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归纳该政策的特点;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归纳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说明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2、过程与方法:列表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比较其异同,并注意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相联系,阅读教材提供的相关历史文献,学习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方法;联系中国目前改革开放的实际,认识新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述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克服种种严峻困难巩固新政权的事实,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通过对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有益探索的事实,坚定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1)内忧: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

(2)外患: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A、原因:新生政权的苏维埃性质;新生的政权退出了一战——《布列斯特和约》

B、概况:1918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协约国,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苏俄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国内战争,1918年下半上,苏俄丧失了主要的粮食产生,四之之三的领落入敌手。

2、目的: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集中一切人力、物力保卫祖国。

3、措施:

(1)实行余粮收集制,

(2)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3)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4)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4、评价:

((1)积极:在当时的情况下发挥了积极作用,集中了一切人力、物力,巩固了新生的政权;(2)消极:从长远来看,破坏了农民的积极性,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强制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打退了国内外敌人进攻后,苏俄仍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企图在当时的条件下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结果激化了矛盾,证明这条道路行不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表明它只能在非常时期实施,但是苏俄的一些领导人却企图借此直接进入共产主义,实质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凭借行政的手段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生产关系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发展实际,因此注定失败。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经济: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使苏俄的经济濒于崩溃,加上1921年的天灾人祸造

成的饥荒,人民生活极端困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也加剧了国内经济的进一步恶化。

(2)政治:经济危机发展为政治危机,引发农民不满,有些地区发生了农民暴动,1921年二三月间,离彼得格勒不远的喀琅施塔得海军基础地的水兵暴动。

2、实施: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以后

3、内容:

(1)在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2)在工业方面:改为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紧持发展社会主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3)商业方面:允许商品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4)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

4、效果:调节器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苏俄经济走出了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1925年,国民经济已经基本恢复,同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状史有了明显的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初步好转,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相同点: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应会当时严峻的形势而采取的巩固政权的措施。

侧重点相同:农业问题都是其重点。

结果相同:都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不同点:背景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当时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向革命政权发动战争的情况下采取的;而新经济政策是为了解决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而采取的措施。

内容不同:

农业:余粮收集制;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工业: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大企业仍归国有,中小企业允许私营,部分地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制度:强制劳动,实行国家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实质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经济手段控制社会经济,试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而新经济政策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

意义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影响经济发展,引起工农群众不满,引起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三、苏联的成立:

1、背景:十月革命后,俄国国内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和其它的一些社会主义共和国

2、成立: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具备法律效力:1924年1月,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用宪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教学设计]

一、导入:带领学生梳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线索:自由竞争——私人垄断——国家垄断,我们看到战后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各个国家的经济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那么一战中确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经济又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最后它的瓦解与经济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呢,作为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探究,以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

二、新授:

1、了解历史:

(1)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苏俄曾进行过哪两种尝试向社会主义过渡。

(2)这两种政策的内容是什么?结果如何?

2、理解历史:

(1)为什么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非常时期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会实行新经济政策?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3、见解历史:试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你觉得哪一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为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