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凝血功能检测项目意义

凝血功能检测项目意义

凝血功能检测项目意义
凝血功能检测项目意义

凝血功能检测项目

1、凝血酶原时间(PT)参考范围:11.0~16.0S

PT即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使血浆凝固的时间,主要用于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有无障碍。

延长:常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Ⅶ、Ⅹ缺乏症,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DIC,

FDP增多,恶性贫血,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实质性损伤时损害凝血因子与凝血酶原的合成,口服抗凝剂如肝素等。

缩短: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备注:一般受检者的测定值较参考值延长超过3s以上才有病理意义。)

2、凝血酶时间(TT)参考范围:12.0~18.0S

TT在凝血酶作用下,血浆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的时间。

延长:常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DIC,FDP增多,SLE,肝病,

肾病,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疾病。

缩短:标本可能有微小凝块或有钙离子存在。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参考范围:27.0~42.0S

APTT为脑磷脂具有部分凝血活酶的作用,能加速因子X的活化,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促使血液凝固的时间。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

延长:可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甲、乙、丙型血友病;后天性凝血因子

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DIC、血液循环中的抗凝物质增加等。

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Ⅴ、Ⅷ、血小板增多,幼儿,DIC高凝期,

标本离心不足,标本混有血小板等。

(备注:一般受检者的测定值较参考值延长超过10s以上才有病理意义。)

4、纤维蛋白原(FIB、Fib或Fbg)参考范围:2.00~4.00g/L

FIB即凝血因子I,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既是凝血酶作用的底物又是高浓度纤溶酶的靶物质,在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中同时发挥重要作用,FIB作为底物,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

增高:可见于糖尿病、糖尿病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

尿毒症、骨髓瘤、休克、外科手术后、轻度肝炎等。

减低:可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等。

5、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参考范围:0.85~1.15

ISI为国际敏感度指数(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的缩写,是用多份不同凝血因子水平的血浆与国际参考制品(IRP)作严格的校准,通过回归分析求得回归斜率而得到的,代表凝血活酶试剂对凝血因子缺乏的敏感性,ISI值越低则敏感性越高.

INR为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的缩写。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次方计算而来,使不同的凝血活酶试剂测得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INR可有效监测使用抗凝药物的效果,例如华法林(Warfarin)。通常使用抗凝治疗预防有心房纤维性颤动的患者的中风;也用来预防静脉血栓的复发。但是,一旦使用华法林,就应规律性的监测INR。当INR值高于4.0时,提示血液凝固需要很长时间,这可能引起无法控制的出血,甚至死亡,而INR低于2.0不能提供有效的抗凝。

凝血功能监测

第四章凝血功能监测 实验室的监测指标能够为出凝血障碍的患者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并可定量动态的监测病情的变化。临床上,对怀疑有出凝血障碍的病人一般先进行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其他实验室检查酌情进行。现将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分述如下: 一.检查血管壁和血小板相互作用的试验 1.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指皮肤被刺破后出血至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主要反映血小板是否能够迅速粘附、聚集并形成微血栓以堵塞受损伤的血管。正常值Duck法:〈4min,IVY法:0.5~6min。BT延长,表明有血管壁的严重缺陷(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和(或)血小板数量或质量存在缺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尿毒症等),但血友病病人的BT 正常。 2.毛细血管脆性实验(capillary fragility test,CFT)又称束臂实验,用血压计袖带对上臂加压充气,使上臂毛细血管受到一定的压力并根据受压部位新出现出血点的数量判断毛细血管的脆性。正常值:男性0~5个,女性0~10个。本法简单,但特异性较差,对于一些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也会呈阳性反应。 二.检查血小板的实验 1.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BPC)指单位容积的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指标。正常值:(100~300)×109/L。若低于正常值则表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果BP C≤50×109/L,应想到大量输血或合并DIC的可能。 2.血块收缩时间(clot retraction time,CRT)实验取静脉血1ml置于小试管内,将其密闭并静置于37℃的水中至血液凝固,并记录血块开始收缩到完全收缩的时间。正常值:开始收缩时间为0.5~1h,完全收缩时间为18~24h。若CRT延长表明血小板减少和(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3.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hromboglobin,β-TG)测定当血小板被激活时,约70%的β-TG由血小板内释放到血浆中。测定血浆中β-TG的含量可反应血小板的激活情况。正常值:11.8~50.2ng/ml。当β-TG大于正常值时,常提示血栓形成前期或血栓形成。 4.血浆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测定也是反映血小板被激活的指标,其临床意义与β-TG相同。正常值:2.89±3.2ug/L。 三.检查血液凝固机制的实验 1.全血凝固时间(clotting time,CT)又称凝血时间,试管法是指离体静脉血发生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功能。正常值:5~10min。该法虽简单,但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差。CT延长常见于:凝血子Ⅷ、Ⅸ、Ⅺ缺乏症;血管性假血友病;严重的凝血因子Ⅱ、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溶活动亢进;血液中有抗凝物质等。CT 缩短见于高凝状态。 2.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 coagulation time,ACT)又称硅藻土激活凝血时间,(celite activated clotting time),将惰性的硅藻土加入血液内,以加速血液的凝结过程。正常值:90-130s。该法常用于体外循环监测肝素抗凝效能的指标,并用以计算鱼精蛋白拮抗肝素的用量。 3.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aolin partial thromoplastin,KPTT)在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浆中,加入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试剂,孵育一定时间后加入适量的钙剂,并测定血浆凝固的时间。KPTT延长提示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各凝血因子活性均低于25%。正常值:32-42s。KPTT较正常对照延长10s以上有诊断意义,常见于凝血因子Ⅷ、Ⅸ、Ⅺ缺乏所致的血友病

血常规报告解读

血常规报告怎么看 (1)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男性: (4-5) *1012/L; 女性: (3。5-4。5) *1012/L检查 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出血 (2)血红蛋白(Hb) 正常情况:男性: (120-150) g/L; 女性: (105-135) g/L 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出血 (3)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10)*109 升高表示: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表示: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4)中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50-70)% 增高表示: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表示:病毒性感染 (5)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0-00。75)% 增高表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6)淋巴细胞 正常情况:(20-30)% 增高表示: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表示:免疫缺陷 (7)单核细胞 正常情况:(3-8)% 增高表示: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8)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表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05l26,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表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9)血沉 正常情况:男性: (0-15) mm/h; 女性: (0-20) mm/h 增快表示: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05l26,结核病。 减慢表示: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10)网织红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00。5-1。5)% 增高表示: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手把手教程-解读凝血报告单

手把手教程:解读凝血报告单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正常参考值:12-16 秒。与正常对照超过3 s以上异常。 临床应用: 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 倍最为适宜。 PT异常的意义: 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 以及抗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2. 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 口服抗凝剂的监测:详见INR。 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正常参考值:0.8-1.5。 临床应用: INR 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 试剂检测,PT 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 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 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 治疗肺梗塞2.0—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 人工瓣膜手术3.0—4.0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正常参考值:24-36 秒。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临床应用: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 同时,APTT 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 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 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APTT异常的意义: 1. 延长: (1)因子Ⅷ、Ⅸ、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2)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3)纤溶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 (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或Ⅸ抗体、SLE 等。 2. 缩短: (1)高凝状态,如DIC 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 (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 正常参考值:2-4 g/L。

凝血指标意义

凝血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由PT计算得到的PT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 PT主要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PT延长主要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DIC、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乏、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等);PT缩短主要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DIC早期、血栓性疾病、口服避孕药等;监测PT可作为临床口服抗凝药物的监护。 APTT是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筛选试验。APTT延长主要见于血友病、DIC、肝病、大量输入库存血等;APTT缩短主要见于DIC、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APTT可作为肝素治疗的监护指标。 TT延长见于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血中FDP增高(DIC)、血中有肝素和类肝素物质存在(如肝素治疗中、SLE、肝脏疾病等)。 曾经有一急诊患者在接受术前实验室检查时,凝血检查结果为PT、APTT延长,怀疑患者出现DIC,在检验科的建议下,该患者做DIC系列的检查,结果为阳性,而该患者并未表现明显的DIC症状。如果患者没有做凝血检查,而直接手术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从凝血功能检查能够发现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为临床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凝血系列检测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一个重要的实验室检查,能够在术前发现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是检查凝血功能的指标。PT是凝血酶原时间,APTT是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INR是国际标准比率。这些指标主要观察一个人的凝血状况如何,多用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检测,以观察抗凝药物的效果如何。像服用华法林等要求INR在2-3左右,高了容易出血,低了没效,这是重要的指标。

凝血功能检测项目意义

凝血功能检测项目 1、凝血酶原时间(PT)参考范围:11.0~16.0S PT即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使血浆凝固的时间,主要用于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有无障碍。 延长:常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Ⅶ、Ⅹ缺乏症,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DIC, FDP增多,恶性贫血,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实质性损伤时损害凝血因子与凝血酶原的合成,口服抗凝剂如肝素等。 缩短: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备注:一般受检者的测定值较参考值延长超过3s以上才有病理意义。) 2、凝血酶时间(TT)参考范围:12.0~18.0S TT在凝血酶作用下,血浆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的时间。 延长:常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DIC,FDP增多,SLE,肝病, 肾病,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疾病。 缩短:标本可能有微小凝块或有钙离子存在。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参考范围:27.0~42.0S APTT为脑磷脂具有部分凝血活酶的作用,能加速因子X的活化,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促使血液凝固的时间。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 延长:可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甲、乙、丙型血友病;后天性凝血因子 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DIC、血液循环中的抗凝物质增加等。 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Ⅴ、Ⅷ、血小板增多,幼儿,DIC高凝期, 标本离心不足,标本混有血小板等。 (备注:一般受检者的测定值较参考值延长超过10s以上才有病理意义。) 4、纤维蛋白原(FIB、Fib或Fbg)参考范围:2.00~4.00g/L FIB即凝血因子I,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既是凝血酶作用的底物又是高浓度纤溶酶的靶物质,在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中同时发挥重要作用,FIB作为底物,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 增高:可见于糖尿病、糖尿病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 尿毒症、骨髓瘤、休克、外科手术后、轻度肝炎等。

凝血功能检测

凝血检测的临床应用 目前有数项针对凝血系统的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及其他;这些检测可在多种临床情况下安排进行。本专题将总结可常规用于临床的凝血检测的应用原则和结果解读。 有关在特定临床环境中使用这些测试的其他信息将单独列出: ●原因不明的出血- (参见“有出血素质的成年患者的方法”和“有出血症状的孩子的方法”) ●术前检查- (见“术前止血评估”) ●监测抗凝治疗: ?华法令- (参见“华法林和其他VKA:剂量和副作用”,“监测(PT / INR)”一节) ?肝素- (参见“肝素和LMW肝素:给药和不良反应”,关于“给药和监测”部分) ?直接口服抗凝剂- (参见“直接口服抗凝剂和肠外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给药和不良反应”) 血小板功能检测也分别详细讨论。(请参阅“血小板功能测试”。) 保证准确的测试结果 样品采集和处理- 凝血测试必须在血浆而不是血清上进行,因为它们在血清制备过程中与凝结的细胞成分一起被除去。 准确的凝血测试需要采集血液样本并妥善处理。以下参数对于确保准确性非常重要: ●采集管- 用于检测凝血的样品必须被吸入含有凝血抑制剂的试管中,凝血抑制剂可以在试验开始时除去。柠檬酸钠溶液(3.2%柠檬酸钠)在一个浅蓝色的顶部管是最常用的。固定管中的柠檬酸盐溶液的量,以便当管被适当填充时提供适当比例的一份柠檬酸盐溶液与九份全血。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由于血浆容量减少需要去除一些柠檬酸盐。(请参阅下面的“干 扰源”。) ●血容量- 管中必须充满足够的血液,以提供适量的柠檬酸盐与全血。未充满的管道可能导致人为延长凝血时间。不应该封管,否则会导致加入的血量不正确[1]。管子必须填满全部收集量的90%以内。如果管子未充满,可能会导致结果不准确。应该丢弃不正确填充的管,并要求新的抽取[2]。 ●混合- 由于蓝顶管中含有液态柠檬酸钠溶液,放血后应尽快倒置几次,以便将柠檬酸盐溶液与血液混合。不要摇动管子,否则会导致溶血,并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经过的时间和温度- 应及时检测样品,以防止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尤其是V和VIII和S 蛋白)降解;凝血因子大量降解可能导致凝血时间的人为延长[3]。静脉切开与检查之间的总

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参考值】手工法和血液凝固仪法11~13s或(12±1s)。测定值超过正常对照值3s以上为异常。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参考值为1.0士0.05(0.82~1.15)s。国际标准化比(INR)1.0+0.1。 【临床意义】 1.PT延长:先天性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Ⅶ、X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症、纤溶亢进、DIC、使用抗凝药物(如口服抗凝剂)和异常抗凝血物质等。 2.PT缩短:血液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等。 3.PTR及INR是监测口服抗凝药物的首选指标。国人以2.0~2.5为宜。 (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同(APTT)测定 【参考值】手工法:为31~43s。测定值与正常对照值比较,延长超过10s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 1.APTT延长:见于因子Ⅻ、Ⅺ、Ⅸ、Ⅷ、Ⅹ、Ⅴ、Ⅱ、PK(激肽释放酶原)、HMWK (高分子量激肽原)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尤其见于FⅧ、Ⅸ、Xl缺乏以及它们的抗凝物质增多;此外,APTT是监测普通肝素和诊断狼疮抗凝物质的常用试验。 2.APTT缩短: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 (三)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参考值】2~4g/L。 【临床意义】1.增高 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传染病、风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灼伤、多发性骨髓瘤、休克、大手术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急性感染、恶性肿瘤等以及血栓前状态、部分老年人等。 2.减低 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四)D-二聚体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Ⅲ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参考值】 定性:阴性。 定量:小于200μg/L。 【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自溶解功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的水平升高,表明体内存在着频繁的纤维蛋白降解过程。 因此,纤维D-二聚体是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键指标。 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 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

出凝血功能常规检查结果判断

出凝血功能常规检查结果判断【麻醉及疼痛专业讨论版】 1、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减少: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2、凝血酶原时间(PT)11~13秒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中凝血因子是否缺乏。 延长:Ⅰ、Ⅱ、Ⅴ、Ⅶ和Ⅹ因子缺乏,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 缩短:先天性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2~43秒,较正常对照值延长10秒以上为异常 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中凝血因子是否缺乏。 延长:Ⅷ、Ⅸ和Ⅺ因子缺乏,凝血酶原或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纤溶亢进使纤维蛋白原降解增加,应用肝素等抗凝药,循环抗凝物质增加。 缩短:血液高凝血状态。 4、纤维蛋白原(Fg)2~4g/L 减低:纤溶亢进、DIC、重症肝病等。 增高:糖尿病、急性感染、休克、大手术后、恶性肿瘤等以及血栓前状态。 5、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1~6mg/L 增高见于原发或继发性纤溶亢进或溶栓治疗。 6、凝血酶原激活时间(ACT)70~130秒反映体内肝素和类肝素物质。 如未用肝素情况下ACT延长,表示体内类肝素物质增多,如严重肝病。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正常参考值:12-16秒。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1.延长:>3秒 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 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③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解读凝血报告单

解读凝血报告单 原创2015-10-11 a5051151 心血管时间 1.凝血酶原时间(PT) 正常参考值: 12 - 16 秒。与正常对照超过3 s 以上异常。 临床应用: 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 在正常对照的1-2 倍最为适宜。 PT 异常的意义: 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 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 以及抗凝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2. 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 口服抗凝剂的监测:详见INR。 2.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正常参考值: 0.8 - 1.5。 临床应用: INR 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 试剂检测,PT 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 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 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 的允许范围如下: 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 - 2.5 髋部外科手术前2.0 - 3.0 深静脉血栓形成2.0 - 3.0 治疗肺梗塞2.0 - 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 - 4.0 人工瓣膜手术3.0 - 4.0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正常参考值: 24-36 秒。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 s 以上异常。 临床应用: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 同时,APTT 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 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 成为监测普通肝素的首选指标。 APTT 异常的意义: 1. 延长: (1)因子Ⅷ、Ⅸ、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可见于血友病甲、乙。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2)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3)纤溶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 )。(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或Ⅸ抗体、SLE 等。 2. 缩短: (1)高凝状态,如DIC 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4.纤维蛋白原(FIB) 正常参考值: 2 - 4 g/L。 临床应用: 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

凝血功能怎么检查

凝血功能怎么检查 人的身体分血细胞,血小板组成,部分人少量出血的时候可以快速自身止血,但是也有小部分人是因为身体因素,稍微有些出血就血流不止,没办法进行自身止血,这种情况要考虑是凝血功能出问题,可以在目前临床上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查,判断具体的原因。 ★凝血过程 可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也称为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基本步骤。

★凝血功能检查 可以在术前了解患者有无凝血功能的异常,有效防止在术中及术后出现出血不止等意外情况,从而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机体的止血功能是由血小板、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皮系统等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过去我们曾用出血时间作为止血功能缺陷的筛检试验,但因其操作标准化程度不高,敏感性不好,且无法反映凝血因子的含量及活性,故目前

已为凝血功能检查所取代。凝血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由PT计算得到的PT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 PT主要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PT 延长主要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DIC、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乏、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等);PT缩短主要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DIC早期、血栓性疾病、口服避孕药等;监测PT可作为临床口服抗凝药物的监护。 APTT是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筛选试验。APTT延长主要见于血友病、DIC、肝病、大量输入库存血等;APTT缩短主要见于DIC、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APTT 可作为肝素治疗的监护指标。

凝血七项检验指标含义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 日期:2010-11-08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正常参考值:12-16秒。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1.延长:>3秒 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 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③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2.缩短: ①DIC早期呈高凝状态 ②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 ③口服避孕药 ④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 监控—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华发令”,预期值约为参考植的2倍。PT活动度参考值为75%-120%,降低到<40%可能有出血倾向(PIR参考值:1+0.15,PI延长至正常对照2倍时,PTR约增至2;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用药维持范围2.0-4.0。)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正常参考值:0.8-1.5。 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 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 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华法林),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 临床适应症 INR允许范围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①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 ②髋部外科手术前 2.0—3.0 ③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 ④治疗肺梗塞 2.0—4.0 ⑤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4.0 ⑥人工瓣膜手术 3.0—4.0 监控:INR为2-4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①当INR>4.5时,如纤维蛋白水平和血小板数仍正常(抑制过度),则提肝病等所致,也应减少或停止口服抗凝剂。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正常参考值:24-36秒。 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 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