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30202)

一、专业定位

(一)职业面向

按照高职高专教育应以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域建设为己任的要求,依据专业调研分析,本专业面向金融行业,具体职业面向为:商业银行的贸易与非贸易外汇会计核算、前台外币兑换等国际结算业务岗位;商业银行外汇黄金投资顾问、经纪代理等个人理财业务岗位;投资咨询公司、期货经纪公司、货币经纪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经纪人、交易员、客户经理、理财顾问等金融理财业务岗位;跨国企业、外贸公司的外贸单证操作、外汇会计核算与保值等国际结算业务岗位。

初始岗位:金融柜员岗、产品销售岗、客户服务岗

发展岗位:营业部经理;渠道或区域经理;客户经理、理财顾问。

(二)岗位面向

可在商业银行柜台操作、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银行投资理财、银行客户服务、银行客户经理、金融产品营销、证券投资、期货投资、信托业务等岗位工作。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金融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诚信、敬业、有责任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国际金融方面知识,具有从事银行、证券、保险及其他金融机构行政管理、金融理财产品营销,投资咨询、保险理赔、外汇结算等一线国际金融业务相关岗位工作能力,能在金融及相关行业(部门),从事国际金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能力

掌握银行综合业务操作能力包括各类银行业务操作、对网点客户进行分类引导、对于客户的各类业务咨询负责解答,对银行工作人员与客户之间的纠纷和矛盾进行调解和疏导等等各项基本技能掌握理财规划能力,即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特定的程序为客户制定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个性化的理财规划,使客户不断提高生活品质。

掌握金融营销能力,即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创新及市场应变能力以及不断学习

的能力。

2.方法能力

在专业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等专业知识的融合能力,解决实际业务操作的能力。

具有市场行为导向的创业意识,具有信息搜集与遴选、市场机遇分析与捕捉、资源整合与利用、中小企业运作管理等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

具有商务文书撰写、网络操作、软硬件安装及简单维护的能力。

3.社会能力

能在社会环境、行业分析和个人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自我确定职业发展目标、规划职业生涯;遵守社会规范,表现良好职业道德;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发展能力。

能运用交往技巧进行沟通交流,建立交往渠道;能运用合作技巧建立合作氛围、选择合作对象、激发团队创造激情,培养较高的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金融、证券、期货、保险等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

(三)职业资格证书

1.助理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

2.银行业从业资格证书

3.证券业从业资格证书

4.期货业从业资格证书

5.保险执业资格证

6.助理财务管理师资格证书

(四)毕业条件

学生毕业需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修完本专业规定的各门课程(包括实践教学),成绩全部合格,学分满133学分;德育、体育合格(含体育达标)。

2.获得以下一种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资格证书。

(1)助理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

(2)银行业从业资格证书

(3)证券业从业资格证书

(4)期货业从业资格证书

(5)保险执业资格证书

(6)助理财务管理师资格证书

3.计算机:获得国家级一级证书或省计算机等级一级B证书;

4.英语:获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水平证书或职业英语水平考试TOEIC Bridge(托业桥)规定成绩≥70分。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扎实金融学理论基础和熟练业务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及企业单位从事经济金融业务经营与管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生活习惯,受过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3.具备本专业必须掌握的经济金融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合理。要求学生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经济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金融学科必须具备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会计、管理和财政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处理银行、证券、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技能,业务实践操作能力强;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经济信息搜集、资料查询等经济金融信息处理方法,计算机要求达到江苏省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二级水平; 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英语要求达到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或达到学校学位英语水平。 三、主干学科 经济学 四、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央银行学、信用管理学、财政学、国际贸易等。 五、实践教学环节 暑期社会实践、专业模拟实习、创新实践训练、创业就业教育、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军事理论与训练等。 六、学制与修学年限 基本学制四年,修学年限3年-6年 七、学位 经济学学士 八、教学计划

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班培养计划介绍

专业名称:国际新闻学(05国际新闻传播) (专业代码:0503Z5) 一、培养目标 培养政治素质过硬、思想品德优秀、具有突出的新闻专业素质和娴熟的外语能力,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具备一定的媒介管理能力,适应外宣及涉外新闻报道等多方面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新闻人才。 具体而言,学生应具有以下素质和能力: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性原则,具有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第二,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性思维,了解国际新闻传播规律,在深刻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正确辨析国际形势与东西方差异,能够建中西方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对接。 第三系统掌握新闻传播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新闻敏感与调查研究能力,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能够胜任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拍摄、现场报道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第四,具有较丰厚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积累,通宵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够成为特定领域中有影响的专家型新闻工作者。 第五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具有国际新闻传播的快速反应能力,在全球新闻传播中能够主动出击,抢占先机,准确报道。 第六,具有一定的媒介管理才能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可从事宣传、主流媒体国际报道和驻外新闻业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能够在国际机构。外事外交部们胜任媒介管理工作。 二、学分要求与学分分配 1、本专业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分为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三个阶段,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实行学分制,学位论文实行申请答辩制。 2、学分要求与学分分配:

三、校内师资 通过双向选择、院系协调的方式,为学生配备专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专业学习、实习实践、直到毕业论文,并为学生安排班主任和辅导员,辅助专业学习与实际实践,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将对校内师资实行定期考评。 四、校外师资 在培养过程中,将充分发挥我校的优势,调动校友资源,邀请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凤凰卫视等主流媒体的负责人、业务骨干、知名编辑记者,辅助课堂教学、开展专业讲座,提供在实习实践指导,并参与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的专业建设。 五、英语培养 本专业强调学生的外语协调能力,尤其是在新闻采编实践中,将外语与专业相结合,更好的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在外语培养方面,主要由以下措施: 1、人才选拔:要求本科为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英语专业八级,本科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具有较高的英语六级成绩/托福成绩/雅思成绩/GRE成绩,或通过其他外语语种专业八级(日语国际一级)。 2、课程建设:我校目前正在建设12门国际(双语)系列研究生课程,完全可以满足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的外语培养需要。在专业课程中,安排了国际新闻采写、国际新闻评论,由外教讲授,并包含英语实践内容。除专业英语外,保证每天安排两节英语课程,持续性、不间断地训练学生的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3、课外练习:以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班为单位,在班主任、辅导员的组织下,定期开展英语课外练习,如点评国外电视新闻,观摩英语经典名片,并由英语外交和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完成各类新闻文体的中英文写作练习等。 4、专业讲座:通过聘请国务院新闻办、中宣部、中联部等部门的政府官员、国际新闻领域的资深外教,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这六大

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案 (020301K) 一、专业介绍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在资源配置中起关键作用,货币金融政策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金融市场运行状况关系到一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和效率,影响经济安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客观形势和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实践,都对我国金融高等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金融学类专业以市场经济中的各类金融活动为研究对象,这些金融活动主要包括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金融市场运行与投融资决策,金融产品定价及风险管理,金融机构经营管理,金融宏观调控等。金融学类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门类,专业知识涉及数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领域。 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前身为经济系财政金融专业,始建于1972年,1986年取得货币银行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资格,并于1986、1987、1988连续三年培养四名硕士研究生。1999年金融学本科专业独立招生,2000年获金融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开始招生。在2003年获批的世界经济博士学位点中设立了“中外金融制度与政策比较”的研究向。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依托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强大的经济与管理学科,金融学专业培养既能到金融行业工作又能到工商企业工作的具备较高操作技能且懂管理的高级应用型金融人才,以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形势的需要。金融学专业拥有优秀的基础课教学师资队伍和以“双高一低”(职称高、学历高、年龄低)为特征的专业教师队伍,采用“开放式”教学与“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专业实验室教学,基本达到了“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目标。 二、培养目标 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立足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实际,面向金融全球化进程,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国际化的金融人才。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数理分析基础与英语应用基础,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市场意识、法制意识和团队精神,系统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能够满足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用人的一般要求,或者具备在国外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攻读更高等级学位(或从事学术研究)资格条件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毕业生能够在商业银行从事综合柜台业务与个人理财业务,在证券公司从事证券承销、证券交易,在投资公司从事项目融资、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在工商企业从事投融资分析、资本运营等相关业务。

南开大学金融学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经济学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金融学(含保险学)学科培养方案 (二级学科代码:020204) 一、学科概况 金融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各领域货币与资本运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是兼具很强理论性与实务性、微观与宏观、国别性与全球性特点的综合性学科。它对一国和全球的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全局有着重大影响。本学科是在原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和保险学基础上调整形成的。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外现代金融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我国金融学科研究的领域和内容将不断丰富和扩展。 二、研究方向 我校本学科现设金融理论与政策、微观金融与现代金融实务、金融工程等研究方向。 三、培养目标 本学科致力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和较高的精神文明素养,可承担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和较高层次的金融保险管理实务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习期限为三年。 四、业务要求 本学科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金融学理论和较系统的金融专门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金融经济问题观察分析能力、货币政策实施能力和从事金融保险管理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 五、学分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必须累计修满65个学分,其中:德育教育12个学分,调研实习2个学分,教学实践1个学分,课堂教学50个学分。 金融理论与政策、微观金融与现代金融实务、金融工程研究方向课堂教学必须累计修满50个学分,其中包括必修课33个学分;选修课要求选满17个学分。 六、学位 本学科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七、课程设置 详见《金融学(含保险学)学科课程设置计划》及专业阅读书目。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实验班)2018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征求意见稿)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实验班) 2018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征求意见稿) 一、培养目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思想品德、人文素养、专业能力、国际视野,使其成为满足国家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特色鲜明的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高水平经管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预期达到以下具体培养目标: 目标1:创新型人才。具有批判性思维与探索精神,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 目标2:国际化人才。具有国际化理念、国际化视野、国际沟通交流能力,具备参与和管理涉外经济管理活动的能力。 目标3:复合型人才。具有适用于经济学学科的、系统性的、理论性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经济学、管理学知识构架,理论研究能力与实践运用能力并重。 目标4:特色鲜明人才。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础上,具有明显的金融特色与国际商务管理特色。 目标5:高水平人才。毕业10年左右能够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或相关领域的精英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科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掌握经济学及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方法并具备基本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及相关领域的工作实践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专业知识与理论: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实务、法则的基本构架、方法或原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释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 专业分析与研究: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能够应用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并形成解决方案。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和金融学专业(金融与人工智能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西南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实力雄厚,学科优势明显,办学层次完整,在中国金融行业和金融教育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影响。学科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25年光华大学商科银行学系,1997年在西南财经大学原金融系、国际经济系国际金融教研室以及农经系农村金融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金融学院,1998年金融学被评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属重点学科,金融学专业开始招收博士后。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第一部货币信用教材《货币信用论大纲》就是由金融学科教师彭迪先编著,在国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书于1956年被译成日文在日本三和书店出版。1952年以后,彭迪先、留法博士梅远谋、何高著、留英学者程英琦、温嗣芳、柯瑞麒、汪桂馨等知名学者学成归国。 改革开放以后,涌现出一大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著名金融专家,如曾康霖教授、何泽荣教授、冯肇伯教授、刘锡良教授、林义教授、卓志教授、刘俊教授、殷孟波教授、陈野华教授、张桥云教授、赵静梅教授等。 金融学专业(金融与人工智能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同时具备金融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编程技能、熟练运用数学建模方法三大核心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高水平金融科技人才,能够解决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挖掘、互联网金融、智能投顾与风险管理、借贷与公司金融创新、区块链技术等领域的实际问题,能够胜任与金融科技相关的工作并引领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系统掌握金融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人工智能等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金融科技相关的各类问题。 在全部培养环节结束时,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2.全面系统地掌握经济学、金融学等理论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对现实金融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3.了解金融领域的各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在现代金融应用的前沿动态,具备金融科技创新的基本素质。 4.熟练掌握数学、统计学、机器学习的基本知识,能熟练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金融问题,能有效运用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方法进行金融量化分析以及金融数据的分析和挖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国际班培养方案word参考模板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0级国际班) 一、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代码:080601 授予学位:根据学生选择依据相关规定授予 标准学制:0.5+2.5+X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进步,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电力系统运行、工业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与特色 1、培养要求、特色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专业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培养特色如下:0.5年为基础课阶段,学生依据进校时所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习;第一学期末经考核进入国际班的学生,从第二学期开始按照本方案由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和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共同培养2.5年,期间进行强化英语培训,并在部分非语言课中选择采用英语材料进行双语教学;X年,依据条件国际班学生自愿选择在国内或国外继续学习:选择国内学习的学生由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按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后续教学与管理工作,学习时间1年;达到出国学习条件的学生,可选择到国外相应大学继续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习,学习时间2年。 2、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和良好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磁理论基础、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子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

经济学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经济科学、金融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经济学与管理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拥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和金融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毕业后能从事金融实务及金融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分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修读辅修专业30学分、双学士学位51.5学分。 三﹑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经济学(金融)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制定人:刘玉成学院审定人:韦鸿

英语专业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语言基础、较强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具备科技英语翻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科技情报等部门从事英汉语翻译,或者文秘、管理、科研等工作。 二、学分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修读辅修专业30学分、双学士学位50学分。 三、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说明: 1.T为考查课程;E为考试课程 2.本计划适用于第四学期开课的英语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班级 制定人:王娟学院审定人:谈宏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辅修和双学位)面向计算机应用,培养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人员。通过辅修和双学位,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毕业后能够结合本专业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二﹑学分规定: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修满规定课程获得34.5学分后,方可获得辅修证书;修满规定课程获得51.5学分后,方可获得双学位证书。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修读辅修专业34.5学分、双学士学位51.5学分。 三﹑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制定人:钟宝荣学院审定人:崔艳荣

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本科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 一、专业简介及培养目标 为了满足社会对经济学基础理论人才的需要,基于“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理念,经济学专业培养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综合素质高,具备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经济数学运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经济活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经济学专业充分吸收了国内外著名大学经济学系的课程设置思想,通过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学、经济分析工具、部门经济等系列课程的教学以及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系统、严格和规范训练,学生将具有在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攻读研究生学位、从事高级经济工作和公共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86学分 2.选修课程:51学分 3.毕业论文:3学分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6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3835061大学英语(一)22全年 03835062大学英语(二)22全年 03835063大学英语(三)22全年 03835067大学英语(四)22全年 02533180政治经济学(上)33秋季 02533190政治经济学(下)33春季 0403165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 22全年 0403166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全年 0403168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上) 22秋季 0403173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4全年 00831610文科计算机基础(上)33秋季 00831611文科计算机基础(下)33春季 60730020军事理论42春季 ――――体育系列课程-4全年 注:全校公共必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下)”课程的内容,分别用本院开设课程“政治经济学(上)”和“政治经济学(下)”涵盖,经教务部批准,准予代替开设。

岭南学院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

岭南学院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目标,以“作育英才,服务社会”为理念,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综合素质,理论掌握与实际操作并重,具有国际视野的金融学专业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金融基础知识和理论,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思辨能力。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相结合,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国际金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证券投资、公司金融、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最新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金融学学科的浓厚兴趣,初步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和进一步学术深造的潜质。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科和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英语应用能力,旨在为金融行业及相关领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专业人才和后备管理精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爱国敬业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扎实的经济和金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分析和思辨能力,以及较高的管理和领导能力。毕业生能够从事金融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实务、管理和咨询等工作,并具有继续深造的潜能。争取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继续攻读国内外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60%以上。 1.通过理论必修课《金融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等课程的学习,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通过《高等数学一》、《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计量经济学》等必修课程能够较好地运用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对现实金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3.在《中文写作》、《英文写作》、《沟通》、《计算机编程语言》等课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通过《中国经济专题》、《投资学》、《高级公司金融》、《金融机构管理》、《金融工程》、、《固定收益证券》《兼并收购》等课程熟悉国内经济金融基本状况,熟悉国家有关经济和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参加金融学Seminar等学术讲座了解金融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金融领域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具备较强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和国际商务管理能力,能够在外贸公司、跨国企业、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与驻外机构等,从事国际贸易实际业务与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掌握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国际贸易、进出口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涉外商务谈判等基本技能; 3、熟悉WTO的有关协议、国际商法、国际惯例等; 4、熟悉计算机操作,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5、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水平; 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涉外商务谈判能力及应变能力; 7、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三、主干学科 应用经济学 四、相近专业 国际贸易、世界经济 五、专业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法、外贸函电、外贸口语、报关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 六、学制 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4-8年,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七、总学时及总学分构成表

八、毕业规定 1、至少取得158.5学分(其中必修课135.5学分,选修课23学分)。选修课中人文社科、艺术及自然科学与工程等三类通识课程至少各取得2学分,专业选修课至少取得17学分。 2、至少获得6个第二课堂学分; 3、通过体育达标测试。 九、专业课程中英文对照 十、专业教学进程及计划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类(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类(金融学)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301K) 一、培养目标 金融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应用能力,着重培养金融人才的科研创新能力和长期自我学期能力,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金融学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国内外继续深造;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外语水平、知识面宽广、富有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强,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能力胜任国内外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以及政府部门金融实际工作,具有规范使用语言意识和应用能力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创新金融人才。 二、毕业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和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2.注重金融拔尖人才思想政治、身心健康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 3.系统掌握金融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拓宽知识面和知识结构。具备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熟悉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增强专业知识、工具和手段性知识等全方面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扩大知识范围。 4.具备金融和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开拓能力。了解金融理论研究和实务的前沿动态,具备较强的金融业务操作能力,重视金融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结合从业资格考试如CFA(注册金融分析师)、FRM(金融风险管理师)及CFP(金融理财师)等内容进行课程设置,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惯例并恰当使用现代工具。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统计应用软件

人才培养方案

颍上职教中心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财会类专业开设了会计、统计基础、财政与税务知识三门课程。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人才培养规格符合中等职业教育要求,根据安徽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评审办法,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 根据目前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中职会计专业应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和操作能力为宗旨,建立以岗位能力为基础的多元化、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具体的岗位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导学生把所学到的会计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帮助学生积累岗位经验,为步入社会工作打下基础。本专业人才培养应体现以下原则: (一)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形成产教融合的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专业建设和办学过程中,要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积极寻求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输送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和懂会计知识的商业、服务业基层管理者,形成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课程设置方面,可根据颍上县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学校可邀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探索和建立以会计领域用人为导向校企共同实施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兴趣,结合会计领域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变化,实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并根据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方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务实的思想,又要有战略的眼光,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体系。 (三)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多证制”教育 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要以会计核算、及管理软件操作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对岗位进行能力分解,根据会计专业的技能特色,要以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核算能力和操作技能为核心,形成会计专业领域的实训教学体系,并以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为主体,实行“多证制”制度,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以职业道德培养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乐观的劳动态度,使学生充分认识职业道德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向社会推荐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素质是指培养人才要加强通识教育,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应用型是指培养人才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术型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培养规格:宽口径、多方向、复合型。要做好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专业设置,遴选优势、强势专业,整合优化传统专业,并以宽口径的专业为基础,通过设置多种专业方向,建立对就业市场反应灵敏的适应机制。

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精选.)

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Finance 一、培养目标(Educational Objectives)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掌握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基本知识,了解中外金融发展现状,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与法规以及WTO关于国际金融业务的规则,能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人才。 The speciality is set to cultivate practical management talents who hav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in Finance, and master basic theories and knowledge in subjects of monetary and banking、International finance、securities investment and insurance, and understand financial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know our country’s financial guiding principles, policies, laws and regulations about finance and WTO regulation about international finance business very well, and can be engaged in the relevant jobs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 (such as commercial bank, securities company, investment bank and insurance company ) and enterprises. 二、基本规格要求(Skills Profile) 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1. Master basic theories and knowledge in Finance major. 2. Have the basic ability handling the business in bank, securities, and insurance, etc. 3. Know country’s financial guiding principle, policies, law and regulation about finance very well. 4. Understand new theories and trends of development in Finance major. 5. Obtain the fundamental method of searching documents and data, and have the ability of do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actical work. 三、学制与学位(Length of Schooling and Degree) 修业年限(Duration):4年(4 years) 授予学位(Degrees Conferred):经济学学士(Bachelor of Economics) 四、学时与学分(Hours/Credits) 总学分(Total Credits):173 课内教学学时/学分(Curriculum Class Hours/Credits):2706/146

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投资与理财基本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把握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动态,熟悉各金融市场子市场的运作和公司理财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现代金融工具,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投资管理、理财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学制及修业年限 基准学制为三年。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修业年限2—5 年。 三、专业特色及培养规格 (一)专业特色 学科交叉。本专业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在掌握银行、证券、保险、税收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综合理财能力。侧重实用。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理解和应用知识,全面掌握理财技能,更好的为市场服务。面向对象广泛。既可以满足企业投资理财需要,又面向个人,可以满足不同收入、不同阶层群体的理财需求。 (二)培养规格及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政治素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系统掌握具有良好的文字写作、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写能力,能阅读一般英文专业资料,具有较好的计算能力,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检索资料,熟练运用主要投资分析软件,具有股票、期货、债券、房地产、外汇等投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投资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能力,具有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和投、融资管理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资产重组、产权交易实际操作能力,并达到理财规划师二级水平或通过相应的等级考试。 (三)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学生应获取的基本职业资格证书为:理财规划师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证券分析师,注册证券分析师,注册税务师,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期货从业资格证书等。 其他可获取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金融风险管理师,注册金融分析师,金融英语证书等。 (四)就业岗位与范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国际金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国际金融)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301K)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应用能力,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熟练运用现代经济、金融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到国际一流学府继续深造,或者在中外资金融机构从事金融实务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 二、毕业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和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2.系统掌握经济学和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熟练运用学科相关的主要技术研究方法;熟悉本专业领域主要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动态;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包括经济学、金融学在内的较宽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具备金融和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开拓能力。具备熟练使用定量方法和Stata等专业统计软件对金融和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科学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市场分析、市场决策的能力;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熟练掌握英语作为日常交流和工作语言。 4.参与并通过主要金融资格考试。开设了注册金融分析师CFA和金融风险分析师(FRM)的相关课程,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参加CFA一级和FRM一级资格证书考试以在系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的竞争能力。 5.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和个人修养等综合素质。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了解金融学科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投资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投资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 案 (专业代码0203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应用能力,具有较强业务与科研素养,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解决复杂金融投资问题的综合能力,能够胜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工作要求,同时能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融会贯通前沿量化投资与金融知识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和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2.掌握投资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熟悉金融学、计算机科学(偏人工智能方向)、经济学等学科原理与方法,了解投资与金融领域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内外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3.能够应用投资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对本专业领域及相关领域问题进行分析、管理和研究,并能在实际工作中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形成解决方案。能够熟练使用Python、Matlab以及R等计算机编程语言从事量化投资相关业务工作。 4.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惯例。能够参加诸如CFA(国际注册金融分析师)、FRM(金融风险管理师)等高水平国外行业资格考试;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均达到较高的水平。 三、培养特色 1.夯实金融基础,凸显量化投资思维。本专业致力于培养能胜任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系统掌握传统金融投资理论与业务技能,并能融会贯通前沿和主流量化投资知识的专业型复合人才。基础课设置中采取“宽口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301K) 一、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金融专业素养和相关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担保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及科研院所从事金融、财务等相关业务或研究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知识;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金融和经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银行、证券、保险等投资领域的实践基本训练,掌握涉及金融、经济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需求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2)掌握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金融数理分析方法; (3)具有在金融领域独立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风险辨识的初步能力;具有从事金融、经济管理专业业务工作和适应相邻专业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与素质; (4)熟悉国家金融、经济等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金融学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审辩性思维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具备健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训练合格标准,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炼和卫生习惯, 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三、专业主干课程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证券投资学、财务管理、国际金融、风险管理、中央银行学、投资经济学、金融工程、投资银行学。 四、学制 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至六年。 五、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学分及其结构 最低毕业学分:161.5学分。 (1)通识教育课程49.5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39.5学分,通识选修课10学分); (2)学科平台课20学分; (3)专业教育课程72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24.5学分,专业核心课47.5学分); (4)拓展教育课程20学分(其中专业拓展课16学分,学科拓展课4学分)。 七、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一)通识教育课程

国际商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商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20305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系统的掌握国际商务(跨境电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跨境电子商务主要平台客户开发与沟通、商品选择与优化、网络营销与推广、图片拍摄与美化、纠纷协商与处理、网店装修与维护等业务,在团队合作中能胜任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的工作岗位,适应跨境电商发展前沿,具有一定的独立创业能力及创新精神的新型国际商务(跨境电商)专业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一)政治思想基本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品质。 (二)基本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具有本专业大专层次学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工作技能,具有本专业所适用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转换职业的能力、文化修养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熟悉跨境电子商务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胜任跨境电子商务相应的工作岗位技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跨境电子商务实践操作经验,参与跨境电商运营团队的合作,适应跨境电商发展前沿,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及创新精神。 (三)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专业知识要求 掌握基本的跨境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具备跨境电子商务操作流程各个环节所需的专业知识;掌握国际商务(跨境电商)实务专业人才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管理学、网络市场营销、网络商品学等基本知识。 2.专业能力(技能)要求 (1)跨境电商基础知识和技能; (2)跨境行业相关的技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