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1)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1)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1)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

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5.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

6.最佳密度: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即为稳定交通流量,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

7.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8.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9.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0.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 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2. 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13.行车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行车延误分类: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

误、引道延误。

14.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

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的现象的数据,并进行

分析,从而了解掌握交通流的规律的工作过

程。

15.跟驰理论:运用动力学的方法,研究在无

法超越的单一车道上车辆排队行驶时,后车跟

随前车的行驶状态,并且借用数学模型表达的

一种理论。

16.交通工程: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

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研

究交通规划、设计、管理和控制的理论、方法

及有关设施、设备及法律、法规学,使道路交

通更加安全、高效、舒适和快捷的一门综合性

科学技术。

17.高峰小时交通量: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

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

交通小时交通量。

填空判断:

1.交通工程学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

性或复合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

2.5E指:,,,,。

3.交通工程学的产生和发展:基础理论的形

成,交通规划理论,交通管理技术形成,智能

化交通时期。

4.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交通流要素调查,交

通出行调查,交通事故调查,交通环境调查。

5.交通量调查法:人工观测法,试验车移动法,

车辆感应器测定法,仪器自动测定方法,摄影

法。地点车速调查方法:人工测定法,使用测

速仪器测定速度,车辆感应器测速方法。区间

车速调查方法:试验车观测法,车牌号对照法,

驶入驶出测量法。

交通密度调查方法:出入量法和摄影法。交

叉口延误调查:行车时间调查,停车延误调查。

6.道路交通三要素:人(驾驶人,行人,乘客,

居民),车(客车,货车,非机动车)路(公

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相关设施)

7.交通量按交通类型分有:机动车交通量,非

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交通量分析的三

个方面:1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2交通量空

间分布特性3交通量的构成特性。

8 .0.5<(交通量的方向分布系数)<1

9.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驾驶员、车辆、道路

(类型,平面线形)。

10.交通流三要素:交通量,行车速度,车流

密度——

11.按交通规划考虑的时限来划分:远景或远

期战略规划、综合网络规划,近期治理。远景

或远期规划通常为20-30年,远景规划要展望

到30-50年甚至更长的发展时期。

13调查定义:起讫点的调查。调查方法:①

家访调查②发表调查③路边询问调查④公

交车辆出行。调查包括:①个人出行②车辆

出行③货物流通出行。调查工作步骤:①划

定调查区域②确定交通分区③抽样方法④

表格设计⑤人员训练⑥实地调查⑦精度检

14.构成交通事故的因素:人、车、路、后果。

15.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驾驶员、车辆、道

路(类型,平面线性)、交通条件(交通量,交通

组成,交通管理)。

16.排队系统的组成部分:输入过程、排队规

则、服务方式

17.非自由状态行驶的车队特征:制约性、延

迟性、传递性

18.标志的三要素:颜色、图形、符号与文字

19.出行的基本属性:①每次出行有起讫俩个

端点②每次出行有一定目的③每次出行采

用或几种交通方式

20.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①行政管理②技术

管理(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

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

21.按照交通流运行特征的变化可将快速道路

和高速道路分为:基本路段、交织区和匝道及

道路连接点三个部分

22.交叉口延误的调查方法:点样本法和样本

追踪法(包括行车时间调查和停车延误调查)

23.典型的公路布局有:三角型,并列型,放

射型,树杈型。典型的城市道路网布局:棋盘

形(方格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西安

属于棋盘形,兰州属于带型,北京放射环形。

24.交通量的月变化系数越小则月交通量越大

25.停车场的分类:①A按停车场地所处位置划

分:路边停车场地、路外停车场地②按停车

车型划分:机动车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场③

按停车设施的功能:专用停车场、配件停车场、

社会公共停车场④按使用性质划分:临时停

车场、固定停车场

2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分类:①城市道路发展

战略规划②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③

1 / 6

城市道路近期治理规划

27.单行交通种类:固定式单项交通、定时式单项交通、可逆性单项交通、车种性单项交通28.停车实况调查:连续式调查、间歇式调查、询问式调查。车辆停放方式:平行式、垂直式、斜列式

29.事故率表示法:①人口事故率法②车辆事故率法③运行事故率法④事故强度

简答

1.道路线性设计原理:①以用路者的行车需求伪依据②从交通角度用动态的观点分析问题

③用协调的方法设计

2.交通工程现状:①运营能力不足②运输方式不科学③管理落后

3.交通流调查的目的和意义:①准确掌握交通现状及其发展规律;②为将来的交通需求提供相应的道路工程措施和交通管理控制手段

4.车速调查的目的:①对某处作周期性调查,掌握速度分布状态及速度变化特征②为评价规划设计指标及服务水平提供依据③为交通管理和控制提供速度资料,通过事前事后调查判断交通管理和工程措施的效果④为事故分析提供速度资料,用于决定道理设计几何要素

⑤用于其它交通研究

5.交通规划的目的:①使道路交通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社会进步②使各种交通方式能够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③使道路交通布局能产生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④使人和货物出行能方便、迅速、舒服、经济

6.交通工程研究内容:①交通特性分析技术

②交通调查方法③交通流理论④交通通行能力分析技术⑤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⑥道路交通管理技术⑦交通安全技术⑧静态交通系统规划⑨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⑩交通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7.适用条件①泊松分布:车流密度不大,车辆间相互影响微弱,其他外界干扰因素基本上不存在,即车流是随机的,用泊松分布能较好的拟合数据。②二项分布车流比较拥挤,自由行驶机会不多的车流。③负二项分布到达的车流被动性很大或以一定的计算间隔现测到达的车辆数其间隔长度一直延续到高峰期间与非高峰期间两个时段时所得的数据有较大的方差,用负二项分布拟合数据8.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区别与联系:①表示的

单位和方法相同②描述对象③交通量数值

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通行能力具有相对稳定

性和规律性④交通量在正常情况下小于通行

能力,在强制流状态接近或到达道路的通行能

9.交通系统管理策略:①节点交通管理策略

(交叉口控制方式交叉口管理方式交叉口

转向限制)②干线交通管理策略:单行线、

公共交通专用线、货运禁止线、自行车专用线

或禁止线③区域交通管理策略:区域信号控制

系统、智能化区域管理系统

10.高速道理交通特点:①平时为了预防自然

阻塞,实行驶入控制②万一发生交通事故等

紧急情况,为迅速解除由此产生的阻塞,实行

控制驶入,禁止驶入的措施③为保护环境,

应在交通情况对环境和人类将会造成危害时,

实施交通控制

11.我国城市道路出现全面紧张的原因:①交

通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②管

理落后,交通结构不合理③城市道路布局的

限制解决方法:①道路交通建设②交通需求

管理交通源③交通系统管理交通流

12.交通规划的四阶段模型:1交通出行生成

预测:回归分析,类别分析;2交通出行分布

预测:增长系数法和综合法;3交通方式划分

预测:定性,定量;4交通分配预测:全有全

无分配法、容量限制法、多路概率分配法。

1.交通工程:交通工程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

分布、运行和停住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

设计、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

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

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

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

2.交通工程变革:步行时代、马车时代、汽车

时代、高速公路时代、智能运输时代。

3.交通工程发展的四个时期:基础理论形成

(30年代初-40年代末)、交通规划时代形成

(50-70)、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智能交通

时期。

4.交通工程学科的性质:交通工程学科是一门

发展中的综合性学科,它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把

人、车、路、环境与能源作为统一的有机整体

进行研究和应用。

5.交通工程学科的内涵:(1)交通特性(2)

交通调查(3)城市公共交通系统(4)交通流

理论(5)交通规划的理论和方法(6)新交通

体系及各种交通设施

6.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

叉性或复合型、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7.道路交通三要素:人、车、路。

8.城市道路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

路。

9.公路网布局: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

叉形。

10.城市道路网布局:棋盘形、带形、放射形、

放射形环。

11.交通流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关系:交通量

Q、行车速度v、车流密度K。

基本关系为:,式中平均流量(辆)区间平均

车速(),平均密度(辆)。

12.交通量的分类:按交通类型分,有机动车

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

13.月变系数: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平均日交

通量之比。

14.高峰小时交通量: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

时变图一般呈马鞍形,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

在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

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

量。

15.高峰小时系数: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

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

交通量之比。

16.第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30):将一年

中8760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

排列时其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有成为设计

交通量。

17.行程车速(区间车速):车辆行驶在道路某

一区间的距离与行程时间的比值。

18.临界车速: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时的车

速。

19.行驶车速: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

离与行驶时间的比值。

20.中位车速:也称为50﹪位车速,是指在该

路段上在该速度以下行驶的车辆数与在该速

度以上行驶的车辆数相等。

21.85﹪位车速: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

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该速度以下,只有

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交通管理部门

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车速。

22.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驾驶员,车辆,道

2 / 6

路类型及平面线形,交通条件(交通量、交通组成、交通管理),超车条件,交通环境。23.交通流的空间分布:交通量随空间而变化的特性,一般指同一时间或相似条件下,随地域、城乡、路线、方向、车道等的差别而变化的情况。城乡分布:城市内交通量大,郊区和农村交通量小;路段上的分布:与路段的功能、等级、区位有关;交通量的方向分布:方向不平衡性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双向交通量*100﹪;交通量在车道上的分布:各车道交通量分布不等。

24.车流密度:(辆)式中,N为路段内的车辆数,L路段长度()。

25.平均车头间距: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车头间的距离

26.平均车头时距: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的车头到达道路某断面的时间间隔。

27.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交通出行调查,交通流要素调查,交通事故调查,交通环境调查。

28.交通调查的目的:交通调查是通过统计实测分析判断,掌握交通状态发展趋势及有关交通现象的工作过程。

29.交通调查的种类:区域交通量调查,小区域边界线交通量调查,核查线调查、特定地点或专项交通量调查。

30.交通量调查的方法:人工观测法,试验车移动调查法,车辆感应器测定法,仪器自动计测法,摄像法。

速度调查方法:地点速度、区间速度。

密度的调查方法:出入量法、摄影法。出入量法原理:在路段上,t0时刻存在的车辆数为E(t0),若从t0到t1的这一段时间内进入该路段的车辆数为;驶出该路段的车辆为,则t时刻时段上的车辆数为0

延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受到驾驶人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

影响延误的因素:人、车、路、车辆间的转向、交通负荷、服务水平、交通控制、交通环境。

1:单通道服务系统。ρ=λ/μ为交通强度线利用系数,平均到达率为λ,到达平均时距为1/λ,从单通道接受服务出来的平均服务率μ则平均时间为1/μ在系统中没有顾客的概率P0=1-ρ基本延误:由交通控制装置所引起的延误,与

道路交通量多少及其他车辆干扰无关的延误。

运行延误:由于各种交通组成间相互干扰而产

生的延误。

行车时间延误:车辆在实际交通流条件下由于

该车本身的加速、减速或停车而引起的时间延

误,即与外部干扰无关的延误。

停车延误:由于某些原因使车辆实际停止不动

而引起的时间延误。

起讫点调查(调查):目的是为了弄清所研究

区域内人和货的交通特性,主要包括居民出行

调查、流动人口出行调查、机动车出行调查等。

这些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基本类似,统称起讫点

调查。

离散型分布:在一段固定长度的时间内到达某

场所的交通数量或一定距离内分布的交通数

量,是所谓的随机变数,描述这类随机变数的

统计规律用的是离散型分布。包括泊松分布、

二项分布、拟合优度检验(x检验)。

交通流理论:运用物理学和数学来描述交通特

性的一门边缘科学。包括:概率论、疾驰理论、

交通波理论、车辆排队理论。

排队论:是研究“服务”系统因“需求”拥挤而产

生等待行列(即排队)的现象,以及合理协调

“需求”与“服务”关系的一种数学理论。排队系

统的三个组成部分:⑴输入过程就是指各种类

型的顾客按怎样的规律到达⑵排队规则指到

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⑶服务方式

指同一时刻有多少服务台可接纳顾客,每一顾

客服务了多少时间。

排队:单指等待服务的车辆,不包括正在被服

务的车辆。

跟驰理论:运用动力学的方法,研究在无法超

车的单一车道上车辆列队行驶时,后车跟随前

车的行驶状态的一种理论。

车流波动理论:列队行驶的车辆在信号灯交叉

口遇到红灯后,即陆续停车排队而集结成密度

高的队列;绿灯亮后,排队的车辆又陆续起动

而疏散成一列具有适当密度的车队。车流中两

种不同密度部分的分界面经过一辆辆车向车

队后部传播的现象,称为车流的波动。此车流

波动沿道路流动的速度,称为波速。通过分析

车流波的传播速度,以寻求车流流量和密度、

速度之间的关系,并描述车流的拥挤消散过

程。(Q12)/(K12)。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

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

实体(车辆或行人)数,亦称道路通行能量。

由于道路、交通、管制条件及服务水平的不同,

通行能力可分为基本(理论)通行能力,可能

(实际)通行能力,设计(规划)通行能力,

一般来讲: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

计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的作用:

1确定道路等级性质主要技术指标和线性几

何要素

2与现有交通量对比,可以确定现有道路的问

题作为道路改建的主要依据

3作为与其他交通方式比选的依据

4作为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改建交通设施配

置的依据

5作为城市道路网规划公路网设计的依据

6作为交通管理运营行车组织及监控方式确

定的依据

服务水平:是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

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

程度或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主要评价指标快

捷性、通畅性、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

高速公路: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

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

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高速公路组成:按交通流运行特征:基本路段、

交织区、匝道、通道连接点。按结构物分:路

段、交叉口、匝道。按车辆运行形态分:分流、

合流、交织与交叉。

冲突点:指的是在交叉口内,两股车流轨迹线

呈交叉形的交会点。

交通规则:确定交通目标与设计、达到交通目

标的策略和行动的过程。目的:设计一个交通

体系,以便为将来的各种用地模式服务。按交

通规划考虑的时限来分:战略规划、综合网规

划、近期治理。

交通规划的基本程序:1组织准备2指定目标

3综合调查4分析预测5制定方案6评价与选

择7连续规划。

1.交通分布预测的方法:(1)增长系数法:由

现状分布和增长系数估算未来分布的,包括均

衡增长率法、平均增长率法、底特律法、弗雷

特法。其基本假设是交通分布的模式现在和将

来变化不大,因此,当土地使用、交通资源布

局、预测区域交通设施状况等有较大变化时,

此法误差较大。可用于粗略的交通分布预测。

3 / 6

(2)重力模型法:由现状分布选取某一适合的重力模型,推算未来的分布方法,其基本假设是两小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与出发区i的出行产生量、到达区j的出行吸收量成正比,与两区之间的出行阻抗(消耗)成反比。

2.交通方式划分预测:确定出行量中各交通方式所占的比例。方式划分通常在出行分布结束后进行,也可以在出行生成后、出行分布前进行。

3.交通分配预测:将前面预测的各分区之间不同交通方式的交通量分配到具体的道路网上去。

4.交通分配预测方法:(1)全有全无分配法(该法是从计算费用最少出发,通常以各区矩心之间的行程时间为基准。从某一区的矩心出发以最短路径到达其他各区的矩心一组路线称为最短路径,当所有的起讫点交通量在道路网图上都通过最短通路,即完成了全有全无分配。)(2)容量限制分配法(3)多路径概率分配法

5.交通预测四阶段: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划分、交通分配。四阶段模型:出行生成预测(回归分析、类别分析)、出行分布预测、方式划分预测、交通分配预测。

6.交通事故:凡车辆在公用道路上行驶过程中,由于违章,造成人畜伤亡或物品损坏的意外事件,统称为交通事故。

第一章绪论

1.交通工程学定义:我国《交通工程手册》给出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是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术科学

2.交通工程学科的内涵:(1)交通特性(2)交通调查(3)城市公共交通系统(4)交通流理论(5)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6)交通组织管理与监控、诱导的理论、技术与方法(7)交通事故的预测、预防、交通安全的评价、对策与交通违法处理(8)停车需求与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管理(9)交通环境保护、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研究(10)自行车交通的特性,通行能力,使用条件及线路的规划设计(11)道路交通立法、条例等(12)新交通

体系及各种交通设施等

3.交通工程学的特点:(1)系统性(2)综

合性(3)交叉性或复合性(4)社会性(5)

前瞻性(6)动态性

第二章交通特性分析

1.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人、车、路

2.驾驶人的生理、心理特性:视觉特性:

(1)①视力②视野③色感(2)反应特性:

反应是由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的知觉行为过

程。它包括驾驶人从视觉产生认识后,将信

息传到大脑知觉中枢,经判断,再由运动中

枢给四肢发出命令。反应时间:2.5s

3.道路交通特性:(1)道路网体系(2)

道路网布局(3)路网密度(4)道路线形

(5)道路结构

4.交通量的定义:交通量是指在选定的时间

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

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平均交通量=1 (求

和)(为各规定时间段内的日交通量(辆)

n 为各规定时间段的时间,(d)

5.影响交通量特性的因素主要有:(1)公路、

城市道路的类型和等级(2)道路功能(3)

地区特征(4)时间特征

6.交通量特征的分析,一般要从三个方面来考

虑:(1)交通量的时间按分布特性(2)交

通量的空间分布特性(3)交通量的构成特性

7.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1)月变化:年

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平均日该交通量之比称

为交通量的月变化系数K 月月最大时,月

是一年交通量最少的一个月(2)周变化:指

一周内各天的交通量变化,也称日变化(3)

时变化:①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内的交

通量)②高峰小时系数, 高峰小时交通量/[(t

时段内最高交通量)*60]

8.交通量的空间分布:(1)城乡分布(2)在路段上

的分布(3)交通量的方向分布,方向分布系数

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双向交通量*100%(4)交

通量在车道上的分布

9.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

划期内满足绝大多数小时车流能顺利通过,

不造成严重阻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

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适当的小时交通

量座位设计小时交通量,第30 位最高小时是

最合适的.所谓第30 位最高小时交通量(30)

就是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 个小时交通量,

以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 位的那个小

时交通量。

10.行车速度特性:设行驶距离l,所需时间为

t,则车速可用形式表示,(1)地点车速:

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速度,用作道路设

计,交通管制规划资料(2)行驶车速:从行

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用

于评价该路段的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

也可用于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3)运

行车速:用于评价道路通行能力和车辆运行

状况(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用以评

价道理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

提高运输效率就是要提高车辆的行程车速

(5)临界车速: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时的

车速,对于选择道路等级具有重要作用(6)

设计车速: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

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

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的

标准

11.行车速度的统计分布特性:(1)中位车

速(2)85%位车速,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

的限制车速(3)15%位车速,规定低速限制,

减少阻塞排队现象

12.交通密度:指某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

的车辆数目,(辆)

13.平均车头时距及平均车头间距分别为

流量及密度的倒数

第三章交通调查与分析

1.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1)交通流要素的

调查(2)交通出行调查(3)交通事故调查

(4)交通环境调查

2.交通量调查的目的:在某一地点作周期调

查,(1)了解交通的组成,分布,掌握交

通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的规律,据此可预测交

通量及其发展趋势(2)为道路规划,建设及

交通运营管理与控制提供交通流量,流向,

车速延误,停车等数据(3)通过事前事后的

交通量调查,评价道路服务水平与交通管理

措施的效果(4)在交通研究中通过交通量调

查掌握交通实态与变化规律(5)用于推算道

路通行能力,预测与计算事故率及道路运输

成本和效益等(6)为制定交通政策法规与科

学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3.交通量调查的种类:(1)区域交通量调查

(2)小区边界线交通量调查(3)核查线调

查(4)特项地点或专项交通量调查。

4 / 6

4.交通量调查的方法:(1)人工观测法(2)试验车移动调查法(3)车辆感应器测定法(4)仪器自动记测法(5)摄影法

5.速度调查的主要方法:(1)人工观测法(2)使用测速器测定速度(3)驶入驶出测量法

6.密度调查方法:(1)出入量法(2)摄影法。

7.行车时间:汽车沿一定路线,在实际交通条件下,从一处到另一处行车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和延误)

8.延误:(1)基本延误:(固定延误)由于交通控制装置所引起的延误,与道路交通量多少及其它车辆干扰无关的延误(2)运行延误:由于各种交通组成间相互干扰而产生的延误(3)行车时间延误;车辆在实际交通流条件下,由于该车本身加速,减速或停车而引起的时间延误,即与外部干扰无关的延误(4)停车延误;由于某些原因使车辆实际停止不动而引起的时间延误.9.延误产生的原因:(1)基本延误主要产生在车辆过交叉口时这种延误与交通流动的特性无关,是由信号,停车标志,让路标志及平交道口等原因造成(2)运行延误是因其他车辆或行人干扰而产生的

第四章交通流理论

1.交通流理论在20C30S 最早采用概率论方法,1933 年金泽论述了泊松分布应用于交通分析的可能性,到20C50S 相继出现了跟驰理论,交通波理论和车辆排队理论

2.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离散型分布和连续型分布

3.离散型分布中:(1)泊松分布:使用条件:车流密度不大,其他外界干扰因素基本上不存在,即车流是随机的,分布的均值和方差都等于λt(2)二项分布,适用条件:车辆比较拥挤,自由行驶机会不多的车流,分布的均值M 和方差D 分别为,(1)

4.排队论的基本原理:“排队”单指等待服务的,不包括正在服务的,而“排队系统”既包括了等待服务的,,又包括了正在被服务的车辆

5.“排队系统”3 个组成部分:(1)输入过程(2)排队规则(3)服务方式

6.排队系统最重要的数量指标:(1)等待时间(2)忙期(3)队长

7.跟驰理论:是运用动力学的方法,探究在无法超车的单一车道上车辆队列行驶时,后

车跟随前车的行驶状态,并且借数学模式表达

并加以分析阐明的一种理论

8.非自由行驶状态:在道路上行驶的一队高

密度汽车,车间距离不大,车队中的任一辆

车的速度都受前车速度的制约,行驶人只能

按前车所提供的信息,采用相应的车速,这

种状态称为~

9.非自由行驶状态的3 个特征:制约性,延

迟性,传递性

10.跟驰模型是一种刺激-反应的表达式,驾

驶人所接受的刺激是指其前方引导车的加速

或减速以及随之而发生的这两车之间的速度

差和车间距离的变化。驾驶人对刺激的反应

是指其未来紧密而安全的跟驰前车所做的加

速或减速动作及其实际效果

第五章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1.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管理

等方面的基本参数

2.我国常定义: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

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

过最大交通实体数,亦称道路通行能量 3.道

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道路条件,交通条件,

管制条件,其他条件

4.道路通行能力的类别:(1)较长路段畅通

无阻的连续行驶车流的通行能力,一般称为

路段通行能力(2)在有横向干扰条件下,时

通时断,不连续车流的通行能力(3)在合流

分流或交叉运行状态下的通行能力(4)交织

运行状态下的通行能力

5.服务水平是指道路用使者从道路状况,交通

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

务程度或服务质量;不同的服务水平允许通

过的交通量称为服务流率或服务交通量

6.道路服务水平分级:我国高速公路和一级

公路主要以密度作为主要指标,其相应的服

务水平和运行状态为:一级为自由流,二级为

稳定流上线,三级为稳定流下限,四级为饱

和流

7.按交通流运行特征性的变化,可将快速路

和高速公路分为基本路段、交织区和匝道及

通道连接单个部分。基本路段系指道路不受

匝道立交及其附近合流。分流。交织。交叉

影响的路段,他是道路的主干和重要组成部

分。

8.基本通行能力:道路与交通处于理想情况

下,每一条车道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

最大交通量N 距

9.实际通行能力C 实:指已知道路设施在实

际的道路交通与控制条件下,该路的某车道

或断面上,特定时间段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

数C 实最大=10000(辆)l0 车头最小间*

宽度修正*重车修正*纵坡修正

10.规划通行能力:是指道路根据使用要求的

不同,按不同服务水平条件下所具有的通行

能力,C 设计*服务交通量/通行能力

11.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差别和内在关

系:(1)同:都是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

断面的交通实体数,表示方法相同(2)异交

通量是指道路上实际运行着的交通体的观测

值,其参数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通行能力

则是根据道路的几何特点、交通状况及规定

运行特性所确定的最大流量,其数值具有相

对稳定性及规律性(3)内在联系:道路通行

能力 C 反映了交通的容量,交通量Q 反映

了道路的负荷量,表征了道路符合程度和利

用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当Q

为自由流状态,车速V 高,行驶自由度大,

随着Q 增加,车流的运行状态恶化,当Q

接近C 时,车流为强制流状态,将出现车流

拥挤、阻塞现象

第六章交通规划

1.交通规划的定义:广义的交通规划包括交通

设施体系布局规划、交通运输发展政策规

划、交通运输组织规划、交通管理规划、交通

安全规划、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等,狭义的交

通规划主要是指交通设施体系布局规划和近

期建设规划。所谓的交通规划(狭义)通常是

指根据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与地区的

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

析研究,对地区未来不同的人口、土地利用和

经济发展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

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建设的规

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

评价比选,确定推荐方案,同时提出假设实

施方案的一个完整过程。

2.起讫点调查,又称为调查,其目的是为了

弄清所研究区域内人和货的交通特性,主要

包括居民出行调查、流动人口出行调查等。

调查的常用方法有(1)家访调查(2)发表调

查(3)路边询问调查(4)公交月票或公交

智能卡调查。

5 / 6

3.交通发生预测:交通发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分区产生的交通量与分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分区所产生的交通量。交通发生预测通常有两种方法:回归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

4.交通分布预测:所谓交通分布就是区与区之间的交通流流量多少的分布。交通分布预测的目的是根据现状分布量及各区因经济增长、土地开发而形成的交通量的增长,来推算各区之间将来的交通分布。

5.交通方式划分预测:交通方式划分就是把总的交通量分配给各种交通方式。

6.交通分配预测:交通预测的最后一步就是交通分配,就是将前面预测的各区之间不同交通方式交通量分配到具体的道路网上去。交通分配方法常用的有全有全无分配法、容量限制分配法、多路概率分配法等几种。

第七章停车设施规划

1.按停车场所处位置划分(1)路边停车场地:指在道路用地控制线内划定的供车辆停放的场地,(2)路外停车场地:指道路用地控制线以外专辟的停车场。按停车车型划分(1)机动停车场(2)非机动停车场。按停车设施的服务功能划分(1)专用停车场(2)配建停车场(3)社会公共停车场

2.车俩停放特征:(1)累计停车数:是指典型停放点和区域内一定时刻实际停放车数量。而延停车数指一定时间间隔,调查点或区域内累计停车次数。(2)停车设施容量值给定停车区域或停车场有效面积上单位时间间隔可用于停放车辆的最大泊位数。(3)停车需求是指给定停车区域内特定时间间隔的停放吸引量。(4)停车供应指一定的停车区域内按规范提供的有效泊位数。(5)停车目的指出行活动中有目的的路边或路外停放。(6)停放时间指车辆在停放设施实际停车时间。(7)停放密度是停车负荷的基本度量单位,(8)停放车指数指某一时刻实际累计停放量与停车设施供应量之比,它反应了停车场地拥挤程度(9)停放周转率表示一定时间段内每个停车车位停放车辆次数。(10)步行距离指停车存放后至出行目的地的实际步行距离

第八章交通管理与控制

1.交通需求管理策略(1)优先发展策略(2)限制发展策略(3)禁止出行策略(4)经济杠杆策略

2.大楼交通标志(1)主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2)辅助标志(3)可变信息标志

3.道路交通标线的类别:(1)标线设置方式可分为纵向标线、横向标线、其他标线(2)按标线的功能性质划分为指示标线、禁止标线、警告标线(3)按道路交通形态分为四类:线条、字符标记、突起路标、路边轮廓标(4)按道路标线职能与作用划分为:白色虚线、白色实线、黄色虚线、黄色实线、双白虚线、双黄实线、黄色虚实线、双白实线。

6 / 6

(完整版)名词解释(软件工程)

三、名词解释 1、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逻辑部件,它由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组成。 2、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 3、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 4、模块化:是把程序划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总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可能完成指定的功能满足问题的需求。 5、类:对具有相同数据和相同操作的一组相似对象的定义。 6、软件危机: 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7、软件维护:在软件已经交付使用之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软件的过程. 8、继承:子类自动地共享基类中定义的数据和方法的机制. 9、投资回收期: 就是使累计的经济效果等于最初投资的需要的时间。 10、结构化分析方法:就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11、软件的生命周期:一个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终被废弃所经历的一系列时期。 12、投资回收期:就是使累计的经济效果等于最初投资的需要的时间。 13、结构化分析方法:就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14、模块: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它是单独命名的而且可通过名字来访问。 15、宽度:是软件结构内同一个层次上的模块总数的最大值。 16、事务流:数据沿输入通路到达一个处理,这个处理根据输入数据的类型在若干个动作序列中选出一个来执行。这类数据流应该划分为一类特殊的数据流,称为事务流。 17、耦合:衡量不同模块彼此间互相依赖的紧密程度。 18、事件:是某个特定时刻所发生的事情,它是对引起对象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现实世界中的事件的抽象。 19、函数重载:指在同一作用域内的若干个参数特征不同的函数可以使用相同的函数名字。 20、存根模块:用以模拟被测模块运行过程中所调用模块或是被测模块下层模块的替代程序。 21、变换流:信息沿输入通呼进入系统,同时由外部形式变换成内部形式,进入系统的信息通过变换中心,经加工处理以后再沿输出通路变换成外部形式离开软件系统,当数据流图具有这些特征时,这种信息流就叫变换流。 22、内聚: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23、扇出:是一个模块直接控制的模块数目。 24、多态性:子类对象可以像父类对象那样使用,同样的消息既可以发送给父类对象也可以发送给子类对象。

外科学-名词解释

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钠等比例丢失,血清钠在正常范围内,细胞外液渗透压保持正常.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丢失,但缺水少于缺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血清钠浓度降低.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大于15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因机体摄入水总量超过排出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加。 代谢性酸中毒:指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 代谢性碱中毒:体内H+丢失或HCO3-增多,引起碱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是因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减弱,致使体内产生的CO2不能充分排出,或CO2吸入过多而引起的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碱中毒:指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CO2排出过多,以致血中PaCO2减低,引起低碳酸血症。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有害因素侵袭后出现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细胞广泛缺氧、代谢紊乱及器官功能障碍为共同特点的病理过程,是一种危急的临床综合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既往被称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或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急性肾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在短时间内(几小时或几日)出现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创伤、感染等危重症时,因肺实质发生急性弥漫性损伤而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颅内压增高:是许多颅脑疾病所共有的综合征,是指因各种原因,如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等,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减少,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导致颅内压持续高于2.0kPa,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三大病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引起的以全身代谢亢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总称。 连枷胸:当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胸壁内陷,呼气时软化胸壁外凸。胸壁软化区这种状态又称为连枷胸。 副癌综合征:是指与肺癌有关,但与肿瘤的压迫、转移以及肿瘤的治疗均无关系的一组内分泌、神经肌肉或代谢异常的综合征。 倾倒综合征:由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失去了对胃排空的控制,导致胃排空过速所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 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瘀滞,可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临床上病人表现为脾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等,称为门静脉高压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指累及周围血管的炎症性、阶段性、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好发于下肢血管。 骨筋膜室综合征: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早期征候群即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好发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腰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 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导论(1--2 章)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活动中的个案的学科。 2、文学活动:由文学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运动,它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 者四个要素。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4、文学批评: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对作家、作品、读者、文学思潮作理性的分析、研究的一门学科。 5、文学史:以历时方法,记载文学活动的过程,并对重要的现象作必要的阐释的一门学科。 6、文学哲学:用哲学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原理、认识论、方法论来指导研究文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关 系、作家的创作、读者的阅读性质、机制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7、文学心理学:文学活动中的基本环节文学创作、作品、接受过程,是作者心理、读者心理不断转 换过程,采用心理学的视角(精神分析学、投射理论)如研究文学活动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8、文学符号学:运用语言学、符号学的研究原理,对文学文本进行信息译码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9、文学社会学:把文学活动作为子系统放在社会大系统中研究,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道德、 伦理、宗教等多重角度,研究作家、作品、读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点是作品与社会历史的对应关 系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10、文学价值学:研究文学活动中的文化价值的形成、转移、增值、变化的过程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11、文学文化学:把文学活动研究的各种理论、视角、方法综合起来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文学理论 的发展历史存在一个倾向,由古老的文学文化学,到后来的各种形态的兴起分化,到现在又向文学文化学回归。 12、文学信息学:文学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负载传播信息,由编码到译码,是一个信息的生成与 转换过程,由这种研究方法构成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它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所阐述的文艺学思想的核心,列宁斯大林毛泽 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思想中所包涵的文学理论为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所论述的理论为补充的文学理论体系。 2、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 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成人的全面的发展。 3、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的活动的特性。人的劳动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 劳动之前就有了蓝图,人按照预先的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工改造对象,使对象打上主体的烙印,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1. 软件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部分,它是包括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2. 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3.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去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即把工程化应用到软件上。 4. 软件生存周期 软件生存周期是指软件产品从考虑其概念开始到该软件产品交付使用,直至最终退役为止的整个过程,一般包括计划、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集成、交付、维护等阶段。 5. 软件复用 软件复用就是利用某些已开发的、对建立新系统有用的软件元素来生成新的软件系统。 6. 质量 质量是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求能力的特性和特征的集合。在合同环境下,需求是明确的;在其他环境下,隐含的需求需要识别和定义。 7. 质量策划 质量策划包括产品策划、管理和作业策划,以及质量计划的编制和质量改进的准备工作。 8. 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是以最求最高的效益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性活动。 9.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对流程和产品的符合性的评估,独立分析不足并予以更正使得产品与需求相符。 10. 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有计划的和系统性的活动,它对部件或产品满足确定的技术需求提供足够的信心。 11. 软件质量 软件质量是指明确声明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明确文档化的开发标准、以及专业人员开发的软件所具有的所有隐含特征都得到满足。 12. 正式技术复审 正式技术复审是一种由软件开发人员进行的软件质量保证活动,其目的是在软件的任何一种表示形式中发现功能、逻辑或实现的错误,验证经过复审的软件确实满足需求,保证软件符合预定义的标准,使软件按照一致的方式开发,使项目更易于管理。 13. ISO ISO是一个组织的英语简称,代表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即"国际标准化组织"。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大全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文学消费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3.文学理论: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4.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的科学。5.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展过程、分析评价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的学科。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了的文学理论。它有五大基石,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生产论、文学交往论。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而文学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文学创造和文学欣赏展现出来。 3.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文学作品的客观材料和主观情思,都只能来源于社会生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文学领域的运用。4.艺术生产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现代社会,艺术成为商品,因而艺术是生产,为资本创造价值,并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制约。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即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中以审美为目的和归宿的特殊部门,所以是审美的意识形态。 6.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把文学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它以作品为中心符号,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现实生活)、作家与读者、作家与彼岸世界(理想世界)的交往对话关系。这样,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或曰对话结构。 第二编文学活动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人通过实践把自己的能力、智慧、理想、思想等本质力量展现出来,或曰转化成一个可感的对象。文学就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3.文学活动四要素: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即生活)、作者、作品、读者。这四要素相互依存。 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P46):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解,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系统,更是一种交往对话结构。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建立起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分别构成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作者与作者、

软件工程复习题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PD Powerdesigner是面向数据分析、对象分析、对象设计和实现,集成UML 和数据建模的CASE工具。 2.等价类划分法 等价类划分法是黑盒法设计方案的一种。它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划分成有限个等价类,用每个等价类中的一个典型值作为测试数据。 3.模块 模块是能够单独命名,能独立地完成一定功能,由边界元素限定的程序 元素的序列。 4.流程图 流程图是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描述软件设计的方法,能直观地描 述过程的控制流程,便于初学者掌握。 5.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分析模型中出现的所有名字的一个集合,还包括有关命名实 体的描述。如何名字是一个复合对象。它还应有对其组成部分的描述。 6.对象 对象视作一个融合了数据及在其上操作的行为的统一的软件组件。 7.软件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对应的另一部分,包括一系列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集合。 8.DOM Document Object Model,文档对象模型可以以一种独立于平台和语言的方式访问和修改一个文档的内容和结构。 9.MVC Model View Controller,MVC是一个软件设计模式,它强制性的使应用程序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分开。使用MVC应用程序被分成三个核心部件:模型、视图、控制器。它们各自处理自己的任务。 10.UML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是一种描述、构造、可视化和文档化的软件建模语言。 11.ERD Entity-Relation Diagram实体关系图,实体关系模型描述数据实体、关联以及实体属性。该模型用实体关系图描述显示世界中的实体,而不涉及实体在系统中的实现方法。 12.Servlet Servlet是一种服务器端的Java应用程序,具有独立于平台和协议的特性,可以生成动态的Web页面。 13.BOM BrowserObjectModel浏览器对象模型,研发者通过使用BOM,可移动窗口、更改状态栏文本、执行其它不与页面内容发生直接联系的操作。 14.MDA 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模型驱动架构,MDA提供了一种途径(通过相关的工具)来规范化一个平台独立的系统、规范化平台、为系

外科学名词解释(比较全).doc

外科学名词解释 1、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 2、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3、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 4、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一点癌:癌灶直径在1mm以下的早期胃癌。 6、麦氏点: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 7、肝蒂: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 8、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为~。 9、Glisson纤维鞘: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称为~。 10、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 11、第三肝门: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 12、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 13、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14、Charcot三联征:见于肝外胆管结石,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15、Reynolds五联征: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 16、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 17、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 18、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 19、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所产身的压力,正常成人为70-200mmh2o 20、肾自截:肾结核时,由于输尿管完全闭塞,含菌尿液不能排入膀胱,膀胱的结合炎症好转或痊愈,尿液检查菌体阴性。 21、张力性气胸:又称高压性气胸,气胸裂口与胸膜腔形成活瓣,气体只能进入胸腔不能排除,随着气体的增多,患肺健肺均受压,形成严重的呼吸循环衰竭。 22、 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小头脱位,骨折远端向背侧尺侧移位,近侧向掌侧移位,形成典型的银叉枪刺样畸形。 23、桔皮样改变:乳腺癌晚期,淋巴液潴留,致乳房肿胀,使皮肤毛囊呈现小凹。 24、Dugas征阳性:肩关节脱位,搭上卡不上,卡上搭不上。 25、尿潴留: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排出。 26、颅内压增高:ICP持续超过200mmh2o 27、脑疝:是ICP增高的严重后果,是由于颅内压力增高超过了脑部的自身代偿能力,脑组织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移位,压迫脑干、血管和脑神经,引起脑干损害及脑脊液循环通道受租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变化。 28、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的改变。 29、脑损伤:是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及脑神经的损伤。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 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新乐府:以新乐府得名,关心民苦,揭露时弊,有现实主义倾向。 古文运动: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口号,以文体改革为中心,以维护唐王朝为目的的散文革新运动。韩愈,柳宗元 物感说:我国古代提出的一种心与物关系的学说。 心物交融说:刘勰,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汇总

软件危机 .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纯收入. 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系统的累计经济效益(折合成现在值)与投资之差。 模块.是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 原型.是使用样机,使用户通过实践获得对未来系统的的概念,可以更准确提出要求。 BROOKS定律向一个已经延晚的项目追加开发人员,可能使它完成的更晚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信息的集合。描述数据流图的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最底层加工)和数据流。PDL。是使用样机,使用户通过实践获得对未来系统的的概念,可以更准确提出要求 模块独立性: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的子功能(即:功能单一),并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最少且接口简单(比如:只有一个接口)。 软件复用:将已有软件的各种有关知识用于建立新的软件,以缩减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花费。 内聚:一个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相关联程度的度量 测试用例:为某个特殊目标而编制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以便测试某个程序路径或核实是否满足某个特定需求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 信息隐蔽:将每个程序的成分隐蔽或封装在一个单一的设计模块中,定义每一个模块时尽可能少地显露其内部的处理 McCabe度量法:由Thomas McCabe提出的一种基于程序控制流的复杂性度量方法 动态模型:用于描述系统的过程和行为 软件维护:在软件运行或维护阶段对软件产品所进行的修改. CMM: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 软件调试:软件测试成功后,根据错误迹象确定错误的原因和准确位置,并加以改正。 耦合:块间联系,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 配置管理:一种标识、组织和控制修改的技术,应用于整个软件工程过程 软件项目计划:一个软件项目进入系统实施的启动阶段 JSP方法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其定义了一组以数据结构为指导的映射过程,它根据输入,输出的数据结构,按一定的规则映射成软件的过程描述,即程序结构。 多态性指相同的操作或函数、过程可作用于多种类型的对象上并获得不同结果。或(不同的对象,收到同一消息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 经济可行性进行开发成本的估算以及了解取得效益的评估,确定要开发的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开发。社会可行性要开发的项目是否存在任何侵犯、妨碍等责任问题,要开发项目目的运行方式在用户组织内是否行得通,现有管理制度、人员素质、操作方式是否可行。 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就是使累计的经济效益等于最初的投资费用所需的时间。 对应关系即有直接因果关系在程序中可以同时处理。 结构冲突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结构找不到对应关系的情况,称为结构冲突。 白盒法该方法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须了解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以检查处理过程的细节为基础,对程序中尽可能多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检查内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是否有错,实际的运行状态与预期的状态是否一致。白盒法也不可能进行穷举测试。 类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对象的抽象就是类。 信息隐蔽指在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的信息(过程或数据),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它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路径覆盖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覆盖被测程序中所有可能的路径。 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这就是软件工程。

外科(一)名词解释

外科(一)名词解释 总论 1.无菌术:是针对感染源所实施的一种预防保护措施。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管理制度。 2.灭菌法:是指用物理的方法,消灭与手术接触区或伤口接触物品上的一切活的微生物的方法。 3.消毒法:即抗菌法,是指应用化学药物来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 4.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钠等比例丧失,血清钠可在正常范围内,细胞外液的渗 透压也维持正常,是外科给患者最易发生的一种缺水。 5.代谢性酸中毒:由于体内HCO3ˉ减少引起血ph低于7.35的酸碱失衡状态。 6.休克: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所导致的细胞缺氧,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是 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病征,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是其共同特征。 7.感染性休克:是由脓毒血症引起的低血压状态,又称为脓毒性休克。 8.暖休克:高动力型(高排低阻)休克,表现为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心排出量正常或增高,或者皮 肤比较温暖干燥,称~。 9.冷休克:低动力型(低排高阻)休克,表现为外周血管收缩,微循环淤滞,大量毛细血管渗出致血容量 和心排出量降低,患者皮肤湿冷,称~。 10.麻醉:是用药物或非药物,使患者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 手术或某些疼痛的治疗。 11.局部麻醉:暂时阻断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受这些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局部麻醉。 12.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或静脉,肌肉注入体内,使中枢神经受抑制,称~。 13.静脉麻醉:麻醉药经静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的全身麻醉方法。 14.切口感染:是指清洁切口并发感染或有可能污染的切口出现了感染。 15.外壳感染:一般是指需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手术,介入性诊疗操作后并发的感染。条 件性(机会)感染:指平常为非致病或致病力低的病原菌,由于数量增多使毒性增大,或人体免疫力下降,乘机侵入而引起的感染。 16.疖:为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累及皮下组织,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17.痈:是邻近多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18.脓毒症:是由全身反应的表现,如体温,循环,呼吸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 19.脓毒综合征:当脓毒症合并有器官灌注不足表现,如低氧血症,乳酸酸中毒。少尿,急性甚至改变等, 则称为脓毒综合征。 20.菌血症:脓毒症时,如血培养阳性称~。 21.甲沟炎:指甲近侧(甲根)与皮肤紧密相联,皮肤沿指甲两侧向远端延伸,形成甲沟。指甲一侧或两侧 甲沟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称~或指甲周围脓肿。 22.脓毒症:是全身炎症反应的表现,如体温,循环,呼吸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 23.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并分泌外毒素而引起的急 性特异性感染 24.气性坏疽:也称梭状芽孢杆菌性肌坏死,是由于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特异性炎症。 25.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或器官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26.烧伤:是指由热力,光,电,化学物质及放射线等各种致伤因子所引起的组织损伤。 27.一期愈合:组织修复以原来细胞为主,仅含少量纤维组织,局部无感染,血肿,或坏死组织,再生修复 过程迅速,结构和功能复杂。 28.二期愈合:组织修复以纤维组织为主,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构和功能恢复,多见于损伤程度重,范围大, 坏死组织多,且常伴有感染而未经合理的早期处理的伤口或创面。 29.烧伤:是指由热力,光,电,化学物质及放射线等各种致伤因子所引起的组织损伤。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汇总情况(2)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汇总(2) 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 三分法:把文学作品为成三大类: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抒情作品: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情感:人对与之人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人对外界刺激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态度。 审美情感: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态度和体验。 艺术情感:对客观现实与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表现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又称情感论。 托尔斯泰传达论:借助“外在符号”“传达”“感情”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抒发情感;观,反映社会生活;群,沟通人与人;怨,批评时政。 抒情原则:在创作过程中,处理情感与理性、现实、语言等关系问题上,有意无意遵循的原则。 古曲主义:拥护王权;理性绝对化,否定感情的意义;

运用民族规范语,恪守“三一律”;明显的保守性。 灵感:文思敏捷、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很顺利的创作心境。 抒情策略:创作时,在语法或修辞采用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效果。 原型意象: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抒情母题:在某种抒情传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 抒情小品文: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 抒情的语法策略: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抒情的修辞策略: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文学风格: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创作个性: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审美追求等主观因素综合而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升华。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文本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的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特性。 2.情节 情节是指在特定环境中由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所构成的一个事件的进程。 3.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心理过程。 4.召唤结构 召唤结构是由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德国美学家伊瑟尔所提出的一个范畴,它是指由文学文本中所具有的“空白点”和“未定点”而形成的文本的潜在结构和图式化框架。 8、狭义的文艺学 狭义的文艺学专指文学理论,它是研究文学活动的性质、特征、构成、创造、接受及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9、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以文学文本为中心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活动。 10、题材 题材是作家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提取出来的、作为艺术创作的直接依据的感性材料,它包括储存在作家头脑中的表象材料和情绪材料。 11、主题 文学文本中为作家所执意所表现的贯穿全篇、统帅全局的基本思想,就是文学文本的主题,又称主题思想。 13、何谓文学文本的结构? 文学文本的结构是指整个文学文本的组织架构,它具有布置全局的作用。 14、何谓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指作家借助语言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艺术途径和手段的总和。 15、何谓叙述? 叙述是作家对人物、事件和场景进行概括地交代和说明的一种表达方式,叙事类文学发展的早期多用这种表现手法。 16、何谓对话? 对话是通过人物之间交谈方式来进行的一种艺术手法,它需要对话的双方共同维持才能进行下去。 17、何谓独白?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Adaptive maintenance适应性维护:为使软件产品在新的环境下仍能使用而进行的维护, 称为适应性维护。 Data flow diagram数据流图:描述系统中数据流程的图形工具,它标识了一个系统的逻辑输入和逻辑输出,以及把逻辑输入转换为逻辑输出的加工过程。 baseline基线:它提供一个正式标准,随后的工作基于此标准,并且只有经过授权后才能 变更这个标准。建立一个初始基线后,以后每次对其进行的变更都将记录为一个差值,直到建成下一个基线。 Big-bang testing一次性组装测试:也叫集成测试,是单元测试的扩展,最简单的形式是 两个已经测试过的单元组成一个整体,并且测试他们的接口。 Black box黑盒:是对一个项目组建造的软件的修改标识,组织和控制的技术,其目标是 通过最大限度的减少错误,来最大限度提高生产率。 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或透明盒测试,测试应用程序的内部结构或运作,而不是测试应用程序的功能。 Software configuration item软件配置项:软件生存周期各个阶段活动的产物经审批后即可称之为软件配置项。为了配置管理而作为单独实体处理的一个工作产品或软件。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是对软件产品及其开发过程和生命周期进行控制、规范的一系列措施。 Corrective maintenance 改正性维护:在软件交付运行以后,由于开发阶段测试工作的 不彻底,不完全,一些隐藏的软件错误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逐步暴露出来,通常把发现和改正这类错误的过程叫做改正性维护。 Coupling 耦合:何亮不同模块之间接口的相对独立性。 Integration testing集成测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概要设计组装成为子系统或系统进行测试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童庆炳版 )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 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 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艺实践的检验和修正, 并给以文学实践以指导。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 批评、文学史。 2、文学史:指以文学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以及文学发展的经验 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或揭示各个历史时 期的经济状况、审美文化、政治文化、哲学文化、和宗教文化等 对文学发展、演变的作用和影响,或揭示各个历史时期文学发展 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或通过对具体文学现象的研究,特别 是“确立每一部作品在文学传统中的地位。” 3、文学理论:指对文学作整体和系统的研究,即关于对文学原理、 文学范畴与判断标准进行研究的一门人文学科,它以文学批评和 文学史为依据,但又高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具体而言,它的研 究对象为完整的文学活动,包括作品、艺术家、作者和欣赏者四 个基本要素。其基础内容为文学创作论、文学文本——作品论、 文学接受论、文学观念论和文学发生发展论。 4、再现说:文学观的一种。它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 品”的对应关系,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 再现。它强调社会生活对文学的本源地位,强调文学对生活的依 赖关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忽视了 文学艺术与创作主体的关系,忽视了作家在创作活动中的主观能 动性(个性) 5、实用说:一种出现很早、影响久远的文学观。“实用说”的文学观 从功能角度来界定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如中国古 代的“兴观群怨”说、“文以载道”说 、西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等都把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摆在首位,它同时也注意到 了文学的审美特点。 6、文以载道: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一种观点。由中唐时期韩愈等 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它的意思是 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到达目的 地。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工具,它注重文学的教化功 能。 7、表现说:文学观的一种,表现说主张文学艺术是作家内心世界

软件工程名词解释

软件工程试题整理_词语解释题 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指开发人员要准确理解用户的需求,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述转化成完整的需求定义,再由需求定义转换到相应的形式功能规约(需求规格说明)的过程。 2、白盒法:该方法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须了解程序的部结构和处理过程,以检查处理过程的细节为基础,对程序中尽可能多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检查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是否有错,实际的运行状态与预期的状态是否一致。白盒法也不可能进行穷举测试。 3、黑盒法:该方法把被测试对象看成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的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只在软件接口处进行测试,依照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是否满足功能要求。因此,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 4、渐增式测试:逐个把未经过测试的模块组装到已经过测试的模块上去,进行集成测试。每加入一个新模块进行一次集成测试,重复此过程直至程序组装完毕。 5、非渐增式测试:首先对每个模块分别进行单元测试,然后再把所有的模块按设计要求组装在一起进行测试。 6、可执行的规格说明:这是一种使要求说明过程自动化的技术,通过可执行的规格说明语言来描述预期的行为“做什么”,人们可以从直接观察中用规格说明语言来规定任何系统行为。 7、经济可行性:对组织的经济状况和投资能力进行分析,对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费用进行估算,对系统建成后可能取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进行估计。 8、系统设计说明书:是从系统总体的角度出发对系统建设中各主要技术方面的设计进行说明,是系统设计阶段的产物,其着重点在于阐述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以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将为后续的系统开发工作从技术和指导思想上提供必要的保证。 9、面向对象设计:是把分析阶段得到的需求转变成符合成本和质量要求的、抽象的系统实现方案的过程。或者说,面向对象设计就是用面向对象观点建立求解域模型的过程。 10、结构化设计: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是以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数据流图为基础,按一定的步骤映射成软件结构,因此又称结构化设计(SD)。 11、结构化分析:是根据分解与抽象的原则,按照系统中数据处理的流程,用数据图来建立系统的功能模型,从而完成需求分析工作。 12、基于脚本的设计:此方法主要用于解决要求的验证问题。一个脚本将模拟在系统运行期间用户经历的事件,它提供了输入、处理、输出的屏蔽,以及有关对话的一个模型,开发者能够给用户显示一个系统的逼真视图。 13、IDEF方法:是美国空军在1981年针对集成化计算机辅助制造(简称ICAM)工程项目中用于进行复杂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方法,是在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4、JSP方法:定义了一组以数据结构为指导的映射过程,他根据输入、输出的数据结构,按一定的规则映射成软件的过程描述,即程序结构,而不是软件的体系结构,因此该方法适于详细设计阶段。 15、软件概要设计:进入了设计阶段,要把软件“做什么”的逻辑模型变换为“怎么做”的物理模型,即着手实现软件的需求,并将设计的结果反应在“设计规格说明书”文档中,所以软件设计是一个把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表示的过程,最初这种表示只是描述了软件的总的体系结构,称为软件的概要设计或结构设计。 16、信息隐蔽:指在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包含的信息(过程或数据),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它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17、系统流程图:是描述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它用图形符号来表示系统中的各个元素,例如人工处理、数据处理、数据库、文件、设备等。它表达了系统中各个元素之间的信息流动的情况。 18、集成测试:是指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的测试,故也称组装测试或联合测试。 19、附加策略:是将原型用于开发的全过程,原型由最基本的核心开始,逐步增加新的功能和新的需求,反复修改反复扩充,最后发展为用户满意的最终系统。 20、抛弃策略:是将原型用于开发过程的某一阶段,促使该阶段的开发结果更加完整、准确、一致、可靠,该阶段结束后,原型随之作废。 21、抽象:是认识复杂现象过程中使用的思维工具,即抽出事物本质的共同的特征而暂不考虑它的细节,不考虑其它因素。 22、参数化抽象:所谓参数化抽象,它是指当描述类的规格说明时并不具体指定所要操作的数据类型,而是把数据类型作为参数。 23、静态测试:指被测试程序不在机器上运行,而是采用人工检测和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的手段对程序进行检测。 24、原型:是指模拟某种产品的原型模型。软件开发中的原型是软件的一个早期可运行的版本,它反映了最终系统的重要特征。 25、事件:是指定时刻发生的某件事情。它是某事情发生的信号,它没有持续时间,它是一种相对性的快速事件。 26、动态冗余:动态冗余的主要方式是多种模块待机储备,当系统检测到某工作模块出现错误时,就用一个备用的模块来顶替它并重新运行。这里须有检测、切换和恢复过程,故称其为动态冗余。 27、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是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 28、JSP方法:定义了一组以数据结构为指导的映射过程,它根据输入、输出的数据结构,按一定的规则映射成软件的过程描述,即程序结构,而不是软件的体系结构,因此该方法适于详细设计阶段。 29、模型:是为了理解事务而对事物做出一种抽象,它忽略不必要的细节,它也是事物的一种抽象形式,一个规划,一个程式。 30、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生存各个活动规定为依线性顺序联接的若干阶段的模型。它包括可行性分析、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它规定了由前至后,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31、增量模型:是在项目的开发工程中以一系列的增量方式开发系统。增量方式包括增量开发和增量提交。增量开发是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开发部分工作软件;增量提交是指在开发周期,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增量方式向用户提交工作软件及相应稳当。增量开发和增量提交可以同时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32、喷泉模型: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对象作为驱动的模型,适合于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他克服了瀑布模型不支持软件重用和多项开发活动集成的局限性。喷泉模型使开发过程具有迭代性和无间隙性。系统某些部分常常重复工作多次,相关功能在每次迭代中随之加入演化的系统。无间隙是指在分析、设计、实现等开发活动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边界。 33、功能模型:描述了系统的所有计算,它表明一个计算如何从输入值得到输出值,他不考虑所计算的次序。功能模型说明对象模型中操作的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