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数学上册5_5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_里程碑上的数典型例题素材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5_5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_里程碑上的数典型例题素材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5_5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_里程碑上的数典型例题素材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5_5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_里程碑上的数典型例题素材新版北师大版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例1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5,如果把两个数字的位置对换,那么所得的新数与原数的和是143,求这个两位数.

例2下表是某一周甲、乙两种股票每天的收盘价:(收盘价:股票每天交易结束时的价格)

某人在该周内持有若干甲、乙两种股票,若按照两种股票每天收盘价计算(不计手续费、税费等),该人账户上星期二比星期一获利200元,星期三比星期二获利1300元,试问该人持有甲、乙股票各多少股.

例3 一个三位数,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为13,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2,如果把百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对调,那么所得新数比原来的三位数大99.求这个三位数.

例4 一个两位数除以它各位数字之和的商为7,余数为6,如果它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对调,所得的新数去除以各位数字之和,商为3,余数为5,求这个两位数.

参考答案

例1 分析 若设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x ,个位数字为y ,则这个两位数是x y +10.再根据“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5”,“新数与原数的和为143”可以列出两个方程.

解 设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x ,个位数字为y ,根据题意,得

???=+++=-.143)10()10(,5x y y x x y 整理,得???=+=-.

13,5y x x y 解得???==.9,4y x 答:这个两位数是49.

说明:本题若设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x ,则个位数字为)5(+x ,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也很方便.

例2 解 设该人持有甲、乙股票分别是x 、y 股,根据题意,得

???=-+-=-+-,1300

)3.139.13()5.129.12(,200)5.133.13()125.12(y x y x 解得???==.1500,1000y x 答:该人持有甲、乙股票分别为1000,1500股.

例3 分析:这里有三个未知数——个位上的数字,百位上的数字及十位上的数字.有三个相等关系:

(1)百位上数字 + 十位上数字+个位上数字=13

(2)十位上的数字=个位上数字+2

(3)百位上数字与个位上数字交换后的三位数=原三位数+99

解:设这个三位数个位上的数字为x ,十位上的数字为y ,百位上数字为z ,

根据题意,得 ??

???+++=+++==++991010010100213x y z z y x x y z y x

解方程组,得 ??

???===364z y x

答:这个三位数是364.

例4 分析:设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x ,个位数字为y ,那么这个两位数是10x +y ,两个数字之和是(x 十y ),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的两位数是10y 十x ,由题意可列出两个等式.

解:设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x ,个位数字为y ,

根据题意,得???++=+++=+)

2(5)(310)1(6)(710y x x y y x y x

)4(2)3(-?得 ,93=y 3=y ,

把3=y 代入(3),得8=x .

答:这个两位数是83.

说明:数字问题要善于抓住其特征,正确地表示出三位数,然后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初二数学练习题.经典题型

八 年 级 数 学 试 题 姓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 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 A. 32=+ y x B. 2 23y x =+ C. 022=-y x D.31-=+y x 2.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是……………………… ( ) A.整数 B.有理数 C.无理数 D.实数 3. 下列各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 ) A. 6,8,10 B. 9,12,15 C. 1,2,3 D. 7,24,25 4.如图,所示是直线y kx b =+的图象,那么有( ) A .k >0,b >0 B .k >0,b <0 C .k <0,b <0 D .k <0,b >0 5.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36°,则它的边数是( ). A .15 B .13 C .10 D .7 y 6.抽查初三年级8名学生一周做数学作业用的时间分别为(单位:小时)5,4,6,7,6,6,7,8.这组数据中,中位数为 ( ) A.6 B.6.5 C.7 D.7.5 7.如图所示,△ABC 沿射线AC 的方向平移5厘米后成为△A 'B 'C ' ,则BB ' 的长度是( ) A.10cm B.2.5cm C.5cm D.不能确定 8. 菱形的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和8,则它的周长为 ( ) A.5 B.10 C.20 D.40 9.一次函数y kx k =+,不论k 取何非零实数,函数图象一定会过点 ( ) A .(1,1-) B .(-1,0) C .(1,0) D .(1-,1) 10.如图,AOB △中, 30B =o ∠.将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52o 得到A OB ''△,边A B ''与边OB 交于点C (A '不在OB 上),则A CO '∠的度数为( ) A .22o B .52o C .60o D .82o 11.甲、乙两名学生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图中s 和t 分 别表示与出发地的距离和时间,根据图象可知,快者的速度比慢 者的速度每秒快( ) A .2.5米 B .1.5米 C .2米 D .1米 12.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F ∥AC ,四边形AEFC 是菱形, 则∠ACF 与∠F 的度 数比是 ( )A .3 B.4 C.5 D.不是整数 A A ' B C O B ' 64 t/秒 12 s/米 O 8

二元一次方程组常考题型分类总结(超全面)(1)

二元一次方程组常见题型

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 (分配调运问题)某校师生到甲、乙两个工厂参加劳动,如果从甲厂抽9人到乙厂,则两厂的人数相同;如果从乙厂抽5人到甲厂,则甲厂的人数是乙厂的2倍,到两个工厂的人数各是多少? 解:设到甲工厂的人数为x人,到乙工厂的人数为y人 题中的两个相等关系: 1、抽9人后到甲工厂的人数=到乙工厂的人数 可列方程为:x-9= 2、抽5人后到甲工厂的人数=

可列方程为: (行程问题)甲、乙二人相距6km,二人同向而行,甲3小时可追上乙;相向而行,1小时相遇。二人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解:设甲每小时走x千米,乙每小时走y千米 题中的两个相等关系: 1、同向而行: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可列方程为: 2、相向而行:甲的路程+ = 可列方程为: (百分数问题)某市现有42万人口,计划一年后城镇人口增加0.8%,农村人口增加工厂1.1%,这样全市人口将增加1%,求这个市现在的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 解:这个市现在的城镇人口有x万人,农村人口有y万人 题中的两个相等关系: 1、现在城镇人口+ =现在全市总人口 可列方程为: 2、明年增加后的城镇人口+ =明年全市总人口 可列方程为:(1+0.8%)x+ = (分配问题)某幼儿园分萍果,若每人3个,则剩2个,若每人4个,则有一个少1个,问幼儿园有几个小朋友?解:设幼儿园有x个小朋友,萍果有y个 题中的两个相等关系:1、萍果总数=每人分3个+ 可列方程为: 2、萍果总数= 可列方程为:

(浓度分配问题)要配浓度是45%的盐水12千克,现有10%的盐水与85%的盐水,这两种盐水各需多少? 解:设含盐10%的盐水有x千克,含盐85%的盐水有y千克。题中的两个相等关系:1、含盐10%的盐水中盐的重量+含盐85%的盐水中盐的重量= 可列方程为:10%x+ = 2、含盐10%的盐水重量+含盐85%的盐水重量= 可列方程为:x+y= (金融分配问题)需要用多少每千克售4.2元的糖果才能与每千克售3.4元的糖果混合成每千克售3.6元的杂拌糖200千克?解:设每千克售4.2元的糖果为x千克,每千克售3.4元的糖果为y千克 题中的两个相等关系: 1、每千克售4.2元的糖果销售总价+ = 可列方程为: 2、每千克售4.2元的糖果重量+ = 可列方程为: (几何分配问题)如图:用8块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宽为48厘米的大长方形,每块小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解:设小长方形的长是x厘米,宽是y厘米 题中的两个相等关系: 1、小长方形的长+ =大长方形的宽 可列方程为: 2、小长方形的长=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易错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第十一章三角形 1.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 A. 至少有一个等于90° B. 至少有一个大于90° C. 不可能有两个大于89° D. 不可能都小于60° 2. 如图,△ABC中,高CD、BE、AF相交于点O,则△BOC?的三条高分别为.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相邻的一个内角,则它的形状;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于相邻的一个内角,则它的形状;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相邻的一个内角,则它的形状。 4、三角形内角中锐角至少有个,钝角最多有个,直角最多有个,外角中锐角最多有个,钝角至少有个,直角最多有个。一个多边形中的内角最多可以有个锐角。 5.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3、a+2、8,则a的取值范围是。 6.如图②,△ABC中,∠C=70°,若沿虚线截去∠C,则∠1+∠2= 。 7.如图③,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在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0°,则∠1+∠2= 。 8.△ABC中,∠A=80°,则∠B、∠C的内角平分线相交所形成的钝角为;∠B、∠C的外角平分线相交所形成的锐角为;∠B的内角平分线与∠C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所形成的锐角为;高BD与高CE相交所形成的钝角为;若AB、A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则∠BOC为。 9.一个多边形除去一个内角外,其余各角之和为2750°,则这个多边形的 11.如图,在△ABC中,画出AC边上的高和BC边上的中线。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有以下条件:①一锐角与一边对应相等;②两边对应相等;③两锐角对 应相等;④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⑤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⑥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其中能判断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2.已知△ABC与△A′B′C′中,AB=A′B′,BC=B′C′,下面五个条件: ①AC=A′C′;②∠B=∠B′;③∠A=∠A′;④中线AD=A′D′;⑤高AH=A′H′,能使△ABC≌△A′B′C′的条件有。 3.判断正误: ①两条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两条边及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两条边及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两条边及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教学案例

从平时自测与正规考试分析,有的题型我们教师讲过,甚至几乎一模一样,但是学生仍然不会。学生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象。这是因为在备课时,我们往往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案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各环节配题。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问题1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问题2 母亲26岁结婚,第二年生个儿子,若干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到3倍,此时母亲的年龄为几岁? 解法一:设经过x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 由题意得 26+x=3x 解法二:设母亲的年龄为x岁。 由题意得 x=3(x-26) (二)精选讲例,探求新知 例某班有45位学生,共有班费2400元钱,准备给每位学生订一份报纸。已知《作文报》的订费为60元/年,《科学报》的订费为50元/年,则订阅两种报纸各多少人?

巩固练习小明和小李两人进行投篮比赛,规则:小明投3分球,小李投2分球,两人共投中20次,经计算两人得分相等,问小李和小明各投中几个球。 (三)变式训练,激活学生思维 问题1 小明和小李两人进行投篮比赛,小明投3分球,小李投2分球,两人共投中100次,小明投中率为40%,小明投中率为40%,经计算两人得分相等,问小李和小明各投中几个球。 问题2 已知某电脑公司有A型、B型、C型3种型号的电脑,其价格分别为A型6000元/台、B型4000元/台、C型2500元/台,我校计划将100500元钱全部用于从该公司购进其中两种不同型号电脑共36台,请你设计出几种不同的购买方案供学校采用。小红的方案:她认为可以购进A型和B型电脑,请你判断小红提出的方案是否合理,并通过计算说明。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A、B两地相距36千米,甲从A地出发步行到B地,乙从B 地出发步行到A地,两人同时出发,4小时候相遇。若6小时后,甲所余路程为乙所余路程的2倍,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完整版)二元一次方程组试题及答案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知识检测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方程2x-1 y =0,3x+y=0,2x+xy=1,3x+y-2x=0,x2-x+1=0中,二元一次方程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2.二元一次方程组 323 25 x y x y -= ? ? += ? 的解是() A. 32 17 ... 23 01 22 x x x x B C D y y y y = ?? == = ?? ?? ????==- = ?? ?? = ?? 3.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5 9 x y k x y k += ? ? -= ? 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2x+3y=6的解,则k的值是(? ) A.k=-3 4 B.k= 3 4 C.k= 4 3 D.k=- 4 3 4.如果方程组 1 x y ax by c += ? ? += ? 有唯一的一组解,那么a,b,c的值应当满足() A.a=1,c=1 B.a≠b C.a=b=1,c≠1 D.a=1,c≠1 5.方程3x+y=7的正整数解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6.已知x,y满足方程组 4 5 x m y m += ? ? -= ? ,则无论m取何值,x,y恒有关系式是() A.x+y=1 B.x+y=-1 C.x+y=9 D.x+y=9 7.如果│x+y-1│和2(2x+y-3)2互为相反数,那么x,y的值为() A. 1122 ... 2211 x x x x B C D y y y y ==-==-???? ????==-=-=-???? 8.若 2,1 17 x ax by y bx by =-+= ?? ?? =+= ?? 是方程组的解,则(a+b)·(a-b)的值为() A.-35 3 B. 35 3 C.-16 D.16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若2x2a-5b+y a-3b=0是二元一次方程,则a=______,b=______. 10.若 1 2 a b = ? ? =- ? 是关于a,b的二元一次方程ax+ay-b=7的一个解,则代数式x2+2xy+y2-1?的值是 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数学错题集

1、如图①,分别以Rt△ABC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其面积分别用S1, S2,S3表示,则不难证明S1=S2+S3. (1)如图②,分别以Rt△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 别用S1,S2,S3表示,写出它们的关系;(不必证明) (2)如图③,分别以Rt△ABC三边为边向外作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 用S1,S2,S3表示,确定它们的关系并证明; (3)若分别以Rt△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一般三角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为使S1,S2,S3之间仍具有与(2)相同的关系,所作三角形应满足什么条件? 2、王伟准备用一段长3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三角形形状的小圈,用于饲养家 兔.已知第一条边长为a米,由于受地势限制,第二条边长只能是第一条边长的2倍多2米.(1)请用a表示第三条边长;(2)问第一条边长可以为7米吗?请说明理由,并求出a的取值范围3)能否使得围成的小圈是直角三角形形状,且各边长均为整数?若能,说明你的围法;若 不能,说明理由.

3、如图所示,将一根长为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 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外面的长为hcm,则h的取值范围是() 4、若5x+32的立方根等于-2,求x+17的平方根 5、若a.b 均为正整数,且a >根号7,b<2的立方根,则a+b 的最小值是() 6、如果正方形ABCD的两个相对顶点为B(3,0),D(0,3),那么A、C两点的坐标 分别为: 7、已知点A(m+1,-2)和点B(3,m-1),如果直线AB∥x轴,那么m的值为 (), 如果直线AB∥y轴,那么m的值为()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在x轴的上方,点P到y轴的距离为1,且OP=2, 画出图形并求P点坐标。 9、已知点M(x,y)与点A(-1/5,n)关于x轴对称,与点B(m,1/2)关于y轴对称,求 代数式25x2+20xy+4y2+2013的值 10、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四个点,它们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若在此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移动点A,使得这四个点构成的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点A的横坐标仍是整数,则移动后点A的坐标为().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导学案

8.2.2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目标: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重、难点: 消元的思想和方法 预习案 一.问题探究: 甲、乙、丙三位同学是好朋友,平时互相帮助.甲借给乙10元钱,乙借给丙8元钱,丙又给甲12元钱,如果允许转帐,最后甲、乙、丙三同学最终谁欠谁的钱,欠多少? 二、探究讨论 我们知道,对于方程组 22 2 x y x y += ? ? += ? 可以用代入消元法求解. 这个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y的系数有什么关系?利用这种关系你能发现新的消元方法吗? 导学案 1.问题的解决 上面的两个方程中未知数y的系数相同,②-①可消去未知数y,得(2x+y)-(x+y)=40-22 即x=18,把x=18代入①得y=4. 另外,由①-②也能消去未知数y,得(x+y)-(2x+y)=22-40 即-x=-18,x=18,把x=18代入①得y=4. 2.想一想:联系上面的解法,想一想应怎样解方程组 410 3.6 15108 x y x y += ? ? -=?

分析:这两个方程中未知数y 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因此由①+②可消去未知数y ,从而求出未知数x 的值. 解:由①+②得: _______ x= 5895 把x=5895 代入①得y=____________ ∴这个方程组的解为5895995x x ?=????=-?? 3.加减消元法的概念 从上面两个方程组的解法可以发现,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两边分别进行相加减,就可以_______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4.例题探究 用加减法解方程组34165633 x y x y +=??-=? 5.想一想 (1)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练习案 1.用加减法解下面方程组时,你认为先消去哪个未知数较简单,填写消元的方法. (1) 32155423x y x y -=??-=? ,消元方法_________. (2) 731232m n n m -=??+=-?,消元方法_________. 2.用加减法解下列方程组:

(完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整理与经典例题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二、全等三角形 注意:(1)两个三角形全等,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能够完全重合”是指在一定的叠放下,能够完全重合。 △ABC与△A′B′C′全等记作△ABC≌△A′B′C′,“≌”读作“全等于”。 注意:(1)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对应的两个字母为端点的线段是对应边;对应的三个字母表示的角是对应角(若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角亦是如此)。 (2)对应角夹的边是对应边,对应边的夹角是对应角。 (3)对应边、对应角是对两个三角形而言的,指两条边、两个角的关系,而对边、对角是指同一个三角形的边和角的位置关系,对边是与角相对的边,对角是与边相对的角。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和“SSS”。 (2)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和“SAS”。 (3)两角和他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和“ASA”。 (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和“AAS”。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和“HL”。 注意:SSA、AAA不能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如果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找夹角——SAS (1)已知两边都是直角三角形——HL 找另一边——SSS 找边的对角——AAS (2)已知一边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SAS 找夹边的另一角——ASA (3)已知两角找夹边——ASA 找其他任意一边——AAS 一个图形与另一个图形的形状一样,大小相等,只是位置不同,我们称这个图形是另一个图形的全等变换,三种基本全等变换:(1)旋转;(2)翻折;(3)平移。 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1、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注意:(1)定理作用:a.证明线段相等;b.为证明三角形全等准备条件。 (2)点到直线的距离,即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2、逆定理: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3、三角形的内心 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以导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交于一点,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二元一次方程组题型总结

二元一次方程组题型总结 类型一: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求解 例(1).已知(a -2)x -by |a |-1=5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则a =______,b =_____. (2).二元一次方程3x +2y =15的正整数解为_______________. 类型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 例(3).若|2a +3b -7|与(2a +5b -1)2互为相反数,则a =______,b =______. (4).2x -3y =4x -y =5的解为_______________. 类型三:已知方程组的解,而求待定系数。 例(5).已知???==1 2y x -是方程组???=++=-274123ny x y mx 的解,则m 2-n 2的值为_________. (6).若满足方程组?? ?=-+=-6 )12(423y k kx y x 的x 、y 的值相等,则k =_______. 练习:若方程组? ??=++=-10)1(23 2y k kx y x 的解互为相反数,则k 的值为 。 若方程组?????=+=+52243y b ax y x 与?????=-=-524 3y x by x a 有相同的解,则a = ,b= 。 类型四:涉及三个未知数的方程,求出相关量。设“比例系数”是解有关数量比的问题的常用方法. 例(7).已知 2a =3b =4c ,且a +b -c =12 1,则a =_______,b =_______,c =_______. (8).解方程组?? ???=+=+=+63432 3x z z y y x ,得x =______,y =______,z =______. 练习:若2a +5b +4c =0,3a +b -7c =0,则a +b -c = 。 由方程组?? ?=+-=+-0 4320 32z y x z y x 可得,x ∶y ∶z 是( ) A 、1∶2∶1 B 、1∶(-2)∶(-1) C 、1∶(-2)∶1 D 、1∶2∶(-1) 说明:解方程组时,可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外两个未知数,再根据比例的性质求解. 当方程组未知数的个数多于方程的个数时,把其中一个未知数看作已知常数来解方程组。 类型五:列方程组求待定字母系数是常用的解题方法.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易错题难题整理含答案+易错题及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易错题难题整理含答案+易错题及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易错题难题整理含答案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下面对应的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30分) 3、下列说法中,①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一个②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 ③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有多个 ④一组数据的众数是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次数⑤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数 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数轴上的点不是表示有理数,就是表示无理数;(2)实数a 的倒数是 a 1 ;(3)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4)两个绝对值不相等的无理数,其和、差、积、商仍是无理数。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内容补充 一个数的平方=它本身这个数0,1 一个数的平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0,1 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0, 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1,0,1 一个数的立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1,0,1 6、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为m ,则与这个自然数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是( ) A、1+m B、 12+m C、12+m D、1+m 分析:此题注意审题 二、填空题 11、某市对全市3万名初中学生的视力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在这次调查中,所选取样本的容量是 ;如果视力在4.9到5.1之间(含4.9与5.1)为正常,那么全市大约有 名初中生视力 是正常 的。

12、设10的整数部分为a ,小数部分为b ,则代数式b (10+a )的值等于 。 根号9<根号10<根号16,所以3<根号10<4,所以,a=3 b=【根号10-3】 所以,b (10+a )=【根号10-3】【根号10+3】 所以利用因式分解的结果为1 13、比较大小:-15、如图所示,AD =4,CD =3,∠ADC =90°,AB =13,BC =12,该图形的面积等于 . 则x= ; 16、已知x 满足(x-1)3=-27 8 ,17、若不等式组???b x a x 的解集为x ﹥a ,则a 与b 的关系是 。 注意等号 18、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单独开甲管,6小时注满全池,两管同时开,3小时注满全池。如果设单独开乙管x 小时注满全池,由此得到方程 。 二、填空题 11、240,7500; 12、1 13、﹤,﹥ 14、4+7或4-7 15、24 16、-32,y ≥21 17、a ≥b 18、61+x 1=3 1 三、解答题 20、(每小题4分,共16分)计算: (1)因式分解 题略【注意区别计算,结果要逐步考察】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案例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案 惠州市惠港中学郑志勇 教材、学生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一元一次方程的一种延伸和拓展.同时它又是本章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篇.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部分实际问题.经过一学期训练,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已经有显著提高.另外,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爱发表见解和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对生活中的数学有较强的求知欲,但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有效探究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们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它们的解. 2. 过程与方法: (1)在对一元一次方程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学习二元一次方程实现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化,使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迁移知识.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模型,进而感受方程思想.初步体验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问题情景,使学生明白数学学习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探究学习,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含义。 2.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教法: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及活动探究法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采取讨论、交流、观察、类比、猜想的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用游戏作载体,使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几何经典题【含答案】

F 八年级数学几何经典题【含答案】 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 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2、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3、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求证:CE =CF . . 4、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 求证:AE =AF . B

5、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BC 上的任一点,PF ⊥AP ,CF 平分∠DCE . 求证:PA =PF . 6、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CF .求证:∠DPA =∠DPC . 7如图,△ABC 中,∠C 为直角,∠A=30°,分别以AB 、AC 为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ABE 与正△ACD ,DE 与AB 交于F 。 求证:EF=FD 。 8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EC 和DF 相交于G ,连接AG ,求证:AG=AD 。 9、已知在三角形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的一点,且BE=AC,延长BE 交AC 与F,求证AF=EF D F E P C B A F P D E C B A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错题集

13.2--13.3错题集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面积相等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全等三角形指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C.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D.所有等边三角形全等 2、下列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是() A.已知两直角边 B.已知一直角边和一斜边 C.已知一斜边和一锐角 D.已知两直角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两条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C.有一条边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 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下列命题:①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两 边及第三边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边及第三边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 形全等;④锐角为30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边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在△ABC中,AB=AC,AB的中垂线与AC所成的角为50,则∠B等于() A.70 B.20或70 C.40或70 D.40或20 6、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DE⊥AC于E,DF⊥AB于F,且FB=CE,则下列结论::①DE=DF,②AE=AF③BD=CD,④AD⊥BC。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第7题第8题 7、如图:在不等边△ABC中,PM⊥AB,垂足为M,PN⊥AC,垂足为N,且PM=PN,Q在AC上,PQ=QA,下列结论:①AN=AM,②QP∥AM,③△BMP≌△QNP,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 9、如图:直线a,b,c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环湖而建的公路,现在建立一个货物中转站,要 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案例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第2节内容,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后,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为今后学生学习三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函数奠定基础。通过实际问题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所主张的教育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以建构主义理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以探究为主线,通过设置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使获取新知识水到渠成。我也将采用多种形式诱导学生及时作出反馈,并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因势利导,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把教与学有机地统一在一

个最佳的程序之中,使课堂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考虑到如何更直观、形象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体会消元的思想,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对比、探索等活动,感受从已知知识中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体验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探究新知的能力,激发他们自主创新、合作交流的热情,同时渗透化归的数学美的思想。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代入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意义。 教学难点:消元法的导入、“化归”思想的渗透。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分式知识点和典型例题(最新整理)

a ● ÷ 第十六章分式知识点和典型例习题 【知识网络】 【思想方法】 1. 转化思想 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非常广泛,运用转化思想能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本章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转化思想,如,分式除法、分式乘法;分式加减运算的基本思想: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得到分式方程的解等. 2. 建模思想 本章常用的数学方法有:分解因式、通分、约分、去分母等,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建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经历“实际问题— ——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数学化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思想,对培养通过数学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 类比法 本章突出了类比的方法,从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及分数的运算法则类比引出了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及分式的运算法则,从分数的一些运算技巧类比引出了分式的一些运算技巧,无一不体现了类比思想的重要性,分式方程解法及应用也可以类比一元一次方程. 第一讲 分式的运算 【知识要点】1.分式的概念以及基本性质; 2. 与分式运算有关的运算法则 3. 分式的化简求值(通分与约分) 4. 幂的运算法则 【主要公式】1.同分母加减法则: b ± c = b ± c (a ≠ 0) a a a b d bc da bc ± da 2. 异分母加减法则: ± = ± = a c ac ac ac (a ≠ 0, c ≠ 0) ; 3.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 b ? d = bd a c ac , b ÷ c = b ? d = bd a d a c ac 4. 同底数幂的加减运算法则:实际是合并同类项 5. 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a m a n =a m+n ; a m a n =a m -n 6. 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ab)m = a m b n , (a m ) n = mn 7. 负指数幂: a -p = 1 a p a 0=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它的周长为__cm. 【答案】22 【解析】 【分析】 底边可能是4,也可能是9,分类讨论,去掉不合条件的,然后可求周长. 【详解】 试题解析:①当腰是4cm,底边是9cm时: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因此舍去. ②当底边是4cm,腰长是9cm时,能构成三角形,则其周长=4+9+9=22cm. 故填22.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 2.等腰三角形一边长是10cm,一边长是6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cm或_____cm. 【答案】22cm,26cm 【解析】 【分析】 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10cm和6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 【详解】 (1)当腰是6cm时,周长=6+6+10=22cm; (2)当腰长为10cm时,周长=10+10+6=26cm, 所以其周长是22cm或26cm. 故答案为:22,26.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 3.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为1:2:3,则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_____. 【答案】5:4:3 【解析】 试题解析:设此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为x,2x,3x, 则x+2x+3x=180, 6x=180, x=30, ∴三个内角分别为30°、60°、90°,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8.1.2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能体会“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代入消元,使学生初步了解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和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能迅速在所给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中,选择一个系数较为简单的方程进行变形。 3、情感与态度: (1)训练学生的运算技巧,养成检验的习惯。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难点: (1)消元的思想。 (2)探究如何用代入法将“二元”化为“一元”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

问题: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那就是雉 兔同笼问题,它是这样描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 问雉兔几何?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也就是说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同在一个笼子里,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九十四只脚,问鸡和兔子分别有多少只? 2、新课引入 我们昨天已经初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所以对于上面的问题,我们知道可以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下面请大家自己在本子上列式,正好检验昨天大家是否 认真听课了,也请一个同学来帮帮老师列式: 解:设鸡有x 只,兔有y 只。 依题意得: ???=+=+9442 35y x y x 由①可得x -=35y 把③带入②中得 94x -354x 2=+)( 解得23x = 把23x =带入③中得12y = 所以原方程的解为? ??==12y 23 x 3、新课讲解 (1)带入消元法:上面的解法,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 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 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就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2)消元思想: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如果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 那么就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换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先求出一个 未知数,然后再求另一个未知数,这种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问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常见的题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常见的题型: 1、已知方程1024211=+--n m y x 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求m 、n 的值。 变式:已知方程()()023812=++--+m n y n x m 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求m 、n 的值。 2、已知???==5 3y x 是方程22-=+y mx 的一个解,求m 的值。 变式1:已知???==1 2y x 是方程组???=+=-+12)1(2y nx y m x 的解,求()2015n m +的值。 3、若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k y x k y x 95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632=+y x 的解,求k 的值。 变式1:若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6325y x k y x 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k y x 9=-的解,求k 的值。 变式2:已知方程组???=--=+1653652y x y x 与方程组???-=+-=-8 4ay bx by ax 的解相同,求a 、b 的值。 变式3:已知方程组?? ?-=--=+4652by ax y x 与方程组???-=+=-81653ay bx y x 的解相同,求a 、b 的值。 变式4:已知方程组?????-=-+=-+=-22540253z by ax z y x y x 与方程组?? ???-=+=++=+-43258y x c z y x z by ax 的解相同,求a 、b 、c 的值。 4、某同学解方程组? ??-=+=+1321by ax by ax 时,因将第二个方程中的求知数y 的系数的正负号看错,解得???==1 2y x ,试求a 、b 的值。 变式1:甲、乙两人共同解关于x 、y 的方程组? ??-=-=+24155by x y ax ,由于甲看错了第一个方程中的a ,得到方程组的解为???-=-=13y x ;乙看错了第二个方程中的b ,得到方程组的解为???==4 5y x ,

数学八年级上册易错题难题整理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检测 八年级数学试题(120分钟 120分)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下面对应的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30分) 3、下列说法中,①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一个②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 ③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有多个 ④一组数据的众数是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次数⑤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数 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数轴上的点不是表示有理数,就是表示无理数;(2)实数a 的倒数是a 1 ;(3)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4)两个绝对值不相等的无理数,其和、差、积、商仍是无理数。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内容补充 一个数的平方=它本身这个数0,1 一个数的平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0,1 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0, 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1,0,1 一个数的立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1,0,1

6、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为m ,则与这个自然数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是( ) A、1+m B、 12+m C、12+m D、1+m 分析:此题注意审题 二、填空题 11、某市对全市3万名初中学生的视力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在这次调查中,所选取样本的容量是 ;如果视力在4.9到5.1之间(含4.9与5.1)为正常,那么全市大约有 名初中生视力是正常的。 12、设10的整数部分为a ,小数部分为b ,则代数式b (10+a )的值等于 。 根号9<根号10<根号16,所以3<根号10<4,所以,a=3 b=【根号10-3】 所以,b (10+a )=【根号10-3】【根号10+3】 所以利用因式分解的结果为1 13、比较大小:-36.0 -1 /2 15、如图所示,AD =4,CD =3,∠ADC =90°,AB =13,BC =12,该图形的面积等于 . 16、已知x 满足(x-1)3=-27 8,则x= ;

《二元一次方程组》案例分析

《二元一次方程组》案例分析 情景实录: 片段一:创设情境 教师:观察右图,你知道笼子里的鸡和兔 各有多少只(学生摇摇头)那么,老师 给你们一些提示.(多媒体展示问题) 今有鸡兔同笼, 上有三十五头, 下有九十四足, 问鸡兔各几何 ; 教师:请语文课代表把这一题的意思翻译一下. 学生:有一群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鸡头和兔头共35个,从下面看鸡脚和兔脚共94只,问鸡和兔各是多少 教师: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的关键是找相等关系,你能找到相等关系吗 学生(异口同声):能. 学生:鸡的只数+兔的只数=35. 教师:还有吗 学生(异口同声):鸡的只数×2+兔的只数×4=94. 教师:有几个未知数,如何设未知数 学生1:有两个未知数,分别是鸡的只数和兔的只数.可以设鸡x 只、兔y 只. 教师:根据题意,可以得到什么方程可以将相等关系中的未知量,换成x 、y. 《 学生2:x+y=35; 2x+4y=94. 评析:回顾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列出过程,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程序,先找相等关系,再设未知数,最后列方程.整个过程没有停顿,十分流畅,列方程的目的顺利达成,为下一环节引出课题做好准备.反思这个过程,学生被教师“牵”着,完成了列方程的任务,不知学生的收获有多少是否获取了解决问题的经验 片段二:引出课题,生成概念 教师(板书这两个方程):x 、y 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异口同声):x 表示鸡的只数,y 表示兔的只数. 教师:鸡的只数x 和兔的只数y 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方程,把这两个方程合起来,可以得到方程组.(用大括号把两个方程括起来)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板书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用多媒体展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议一议: 1、填空:含有 的 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2、根据定义,判断下列方程组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 (1) (2) (3) (4) {1n -2m 32m n ==+{62y -x 3z y ==+{1x 52y x ==+{3n m 5 n m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