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论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论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论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论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从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出发,以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探讨了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策略。

标签: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理论;实践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研究和分析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策略,对于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1.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科学研究的模式,从社会生活中选取合适的研究主题,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从而增长自身的知识,并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即为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学习初中的数学知识,从而掌握初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具体而言,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抽象性和广泛性。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因此,初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也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与数学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因此,数学应用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对于初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即为通过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从而将数学知识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中,所以,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具有内容抽象性和应用广泛性的特点。

(2)严谨性和多样性。与语文、历史、化学等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的研究对象更多地倾向于对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变化规律,数与形之间结合等方面的研究。所以在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去探索和验证数学规律,从而亲身经历数学推理的过程,这对于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另外,初中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进行数学推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已经具备的数学知识,运用多种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证、推理,让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具有思维严谨性和方法多样性的特点。

2.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途径

(1)立足于知识概念。数学概念是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将数学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没有注重对知识的讲解,那么学生则很难真正地掌握、理解以及运用知识。因此,在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

中国茶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中国茶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中国茶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茶文化的心得体会1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后,它更是闪烁着耀人的光芒。在熊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详细了解了中国的茶文化的发展史,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有感悟。 中国是茶的故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为“南方之嘉木”。古代史料中的名称很多,“茶”字的演变与确定,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的祖国是中国。茶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的称谓。中国的茶文化及饮茶习俗在汉、唐、宋代就已向中国周边地区辐射,明清以后更传至欧美,产生巨大影响。这些都证明我国是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同样也是茶叶的原产地。

茶文化是以茶道为核心的,德贯穿于茶文化的始终。关于这个德我是比较有感触的,尤其是在现在的这个社会里,特别需要道德来衡量我们的所作所为。其实,早在两千年以前,我们的”圣人“孔子就提出了伦理道德,非常重视道德在社会中的作用,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臣要忠君,还有其他的平民百姓全部都要按照这标准来做。虽然以前的伦理道德束缚了人们的思维发展,尽管它有着种种弊端,但毫无疑问是维系民族团结、统一和中国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没有这伦理道德的束缚,也许中国早已经像其他的文明古国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潮流中了。相对于古代,纵观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道德已经被人们摒弃了,人们的道德已经跌到了最低点,可谓硕果仅存了。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什么“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的道德缺失。当然,这些事件多多少少也唤起了一些人对道德的呼唤,重新倡导我们几千年前古人所早已经领悟的道德,但里面的糟粕是需要摒弃的。但愿我们是社会真的可以唤起道德这面旗子,否则,一个国家是很难强大并延续下去的。 我个人对道德是十分推崇的,在日常的生活也严格遵守一些基本道德。虽然有时在别人眼中有些另类,但我依然坚持,不求影响别人,但求心中无过。让我感到非常幸运的事,我的家人都是比较有德行的,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感染着我。小时候,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爷爷经常去

中国的茶文化阅读答案

中国的茶文化阅读答案 【篇一:中国的茶阅读答案】 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 的举国之饮,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②中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 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 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 左思之徒,皆饮焉。但此多非史实,纵是史实,非加申述,亦不易明。《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刘源长《茶史》卷一)。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 人皆知,不足为据。《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 作品,谬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也不足为 饮茶起始之证。 ③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 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个 义项。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 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 经确立。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 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④茶能消除疲劳,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饮茶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运动能力。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因此每天喝三两杯茶可抑制细 胞衰老,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 喝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饮茶也需注意,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不宜餐前睡前喝茶﹐餐前 喝茶容易刺激肠胃,睡前喝茶则容易影响睡眠品质;茶水不宜过浓, 也不宜置放太久;服用药物时,不可以茶水配服,会影响药效。 ⑤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 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 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 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

传承茶文化

传承西湖茶文化,争做“四有”新人 2005学年,我们积极响应区教育局专项布置的以西湖茶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先做总结如下: 一、认真作好宣传发动工作: 开学初期,以晨会、主题班会、黑板报评比等形式,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学习、宣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重温《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杭州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特别是在开学第二周组织新七年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以上守则的书面闭卷考试,85分以下的同学补考。 动员和引导全体师生积极参与专项教育活动。 二、认真组织茶文化理论教育: 1、收集文人雅士赞美茶的诗词、文章,并在班会课 上交流、汇报。 2、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从“学茶、种茶、采茶、 制茶、品茶”到“爱茶”,引导学生积极的传承、宣 传家乡茶文化,培养社会责任感。 3、转塘镇有专门的茶叶市场,历史长、规模大。结 合新教改精神和一体化德育实施的要求,让同学们 向家长、亲友了解并关注“西湖龙井”品牌的影响

力、知名度。 三、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1、我校有来自梅家坞、龙坞的不少同学,家里茶地 又多又好,在茶忙时,鼓励他们积极帮助家长,做 些力所能及的采茶、炒茶等劳动教育。 2、请以上同学中的代表介绍西湖龙井的地位、历 史,种植生长过程,采摘、炒制工艺,冲泡品尝, 对人体和品格培养益处多多。 四、一点体会: 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引导我校全体师生加深了对家乡茶文化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爱国主义情感,宣传了茶文化,突出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今后,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传承西湖文化,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杭州上泗中学:金俊红 2005年12月30日

茶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茶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导语: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华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一、实习目的:尝试经商的滋味,增加自己的阅历,需要有更多的体验,更多的经历。更深层次的了解茶叶经营的一系列环节。 二、实习时间: XX年7月25日~8月15日 三、实习地点:大理洱源县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知和茶庄 在20天的茶庄实践学习中,我明白了很多事情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与我们的想象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一个小小的茶庄的经营也不容忽视,不但要有细心,还要有策略,谋划。

商业经营最注重的是“地气”“人气”,这并非迷信,“地气”主要是看这个地方有没有商业氛围,这种商业氛围对我们所经营的商品合不合适,“人气”主要是指我们经营的地方 有没有顾客流这些顾客是否有购买我们商品的心理动机。 茶叶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除了它的饮用保健功能,还能体现它的文化艺术价值,它能使人清心、雅净、回归自然——茶叶店的选择要根据茶叶的特性,归纳起来一般有以下地段: 1、繁华商业中心:这些地区商业氛围浓,客流量大,购物层次复杂,购买频率高,消费者大多有较强的求质、求好、求美的特点,但房价或租金的费用比较高,竞争尤为激烈,所以进入前须经仔细考虑,分析自己的人力、财力、物力是否具备,如若有条件,进军“商业中心”当然正确,何谓抢占“制高点”呢!但实力不具备,千万不能冒然行事,这些地方要求茶叶品位高一些,要注意品牌、名茶品种要丰富,与茶叶有关的茶具、茶书要配套,如紫砂、瓷器、玻璃茶具等。 2、宾馆饭店群附近:宾馆饭店是商旅居住的地方,他们大多不带茶叶,随时购买,而且,为了走亲访友,捎一点茶叶,显得雅而不俗,饭店也要用茶,“客来泡茶”是中国

中国的茶道精髓阅读答案

中国的茶道精髓阅读答案 中国的茶道精髓 ①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 是一种很有益的和美仪式。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包括茶艺、茶德、茶礼、茶理、 茶情、茶学说、茶导引这七种主要义理。中国茶道以“四谛”为总纲,即和、静、怡、真。 ②“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中国茶道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而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 随意性;迎合了中国民众的实用心理。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标志 之一。和谐——中国茶文化不朽的灵魂。 3“以茶待客”是中国的习俗。有客人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 是对客人极大的尊重;即使客人不来,也可通过送茶表示亲友间的情谊。宋代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人人情高谊,见外方人之被 欺凌,必众来救护。或有新来外方人住京,或有京城人迁居新舍, 邻里皆来献茶汤,或者请到家中去吃茶,称为“支茶”。 ④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不仅已深入到每家每户,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仪。不论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茶”,还是现在的人们以茶待客和 茶话会,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 ⑤“静”是中国茶道的精髓,“和”是因“静”而“和”的,没有“静”的氛围和境界,“和”只是一份残缺的心灵。中国茶道是 修身养性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路。 ⑥感悟到一个“静”字,就可以洞察万物、思如风云、心中常乐。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家也主静。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高僧 还是儒生,都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路。因为静则明,静

中国茶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茶,在几千年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有着颇具魅力的神奇功效,为世人所喜爱;它使人们感到清爽,令神经活跃,得到喜爱。茶作为一种饮品,发起于神农氏时期,重闻于周公旦,发扬于宋唐时期,推广于明清,它的地位出一种生活实用食物进化为人们拿它品赏并体会意境,到现在为止,有三千年的历史。茶及茶文化的开启与兴盛是中华文明的一项载体,它不但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而且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植根于悠久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在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由物质文化上升到精神文化的范畴。 茶文化的弘扬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现代茶文化方兴未艾。近20年来,中国茶文化在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中获得了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若干方面: 1. 茶文化历史文物古迹不断发现而得到保护 近20年来各地的考古调查发现、挖掘出土的有关茶的文物、古迹不断有报道,例如:在陕西法门寺出土了一套唐代宫廷御用的金银茶具,在浙江长兴顾渚山,发现了唐代贡茶院遗址、金沙泉遗址和一些茶事摩崖石刻。在福建建瓯,发现并考证了记载宋代“北苑贡茶”摩崖石刻80字全文。在河北宣化出土的古墓中发现有辽代的古茶具和不少有关煮茶、奉茶、饮茶的壁画。在云南镇沅千家寨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大片的野生茶树群落,这些考古发现,对研究茶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茶文化组织、社团、展馆纷纷建立 这些茶文化组织、社团、展馆的建立,为弘扬中华茶文化、普及茶文化知识,开展国内外茶文化学术交流与研讨,推动茶文化事业的发展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 各种茶文化活动形式多样、频繁开展 1989年9月,在北京举办了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1990年在杭州联

中国茶文化课程简介

中国茶文化课程简介 茶道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中国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茶为国饮,勿庸置疑;国饮时代,已然来临。优雅生活,从茶道 修习开始。近些年来,中国茶文化研究领域的课程逐渐进入了一些 大学的课堂。而茶文化精神指导下的茶艺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生活 与精神享受的艺术,越来越多地为青年朋友们所喜爱和追求。 《茶艺与茶文化》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介绍用茶和茶饮方式的源流,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学基础知识,在对茶、茶文化、茶道茶艺进行理论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茶道艺术实践教学,包括茶叶的冲泡、品饮、鉴别等,同时,尝试茶艺表演展示与 实作。课程内容中茶道艺术欣赏和创作,加之茶文化理论学习,有 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精萃——茶道艺术的审美情趣。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及传播,掌握茶树栽培、茶叶加工与分类等茶学基础知识,学会茶叶冲泡等茶艺基本技能,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并懂得一些关 于普洱茶的识别、保管、品评知识,让学生走近身世复杂的茶之生命,受其文化薰陶,提升大学生艺术品味的层次,引导其追求高层 次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享受。 课程参考书目: 1、《中国茶文化》,徐晓村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出版社 2005年3月版。 2、《中国茶艺集锦》,林治著,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年6月版。 3、《中国茶道》,林治著,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9年9月版。

4、《茶与茶文化基础知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2月版。 5、《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5月版。 6、《茶艺与茶文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7、《茶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2月版。 8、《中国茶艺》(配碟片),赵立英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版。 9、《普洱茶品鉴》,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10、《云南普洱茶》,周红杰主编,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3月版。 历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时代性

茶文化与茶道教学大纲

《茶文化与茶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茶文化与茶道 课程英文名称:The tea culture and skill 课程编号: 学分:1 学时:16 课程性质:任选课 课程类别:通识课 面向对象:2011、2012级 考核方式:考查 一、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各个专业的选修课程,茶文化是人类对茶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应用和创造等过程,而茶道则是茶文化重要的精神内涵,荼道与艺术的结合,成为茶文化体系中最具特征性的部分,成为茶文化的核心内容。本课程用人类文化学、民俗学、社会学、农学、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介绍了茶文化历史、荼与人的健康、茶道的形成与表现、茶的沏泡艺术、品饮艺术、人们的饮茶习俗、饮茶趋势、茶与文学艺术的结缘、茶文化的发展等内容,突出茶道艺术内容,引导培养学生茶文化方面的知、说技能,茶叶的品、评、鉴赏技能。 二、课程能力目标 我国自古就有“茶禅一味”之说,也是因为品茶要达到吧情感、情绪、心境引向宁静、淡薄、深远,引向对人生、对世界、对宇宙的审美感悟。中国历代文人士大夫之所以喜欢在山水中品茶,就是因为更能体验到庄子的“真我”,禅的“瞬刻永恒”,在大自然与茶艺的融合中,忘怀得失,拜托厉害,从而获得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乐趣。 三、课程内容 (一)、茶文化简史:茶艺茶道茶文化 1、茶艺 茶艺的发展概况;为何叫茶艺;茶艺的特点;茶艺由谁提出 2、茶道 起源;中国与日本不同;陆羽和茶道;中国茶道的内涵 3、茶文化的概念;社会功能 4、六大茶类的认识 发展史;例:乌龙类,绿茶类等 重点:茶文化背景 难点:茶道 (二)、茶叶的基本知识;茶艺师的修养 1、中国十大名茶的鉴赏; 2、各种茶的产地分布; 3、六大茶类的加工工艺:红茶;绿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

中国茶文化的阅读答案

中国茶文化的阅读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茶文化的阅读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茶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密切的关系,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中国...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茶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密切的关系,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卒,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在我国的唐朝时期,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

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1.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但它的整个发展脉络却并不是始终与儒家思想紧密相连。 B.茶文化最初产生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唐时得到发展,宋时则进一步拓展,晚明清初则发展到高峰,开创了精细的茶文化阅读答案__ 中国茶文化阅读答案__ 中国茶文化。 C.清谈之风、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贡茶的兴起、禁酒等诸多因素都是茶文化得以发展的因素。 D.茶文化体现了古代文人保持操守、磨练意志的积极心理,惜其不能终了,晚明到清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可怕现象。

论茶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 论茶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陈 熠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茶文化作为茶产业的灵魂,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多元茶叶市场中越来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建国60年来,茶文化显示出其不可或缺的魅力。挖掘和弘扬悠久而深厚的 茶文化,势必会大大地推动我国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茶文化;弘扬;经济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穿过重重的时间之雾,翻开历史的每个篇章,数千年来,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团结等各个方面,都可以感觉到茶的强烈脉动。自从茶被人类所认识,文化便与之形影相随、密不可分了。茶文化与我们这古老的文明大国的历史进程紧紧相伴,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发掘和弘扬茶文化 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和出口国之一。现代茶文化是指茶产业与文化的结合,包括茶商品文化、茶营销文化、茶环境文化、茶伦理道德文化。在中国进入W TO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茶商品文化,弘扬茶伦理道德文化,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的精华融入现代茶文化中,从而振兴我国经济。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也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从各个方面影响我国的经济。 (一)无茶不商 茶是我国从内闭的封建王朝破壳而出,萌发资本主义及时尚潮流的先驱之一,历史上有很多以茶为业的辉煌经历。建国前,茶叶一直占各类出口商品的第一位,是出口总额的主要份额。而且每当盛世太平的朝代,茶总是以热闹非凡的角色登场,斗茶、比茶、写茶,等等。建国60年来,尽管时尚的潮流冲击着每个角落,但醒目而林立的茶馆、茶楼、茶店,以及此起彼伏的斗茶、赛茶、茶艺比赛、茶展、茶书、茶说,更是以从未有过的规模、持续不断的热情、气度非凡的华夏文化强劲构筑了一道我国特有的、许多都市现代化进程中亮丽而挺拔的风景线[1]352。而且凡是重视茶、普及“饮茶与健康”,及茶的知识搞得出色的地区、部门,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教育方面都成绩斐然。 (二)无茶不贵 中国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高僧名道、豪富巨贾,都以会饮茶、有好茶而自豪,即使是现代化的今天,这些阶层的爱茶依然不变,无茶不贵依然没有退色,即便各国首脑互赠礼品的时候,茶也依然是中国贵礼的象征。特别是我们这一国土辽阔、多民族的大国,无论是“柴米油盐茶”的普通汉族百姓,还是“宁 收稿日期:2010-04-02 作者简介:陈 熠,女,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16

茶文化-茶艺理论复习题库

茶艺师初级理论知识考试复习要点 (请对照题目与答案在相关参考资料上做一些延伸的资料检索,通过题目复习掌握茶艺知 识。出题范围不局限于课堂讲授知识) 1.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工作和劳动中应遵循的与(C)紧密相联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总和。 A、法律法规 B、文化修养 C、职业活动 D、政策规定 2. 茶艺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就是指(A)。 A、遵守职业道德原则,热爱茶艺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B、精通业务,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C、努力钻研业务,追求经济效益第一 D、提高自身修养,实现自我提高 3. 茶艺服务中与品茶客人交流时要(D)。 A、态度温和、说话缓慢 B、严肃认真、有问必答 C、快速问答、简单明了 D、语气平和、热情友好 4. 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是(D)。 A、《品茶要录》 B、《茶具图赞》 C、《榷茶》 D、《茶经》 5. 世界上第一部(A)的作者是陆羽。 A、茶书 B、经书 C、史书 D、道书 6. (D)茶叶的种类有粗、散、末、饼茶。 A、汉代 B、元代 C、宋代 D、唐代 7. 乌龙茶属青茶类,为半发酵茶,其茶叶呈深绿或青褐色,茶汤呈(D)色。 A、绿 B、浅绿 C、黄绿 D、密黄(琥珀) 8. 判断好茶的客观标准主要从茶叶外形的匀整、色泽、净度和内质的(D )来看。 A、汤色 B、叶底 C、品种 D、香气滋味 9. 在茶的冲泡基本程序中煮水的环节讲究(A)。 A、不同茶叶所需水温不同 B、不同茶叶产地煮水温度不同 C、根据不同的茶具选择不同煮水器皿 D、不同的茶叶加工方法所需时间不同 10. 150mL的绿茶标准审评杯,审评茶时投绿茶茶量(D)。

A、1g B、5g C、4g D、3g 11. 英国人泡茶用水颇为讲究,必须用(A)。 A、生水现烧 B、开水凉冷后冲泡 C、冰水冲泡 D、沸腾过后的水冲泡 12. 在茶艺服务接待中,要求以我国的(B)为行为准则。 A、规范仪表、规范语言 B、礼貌语言、礼貌行动、礼宾规程 C、规范语言、礼宾规程 D、规范语言、规范行动、规范礼节 13. 晚清书画篆刻家( D )“茶梦轩”一印,边款中寥寥三十字,却是一篇对“茶”字字源的考证美文。 A、吴昌硕 B、陆原 C、杨维桢 D、赵之谦 14. 西湖龙井茶是( B )名优绿茶的代表。 A、片形 B、扁平形 C、针形 D、卷曲形 15. 江苏吴县的洞庭山是(C)的产地。 A、大方茶 B、雨花茶 C、碧螺春 D、绿牡丹 16. 雨花茶的干茶色泽是(D)。 A、灰白 B、灰绿 C、黄绿 D、深绿 17. 铁观音的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鲜爽回甘,(A),汤色金黄清澈明亮。 A、音韵显 B、岩韵显 C、青味显 D、酸味显 18. 武夷岩茶是(A)乌龙茶的代表。 A、闽北 B、闽南 C、台南 D、台北 19. 在乌龙茶中(A)程度最轻的茶是包种茶。 A、发酵 B、晒青 C、包揉 D、烘炒 20. 潮汕工夫茶中“洒茶”讲究将茶水(D)到各个小茶杯中去。 A、回旋冲 B、点冲 C、高冲 D、低斟 21. 唐代宫廷茶艺表演,再现历史的文化内容有(B)。 A、龙凤茶团、服饰、茶具 B、唐朝宫廷礼仪、服饰、饮茶器具 C、唐朝礼仪、音乐、茶饼 D、唐朝服饰、茶器 22. 古代文人茶艺的精神是追求“精(D)清和”。 A、真 B、廉 C、美 D、俭 23. 文人茶艺对茶友的选择也极为讲究,要求(C)。

论中国茶文化

论中国茶文化 姓名:陈宸学号:P110210019 专业班级:2011级经济一班 摘要: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 关键词:茶艺品茗茶馆发展史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古国,在潺潺溪流的岁月中创造了世人瞩目的文化,在灿若星河的中国文化中茶文化可以说得上是其中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古中国“丝绸之路”的驼铃声中带向世界各地的不仅仅有丝绸、瓷器,带向异国的还有飘荡在空气清香的茶叶,伴随着茶叶,古中国的商人们不仅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同时也将璀璨的中国茶文化洒向了世界。 中国的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广义的茶艺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叶的原理。狭义的茶艺则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而中国茶艺注重的是民族性,不重形式。 进一步理解茶艺,其简单的含义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茶艺是一种舞台艺术,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同时茶艺更是一种文化。品茶也叫品茗,品茗是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国人品茶讲究的是情趣。品茶与喝茶是不同的,喝茶是将茶当饮料解渴,而品茶注重的是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因此可以说茶艺讲究环境。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用木头做亭子、凳子,搭设茶室,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供人们小憩,不由意趣盎然。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的载体是茶。中国茶的主要品种可分六大类: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我国今古名茶的品种,总数不下二三百种之多,其质量之精美绝伦,花色品种之丰富多姿,堪称世界之最。据现代科学证实,茶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和十多种维生素等各种成分多达350多种,富有营养,能调节生理功能,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和药理作用。历代学者根据约500种古代文献资料的记载和研究成果,将茶的功效归纳为“二十四功效”,包括:少睡,安神,明目,清头目,止渴生津,清热,消暑,解毒,消食,醒酒,去肥腻,下气(消胀,止呃),利水(通小便),通便,治痢,去痰,怯风解表,坚齿,治心痛,疗疮治瘘,疗饥,益气力,延年益寿。 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1-6米。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广泛栽培。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使用,有强心、利尿的功效。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制作的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茶中的珍品。另外,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就会不同的效果。 中国的茶文化中不免要提及那具有不同特色的茶馆。中国的茶馆可以分为几类: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野茶馆、茶棚等。茶艺馆也有很多类型,包括:仿古式、园林

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年11月,第36卷第6期,Nov.,2006,Vol.36,No.6 Journal of North west University(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收稿日期:2006202227 基金项目:西北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3NW40)。 作者简介:姜天喜(19522),男,陕西大荔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日本语、日本社会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姜天喜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 摘 要:翻开中华民族辉煌的茶文化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历史时期茶俗的运行轨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出自唐代,源自唐代。宋元明清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它又得到了深入的发展,相继出现了煎茶、点茶、斗茶、泡茶等不同特点、风格各异的饮茶习俗。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中国茶文化也在不断地提高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饮茶习俗;陆羽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731(2006)0620030203 陆羽在其《茶经》里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 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 抱者,伐而掇之。”[1]其意是说茶树是我国南方一种 优良树木。树高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在巴山、 峡川一带有干粗达两人合抱的大树,伐到后方能采 叶。据赵贞信《封氏闻见记校注》所载:“茶早采者 为茶,晚采者为茗。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南 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严寺有降 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寝,又不夕食,皆许其饮 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 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色额甚多。”[2]又云:“楚人陆鸿渐(陆羽) 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 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 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 王公朝士无不饮者。”[2]茶起源于中国,早已被中外 专家学者所公认。我国史料还记载,早在西汉时期, 四川一带饮茶、种茶便很普遍,茶已成为当时的一种 重要商品。到了唐朝,饮茶已盛行全国。陆羽在 《茶经》里所列的一些重要的产茶地区和封演在《封 氏闻见记》里的记述,都已清楚地表明茶叶已成为 一种普遍受人欢迎的饮料。这些记载有力地证明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翻 开中华民族辉煌的茶文化史,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不 同历史时期我国茶俗的运行轨迹。进入唐代以后, 茶道大兴,饮茶渐成风气,深入社会各个阶层。中国 茶文化的形成,正是出自唐代,源自唐代。与此同 时,早在隋唐时期,我国的茶文化就已远渡重洋,传 入日本,对日本茶道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如今茶道在日本非常普及,已融入了日本人的 日常生活,人们将学习茶道和开展茶道活动作为一 种对艺术的高雅追求,尤其是许多年轻女性都潜心 学习茶道技艺,修身养性,以使自己的家庭生活和精 神生活过得美满而富有情趣。 一 综上所述,毫无疑问,茶起源于中国。虽然神农 氏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只是传说,但中国茶文化的形 成源于我国唐代却是不争的事实。唐朝是我国封建 社会中期极为鼎盛的时代,其时国家空前统一,交通 发达,结束了之前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了南方与北03

茶道与茶文化课程标准

《茶道与茶艺》项目课程标准 (36学时)商学院赵明明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任务 茶道与茶艺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可作为选修课。茶道与茶艺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茶文化的核心。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艺师职业认证的推行,茶道与茶艺发展为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成为学生提高生活情趣、提升其综合素质、拓广就业渠道、传承国粹的一门很好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茶事活动过程中必须的茶道与茶艺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茶叶泡饮方法,培养其相当于高级茶艺师的基本素质、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结合茶艺师职业岗位的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训,使学生系统地学习茶道与茶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茶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精神,了解中国茶道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掌握茶艺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掌握泡茶的基本技法和技艺,熟练掌握红茶、绿茶、普洱茶、乌龙茶、黄茶、白茶、花茶的冲泡技艺,了解各种民俗茶艺,掌握科学饮茶和茶叶贮藏保管的基本知识,能进行茶席设计,具有茶艺服务的技巧,具备高级茶艺师的基本素质和知识、技能水平,获得从事茶事服务工作的能力。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适应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茶艺师鉴定考核要求,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茶艺师鉴定考核要求,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茶艺文化及茶艺服务中接待服务的礼貌礼节、语言表达艺术、接待艺术 ·识别绿茶等各类茶的品级 ·识别茶具质量、配置等

·了解有关泡茶用水知识 ·了解茶艺表演场所布置知识 ·了解茶艺表演基本知识 ·了解中国各地名茶、名泉 ·了解艺术品茗知识 2、能力目标: ·识别各种茶叶的能力,并能判定品级 ·学会识别茶具质量,懂得茶具配置 ·掌握泡茶基本程序 ·掌握碧螺春、乌龙茶、普洱茶、茉莉花茶、红茶的冲泡 3、情感与态度培养目标: 了解中国茶文化,体会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给学生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学会团队合作创新。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模块一茶叶品级 参考学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识别绿茶的品级 2、识别红茶的品级 3、识别黄茶的品级 4、识别乌龙茶的品级 相关实践知识:识别茶品级的方法和步骤 相关理论知识:绿茶、乌龙茶、普洱茶、茉莉花茶、红茶的品级 拓展知识:黑茶、白茶的品级 模块二观茶汤识茶 参考学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观茶汤识绿茶 2、观茶汤识红茶

(完整版)《茶与茶文化》课程初稿

《茶与茶文化》课程项目开发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茶与茶文化 授课对象(或授课年级):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 所需课时:36(每周一课时) 教学教材:自编 开发《茶与茶文化》项目课程标准的背景 一、学生成长发展需求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实现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指导下,了解学生在课余文化课的补充为前提。本课程的针对性:新课程改革下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国茶文化已普遍被世人接受,甚至被广泛传播,作为传统教育下的学生,增加茶文化在实践中的自身体验和内化素质,充分适应新教育背景下学生的自身发展很有必要。因此,应该开发茶与茶文化项目课程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社会选择更广泛。 二、学生学习需求 对于在校学生,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项目式、工作式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根据调查所得,对于本课程,许多学生选修的目的是因为本课程以实操学习为主,与以往学习知识的方式不同,可以在课堂上放松;教师的讲授总是先讲理论然后才进行实操,学生学习的效果一般,只能掌握茶艺表演的程序,而不能真正掌握茶文化的精髓,对茶叶、茶具、传统文化的社会应用意识薄弱,不能自行设计茶艺表演程序、不能将茶文化的传统精髓带进实际生活等等。在教学实施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探究茶与茶文化课程的教学过程,实施专题式教学、输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并外化茶文化的活动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与和学习效果。 三、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具有良好的教学设施

“茶艺与茶文化”大纲

《茶艺与茶文化》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茶艺与茶文化 学院(部):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教研室(系):会展系 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会展教研室(系)

编写说明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目标求和课程教学计划而编写。 随着茶业的发展,以六大基本茶类为中心,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推动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国茶文化逐步形成和发展。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也伴随其诞生和发展,不断丰富和充实,成为联系民族、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纽带。以茶会友,以茶待客,以茶作礼,以茶入歌,以茶入舞,以茶入乐,以茶入诗,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使中国茶文化与中国各族人民生产、生活融为一体。“茶艺与茶文化”走进课堂,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对中国茶的全面系统了解和一些实训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艺、学做人”,以茶修德、以茶明理、以茶敬客、以茶会友,明目益思,有利于学生自身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课程性质为旅游学院专业向课程,课程考核形式为期末闭卷考试加随堂实作测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学习、了解中国茶的历史、分类、加工工艺、选购和贮藏方法、鉴赏等有关中国茶的知识,对中国茶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对于科学发展中国茶业、弘扬中国茶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1、本课程是一门适用性很强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茶的鉴赏能力和动手能力。 2、让学生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中国茶的基本知识。 3、本着学以致用的宗旨,将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4、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以茶修德、以茶明理。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32学时。

论茶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论茶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一、茶文化与茶文化学 (一)茶文化的定义 什么叫“茶文化”?王玲的《中国茶文化》一书中提出:“茶不仅是以其历史悠久,文人爱好,诗人吟咏而与文化‘结亲’而是它本身就存在从形式到内容,从物态到精神,从人与物的直接关系到茶为人际关系的媒介,这样一整套道道地地的‘文化’”。陈文华的《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一书中提出:“按文化学的定义,’目前通常使用的文化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因此,茶文化也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笔者认为,茶文化虽同属“文化”的概念,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形成必须以茶的物质为基础,不能排除茶的物质特性去从观念形态角度定义茶文化。这是因为:其一,茶文化属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经历了数千年中国不同社会时期及各阶层对茶的生产与饮用过程所形成和积累起来的成果,陆羽《茶经》从物质的角度阐述了茶之源出,茶之器具,茶之饮用以及茶之事等,成为中国茶文化的奠基石,在其后的各个时代,茶文化的发展都以茶及其相关物质的演变为基础。其二,茶文化为特产文化,由茶的特殊物质作用和品性体现出来,茶有益健康,长饮无害,茶性洁、俭,饮茶有助形成和睦气氛,洁身自爱,养身修德。因此,茶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作用,而且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没有茶的物质层面就不能形成茶的精神层面,物质层面的质量还直接影响到精神层面的效果,只有优质茶才能获得好的精神感受,要达到较高品茶精神境界不仅依赖于高品位的茶,高雅的品茶物质条件,还依赖于高雅的操作技艺。这是茶文化不能从其观念上下定义的重要原因。 因此,笔者认为,茶文化可定义为:茶文化是茶的物质生产和品饮利用过程的物质、技艺及其形成精神的成果的总和,其内容包含物质层面、技艺层面和精神层面。所谓茶文化的物质层面,指茶的物质科学和有关物质条件;所谓茶文化的技艺层面,指茶的生产和品饮利用的科学技术与艺术;所谓茶文化的精神层面,指茶的物质生产和品饮利用过程引发的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观、人生观等变化。 (二)茶文化学的概念 茶文化学与茶文化是有区别的,茶文化是揭示茶的物质层面、技术层面及形成的精神层面的现象,而茶文化学则是研究茶的物质层面、技术层面形成精神层面的变化规律的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目前的茶文化学理论,主要来源于茶的物质生产和品饮利用的实践经验(含历史经验)

茶与茶文化研究报告

茶与茶文化研究报告(学年度2013-2014) 校别:南春中学 指导老师:李文虹 班级: 高二(1)班 组长: 洪史聪 组员: 刘锐兵谢宗倍陈文鉴陈俊佳叶泽坤肖淑林蔡思青

一、背景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所以我们组对“茶与茶文化研究”这个课题非常感兴趣,也有信心做好这个课题。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使大家更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意义:使我组成员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课题研究涉及的内容范围:市民 二、问卷调查分析 茶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 1.您的职业?() A.学生40% B.商人21% C.公司职员9% D.公务员5% E.自由职业者15% F.其他10% 3.您平时喜欢喝茶吗?()

A.非常喜欢20% B.喜欢25% C.一般55% 4.您喜欢喝什么茶?() A.红茶15% B.绿茶15% C.乌龙茶10% D.普洱茶5% E.铁观音20% F. 龙井15% G.减肥茶20% 5.您周围哪些人群有饮茶习惯?() A.家人55% B.朋友20% C.同学15% D.同事20% 6.请问您饮茶的理由是什么?() A.有益健康10% B.着迷于茶文化4% C.喜欢茶的香气味道6% D.没有理由,随便喝喝60% E.为了待客应酬20% 7.你更注重茶的功效还是口感?() A.功效50% B.口感30% C.都注重20% 8.你了解中国的茶历史吗?() A.了解10% B.知道一点42% C.完全不了解48% 三、研究结果 通过上述调查,使我们了解到喝茶不仅能静心、静神,而且有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身养性之功效,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是一种以茶为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修炼身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