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经济管理教案

农村经济管理教案

农村经济管理教案
农村经济管理教案

《农村经济管理》教案

倦飞知还/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村经济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农村经济与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任务、原则和方法,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农村的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产业结构,农村资源管理,农村科技管理,乡镇企业管理,流通与市场,财务与分配、农村经济效益及农村现代化等。

教学内容说明

农村经济与管理共分六单元,十五章。第一单元包含第一、二、三章,讲述农村经济与管理基本原理、任务和方法,我国农村基本的经济制度,农业产业化,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等内容,这些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基础,可以对农村经济与管理的全貌有比较清晰的了解。第二单元包含第四、五章,讲述的是农村的生产过程,包括农村产业结构的含义与调整以及如何发展乡镇企业。第三单元包含第六、七、八、九章,讲述的是农村生产要素的管理,生产要素包括生产工具、劳动力和劳动对象等。教材介绍的是劳动力、科学技术、自然资源(土地)和信息资源等四个方面。第四单元包含十、十一章,讲述的是农村市场和流通的管理,商品流通的基本知识,市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第五单元包含第十二、十三章,讲述的是农村财务与分配管理,农民负担管理等。第六单元包含第十四、十五章,讲述的是如何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等内容。

第一讲总论

一、农业经济的重要地位

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本内容。农村是由农民组成的社会团体,以经营农业为主。所以,研究农村问题、农民问题,首先要抓住农业这个基础(基本)内容。

农业经济的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作用方面: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普遍规律。

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大力发展农业不仅是保障人民生活的要求,也是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需要。”

领会的要点:

(1)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

(2)农业是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基础,如轻工业;

(3)农业是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基础,如市场、外贸、金融等;

(4)农业是基础具有普遍的规律性。

2.农业经济的社会意义(或社会贡献)

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

以上中央的决议,准确地概括了农业的社会地位。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社会稳定的贡献;

(2)对现代化的贡献;

(3)对环境的贡献。

二、我国农村的经济制度

应加深认识两个基本制度:

一是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是基本经营制度:长期坚持实行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

(一)必须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探索和完善农村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二)现行土地制度的基本特征农民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核心。因为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制度也叫土地所有制,它体现了社会性质。

(三)农业经营形式是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

要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这项政策很重要。

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稳定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关键是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对于违背政策缩短土地承包期、收回承包地、多留机动地,提高承包费等错误做法,必须坚决纠正。”应加深理解这项政策,符合生产力的要求。

(四)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管理,有以下要点:

1.一要长期坚持。

理由是: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家庭可以容纳先进生产力。家庭是集体经济内部的一个经营层次。

2.两个层次都应不断地完善。

(1)同一层次的完善,是壮大实力,搞好服务;

(2)农户层次的完善,要保护农户的三个权力: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见教材35页。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什么是农业产业化

基本含义: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行种养加、供产销、农工商一体经营,有多个参与主体组成的经济共同体。应具备四个起码的标准:

1、利益关系一体化

2、组织形式企业化

3、经营机制约束化

4、产品生产商品化

(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

1.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途径;

2.农户连接市场的桥梁;

3.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三)如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1.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是个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不是主观想象。

2.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处理好利益关系。

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是我党的一贯方针。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以农民的劳动联合和农民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更应鼓励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的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其中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成功的形式。

五、承包合同管理

学习中抓好三个要点:

1.强化对农业承包合同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办事;

2.注意签约质量,具体要求内容很多,特别注意合法性、政策性、民主性。

3.提高履约率,保证合同的严肃性。

六、提高管理者素质

注意本书导言中管理的基本知识。这一部分同学们看书就可以了。要求对管理工作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升华。

农村经济管理是一门科学,它的职能、任务,以及原则、方法是什么,都很重要。要牢记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准则:一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二是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

第二讲农村产业结构和乡镇企业

(第1-3章)

发展生产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物质是基础,是第一性的,要以生产为中心。

有关农村生产管理的内容很多,如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等。本课程重点介绍产业结构和乡镇企业两个主要内容。

一、农村产业结构管理

(一)了解农村产业结构的三个层次

第三层次第二层次第一层次

(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简要概括十个字:稳粮、增畜、扩林、优质、高效。

1.关于粮食的调整: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粮食作物要确保总产量稳定增长,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尽快淘汰不适销品种。”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过渡,由温饱向小康过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过渡。

为什么要采取稳粮的方针?是由粮食的经济地位决定的。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第一需要;粮食又是其他各业的发展基础。

2.畜牧业的调整:一是总量(比重)要增大,即增畜。在畜牧业内部,要发展草食动物、节粮型动物,增加牛羊的比重。同时要改良品种,还要发展农区畜牧业。

3.林业调整:扩林,要加快林业(含草地)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4.经济作物要提高质量,合理调整区域布局。

5.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稳定近海捕捞,扩大远洋捕捞。

6.“菜篮子”工程,以市场为导向,推广优新品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均衡供给。

7.关于优质增效,这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个核心问题。这是因为:市场竞争的需要,加入WTO以后的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

8.补充内容,调整农业生产与种植方式是一致的,要逐步实行三元种植方式:即粮食--饲料--经济作物。

二、乡镇企业的发展与管理(第二产业)

(一)发展乡镇企业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乡镇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新高涨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突飞猛进,在各方面显示出了重大意义。可以归纳为经济的和政治的两个方面。

1.经济方面

(1)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促进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

(3)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4)促进了农村工业化

2.政治方面

(1)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小城镇建设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社会稳定

(二)乡镇企业发展的方针

基本方针可以概括为十六个字:“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有几点方针需要加强认识:

1.抓改革,促建制,实现体制创新的发展方针。

2.立足农村的发展方针:

(1)着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产业化。

(2)正确处理工农关系,以工促农、补农,吸纳劳动力。

3.实施科教兴国的方针。科技是生产力,是核心。

4.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措施有:

(1)政府扶持

(2)法制保障

(3)与环境、社会、科技协调发展

5.坚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共同发展的方针

(1)东部地区发展注重提高科技含量,发展高附加值、外向型产业。

(2)中西部地区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

(三)加强乡镇企业管理

主要内容如下:

1.深化改革,体制创新。

(1)产权关系

(2)经营机制(活力)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容: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3.抓质量,创名牌,提高竞争力。

4.练好内功,提高效益。

三、投资项目管理

(一)投资决策之前要科学的选项立项,好处是:

(1)避免盲目投资上项目,提高成功率

(2)有利于统筹规划,调整产业结构

(3)有利于国家的宏观指导与调控

(4)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二)怎样提高投资项目的成功率

注意把握好四个关键因素:

1.市场前景看好

2.符合政策要求

3.自身条件具备

4.效益较好(微观与宏观)

(三)分析项目的科学方法--可行性研究

要按照书上的要求,了解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

第三讲生产要素管理

(第4-6讲)

生产要素就是人们进行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条件。包括工具、劳动力、劳动对象。教材中本单元介绍了劳动力、科技、自然资源(土地)、信息四个方面。

一、自然资源方面学习的重点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资源意识

1.自然资源的四大特点:

(1)要素的整体性

(2)数量的有限性

(3)分布的地域性

(4)利用的多宜性

2.自然资源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资源保证。

3.我国农业自然资源供给不足

4.自然资源利用的基本原则是:

(1)因地制宜原则

(2)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3)局部利益服务于整体利益的原则

(4)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的原则

(二)土地资源的管理

基本国情:土地总面积较大,人均面积较少;山地较多,平原较少;人均耕地在减少。土地管理的要点如下:

1.依法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2.提高土地生产率,实行集约经营

3.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三)水、森林、草地资源管理

总的情况是:水资源短缺,森林资源短缺,草地退化十分严重。

管理的重点在保护。

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必须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严格保护耕地、森林植被和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环境污染,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

二、劳动资源管理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

劳动力资源大量过剩;

70%从事农业劳动;

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较集中;

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

(二)管理的重点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如何转移,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立足农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二、三产业,建设小城镇。开拓农村广阔的就业门路,同时适应城镇和发达地区的客观需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

从中可以归纳为以下途径:

(1)立足农业;

(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3)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向城镇流动;

(4)有序流动。

三、科学技术管理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农业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摘自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

要强化科技意识,重视农村科技工作。

(二)农村科技工作的任务

1.搞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使农民增产、增收。

2.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四、信息管理

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是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学习这一章着重领会以下内容:

(一)什么是信息、经济信息

信息是客观事物变化特征的反映。经济信息就是在生产、经济活动中的情报、消息的客观反映。经济信息的特征,见教材P176-177页,主要是准确性、时效性、目的性这三条。(二)信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着重理解:信息是管理决策的依据,信息就是金钱。

(三)怎样搞好农村的经济信息工作

1.高度重视信息工作

2.了解信息处理的四个过程:

(1)信息收集

(2)信息加工

(3)信息传转

(4)信息储存

3.逐步学习现代信息处理方法

计算机的应用、信息网络的利用。

第四讲市场与流通管理

(第7--9讲)

本讲内容共分两部分,一是商品流通知识,二是市场基本知识和方法。

通过学习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认识农产品流通的作用与流通体制改革的方向;二是强化市场观念,了解市场运作的主要内容。

一、农产品商品流通

(一)商品流通及其作用

商品流通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商品交换过程。其特点是借助货币。

作用:简单说就是促进商品交换,进而促进生产的发展。见教材第204-205页。

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尽快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

从以上决议中也可见,流通的意义在于形成良好的市场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规律的要求。

(二)农产品流通体制建设与改革

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三多一少)。

1.多种经济成分,包括国有、供销合作、私营、个体。公有制(主要指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多种经营方式包括:统一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经营、合伙经营等。

(三)农村商品流通渠道

1.流通渠道: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途径、过程、环境或通道。

建立商品流通渠道总的要求是多渠道,少环节,低成本(交易成本),高效益。

流通环节越多,商品流通时间越长,交易成本也就越高。

2.流通形式: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形式很多,大体可归纳为:

上图中,目前薄弱环节是农产品批发市场。

(四)农产品供求与价格的关系

价格是市场的信号,它受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之间相互作用。

几个名词:

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需求变动量(%)/价格变动量(%)

此式表明价格变动对需求变动量影响的比率,即如价格上升或下降1%,引起需求量减少或增加的百分数。这是一种弹性,也叫需求弹性,反应出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在教材213~214页上讲了5种。

2.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指工农业产品的剪刀状价格差,是一定数量农产品交换工业品的数量逐渐减少或一定数量工业品交换农产品数量逐渐增多。这是一种交换比率变动趋势的形象说明法。剪刀差是历史上形成的,是不等价交换。我国采取逐步缩小剪刀差的政策。

二、市场体系和市场营销

关于市场、商品的基本概念,教材上介绍得很详细。这里重点辅导以下两个问题:

1.我国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

(1)加深理解“市场体系”,市场是个整体网络系统。由很多市场要素和各种市场组成。(2)市场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即:是开放的又是统一的(政府、政策),是竞争的又是有序的(法制、规则)。

2.市场营销问题

应重点学习营销策略和方法。

教材上介绍了四大策略:产品策略、地点策略、促销策略、价格策略。

3.关于农产品的国际贸易

了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农业也要和国际接轨,加入WTO 以后竞争会更加激烈,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提高农业自身素质。

第五讲农村财务管理

(第10--11讲)

这一讲很重要,主要辅导财务管理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这部分是当前农村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

一、财务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一)四项基本任务:

筹集资金、使用资金、收入分配、财务监督。通俗讲就是:聚财、生财、用财、护财。补充强调:财务管理不等于会计工作、财务管理向决策方面转变。

(二)四项基本原则:

效益优化原则

民主理财原则

平衡原则

开源与节流并举原则

重点强调财务公开、民主理财问题。

二、固定资产(金)的管理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

使用时期较长,单价符合规定标准。

(二)如何管理固定资产

1.准确计价

2.合理地购买与分类

3.科学地折旧

(1)为什么要计提折旧:

计提折旧的三点好处:利于更新、计算利润、计算成本。

(2)折旧方法:平均法、快速法。

4.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1)合理购置

(2)日常保养

(3)科学使用

(4)定期盘查

三、流动资产的管理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一个经营周期内变为现金或者耗用的资产。

(一)种类:可分为货币资金和实物类资金。

1.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类款项、待摊和待处理款项等。

2.实物类资金指存货,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

(二)货币资金管理

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货币资金管理的根本性措施是: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资金管理条例》、《票据法》和《银行结算办法》等法规,严格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等适用于农村的财务管理制度。

具体措施有:

(1)钱帐分管制度

(2)现金收支分离制度

(3)遵守银行结算纪律(如不准出借、出租帐户,不准签发空头、远期支票,不准套取银行信用等)

(4)定期、不定期盘查

(5)严格财务制度(如审批制度、限额制度、民主制度)

(三)加速流动资金周转

流动资金周转率= 年销售收总额/年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次/年)

周转一次的天数= 360(天)/年周转次数

第六讲成本、收入分配和农民负担管理

(第12--13讲)

这一讲的内容很多、很重要,大部分是政策性很强的农村热点问题。学习本章应注意结合当前实际工作,有的内容要以现行政策为准。

一、农产品成本管理

(一)农产品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成本是管理决策的依据

成本是补偿耗费的尺度

成本是反映管理水平的标志

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依据

目前,我国农村的农业生产部门还未能普遍推广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这是一个问题。(二)成本管理的四个环节

二、农村收入分配管理

基本原理: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生产。农村分配工作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党的政策、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的问题。

(一)收入分配工作的基本原则

1.兼顾国家、集体、个人、投资者各方面的利益。

2.坚持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这是基本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3.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4.贯彻党的富民政策,走共同富裕之路。

(二)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

1.包干分配;

2.性质——符合基本分配制度;

3.优点——能体现三者关系,符合生产力水平;

4.乡镇企业的利润分配:按国家的现行政策办事。

三、农民负担管理

(一)搞好农民负担管理的重要意义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这是保护农村生产力,保持农村稳定的大事。”(摘自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可见,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重赋失信于民,破坏生产,破坏稳定。

(二)农民合理负担的标准

国务院颁布的《农民负担管理条例》有明确规定,也请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当前政策。如将实行费改税,就会有新的规定。

辅导以下问题:

1.农民负担内容有合法与非法、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对于合法合理的负担是农民应尽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减轻农民负担首先要依法办事,取消非法、非理性负担、合同内与合同外负担。

2.合理负担的标准

(1)《条例》规定村提留和乡统筹,以乡为单位,不能超过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应严格执行这一标准,不能虚报。人均纯收入计算如何才能接近实际?应该经过抽样调查(主要数字有农村总收入、总费用如何计算?)

(2)教材275页公式

(3)乡镇企业负担不计入5%之内,因为重点是减轻农民的直接负担。

(三)如何搞好农民负担管理工作

1.指导思想的基本原则

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多予少取,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农民的各项建设都要尊重群众的意愿,量力而行。

2.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依法办事、审批制度、监督制度、民主与公开制度。

(四)减轻农民负担的主要措施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依法办事,严格政策;

壮大集体经济;

严格审计监督和审批制度;

杜绝三乱--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

中央、国办发出(1998)18号通知,即“切实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通知”,指出:减轻农民负担,事关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第七讲经济效益与现代化

(第14--15讲)

提高经济效益是农村经济管理的中心。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经济管理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重点内容是:

(1)什么是经济效益

(2)为什么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3)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4)什么是农业现代化

(5)制约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因素

(6)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一、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一)什么是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

经济效益=产出-投入

应加深理解的问题是:

1.经济效益是由投入与产出两大因素的状况决定的。

2.增产不等于增收。

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关系(统一性和矛盾性)。

4.农村经济效益的特征:

不稳定性;综合性;区域性;持续性。这些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新问题,如评价比较、兼顾各种效益等。

提高经济效益的五条途径,详见教材285页。

(二)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

1.增加社会积累,促进社会进步

2.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解决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4.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三)农村经济工作为什么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1.效益是生产者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剩余劳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2.资源的有效性和社会需求的无限性这一客观矛盾所决定。

(四)农业经济效益评价

所谓评价就是经营活动的结果比较、分析和鉴别。目的是总结经验、检验结果、改进工作。

1.评价基本原则:全面的原则,即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关系。

2.评价指标,教材上介绍了很多指标,其中重要的是利润、净产值资金利税率等综合性、时效性指标。

3.评价方法:比较法和因素分析法两个比较常用。因素法比较麻烦,可根据教材298~299页实例学习。

(五)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一是增产,二是节约。

1.依靠科技进步是根本措施

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2.实行集约经营

集约经营是把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集中投入较多的土地,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经

营方式。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的区别:前者靠科技推动,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

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结构

4.向管理要效益

二、农业现代化

(一)什么是农业现代化

应着重理解现代化的内涵:从农业要以现代思想指导、现代科技生产和现代科学管理三个方面去理解。农业现代化的实质是资源的有效配置、有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旨在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转化效率以及农产品商品率、农业环境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物质装备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民素质现代化、资源环境现代化。

(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意义

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需要。

现代农业是解决农村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供需矛盾、人口与资源矛盾等。(三)制约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因素

一是资源不足,人多地少;二是投入不足。

(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具体措施就是教材上讲的5点,重点是:

一是依靠科技,走提高土地生产率的路子。科技力量是巨大的,可以创造奇迹,尤其我国国情是资源(如土地)短缺,更迫切需要科技支持,走集约经营的道路。

二是用现代工业技术武装农业,解决生产手段、生产方式现代化问题。

提高劳动生产率→解放劳动力→规模扩大→提高机械化设施水平→改变耕作方式→提高生产水平

三是抓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实现管理软件现代化。

作业要求:

一、按要求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第1次、第2次,交教师批改。

二、完成第1至7讲综合测试题。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教学计划

孝感市工业学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能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企业管理、会计、统计、市场营销、市场调研等工作,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一)业务范围 毕业生主要面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各类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农村社区和公共事务管理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经济管理等工作。 (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 (1) 掌握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宏观经济学原理与部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3) 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 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中所需的法律、财会、公共关系、写作等知识。 (5)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有运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基本问题的能力。 (2)掌握会计、统计、审计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3)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技能。 (4)具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初步能力。 (5)具有比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6)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素质结构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就业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心理卫生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质健康标准。 (4)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劳动态度和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 三、招生对象和修业年限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修业年限:三年。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公共课

农村经济管理试卷及答案

农村经济管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同一项生产经营活动,效益大小同劳动成果或产出成——,同劳动占用和消耗或投入成——。 2.由于农业效益在形成上有其特点,所以在考核时也表现出它所具有的与其它效益核算不同的地方,一般表现为成本——、计价——。 3.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从而达到积极和健康生活对食品的需要及偏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有_______、——————————————————和——————————————. 4.我国劳动力流向的基本格局是中西部向——流动、——向城市流动。 5.考察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较为理想的方式是采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收入,最好是累积的——收入。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农村经济决策中,对确定型决策来说,一个方案只有( )结果。 A.一个 B. 两个 C. 三个D.多个 2.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实质上是一个( )的问题。 A.上级服从下级 B. 物质利益 C.关系协调D.局部服从整体 3.乡镇企业( )承担支农的义务。 A. 可以B.不必 C.必须 D. 不能 4.可持续发展理论把( )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A.保护环境B.发展 C. 节约资源D.减少人口增长 5.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界定范围是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的( )资产。 A.经营性B.非经营性 C. 资源性D.非资源性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现代农业是以( )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A.工业B.生物 C. 信息D.资本 2.经济发展指标包括( )。 A.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B.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 C. 小城镇人口比重D.农业产值比重 3.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社区性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体制,包括 ( )等多方面的统与分。 A. 所有权 B.经营权 C. 劳动方式 D.分配方式 4.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农业承包合同,有( )情况的,应确定为无效承

农村经济管理考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我国劳动力流向的基本格局是中西部向东部流动、农村向城市流动。 2.我国对种子管理实行许可证制度,包括种子生产许可证制度、种子经营许可 C. 农产品定购合同 D. 农田水利设施承包合同 3.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牛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A )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A. 产品B.利润 C. 价值D.财富 4.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收入(B )无关。

A. 份额B.绝对水平C.比例D.相对水平 5.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其固定总成本的数额随产量的变化而(A )。 A.保持不变B.同增减 C. 反向变化D,不一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lo分) 1)。 4 )等模式。 5.农产品促销是指生产者运用各种手段,向消费者推销产品,以激励顾客购买,促使产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一种活动。—般的,一个促销手段应由( DCD )等要素构成。 A.推销B.奖励 C. 发送方法 D. 传播途径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农业产业化 答: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体化经营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现代化农业经营形式。 2 3 4 5.股份合作制 答: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股份制与合作制相结合的新型经济组织形式,有别于单纯的股份制和单纯的合作制,也不是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简单叠加,而是把合作制成员参加劳动、按劳分配和提取公共积累与股份制筹集资金、按股分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农林经济管理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

农林经济管理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表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必然要改革创新。本文阐述了特色专业的内涵,结合重点农业大学建设国家特色专业实际,提出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以及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建设 本科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基础。专业特色是质量与创新的生命线,加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 一、深刻理解特色专业的建设内涵 特色专业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鲜明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特色专业是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等特征。特色专业是一所高校所有文化要素汇聚提升的体现,是一所高校办学经验趋于成熟的标志。建设特色专业,是高校在新形势下获得持续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质量工程”建设文件指出,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要紧密结合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教材建设,切实为同类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主要建设原则是:强化优势,突出特色。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强化优势为根本,以突出特色为关键,充分体现办学特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改革创新,提高效益。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专业建设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办学效益,与相关行业领域紧密结合,探索适应社会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专门人才;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强化专业建设实践成果积累和有效经验总结,主动宣传推广建设成果,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以改革精神积极推进特色专业建设 华中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历史底蕴较深厚,可追溯至1904年湖北农务学堂开设的财政、理财等课程,迄今已有百余年发展历史。1981年建立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点,1986年建立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点,1998年设立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0年批准为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7年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现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5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0人。特色专业立项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专业代码:110401)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专业代码:110401) 2010年5月11日 9:46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110401) ----------农村基层干部班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通过信息教育手段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与管理并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能够在基层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农林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受到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分析和管理的能力,具备政策执行能力、农村发展规划能力、经营和经济开发等从事农村发展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农村社会学、资源环境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熟悉国家有关农业、农民、农村的方针政策,熟悉农林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律。 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从事农村发展规划、经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社区管理等农村发展管理工作。

具备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具有调查研究与决策、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主要课程 高起专层次: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农业经济管理、企业经济管理、村政管理、经济法、农业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专升本层次:农业政策学、农业经济学、财务管理、财政金融、货币银行学、项目投资与评估、国家税收等 四、基本学习年限、毕业学分与学位 基本学习年限:高起专层次2~8年、专升本层次2~8年 毕业学分:实行学分制。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与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即准予毕业。高起专、专升本最低毕业学分为80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环节一览表

农村经济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决策就是择优。影响全局活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我们称之为。(C.战略决策) A.战术决策 B.群众性决策 C.战略决策 D.全国性决策 2。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收入无关。(B.绝对水平) A.份额 B.绝对水平 C.比例 D.相对水平 3.在农村集体资产中,我们一般将不具有实物形态,而具有经济价值的资产称为。 (A.无形资产) A.无形资产 B.有形资产 C.流动资产 D.递延资产 4。合作制是广大农户在原则下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A.自愿) A.自愿 B.协商 C.互助 D.利益共享 5.在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的利润水平应该是零。(C.等于)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一定为 1.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实质上是一个的问题。(B.物质利益) A. 上级服从下级 B. 物质利益 C. 关系协调 D. 局部服从整体 2. 在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的利润水平应该是。(C.等于零) A.大于零 B.小于零 C. 等于零 D. 不一定 3. 乡镇企业承担支农的义务。(C. 必须) A. 可以 B. 不必 C. 必须 D. 不能 4. 在农户与企业签订合同时,是当前的大问题。(A.合同条款的不平等) A. 合同条款的不平等 B. 双方不履行合同 C. 违约不赔偿损失 D. 合同内容不明确 5. 根据农业部、监察部的有关文件规定,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过程中 . 材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财务制度。(B. 公开) A. 民主管理 B. 公开 c.集中管理 D. 村民管理 1. 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其固定总成本的数额随产量的变化而。(A. 保持不变) A. 保持不变 B. 同增减 c. 反向变化 D. 不一定 2.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具有一定数量的生产经营者和物质条件,以为目的的经济组织。(A. 盈利) A. 盈利 B. 提高产品质量 c. 竞争 D. 就业 3. 从商品供求关系的角度看,市场分为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买方市场上,商品的供给需求。(A. 大于)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无关 4. 某种商品价格增加10,需求量相应地减少了5,则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为(D. 一0.5) A.2 B. -2 c. O. 5 D. 一 0 . 5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6.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人类对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它主要是指。(ABCD)A.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B.土地利用的区位性 C.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D.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7.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

经济管理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指委)doc-

经济管理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一、前言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具备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现代数学的内容更丰富,方法更综合,应用更广泛。数学不仅是一种思维模式: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素养:不仅是一种科学,而且是一种文化,能否应用数学观念定量思维是衡量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数学教育在培养高素质经济和管理人才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高等学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数学基础课程应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树立统计,它们都是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在学习过程中,要将数学知识与其经济应用有机结合。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一元函数微积分及应用、多元函数微积分及其应用、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运算技能,为今后学习各类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面奠定必要的连续量、离散量和随机量方面的数学基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理性思维能力,综合御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是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学习本课程都应当达到的合格要求,其中带*的条目是为某些相关专业选用的,也是对选用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各校各专业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可以提出一些较高的或特殊的要求。 各门课程的内容按教学要求的不同都分为两个层次。文中用黑体字排印的内容,应使学生深入领会和掌握并能熟练应用。其中,概念,理论用“理解”一词表达,方法、运算用“掌握”一词表达。非黑体字排印的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在教学要求上低于前者。其中,概念、理论用“了解”一词表达,方法、运算用“会”或“了解”表达。 基本要求中所列出的各项内容与要求是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重要依据,但不涉及课程体系的结构、教学内容的先后安排和编写教材的章节顺序。

中国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经济管理学院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各级政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教育和科研单位,培养掌握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知识,能够从事宏观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和微观的企业管理、营销,以及农业经济研究、教学和农业推广工作的公共管理与经营管理人才。 二、主干学科(中英文对照) 农林经济管理(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 农业经济管理(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三、学制与授予学位门类 四年制本科,实行弹性学习年限;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总学分:160 ,其中必修学分: 120占75%,选修学分:40 占 25%。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教育:45学分 此外,还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安排在1秋。 1-2、大学外语:12学分 设大学英语、大学日语、大学俄语,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语种。大学外语1-4级每级3学分,学生修完学校四级且考试及格即可取得12学分。学校开设第二外语和外语提高类课程,供学生自愿选修。 1-3、计算机:5学分: 1-4、体育:4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取得体育类课程4学分。 1-5、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类课程:12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取得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文学艺术类课程各4学分; 2、基础教育:53学分 2-1、基础课:要求学分:53

2-2、学科大类基础课:要求学分: 36学分 3、专业教育:要求学分:39学分 4、实验实践:23学分

农村经济管理试题及答案

农村经济管理 、筹资的经济效益,要看资金成本的高低。对1 2、国家预算通过银行提供给企业专项拨款,应属国家所有。不对 对3、企业筹集的资本金,必须出具验资报告。对4、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1 000万元。 对5、企业筹集的资本金,在生产经营期内,任何人不得随意抽走。 6、金融市场可能是无形的市场。对 7、银行资金的内部调拨,属于金融市场的范围。不对、资金市场按交易性质分为证券市场和借贷市场。对8不对9、股票能还本付息。 10、企业获得土地使用权后,不可以出售或抵押。对不对11、中国农业银行是股份公司。对、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向发起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法人发行的股票,应当为记名股票。12. 13、生产周转借款属长期借款范围。不对 14、某企业借入一笔款项,名义利率为8%,补偿性余额为10%,则其实际利率为8.8%。对 15、企业负债比例越高,财务风险越大。对 16、融资租赁的租赁费,不能计入企业制造成本。对 17、商业汇票在同城、异地均可使用。对 18、资金成本率越高,使用资金效益越大。不对 19、资金成本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金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而形成的一种财务概念。对

20、资金成本不包括投资风险价值。不对 21、留用利润成本率与普通股成本率相同。不对 22、筹资决策的目标,是要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以求得股东权益最大化。对 23、企业实际分担的债券利息=债务利息×(1+所得税率) 不对 24、融资租赁比较适用于使用寿命或技术寿命较长的生产设备。对 不对、在资金成本中,优先股资金成本最高。25. 26、一般来说,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小。不对 27、发行普通股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因此,其资金成本比发行债券低。不对 28、如果企业完全不负债,则财务杠杆系为0. 不对 29、企业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也就是企业最优化的资本结构。对 30、利用商业信用筹资不需要负担资金成本。不对 31、优先股股票是介于普通股股票和债券之间的一种混合性有价证券。对 32、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的界限主要是能否随时变现。对 33、证券投资的实际收益总是大于银行存款利率的。不对 34、紧密型联营企业大都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对 35、参加紧密型联营的各企业、单位都不是独立的法人。不对 36、松散型联营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对外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农村经济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07 — 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我国劳动力流向的基本格局是中西部向 东部流动、农村向 城市流动。 2 ?我国对种子管理实行许可证制度,包括 种子生产许可证制度、 种子经营许可证制度。 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前提,在坚持集体所有和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 提下,承包方在承包期内,对承包标的依法转包、转让、互换、人股。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有 转 让、入股、转包、租赁等形式。 4 ?同一项生产经营活动,效益大小同劳动成果或产岀成 正比,同劳动占用和消耗或投入成 反比。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Io 分) l 考察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较为理想的方式是采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收入,最好是累积的 (D ) 的收人。 A ,—月 B ?一季 C. 一年 D ?一生 2 .在下列合同中,不是农业承包合同的是 ( C )。 A.耕地承包合同 B. “四荒开发”承包合同 C.农产品定购合同 D.农田水利设施承包合同 3 ?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牛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 (A A.产品 B ?利润 C.价值 4.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收入 (B )无关。 A.份额 B .绝对水平 C.比例 5?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其固定总成本的数额随产量的变化而 A ?保持不变 B ?同增减 C.反向变化 D ,不一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Io 分) 1 ?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人类对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它主要是指 (ABCD )。 A. 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B ?土地利用的区位性。 C. 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D. 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2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有所不同。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经典分 析,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有 (ABCD )。 3 ?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它 一般包括 (AB )。 A.植物栽培业 B ?动物饲养业 C.林业 D.乡镇企业 4?一个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采用哪种起步模式,取决于当时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化水平。就目前来 看,世界各国农 业现代化的起步模式主要有 (ACD )等模式。 A.美国模式 B ?英国模式 C.日本模式 D.西欧模式 5 ?农产品促销是指生产者运用各种手段,向消费者推销产品,以激励顾客购买,促使产品由生产者向 消费者转移的一 种活动。 一般的,一个促销手段应由 (DCD )等要素构成。 A ?推销 B ?奖励 C.发送方法 D.传播途径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农业产业化 答: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 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的”利益共 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现代化农业经营形式 2 ?种子 )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D ?财富 (A ) A.产品贡献 B .市场贡献 C.要素贡献 D ?外汇贡献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1.经济学这个词语来自于古希腊语。在希腊语里面,经济学就是管理家庭财产、货物的学问。 2.所有的生产要素在习惯上都被称之为资源。 资源分为两类:自然资源,如:阳光、空气、水源、大海。经济资源,如:粮食、煤炭、石油。 3.资源的稀缺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人们的需求而言的。 4.任何社会条件下的生产都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生产什么?二、是怎样生产?三、是为谁生产? 5.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是伴随自然经济的完结而逐步形成的。市场经济是在财产权利的制度体系下,通过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上资源交换、分散决策的方式来解决经济上的三个问题。 6.按市场机制运行的一般内容进行划分,可以将其细分为三个过程:一是商品市场的价格机制,二是金融市场的信贷利率机制,三是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机制。 7.动力机制包括:利益机制、竞争机制;而平衡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与调节机制。 8.根据市场机制不同的作用方式可以细分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与风险机制。 9.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10.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目的。 11.经济学研究方法:一、实证分析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法(回答“应该怎么样”“是否合理”) 二、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 三、均衡分析法 四、边际分析法 五、数学分析法 12.管理学的特征:一、综合性和边缘性,二、复杂性和实践性,三、科学性和社会性。 1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历史研究的方法,二、比较研究的方法,三、案例分析法,四、归纳演绎法。 14.管理学、经济学与相关学科比较: 经济学主要探讨的是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而管理学主要研究资源的有效利用。而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在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 15.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16.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17.替代品:效用上能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某种消费欲望的商品。 18.互补品:指在消费中可以相互补充以满足消费者某种欲望的商品。 19.需求量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 20.需求的变动:当商品本身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 21.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22.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23.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当商品本身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一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的变动。24.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价格。

农村经济管理教学计划

农村经济管理》教学具体安排 一、指导思想和要求:学习《农村经济管理》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重点掌握农村经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农村产业结构、农村工业管理、农村市场管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等内容。通过教学实践,使学员了解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熟悉市场经济基本原理,掌握从事农村经济管理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成为具备农村经济管理素质和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二、学习书目:陈和平教授主编的《农村经济管理》(2009年7月印刷)。 三、学习时间:安排19周,每周7学时,共133学时。其中面授辅导7次,28学时;讨论2次,4学时;其余学时为自学、作业和复习考试时间。 四、教学安排:分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 (一)学习时数:21学时(第1-3周)。 (二)学习内容:第1、2章。 (三)学习重点:1、农村经济管理的特点;2、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农村经济管理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4、农村经济体制;5、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结构的特点;6、我国现阶段农村的经营形式。 (四)实施方式:面授辅导1次,4学时;自学、作业17学时。 (五)作业题: 1、名词解释: 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管理经济体制农村经济体制农村合作经济社区合作经济联合型合作经济生产型合作经济服务型合作经济农村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农村经营形式租赁经营 2、简答题: (1)试述农村经济管理的特点。 (2)农村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哪些阶段? (4)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5)简述农村个体经济的作用。 (6)简述发展混合经济的重大意义。 3、论述题: (1)论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试论私营经济的作用。 第二单元 (一)学习时数:28学时(第4—7周)。 (二)学习内容:第3、4章。 (三)学习重点: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和原则;2、影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和措施;4、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发展农村经济的作用;5、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措施;6、农村生产要素合理组合的前提;7、土地在农村生产中的作用及特点;8、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意义;9、农业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农村经济管理电子教材

第一章市场经济与农村经济管理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㈠市场经济 1 市场经济的概念 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和主导的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它是从资源配置方式的角度来界定的一种经济形式。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市场经济的实质是,社会资源三配置是以市场为基础和导向。 资源配置指经济资源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间的分配。资源配置方式分为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 市场经济类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种。中国目前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美国进行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2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资源配置市场化资源具有稀缺性,大家都追求,争相攫取,占有,社会就乱了。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游戏规则,正当,公平竞争。方法是,资源商品化。推向市场。 2企业行为主体化企业是经济主体,实行四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没有一点自主权。购买,定价,销售,投资,分配都由政府决定。改革开放以后,不断深化改革,政企分开,放权让利。企业的自主权越来越大。 3企业产权商品化企业是法人,法人有财产所有权,可以推向市场,自由买卖。这样使企业资产重组,企业兼并,成为现实。 4宏观调控间接化市场调节经济有缺陷,表现在,不能解决宏观经济平衡问题,调节滞后,外部不经济,不能解决分配公平问题,不利于公共事业的发展等等。所以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政企不分。这叫直接性。现在改为间接性。 5市场体系完善化市场包括商品市场,要素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服务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市场,人才市场等等。许多市场构成一个系统,体系,互相联系,相辅相成。 6市场管理法制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规范交易行为,靠法律,法律保证市场经济有效运行。 7保障制度社会化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一个稳定器。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是供求,价格,竞争。社会中存在弱势群体,他们是竞争的不利者,甚至是失败者,失业者,也要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利。 8交易行为规范化市场交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存在不正当竞争现象。所以,要通过法律约束交易主体的行为,保障市场交易有序进行。 9独立的企业制度、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运作规范和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一般具有以下五个共同特点,即独立的企业制度、有效的市场竞争、规范的政府职能、良好的社会信用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复习

俓濟菅理複習材料 一章:★需求、需求量、需求阻碍因素、需求函数的形式; ★供给、供给量、供给阻碍因素、供给函数的形式; ★均衡价格、均衡量 1、需求:概念: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对某种商品有支付 能力的需要.需求:指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它是表、方程(需求函数)或一条曲线。条件:1)有购买欲望;2)有支付能力本质:有效需求 2、需求量: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如一年)的某市场上,在一定 价格水平下,情愿同时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量:则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之上,消费者情愿购买某种产品的特定。 3、需求量的变动: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而引起 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沿着需求曲线变动。 4、需求的变动:价格不变,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 变动。表现: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5、需求和需求量的变动因素:1、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2、相 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3、消费者的偏好4、对以后价格的期望5、规则制度……

1.价格上涨与下跌:交通一卡通,700多万张,日均持卡交易 量约800万笔; 2.可支配收入:除去上交的税费;挣钞票多,对需求量的阻 碍 3.替代品:不同品牌的同类商品——超市购物;其中一种商 品价格上升,另种商品的需求会上升 4.互补:刀架与刀片 5.偏好:流行趋势对时装需求的阻碍;人们的健康观念(可 口可乐、油炸食品) 6.看涨/看跌;股票 7.其他因素:政府规定(养犬);黄金周使得旅游需求上升 6、供给:生产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提供给市场的商品量 7、供给量:生产者和销售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提供给市场的商 品量。条件:销售欲望、供应能力 8、

农村经济管理 试题

农村经济管理试题 2011年7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收入无关。 2.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它一般指业和业。 3.现代农业是以技术和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4.农村经济管理方法是指管理者执行管理职能和实现管理任务,运用各种旨在保证经济活动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的手段和途径的总和。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方法主要有方法、方法、方法、方法、方法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其固定总成本的数额随产量的变化而( )。 A.保持不变 B.同增减 C.反向变化 D.不一定 2.企业是市场经济中具有一定数量的生产经营者和物质条件,以( )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A.盈利 B.提高产品质量 C.竞争 D.就业 3.从商品供求关系的角度看,市场分为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买方市场上,商品的供给( )需求: A. 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关 4.某种商品价格增加了10%,需求量相应地减少了5%,则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为 ( ) A. 2 B.-2 C. 0.5 D.-0.5 5.根据农业部、监察部的有关文件规定,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过程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财务( )制度。 A.民主管理 B.公开 C.集中管理 D.村民管理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我吾劳动力流向的基本格局是( )。 A.中西部向东部流动 B.东部向西部流动 C.农村向城市转移 D.城市向农村转移 2.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从而达到积极和健康生活对食品的需要及偏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有 ( ) A.自给自足 B.依赖进口 C. 自给自足与进口结合 D.借贷 3.物质费用反映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物质资料,包括( )。

12云南省2020年经济管理类三校生职业技能《经济法基础知识》全真模拟测试(附答案)

云南省2020年经济管理类三校生职业技能《经济法基础知识》全真 模拟测试 试卷编号:1217599 试卷录入者:考通教育在线(云南昆明) 试卷总分:90 出卷时间:2020-02-08 20:09 答题时间:60分钟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00分,共30.00分) 1.制订发行公司债券方案的是()。[1分] A.监事会 B.董事会 C.股东会 D.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方合作者的投资比例()[1分] A.不得低于20% B.不得高49% C.没有规定 D.不得低于25% 3.下列情形中,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是()。[1分] A.16 虚岁的甲某与某商场签订的劳动合同 B.15周岁的乙某与房地产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 C.14周岁的丙某与某文艺团签订的劳动合间 D.15周岁的丁某与某运输公司签 4.合同生效后,履行地点不明确的,给付货币的,在()[1分] A.给付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 B.接受货币方所在地履行 C.合同签订地 D.双方当事人之外的第地 5.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监事会的,监事会的成员不得少于()。[1分] A.5人 B.3 人 C.2人 D.4人 6.甲与己是好朋友。一日,甲对乙表示愿意以3OO 元的价格将自己的一辆九成新的山地自行车卖给乙,乙不想要,就将这一消息告诉丙,丙表示愿意以300元买下该自行车,丙的行为属于()[1分]

B.要约 C.要约邀请 D.反要约要 7.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以下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是()[1分] A.劳动合同期限 B.试用期 C.保守商业秘密 D.福利待遇 8.仲裁委员会依法由[1分]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组建 B.地方人民政府组建 C.科学技术委员会组建 D.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 9.《十二铜表法》頒布的国家是()。[1分] A.巴比伦 B.希關 C.地中海沿岸国家 D.古罗马 10.甲公司欠乙公司100 万元货款,甲公司因经营不善最终被乙公司所兼并。甲公司欠乙公司的100 万元货款因以下()原因消灭[1分] A.混同 B.免除 C.抵消 D.提存 11.下列属于市场管理与协调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是()[1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12.消费者享有的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杜会团体的权利称为()[1分] A.知悉真情权 B.公平交易权 C.获得知识权 D.依法结杜权 13.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是()。[1分] A.要约邀请

经济管理专业经济管理基础知识试卷

1999级经济管理专业经济管理基础知识试卷(A)(卷面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边画一根线。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未画、错画、多画概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 1?经济管理原理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点的:①自然科学②基础理论③应用科学④实证 科学 2?经济管理的二重性是:①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②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③实物属性和价 值属性④经济基础属性和上层建筑属性 3?在经济管理中,决定经济管理目的的是:①经济管理的任务②经济管理的原则③经济 管理的职能④经济管理的性质 4 ?经济管理者从管理对象的规模来划分,可以分为:①宏观_________ ②全面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③生产技术管理者和经营管理者④经济领导者和一般管理者 5?在经济管理组织结构中,按照职能化或专业化原则组织起来的组织形式,叫:①矩阵制 组织结构②职能制组织结构③直线制组织结构④多维立体组织结构 6.在经济管理中,经济预测分为探索性预测和规范性预测,这是按:①经济预测在管理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运用划分的②经济预测所采取的方法划分的 ③经济预测的性质划分的④ 经济预测结果的要求划分的 7.在经济管理中,依法管理经济的特征主要有国家性、规范性、普遍性、强制性和:①政 治性②稳定性③行政性④指令性 &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灵魂是:①管理组织现代化②管理思想现代化③管理人员专业化④ 管理方式民主化 9.建立和完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目标是:①建立个人医疗保险制度②建立和健全合作医疗制度③建立个人医疗保险账户与大病社会统筹保险基金相结合的制度④实行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基金制度 10.价值工程是一种:①现代化的工程建设②专门的生产技术③当代专业化程度很高的项目④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 二、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每题4分,共20分) I ?学习、研究和应用经济管理原理的重大意义何在? :学习、研究和应用经济管理原理对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①经济管理原理,是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经济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之一;②学习、研究和应用 经济管理原理,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③学习、研究和应用经济管理 原理?是培养和造就大批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手段。 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应确立哪些经营思想? 答: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应确立的经营思想主要有:①全局性经营思想,即从战略全局 的高度,全面地系统地考虑和决定问题;②为用户服务的经营思想,即生产经营活动真正立 足于满足用户需要的基点上;③提高经济效益的经营思想,即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加强 和改善经营管理,降低产品成本,保证盈利;④创新竞争的经营思想,即企业要在市场竞争 中取得胜利,必须做到:质量以优取胜,品种以新取胜,服务以好取胜,价格以廉取胜。 3?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机构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答: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机构改革的目标是:①要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 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②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③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总结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履行职责,攻坚克难,创新发展,全县农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示XX 县。 一、主要成绩 (一)农民负担监管工作成绩突出。一是惠农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全县落实粮食直补557.7万元、良种补贴850.6万元、双季稻补贴500.2万元、退耕还林补贴2285.7万元、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803.05万元。移民后扶资金拨入3184.88万元、农机购置补贴929万元、“家电下乡”补贴1799.9万元、计生奖励扶助补贴120万元、“阳光工程”农民就业培训补贴89.1万元、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补助43万元。二是“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落实到位。共审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317个,已完成268个、农民筹资280余万元、筹劳15万余个、财政奖补资金1900余万元、项目总投资7420万元。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成效显著。一是财务审计工作力度加大。出具审计报告122份、提出审计整改意见239条、审计总金额1.1亿元、查出违规金额39万余元,已退还村集体39万余元、处理或调整村级干部9名。二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不断规范。全县26个乡镇(街道)全部实行了农村集体资产集中交易,共完成交易项目78个、交易金额

达870万元、节支或增收106万余元。“三资”管理工作再创佳绩,其工作经验和做法在全国、省、市推介,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省市农经局的充分肯定。2012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示XX 县。 (三)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工作上新台阶。全县共流转耕地面积12.56万亩、受益农户3.56万户、合同鉴证2.6万份、指导供需双方签订流转合同 3.2万份。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快速健康发展。2012年发展新合作社36个,发展成员6000人,带动农户3.2万户;创建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1个,市级示范社6个,县级示范社15个,规范社15家。目前全县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72家,吸收成员1.87万人,注册资金达1.25亿元,联结基地3.45万亩,带动农户8.41万户。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全县农民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合作社发展工作在全市排第一。2012年XX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 (五)“民生100工程”建设落到实处。全面完成了我局承担的“民生100工程”2大类6个项目的建设工作。2大类工作即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建设和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6个项目指桂阳鸿运烟草专业合作社、方元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太和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黄沙坪街道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樟市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洋市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管理学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指:计划、组织、领导、( )。 A.沟通 B.协调 C.控制 D.指挥 2.在现代社会中,按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社会管理可分为公共管理和( )。 A.企业管理 B.经济管理 C.社会管理 D.法律管理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管理活动应以( )为导向,以经济理性为最大原则。 A.公众利益 B.目标 C.法律 D.市场 4.儒家思想的核心反映的是( )。 A.仁、义、礼、智、信 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C.以和为贵 D.性恶论 5.管理者面临的内部环境,是指组织性质、( )。 A.人员状况 B.生产力水平 C.制度 D.法规 6.从管理工作的领域宽度及专业性质的不同,可以把管理人员分为综合管理人员与( )。 A.开发人员 B.生产人员 C.专业管理人员 D.营销人员 7.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各种技能要求程度不同,但( )则同等重要。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管理技能 8.较早将科学方法应用于管理实践并进行了理论概括,成为科学管理启蒙者的人是( )。 A.亚当·斯密 B.罗伯特·欧文 C.查尔斯·巴贝奇 D.享利·普尔 9."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代表作是( )。 A.《国富论》 B.《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原理》 D.《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 10.按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 )。 A.战略战术性决策 B.程序化、非程序化决策 C.确定型、风险型决策 D.个人、群体决策 1l.决策的基本前提是( )。

A.拟定备选方案 B.分析方案 C.选择方案 D.确定目标 12.决策盈亏平衡点法是指在一定的销售量下,企业的销售收入( )。 A.小于总成本 B.大于总成本 C.等于总成本 D.参考成本价 1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主要有保守法,冒险法和( )。 A.主观概率 B.大中取大法 C.大中取小法 D.折中法 14.一个人承受心理压力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惊恐阶段,抗拒阶段和( )。 A.狂躁阶段 B.抑郁阶段 C.无望阶段 D.力竭阶段 l5.群体决策的缺点主要体现在消耗时伺长,少数人说了算,屈从压力。( )等方面。 A.责任不清 B.方案太多 C.意见太多 D.认知能力差距大 16.从职能空间对计划进行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业务与财务计划。( )。 A.战略与战术性计划 B.长期与短期计划 C.指导性计划 D.人事计划 17.根据计划内容明确性标准,可将计划分为具体性计划和( )。 A.业务计划 B.指导性计划 C.财务计划 D.程序计划 18.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 )。 A.例行决策 B.常规决策 C.定型决策 D.非程序化决策 19.按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划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决策和( )。 A.不确定型决策 B.程序化决策 C.非程序化决策 D.常规决策 20.根据实践结果,对初始决策作出相应的调整或改革使决策合理,这是决策( )。 A.满意原则 B.系统原则 C.比较选优原则 D.反馈原则 21.决策者既希望行动轰轰烈烈,又顾虑成本开支巨额投入,这是一种( )心理压力。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得失冲突 D.趋避冲突 22.参与决策是削弱和( )集权式领导的手段。 A.牵制 B.制衡 C.抵制 D.反对 23.择案规则就是( )选定最终决策方案的程序和方法。 A.主要部门 B.上级领导 C.决策个体 D.决策群体 24.组织是管理的职能,它包括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结构、(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