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经贸大学宏观经济学笔记打印版2

对外经贸大学宏观经济学笔记打印版2

对外经贸大学宏观经济学笔记打印版2
对外经贸大学宏观经济学笔记打印版2

③国际替代效应

≈①②共同点:通过利率起作用

②比较次要

现实中三种替代同时发生

二、总需求曲线的形成

在既定条件下,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相反变动关系

价格的变动引起货币市场的均衡

在满足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均衡

时,总产出与“价格水平存在的

反向关系”

(b)总需求曲线

第四章 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劳动市场的均衡(删节)

第二节 总供给函数

一、长期总供给(LAS)

表明长期总供给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表明长期总供给是与能力产量一致,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总供给量,唯一的(一个社会只有一个)不受价格变动影响

长期供给量特征:

①与能力产量相等

与能力产量相等指企业单位产量的平均成本为最低时的产量

整个社会每个企业都实现了能力产量

②实现了充分就业

劳动需求量与供给量均衡

③与价格水平无关(唯一的)

④唯一性

1.长期总供给曲线

https://www.doczj.com/doc/5e13439335.html,S位置的确定

(估算)趋势法:由此确定叫潜在的国民收入

生产函数法

向右上方倾斜,人口的增加技术

水平的提高带来NI的增长,活动

表明各年径济变化

二、短期总供给(SAS)

1.含义:

分析SAS

两个假设前提:①潜在的NI不变,即长期总供给曲线既定

②生产要素价格不变,(最主要是工资工资率不变)

SAS表示在这两个前提下NI与价格的关系

这个国家在实现充分就业前,整个价格水平上升,工资率不变说明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量增加、总供给量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2.用SAS曲线表示

注意:

①图中LAS不变

②SAS随着价格向右上方倾斜但到一定程度由于受一定物质

限制一定成为一条垂线

③SAS变为垂线的部分与LAS并不一致前者在面者的右方

→说明如果不计成本能通过能力产量,若超过物质限制,价格不管怎么变动,NI也不能增加

三、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1.影响上供给的因素

影响长期总供给因素:资源,技术水平

影响短期总供给因素:(包括人口)

气候国民收入的构成

(工资、原材料价格影响最大.)

2.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价格不变,由其它因素引起的总供给变动

长期:左右移,左→左

短期:上下移,上→只有在更高的价格水平时才能保持原来的总供给量

下→在低

[投入品inpats 发生变化]

第三节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

一、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

1.宏观经济均衡(macroeconomic equilibrium)

同时满足:①总需求量二总供给量

②计划的定支出=NJ

③实际货币需求=实际货币供给

④劳动需求量=劳动供给量

实现了:

充分就业≠100%就业

自然失业率政府政策

2.不同的宏观经济均衡

不一定实现充分就业,(短期宏观经济均衡)

长期,一定实现

(1)充分就业均衡:

前提:所有企业都实现能力产量,(见前图)

[理论假设而已]

(2)失业均衡

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

社会必需

(经济循环需要,社会稳定)

(3)高于充分就业均衡

通货膨胀

达到物质极限

二、总供给与总需求变动

1.对宏观经济均衡的影响

三、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1.凯恩斯定义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

认为NI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原理的支柱是以下几种规律:边际消费递减规律

心理流动偏好

上述三大基本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在此,凯恩斯主义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相联系,打破了以往经济学家把货币经济

与实物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非中性,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不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就是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

作用

凯恩斯学派利用IS-LM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通过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相互作用而共同决定NI和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一的有一理所得到较为完善的表述

此外凯~经济政策分析也是国说IS-LM 模型展开的。∴IS-LM 模型是凯一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

通过上述分析,当经济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时,宏观经济均不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实现、这

正是凯~主义宏观经学与以前的经济学的重要区别

第五章 通货膨胀理论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分类

一、定义:

1.不同的通货膨胀定义

物价派/货币派

(1)物价派凯恩斯主义观点

强调用价格总体上升来定义凯恩斯主义观点,把通货膨胀等同于价格总水平上升(一般以此定义)

(2)货币派 (自由主义经济学家采用观点)

以货币量的过度增长,认为___________会导致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但价格总水平上升本身不是通货膨胀

(3)前苏联,东欧和中国经济学给通货膨胀下的定义

遵循马克思主义观点(角度)a 金属货币关系 b.货币量与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关系

我国:从宏观经济失衡,总需求膨胀、经济转型这三个角度分析近年来,开始接受物价派观 点

2.本课的定义

采用物价派定义 即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定义为能货膨胀

注意:第一,价格总水平提升价格指数代表的价格水平,不是个别商品的价格,即某些商品 价格上升不能被看作通货膨胀。

第二,只有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上升才是通_________(临时)

归纳:一定为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而普遍的上升。

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Econonmics

通货膨胀指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过程,或者从等同意义上讲是货币不断贬值的过程

二、通货膨胀的衡量

1.用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率

(1)基期法:base year 把某一年作为基期,以现期的价格指数与某一年的价格指数相比 七年的价格指数=100

110×100=110 (2)环比法:用上一年(季度、月)的价格指数与现期(本季度)的相比

2.通货膨胀的计算 七年的通货膨胀率=%100)1()1(?---价格水平

年的价格水平七年的价格水平t t ↑

(用价格指数表示)

通货膨胀的程度用一表示(西方)

消费价格指数(CPI )400种or so

生产价格指数(PPI )

GNP 折算数 GNP Deflater=GNP

GNP 实际名义×100%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价格上涨的速度分

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货膨胀,超级的货膨胀

2.按价格影响的大小

平衡的货膨胀,非平衡的货膨胀

3.按人们预期程度分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按通货膨胀的程度分

①温和通货膨胀moderate inflation 通货膨胀率低,稳定,没有明显的货币贬值,5%以下,较长时期维持在10%以下

对经济发展有利,促进生产

②奔腾通货膨胀 gallopins inflation.[加速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在两位数以上,有加快趋势,但没引起经济崩溃,对经济不利.(价格体系扭曲人 们心慌)

③超级通货膨胀hyper inflation [恶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特别高,高到经济崩溃,三位数以上,货币失去基本职能,经济失控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

一、原因 1Demand pull inflation

凯恩斯:当经济中实现充分就业时,如果总需求中的任一项增加,并且货币供给量有相应增 加,则价格水平就会与货币供给增长率同比例增加,从而形成通货膨胀货币主义者认为:形成总需求过多,初始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增长过快,∴通货膨胀根源是货币供给量过多从而引起总需求过度。

2.成本推进型(cost push inflation)

生产成本的增加会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从而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引发通货膨胀[货~]货币供给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增加只会引起通货紧缩,看货币供给的增加与否

3.混合型通货膨胀(mixed inflation)

需求供给同时影响使价格上升

4.结构型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

从劳动市场的就业结构及工资结构的特点来解释原因

在60年代英丁提按此观点:既不在于D ,也不在于supply.而在于劳动市场的结构

就业种类有就兴产业,衰退产业,不同的就业特点决定的其工资的不同,工资刚性、工资率 增长速度快于生产率增长速度,从而引起通货膨胀(攀比)

经济效率与公平的原则(经济学最古老命题)

(两者兼顾)

二、影响:(收入分配 劳动力就业)

1.(1)引起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变化,对拿固定工资的人最不利(政府公务员、军人、文教人员 、退休职工),对家庭人口多、就业人口少的影响最大;在资本主义国家,对资产阶级有利;在我国,对民营企业,个体户有利

(2)引起价格体积紊乱

一般初级产品受通货膨胀影响最大(农产品)

造成价格信号失真

(3)降低经济效率,抢购形成买方市场

(4)助长投机趋向

提前购买“变现”

(1)从长远看,通货膨胀阻碍国民经济的增长

2.不同观点(有利与否)

有利论:认为通货膨胀可以增加刺激储蓄,从而促进生产。

不利论:认为通货膨胀扭曲价格信号,增加投资风险,阻碍生产。

中性论:从长期看,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无关,经济增长在于资源与技术水平

第三节菲利蒲斯曲线

一、P C Phillips Curve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v越高,

gp越低,v与gp存在反方向

变动关系。政府很难同时解决两个问题。∴选择解决

→经验规律(1861-1857)其中一个

二、社会临界点(选择范围)

Critical point

假设在(a、b)区间社会能接受,超出这两点,造成社会动荡,社会可以不干预,由其调节表明了社会所能接受的一定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范围在此范围政府不必采取任何措施,如果出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超过社会临界点,社会要进行干预,选择以数字的通率,换较低的失业率以较高的失业率换较低的通率,将其控制在通货膨胀区间内各国社会临界点不同,取决于社会文化、经济、历史等多因素选票损失最小化

[结构性失业]

第四节降低通货膨胀方法

一、渐递主义的方法

以较低的失业率较长时期逐渐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方法

二、“冷火鸡”式方法cold turky“大刀阔斧”式

以较高的失业率和较短时间采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方法

三、其他方法:

①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高工资、高税率

②工资价格收入政策工资指数化

附:1.治理通货膨胀基本措施:(财政货币角度)

①加强财政管理、坚持财政收支平衡的原则,努力缩小和消灭财政赤字

政府还将适当提高财政收入在NI比重,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在全国财政收入中的比重

②加强货币管理,使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保持适度增长

③价格改革应当有计划、稳妥地进行

④努力调节产业结构,增产适销对路产品

2.控制通货膨胀要掌握好力度 (软着陆)渐进

3.深化改革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根本途径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现实性、不确定性

注意:第一,经济政策是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重要方式,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问题,market failure

理论基础:市场失灵论,政府失灵论,government failure

政府对经济干预不是万能的

第二,20世纪30年代前就有微观经济政策,30年代后产生宏观经济政策(大萧条的产物)

第三,从广义上讲,宏观经济政策也应该包括国际经济政策。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1.经济政策的一般目标:纠正市场机制失灵

利用市场机制对经济进行调节。产生两个问题:a.不公平 b.不稳定

归于两大类:公平、稳定

微观经济政策的中心目标:公平

宏观经济政策的中心目标:稳定

2.宏观经济政策总目标:稳定

↓(稳定政策)

围绕“稳定”有五项具体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

经济持续增长;汇率稳定和对外经济平衡

对外经济目标

3.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关系:

二、宠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确定:(政治问题)

经济学家提供理论基础、背景、具体决策由政府首脑确定

福利最大化原则,选票损失最小化原则[利益权衡]

三、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机制

政策由谁决定;如何决定;如何协调决策中的矛盾与关系:[利益协调关系]妥协结果

第二节宏观财政政策

一、主要内容

调整政府收支 1.政府支出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

2.政府收入税收公债

直接税间接税

(为多) 按税源分:按财产与所得的课税—直接税

对商品课税—间接税

按苛税方式分税务部门直接征收—直

以厂商为中介向纳税人征收—间

价内税

按税负分对直接承担税负的人征收—直

通过交易过程将税负转嫁给他人—间

公债:政府运用政府信用来筹措资金的方式

(5年以)(1—5)(1年以下)

长期 中期 短期

3.预算赤字 债务

(1)预算与赤字的关系

(财政预算政府预算)—政府支出,政府收入

收支之差即是预算盈余。赤字

移付

出收转支

支税预算赤字预算愿余利息支付

→---=-=R TR G TA Bs BD

=t ·Y-G-TR-R

税率 NI

(2)赤字与债务的关系

债务:净预算赤字的总和,预算赤字总和-预算盈余总和

赤字:替下一届政府留下的债务

→大小取决于预算

预算赤字——

赤字预算——有了 出发点不同

二、宏观财政政策的运用

1.定义:指政府为影响经济活动的总水平而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2.手段:

改变政府购买水平G

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改变税率

3.运用逆经济风向而行使

① 萧条 经济不景气时,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政府收入,刺激总需求,解决衰退与失业

②经济过热时,紧缩性财政政府,减支增收

抑制总需求,防止通货膨胀

4.效果

对宏观经济影响取决于乘数 政府收入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政府税收乘数大小

三、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buitl-in stabilizers)

1.定义:经济中一种无须改变政府政策而能自动减少国民收入的波动从而稳定经济的机制 包括 个人和公司所得税(累进税率,收入多 税率高)

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

农产品维持价格

作用: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和经济波动,但不能改变经济波动的总趋势,作用有限

四、赤字财政政策

总需求<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问题,扩张性财政政策,直接后果:增加预算赤字 弥补赤字办法:发行公债,“挤出效应”(公债券利息高)

五、实施财政政策的困难:

时滞 time lag(制定与实施之间)

recognition lag 认识时滞

分 decision lag 决策时滞

administration lag 实施时滞

复习:

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二、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GNP

1.国民收入概念,以及相互关系

GNP-资本折旧=NNP

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NI

NI-未分配利润-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1

PDI =PI-个人所得税及非税支付

2.名义GNP 实际GNP

名义GNP —货币GNP :当年价格(预期)

实际GNP :从前某一年的价格(基期) 消除价格变动 折算指数=ANP

GNP 实际名义 (价格变动程度) 3. GNP :只要是中国公民不管在哪

GDP : 不管哪儿人只要在中国

4.核算GNP 方法: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

支出法:GNP =C+I+G+(X-M)

收入法:GN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符+折旧+经济误差

酬金 津贴 福利费、所要税、社会保险税

5.国民收入基本公式:

▲均衡收入

T :总税收-政府转移支付=评价应额 ltg=s+t

税收= 定量税

比例所得税

yd =y-t

yd =y-t(y)

两部门:Y =C+I =C+S ?I =S 储蓄—投资恒等式

三部门:Y =C+I+G =C+S+T ?I+U =S+T 储蓄 私人 政府

I =

四部门:Y =C+I+G+(x-m)=C+S+T ?中国居民对外国的转移

一、 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 MPC =y

c ?? [0<MPC <1] 平均消费倾向 APC =

y c APC >MPC

C =2+PY >1、=1、<1

自发消费+引致消费

二、储蓄函数:

边际储蓄倾向 MPS =y

s ?? 平均储蓄倾向 APS =

y s APS <MPS S =y-c =y-(α+py)=-α+(1-β)y

三、

APC+APS =1

MPC+MPS =1

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y =c+i

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假定计划净投资是一个固定的量

β

β-+?=????+?=+=1i y y c i c y 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ββ-+?=????-+?=-==11(i y y

s c y s i 动态模型:投资增加过期中各期收入

t t t t t t t t i y y i c y y c +?++??

?????+++?=--11φβ 乘数论:

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

的变化的比率 MPS

MPC i y K 1111=-=??= [三部门]乘数效应:t 定量税

β

ββ--++?=→++-+?=+=1)(t g i y g

i t y g cti y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c d mpc g y kg >=-=-=??=11111β

(2)税收乘数:(定量税变动对总收入影响)

PS

PC C K t ??-=<--=ββ12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t K K -=>=ββ

π1

(∵y d =y-t+π)

(4)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减时,NI 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K b =1(只限于定量税收而言)

▲若T =d+t ·y 则 kg =ki = )11(1---=ββt K )1(1t K --=ββδ )

1(111t Kb ---=<ββ 接前笔记:

第三节 宏观货币政策

一、货币与执行的基本知识

1.货币的定义与职能 P599—交换媒介、支付手段:

基本职能:交换媒介 货币的其它职能都是围绕交换媒介这一职能产生的

2.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

M 1(狭)指银行体系以外的通货和银行体系内活期存款的总和Checking account

M 2(广)在M 1基础上,还包括银行体系的其他存款

范围越来越广 储蓄存款 定期存款

变现能力越来越差 saving account (time deposit)

M 1基本定义

3.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

(1)商业银行体系具有创造存款货币的机制

(2)中央银行(国家银行)通过各种政策措施运用货币政策影响国民经济,具有领导地位 FDIC →商业银行参加中央银行保险

特点: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不以营利为目的

②不经营一般金融中介机构的业务也不存在这些机构的竞争

③政府的银行,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管理与服务的双重职能

央银的职能:代表政府发行法定货币;是bank's bank ,领导和管理所有金融中介机构的中心组织,整个金融活动中心;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是货币政策的决策者和执行者

二、货币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1.→指政府通过央银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的经济政策

2.手段 主要手段:①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

具体做法:在公开市场买进+卖出政府有价证券

发行货币 回笼货币

注意:a.央银通过公开市场控制的货币是货币基础 high-power money

(考虑货币乘数作用)

b.央银通过公开市场活动来控制货币基础与货币发行制度相关

受政府首脑影响←直接[间接]

②准备率要求 (法定…) reserve rate requirement

指央银规定商业银行应该准备的准备金的比率

准备率高低影响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从而影响流通中的货币

③贴现率 discount rate (官方利率)

→央银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

从而控制了商业银行利率两者方向一致

三者之中①最常用

B.辅助手段道义上的劝告选择性控制和证券信贷控制

分期付款信贷控制抵押信贷控制

运用:逆对经济风向行使

过热时,紧缩性货币政策、央银在金融市场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消极时,采取扩张性积极货币政策,央银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准备率,从而提高货币供给量带动总需求,解决就业问题

三、货币政策局限性

凯恩斯认为此对经济影响是间接的、有限的,受多因素影响,不主张使用。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运用

都是逆对经济风向

特点:

①两者作用的猛烈程度不同货币政策大

②时滞不同

③发生影响范围大小不一样

④政策所受阻力大小不一样

[需求管理政策]—凯恩斯主张的宏观经济政策

通过控制总需求来稳定物价的宏观经济政策

决定就业和价格的关键因素是总需求,∴宏观经济政策应对总需求进行调节当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 ∴应该

当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的总供给时,…通货膨胀,抑制总

需求

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使总需求等于充分就业的总供求,从而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

需求管理手段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第四节收入政策从总供给角度出发

减少成本供给管理①收入政策:对工资场价控制:减少成本避免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②人力政策:改善劳动市场结构加强信息交流,培训

③经济增长政策:增加生产要素数量,提高生产效率来提高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一、概念题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答:国民收入核算指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和会计的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定量描述,为经济分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制订经济政策或计划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荷兰《经济学家》杂志1941年7月号和11月号上,先后发表两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国民经济核算”一词。国民收入核算一般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3.存量与流量(stocks and flows)答:存量与流量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记录经济信息的两种基本形式。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如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或持有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存量具有时点的基本特征。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经济价值的产生、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它涉及机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各章复习大纲: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GDP概念、核算方法、其他国民经济各相关概念及计算、名义GDP和实际GDP、投资—储蓄恒等;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两(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各部门的乘数计算;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推导、斜率、移动、计算等)、投资函数、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动机;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挤出效应、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失业的相关概念、奥肯定律、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与存款创造乘数;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及计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第八章开放经济:汇率、对外贸易 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周期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理论演变: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的假设、主要观点(其中第八-十章内容约占3-4%,以选择和判断为主)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 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 的计算遵循国土原则。 3、名义GDP 与实际GDP (1)名义GDP :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3)GDP 折算指数=————,用来反映物价变动程度 4、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三、国民收入其他衡量指标及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NDP ):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折旧(当期资本耗费)之后的产值。 NDP=GDP-折旧 2、国民收入(NI ):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工资+利润+利息+租金 名义GDP 实际GDP 区分 最终产品和劳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不投入生产。 中间产品和劳务:是指作为其他产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存在的产品和劳务。 【注:判断一件产品或劳务究竟是最终的还是中间的,取决于谁购买了它以及用于什么目的】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宏观经济学笔记

宏观经济学笔记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决定(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 失业与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此部分辅导班老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讲解,估计命题可能性比较大) 一GDP的概念 知识点:GDP的概念,怎么样理解GDP(参考教材,包含6方面的意思),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各种物价指数以及缺陷。GDP的含义: 1.GDP是个市场价值概念; 2.GDP计量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非售卖掉的产品和服务,存 货投资应计入GDP; 3.GDP计算期内的产品和服务,是个流量概念,而非存量;

4.GDP计算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中间品不计入GDP; 5.GDP是个地域概念,与GNP相区别;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的价值。 GDP的缺陷及其修正: 缺陷:GDP体现一个经济体的福利水平,但它有缺陷,往往不能反应真实的国民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 1.GDP既统计好的产出,也统计了坏的产出,比如污染治理费 用; 2.由于GDP与价格水平相关联,所以GDP不能真实地反应社 会福利水平; 3.公共品以及闲暇也改变福利水平,但该部分未记入GDP; 4.GDP没有反应地下经济活动,如逃税等非正规市场上的交易, 以及贩卖毒品等。 修正:

源耗费 修正后的一些常见指标:绿色GDP,可持续GDP,国民净福利水平。 CPI基本上能反应通货膨胀趋势,但也存在缺陷:(参考《宏观经济学》曼昆) 1.CPI不能准确地反应通货膨胀,因为它只包括消费品和消费性 服务; 2.CPI计量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在一定时期是相对固定的; 3.CPI未能反应产品和服务相对价格变化引起的消费替代; 4.CPI不能准确反应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因为未计量全 部进口商品和服务; 5.CPI不能观察到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变化;不能反应产品和服务 的创新。 二GDP核算 三方面等值原理:收入=支出=产出(Y = AE = GDP)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学复习笔记(免费)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1、研究内容: 定义:研究国民经济的构成及其运行,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包括:(1)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2)经济波动的根源;(3)失业产生的原因;(4)价格上涨的因素;(5)一国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6)政府政策是否发挥作用 长期经济增长 人口增长;平均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投入所产生的产量);投资率;储蓄率;技术进步经济周期 经济活动的短期收缩和扩张,衰退期和繁荣期 失业 失业率(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人口,即正在工作或者找工作的劳动者)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平均价格在一年内上涨或者下降的百分比 国际经济 开放经济和封闭经济:是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广泛贸易和金融联系 贸易失衡:贸易盈余和贸易赤字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和货币政策(关于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政策) 经济总量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对加总方法的运用以及对总消费、总投资和总产出等经济总量的强调;加总(对单个经济变量求和得到经济总量)

宏观经济学家 讲授经济学,宏观经济预测,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研究(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数据开发; 实证分析(考察某项经济政策的经济后果,而不是关心这些经济后果是否合意)和规范分析(泥土判断某一特定政策是否应该加以使用) 3、存在分歧的原因 古典主义:个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看不见的手使得价格和工资能够快速调整从而使所有市场保持均衡;各个市场平稳运行,价格和工资快速调整以保持所有市场均衡,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凯恩斯主义:工资和价格的调节速度较慢,导致失业等现象的产生;政府增加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从而扩大对产出的需求 美国滞涨: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 单一的经济模型 特点:1,个人、厂商和政府在产品市场,资产市场和劳动市场上相互作用;2,对个体行为的分析师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知道原则:假设需求、意愿、机会和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个体和厂商都力图使自己的经济满意度最大化);3,在长期内,两者都认为工资和价格能够充分调整以实现产品,劳动和资产市场的均衡;4,工资和价格的调整速度处在平衡位置 第二章国民经济的构成和度量 1,国民收入的核算:产量,收入和消费的测量 国民收入账户 经济活动总量测量指标; 1),产出法:产品总量,在生产中间过程中被消耗的产品除外 增加值法,通过将所有生产者的增加值求和来衡量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宏观经济学》是财务管理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为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分析方法、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与《微观经济学》课程共同构成西方经济学的全部内容。《宏观经济学》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使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经济管理类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学生,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学生主体 本课程主要面向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注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的能力,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保证课程标准设计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教学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以终结性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根本任务。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积极调动图书馆、音像、互联网等各类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了解最新的经济学案例,灵活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宏观经济形势作出判断,能分析简单的经济现象。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宏观经济学笔记(精修版)

十二章国家经济实力的衡量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其涉及的其本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 1.总产出或国民收入水平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2.通货膨胀就是价格的普遍上升 3.失业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严重问题 4.开放经济 5.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服务的,而宏观经济政策则是具体的措施。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决定理论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P3-4 1.总量分析方法 2.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 3.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4.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 5.经济模型方法 四、基本概念 1.四大市场 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 2.四个经济部门 企业,家庭,政府,国际经济部门 3.宏观经济变量 外生变量:常数,系数 内生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4.存量和流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测算出来的经济变量 流量:一定时期内测算出来的经济变量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理解和衡量 对GDP的理解和衡量应该注意: 1.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2.一个国家 3.当期生产 4.所有的 5.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6.物品与劳务 7.市场价值 三、一个整体经济的总收入必定等于总支出 1.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总收入必定等于总支出。 2.存在这样的恒等式 总产出=总收入(总供给)=总支出(总需求) 3.实际核算中常会有误差出现,因此要加入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 4.各国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 四、GDP的核算方法(3种) 1.用支出法核算GDP ⑴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⑵用支出法核算GDP所包含的内容 ①消费C 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注意购买新房算作投资 ②投资I 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的物品的购买 I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原材料、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II用于投资的物品是最终产品【库存货物要特别分析是否属于投资,详见P8】 III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③政府购买G 政府购买就是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 ④净出口NX 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 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 【补充:内需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⑶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表达 GDP= C+I+G+NX =C+I+G+(X-M)

最新宏观经济学复习笔记

宏观经济学复习笔记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1、研究内容: 定义:研究国民经济的构成及其运行,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包括:(1)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2)经济波动的根源;(3)失业产生的原因;(4)价格上涨的因素;(5)一国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6)政府政策是否发挥作用 长期经济增长 人口增长;平均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投入所产生的产量);投资率;储蓄率;技术进步经济周期 经济活动的短期收缩和扩张,衰退期和繁荣期 失业 失业率(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人口,即正在工作或者找工作的劳动者)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平均价格在一年内上涨或者下降的百分比 国际经济 开放经济和封闭经济:是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广泛贸易和金融联系 贸易失衡:贸易盈余和贸易赤字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和货币政策(关于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政策) 经济总量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对加总方法的运用以及对总消费、总投资和总产出等经济总量的强调;加总(对单个经济变量求和得到经济总量) 宏观经济学家 讲授经济学,宏观经济预测,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研究(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数据开发; 实证分析(考察某项经济政策的经济后果,而不是关心这些经济后果是否合意)和规范分析(泥土判断某一特定政策是否应该加以使用) 3、存在分歧的原因 古典主义:个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看不见的手使得价格和工资能够快速调整从而使所有市场保持均衡;各个市场平稳运行,价格和工资快速调整以保持所有市场均衡,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 凯恩斯主义:工资和价格的调节速度较慢,导致失业等现象的产生;政府增加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从而扩大对产出的需求 美国滞涨: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 单一的经济模型 特点:1,个人、厂商和政府在产品市场,资产市场和劳动市场上相互作用;2,对个体行为的分析师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知道原则:假设需求、意愿、机会和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个体和厂商都力图使自己的经济满意度最大化);3,在长期内,两者都认为工资和价格能够充分调整以实现产品,劳动和资产市场的均衡;4,工资和价格的调整速度处在平衡位置 第二章国民经济的构成和度量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通过宏观经济学学习,了解了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 能够用厂商理论和消费这行为理论去判断在微观的市场结构中, 各个主体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决策。下面是WTTWTT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篇1 我很喜欢经济。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对于一个想挣大钱的人 来说!没有什么途径能比这挣钱更快的了!所以我一开始还是很喜 欢关于经济之类的学科的! 在这个学科中,我起码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的相关术 语,比如说:“GDP”,“GNP”,“NI”等术语!明白了在宏观经 济中投资和储蓄的关系!也知晓了什么叫“节俭悖论”知道了“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等。同时也知晓了什么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以及它们有怎么样的作用!虽说知道了这些,但在自己 去解释相关的经济学原理时,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所以然!总是觉得自己学得用处不是很大!记得自己大一学习网页制作时,老师告诉我们有用,可是在我们结业时,老师却告诉我们说:“你们 学的还是最基础的东西,真的要有使用价值,还是要在大二学习 更深的理论才有用处!”当时,真的感到无语!顿时心情低落万丈!明白最后也只是自己的一个学分罢了!并没有让我真的学到实用的!因为都是皮毛!就像我们数据库老师告诉我们的一样,我的教学任

务只是让你们知道这门课是怎么回事,带你们入门,至于以后怎么办,那就是你们的“F1”了!虽说,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应该主动的学习,但真的这样,中国的大学还有什么 用!?我想我们大部分人之所以上课玩手机就是这种心理:不知道自己学得到底可以干什么!对自己有没有用!老师您可能认为您上课给我们强调怎么怎么的有用,但您是站在自己系统的角度来讲的!对于我们学习宏观或者微观,我们却不是那么系统,我们只是知道我们有这门课,而且这门课也不是我们自己选的,而且我们学完之后,如果非这门专业,我们也不会接受过多的系统教育,就会出现我之前出现的那种情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失去学习的激情,知道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静下心来,自己多看看八卦呢!所以我们只有一贯的知识,我们才能够真的明晓我们学得意义!当然,这也不是老师您所左右的!这在可以解释为何每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失业大学生,因为他们的大学真的没有给予他们所需的,供求和需求之间隔着深深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还有的就是我们的现在宏观经济的考试模式,它给我的启发特别大。我先说一下,我这次考的不是太好,不是我学的不好,我是真的有点怀疑,这份题组合时是否真的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可以在没有草稿纸的情况下做的玩,而且还可以得到满意的成绩,其实我觉得这个试卷出的题有点多!就拿计算题来讲吧!虽说都是您给的类型题,但密密麻麻的试卷上翻一页,做一下题,我并不觉得真的是给我们考试的!也更不是考察我们知识点的掌握的!我

宏观经济学笔记

第1章导论 第七章政府部门 预算盈余(赤字):政府开支与收入之间的差额。它决定公共部门的借贷数量。 本章的问题:政府预算盈余(赤字)与国民储蓄和投资的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假定:古典学派观点,产出由供给决定,总需求的变化对总产出没影响。 1.政府收入与支出 政府收入:(1)税收:所得税,支出税,财产税。 (2)政府企业和机构的利润。 公共支出:(1)政府消费G;(2)政府投资I;(3)对私人部门的转移Tr;(4)公债利息rD 或经常性支出,资本支出(投资) 瓦格纳法则: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增长,因为政府服务是优质商品(即家庭对政府支出的需求弹性>1)。 2.政府储蓄,投资和借债 净金融资产:B=B-1+RB-1+T-(G+I) 净债务:D=D-1+rD-1+G+I-T 净债务的变化量=预算赤字=总支出—收入=D-D- 1=G+I+rD-1-T 政府储蓄S=(T-rD-1)-G 政府的预算赤字(DEF)=公共部门投资-储蓄=I-S 3.政府预算和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CA=S-I 引进公共部门:CA=(S-I)-DEF=私人盈余-预算赤字 If 私人盈余保持不变,预算赤字与经常项目成反比关系。 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克服经常项目赤字的最好方法是减少公共部门赤字。 私人储蓄S=私人收入Yd-消费C Yd=Q+rB-1-T 国民总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Y-(C+G)=GNP-公共消费-私人消费 CA=S-I=Y-(C+G+I)=收入-吸收 CA=贸易余额TB+来自国外的经要素支付rB-1 Y=Q+rB-1 TB=Q-(C+G+I)

4.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相互作用 假定政府预算平衡,税收的变化=政府支出的变化 (1)以税收融资的政府支出的暂时增加 C1将下降,幅度

宏观经济学结课总结

宏观经济学结课总结 今年选择了辅修国贸专业的课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专业中包含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我的想法是考经济类的研究生,所以我在这次课程学习中很重视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 首先对课程后半部分,即宏观经济学这一部分做个简单的总结。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看出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而总体看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就是围绕国民收入,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波动,就业,价格水平,通胀,经济增长这几个方面,应为经济学本身偏理论的性质,我们主要研究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和其他学科一样,一直进行的研究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以及对于理科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的逻辑关系。 具体的课程内容基本围绕国民收入展开,国民收入的构成,关系,及国民收入的决定,表明利率及收入关系的经典模型,IS-LM曲线,进一步对国民收入中各个关系诸如投资、利率、货币供给需求、消费储蓄等的探究,继而讲了国家调节国民收入的方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一部分也是比较联系当下实际的一个内容,通过原理的学习,我们对国家的一些政策也看的更透彻了;课程中也对国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了理论的分析,就业和通胀,物价,以及最重要的经济增长问题。 学习了宏观经济学,在我身上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国家出台的政策的认识上了一个层次。我从开始关注经济方面的信息大概是今年夏天开始,经历了我们国家的房地产泡沫,信贷紧缩,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等一系列经济问题,我从经济盲开始看政府出台的政策到现在可以根据政策分析政府的动机,分析他的最终目的,不再是通过看网友的评论才能看出端倪。 对我来说每个问题都和我有很大的关系,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不需多言,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发行量大于货币需求量引起的,供大于求则会引起货币在国内的贬值,而名义货币的增多导致了价格指数的上升,同量的货币的购买力很快的下降,其中首先领跑CPI的就是关乎民生的吃穿,让我们这些无产阶级一度生活拮据,根据国家的调整,比如对农牧产品的限价调控,CPI明显回落,但回落带来的改善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另外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国家采取了紧缩的财政政策,提高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等等,这俩点都使得银行银根紧缩,贷款减少,投资也减少,货币流通速度降低,货币需求量下降,抑制了通货膨胀。 另外一个就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资金链紧张,我的家乡就是老师课中提到的鄂尔多斯,这个地方的关键词基本上有暴富,高利贷,煤矿,稀土,房地产,鬼城等几个。鄂尔多斯的崛起简单的说就是能源的崛起带动高利贷房地产的崛起,很多人富起来的原因无非四个:煤矿,高利贷,炒房,征地。不夸张的说这里几乎所有人都放高利贷,高利贷是这里最大的金融项目,曾经有人问我最好的投资手段是什么,在这里就是高利贷,回报比所有金融项目都大且稳妥,但这次温州出问题加上政府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导致鄂尔多斯的资金链紧张,有的地方说这里的资金链断裂,只能说单纯的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因为很多企业都是能源产业与房地产等产业组合存在,所以具体来说鄂尔多斯和温州还有本质的区别。这次政策主要是房地产调控,这个我认为基本属于计划经济,和经济原理没有很大的联系。针对鄂尔多斯的这种特殊现象当地出现了很多小额贷款公司,为缓解资金紧张的情况有改善,但不大。 政府对这几个大量存在民间贷款的地方出台了很多政策,其中一项是对技术含量较高的上游产业进行投资补贴,这一政策极大的刺激了这些产业的发展,缓解了资金问题,带来了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 我对宏观经济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只是大致有个方向,有很多现象还是解释不了,而且在良好的制度下才能实现经济的增长,我们国家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能是体制的改革,但在这次经济大波动中经济的重要性已经崭露头角,也有可能这次波动带来很多现象可以产生新的理论,比如我们国家货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这些问题等等,未来

宏观经济学(曼昆)读书笔记

Macroeconomics (Sixth Edition) N.Gregory Mankiw 第一篇 导言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1.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 三个重要指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模型 (1)内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一个模型接受为给定的变量,模型说明外生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2)举例:供求关系模型(比萨饼市场模型) Q d =D(P,Y) Q s =S(P,P m ) Q d =Q s (P :比萨饼的价格;Y :总收入;P m :原材料价格) 这个比萨饼市场模型有两个外生变量和两个内生变量。 例如:总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比萨饼的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均 衡数量都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比萨饼的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因此,该模型说明了总收入或原材料价格的变动是如何影响比萨饼市场的价格和数量的。 (3)模型的建立:没有一个模型能回答所有的问题。一个模型仅仅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且一个适用于某种目的的假设对其它的目的可能是误导。 对于不同的目的,我们应该建立不同的模型,而且要略去无关细节而集中于 必要的联系上。所有的模型都会许多简化的假设。 比如,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解释奶酪的价格如何影响比萨饼的平均价格和销售 量,那么多种比萨饼价格也许就是无关紧要的,简单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有三个比萨饼店的城镇的比萨饼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价格比只有一个比萨饼店的城镇低,那么上述模型的作用就很小了。 需求的移动 供给的移动 3.价格:伸缩性与黏性 4.微观经济思考与宏观经济模型 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 微观经济基础之上的。 尽管微观经济决策,是构成所有经济模型的基础,但在许多模型中,家庭和 企业最优化行为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就是一个例子。家庭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P 2 P 1 Q 1 Q 2 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Q 2 Q 1 P 2 P 1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 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

第三篇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第七章经济增长I: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资本积累 索洛模型旨在说明一个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增长、劳动力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如何在一个经济中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一国产品与服务的总产出。 1.产品的供给与需求 (1)产品的供给与生产函数 (a)索罗模型中产品的供给基于生产函数,且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 (b)Y=F(K,L) ——Y/L=F(K/L,1) 说明了经济规模(用工人数量来衡量)不影响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量之 间的关系。 ——人均产出:y=f(k),即f(k)=F(k,1) MPK(人均生产函数斜率):给一个工人一单位额外资本时一个工人生产 的额外产出。 生产函数边际产量递减 (2)产品的需求与消费函数 (a)索洛模型里,产品的需求来自于消费和投资。 (b)y=c+i,忽略了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假设人们每年储蓄s比例的收入 c=(1-s)y —— y=(1-s)y+i—— i=sy ——投资=储蓄 2.资本存量的增长与稳定状态 两种力量影响资本存量:投资和折旧。 (1)投资:用于新工厂和设备的支出,引起资本存量增加 (2)折旧:原有资本的磨损,引起资本存量减少 (3)i=sy=sf(k),i是新资本积累,k是现有资本存量 (4)折旧率δ:资本存量每年的磨损 (5)资本量的变动=投资-折旧 即Δk=i- δk=sf(k)- δk 资本存量k越多,产出量和投资量越大,折旧也越多 (6)稳定状态Δk=0,即投资=折旧:i= δk,即sf(k)= δk,这时的资本存量记为k*

(7)处于稳定状态的经济会停留在稳定状态,处于非稳定状态的经济会趋向稳定。 (8)稳定状态代表经济的长期均衡 3.储蓄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索洛模型表明,储蓄是稳定状态资本存量的关键决定因素 (1)高的存储导致较快的增长,但只是在经济达到新稳定之前。保持高储蓄率,即保持大的资本存量和高的产出水平,不会保持高经济增长率。 (2)增长效应:改变人均收入的稳定状态增长率的政策 (3)水平效应:不改变人均收入的稳定状态增长率的政策,如高储蓄率 (4)德国和日本二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a)降低了他们资本存量 (b)高储蓄率提高了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 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1.比较稳定状态 假设政策制定者可以任意改变储蓄率,来决定经济的稳定状态。政策制定者的目的是使组成社会的个体的福利最大化 (1)资本的黄金律水平:使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的k值 (2)y=c+i —— c=y-i —— c*=f(k*)-δk* (3)上式表明,稳定状态资本的增加对稳定状态的消费有两种相反的效应。 (a)高资本意味更多产出; (b)高资本意味着:更高的产出被用于替换损耗的资本(4)黄金律水平 (5)在资本存量的黄金律水平,生产函数和δk*线的斜率相同,消费位于最高水平。 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折旧率 MPK=δ (6)经济并不会自动地趋向黄金律水平,需要一个特定的储蓄率。 2.向黄金律稳定状态的过渡 (1)从资本过多开始 当资本存量超过黄金律水平时,降低储蓄率是一种好政策,因为它增加 了每一个时点的消费 (2)从资本过少开始 最初减少消费以增加未来消费。

宏观经济学课程笔记

《宏观经济学》课程笔记1: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凯恩斯主义 1、大危机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 第一、理论脉络:从重商主义、重农学派、亚当·斯密、萨伊等,古典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著名的萨伊定理“供给自身创造需求”,其核心是:重申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政策主张,反对国家干预。 第二、现实的冲突: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人们开始怀疑自由的市场经济。传统的经济学面临挑战,以凯恩斯为代表的现代宏观经济学应运而生。 2、凯恩斯革命 第一、在经济理论方面 否认资本主义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观点。肯定了资本主义存在失业,并从总需求的角度分析失业的原因。由此,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理论。 第二、在经济政策方面 否认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并提出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等。 第三、在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上 以前的经济学强调个量分析或微观分析。凯恩斯提出对经济进行总量分析,或宏观分析。 3、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于萧条时期,一直集中于短期问题的研究,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出现了滞胀问题。宏观经济学的关注便发生转移。今天,宏观经济学研究: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短期经济波动和失业。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1、为什么经济中存在失业,如何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2、价格水平是如何变动的?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如何稳定物价? 3、经济中为什么会出现短期波动,如何才能实现长期而稳定的经济增长。 如何实现充分就业 如何实现物价稳定资源利用问题 如何实现长期增长

三、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1、内容 宏观经济学以经济总体的行为为研究对象,它分析国民经济中各相关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以说明如何实现资源充分利用。 2、理解 第一、研究对象是经济总体而非单个经济单位 第二、研究经济活动中的总量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 四、宏观经济学的学习重点 1、研究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提出三个模型 第一、收入─支出模型(或曰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第二、IS─LM模型 第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短期经济波动) 2、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三大理论 第一、通货膨胀理论 第二、就业理论(失业理论) 第三、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 3、针对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重点探讨两大政策 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4、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开放经济中的均衡: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均衡 (注:课堂上不作统一讲解。) 五、GDP的概念及其理解 1、什么是GDP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第二、熟悉GDP的其他可替代概念: 在涉及到一国每年商品和劳务的产出时,经济学家和媒体还用了除GDP以外的许多名称,如:产出、总产出、国民产出、收入、总收入、国民收入以及总供给、最终产品价值、增加值、新创造的价值。 2、对GDP的内容的分析 第一、市场价值 第二、统计的对象是最终产品 第三、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劳务 第四、时间和地域限制 3、与GDP有关的其他概念 第一、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当年价格计算的GDP。 实际GDP是以基年(如某一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来计算的某一时期的GDP。 二者的关系:其差异表现为通货膨胀的影响;如果没有价格的变动则二者相等。 第二、潜在GDP和实际GDP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3章 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 第13章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1.国际收支账户 一国的国际收支账户是对该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经济交往的系统的记录,其主要内容包括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经济学家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来记录一国经济运行的绩效。国际收支平衡表将每笔交易记作“+”或“-”,其基本会计原则是:如果一笔交易能为该国赚取外汇,就记为贷方项目,是正值。如果一笔交易要花费外汇,就是一个借方项目,记作负值。总的来讲,出口为贷方,进口为借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如图13-1所示。 图13-1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要素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 (1)经常账户余额 经常账户余额包括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项目: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和进口、投资收益、转移支付。经常账户余额从性质上讲,与一国的净收入相类似;而在概念上,它又与国民生产账户中的净出口相类似。 以前,人们过于关注经常账户中的贸易余额。所谓贸易余额是指商品的进出口差额。它主要包括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例如,重商主义特别强调贸易顺差。但是,现在人们认为国际贸易赤字不一定对一国经济有害。国际贸易赤字实际上是国内投资和国内储蓄之间的不平衡的一种反映。一国出现贸易赤字常见的一个原因是其国内投资盈利率高,从国外借款和进口对国内投资和收入提升都有利。 除了商品之外,服务项目在国际贸易中正在日益变得重要。服务包括航运、金融服务、境外旅游等项目。 经常账户下的第三项是投资收益,它包括国外投资收益。过去20年来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服务和投资收益的增长。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笔记

宏观经济学复习笔记 (题型:填空题、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述、计算、论述)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1.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区别 ①理论依据不同:微观经济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依据;宏观经济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依据。②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前者是资源配置;后者是资源利用。③ 基本假设不同:前者为资源稀缺,充分就业;后者是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④分析方法不同:前者是个量分析;后者是总量分析。⑤分析的对象不同:前者是家庭、企业和市场;后者是国民经济总体。⑥研究中心不同:前者是市场价格;后者是国民收入。⑦主要目标不同:前者是个体利益最大;后者是社会福利最大。⑧核心理论不同:前者为价格理论;后者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一一古典经济学一一新古典经济学一一当代经济学(凯恩斯革命一新古典综合派一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 3.国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 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②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或增加值之和,不重复计算。 ③GDP是生产而非卖掉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④GDP是计算周期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非存量。 ⑤GDP是一国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国土原则)。

@GDP是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计算GDP应注意的几种情况: 是否进入市场,是否具有市场价值,是否有合法性,是自有住房还是租赁住房,是现期生产还是过去生产,是否为最终产品,是否是国生产。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生产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劳务。 4.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 生产法(部门法): 按照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部门的产值来计算GDP(该法反映了GDP的来源) 支出法: 通过核算一定时期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居民个人的消投费支出资玫府购二NX,进口M与出口买支出X的差额,净出口 收入法: 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把几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各种收入(工资、地租、利息、利润)相加在一起。 GDP二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5.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总董与相互关系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 ①国(民)生产总值GDP\GNP ②国(民)生产净值NDP\NNP ③国民收入NI,狭义的国民收入 ④个人收入P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