UOG 3?将有源二端网络内的电源置零,保留其内阻(要画图) ,求网络的入端等效电阻 Rab 。 4?画出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压源,其电压源电压 US=UOC (此时要注意电源的极性), 内阻 R0=Rab= 5?将待求支路接到等效电压源上,利用欧姆定律求电流。 例1:电路如图,已知 5= 40V , U2=20V ,R1=R2=4,R3=13,试用戴维宁定理求电流 b 。 解:(1)断开待求支路求开路电压 UOC U 1 U 2 40 20 4 4 2.5A UOC =U2 + IR2 = 20 + 4 = 30V 或:UOC = U1 -I R1 = 40 - 4 30V UOC 也可用叠加原理等其它方法求。 (2) 求等效电阻R0 将所有独立电源置零(理想电压源 用短路代替,理想电流源用开路代替) R R ^~R L 2 R R 2 ]:师 画出等效电路求电流I 3 U OC R 。 R 3 2 13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半径为R的竖直圆槽形光滑轨道,水平轨道的PQ段长度为,上面铺设特殊材料,小物块与其动摩擦因数为,轨道其它部分摩擦不计。水平轨道左侧有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可视为质点的质量的小物块从轨道右侧A点以初速度冲上轨道,通过圆形轨道,水平轨道后压缩弹簧,并被弹簧以原速率弹回,取,求: (1)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2)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经过圆轨道最低点时的动能; (3)当R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圆轨道时能沿轨道运动而不会脱离轨道。 【答案】(1)10.5J(2)3J(3)0.3m≤R≤0.42m或0≤R≤0.12m 【解析】 【详解】 (1)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其弹性势能最大。从A到压缩弹簧至最短的过程中,由动 能定理得:?μmgl+W弹=0?m v02 由功能关系:W弹=-△E p=-E p 解得 E p=10.5J; (2)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被弹回圆形轨道最低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2μmgl=E k?m v02 解得 E k=3J; (3)小物块第一次返回后进入圆形轨道的运动,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小球能够绕圆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此时设小球最高点速度为v2,由动能定理得 ?2mgR=m v22?E k 小物块能够经过最高点的条件m≥mg,解得R≤0.12m ②小物块不能够绕圆轨道做圆周运动,为了不让其脱离轨道,小物块至多只能到达与圆心 等高的位置,即m v12≤mgR,解得R≥0.3m; 设第一次自A点经过圆形轨道最高点时,速度为v1,由动能定理得:

动能及动能定理典型例题剖析

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典型例题剖析例1一个物体从斜面上高h处由静止滑下并紧接着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量得停止处对开始运动处的水平距离为S,如图8-27,不考虑物体滑至斜面底端的碰撞作用,并设斜面与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因数相同.求摩擦因数μ. [思路点拨]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它从静止开始运动,最后又静止在平面上,考查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没有变化,即ΔEK=0,因此可以根据全过程中各力的合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上找出联系. [解题过程]设该面倾角为α,斜坡长为l,则物体沿斜面下滑时, 物体在平面上滑行时仅有摩擦力做功,设平面上滑行距离为S2,则 对物体在全过程中应用动能定理:ΣW=ΔEk. mgl·sinα-μmgl·cosα-μmgS2=0 得h-μS1-μS2=0. 式中S1为斜面底端与物体初位置间的水平距离.故 [小结]本题中物体的滑行明显地可分为斜面与平面两个阶段,而且运动性质也显然分别为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依据各阶段中动力学和运动学关系也可求解本题.比较上述两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不难显现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用动能定理解题,只需抓住始、末两状态动能变化,不必追究从始至末的过程中运动的细节,因此不仅适用于中间过程为匀变速的,同样适用于中间过程是变加速的.不仅适用于恒力作用下的问题,同样适用于变力作用的问题. 例2 质量为500t的机车以恒定的功率由静止出发,经5min行驶2.25km,速度达到最大值54km/h,设阻力恒定且取g=10m/s2.求:(1)机车的功率P=?(2)机车的速度为36km/h时机车的加速度a=? [思路点拨]因为机车的功率恒定,由公式P=Fv可知随着速度的增加,机车的牵引力必定逐渐减小,机车做变加速运动,虽然牵引力是变力,但由W=P·t可求出牵引力做功,由动能定理结合P=f·vm,可

勾股定理知识点和典型例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全章知识点和典型例习题 一、基础知识点: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 4()2ab b a c ?+-=,化简可证. 方法二: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 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 422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 积为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方法三: 1()()2S a b a b =+?+梯形,211 2S 222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 ?,则c = b = ,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 关系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 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a b c c b a E D C B A

最新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半径为R的竖直圆槽形光滑轨道,水平轨道的PQ段长度为,上面铺设特殊材料,小物块与其动摩擦因数为,轨道其它部分摩擦不计。水平轨道左侧有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可视为质点的质量的小物块从轨道右侧A点以初速度冲上轨道,通过圆形轨道,水平轨道后压缩弹簧,并被弹簧以原速率弹回,取,求: (1)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2)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经过圆轨道最低点时的动能; (3)当R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圆轨道时能沿轨道运动而不会脱离轨道。 【答案】(1)10.5J(2)3J(3)0.3m≤R≤0.42m或0≤R≤0.12m 【解析】 【详解】 (1)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其弹性势能最大。从A到压缩弹簧至最短的过程中,由动 能定理得:?μmgl+W弹=0?m v02 由功能关系:W弹=-△E p=-E p 解得 E p=10.5J; (2)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被弹回圆形轨道最低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2μmgl=E k?m v02 解得 E k=3J; (3)小物块第一次返回后进入圆形轨道的运动,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小球能够绕圆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此时设小球最高点速度为v2,由动能定理得 ?2mgR=m v22?E k 小物块能够经过最高点的条件m≥mg,解得R≤0.12m ②小物块不能够绕圆轨道做圆周运动,为了不让其脱离轨道,小物块至多只能到达与圆心 等高的位置,即m v12≤mgR,解得R≥0.3m; 设第一次自A点经过圆形轨道最高点时,速度为v1,由动能定理得:

高一物理动能定理经典题型汇总(全)

高一物理动能定理经典题型汇总(全)

————————————————————————————————作者:————————————————————————————————日期:

1、动能定理应用的基本步骤 应用动能定理涉及一个过程,两个状态.所谓一个过程是指做功过程,应明确该过程各外力所做的总功;两个状态是指初末两个状态的动能. 动能定理应用的基本步骤是: 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并分析运动过程. ②分析受力及各力做功的情况,受哪些力?每个力是否做功?在哪段位移过程中做功?正功?负功?做多少功?求出代数和. ③明确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 k1及E K2 ④列方程 W=E K2一E k1,必要时注意分析题目的潜在条件,补充方程进行求解. 2、应用动能定理的优越性 (1)由于动能定理反映的是物体两个状态的动能变化与其合力所做功的量值关系,所以对由初始状态到终止状态这一过程中物体运动性质、运动轨迹、做功的力是恒力还是变力等诸多问题不必加以追究,就是说应用动能定理不受这些问题的限制. (2)一般来说,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求解的问题,用动能定理也可以求解,而且往往用动能定理求解简捷.可是,有些用动能定理能够求解的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却无法求解.可以说,熟练地应用动能定理求解问题,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和方法,应该增强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主动意识. (3)用动能定理可求变力所做的功.在某些问题中,由于力F 的大小、方向的变化,不能直接用W=Fscos α求出变力做功的值,但可由动能定理求解. 一、整过程运用动能定理 (一)水平面问题 1、一物体质量为2kg ,以4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时刻起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水平向右,大小为4m/s ,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做功为( ) A. 0 B. 8J C. 16J D. 32J 2、 一个物体静止在不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1kg ,u=0.1,现用水平外力F=2N ,拉其运动5m 后立即撤去水平外力F ,求其还能滑 m (g 取2 /10s m ) 3、总质量为M 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 ,中途脱节,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L 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除去牵 S L V V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专题

弄死我咯,搞了一个多钟 专题四动能定理及能量守恒(注意大点的字) 一、大纲解读 本专题涉及的考点有: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都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全,频率高,题型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用能量观点解题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途径之一。《大纲》对本部分考点要求为Ⅱ类有五个,功能关系一直都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涉及这部分内容的考题不但题型全、分值重,而且还常有高考压轴题。考题的内容经常及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动量守恒定律、电磁学等方面知识综合,物理过程复杂,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这部分知识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因此,每年高考的压轴题,高难度的综合题经常涉及本专题知识。它的特点:一般过程复杂、难度大、能力

要求高。还常考查考生将物理问题经过分析、推理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复习时要重视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掌握,加强建立物理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09年的高考中要考查学生对于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要建立相关物理模型,灵活运用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及能量转化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剖析 1、理解功的六个基本问题 (1)做功及否的判断问题:关键看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第一是力;第二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而所谓的“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可作如下理解:当位移平行于力,则位移就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的位移;当位移垂直于力,则位移垂直于力,则位移就不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当位移及力既不垂直又不平行于力,则可对位移进行正交分解,其平行于力的方向上的分位移仍被称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2)关于功的计算问题:①W=FS cos α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用动能定理W=ΔE k 或功能关系求功。当F 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 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如果知道某一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数值,那么也就知道了该过程中对应的功的数值。 (3)关于求功率问题:①t W P =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②功率的计算式:θcos Fv P =,其中θ是力及速度间的夹角。一般用于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

动能定理典型分类例题(经典题型)

动能定理典型分类例题 模型一 水平面问题 1、两个材料相同的物体,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以相同的初动能在同一水平面上滑动,最后都静止,它们滑行的距离是( ). A .乙大 B .甲大 C .一样大 D .无法比较 2.两个材料相同的物体,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水平面上滑动,最后都静止,它们滑行的距离是( ). A .乙大 B .甲大 C .一样大 D .无法比较 3、 一个物体静止在不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1kg ,u=0.1,现用水平外力F=2N ,拉其运动5m 后立即撤去水平外力F ,求其还能滑 m (g 取2 /10s m ) 4.一个物体静止在不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1kg ,u=0.1,现外力F=2N ,斜向上与水平面成37度拉其运动5m 后立即撤去水平外力F ,求其还能滑 m (g 取2 /10s m ) 4.用拉力F 使一个质量为m 的木箱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冰道上移动了s ,拉力F 跟木箱前进的方向的夹角为α,木箱与冰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箱获得的速度(如图)。

5.一辆汽车沿着平直的道路行驶,遇有紧急情况而刹车,刹车后轮子只滑动不滚动,从刹车开始到汽车停下来,汽车前进12m。已知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0.7,求刹车前汽车的行驶速度。 5、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中途脱节,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L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除去牵引力,如图所示。设运动的阻力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的距离是多少? 模型二斜面问题 基础1 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沿斜面方向拉力F为40N的作用下从静止出发沿倾角为37o 的斜面上滑,物体与斜面的摩擦系数为0.40,求物体在斜面上滑行5m时的速度。 基础2 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力F为40N的作用下从静止出发沿倾角为37o的斜面上滑,物体与斜面的摩擦系数为0.40,求物体在斜面上滑行5m时的速度。

中考数学解题技巧专题:勾股定理与面积问题

解题技巧专题:勾股定理与面积问题 ——全方位求面积,一网搜罗 ◆类型一直角三角形中,利用面积求斜边上的高 1.(郴州桂阳县期末)在Rt△ABC中,∠C=90°,AC=9,BC=12,则C点到AB的距离为【方法1】() A. 5 36 B. 36 5 C. 33 4 D. 12 25 2.如图,在2×2的方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点A,B,C都在网格点上,则AB 边上的高为() A. 35 5 B. 25 5 C. 35 10 D. 32 2 第2题图第6题图 ◆类型二结合乘法公式巧求面积或周长 3.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24,斜边长为10,则其面积为() A.96 B.49 C.24 D.48 4.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6cm2,斜边长为5cm,则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 A.7cm B.10cm C.(5+37)cm D.12cm ◆类型三巧妙分割求面积 5.如图,已知AB=5,BC=12,CD=13,DA=10,AB⊥BC,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类型四“勾股树”及其拓展类型中有关面积的计算 6.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cm,正方形A的边长为6cm,B的边长为5cm,C的边长为5cm,则正方形D的边长为() A.14cm B.4cm C.15cm D.3cm 7.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5和11,则b的面积为() A.4 B.36 C.16 D.55 第7题图第8题图 8.(青海中考)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其面积标记为S1,以CD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以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标记为S2……按照此规律继续下去,则S9的值为() A.???? 1 2 6 B.???? 1 2 7 C.???? 2 2 6 D.???? 2 2 7 ◆类型五“赵爽弦图”中有关面积的计算 9.“赵爽弦图”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一个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如图,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6,则大正方形与小正方形的面积差是() A.9 B.36 C.27 D.34 第9题图第10题图 10.(永州零陵区校级模拟)如图是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1个正方形镶嵌而成的正方形图案,已知大正方形面积为49,小正方形面积为4,若用x,y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x>y),下列四个说法:①x2+y2=49;②x-y=2;③2xy+4=49;④x+y=9.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