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红豆杉树”作文审题立意及学生考场范文整理(南山实验何大)

2017年“红豆杉树”作文审题立意及学生考场范文整理(南山实验何大)

2014级绵阳“二诊”作文审题立意及考场范文选辑

整理人:南山实验何大红

一、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清朝初年,为纪念定居浙江省开化县大郡村,金土根的族祖在屋后的山脚种下一棵红豆杉,金家后人将保护此树写入家规,世代守护。每当灾难来临,金家入总能挺身而出护树。经过十六代人三百多年的悉心守护,这棵红豆杉已长成需要三人才能合抱的参天大树,繁育出几十万株红豆杉苗,村里大大小小的红豆杉苗,大多来自这棵红豆杉。目前,大郡村红豆杉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每年给村里带来数百万元的收益。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准确解读题目要求,辨明作文类型

(1)从题目要求上看,属于典型的新材料作文命题格式:“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所谓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意味着对材料的把握要全面,虽然可以多角度立意,但角度有高下之分;自定文体,意味着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

(2)从材料性质看,属于叙事类新闻材料,综合材料的含意,材料重心落在如何解决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问题。因此,也可从时评文的角度写作。

三、细读材料,把握材料主旨,确定立意角度

1.从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性质审题,采取由果及因、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族祖种树,纪念定居——后人护树,写入族规——长成大树,泽被后世。立意角度有:(1)守护信念(规则、家风、文化、历史),终成善果(整合族祖、后人和后世)。(2)做当代事,立万世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创基业者当有历史(长远)眼光(以族祖的行为为切入点,兼顾后人和后世两个对象)。(3)传承优良文化(家风、规矩、信念),成就伟业。

2.从时评文的角度审题立意,采取由此及彼、由小到大的思维:族祖种树,纪念定居——后人护树,写入族规——长成大树,泽被后世,跨度三百多年,落脚点在当下:如何解决中国社会的发展问题?材料属于带有强烈象征和隐喻色彩的宏大叙事。要求考生能采用类比和引申的思维方式,紧紧围绕当下中国社会的发展问题,结合当代中国的主流政治话语来审视这个时事材料的实质。

立意角度有:(1)社会发展与守护(坚守)历史(文化、传统、民族信仰)的关系:a、当代社会发展(现代化)不可粗暴对待(否定)历史(文化、传统、民族信仰);b、当代社会发展要有历史责任感(历史眼光),或不可急功近利(目光短浅);c、历史(文化、传统、民族信仰)对当代社会发展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应当尊重;d、尊重优良的传统(民族)文化(家风、老规矩、信仰),反对历史(文化)虚无主义。(2)社会发展与保护自然(环境)的关系:a、当代社会发展(现代化)不可粗暴对待自然(环境);b、当代社会发展要保证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或不可急功近利(目光短浅);c、当代社会发展讲究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或绿色、生态、协调)发展的科学理念;d、社会发展,是科学和人文关怀的统一。(3)传承优良文化(家风、规矩、信念),成就伟业。

3.其他立意,言之成理也可。凡是只抓住守护(坚守)、族规(传统、规矩、信念)、自然、环境这些概念中的一个,文章立意和分析论证不涉及作文材料,架空进行泛化写作或套作,一律在40分以下。

二、考场范文(整理者有删改校正)

坚守传统亦可寻得发展

金家后人世代保护祖传红豆杉,而今红豆杉亦给他们创造了难以估量的收获。这个故事的背后是对传统的坚守,而且也向我们证明了坚持维护传统亦可寻得发展。

在中国发展百余年来总有一种声音叫嚣着摒弃传统,而金家后人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对此的一种否定,同时也向我们展示继承传统是新时期发展的有力途径。新中国成立初期正是由于对传统继承与保护的缺失才有了今天众多的遗憾。过去,我们总认为传统即落后,它既不能带来经济价值,也不能吸引外国游客,还耗费人力物力去维护。但如今,发展迅速的今天,

金家后人对传统的开发让我们看到发展有另一种可能,即在传统中寻得发展。

令人欣喜的是像金家后人一样坚守传统寻得发展的例子并不少见。我国云南的古城古文化开发便是一个有力证据。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而今,物质极度丰富精神缺失的问题日益突显。而像金家后人一样,作为传统继承人的我们亦可以接过前人手中的担子发展传统。而事实上这样去做的人是越来越多。每年冬天,西安雪景都会火遍朋友圈,隔着屏幕我们也能感受到“雪满长安道”的那一点哀愁几分萧索。这也让人我们看到:中国传统的市场其实很大,从传统中寻得发展更非什么难事。个人的利益并非不可与传统挂钩,坚守传统的同时亦可以寻得发展,享得利益。

正是由于金家后人对传统的保护,才有了如今难得一见的参天古木和其带来的经济效应。纵观国内外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如今你漫步于乌镇便可发现在这个已被现代化洗涤的城市仍然葆有江南水乡独特的魅力。这里有无数的人做着进出口生意,亦有无数的人选择坚持传统,而且传统也确实带来了发展。近年来“国学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何尝不是国人对于传统的呼唤?!去年为一场营销酒而开办的微博诗会也能引发数万网友的参与,大有“国人诗性未死”之势……这些事件难道不正是传统中可以谋发展的铁证吗?

坚守传统的意义已经被金家后人的故事诠释得明白透彻。在21世纪的今天,坚守传统寻求发展,实乃上上之选。

让坚守成为一种习惯

朔风烈烈,极北之海,有人持汉节,沐日月。月华皎皎,芳草凄迷,有人歌幽篁,醉山林……

穿越历史的风烟,我们可以在很多古人身上看到他们闪光的品质——坚守。

而金氏族人按照家规,世代守护一株红豆杉,每当灾难来临也不忘守护,这一守护,便是三百余年。这就是一种坚守。

试问:这世间能守护一棵树三百余年的有多少?即使是家规严明,金家人也完全可以修改家规,弃树于不顾,毕竟,守护一棵树不仅费心费力,灾难来临时,还有诸多不便。但金家人没有选择便捷的方式,而是将家规,将守护一棵树的责任,坚守了下去,而今天,树也给了他们回报,每年给村里带来数百万元收益。这是他们的坚守让他们获此馈赠。

而金家人三百年如一日地坚守正是当今社会人们缺乏的。这个时代,三心二意之人太多,而能始终如一的人太少,不论是坚守自己的决定,还是坚守自己的心!社会的潮流磨平了许多人们的棱角,使他们失去了自己的思想,从众而行,人云亦云;世事的沧桑也使许多人忘却了初心,交出底线,一再退让。坚守,在当今社会,似乎已然式微。

金家人的事例就仿佛黑暗森林中的一点萤火,明灭依稀却可睹。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坚守到最后,总会有所收获。若是行为上的坚守,你或许东过北墙撞南墙,但吃一堑长一智,南北墙不是爷去处;或许众里寻他千百度,回首定睛已是凌云处!总之,这坚守不会让你一无所得。若是心灵上的坚守,你要么树下坐得醍醐灌大顶,大彻大悟,要么灵心开辟一瓦尔登湖,诗意栖居。

鲍鹏山在《风流去》里将庄子比作高悬精神天空的明月的守护之树。一棵树,孤独地守望月亮,这是庄子的坚守。

“君子仕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破车敝裘,周游列国,这是孔子的坚守。

“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旧友叙说平生,清琴横床,浊酒半壶……这是嵇康的坚守。

……

坚守或许是“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持正;或许是“众人都将此火熄灭,而我独

将此火高高举起”的勇敢;或许是斯巴达克斯为着心中的太阳城挣断绳索的激情……

“生命,在滂沱的雨后,总能成诗”。若我们每个人能让坚守成为一种习惯,生命,总会成诗。

守传统之根种未来之树

三百多年前为纪念定居种下的一颗红豆杉在十六代人的守护下挺过风雨,长成参天大树,同时其繁育出的杉苗如今每年可带来巨额收益。

金家世代守护的,不仅仅是一颗红豆杉,更是金家家族的“根”。在守护中,族人凝聚力量,在血脉相承的亲情里,家族的精神浸润到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红豆杉长成参天大树,金家人隆兴庞大家族。

正如金家后人遵循家规、守护传统而兴盛如斯一样,只有守住了传统之根、正根固本,根才能长成未来荫蔽子孙的参天大树。

曾国潘乃晚清重臣,家庭宗族庞大,人丁众多,他制定了严格的家规,严肃治家,遏制不良风气对家庭发展的影响,让曾家在那个贵族子弟皆堕落成性的飘摇年代脱颖而出,家中子弟皆为成器之才,而且在多个领域有较高造诣。一百年来,曾国潘的后代谨循家规,严于律己,几代人共同守护家族的浩然正气并延续传承家族传统的精髓,子孙后代皆堪人杰,这可说是当之无愧的世家大族。

最近新闻报道的广东有一家人,四代从医。从民国时期祖辈所从事的传统中医到现在孙辈所从事的现代临床医学,皆是源于家庭传统中对“救死扶伤”之根的不懈追求和世代传承。这也不可不谓是对传统之根的坚定守护。正是这种坚守,我们才有幸认识并了解这一家子,才能再次感受到对传统坚守的润泽之功!

家有家的传统,国有国的精魂。国是家的集合,没有国,哪成家?我们既要守护家族传统之根,也要守护国家之根、民族之魂。

正如前几年大火的节目《汉字听写大赛》中所暴露的问题——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忽视,造成了传统文化的缺失。如若不对守护传统加以重视,国家之根便会摇动不稳,民族的发展也必将受到影响。不过好在开始有《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优秀记录片的存在,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热度有所上升,人们逐渐意识到“根”的重要性。无论时代发展怎样迅速,我们都不应该忘了捂热传统文化。只有带上根,才能走出去,并且走得远、走得稳。

故勿忘:只有守住传统之根,方可种出未来的参天大树。

守护,滋养出参天大树

清朝初年,一棵红豆杉栽种出一个家庭的将来。怀着对未来时光的祝愿,这棵树早已在金家人的世代守护中生长为参天大树,如今那漫山遍野的红豆杉,一望无垠的星星点点的红,为大郡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早已成为村民的精神支柱。守护与传承带来的或许让人意想不到,前人的栽种与守护滋养的是子子孙孙的未来。我们需要守护。

俗语有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金土根的族祖在百年前栽下的那一棵小小的红豆杉已经在世世代代的守护下成为对整个村庄和金土根后人的荫蔽。金家后人将保护此树写入家规,早已把此树作为金家人的精神支柱。在数百年来每个暴风雨的夜晚,勇敢的金家人挺身而出为这棵树阻挡风风雨雨。如今,或许第一个栽红豆杉的人也未曾想到,满山的红豆杉让金家人生活富足,给全村人也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只有世世代代的守护才能成就如今的“红豆杉”,前人的悉心照顾带来了丰厚的果实。

守护一棵树可以有如此多的收益,而现实中面对浩浩岁月长河,我们却总是忘记守护,忘记中华民族经历千百年来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东西。老黄历中“腊八节、重阳节”等冷门节日渐渐淡出人们视线,而取而代之的却是“双十一、圣诞节”等节日,我们是否已经忘了“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怀,忘了腊肉和蔬菜煮在一起的香味?我们忘了守护、忘了传承。忘了中华传统这一棵大树,它也需要我们守护。

前段时间韩国端午节申遗引发国人一片冷潮热讽,日本的茶文化获奖也引起国人的不屑。的确,这些文化原本是来自古老的中国,现在却被他国窃取或被他国发扬,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懂得守护。只有在“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时我们才会感到心痛,在日本人茶文化获奖时才心惊,这都是忽视守护与传承的恶果。长此以往,我们的书法艺术、京剧文化等都将被裹进时代的洪流,被吞噬,最后湮没在时光中。久而久之,一个民族文化可能将走向衰退与败落!

有鉴于此,社会各界应大力呼吁对传统的守护与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在现代生根发芽,用每个子民的全心守护守出参天大树,造福后人。

我们不是仓映嘉措高举明灯,不是纳兰容若看破红尘,我们是需要会守护的中国人!

我们所需要的传承

从人类第一次点燃火苗并将方法传给下一代开始,传承便渗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每一缝隙。

可想而知,传承之于人类如同清水之于生命。失去了传承便也失去了活力。

清朝初年的那棵细小的红豆杉因为那世代传承的守护到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因为这传承,村民获利;因为这种传承,金家人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需要的正是这风雨不弃,数载如一日的传承。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有语:“文化是一种共同经验,后人的行为便是过去的投影。”大郡村的经济利益固然与千百年的守护分不开。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那百年不变的家规承传。

社会之所以在进步,是因为我们有经验,我们有前人犯下错误而总结的教训与经验。正是人类或病痛或鲜血的代价,让人类一次次避开了悬崖,一次次避免了灾难。而这种经验之所以被我们所熟知,靠得便是传承。

想象一下,金家族人每次接受家规时看着红豆杉一点点长大的成就感吧,我们自己从前人的社会映射到如今的社会架构,看见文明一步步走来,看见科技一点点兴起,人类的骄傲感便充斥全身,这就是传承的魅力。

说到传承,就不得不提及文化的传承,一个不可否认的现状是国人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趋向淡漠,从近来大量关于弘扬中华文化的节目中可见一斑。从孔孟老庄到程朱明阳,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思想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基因中,然而随着科技的入侵,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视而不见,季羡林老先生有言:“中国的文化是优秀的文化,21世纪将是中华文化的世纪。”不必去悬想早迟,只需想一想,一个中国人岂能不对本国之过往有所了解,这也是钱穆老人下过的定义。

世人有幸,《四书》、《五经》还在,《传习录》、《宋词》、《唐诗》尚存,京剧、民乐、皮影、窗花都还有。只是现在不该停在“还有”,我们需要的是立于浪头的人们的传承。不然,“尺八”这种原产于中国隋唐却兴盛传承于日本的悲剧还会上演。传承老一辈优秀的技艺是一种对文化的忠诚与热爱。

传承是一种态度,它不是一时的挽救亦不是一时兴起。但愿鲁迅笔下“永不回头”的人们,还记得这“过旧”的美好,珍惜经验的实用,珍惜被传承的拥有。

我会在未来为中国而喝彩!

悉心静待树自成荫

世世代代的悉心照料,静心等待,造就了一颗润泽多方的红豆杉。是金家人的执着坚守和倾心培育,让奇迹自土地拔起,让红豆撒满全村土地。

这颗挺立的红豆杉,结出了满树红豆,更结出了亘古不变的真理——悉心静待,树自成荫。

或许有人会质疑:将一颗树写入家规,是否小题大做?十几代人为一颗树倾心尽力,寸步不离,是否得不偿失?然而,静默不言的红豆杉用自己的成长和回馈否定了一切质疑之声,繁育的幼苗全村拔起——这是一个由精力和时间造就的奇迹,付出终得回报。

泰弋尔曾说:“只管走下去,路边的繁花远不及终点的参天大树来得耀眼。”诚然,金家人在三百多年的漫长守候与照料中,必然有过动摇,但他们坚守着一纸家规,将红豆杉视如己出,付之以倾心之力,不问始终,不求回报。三百年的守候,世代的传承与延续,终于让大地上绽放了奇迹,赢来了那一树繁荫。

全心的投入和悉心的照料,是成功的丰壤。红豆杉带来的利益源于金家人在灾难面前的挺身而出,而阿里巴巴的上市和增值亦来自马云全情的投入和付出。观乎当今企业,哪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是在殚精竭虑地操劳之后换得众人仰慕的成功?内有首富主健林为万达企业忙碌奔波于各地,外有扎克伯格为脸书的发展惨淡经营。没有足够的付出与悉心照料,就没有与之成正比的回报。树犹如此,人亦何堪?

而日积月累的厚积薄发,也是参天大树的成长必经路。试想,若非金家三百年的不离不弃,静候始终,哪来造福全村,利润巨大的红豆林?是时间的等待与年轮的倍增,成就了这颗大树。树的成长离不开时光的雕刻,人的成长更是如此。正是以时间为代价,以精湛的技巧,以雕磨的手法,才让一代代大国工匠脱颖而出。而以人为载体的成就,亦离不开时光的塑造。曹雪芹著《红楼梦》耗尽心血,终得造就传世佳作。

由此观之,唯有悉心的照料和倾尽全力的付出,才能让大树成材;唯有等待时光的雕刻与塑形,方能结出满树红荫。树犹如此,人更必然!

悉心静待吧,用执着坚守和倾心培育,去成就自己的那一片绿树繁荫!

与自然和谐共处

清初,金土根的族祖种下了一棵红豆杉,三百年来,世代守护。今日,树已参天,也为大郡村带来难以估量的收益,皆大欢喜。

人与自然的相处竟可和谐至此。人挺身而出,倾力守护;自然也毫不吝惜,涌泉相报。

我们为什么不与自然和谐共处?为什么不让这样的大郡村多一些、再多一些?

自然是慷慨的。它深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若护它,它可还你“藕花气香,竹风韵凉”的清雅;给你“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陪伴;给你桃花山上桃花庵的满眼春色;给你清荣峻茂的良多趣味。此外,它既可带给你一湖澄碧如画中的诗情画意、视觉盛宴、精神丰飨,也可如大郡村的那棵红豆杉一般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于情于理,同自然和谐共处都是利大于弊。

可如今,古人重到须惊。水光已不再敛滟,富营养化的水体生满恶彩;山色倒是时时空蒙,不过不是因细雨霏霏,而是因雾霾遮天蔽日以致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我们在与自然互相伤害。灾害频发全球变暖,今年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还历历在目,严重的雾霾已使空气净化器停不下来。显而易见的两败俱伤,我不太明白,从何时起我们与自然竟开始刀刃相向?

我们该向自然道歉,与自然和解。王开岭写下《每一个故乡都在逝去》,叹今世之人多

已无根;木心在《哥伦比亚的倒影》中讲,谁也不以为大城市的这种形式是一个深重的错误……我羡慕、甚而有些嫉妒大郡村的人们——他们有根啊,有着丰饶富美的精神家园。

有位文学大师曾讲,这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世纪。我们在钢筋水泥之间迷失了信仰,也再回不到、甚至遗忘了精神家园。古时文人讲究寄情山水,陆游还道“镜湖元自属闲人,何须君赐予”。大自然,从古至今,便是人类的精神、灵魂圣地,魂牵梦萦之所。同自然和谐共处,就算我们自私地不谈经济、不谈爱心,也是在为自己的精神寻找归宿!

让我们打破春的寂静,将生机还给春天,将虫吟还给夏天,将肃杀还给秋天,将素净还给冬天,将蝶还给花、藻还给泉、精神家园还给自己……

让我们再一次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

最美的传承

清朝初年,金土根的族祖在山脚种下一棵红豆杉,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它终于成为合抱之木,成为参天大树。

十六代人的悉心守护,传承的仅仅是那一棵红豆杉吗?时易世移,王朝更迭,最美的传承莫过于那写在家规上的一点心尖热血,那祖辈们对于家乡的情怀与守望。

古人有云:“何日归家洗客袍?”再如何天涯羁旅浮萍踪迹,也无法抹杀人们对家乡的渴望。人类对于家乡有一种牵连血肉的归属感,依靠这份安定来消磨骨髓中的动荡。正是这种情怀,让余光中先生在冷雨之中驻足凝望,也让陆游夜半闻来的杜宇声“催成清泪,惊残孤梦”。也正是这种情怀,让金家的族祖,为了纪念定居开化大郡,种下那一棵意义非凡的红豆杉,让金家的后人,费尽心血将保护此树写入家规,让他们在自然不可抗力面前,坚守着对一个家乡的守望。

他们所保护的,分明是世界上最朴素的心愿与最美好的传承。体现在大郡村这荒岭一隅,是红豆杉苗与金家后人一起繁衍生息,代代不灭;而体现于人类群体,便是人类文明与家国情怀的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他们将不害怕风吹雨打的侵蚀,不害怕颠覆天地的力量,因为昼夜更替,老翅寒暑,红豆杉始终在那里,而家乡也始终在那里。

我有时身处霓虹灯的光海之中,有时流徙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我常常看见迁居高楼的邻人,也常常听说漂泊首都的青年。我不知道现在的人心目中,是否还生长着那棵代代传承的红豆杉。我不知道人们所在意的,是否已经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每年给村里带来数百万元的收益”。我只是单纯地有点儿失落。

如今的年代,家还在,家规不在了;出生地还在,守望不在了;遗传规律还在,代代传承不在了。世代的守护成了试卷上一个供人评说的话题,最美的传承成了一篇轻飘飘的文章。

可是,一定还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吧?

“目前,大郡村红豆杉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这棵红豆杉已长成需要三人才能合抱的参天大树。”

也许,传承还在那里,守护也还在那里。在金家人永远的故土上,红豆杉成长为参天模样。

那人那村那树

大笔如椽,泼墨出几许人家,笔峰一转,勾勒出几丝烟霞,细细描摹,绘出中国式的山水村庄,中国的农村,少不了那树、那人与那山水。山是村民生活物质的来源,水是生命的起源,而人只是自然界中依靠自然山水而存在的个体。

在自然界中,人只是支配着资源,不是占领主宰着资源。金土根的族祖将保护屋后的红

豆杉做为家规,每当灾难来临时,金家人挺身而出悉心守护。费正通在《乡土中国》中写中国人心中根植的乡土性是维护民族生存的纽带。“乡土性”决定了我们在自然中的地位。我们不是自然的统治者,自然需要人类的保护。“乡土性”也是情感的寄托与守护。一纸村规民约,金家人却守护三百多年,这其中的意义,早已超过了家规而是对自己土地、家园的情感的延续。于是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产生。

同时,社会环境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双向的关系。自然的保护,不仅使村民拥有安静的生活环境,也给他们带来产出的效益。小小的红豆杉在悉心守护下成长为参天大树,繁育出几十万幼苗给村里人带来数百万元收益。这亦可称之为树的回报。假使树是有人性的,这岂非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回馈吗?

然而,金土根家族的行为寥寥无几。人类更多关注的是眼前实际效益,放长线钓大鱼的觉悟并非人人都有。姜太公直钩钓鱼,曾国藩挖城困敌。舍弃眼前小利,看似愚,但却有更长久的收获。这是一种智慧与美好的精神品质。地沟油事件,让消费者对垃圾食品敬而远之;毒奶粉事件,让父母将消费转向国外品牌,国产食品滞销。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不合理保护,让昆明滇池“臭”名远扬,让沙漠在西北泛滥成灾。我们需要的是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是一个能让子孙后代受益无穷的环境,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充满生命的伦理的社会。

古人谓之有三重境界,而人与自然有可有三重境界。一重是“烟光凝而暮山紫,潦水尽而寒潭清”的自然山水之美;二重是呼唤全人类尊重生命与自然的伦理道德之美;最后是“蓦然回首,那人那村那树”的社会和谐之美。

守得根在,方能花开

守护,是给予微光刺破黑暗的勇气,是赋予嫩芽冲破禁锢的毅力;是家,让你在外飞翔时安心无虑;是海,能在你受过失败苦楚后仍然相信的坚定力量……又或者,仅仅是对一棵红豆杉坚持多年的维护。一棵红豆杉能让我们体会到守护的力量,守护根本,方能花开。

孙中山先生言:“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守护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信念。只有坚定这种信念,才可能真正保护想要保护的东西,而无疑,我们需要的,就是坚定守护的信念。

守护根本,我们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金家人世代守护红豆杉,不畏艰难,每每危难时刻都挺身而出,最终回报他们的守护的是万株红豆杉苗和每年百万元的收益;梁启超注重育人之根本,传下家训“清正勤思”“修身治学”,其子对家训的守护终成“九子皆才俊,一门三院土”的结果;而《傅雷家书》也以最直接的方式告诫子女要守护住做人之根本,成就了其子傅聪的声名……我们不能在前行的路中迷失,坚守信念守护想要守护的东西,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不能退缩。

像王开龄先生所说:“做精神明亮的人。”想要精神明亮,不正是靠坚守信念得来的吗?如果没有金家世代的守护,红豆杉不会长得如此参天繁茂,或许在幼苗时就被人拔起;若不是梁启超和其子对家训家规的守护,哪里成得梁家“一门三院土”的光辉;如果没有了坚定守护的信念,或许傅雷并不会成为享誉中外的大家;或许乃至金家也不会成为枝繁叶茂的大家。坚定守护,就像坚定大海中航行的方向,你永远不会迷失在风雨中;坚定守护就像坚守着文明的钥匙,终能通向成功的未来,要知道须守护根本,才能迎来花开。

当人们赞叹守护与传承的力量时,有人却迷失在现实的泥淖中,有黑心企业不能守护信誉,为利益不择手段,最终被曝光破产;有卖油炸的小贩昧心挣钱,不知守护迎客的根本,黑心加有害物质,最终获刑……我们无法评判一个人活得是否正确,但当他坚守根本,懂得守护或许他就迸发出了自己最耀眼的光芒。

守护,凝一汪浇灌花朵的泉水,要一颗充满善意的人心,或许我们也能如金家人那样收

获意想不到的回报。

我愿守护为人根本,迎接花开!

薪火相传,共创未来

清朝初年,定居浙江大郡村的金土根的族祖在屋后山脚种下红豆杉,并将保护此树写入家规,世代相传,如今这棵红豆杉已长成参天大村,并繁育出几十万株树苗,每年给村里带来数百万收益。对树的世代守护,不仅是金家人对家规的坚守,更是一种对信仰的传承,他们对这种精神的薪火相传,谱写了他们美好的未来。

虽然金家后人世代相传的仅是一棵微小的红豆杉,但他们传承的更是一种对传统家规的信仰,正是因为他们对这种信仰的坚守,才能让小小的红豆杉长成参天大树,福泽万代。假若没有他们对家规的坚守,假若有一代人的放弃或忽视,红豆杉也就不能这样顺利成长,更有可能死亡,就更没有后世每年的数百万收益,可见传承与坚守的重要性,只有薪火相传,才能共创美好未来。

反观如今的社会,人心浮躁,大家沉醉于趋名逐利,对传统文化与传统精神信仰的继承与发扬更是少之又少。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被韩国申遗成功,中国的传统技艺皮影戏成为印度尼西亚的特产,传统文化的遗失不仅仅反映出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小,更反映如今社会中世代传承精神的丧失。泱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只有我们懂得传承的力量,才能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在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时代里,传承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我们个人首先需要传承的精神。只有通过传承,我们才能丰富充实自己,促进自我的长远发展。作为我们的社会更需要传承精神,传承传统文化,更要传承信仰,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永远繁荣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文化的传承、精神的传承、信仰的传承并非只是口头说说便能做到,它需要每一个人的力量,更需要每一个人,每一代人的坚守与努力。只有传承的力量传播到社会每一个地方,我们的传统文化与精神才能如那棵红豆杉一般成长成参天大树,经久不衰,福泽万年。

金家人的红豆杉让我们看到传承的力量,也让我们懂得一个人,一个民族只有坚持传承的信仰,才能欣欣向上。

愿如红豆杉,薪火相传,共创未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