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基础教育” 英语教学价值观与过程观的形成与转换

“新基础教育” 英语教学价值观与过程观的形成与转换

“新基础教育” 英语教学价值观与过程观的形成与转换
“新基础教育” 英语教学价值观与过程观的形成与转换

“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价值观与过程观的形成与转换

卜玉华

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作为“新基础教育”的内在构成,在其十多年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国当代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多层面、相互交织的复合观念系统,包括价值观系统、过程观系统和评价观系统。限于篇幅,本文将就价值观和过程观进行回望式简述。

一、英语教学价值观的转变与确立

“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价值观的形成既是英语教学改革能够逐步深入开展的前提,也是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大致经过了四个转变阶段。

(一)主体精神旗帜下的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是在弘扬主体精神的背景下开始的。当时,传统教育中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记忆受到批判,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旗帜被高高地举起,主张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的呼声四起。①在此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界开始反思和批判注重语法教学的英语教学传统,主张交际英语教学法,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教师改革的热情很高,但有的穿着新鞋走老路,形似神不似;有的认为应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几乎不予干涉;有的整节课都充满着游戏活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说明,教师们可能对主体精神的理解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化与转化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于是,我们首先对教师进行了访谈,请教师陈述自己对学生主体性内涵的理解。一些教师的回答是“它意味着让学生在教学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它意味着学生从教师手里获得解放,教师不干涉学生的学习自由”;“它意味着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愿望和兴趣,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并能自主规划自己的学习”;“意味着在教学中我们不要让学生记诵英语,而是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操练和交际”。这说明教师认同主体精神,但对主体精神的理解还不到位,并缺乏相应的实践策略。

其次,我们在开展教学改革实践中有两个重大发现:第一,不能简单地把教学中的活动等同于学生的主动。当时,许多以交际为追求的课堂教学往往有大量的活动设计,学生参与其中或进行角色扮演,或做游戏,课堂氛围的确比原来活跃多了,但学生语言学习量较少,掌握得不牢固。许多教师实际上将教学中的活动等同于学生的主动了,注重了“动”而忽视了“主”。

再次,我们发现英语学习优秀的学生的学习往往具备以下特征:(1)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归纳式学习,发现英语语言中的某些规则;(2)善于进行记忆,掌握的记忆策略比一般学生多,比如声音模拟记忆、作笔记记忆、定时复习等;(3)能够根据上下文主动猜测陌生词汇的含义;(4)能够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英语学习时间;(5)时常思考如何有效地进行学习,能够自我监控和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6)能够在语言交际中运用各种方法(手势、表情、类比、工具书等)进行交际;(7)能够主动与人进行英语语言交际;等等。

于是,我们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涵归纳为: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等,初步诠释了主体精神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内涵。

(二)育人价值的多维勾勒与整合

明确了主体精神的基本内涵后,“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的盲目活动减少了,学生在自主发现中学习、合作中学习、思考中学习和交际中学习的情况逐步增加;教学讨论和交流的时间增多了,而必要而适量的记忆时间和操练时间减少了;听说等口头交际的时间和空间增多了,而必要的独立阅读和书写时间减少了。起初,我们为这种明显的变化而欣喜,但后来发现,英语课堂教学中虽然学生参与面和主动性增加厂,兴趣也提高了,但是书面测试的

成绩和书面语言掌握的牢固性却下降了,尤其是从低年级转向高年级时,学生有逻辑、成段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下降了。这说明什么呢?

经过分析,我们认识到主体精神作为当代教学改革的基本价值追求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英语学科的全部育人价值,语言能力应当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全面掌握为基础。为此,我们提出要全面理解英语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及其有机关系问题。然而,有些教师却误解了育人价值的含义,把育人价值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在以“交通”为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生硬地加入“交通规则”方面的教育;在以“生态”为主题的活动中,教师会运用较多时间让学生体验生态破坏和生态保护问题,使得一节语言教学课变成了交通法规教学或是生态教育课,语言教学的色彩被大大减弱。此外,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语言知识的同时,容易忽略语言文化教学。比如,很多学生不能根据交际情景恰当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或是许多学生因不了解英语国家的习俗、文化传统而影响对英语文本的准确理解。

基于此,我们意识到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育人价值的确立需要全方位整体把握。具体而言,包括语言知识的教学价值,语言技能的教学价值、学习能力的养成价值、外语语言的文化价值以及英语学习品质等。

(三)具体育人价值的深化与特化

此后一段时间,教师们在英语教学中以活动替代学生主动,以品德教育替代育人价值,以语言教学替代文化教学的现象大大减少。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不能具体地理解不同内容教学的育人价值。比如,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采用先将文本中的生词或生句全部单独提取出来进行教学,再逐句讲解文本意义,最后让学生朗读和记诵文本。这样处理阅读教学的方式,只是在语言知识层面让学生掌握了部分词汇、句型和文本内容,却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通过上下文线索猜测新词义的能力,根据主题句快速把握文章结构和大意的能力,根据标题、图示或表格等线索快速捕捉文章具体信息的能力,等等,而这种阅读能力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同类文本时的效果。这说明教师们对不同类型教学的具体育人价值的理解尚不全面。

进入第三阶段后,我们的研究开始结合专题,走向深入,在实践研究中具体探索了词汇、句型、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等不同教学专题的育人价值问题,使育人价值的理解进一步特化与具体化。

(四)育人价值的时序化与能级化

虽然教师们横向上对英语教学的育人价值有了越来越全面而清晰的认识,但是教学目标的定位常常出现低年级目标定位偏高或高年级教学目标定位偏低的现象,或是不能根据学生具体英语学习状态,有层次地逐步提升学生英语语言的能力。这说明,教师对于育人价值的理解需要超越语言文化系统层面,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整合起来考虑英语学习的“能级”意识。

比如在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一年级小学生首先要从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词与句的学习开始,主要是直接接受性学习,理解加工的成分较弱,这种学习方式一般要持续两年左右。小学三年级开始,儿童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有了更多抽象理解,具备了更加复杂的推理和猜想能力。这意味着英语学习新的能级已经出现。同样是词汇学习,除了直接记忆式学习外,这时可不断增加结合文本进行的间接词汇学习,比如根据文本意义或构词特征大胆推测词义,从直接简单接受性学习转向自主地根据复杂的意义线索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和学习自信心与兴趣的提高。

也就是说,生命新质的生成与自我超越,要求教学具备“官濒”意识,不断地在教学中转换与提升,它不只是量的变化,更是深层次结构性新质的整体表达。它表现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求教师能够沟通语言与生命成长的关系,根据语言系统结构和学生各年段英语学习的基本能力,整体动态定位英语教学育人价值的生命发展线。

如此,经过探索、开发与及时总结提炼,我们对英语学科教育的育人价值逐步从一般走向特殊,从表面走向深层,从整体走向细节,一步步丰富了我们的英语教学价值观。

二、英语教学过程观的发现与建构

与价值观的形成一样,“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过程观的形成也是随着变革性实践状态的变化而边破边立的过程。

(一)打破封闭,追求开放

开放与封闭相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尽管英语教学理论界呼吁教学应从语法大纲转向交际大纲,但在实践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传递、学生记诵为主的局面依然盛行,顽固地扎根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学封闭而枯燥。因此,“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初期第一步便是针对传统英语教学的封闭状态而开展的,主张开放教学,将英语课堂教学的学习权还给学生。当然,关于如何开放的问题我们也经过了一些探索与转变的过程。

最初是时间和组织形式上的开放。即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满堂灌的现象,每节课把l/3左右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并要求打破单一的师生对话或学生单独学习的状况,每节课上都要有学生的结对活动或小组活动。

开放意识初步确立后,英语课堂教学的气氛开始变得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参与面宽了,语言交际的机会也增多了。于是,一些教师误以为“新基础教育”英语课堂教学就是追求课堂中的举手率高、回答声音响亮、教学活动丰富。一段时间里,英语课堂教学中,各类角色游戏、结对问答、小组合作表演盛行一时,热闹非凡。

以上现象表明,教师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开放。于是,在此阶段,我们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了几个关键问题,如为什么而开放?在什么情况下开放?如何开放?向谁开放?什么样的开放是适宜的?初步厘清了教师们头脑中混淆或误解了的观念,从而松动了传统型英语课堂教学封闭化为主的状态,向现代型英语教学迈出了奠基性的一步。

(二)清晰教学结构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开放意识确立后,教学在呈现活泼气息的同时,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活动拼板式”的课堂教学。各种游戏活动和角色活动充斥整节课,但活动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学思维含量较少,学生只是在各类活动中不断操练语言,形式虽活泼了,但教学成效较低。二是“话题主导式”的课堂教学。即一节英语课围绕某类主话题(如“在商店里”)进行设计,教学环节的转换以主话题的内容转换为线索(如商店里有什么?如何购物?给谁买什么东西?),忽略了语言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学生语言知识基础零乱、不扎实。三是“听说记忆式”教学。即虽然因各类活动的开展而打破了传统哑巴英语的现象,学生满堂课都在各类活动中不断操练某些词汇或句型,但语言的读写技能并不牢固。四是仍以语言知识结构为主线索设计教学,但教学活动搭配不当。五是课堂教学新旧知识清晰,从开始到结束,整节课学生似乎都在流畅地进行言说,似乎没有任何困难,也不需要思维上的转换与理解。凡此种种,说明教师对教学结构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有机理解存在着问题。

为此,我们与教师共同探讨,使得他们在以下方面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1.英语教学过程是多重复合系统的互动统一

我们引导教师认识到,英语教学是由语言意义系统、语言知识系统、语言技能系统、教学过程系统、学生认识系统等五大结构系统构成的、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构系统,其展开是教师、学生多边交往互动中,以话题为意义线索,语言知识为教学内容,语言技能为言语载体和目标,学生的语言理解与掌握为依据和旨归的多系统交互生成过程。从部分看,每个系统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内在逻辑,但又建立在别的系统之上,每个系统既是整体又是部分,只能根据自己在整体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部分的相互关系来定义自己。①在教学中要善于有机处理这五个系统的关系,不可以一代多。

为此,我们又和教师一起探索了中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语言知识结构在各年级的分布、承

接与转换关系,研究了语言技能在各年级的基本要求、转换和承接的整体发展线索,并初步探索了中小学生各年段英语学习的基本特征。这样三个系统结构的清晰化,为教师有机恰当处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关系奠定了一定的专业认识基础。

2.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结构

针对英语课堂教学以活动线索替代语言线索、新旧不分或简单记忆式学习的状况,我们又一起探索了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结构系统。我们研究发现,和以往教学结构一样,“新基础教育”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结构也由三部分构成:导入、教学中和教学后,但由于价值理念、教学观的不同,“新基础教育”的英语课堂教学结构在每一个环节都呈现出其独特性。

开放式导人环节。这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展开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人情境的作用。导入方式由引起注意、激发认知需要、形成学习期待和促进参与四个要素构成。

话题展开与理解性语言输入环节(1anguage input teaching),即新语言的输入环节。这个环节注重的是新语言的理解,需要师生在互动过程中生成对新语言的理解与内化;教学环节的数量取决于语言点的项目数量,一个教学环节一般处理一个新语言项目;教师处理教学转换的方式有多种,相互协商、调整教学焦点,或开始一个新的片断等都不失为良策。

话题拓展与开放式语言综合输出环节(Opening 1anguage output teaching),这是语言能力形成与语言综合使用环节。这个环节不是巩固新语言的简单、线性操练,而是面向学生已有的所有语言存储状态的开放式、综合灵活运用环节,同时也是进一步形成新的语言认识的环节。

3.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在生成机制

某种意义上讲,上述几类语言系统各自内在逻辑线索的认识仍然是静态的,如何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机处理各类系统的关系,并实现“新基础教育”的多元育人目标,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等目标,还需要探索英语教学过程的内在生成机制。

为此,我们在实践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建构并提炼了“新基础教育”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内在生成机制:

适宜开放,激活思维,生成新资源;

合理反馈,将学生的主动发展状态向深度推进;

话题、内容与语言形式的到位与统一;

理解一记忆一运用过程的数次循环;

教学环节依层次递进,螺旋上升;

开放式延伸,内化知识,拓展能力。

可以说,“新基础教育”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融合了开放机制、互动机制、整合机制、递进机制,是这几种机制的内在统一,每种机制都蕴含着我们对英语教学的独特追求。正是这些教学机制的探索,让教师们进一步深化了英语教学各系统间的有机关系。

(三)深化以课型为单位的专题研究

随着“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逐步深化,新型课堂教学逐步由零星的点状向整体形态的呈现转换,与此同时这些课堂虽都体现了开放、互动、生成、递进等特征,但几乎所有的课堂教学都大同小异:不论一个单元的第几课时,复习课、新授课、还是练习课,目标指向似乎都集中在词汇教学的理解与新授上;也不论哪个年级段的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听力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要么机械采用词汇教学的方式,要么一堂课上胡子眉毛一把抓,目标聚焦不清晰。这一方面说明,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类课型”,另一方面也说明英语教学的“类课型”是多元的。因此,基于“类课型”的专题研究

和深化研究阶段到来了。

“型”有两种意思:一是种类、类型,二是样式、模型。故此,可以将“课型”理解为课的类型或课的模型,它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在时间、空间方面所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但不是模式,而是“类范式”。每一类课型都具有独特的教学目标、基本规律和过程结构特征。在某课型课堂教学中,只有符合该课型的目标、基本特征和教学基本规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课型研究是我们在2006年中期评估以后开展专题系列研究的基本抓手。教师一旦理解了不同课型的目标要求与教学过程逻辑,便能够在实践中举一反三,更好更快地把握教学课的类结构与类规律。

首先,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共同探讨了如何整体把握和分配单元教学目标(如词汇、句型、语篇的内在逻辑关系)、如何重组教材、如何有机处理新授、复习和练习课的任务重心与关联点;如何在不同课时体现“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追求;等等。接着,我们又以教研组为单位,探索了不同教学课型在各年段的分布特征、任务重心以及教学结构特征,如听力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同一课型在不同年段的重心、亚课型结构及其独特育人价值;等等。

总体上,我们一共探索了近11种课型,将“新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理念从点状体现真正扎根到英语教学日常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大大提高了教学改革的成效。

(四)发现了英语教学的多维动态结构

随着“课型”研究的逐步深化和系统化,英语教学的“结构意识”也越来越立体而丰富地敞开在我们的思维视域之中。

1.学生掌握语言结构的意义

我们注意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程度,尤其是举一反三语言能力的形成,与学生是否能体会、理解和探索英语语言内在结构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随着学生最初阶段英语学习要素的不断积累与形成,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体会和发现同类英语语言的类结构特征(如英语构词特征),这些结构特征的领悟反过来有助于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脚手架”和语言迁移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语言的结构特征,便成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2.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结构的成长特征与意义

我们还注意到,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结构也呈现出年段增长特征。比如在小学一、二年级主要是成人依附性学习,互动式学习的效果较高,可有少量的两两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弱;三年级开始,两两合作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五年级开始,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增强。当然,在某一年段学生是否具备某种学习能力,同样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并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这样的能力结构系统的发展路线也说明不同年段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及其采用几率应有一定的差异。

3.课堂教学中语言结构、过程结构、方法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内在统一关系

我们发现,除了上述两大结构外,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内容、过程、方法与能力是内在统一的。具体可理解为:语言结构往往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直接目标和基本内容,具有客观性,其任务的多少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决定了教学过程的环节数量和展开顺序。

教学展开顺序与方式本身反过来也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方法的掌握状况,比如是采用演绎的方式,教师直接提供语言形式结构,然后让学生机械记诵,还是采用归纳发现的方式,先提供开放性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两者之间有着根本区别:前者更多拘泥于学生记诵具体的语言项目,而后者除了掌握语言项目外,还掌握了有关英语学习的方法或思维方式,这些方法或思维方式反过来有助于英语知识的掌握。而且,不同的语言教学目标决定了英语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形成不同:记诵式英语教学可能培养的是学生的记忆

方法,而自主探索式的英语教学,可能培养的是某类思维方式或语言分析能力。而这一能力更贴近当代新人的素养要求。

语言学习方法和自主能力的形成同样要求教学过程结构展开为“学结构一用结构”,即在一节教学课或某一主题教学过程的较长时段内,可以采用“长程两段式”:前一阶段可放慢教学节奏,让学生自主发现语言结构或方法结构特征;在稍后环节,便可加快教学节奏,变换语言情境,运用和巩固所掌握的语言结构或方法结构。“学结构一用结构”教学过程结构的展开,其意义在于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具体语言结构、方法结构的掌握,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信心与兴趣的养成,实现知、情、意、行等目标的多样化统一。

(五)初步实现了英语教学真、善、荚的和谐统一

经过我们前几个阶段探索与创建英语教学在各要素层面步步深入而走向整合的过程后,要素间的和谐与有机关系便也慢慢地彰显出来。我们感受到,一节设计成型的英语教学课,往往不再是某一要素的精彩,而是各要素在消除差异后的和谐共生: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教学媒介、语境与思想、思想与行为、认知与情感、意志与兴趣、能力与思维、目标与方法、过程与成效等等。这样的教学,少了控制多了自由、少了唯一有了多元、少了孤独多了对话,少了单调多了丰富,少了被动多了主动,少了浮华多了朴实、少了功利多了质朴……在这里,师生可以领略思想的碰撞与共识的达成、体验人人受到尊重与成长的友善、认真倾听后的启迪与欣赏、对新知的渴求与创造的欣喜以及情趣的激发与审美的享受,等等。所以,真正以学生主动健康成长为旨归的教学一定是求真、求善、求美的和谐表达,一定是以真、善、美为志业并内蕴着真、善、美可能性的事业,只要我们真诚努力地去探索和创建,这样的教学就一定会实现!

摘自《课程教材教法》2010。1(43~48)

学习英语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英语新课标的读书心得体会 潘霞 通过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新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通过读书学习我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新课程理念标准认为,课程不是教材,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是“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教学环境中的教学。要想有效的实施英语课堂课程资源的开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明确目标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时,提倡教学中要以“口语交际”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改变英语教学方法过去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自由练习很少,口语、听力非常差。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合作学习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有准备的讨论交流,才可能是高质量的交流。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会话、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

新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刚要读书心得

《“新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纲要》读书心得 “新基础教育”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带领的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形成的研究成果。其中数学课程改革纲要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本书系统的阐述了数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指导思想、我国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新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价值追求、策略选择及实施纲要。其中,第四章第五节数学教学过程的互动生成策略,让我收获颇多。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收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教师在课前要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制定出科学的教学预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因师生多元互动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判断、选择、利用和重组,适时地调整预案,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中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构建高效课堂。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首先,在课前,教师要有充分的预设。只有高水平的预设,才有高质量的互动生成。教师要能够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准确定位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 例如《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首先,具体目标的制定要建立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本节内容的学情是:学生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基本的平面图形,初步了解它们的特征。对“对称”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完全重合”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对活动课堂是最

为感兴趣的。然后根据这样的学情,准确定位本节内容的编写意图和育人价值。本节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感知——操作——体会”来获取知识。通过“分一分、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看一看、画一画”等实践活动,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继而将轴对称图形与实际生活相融合,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分一分、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看一看、画一画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在刚开始上课时,展示出多张轴对称和非轴对称图片,如飞机、奖杯、爱心图案、钥匙、五角星等,让学生直观感知轴对称图形。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最后,多媒体展示出许多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对称美。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互动生成”的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创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和谐课堂,让课堂“开放”起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学生如果被教师“牵着走”,课堂将会失去它生命的灵性。 2、创设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情境,提高问题的真实性和挑战性。通过提出富有真实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以生活中的问题为引领,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英语教学法第二版-复习提纲

Unit 1 Language and Learning 1. Language:”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5. The language learning theory underlying an approach or method usually answers two questions: 1) What are the psycholinguistic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involved in language learning? 2) What are the conditions that need to be met in order for these learning processes to be activated? 6.1) Process-oriented theories are concerned with how the mind processes new information, such as habit formation, induction, making inference, hypothesis testing and generalization. 2) Condition-oriented theories emphasize the nature of the human and physical context in which language learning takes place, such as the number of students, what kind of input learners receive, and the learning atmosphere. 2. Three views of language Structural view: language as a linguistic system The functional view: a linguistic system but also as a means for doing things. The interactional view:a communicative tool 3. Four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1Behaviorist theory A stimulus-response theory of psychology Audio-lingual method Cognitive theory Language as an intricate rule-based system Language competence (knowledge of language system) Constructivist theory The learner constructs meaning based on his/her own experiences and what is already known. Socio-constructivist theory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 scaffolding Emphasizing interaction and engagement with TL in a social context 4. What makes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Ethic devotion: warm-hearted, caring, enthusiastic, hardworking, well-prepared Professional qualities: resourceful, well-informed, professionally-trained, authoritative, disciplined, accurate, creative Personal styles: patient, attentive, flexible, humorous, dynamic, intuitive 5. How can one become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Wallace’s (1991) ‘reflective model Stage 1: language development Stage 2: learning, practice, reflection Goal: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Unit 2 Communicative Principles and Activities 1. The ultimate goal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s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foreign language in work or life when necessary.

小学英语字母教学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英语字母教学 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小学英语字母教学设计普洱学院英语系谢燕 1/ 12

? 众所周知,英语是拼音文字,组成英文书面交流的最小单位是字母。 英语中共有26个字母,每个字母有其特有的读音和书写形式。 ? 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达到能认字母的音和形,能读准字母,能按正确的笔顺和规格书写,能按顺序背诵和默写字母,同时能初步掌握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为进一步学习单词的读音和拼读打下基础。 ? 教学意义 1 、语音,语法,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 字母是语音,词汇的基础,因而也是整个小学英语教学的基础。 2、英语26个了母的名称音中包含了英语 48个音素中的24个音素,占全部英语音素的一半。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字母教学是入门阶段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英语素质的奠基工程。

---------------------------------------------------------------最新资料推荐------------------------------------------------------ 字母教学过程与实施建议?听音模仿先听音,后开口,听清发准,是字母教学的基本步骤,也是字母教学的根本方法;教师在教授字母的发音时,一定要示范正确,清楚,语速掌握好;对于一些较容易被学生错发或混淆的子母,如学生容易把字母A读成/e/,把H、J、K、C、V读成/et∫/、/dЗe/、/ke/、/sei/、/wi:/,教师要适当地讲解字母的口型舌位,发音的要领,发音的方法和技巧。 可以按照读音归类组织教学,将字母分成七类,可编成歌谣让学生理解:.∕ ei ∕音四家族(A、H、J、K);∕ i ∕音八大家(E、B、C、D、G、P、T、V);∕ e ∕音七颗星(F、L、M、N、S、X、Z);∕ ai ∕音姐妹俩(I、Y);. ∕ ju: ∕音兄弟三(U、Q、W); O、R各自玩。 ? 3/ 12

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最近按学校的要求大家都在学习新课标,这些天通过对英语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教学与评价的要求,进一步理解了英语教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通过我们教研组的学习,看到了新课改的所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后,我真是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和深深的思考。要求我们跳出传统英语学习的旧框框,接受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形势下教学时间的减少,我想这是在课改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在知识讲解过程中,如果知识点

讲解过多,害怕时间不够充分,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所讲知识,相应的听说能力也不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如果讲解过少,又怕学生不会运用,一到考试,分数变低,所以很难处理这种矛盾。面对这种形势,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我们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改,不一定在短时间内有效果,但不改一定是没有效果的。所以,我体会到新课标下我们教师团队应该做到: (1)要转变教育理念,迎接新的挑战 首先,新课标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评价长期存在的一大问题是过分强调薽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一考定终身”是许多学生丧失了学习与发展的机会。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

忽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过于强调量化和书面测试。忽视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忽略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习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其次,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2)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新基础教育班会课感想

学先进—如何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9月中旬的时候,我们新教师去思明进修学校培训,湖明小学的校长给我们新教师培训教学常规,期间她讲了一个关于吉姆的故事。这个小男孩,是老师眼中的差生,学习成绩不好,邋遢,作业经常全错,班主任老师嘴巴上说关爱全体学生,但是心里面不免对他产生反感情绪。但是当班主任老师翻阅他之前的档案资料,查看以前老师的评语时,才发现学生吉姆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反而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学生,因为遭受家庭的巨大变故,孩子才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老师后悔也惭愧自己蔓延了解学生,就打算放弃对他的教育。这个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当我看到思明区好老师周晓蓉的事例,看到她用自己的爱改变了班级的“刺头”学生时,我更是感慨良多。 作为一名新上任的班主任,由于之前没有任教小学的工作经验,我心想要是不做班主任就好了,如果被安排做班主任的话,接手一个好班级就好了。然而现实往往事与愿违,我不仅做了班主任,而且接手了五年级最难管理的一个班级。首先班级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其次班上问题学生不少,尤其以晋珠海之类的难以管理的学生,另外班级纪律也不好,这个班级以种种不良表现而闻名全校。 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我开始心里面是有些担忧的,担心自己实力不够,管理不来。现在做了一个多月,慢慢有些自己的心得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班级管理,首先来自于对学生的爱,只有有了这份爱,才能变得积极主动,凡事先行。我觉得越是不好管理的学生,越是要付出更多的爱。差生的行为习惯不好,往往是家庭疏于管理,自然孩

子其实内心就缺乏关爱。比如晋珠海,家庭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做错了事情,以打骂作为解决方式。这也导致她与同学发生冲突时,也以打架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来表示自己的观点,甚至当老师来管教她的时候,她也以打骂老师的方式来反馈自己的意见,据她自己交代,被她打骂过的老师达8位之多。针对她的特殊情况,我采取经常找她谈心聊天的方式,通过接触,教她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改正自己的缺点,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也发现她的个性优点,比如喜欢通过学习以外的其他方式来表现自己的能力。对她的好的一面进行肯定。但是我做得还不够,当我觉得我的有些措施效果不佳的时候,我也气馁。但是我应该像周晓蓉老师学习,不仅通过真心地对学生的关爱,更要通过细心的观察,有策略的应对方式,更多地和家长沟通,了解问题学生性格的根源,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王蔷主编的《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unit1

Unit 1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Aims of the unit In this unit we will discuss some general matter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We are going to discuss five questions on particular: 1.How do we learn language 2.What are the common views on language 3.What are the common views on language learning 4.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5.How can one become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1.1How do we learn languages Mach of human behavior is influenced by their experiences. The way language teachers teach in the classroom is to some extent influenced by the way they learned languages.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Before we discuss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let us first reflect on our own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 Task 1 Below is a list of interview questions on how people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first column, write down your own responses. Then interview three other students in your class and enter their responses in the other columns. Discuss your findings in group of 4 and draw some conclusion.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心得一: 通过对新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要实施英语课程改革,必须要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指导,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的要求,通过系统地、科学地收集、处理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成果给与价值判断的过程。要真正做到注重过程评价,了解学生的英语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发展,我们要改变学生的作业形式,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生活中融入学习。 生活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获取知识的广阔天地。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为学生去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把作业融进生活,走进社会,使他们能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努力的学习英语。 我们鼓励学生在课外与同学、家长之间用英语交流,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5A Unit6*Doing*housework中的电话用语和现在进行时后,让学生尝试着相互打电话,询问家庭成员都在做什么,这样就使英语的学习,时时在身边,刻刻在口中,既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又激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丰富、拓展学生的作业内容。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斯说:“教学生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地去获取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书柜,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在学习中,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运用所学的语言来完成作业。 例如,在学习了Buying*fruit后,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教室变成水果摊,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句子进行交流。 三、加强学生的个性。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每时每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在课外作业中,学生大部分都

学习《新基础教育》有感

《新基础教育教学》学习心得 常听人说,学生的幸运是遇到一位好老师,而我想说:做位教师我的幸运是人生旅途中有花样的学生陪伴,倾听花儿尽情绽放,我们的生命才会饱满丰盈。这是我学习“新基础教育”的最大感悟。 初读此书,感悟肤浅,但一本好书的最大价值是耐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初读无味,继之有感,再读如佳酿。《新基础教育》以它独特的魅力,充满活力的脚步,在反复研读中让我顿悟,在不知不觉中迈出了课改的脚步…… 通过学习,我对“新教育观念是新基础教育之魂”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包括三个层面:即基础教育的价值观,学生观,学校教育活动观。 感悟之一来自于第一层面:教育要“面向未来”。无论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个体的角度看,基础教育永远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所以,在时间的价值取向上,增强未来意识是新基础教育的重要观念。而对“生命性”的理解是:在现实的基础教育中常常忽视了对象是“人”,是具有世界上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忽视了教育是面对处在人生最重要时期的、具有奠基意义的“发展中的人”——青少年,同时,还忽视教师同样是一个有多种需要和能力、具有发展可能的人。强调基础教育要有远虑,不可只求

近利。要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就是基础教育所要体现的“社会性”。 感悟之二是如何看待学生。在这一点上,根据以前的经验,总是把学生看作是接受教育的被动者,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或服从教师。而新基础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被动学习上升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发挥出来,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同时,在新基础教育过程中,承认差异,关注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机智,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长和个性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 感悟之三就是学校教育活动观的更新,我的理解是“决战课堂”。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新教学理念,就要:1.为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包括时间和空间)2.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要求教师学会“倾听”。4.加强“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5.丰富课堂师生的互动关系。6.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搭建展示他们才能的舞台,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最关注的是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的能动性。可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是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体了吗?我以前始终都是把学生看作认知体,认为只要让他们在各式各样的考试中有一个好成绩就行了。从来不会考虑,教育对于学

小学英语字母教学初探

小学英语字母教学初探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字母教学是英语基础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其也是新标准教材(供三年级起始用)第二册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因为本阶段的字母教学将为学生日后进一步学习音标、单词、句子和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小学英语字母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字母的发音、书写以及意义,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使这一阶段的学习得以很好的落实。但由于学生刚接触英语不久,学生的英语知识还不多,所以字母教学容易陷入单一枯燥的学习氛围中。如何使字母教学省时高效又充满趣味呢?我在大量汲取他人的先进经验,对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做出深刻思考和反思之后,进行了如下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对大家今后的字母教学工作有所启迪和帮助。 一、字母读音教学 1. 注重示范发音的正确性 字母发音直接影响着学生单词的发音,而且学生错误的发音一旦形成就很难再纠正。因此教师在教学字母之前一定要多听录音,纠正好自己的发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听磁带跟读,观察他们的口形,并鼓励模仿得好的学生示范领读,帮助其他同学纠正发音。 2. 把握学生的发音难点 受各地方方言的影响,学生对字母的发音往往会出错。比如:南方人容易把A读成/e/。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学生方言发音难点,预先采取各种教学方法防止错误发音的出现。 3. 强化个别字母教学 尽管许多学生对字母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但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字母学习,中间难免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现象。例如学生对“Gg”“Jj”两个字母的读音容易混淆,对“Uu”和“Ii”这两个字母的发音不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这种情况加强这几个字母的训练。 4. 注重读音归类教学 把字母按读音进行分类是字母读音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学生觉得有一定难度的一项内容。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得掌握,教师可采用“分家”游戏的方法,按“家族”将26个字母进行分类记忆。首先将字母划分为七个家族,再对号入座,最终编成一首音素家族chant 帮助学生记忆: A、H、J、K 是A 家族,A,A是族长。 E的家族有八位,BCDE,GPTV,E,E是族长。 /e/ 的家族没有族长,它的成员有七位,FLMN,SX 和Z。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读书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读书 心得体会 古诗中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思想需要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活水有一大部分来自读书。作为一名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首先应该细细品读《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这对于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把握对平时的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利用寒假时间,认真的学习了《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XX-20XX学年,我教的是小学四和六年级英语,通过读教材我深切感悟到教师必须学习《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才能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才能适应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 通过研究这本书,我深切感悟到,想要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教材教改,就必须学习新课标,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当好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老师。反复翻阅此书,我有以下体会: 第一、应突出素质教育。 在英语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生之间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不能一味的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这样、做到那样,应发现他们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在课堂甚至课后进行分层教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分层设教,设计的练习要有梯度,要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学习中。另外,有的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并不太好,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如果我们能注重到他的个性和特长,因材施教,给予正确的引导,以他们的特长来吸引他们,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 第三、适当采用活动途径。 新课标强调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任务,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和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早读时,利用早读抓好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能力。利用课堂前5分钟的时间默写单词和句型,进行free talk。在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我再课前思考的最多的是导入的途径和技巧,怎样让每个孩子都能说话,每项任务都有话说。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语境、设计英语游戏、小竞赛、风采展示、小品表演等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第四、应及时进行有效评价。 评价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手段,一种学生成长的记录。首先,教师可以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如恰当地运用好:Good! Good job! You did well. Great! Well done! You’re a good

《新基础教育》暑假阅读心得

读《“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 与教育指导纲要》有感 暑假里,按照学校的要求,我对《“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这本书初步地阅读了一遍。感觉到这本书既有理论,又联系实际,深刻剖析了当前学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又对症下药,指出了克服这些弊端的方法、路径和策略,可以说对我们班主任从事学生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这本书的第一编,系统论述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儿童发展问题。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产及生活方式的转型、社会结构变迁、中国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社会文化生态复杂化等都对儿童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其中有许多是负面的、消极的,这对当代儿童的成长极为不利。比如在我们的学生中,爱国意识淡漠;独生子女的“自私”、“缺乏合作精神”;缺乏持之以恒的顽强意志等。而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则是品种繁多,但教育内涵不足;基础性的内容多,发展性的内容少、虚;针对个案开展的研究多,针对学生群体的研究与改革少。在当前的班级建设过程中,感受不到班级生活的种种教育性,就是班主任也缺乏内在的发展性。可以说,对当前学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得非常透彻,把握得非常到位。 认识到了问题,那应该怎样转变呢?本书第二编从思想上告诉我们,要形成生命成长的全程意识、形成生命成长的综合意识、聚焦学生的成长需要。指导我们在开展学生工作时要实现成长教育的系列 性,活动要有系列性,不是零散的,点状的;要实现成长教育的有机性;要实现活动的育人价值。接着,它就从具体的操作层面告诉我们实行改革的路径策略,如在班级领域,就可以开展岗位建设与班级小干部培养、班级文化建设、主题班队会,还有社会文化资源的开发、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的沟通与融合,为我们班主任指明了一条非常明确的道路,我们可以照着它去实践、去探索、去研究,少走了许多弯路。 该书对于班主任非常有实用价值的一点还体现在它对义务教育阶段一到九年级的学生发展特点及成长需要与教育系列活动作了非常细致的阐述,使我们每一年级的班主任能够快速熟悉学生特点,开展各种活动,进行教育工作。比如它在五年级的工作要点中提到“促进亲子沟通,共同应对升学压力”,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虽然我们常州地区五年级还没有面临升学的压力,但“亲子沟通”这一做法我觉得很好。联系我们班的实际,在上学期期末时,班级里出现一部分学生不完成作业的现象,我通过家访得知,这些孩子的家长期望值很高,但忙于工作,与孩子沟通较少,而孩子也无法体会父母的一片苦心,就这样,双方存在着代沟。看到上海华坪小学陆敏老师开展的“架设心灵之桥”系列活动,我很有启发,在这学期,我决心也要从这一点上入手,促进亲子沟通,亲密家庭关系,从而使学生要学、乐学。 本书最后还帮助班主任概括归纳了班主任工作的几条“智慧之策”。一是要解读学生,从关注个别学生转向关注全体学生,从关注抽象学生转向关注具体学生,从借鉴他人理论、观点转想具体研究本 班学生,从相对单一的研究视角转换到综合性的研究视角。二是要形成教育主题与整体策划,三要增强班队活动展开过程中的智慧,四是要辨名主题教育活动的类型差异,五要把握主题教育活动的展开逻辑。这些具体的方法给我们班主任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只要我们踏着它的足迹前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总之,我读了这本书,受益匪浅,我会把它的理论转化我的行动指南,尝试去实践它的策略、方法,主动探索,自觉研究,我相信,在它的指导下,我的班主任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加出色。篇二:参加“新基础教育”培训活动心得体会(严虎) “新基础教育”中的教师发展与成长 参加“新基础教育”培训活动之心得体会

(完整)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期末复习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

《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期末复习知识点 Unit1 children as language learners 1、How do children acquire their first language in general?(p2) By imitations 、repetitions 、listening to stories ...... Discussion point : language learning is a socializing process,interaction and experimenting with the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are important ways for language learning 2、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learning L1 and L2?(p6 D:the length of time 、 opportunities for experimenting with language S:Rich context and input ,opportunities for using the language ,interaction with others ,etc.are important in learning any languages . 3、Children ’s characteristics/suggestions for teachers(p10) 4、Ways to nurture children ’s motivation (p11 五点会判断即可 ) 5、P12 discussion point 、p20 1.5.1 (理解、会判断即可 ) 6、How do you understand humanistic education?(p21-22 ) Humanistic education requires teachers to treat children as human beings who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and needs.Teachers should never try to force their ideas into children ’s minds and should always try to think the same level as children. Discussion point : Children need to learn to try new languages and

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余辉映 国家进行了一次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校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新课标学习,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我们全组老师认真学习了《英语新课程标准》。 首先通过学习,我能体会到在新课改中先要转变的就是观念. 新课改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初中英语新课标将教材按知识划块的方法编写,组成英语的各项能力要求。这种编排体系体现了划整为零的思想,同时也更便于操作,有利于分步学习,同时还提供了一种选择,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地逐步学好英语。无形中,也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 其次,修订后的课标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提到,强调英语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课程,区别于过去的表述,更清楚明确了英语课程的目的。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最让我有所感悟的是新教学理念提倡“人文教学”,尤其尊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和学习过程,使真正的教学过程变成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教学环境的教学。而人文教育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是一种细水长流渗透式的教育,我们并不能立竿见影地看到它的效果,但是它对于文化教育的长期发展,甚至于对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文化的发展却是不可缺少的。 第三,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作用.《英语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英语课程来说,语言环境的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是否丰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证。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开发为英语学习创造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和前所未有的空间。为此,今年的中小学教师申报中高级职称考试也特地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作用”列入了考试内容, 可见它的重要程度. 为此,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 一、明确目标 新教学目标的首位不再是“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提倡培养学生“口语交际”

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

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 李新新最近,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收获不小。 《“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中提到了学会赞美,赏识。这不禁使我想到:赞美和赏识他人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美德。 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 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赏识,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和赏识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教师要有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下面对书中的一则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下面对书中的一则关于教师的爱的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 案例中讲的是一名老师帮助一个学习成绩差且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师的耐性让人佩服,他真的是倾注了自己的爱给学生。感动之余不仅想到,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爱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职责。这不正是经常教导我们的思想吗?要全身心的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面对案例中的学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师那样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

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英语字母教学

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英语字母教学 四族小学李雪萍 随着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更加注重其交际性和实用性,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字母是语音、词汇的基础,字母教学是整个小学英语教学的基础。学好英文字母对学生以后学习英语的发音、拼读和记忆单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习字母阶段,我们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学好字母。我根据多年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在字母读音技能教学方面 首先简化字母读音教学。现在学生接触英语字母的机会比较多,多数学生在字母教学前已经基本掌握字母的读音。对学生来说字母的读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而正因为学生会读,他们就会转移注意,课堂效果就大打折扣。我在教学字母时,先花二节课的时间教学所有的字母。使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量,然后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操练活动中得到提高。 其次强化个别字母教学。由于小学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字母学习,难免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现象。例如学生对“G g、J j、H h、L l、Q q、R r、U u、Ii”这几个字母存在着一定的错误发音,我就在教学中加强这几个字母的训练。“G g”和“J j”]的发音。“H h”

注意[ei]的发音。“Q q”和“R r”要让学生能辨清与语文音序表发音的区别。“U u”和“Ii”要让学生把音发到位。把字母按读音进行分类是字母读音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学生觉得有一定难度的一项内容。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得掌握,教师可采用“分家”游戏的方法,按“家族”将26个字母进行分类记忆。首先将字母划分为七个家族,再对号入座,最终编成一首音素家族chant帮助学生记忆: A、H、J、K是A家族,A,A是族长。 E的家族有八位,BCDE,GPTV,E,E是族长。 /e/的家族没有族长,它的成员有七位,FLMN,SX和Z。 U的家族有三位,UQW,U,U是族长。 I的家族有两位,IY,I,I是族长。(手势指着自己) R和O单独住,它们自己是族长。 英语字母发音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学生运用学习策略,在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1、看。在教授字母时,教师要做好示范,读清每一个字母的发音,放慢速度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发音的口型变化,领会教师的发音要领。

小学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5篇

小学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5篇 小学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 英语课程的学习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而要做好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就要了解新课程对小学英语的要求,以指导教学实践。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通过学习,我对教学评价有了较深刻的体会。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 一、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 二、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 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因而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活动:对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 三、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课堂测验成绩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记录成绩,学生在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再次参加评价。 四、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因为反馈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成就、教师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或不足等,帮助我们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小学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2 新课标是教育部进行的一次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适应现代教学理念。西宁市教育局也安排了一系列的新课标学习,20xx年7月11-12日我在贾小庄小学现场聆听专家的讲解,颇有收获。在暑假期间我又研读了《英语课程标准》,在这过程中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 教学理念。通过学习并结合自己日常教学,我体会到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而要做好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就要了解新课程对小学英语的要求,以指导教学实践。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英语易学,其次让学生乐学,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