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题

24.《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题

24.《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题
24.《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题

24.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一、解释词语。

1. 穿.井得一人

2.及.其家穿井

3.有闻.而传.之者

4.国人

..道之 5.闻.之于宋君。 6.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7.丁氏对.曰 8.不若

..无闻 9.家无井而出溉汲

..

二、翻译句子。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6.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选择题。

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求闻之若此 B.不若无闻也 C.若屈伸呼吸 D.未若柳絮因风起

2. 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不若无闻也

B.有闻而传之者

C.闻之于宋君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宋之丁氏

B.国人道之

C.闻之于宋君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4.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有闻而传之者

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杞人忧天《列子》

一、解释词语。

1.身亡.所寄

2.因往晓.之

3.若.屈伸呼吸

4. 终日在天中行止

.. 5.只使

..坠 6.亦不能有所中伤

..

7.充塞四虚

.. 8.其人舍然

..大喜二、翻译句子。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3.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4.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5.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6.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7.其人曰:“奈地坏何?”

8.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9.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三、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子尊君在否 B.身亡所寄 C.其人舍然大喜 D.因往晓之。

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宋之丁氏

B.又数刀毙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得一人之使

3.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可以

..为师矣 B. 与儿女

..讲论文义 C.其人舍然大喜

.. D.亦不能有所中伤

..

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地,积块耳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日月星辰,不当坠乎?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ěi耕地的农具)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茅屋为秋风所破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为虎作伥

D、为所欲为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二)《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2.翻译下列句子。

(1)乃曰:“吾忘持度。”

(2)何不试之以足?

(3)宁信度,无自信也

(二)《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词语

(1)窃.入学舍(2)辄.默记

(3)忘其.牛(4)冕因去.

16、翻译下列句子:

①听已,辄默记。

②已而复如初。

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默写卷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2. ,洪波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以咏志。

3. 潮平两岸阔,。,江春入旧年。

4.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5. __________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

6.乡书何处达?。

7. _____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

8. 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

9. __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11.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12. 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13. ,崔九堂前几度闻。,落花时节又逢君。

14. 强欲登高去,。,应傍战场开。

15. ,受降城外月如霜。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16. 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16. 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17. ____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5.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

18.,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19.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20.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_________ ,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____________________。

21.六十而耳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贤哉,回也!____________________,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3.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28.不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____________。

29. ____________________,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30. ____________________,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31.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____________,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32.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傍晚时候,上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35.我们大家要学习他。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的人。36.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的人,一个的人,一个的人,一个的人,一个的人,

37.夫君子之行,,。

38.非淡泊无以明志,。

39.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40. ,险躁则不能治性。

41.年与时驰,,,,,。

42.远远地街灯明了,。,。

43.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44.你看,,,。

45.我想他们此刻,,不信,,。

46.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

47. ,或停靠于云的海岸,,。

48.但在它驶近黑暗的时候,,,。49.,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51. ,。,却话巴山夜雨时。

53. ,。,铁马冰河入梦来。

54. ,。,山入潼关不解平。

《穿井得一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穿井得一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材、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包含了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引人遐思,给人启迪。《穿井得一人》是一篇寓言,体现了寓言的讽喻特色,在网络自媒体时代,它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另外它也是一篇文言文,文言实词的教学也应得到相应重视。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穿、汲、及、闻、道、对、国。 2.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 3.联系生活,防微杜渐。 教学重难点 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 教学准备 文本准备:《苏东坡传》、《弟子规》。课件准备:PPT。 资料准备:借助网络、小写作。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诵读,解题入文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吕不韦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诵读,释义 (1)分角色朗读:叙述、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 (2)朗读者说说三句的意思: 丁氏:吾穿井得一人。 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真相: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再朗读 (二)抓起因,明晓文脉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他们家为什幺挖井?溉汲、居。 (三)小结:丁家打了一口井,不必像以前那样专门有一个人去打水了,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人。 三、依文解言,判断案情

(一)合作探究:小组探究:宋国的国君决定追究这起谣言的责任人。你是断案大臣,你觉得: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 讨论后,请同学上黑板写出结论 1.学生板书: 丁氏: 真相: 闻而传之者: 宋君: 2.教师总结:①丁氏:是起因。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知错能改。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④ 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二)依文解言:哪些关键词能体现他们的责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重点词:告、闻而道、对、国、使。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精选阅读迁移练习(含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阅读迁移练习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溉汲 ..()杞.国()崩坠.()废寝.食() 星宿.()耶.()光耀.()充塞.() 躇.步()跐蹈 ..()舍.然()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 ..()2.常.一人居.外()() 3.及.其家穿.井()() 4.吾穿井得.一人() 5.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6.国人道.之() 7.闻.之于宋君()8.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9.身亡.所寄.()()10.废寝 ...之()()() ..食者.()()()11.因往晓 12.天,积气耳 ...()()13.若.屈伸呼吸() 14.终日 ..坠() ..()()15只使 ..在天中行止 16.积块 ..() ..耳()17.亦不能有所中伤 18.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5、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6、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7、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8、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9、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七年级上《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 一、课堂导入(入门考) 综合性学习。(7分) 2011年是农历辛卯年(兔年),下面是一张贺岁生肖邮票的设计图。请仔细 观察,完成下列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对邮票中间的画面进行描写,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 超过100字。(3分) (2)写出两个含有“兔”字的成语。(2分) _____ 、_____ (3)下面是一则关于兔文化节的新闻,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2分)南方日报12月10日报道:世界最盛大的“兔文化节”将于2011年的春节 在广州创意城举办,它将架设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将中国民俗发扬光 大,打造最盛大的兔文化盛典。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将以“全世界最盛大 的兔文化”为主题,涉及影像、雕塑、建筑等艺术领域,市民将有机会看到最大 的兔雕塑、最疯狂的兔舞会、最丰富的兔文化展等,进入创意城即进入了全世界 最盛大的兔文化空间。 _____ 综合性学习。(7分) (1)例:一只兔子,长着大大的眼睛,长长的耳朵,身上布满花草、祥云等图 案,显得喜庆吉祥,充满了春的气息。兔子两手抱在胸前,它正在欣赏眼前圆圆 的月亮呢! (描写内容必须涉及兔子和月亮,2分;修辞1分) (2)狡兔三窟;守株待兔;兔起鹘落;兔死狗烹;兔死狐悲;兔子不吃窝边草;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等等。(2分) (3)世界最盛大的“兔文化节”将于2011年的春节在广州创意城举办。(“兔 文化节”1分,时间地点1分) 二、《穿井得一人》相关知识讲解 (一)文学常识讲解 1、《吕氏春秋》(《吕览》) ★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全书有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余万字。汇合先秦各派学说,所以《汉书·艺 文志》将其列入“杂家”。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1、吕不韦 ★(?——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人。

(完整版)24.《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题

24.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一、解释词语。 1. 穿.井得一人 2.及.其家穿井 3.有闻.而传.之者 4.国人 ..道之 5.闻.之于宋君。 6.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7.丁氏对.曰 8.不若 ..无闻 9.家无井而出溉汲 .. 二、翻译句子。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6.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选择题。 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求闻之若此 B.不若无闻也 C.若屈伸呼吸 D.未若柳絮因风起 2. 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不若无闻也 B.有闻而传之者 C.闻之于宋君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宋之丁氏 B.国人道之 C.闻之于宋君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4.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有闻而传之者 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杞人忧天《列子》 一、解释词语。 1.身亡.所寄 2.因往晓.之 3.若.屈伸呼吸 4. 终日在天中行止 .. 5.只使 .. ..坠 6.亦不能有所中伤 7.充塞四虚 ..大喜 .. 8.其人舍然 二、翻译句子。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3.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4.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5.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6.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7.其人曰:“奈地坏何?” 8.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9.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三、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子尊君在否 B.身亡所寄 C.其人舍然大喜 D.因往晓之。 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宋之丁氏 B.又数刀毙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得一人之使 3.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可以 .. D.亦不能有所中伤 .. ..讲论文义 C.其人舍然大喜 ..为师矣 B. 与儿女 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地,积块耳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日月星辰,不当坠乎?默写卷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2. ,洪波涌起……________________,歌以咏志。 3. 潮平两岸阔,。,江春入旧年。 4.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穿井得一人 省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运用“信、达、雅”的原则翻译文言文,理解文意。 2、分析寓言的情节,多角度灵活地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在实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改写古代寓 言故事,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2学情分析 其一,这是学生升入七年级后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寓言这一文学体裁。虽然许多同学在以前读过不少的寓言,并熟练地讲述出耳熟能详的故事,但多数同学只停 留在直观的感受上,缺少自己的情感体验,把寓言读“死”了,失去了寓言的“言外 之意”。为改善这一现状而特意编入第24课《寓言四则》,我揣摩应该是人教版(2 016年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的编者的意图。因为这恰好也符合第六单元的单元目标,“还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那么,通过前两则伊索 寓言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阅 读寓言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 对第三则古代寓言故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寓言这一文学体裁。 其二,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可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的孩子,在面对生活中种种真伪莫辨的信息时,会缺乏 深入思考,甚至轻信流言,以讹传讹。而这则《穿井得一人》古老的寓言故事,会对 他们有很大的启示意义,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会帮助他们秉持审慎的态度 对待传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三,学生虽在七年级上册学习了五篇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基础。 但平时繁多而枯燥的文言语汇的识记,学生会提不起兴致,文言底子薄的学生甚至 自信心不足。因此,这节课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运用“信、达、雅”的原则翻译文言文并互评,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文言的 兴趣,树立学习文言文的自信。 3重点难点 1、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运用“信、达、雅”的原则翻译文言文,并互评。 2、引导学生对“穿井得一人”这句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进行重点研读。 3、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二、给加点的字注音:溉汲.. gài jí三、重点字词解释: 1.穿. 井得一人 2.溉汲.. 3.及. 其家穿井 4.国人道...之: 5.闻.之于宋君 6.问之于. 丁氏: 7.得一人之使. 8.丁氏对.曰 9. 求闻之若此.. 10.不若..无闻也四、词语分类归纳: 1.重要虚词。之 ①宋之.丁氏②有闻而传之. 者③国人道之.④闻之.于宋君⑤得一人之. 使⑥求闻之.若此其 ①及其.家穿井②其. 人曰③奈何忧其.坏于 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②非得一人于.

井中也 1 2.古今异义。 ①穿井得一人.②国人道之.③国人道之.五、重点句子翻译: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国有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而要到外边去打水浇田,经常委派一人在外面。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等到他家打井,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人。”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有听到就去传播的人说:“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宋国的国君就派人到丁家去问这件事。 6.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六、问题梳理: 1、《穿井得一人》寓意是什么?答:①道听途说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 穿井得一人 作品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诸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作品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 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 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 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作品启示 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 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作者简介 吕不韦(??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去世了。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后改名子楚),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子楚是秦王庶出 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成语“奇货可居”的出典)。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异人,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异人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 光大了才能光大。”异人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 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 夫人一个。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异人说:“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 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异人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 享。”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顺便谈及异人聪明贤 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说“我异人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夫人非常高兴。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姐姐劝说华阳夫人道:“我听说用美色来侍奉别人的,一旦色衰,宠爱也就随之减少。现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宠爱,却没有儿子,不趁这时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而又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那么,丈夫在世时受到尊重, 丈夫死后,自己立的儿子继位为王,最终也不会失势,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能得到万世的好处啊。不在容貌美丽之时树立根本,假使等到容貌衰竭,宠爱失去后,虽然想和太子说上一句话,还有可能吗?

初中语文精华复习资料穿井得一人阅读及答案

中高考复习精品,为中高考保驾护航!祝您金榜提名! 爱心 责任 奉献 穿井得一人阅读及答案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 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

《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于是、就)出溉.(灌溉)汲.(从井里打水),常一人居.(停留)外。及.(待,等到)其家穿.(挖)井,告.(告诉)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听到)而传.(传播)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讲述)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闻.(使知道)之于.(被)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向)丁氏。丁氏对.(回答)曰:“得一人之使.(使唤),非得一人于.(在)井中也。”求.(听到)闻.(传闻)之若.(如、像)此,不若无闻.(听)也。 1.在()内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①家无井而 / 出溉汲②有 / 闻而传之者③闻之于 / 宋君 ④宋君 / 令人问之于丁氏⑤非 / 得一人于井中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 ②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③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举国上下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 ④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⑤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4.简答题。 (1)“丁氏穿井得一人”之所以会造成“以讹传讹”,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①丁氏在一开始,表达就不是很清楚很明确;②传播的人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没有思考,没有辨析它的真伪,就直接传播了;③人们本身也就喜欢传播这种荒诞离奇的事。 (2)读了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发? ①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②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冷静思考,才能辨析真伪,得到真正的答案。③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 (3)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从故事中“丁氏”“宋君”“国人”身上分别学到了什么? 丁氏:我们说话时,要用准确具体的语言把意思表达清楚,不要让人造成误会。 宋君:听到离奇怪异的传闻,我们不要轻信,不要传播,要调查了解,实事求是地弄清楚事实真相。 国人:我们不要轻信传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的笑话。

《寓言四则》《狼》《诫子书》知识点及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寓言四则》《狼》《诫子书》知识点及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寓言四则》 1、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3、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4、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意:爱慕虚荣、盲目自大的人反而不被别人重视。

《蚊子和狮子》寓意:骄兵必败,不要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要谦虚谨慎。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穿井得一人》寓意:不要道听途说,要通过调查研究,自己判断事情的真伪,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讹传讹。 《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儿童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杞人忧天》寓意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杞人忧天》翻译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回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初中语文《穿井得一人》教案

《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翻译《穿井得一人》,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故事情节。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理解寓言的寓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故事中明确,对于生活中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待。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故事《三人成虎》,说说这个故事的寓义。 2、介绍《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各家学说。《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初读课文。 2.重点词语释义 溉汲:浇田、打水。居:停留。及:到了……的时候。 国人道之: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向、对。 使:使唤。吾:我家。对:回答。 不若:不如。穿井:打井。穿,挖掘,开凿。 闻:第一个“闻”是“听到”的意思,第二个“闻”是“使知道”的意思。 常一人居外: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3.整体感知 《穿井得一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家人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个人。 二、合作交流重点深研 1.《穿井得一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分三层。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作品启示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作者简介吕不韦(?~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秦昭王四年(前267年),太子去世了。到了昭王四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后改名子楚),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成语“奇货可居”的出典)。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异人,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异人笑着说:“你姑

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异人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异人说:“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异人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顺便谈及异人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说“我异人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夫人非常高兴。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姐姐劝说华阳夫人道:“我听说用美色来侍奉别人的,一旦色衰,宠爱也就随之减少。现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宠爱,却没有儿子,不趁这时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而又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

穿井得一人阅读 含答案

《穿井得一人》阅读题 第一篇含答案 宋之丁氏,家天并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吾穿井得一人(挖井) 不若无闻也(不如) 及其家穿井( 到,等到) 国人道之(说,讲) 有闻而传之者 ( 听说 ) 闻之于宋君(使听到)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向宋国国报告这件事。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从井里得到了一个人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9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以讹传讹”的危害2分) 10.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 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第二篇 【甲】穿井得一人 【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选自《战国策·魏策》)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D)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太丘舍去 B.王信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寡人自为知/屠自后断其股 D.而谗言先至/后狼止面前狼又至 8.下列各句与“王信之乎”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C) A.久之,目似瞑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有闻面传之者 D.夫君子之行 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闻之于/宋君 C.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2)身亡所寄(无,没有)

杞人忧天 穿井得一人 总复习附答案

《杞人忧天》练习 一、填空 、这个成语比喻。请写一个与“杞人忧天”近义的成语:。 二、重点词语解释 三、重点句子翻译 3、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4、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5、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7 四、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杞国人“忧天地崩坠”,因此“晓之者”从“天”“地”两方面加以开导。 就“天”解说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地”解说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杞人反复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3、文末“其人”“大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晓之者”“大喜”的原因则是。 4、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5、《杞人忧天》中的“晓之者”开导杞人的话是否科学?你如何评价? 6、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 7、《杞人忧天》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分别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家无井而出溉汲 ..( ) (2)及.其家穿井(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国人道之,问之于宋君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及.其家穿井及: (2)国人道.之道: (3)不若无闻.也闻: (4)家无井而出溉汲 ..溉: 汲: (5)身亡.所寄亡: (6)因往晓.之晓: (7)奈何 ..忧崩坠乎奈何: (8)只使 ..坠只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国人道之. B.闻之.于宋君 C.得一人之.使 D.问之.于丁氏 5.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四、《穿井得一人》中,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短文讲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1)待,等到。(2)讲述(3)听说(4)灌溉从井里取水(5)无,没有。(6)告知,开导。(7)为何,为什么。(8)纵使,即使 4.C 5.(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四、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五、内容: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七年级语文上册穿井得一人阅读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穿井得一人阅读及答案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 ..无闻也〖〗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2.说·讲3.不如

二·1.得到·获得2.找到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七年级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一、字音、字形 第一单元 朗润(lǎng)酝酿(yùn niàng)应和(hè)嘹亮(liáo)风筝(zhēng) 宽敞(chǎng)贮蓄(zhù)澄清(chéng)着落(zhuó) 棱镜(léng)粗犷(guǎng)淅沥(lì)静谧(mì)绿茵(yīn)黄晕(yùn)水藻(zǎo)济(jǐ)南 卖弄(nòng):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抖擞(dǒu 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呼朋引伴: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空灵:灵活而无法捉摸。咄咄逼人(duō):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第二单元 瘫痪(tān huàn)侍弄(shì)捶打(chuí)憔悴(qiáo cuì)絮叨(x ù dāo) 烂漫(làn)分歧(qí)粼粼(lín)一霎时(shà)根深蒂(dì)固 沐浴(mù yù)姊妹(zǐ)荫蔽(yīn)祷告(dǎo) 诀别(jué):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翻来覆去(fù):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褒义)两全其美:顾全双方;成全两个方面。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匿笑(nì):暗中偷笑;掩口暗笑。徘徊(pái huái):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 第三单元 觅(mì)食和蔼(ǎi)感慨(kǎi)搓捻(niǎn)绽放(zhàn)拼凑(còu) 确凿(záo):真实;确实。倜傥(tì tǎng):形容洒脱;不拘束。

人迹罕至(hǎn):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企盼(qǐ):盼望;希望。 人声鼎沸(dǐng):沸:沸腾。形容人声喧闹。截然不同(jié):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疲倦不堪( kān):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恍然大悟(huǎng):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小心翼翼(yì yì):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贬义)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花团锦簇(cù):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第四单元 希冀(jì)狭隘(ài)热忱(chén)纯粹(cuì)鄙薄(bǐ)慷慨(k ǎi) 坍塌(tān tā)废墟(xū)琢磨(zhuó)酬劳(chóu)烧灼(zhuó)附和(hè)突兀(wù)怦怦(pēng)晕眩(yūn xuàn) 殉职(xùn):指因为公务事而死亡,(褒义词) 拈轻怕重(niān):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贬义) 漠不关心(mò):态度冷淡,毫不关心。(贬义)精益求精: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麻木不仁: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贬义) 见异思迁: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贬义)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沉默寡言(guǎ):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恍惚(huǎng hū):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参差不齐(cēn cī):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哄堂大笑(hōng):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惊慌失措(cuò):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贬义)

初一语文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语文知识:⑴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曹操《观沧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近体诗、散曲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修辞方法:比喻、比拟 ⑶词性:名词 ⑷表现手法:联想与想象 ⑸文章开头的结构作用[开篇点题,领起下文]、关键词句以及精彩语句的赏析与理解、人称的变换(《雨的四季》) ⑹朗读的方法:重音与停连 重点词语:【春】朗润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酝酿宛转黄晕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枝招展嗡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呼朋引伴(划线词语在教材中有书下注解)[书下注解中“重音、停连”这两个词语来自课后题题干] 【济南的冬天】响晴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 【雨的四季】花苞静谧高邈莅临造访吝啬淅淅沥沥咄咄逼人蝉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庄屋檐凄冷化妆淅沥干湿草垛绿茵茵【古代诗歌四首】临碣石澹澹竦峙星汉幸甚至哉杨花子规龙标五溪夜郎客路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归雁洛阳边昏鸦断肠天涯 (重点在理解含义、掌握字形) 需要背诵的篇目:春;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后四篇古诗词为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写作:⑴概念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 ⑵方法的指导: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做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要善于观察、积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有趣、有意义、印象深刻。 ⑶写作的作用:能训练人的思维。 ⑷写作的要求:内容充实、文从字顺 第二单元 语文知识:⑴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莫怀戚《散步》、《散文诗二首(泰戈尔《金色花》、冰心《荷叶·母亲》)》、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教学要点及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语文各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 1、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把握好重音和停连;品味语言,赏析比喻、拟人等修辞。 2、古诗:《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要求:诵读、节奏;写景的作用;赏析句子、描绘画面;思想感情。 注意:诗歌分类(时间、内容)。 3、写作:热爱写作,搜集素材。 实践:季节、校园、成长。 4、作者:朱自清、老舍、曹操、李白、马致远。 5、文化常识:杨柳风、一年之计在于春、星汉、杨花、龙标(称谓)、客路。官职升降。 6、语法:名词。 7、附课后字词: 嗡、朗润、酝酿、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呼朋引伴、花枝招展(窠巢、黄晕);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

澄清、空灵、地毯(髻);蝉、花苞、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庄、静谧、屋檐、凄冷、化妆、莅临、造访、吝啬、淅沥、干涩、草垛、绿茵茵、咄咄逼人(高邈、畦)。 第二单元 《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世说新语》二则 1、重视朗读,语气、节奏、感情;体会感情;写人技巧;赏析修辞、人物描写。 2、文言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解词:儿女、文义、俄而、何所似、差、未若、因;期、日中、舍、去、乃、不、委、引、顾。 3、写作:学会记事(起因、经过、结果);锤炼语言,细节;模仿课文。 实践:扩写(细节、情感),《那一次,我真》《我们是一家人》。 4、作者:史铁生、泰戈尔、冰心。 5、文化常识:菡萏、敬辞与谦辞。 6、语法:词义和语境。(与记叙文理解、赏析词句相关)。 7、附课后字词: 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憔悴、央求、絮叨、诀别、淡雅、高洁、烂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信服、分歧、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