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话说温州

二年级话说温州

二年级话说温州
二年级话说温州

第一单元备课

六上话说温州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自然资源(二) 1、海洋资源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交流汇报、欣赏图片等活动,了解温州丰富的海洋资源概 况,激发热爱家乡海洋的思想情感。 2、在活动中,提高搜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温州的海洋资源概况。 教学难点: 搜集资料、发布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出示:21世纪是海洋世纪。 2、谈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教学“探访宝库” 1、讨论:海洋有哪些资源。 2、归纳:渔业、养殖业、运输业、旅游业、动力能源、海底资源等。 3、教师补充哦温州海洋资源的特点。 三、教学“走进贝藻王国” 1、欣赏图片导入。 2、说说你对南麂列岛的认识。 3、讨论:为什么南麂列岛会有“贝藻王国”的称号为什么会成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为什么是我国唯一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洋类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四、新闻发布会 1、生将搜集的有关温州海洋开发利用方面的喜讯或内容在班级里进行发布。 2、课外继续搜集身边这方面的资料。 作业布置: 做一份“海洋环保手抄报”或“海洋环保剪贴报”。

2、旅游资源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推销介绍、欣赏图片、观看音像资料等活动,知道温州具有 丰富的旅游资源。 2、提高搜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温州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 搜集资料、发布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温州方言歌谣《温州是个好地方》。 2、说说方言歌谣中的温州景点。 二、教学“鸟瞰温州” 1、看教材上的地图。 2、说说你从图上看懂了什么 3、在地图上补上自己知道的旅游景点。 4、教师补充介绍部分景点面积、特点等资料。 三、我当小导游 1、设计有特色的旅游路线。 2、给自己的旅游路线取个好听的名字。 3、向组内同学介绍。 四、教学“数据大盘点” 1、看教材中的数据,从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2、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其他的有关旅游业发展的数据。 五、游览推介会 宣传介绍温州主要景点。

二年级 话说温州 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话说温州》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大家虽说是温州人,但是对温州的地理位置几风土人情却是一无所知,更何况是这些阅历少的学生呢对温州地域特色的地方及风俗民情不了解。所以地方课程的设置正是对他们这些新温州人最好的介绍。改革开放的浪潮,把温州推到了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多年来,温州独特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子,引起了海内外的普遍关注,不少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采取不同的方式,考察研究温州发展的轨迹,探究其奥秘。温州人自己也在不断地总结、思考,寻找区域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求在全国和国际发展的百舸争流中,更好地把握温州未来的发展。温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革命传统、名胜古迹、商贸交通、文化体育、地域品牌、风味特产、民俗风情……都是海内外知名的,应该说,人文资源非常丰富。在这种情况下,了解温州,对未来的温州建设者是十分有必要的。小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只有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学有所成后才有可能更加自觉地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事业中。因此,乡土教育成功与否,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人才环境的形成,关系到人的素质提高,也关系到优良传统的继承,从而直接影响地区经济的未来发展。乡土教材作为开发地方课程的首选目标是非常正确的,乡土教材所起的教育作用是其它思想工作不能取代的。 二、教材简析: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为解决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就需要地方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灵活多样性和实用性。乡土教材是开发地方课程的首选目标。本地方课程着眼于让本地区小学生了解温州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等地方课程内容。课程主要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教学,使小学生认识到温州人“走出去、站得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共生共荣”的品格,为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丰厚的本土精神资源。温州作为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通过乡土教材《话说温州》的实践和探索,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温州主要的自然地理环境,如各个地方的名山、城市的名称,知道温州是一个沿海城市,感受家乡的山美。 2、了解温州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基础设施的根本改善,温州城市的现状与前景,城市的聚集功能和文明辐射程度的提高,构想温州的未来,做文明的现代化的温州人。 3、在体验学习活动中,熟识温州的风俗民情(饮食文化、礼仪文化等),分析温州人的生死观、时间感、价值观和思维特点,领悟温州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人简性和人文倾向性。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自己家乡除学校外的许多好去处,初步懂得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温州中学、温州国际会展中心、温州市图书馆、温州市科技馆、温州市博物馆等都是少年儿童成长的乐园,感受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激发他们根据

四年级《话说温州》整册教案教案资料

一、家乡的气候 第一课时气温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气温、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 2.会用温度计等进行简单的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3.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学生根据数据和地图分析和比较气温的变化。 教学过程: 1.导入 (1)谁知道今天早晨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多少? (2)请一位学生看看我们教室里的温度计,它有多少度? (3)我们教室里的气温是不是和气象台预报的一样? (4)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导入课题——气温的变化 2.台预报的是什么环境下的气温。 (1)学生参观学校气象站。 (2)百叶箱(没有气象站的学校看课本第35页的百叶箱插图) (3)观察百叶箱,并进行讨论。 ①百叶箱的构造怎样的? ②百叶箱这样的构造有什么作用? ③百叶箱里有哪些仪器? ④百叶箱应放在什么地方? ⑤百叶箱里的气温和外界气温有什么不同? (4)谁知道气象台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3.测测教室里的气温 (1)想一想:温度计应该挂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比较合适,怎么挂? (2)请学生设计一下,你认为怎样测教室气温的变化: ①一天测气温几次 ②什么时候测

(3)把自己的观测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4.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1)观察课本第36页上图,2002年不同季节的气温记录。 比较一下: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里,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距有什么不同 (2)观察课本第36页下图:2002年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 ①想一想:做折线图时,应注意些什么 ②教师示范:制作气温折线图 从这幅图中,12月8日工资这天的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 (3)模仿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 ①学生模仿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做出自己记录的一天的气温折线图 ②教师提示:学生应一天、一天地作折线图 (4)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制作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第二课时梅雨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形成辩证分析问题的价值取向。 2.能收集和处理某一规定主题的有关信息。 3.了解温州梅雨季节的有关特点。 教学重难点: 学生初步形成辨证分析问题的价值取向难点:了解温州梅雨季节的有关特点,了解台风的危害和好处。 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 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江南烟雨图。 2.让学生读诗词、悟诗意、想画面。 1)让学生齐读诗,并点个别优美朗诵。 2)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做适当讲解。 3)理解诗句之后,让学生感受诗句中的画面。 3.进入知多少环节,学生汇报知识,可以是人文知识,只要是他们收集的信息都可以。

四年级话说温州教学计划

小学地方课程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地方课程选用《话说温州》这本教材。本教材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为指导,本着让中小学生了解温州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的目的,使小学生认识到温州人“走出去、站得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共生共荣”的品格,为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丰厚的本土精神资源。 本册共有课文30篇,本来是要分两个学期学习。但由于现在是下学期才拿到这本教材,所以要在本学期里完成一学年的教学内容,有些课时将会压缩。本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6个专题。他们依次是家乡的气候、四通八达的交通、茶叶之乡、数学家之乡、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和风味小吃。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77人,其中男生57人,女生20人。这两个班大多数是外地民工子女,不了解温州的地理地貌,气候特点。较多学生上课随心所欲、多动,没有纪律观念;有的注意力不集中,貌似安静,实质游离等。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进行必要的教育,及时纠正,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了解温州的人情风貌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领会温州人“走出去,站得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共生共荣”的品格。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学会了解周围事物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信息收集、现场考察、调查、制作等能力。 3、认知目标:初步认识温州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等方面的情况,了解温州人在二十多年改革发展中“闯世界,创市场”的创业历程。 四、教材目标 (一)自然地理环境 1、认识温州地理地貌的特点:地处山坳与江海之间,平原缺乏,懂得温州山水培育了温州人的两种精神:“站得稳”的精神和“走出去”的精神,领悟自然环境与瓯越文化形成的内在联系。

六年级下话说温州

六年级话说温州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为解决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就需要地方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灵活多样性和实用性。乡土教材是开发地方课程的首选目标。温州作为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通过乡土教材《话说温州》的实践和探索,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1、从温州地域特点和温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以公民教育的需要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点,以现实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作为学习和探索的领域,从而获得一些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技能。 2、《话说温州》乡土教材设定为六大章节内容: ⑴ 温州自然资源(二)⑵ 温州文物古迹(二)⑶温州文化名人⑷ 地方戏⑸品牌兴业⑹ 腾飞的温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乡土环境,传承家乡文化,欣赏乡土风情,激发爱乡情怀,保护乡土资源,解决家乡问题,尊重多元文化,促进族群和谐。 2、情感目标和价值观培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家乡的自然、人文环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自己与乡土之间的密切关联,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帮助学生整理乡土生活素材,透过教学活动来正视乡土文化的价值,进而了解关爱乡土,培养对乡土的情感及责任,建立服务家乡的情怀。 3、能力目标:评价和尊重多元文化,服务家乡,解决家乡问题,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地处偏僻,学生接触面不广,视野不够开阔,导致学生知识不丰富。再加上学生家长识字不多,而且家里没有电脑可供课前查寻资料。学生有的只是对事物的好奇和热情。因此,我们上《话说温州》比较难。 我所任教的六班级的学生,大多数是温州地区的,只有少数是外地民工子女。有部分学生对温州的地理地貌,气候特点有点儿了解,但不够透彻。班上有好多学生来自渔乡,对开渔节,、会市等也有所知道。由于本课程对本届五年级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较有鲜新感,并且本课程的内容对于这些孩子较接近,学习兴趣较浓。

话说温州一年级教案

小学话说温州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为解决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就需要地方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灵活多样性和实用性。乡土教材是开发地方课程的首选目标。温州作为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通过乡土教材《话说温州》的实践和探索,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1、知道温州主要的江、河、湖、海的名称,知道温州是一个沿海城市。了解所在地的主要河流,调查该河的今昔情况,感受家乡的水美。 2、初步了解温州城市公园和森林公园的概况。温州城市公园和森林公园的美丽风貌。 3、在体验学习活动中,熟识温州的特色水果,了解家乡特色水果的知识,以及相关的人文知识。通过开展讨论和社会调查,进一步了解家乡水果的种植、营养和药用价值以从物产丰富中。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自己家乡除学校外的许多好去处,初步懂得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温州市图书馆、温州市科技馆、温州市博物馆等都是少年儿童成长的乐园,感受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激发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积极参加各种校外活动的热情。通过活动,扩大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对探求知识的兴趣,产生表现自己才

能的快乐。 5、激发爱我温州的情感,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出发,创设各种活泼生动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让孩子在活动中去了解家乡的状况。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究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录像、多媒体。

二年级话说温州计划

二年级《话说温州》教学计划 一、教材特点 1、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具有本土性。以瓯越文化为基本内容,摄取温州人闯世界的生动事例,阐明温州变迁,突出温州人的创业精神。 2、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做好一般性和特殊性、多样性和典型性的有机结合。 3注重综合性。课程注重各学科领域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并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一体现课程的综合特质。 4、具有开放性。在学习内容、活动组作业与练习、评价等反面,给教师、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和空间。 二、课程目标 1、情感与价值观 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领会温州人“走出去,站得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共生共荣”的品格。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2、能力 学会了解周围事物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信息收集、现场考察、调查、制作等能力。 3、认知 初步认识温州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等方面的情况,了解温州人的创业历程。 三、内容目标 (一) 自然地理环境 1、认识温州地理地貌的特点 2、认识温州气候的特点 (二)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了解温州人的血缘、地缘和人缘的关系,以及人们对寿儿女、财富和地位的态度,调查温州人的就业观念,职业特点,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为今后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2、了解温州率先发展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了解温州从“质量立市——品牌兴业——信用温州”的市场经济变化发展的进程。 3、了解温州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温州城市的现状与前景,城市

的积聚功能和文明辐射程度的提前,构想温州的未来,做文明的现代的温州人。 (三) 区域文化特质 1、了解温州的风俗民情,领悟温州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人简性和人文倾向性。 2、了解温州的文物古迹,分析从温州人的迁徙看温州人的乡土观念,领悟温州社会的变迁,温州人的行为方式的行为动因。 3、了解温州的地方语文和民间艺术,分析瓯越精英文化具有重人文、重教育和重科技的传统,领悟温州商贸文化的思想观念。 (四)教学建议 1、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时空。 2、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强调从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事物的发展、变迁过程中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强调学习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四、具体安排 周次起讫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29月8日-9月14日雁荡山1 39月15日-9月21日乌岩岭1 49月22日-9月28日玉苍山1 59月29日-10月5日国庆放假1 610月6日-10月12日四海山1 710月13日-10月19 日 龙港1 810月20日-10月26 日 居民住宅区1 910月27日-11月2日温州中学1 1011月3日-11月9日温州国际会展中心1 1111月10日-11月16 日 寻找变化的足迹1 1211月17日-11月23 日 巾帼战旗1 11月24日-11月30

六年级上册话说温州教案设计

六年级《话说》教案 第一单元自然资源(二) 1、海洋资源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交流汇报、欣赏图片等活动,了解丰富的海洋资 源概况,激发热爱家乡海洋的思想情感。 2、在活动中,提高搜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的海洋资源概况。 教学难点: 搜集资料、发布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出示:21世纪是海洋世纪。 2、谈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教学“探访宝库” 1、讨论:海洋有哪些资源。 2、归纳:渔业、养殖业、运输业、旅游业、动力能源、海底资源等。 3、教师补充哦海洋资源的特点。 三、教学“走进贝藻王国” 1、欣赏图片导入。 2、说说你对南麂列岛的认识。 3、讨论:为什么南麂列岛会有“贝藻王国”的称号?为什么会成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为什么是我国唯一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的海洋类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四、新闻发布会 1、生将搜集的有关海洋开发利用方面的喜讯或容在班级里进行发布。 2、课外继续搜集身边这方面的资料。 作业布置: 做一份“海洋环保手抄报”或“海洋环保剪贴报”。 2、旅游资源

1、通过搜集资料、推销介绍、欣赏图片、观看音像资料等活动,知 道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2、提高搜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 搜集资料、发布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方言歌谣《是个好地方》。 2、说说方言歌谣中的景点。 二、教学“鸟瞰” 1、看教材上的地图。 2、说说你从图上看懂了什么? 3、在地图上补上自己知道的旅游景点。 4、教师补充介绍部分景点面积、特点等资料。 三、我当小导游 1、设计有特色的旅游路线。 2、给自己的旅游路线取个好听的名字。 3、向组同学介绍。 四、教学“数据大盘点” 1、看教材中的数据,从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2、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其他的有关旅游业发展的数据。 五、游览推介会 宣传介绍主要景点。 3、THERE IS ONLY A ROCK!

三年级地方课程《话说温州》教学计划和整册教案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温州作为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通过乡土教材《话说温州》的实践和探索,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两年的《话说温州》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温州是美丽富饶的地方,感受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教学总目标: 1、认识温州地理地貌的特点。 2、认识温州的气候特点:多梅雨,多台风,气候温湿,时序分明,旱涝不断。 3、了解温州人的血缘、地缘和人缘等关系,以及人们对寿命、儿女、财富和地位等态度,调查温州人的就业观念,职业特点,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为今后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4、了解温州率先发展的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率先进行国民经济市场化的实验;率先开展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企业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温州模式。了解温州从“质量立市——品牌兴业——信用温州”的市场经济变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5、了解温州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基础设施的根本改善,温州城市的现状与前景,城市的集聚功能和文明辐射程度的提高,构想温州的未来,做文明的现代化温州人。 6、了解温州的风俗民情。 7、了解温州的文物古迹。 8、解温州的地方语文和民间艺术。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根据三年级孩子的特点出发,创设各种活泼生动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让孩子在活动中去了解家乡的状况。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究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录象、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活波。运用观察、信息搜集、现场考察、参观访问、讨论、制作、调查、社区活动、专题研究等多种学习形式,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要转变教师即是知识权威的错误观念,让乡土课程的教学能得到各层面的支援,如家长、老前辈,专家学者、社区相关机构等。因为要将乡土课程教好,非单一教师的能力所能完成,它必须结合社区、家庭的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益。我们采用“问问别人”方式,让学生回家了解一些本地情况,上课时又相互介绍,相互补充,以达到家庭、社区资源的结合,也培养了学生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一年级话说温州教案

第一单元可爱的水乡 概述:水是一个城市文化底蕴的体现。温州可谓“水之乡”。温州市河流众多,主要有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水系,其它如乐清、清江、淡溪、苍南的赤溪、沿浦溪、泰顺的仕阳溪、寿泰溪等,都是山溪性河注,水短流急;平原地区人工河道密如蛛网,温瑞塘河、乐琯塘河、瑞平塘河纵横交错,形成江南水乡特有景致;九山湖、会昌湖,虽不大气,经改造成为市民的水上乐园;温州市有五县市(乐清、瓯海、瑞安、平阳、苍南)濒临东海,洞头则在东海之中,海带深长。江、河、湖、海一应倶全,构成了一副美妙的水景图,使册水温州更加绚丽多姿。本单元以“水”为主题,分为五课,其江河湖海的介绍各成一课,描绘温州精彩纷呈的“水之色”、“水之韵”;最后一课是综合活动,展示温州的“水之多”,以激发学生的“水之情”。 教学目标: 1、知道温州主要的江、河、湖、海的名称,知道温州是个沿海城市。 2、了解所在地的主要河流,调查该河的今昔情况。 3、感受家乡的水美,激发爱我温州的情感。 第一课江 教学目标:让孩子了解家乡的瓯江、飞云江、鳌江三条大江的名称,欣赏三大水系上的桥梁、水电站、码头等雄伟建筑及美丽风光,使孩子对家乡的三大江有一定的了解,并对三大江给现存带来的巨大作用产生自豪感。 教学过程: 1、出示单元扉页上温州江、河、湖、海的图片。 师:小朋友江、河、湖、海是温州山水城市特有的风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畅游温州的江,好吗? 2、说说自己知道家乡的江的名称。 3、教师介绍家乡着名的三大江的名称。 4、认识各条江的风光和一些特色。 1)教师运用旅游的方式,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2)说说自己的所见 3)补充介绍这里的特点,如瓯江上江心屿,飞云江上的珊溪水电站、螯江的外滩。 5、让孩子用游戏的方式,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三大江的特点。 6、说说三大江给我们家乡带来什么好处。

五年级话说温州教案

五年级话说温州

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学年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 管理”的要求为指导,本着让中小学生了解温州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的目的,使小学生认识到温州人“走出去、站得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共生共荣”的品格,为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丰厚的本土精神资源。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观: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领会温州人“走出去,站得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共生共荣”的品格。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2、能力:学会了解周围事物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信息收集、现场考察、调查、制作等能力。 3、认知:初步认识温州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等方面的情况,了解温州人在二十多年改革发展中,“闯世界,创市场”的创业历程。 三、内容目标 (一)自然地理环境 1、认识温州地理地貌的特点:地处山坳与江海之间,平原缺乏,懂得温州山水培育了温州人的两种精神:“站得稳”的精神和“走出去”的精神,领悟自然环境与瓯越文化形成的内在联系。 2、认识温州气候特点:多梅雨,多台风,气候温湿,时序分明,旱涝不断,懂得温州的天时涵养了温州人性格特征:勤劳、紧性、敬事、认真,具有承受困难的耐性和韧劲,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抗御自然灾害所激发的内在创造力,领悟由此形成的性格上的双重组合。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了解温州人的血缘、地缘和人缘等的关系,以及人们对寿命、儿女、财富几地位等的态度,调

三年级下册话说温州教学计划

人教版版小学地方课程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3)班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对温州的地理地貌,气候特点有点儿了解,但不够透彻。 学生上课随心所欲、多动,没有纪律观念;有的注意力不集中,貌似安静,实质游离等。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进行必要的教育,及时纠正,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了解温州的人情风貌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共同的良好环境。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材《话说温州》的内容有六个大单元,分别是:鸟瞰温州;名屿名江;多彩的桥;家乡故事;革命先烈;地方节日。 教材以低年级的学生特点设置了鸟瞰温州;名屿名江;特色水果;多彩的桥;“鸟瞰温州”主要引导学生从鸟瞰的角度,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形地貌等概况,了解温州是逐个山水诗的发源地,突出山水城市的特点;“名屿名江”将带领学生领略中国四大名屿之一江心屿和国家级风景区楠溪江,体育瓯越文化的勉励;“特色水果”将为学生介绍温州著名的几大水果;“多彩的桥”将引领学生了解温州溪上桥、河上桥、江上桥、海上桥的不同风格,进一不突出5

/ 1 山水城市的特点和瓯越文化。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为解决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就需要地方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灵活多样性和实用性。乡土教材是开发地方课程的首选目标。温州作为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通过乡土教材《话说温州》的实践和探索,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温州名山,主要的“雁荡山”、“玉苍山”、“四海山”、“乌岩岭”四个典型,了解温州令人向往的名山以及与其相关联的诗词、典故、传说故事等等,培养孩子热爱家乡名山的感情。 2、初步了解温州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和成就;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感受家乡的日新月异,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开展综合活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以建设家乡为荣。 3、通过看图、阅读、听讲、对话、参观等,感受英雄们的可敬之处;了解温州海防的动人故事,体会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能学习英雄们保家卫国、英勇斗争的精神品质,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4、通过情境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部分具有自己家乡地域特色的体育活动和游戏项目,以及相关的人文知识,培养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结合一定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初步掌握地方特色的体育活5 / 2

六年级上册话说温州教案设计

六年级上册话说温州教案设 计(总2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六年级《话说温州》教案 第一单元自然资源(二) 1、海洋资源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交流汇报、欣赏图片等活动,了解温州丰富的海 洋资源概况,激发热爱家乡海洋的思想情感。 2、在活动中,提高搜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温州的海洋资源概况。 教学难点: 搜集资料、发布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出示:21世纪是海洋世纪。 2、谈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教学“探访宝库” 1、讨论:海洋有哪些资源。 2、归纳:渔业、养殖业、运输业、旅游业、动力能源、海底资源 等。 3、教师补充哦温州海洋资源的特点。 三、教学“走进贝藻王国” 1、欣赏图片导入。 2、说说你对南麂列岛的认识。 3、讨论:为什么南麂列岛会有“贝藻王国”的称号为什么会成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为什么是我国唯一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洋类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四、新闻发布会 1、生将搜集的有关温州海洋开发利用方面的喜讯或内容在班级里进行发布。 2、课外继续搜集身边这方面的资料。 作业布置: 做一份“海洋环保手抄报”或“海洋环保剪贴报”。

2、旅游资源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推销介绍、欣赏图片、观看音像资料等活动,知 道温州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2、提高搜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温州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 搜集资料、发布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温州方言歌谣《温州是个好地方》。 2、说说方言歌谣中的温州景点。 二、教学“鸟瞰温州” 1、看教材上的地图。 2、说说你从图上看懂了什么? 3、在地图上补上自己知道的旅游景点。 4、教师补充介绍部分景点面积、特点等资料。 三、我当小导游 1、设计有特色的旅游路线。 2、给自己的旅游路线取个好听的名字。 3、向组内同学介绍。 四、教学“数据大盘点” 1、看教材中的数据,从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2、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其他的有关旅游业发展的数据。 五、游览推介会 宣传介绍温州主要景点。

《话说温州》教案

第一单元温州名山 单元概述: 温州位于东海之滨,地处亚热带中部,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物种丰富,加上山、水、石、洞等自然景观,形成了温州神奇秀丽的众多名山。其中雁荡山、玉苍山、铜铃山、龙湾潭、花岩等5处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泰顺的乌岩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还有西雁、中雁、四海山、茶山等许多风景优美的省级森林公园。在众多名山的优美风光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如一些典故、传说故事、诗词歌赋等等。本单元选取了“雁荡山”、“中雁与南雁”、“乌岩岭”、“玉苍山“、”四海山“四个典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在欣赏家乡名山的优美风光,了解家乡温州有哪些令人神往的名山以及与其相关联的诗词、典故、传说故事等等,培养孩子热爱家乡名山的感情。 本单元的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交流自己平时所了解的信息,教师介绍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名山的风采。也可上网查资料让学生看音像材料来学习本单元的内容。 第一课雁荡山、中雁与南雁 教材简析: 雁荡山一般指北雁荡山,位于温州乐清市,以“海上名山、寰中绝胜”而享誉海内外,由于“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还被誉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称号。灵峰夜景、灵岩飞度、大龙湫瀑布被称为“雁荡三绝”。雁荡山素以“峰奇、洞幽、嶂险、瀑美”闻名于世。本课还将带领学生领略位于平阳境内的南雁、位于乐清市白石镇境内的中雁等一系列“雁荡山”的风采。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雁荡山的风光,感受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雁荡山的情感。 2、知道雁荡山是我国的十大名山之一,了解雁荡山还有中雁南雁两雁等, 3、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描写雁荡山的诗词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深厚的瓯越文化底蕴,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图片、网络环境 教学过程:

小学五年级话说温州第五单元教案

小学五年级《地校课程——话说温州》第五单元教案单元主题:实业名家 缝纫工到发明家李毓蒙;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提起李毓蒙,在瑞安乃至温州,几;“我的弹棉机成功啦!”;1916年初夏,在瑞安城郊的乡间小道上,有位衣冠;眼见为实;也许人们难以想象,一个小裁缝怎么与弹棉机的发明联;18岁那年,李毓蒙出师回老家开了一间裁缝铺,凭他;李毓蒙想制造一种机械,使弹棉郎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双麒麟”誉满全国;弹棉机制试成功消息很快传遍浙南大。 许漱玉清光绪十八年(1892)到温州益大布店充学徒,时年13岁。二十三年,在县城殿巷(今公园路)自开小布店,4年后稍有积蓄,在曹仙巷租房开许云章绸布店,规模稍大,开始雇用店员、学徒、司账等三四人。货真价实,顾客盈门,积21年之久,资财益富,遂于1917年买下五马街平屋店面七间,独出心裁,拆建成温州第一座3层楼店面,当即轰动全城。 吴百亨出生在温州市的一个城市贫民家,家住温州市沙帽河街,家境困难,只读了3年书,当过放牛娃、西药房学徒。1921年与他人合股开办一家由他任经理的西药房百亨药房。经过几年的锐意经营,药房在温州同行业中享有声誉,业务不断扩大,吴百亨因此积累了一笔资金。1925年前后,温州同全国一样,在“五四”运动和“五卅”惨案之后,有些知识分子大声疾呼,要使国家富强。吴百亨从百亨药房制造本牌新药,获利较厚的经验中,也觉得办实业更有意义。爱国心切的吴百亨坚定了自己要“振兴实业,抵制洋货”的决心。 单元教学目标 ⒈初步了解实业名家的创业历程,体会其创业的艰辛与成功。 2.学习实业名家艰苦创业、善于创业、诚信经营、爱乡爱国的精神。 3、培养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教学重点: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企业必须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教学难点: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企业必须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3教时

三年级话说温州教学计划

三年级话说温州教学计划 三年级话说温州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三(1)班共有学生31位,大多来自本地,还有个别外地学生。本班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对温州的地理地貌,气候特点有点儿了解,但不够透彻。 学生上课随心所欲、多动,没有纪律观念;有的注意力不集中,貌似安静,实质游离等。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进行必要的教育,及时纠正,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了解温州的人情风貌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共同的良好环境。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教材《话说温州》的内容有六个大单元,分别是:鸟瞰温州;名屿名江;多彩的桥;家乡故事;革命先烈;

地方节日。 教材以低年级的学生特点设置了鸟瞰温州;名屿名江;特色水果;多彩的桥;“鸟瞰温州”主要引导学生从鸟瞰的角度,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形地貌等概况,了解温州是逐个山水诗的发源地,突出山水城市的特点;“名屿名江”将带领学生领略中国四大名屿之一江心屿和国家级风景区楠溪江,体育瓯越文化的勉励;”特色水果”将为学生介绍温州著名的几大水果;“多彩的桥”将引领学生了解温州溪上桥、河上桥、江上桥、海上桥的不同风格,进一不突出山水城市的特点和瓯越文化。、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为解决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就需要地方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灵活多样性和实用性。乡土教材是开发地方课程的首选目标。温州作为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通过乡土教材《话说温州》的实践和探索,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温州名山,主要的“雁荡山”、“玉苍山”、“四海山”、“乌岩岭”四个典型,了解温州令人向往的名山以及与其相关联的诗词、典故、传说故事等等,培养孩子热爱

温州小吃——《话说温州》教案

温州小吃——《话说温州》教案 温州小吃 背景简介: 本课取材于地方课程《话说温州》四年级风味小吃这一单元。温州人勤劳朴实,聪明能干,创造了丰富多彩、闻名遐迩的民间饮食文化。而温州小吃则是温州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温州小吃品种繁多、口味独特,鱼丸、馄饨、麦饼等风味小吃约有四五十个品种。这些小吃是温州地方文化的一个缩影,就像地方戏曲和被保护的文化遗产一样有意义,它是一个最具有民间气息的象征,是一个鲜活的民俗,保存着普通人对生活的乐趣和想象力的印记。 教学理念: 通过明暗两条线的教学,紧扣“乡情”这个主题。明线(就是家乡的风味小吃):通过感性认识,来了解、认识、熟悉家乡的小吃;暗线(就是乡情):学生经过理性认识,从感受小吃之美到发现家乡之美,从喜欢小吃到热爱家乡,从对小吃的来历了解到感受家乡的历史悠久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 教学目标: 1、通过看看、听听、说说、尝尝、做做,了解温州的小吃,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猜小吃、听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温州文化的丰富和多彩。 课前 1.温州话问好。 2.听一段百晓说新闻。听出来了吗?这首歌里唱了些什么? 一.猜谜导题 1.过度:都说吃在温州,温州的小吃那真叫一个味美色鲜,品种繁多,光听着,这口水呀可只往肚子里咽。 2.猜一猜 想来看看吗?有,老师带来了,可不是随便给人看的,你们来猜一猜,看看你们是否是地道的温州人。 A冬至圆形糯米

汤圆汤圆在温州人眼里是团圆的象征,酒席上,人们习惯端上一碗汤圆,意思为与大家结结缘分。 B油炸萝卜丝灯 灯盏糕小小灯盏糕已经有90多年历史。 C第三道题目增加难度,没有文字可以推测,请听好,根据描述抢答出今天隆重登场温州名小吃。 这是一种糯米磨成粉制成的糕点,松软可口,外形经常是呈六边形。 这种小吃有着很薄很薄的外皮,里面包着鲜嫩的肉,煮熟后,在汤水中舒展开来,犹如一朵朵芙蓉花。 二. 聊松糕说馄饨 (一)小吃中有故事 1.吃过馄饨、松糕吗?要品尝正宗味道去哪里?当属这两家老字号(课件) 2.读一读这两块金字招牌,你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了? 3.想知道他们名字的来历吗?(课件,故事)[板书:小吃中有故事] (二)小吃中有传统小吃中有乡情 温州人对这两样小吃真是情有独钟,这温州小吃魅力在哪里?今天让我们好好的去品味一番。 1.松糕 (1)课件出示图片(网上新闻):排队买松糕 A.瞧,这则新闻报道的是快过年时温州街头的一个有趣现象。请一位小记者来介绍一下(读网页上的文字),为什么那么多人要买松糕啊?是吗?我来采访一下,(现场采访)这位小朋友,你为什么来买松糕啊?这位大爷,你要买给谁啊? [板书:小吃中有传统] (2)VCD 解说制作过程 A.松糕松糕,年年糕,那为的是在新年里讨个好彩头,这里有着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了,都是买现成的,像以前,家家户户都自己动手做松糕呢。来看看这则童谣

《话说温州》教案资料讲解

《话说温州》教案

第一单元温州名山 单元概述: 温州位于东海之滨,地处亚热带中部,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物种丰富,加上山、水、石、洞等自然景观,形成了温州神奇秀丽的众多名山。其中雁荡山、玉苍山、铜铃山、龙湾潭、花岩等5处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泰顺的乌岩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还有西雁、中雁、四海山、茶山等许多风景优美的省级森林公园。在众多名山的优美风光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如一些典故、传说故事、诗词歌赋等等。本单元选取了“雁荡山”、“中雁与南雁”、“乌岩岭”、“玉苍山“、”四海山“四个典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在欣赏家乡名山的优美风光,了解家乡温州有哪些令人神往的名山以及与其相关联的诗词、典故、传说故事等等,培养孩子热爱家乡名山的感情。 本单元的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交流自己平时所了解的信息,教师介绍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名山的风采。也可上网查资料让学生看音像材料来学习本单元的内容。 第一课雁荡山、中雁与南雁 教材简析: 雁荡山一般指北雁荡山,位于温州乐清市,以“海上名山、寰中绝胜”而享誉海内外,由于“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还被誉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称号。灵峰夜景、灵岩飞度、大龙湫瀑布被称为“雁荡三绝”。雁荡山素以“峰奇、洞幽、嶂险、瀑美”闻名于世。本课还将带领学生领略位于平阳境内的南雁、位于乐清市白石镇境内的中雁等一系列“雁荡山”的风采。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雁荡山的风光,感受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雁荡山的情感。 2、知道雁荡山是我国的十大名山之一,了解雁荡山还有中雁南雁两雁等, 3、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描写雁荡山的诗词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深厚的瓯越文化底蕴,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图片、网络环境

《话说温州》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话说温州》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潘桥老竹小学吴雪燕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一共有39人,其中本地的33人,外地的6人,本地的学生对于家乡温州的概念只停留于自己所处的环境,还没有达到正确的认知水平,家乡的荣誉感不强。而外地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对温州的各方面了解也基本是一无所知。因此,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唤醒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要让学生在欣赏温州独特的民风民俗以外,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了解温州的人情风貌的重要性,更要领会到温州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共同的良好环境。另外,还要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四年级《话说温州》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具有本土性,内容包括家乡的气候、四通八达交通、茶叶之乡、数学家之乡、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风味小吃。本学期重在让学生认识温州的气候变化,了解温州茶叶的发展,感受温州独有的风味小吃等方面。本着让中小学生了解温州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的目的,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领会温州人“走出去,站得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共生共荣”的品格。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会了解周围事物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信息收集、现场考察、调查、制作等能力。初步认识温州的民间舞蹈,了解家乡的著名数学家,了解十三种温州小吃等方面的情况,了解温州人在二十多年改革发展中,“闯世界,创市场”的创业历程。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温州地理地貌的特点:地处山坳与江海之间,平原缺乏,懂的温州山水培育了温州人的两种精神:“站得稳”和“走出去”,领悟自然环境与瓯越文化形成的内在联系。 2、认识温州多梅雨、多台风、气候温湿、时序分明、旱涝不断的气候特点;懂的温州的天时涵养了温州人性格特征:勤力、紧性、敬事、忍着呢,具有承受

话说温州五年级整册教案

第一单元自然资源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活动,了解温州水土资源紧缺的现状,以及家乡人民为克服资 源紧缺所采取的各种方法、措施。 2、在活动中体会家乡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可贵精神,激发热爱家乡、 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努力培养节约、珍惜水土资源的良好习惯。 3、在搜集、交流有关水土资源的过程中,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一课:淡水资源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淡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话题,了解温州是严重缺水的地方之一。 2、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明确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生活小事。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 教学准备: 1、八只苹果,八把小刀。 2、制作标语用的彩纸。 3、调查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4、制作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谜语,请大家开动脑筋,猜一猜谜底是什么?(课件:1、太阳一晒我就变,火上一烧我也变,向上升起像青烟,遇冷结成小冰点) 二、联系实际,感受淡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猜对了,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水”,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生活中那些地方需要水? 师:除了生活用水,还有其它的地方用到水吗?比如在工业、农业的生产中(发电、造纸、种田、盖楼房、生产钢、铁、洗衣粉、奶粉)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呀,我觉得这水的用处可真大呀!看来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水,因为有了水,才有了这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课件:美丽景色)师:刚才的景色美吗?可是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随意的浪费和污染水资源,有一天地球上没有水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又会变的怎样呢?你们想一想,然后告诉老师。(课件:缺水的景象) 师:同学们,通过你们刚才的汇报让我知道了水真的是很重要,生活中真是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水可是,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我们生活中所用的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