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前拼版详解

印前拼版详解



要求:成品尺寸:210*285 是骑马钉装的,所以加出血是426*291
分析:主要探讨如何设计页面大小和出血,以利拼版输出。
补充:
1.新建文件,页面大小设置为什么尺寸.
2.对页的做法,是画2个213*291的矩形还是 2个210*285的2边再画3MM的矩形?

解: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套我认为比较科学的步骤。视排版的复杂程度和严格性要求,择取其中部分或全部以利使用,供参考。

(1)页面的大小。为利于排版,此处建议设为420*285;
(11)出血。由于是系统默认的3mm,此步骤可省。如要改,调用:(ctrl_J)工具-选项-文档-页面-大小,设置出血。
(3)使用预设辅助线::(ctrl_J)工具-选项-文档-辅助线(导线)-预设-勾选出血和页面框线。预设导线有这样的性质:在移动时会产生警告,起到保护作用。
然后在工具属性栏里面按下"对齐导线"按钮。

以上作法的好处是:
(1)双击矩形工具就可以创建一个裁为净尺寸的页框,然后将宽度缩小为50%,按住左边框线按ctrl拖放到右边,按下右键,再松开左键,就建立了两个210*285的矩形。再ctrl_AG,P,Ctrl_U;也可以使用ctrl键限制矩形水平方向,移动它告齐页边导线,利用对齐导线功能达到对齐页边的目的。
(2)同时在排版时,能充分利用导线,进行图形,文本框边界的对齐页边的处理;在做出血时,将对象移动或拉伸至贴近出血导线,出血就做好了。
当然也可以先不使用出血导线,完成整个文档后再专门做出血,不过除非是为别人的文件补出血,一般还是初创时就加下出血为好。

对于你提出的第二问,以上过程中,只画了210*285的矩形,不画出血的矩形。
为利于做出血,利用了出血导线和对齐导线的功能。
制作小册子或标签时,或有部分不需留出血的情况,为利于手工拼版,可以画上那个矩形。

当然软件使用习惯因人而异,只要快速高效,在弄清原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一套,能够尽可能用一套方法避免出错,怎样都行。

使用页面,有它的好处,利于自动拼版,利于页面再制,利于在复制对象时保持原来位置,利于应用翻页键以相同视图查看页面内容;如果手动拼版或利用插件拼版,有些人习惯只做一个大页面,将其中的小页面及出血框、净尺寸框用特别外框色的矩形来做,然后拼凑到大页面上,甚至可以随意一些地摆放。这样的好处还方便多页批量处理,至少省去了翻页和多次选取的麻烦,因为coreldraw不能跨页编辑。

附:
(1)同时可以显示出血线:菜单"查看(检视)-出血"(alt_V_B).
或:(ctrl_J)工具-选项-文档-页面-勾选出血。
打印区域也类似设置,我一般不用,代以打印预览。
不必将页面设置为

纸张的大小。因为排版与打印时的页面是可以分开设置的;并且发送到数码印刷输出单位出样或印刷厂印刷时,均可能重新设定或拼版。
(2)隐藏页面框线:(ctrl_J)工具-选项-文档-页面-勾去页边框。

注:
印刷厂常用纸张的规格:440*297(进一步裁切则为A3=420*297),是大度纸A0=898×1194(光边前)三次对开(2*2*2=8,八开)而成。

外一则:
coreldraw可以自定义拼版方案和一种不同于普通页面的设置方案:标签,如果用得顺手,建立一套模板文件,也可以高效自动拼版。



最常用的就是单版自翻身和正反版自翻身, 还有就是滚翻身这个用得很少,
单版身翻身就是印刷机一套版印完纸的正面后不换板,直接把印了一面的纸翻面再印反面,就像正面是A反面是B,拼成AB,翻面再印个AB,成品的话A的反面就是B,B的反面就是A,刚好两个成品,
正反版自翻身,就是两套版,印刷机上第一套版印纸的正面,正面印完,换第二套版印纸的反面,一般量大的单子或书集用正反版比较多,
你把一张A4的纸横着拿着,左右翻面就叫自翻,上下翻面就叫滚翻,滚翻身这种方式用得最少,有时一些非常规尺寸可能要用到滚翻,像那种比较长的比较窄的印刷品,但由于滚翻套位不准确,两边都要留咬口,极少采用滚翻,
拼版:https://www.doczj.com/doc/5b13844708.html,/view/d7499fbef121dd36a32d826b.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