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科学1.1导学案

九年级上科学1.1导学案

§1-1物质的变化导学案

【教学目标】: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学会判断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变化是化学变化

学会运用化学性质去鉴别物质及物质用途

【教学内容】: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1、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证据:颜色的变化、沉淀发生

Pb(NO3)2 (无色) + 2 KI = PbI2↓(黄色)+ 2 KNO3

2、绿叶的变化证据:颜色的变化(由绿色变成黄色)

3、钢铁的融化证据:温度变化、状态变化

4、铁丝的形变证据:形状改变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活动1】如图1-6所示,取2支试管,在其中1支中加入5毫升的澄清石灰水,在另1支中加入量的蒸馏水。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5毫升碳酸钠溶液。观察2支试管,你认为哪支试管里可能发生了化学反应?哪些证据支持你的推断。

证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了新的物质。试着写出化学方程式:

【活动2】如图所示,在盛有10毫升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证据:溶液变成红色,以此来检测Fe3+的存在。

【课后拓展】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

1、取1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形状、颜色。___蓝色固体

2、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能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3、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

形成蓝色絮状沉淀 2NaOH+CuSO4= Na2SO4 +Cu(OH)2↓

4、另取1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在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什么变化。(写

出化学方程式)蓝色固体逐渐变白 CuSO4·5H2O = CuSO4 + 5H2O

5、

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白色固体逐渐变蓝 CuSO4 + 5H2O = CuSO4·5H2O

根据现象,进行分析:

有颜色变化的实验是2 3 4 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水合铜离子呈蓝色)

有沉淀产生的实验是3,原因是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

有状态变化的实验是2、3、4、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

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认识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三、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演示实验:鸡蛋清与硫酸铜的作用

反应后产生紫红色沉淀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这一性质有什么应用?

――白色硫酸铜粉末可以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吸收剂。

【小结】探究物质的变化,可以以观察、实验为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寻找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规律,推测它们的性质,并利用这些变化规律造福人类。

四、应用

1、学校购买了几瓶无水酒精,有人怀疑有假。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该酒精中是否真的含有水分?

答:取少量酒精样品装入试管,加入适量的白色CuSO4粉末,如果变蓝色,证明该酒精中含水。如不变色,证明是无水酒精。

2、硫酸铜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盐,误服会引起中毒。如果你遇到这样的紧急情况,会采取什么措施?

答:可以喝大量牛奶、蛋清或豆浆解毒。原因是上述食品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可

以跟重金属盐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可以减轻重金属盐类对胃肠黏膜的危害,起到缓解

毒性的作用。

3、为什么在农业上可用波尔多液(含硫酸铜)来消灭病菌?

答:细菌中蛋白质遇硫酸铜发生变性而使细菌失去活性。

七年级科学上册 1.4 科学测量导学案(无答案) 浙教版(1)

第四节科学测量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3、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能正确记录读数。 4、学会用累积法测量细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重点难点】 1、能熟练的进行长度单位的选择与转换。 2、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课前预习】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进行。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即长度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__。还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有_________、分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符号是_________、d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km =_______m 1m =______dm =_______cm =_______mm 1m=_______mm、1mm =______μm、1μm=_______nm 1m______μm =_______nm 4、潜水艇常用_________来测量距离,雷达用_________来测量距离,激光测距仪用_________来测量距离,这些都是利用_________的发射和接收之间的_________来测量距离。 【情景品学】 激光测距仪 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激光测距仪 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 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激光测 距仪重量轻、体积小、操作简单速度快而准确,其误差仅为其它光学测距仪的 五分之一到数百分之一。 【合作学习】 一、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的选择 1、请观察常用长度测量工具的一大个格和一 小格分别表示的长度,判断测量图41中的物体的 长度分别该用什么工具?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 二、正确使用刻度尺 1、认识刻度尺: 2、使用刻度尺: 活动一:请各小组同学利用你们文具盒中的尺子测出科学课本的长、宽、厚,并交流测量方法 长(cm)宽(cm)厚(cm)

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科学导学案+十个科学家的小故事

七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2、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4、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全面看问题。 【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课前准备】 1、科学要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和。每一个小小的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 2、鱼在水中的沉浮除了与的活动有关外,还与的大小有关。 3、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学习过程】 一、1、观察活动一(奇妙的现象): (1)观察PPT上图片,描述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图1 ; 图2 ; 图3 ; 图4 。 (2)讨论这些图中的自然现象,谈谈你的想法与感受。 (3)请你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奇妙现象,跟大家分享。 2、观察活动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1)自然界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请认真观察PPT上图片,它们各出现了哪些变化? 图1 ;图2 ; 图3 ;图4 ; 图5 ;图6 ;(2)你能举出一些发生在你周围的奇妙的变化吗?

一年级导学案科学

— What is a living thing? 教师寄语: 双语目标:living thing 生物 Step 1、What can you see in the classroom? (在教室里面,你都看见了什么?) e.g. light、flower Step 2、Can you classify all these things?Say out your reason. (你能给这些东西分一下类吗?说出你的理由) e.g. people:1.teacher 2.students ()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3、Do you know other living things? (你还知道其他的生物吗?) e.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4、Look at the picture on P29,what living things can you find? (观察本书中第29页,你能找出什么生物?) e.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5、Evaluation .(评一评) 1、I kno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 know how to do with it. (我知道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这节课,我还有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这节课的评价:(自己评价涂上颜色) 文具摆放合理☆☆☆上课姿势☆☆☆讨论积极☆☆☆发言踊跃☆☆☆ 听课认真☆☆☆礼貌答话☆☆☆相互帮助☆☆☆纠正错误☆☆☆

七年级上科学导学案

安吉县高禹中学七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1.1科学并不神秘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王雪梅审核人:班级:姓名:时间: -------------------------------------------------------------------------------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并对这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2、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环境的污染等的影响。 4、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 全面看问题。 【自主学习】 1、科学要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和。学习科学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________开始的。只要留心观察,从__________________着手,我们都可以 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合作探究】 1、观察活动一(奇妙的自然现象) (1)认真观察1-1、1-2、1-3图片,讨论这些图中的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图1 ; 图2 ; 图3 ; (2)请你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奇妙现象,跟大家分享。 2、观察活动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1)自然界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请认真观察课本图1-4、1-5、1-6,讨论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图4 ; 图5 ; 图6 ; (2)你能举出一些发生在你周围的奇妙的变化吗? 3、你认为科学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科学要研究,并寻找它们、的原因和规律。 (1)下列事物中,属于科学研究对象的是:。 A.风是怎样形成的? B.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 C.为什么会打雷? D.我们学校有多少初一新生? E.小鸡是如何出生的? F.水为什么会结冰? G.小明的理想是什么? H.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导学案附答案

第6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基础巩固提优务实基础,才能有所突破…… 1.物质总是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我们根据变化前后有无,将物质的变化分为和。 2.在下列溶液①pH=1、②pH=4、③pH=7、④pH=9、⑤pH=14中,溶液酸性最强的是(填序号,下同) ,碱性最强的是,显中性的是。 3.盐酸、硫酸、硝酸都是。食醋、橘子汁、番茄酱、苹果、柠檬汁、也都含有某些,具有一定的,不同的酸性物质,酸性。 4.浓硫酸具有很强的,类似的实验表明,浓硝酸也具有很强的。所以在使用浓硫酸或浓硝酸时,应特别注意不要让皮肤和衣服等沾上它们,如果沾上,应立即用,再用 干净,再涂上。 5.不同的碱性物质,碱性有强有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属于碱性物质;纯碱、洗涤剂等属于碱性物质。某些碱性物质有一定的。 6.判断物质酸碱性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物质酸碱性强弱程度称酸碱度,测定酸碱度的最简便方法是使用。溶液的酸碱度用表示,它的范围为。酸性越强,碱性越强。 7.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汽化,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8.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 9.生活中许多变化都产生热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 A.木炭的燃烧放热 B.生石灰与水混和放热 C.白炽灯泡通电发热 D.苹果腐烂发热 10.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铁生锈 B.水汽化 C.煤燃烧 D.人呼吸 11.某些食物的近似pH为:牛奶6.3~6.6,葡萄3.5~4.5,玉米粥6.8~8.0,苹果2.9~3.3,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 A.葡萄 B.牛奶 C.玉米粥 D.苹果 12.取四支试管,分别盛入①稀硫酸,②氢氧化钠溶液,③稀盐酸,④氢氧化钙溶液,分别滴人紫色石蕊试液,其中变成红色的是( )。

一年级科学上导学案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包括两大块: 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棵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 植物是?活?的吗 6 校园里的植物 比较与测量:1 在观察中比较 2 起点和终点 3 用手来测量 4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 做一个测量带7 比较测量带和尺子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的内容。 “植物”单元,将引领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植物,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变化。 “比较与测量”单元,让学生在亲身观察和动手测量中,感知物体有大小及形状的不同。认识一些测量工具,体验不同工具的测量方法以及准确性。 学生情况分析:作为刚跨入小学学习生活的一年级学生,对全新的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也为上好科学课带来了契机。加上本册教材安排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相信他们会倾注更多的热情来学好这门课程。大多数学生会喜爱科学,特别是男生,对于科学实验课充满了期待。但由于之前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这门课程,缺乏相应的学习方法,课堂主动参与思考性也会不足,今后要在这几方面多多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

用途。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同。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一些简单的比较与测量的方法,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学习制作测量纸袋,学习用测量纸带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4.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5.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6.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七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测量(第3课时)导学案 浙教版

科学测量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3.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二、重点、难点 1.温度计的测量原理; 2.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三、课前自习 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 。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 的,在相同的温度下,用手去摸大理石桌面,感觉有点凉;去摸毛衣和棉被,会感觉到温暖。要准确测量温度,需要使用 。 2.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用 表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 。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零度以下,应读作 摄氏度。 3.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前先估计待测物体的温度来选择温度计,注意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 的温度.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 ,不要接触容器的底部和容器的侧壁。 (3)一般不能将温度计 ,读数要等到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 。 4.观察体温计,它与水银温度计相比,在构造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四、拓展提升 动手实验: 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读数是: 读作 (2)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 ①先用手指捏紧体温计上部,用力甩几下,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回落到最低值。 ②把体温计夹在自己的腋下,过3~5 分钟取出。 ③读出自己腋下的温度为____ _℃。 1. 温度计与体温计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2.温度计与体温计读数时有什么不同? 测量范围

3.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前为什么要用力甩几下? 4. 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为什么要过3~5 分钟取出,才能读数? 5.体温计玻璃泡容积特别大,同时玻璃管很细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 五、当堂检测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水银、酒精等液体_______ 的特性制成的。 2.图中温度计甲和乙所示的温度为: 甲读作_____ __;乙读作___ ____。 3. 把手指浸入一杯水中,感觉不冷也不热,这杯水的温 度大约是_____℃,为什么? 4.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______ _ 来测量温度的,如图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请读出下图温度计的读数,读数是. 六、作业布置 七、课后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巴燕中心学校__七__年级地理_学科学(教)案一周一课时 课题:地球的运动设计者__李生月评价组长签字______ 上课时间 ______ 学习目标: 1、用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及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情景链接: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一年中为什么有四季更替?自主研学: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4、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 合作探究:一、1、教师课件演示地球的自传,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提问:观察实验,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 ,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

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二、(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及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课件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2)及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新-课-标-第-一-网(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完成填充图练习。 3、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攀登高峰: 1、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成方向; 4、地球自转产生现象。 5、根据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带:、、、、; 6、热带和温带的分界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是; 7、热带有现象;寒带有现象。 8、知识串连: (1)经线 A、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2)纬线 B、地轴北段及地球表面的交点 (3)地轴 C、地球自转轴 (4)南极 D、及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5)北极 E、地轴南段及地球表面的交点 9、判断: (1)南极和北极是穿过地心的直线及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2)地球上也存在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 (3)过地球上任一点只经线和纬线各一条穿过。 (4)地球仪上长度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5)我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 (6)本初子午线在西半球。 (7)及50°E经线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130°E经线 拓展练习:1假设你在北极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请绘出以北

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观察》导学案设计

科学观察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科学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有计划的细致观察是观察的基础。 2、知道要排除环境对科学观察的影响,消除感官的错觉。 3、知道通过仪器来扩展观察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4、了解科学家是怎么样通过观察与实验进行科学研究的。 【学习重点】 1、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学习难点】 1、正确的使用仪器,如何记录实验现象。 【课前预习】 1、科学发现往往起源于和。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地判断,感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借助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判断。 2、直接观察的含义:,缺点。 3、间接观察的含义: 4、观察记录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和等方法 5、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__ _ ___。用____ __能将微小的物体放大,用___ ___可以观察遥远的星体,用___ ___可以看清运动极快的物体。在 观察实验中,要准确记录实验___ ___和___ ___。 【课堂导学】 一、直接观察(凭借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手指来观察事物) 活动一:观察我们的指纹 (1)看看你的十个手指的指纹,它们的纹路是否相同?。 (2)周围的几个同学合作,用红色印泥将左手大拇指的指纹清晰地印在纸上,比较这几个指纹印,它们完全相同吗?。你认为全班同学指纹相同吗?。 (3)从这个活动中可以得出结论 二、间接观察(借助仪器或工具对事物进行观察) 活动二:我们的观察总是可靠吗? (1)观察课本图1-33,两条横着的直线看起来是笔直的吗?。用直尺验证一下你的判断。 (2)观察课本图1-34,图中是螺旋还是同心圆?。用直尺验证一下你的判断。 (3)再观察下面这些有趣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并对事物作出判断一定可靠吗?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比热》导学案

第4节物质的比热 1.你要知道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2.你要知道比热的概念,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尝试用比热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一、热量 1.概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作热量,用符号Q表示。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多少有关。温度升高(或降低)越多,吸收(或放出)热量越多。 2.热量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比焦大的单位还有千焦(kj),l千焦=1 000焦。 1.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其实质是能量的变化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对应于热传递的过程。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 2.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能在热量名词前加“有”“没有”或“含有”。 3.一个物体的温度即使很高,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多;反之,物体的温度低,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少。 导例1 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热量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 B.热量表示能量的多少 C.热量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变化 D.热量表示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解析:热量指的是由于温差的存在而导致的能量转移中所转移的能量。而该转移过程称为热传递。 二、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一壶水温度从10℃升高到100℃加热的时间比一壶水温度从90℃升高到100℃加热的时间长,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温度变化的多少有关。温度升高得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2.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的时间长,说明同一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质量的大小有关,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3.同种物质,当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等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等。不同物质,当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同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等吗? 取两个相同的烧杯盛放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给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发现煤油温度升高得快一些。所以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加热时间较长的是水,即水吸收的热量要多一些。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三、比热容 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符号:c。 2.单位:焦耳/(克·摄氏度),读作:焦每克摄氏度。 3.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不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 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2.物质的比热容为c,质量为m,初温度为t0。,末温度为t。当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Q吸=cm(t-t0);当物质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Q放=cm(t。-t)。 导例2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物质的比热客与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D.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解析: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质

七年级科学上册 1.5 科学探究导学案(无答案) 浙教版(1

第五节科学探究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以“天花和牛痘”为例学习并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以“身高与脚印长度的关系为例”开展简单的探究活动 3、能规范的书写问题、假设、结论 【重点难点】 1、能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开展探究活动 【课前预习】 1、_____________是获得科学知识的基本方式,它是一个不断地___________,通过多种途径寻求 _____________,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 2、在科学探究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__________,然后,针对需要探究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科学知识和已掌握的有关该问题的信息,通过思考,建立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设计验证方案 ______ _____检验假设与 _____________。 【科学情景】 晚上8:00,你正坐在家里做作业,突然,你房间里面的电灯不亮了。 1、我会提问题。根据情境中的情况,你能提出一个合理地问题吗?。 2、我会猜想。根据你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把你想到的原因,尽可能多的写下来)。 3、我的计划。选择你想到的其中一个原因,你接下来打算做什么呢?。 4、制定好了计划之后,你接下来又打算做什么呢?。 【合作学习】 一、天花与牛痘的故事 阅读教材P28---29的内容,读完天花和牛痘的探究过程以后归纳填空 1、琴纳医生发现和提出的问题是: 2、琴纳医生建立的猜想和假设是: 3、琴纳医生制定的探究计划是: 4、琴纳医生收集到的事实和证据是: 5、琴纳医生的检验和评价(结论)是: 6、琴纳医生最后的合作与交流是:琴纳向全世界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人类从此获得了抵御天花 的有效办法————种牛痘 二、我们一起来探究 根据人脚印的长度判断人的身高(参见课本P29---30) 1、提出问题: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 2、建立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观察》精品导学案设计

科学观察导学案 班级________ 小组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习目标】 1、认识科学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有计划的细致观察是观察的基础。 2、知道要排除环境对科学观察的影响,消除感官的错觉。 3、知道通过仪器来扩展观察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4、了解科学家是怎么样通过观察与实验进行科学研究的。 【学习重点】 1、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学习难点】 1、正确的使用仪器,如何记录实验现象。 【课前预习】 1、科学发现往往起源于和。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 事物做出可靠地判断,感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借助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判断。b5E2RGbCAP 2、直接观察的含义:,缺点。 3、间接观察的含义: 4、观察记录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和等方法plEanqFDPw 5、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______________ 。用___________ 能将微小的物体放大,用 —可以观察遥远的星体,用_____________ 可以看清运动极快的物体。在观察实验中,要准确记录实验 ___ 和________ 。DXDiTa9E3d 1课堂导学- 一、直接观察(凭借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手指来观察事物) 活动一:观察我们的指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看你的十个手指的指纹,它们的纹路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周围的几个同学合作,用红色印泥将左手大拇指的指纹清晰地印在纸上,比较这 几个指纹印,它们完全相同吗?___________ 。你认为全班同学指纹相同吗?__________ 。 (3)从这个活动中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间接观察(借助仪器或工具对事物进行观察) 活动二:我们的观察总是可靠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课本图1-33,两条横着的直线看起来是笔直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直尺验证一下你的判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课本图1-34,图中是螺旋还是同心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直尺验证一下你的判断。 (3)再观察下面这些有趣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并对事物作 出判断一定可靠吗?RTCrpUDGiT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七年级上册 生物导学案答案 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 教师寄语:有生命,就精彩!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说出生物特征能力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一定认识其中不少的生物。那么,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生物?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课前观察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 (一)通过各小组的回答说明,要想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 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 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阅读课本P2-P5页,探究下列问题: 1、填充下图,识记生物的基本特征。 2、观察动物题材的投影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结合课本第插图,讨论: (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呼出 _______________。 (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 (4)课本第五页插图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科学计数法》导学案2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有 理 数 2.10科学计数法 【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体会科学记数法的好处,会用科学记数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数; 2.弄清科学记数法中10的指数n 与这个数的整数位数的关系. 【学习重点】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数. 【学习难点】 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一、温故知新 1.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比较大的数,如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太阳的半径、光速等,读写这样大的数有一定的困难,先看10的乘方的特点: 210100= 3101000= 610=1000 000 910=1000 000 000 10=n 10…..0(在1后面有 个0) 二、预习导学 1.对于一般的大数如何简单地表示出来? 1 370 000 000=1.37×1000 000 000 91037.1?= 读作1.37乘10的9次方(幂). 6 400 000=6.4×1000 0006104.6?= 读作6.4乘10的6次方(幂). 300 000 000= = . 读作 乘10的 次方(幂). 2.科学记数法: 像上面这样,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 是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谨记三点:

(1)弄清a×10n中的a的取值范围 (2)正确确定a×10n中的n的值,当所记数大于10时,n是且等于所记数的整数位数。 (3)会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 提醒:a符号与原数的符号相同,如:将37000 -而不是3.7。 -科学记数时,a为 3.7 一、师生共练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 000;572 000 000;123 000 000 000;2887.6 -; -;30900000 2.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在贵阳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约为1400000人,将数据14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1.4×107(B)1.4×106(C)14×105(D)0.14×107 3.太阳直径为6 ×千米,其原数为多少米? 1.39210 二、合作探究 1.P64做一做 (1) 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书约2700万册,居世界第五位。清镇市第三中学图书室一个书架所存放图书900册.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书需要多少个这样的书架?用科学计数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科学记数法》导学案

1.5.2 科学记数法 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体会科学记数法的好处,会用科学记数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数; 2、弄清科学记数法中10的指数n 与这个数的整数位数的关系。 重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数; 难点: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一、自主学习: 1、展示你收集的你认为非常大的数,与同学交流,你觉得记录这些数据方便吗? 2、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比较大的数,如太阳的半径、光速,日前世界人口等,读写这样大的数有一定的困难,先看10的乘方的特点: 210100= 3101000= 610=1000 000 910=1000 000 000 10=n 10…..0(在1后面有 个0) 对于一般的大数如何简单地表示出来? 3000 000 000 3=×1000 000 000 83=×10 696000 6961000 6.96==××100 000 56.9610=× 读作6.96乘10的5次方(幂) 3、科学记数法: 像上面这样,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 是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谨记三点: (1)弄清a ×10n 中的a 的取值范围 (2)正确确定a ×10n 中的n 的值,当所记数大于10时,n 是 且等于所记数的整数位数 。 (3)会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 提醒:a 符号与原数的符号相同,如:将37000-科学记数时,a 为 3.7-而不是3.7。 二、合作探究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 000; 572 000 000; 123 000 000 000; 2887.6-; 30900000-; 2、第五次人口普查知山西省人口总数约为3297万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多少人?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同步导学案(全册)

1我们知道的植物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植物 2.学会栽种植物并观察植物生长 【学习重难点】 1.能分辨植物 2.了解植物特征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塑料花是什么?() A.植物 B.动物C.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 2.请问植物有生命吗? 3.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植物有的部分。() A.手 B.眼睛 C.叶4.判断下列说话是否正确。 植物不需要水分。 5.植物能在池塘里生存吗?你都在池塘里见过什么植物? 二、达标检测 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2.树、草、向日葵是植物吗? 3.栽种植物前,你需要为它准备什么呢? 4.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吗? 5.说说你栽种的植物生长有什么变化。 2观察一棵植物 【学习目标】 1.选择一棵植物进行观察。 2.学会怎样观察植物。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植物在大自然中的生长环境。 2.观察植物茎、叶。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植物是_________色的。 2.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植物没有根。 3.在大自然中,你在_________见过下图这种植物。

4.你可以用什么方式观察第三题图中的植物呢? 5.植物的主要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达标检测 1.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你所观察的植物的茎。 2.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你所观察的植物的叶。 3.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你所观察的植物的根。 4.请用语言描述你所观察的植物。 5.在下面空白处画一株植物。

3观察叶 【学习目标】 1.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学习重难点】 1.能描述叶的形态 2.能分辨不同种类植物的叶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桃树叶像什么?() A.眉毛 B.爱心 C.扇子 D.眼睛 2.杨树叶像什么?() A.银针 B.眉毛 C.手掌 D.扇子 3.芭蕉叶像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松树叶子是针状的。 5.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叶是什么样的。 二、达标检测 1.下图中的叶子可能是哪种植物的叶子?() A.桑树叶 B.银杏叶 C.牵牛叶 D.枫树叶 2.银杏叶像()

平哥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5.1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

七年级(上)科学 编号:040501 主备:祝小平 使用时间: 2013年12月 日 姓名: 1 七年级科学上册§4.5.1 熔化与凝固 导学案 【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 1、能说出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熔点的概念。 2、能说出海波和松香熔化过程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能根据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 【教学重点】海波和松香熔化过程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晶体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课前预学、课中交流】 1、什么是熔化? ,生活中哪些是熔化现象 ; 什么是凝固? ,生活中哪些是凝固现象 。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阅读书本第145页表4-11可知:不同的晶体熔点 ,熔点是物质的一种 。冰的熔点是 ℃,冰在0℃以下处于 状态,冰在0℃以上处于 状态。 3、下表记录了萘加热过程测得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60 65 70 75 80 80 80 85 90 (1)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该物质的图像 (将各点用平滑的线连接)。 (2)分析图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合作学习】 活动:书本第143页探究海波、松香熔化的规律,完成书本144页表4-10记录表及图像。 主要实验方法:水浴法(使晶体均匀受热)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水、烧杯、试管、晶体(海波)、非晶体(松香)、温度计、钟表、搅拌器。 操作提示:(1)把装有海波的试管(高度约3cm )放在盛有温水(稍低于海波的熔点是48℃)的大烧杯里。给海波加热要缓慢均匀,随时搅拌海波,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2)等海波的温度接近熔点时,稍减慢加热速度。水浴应缓慢加热,使试管内外温度差保持在5℃左右,在海波熔化过程中应保证水温不超过55℃。(3)分组:两个实验同时进行,每实验需报时一人,报温、报物质状态一人,记录一人。 问题1:根据海波和松香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图像分析,海波和松香在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 给海波加热,海波的温度先不断 ,当温度上升到 ℃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 ,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 ℃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给松香加热,在整个过程中松香的温度不断 ,并在熔化过程中断续 热量。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

阜新二中__七__年级地理_学科学(教)案一周一课时 课题:地球的运动设计者__康有为评价组长签字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 学习目标:1、用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情景链接: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一年中为什么有四季更替 自主研学: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4、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 合作探究:一、1、教师课件演示地球的自传,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提问:观察实验,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 ,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二、(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课件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 变化有什么规律 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完成填充图练习。 3、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攀登高峰: 1、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 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成 方向; 4、地球自转产生 现象。 5、根据 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 带: 、 、 、 、 ; 6、温带和寒带的分界是 ; 7现象;寒带有 现象。 8 (1)经线 A 、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2)纬线 B 、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地轴 C 、地球自转轴 (4)南极 D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5)北极 E 、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9、判断: (1)南极和北极是穿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2)地球上也存在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 (3)过地球上任一点只经线和纬线各一条穿过。 (4)地球仪上长度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5)我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 (6)本初子午线在西半球。 (7)与50°E 经线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130°E 经线 拓展练习:1假设你在北极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 样的,请绘出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线图 2. 假设你在赤道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请绘出以赤道为中心的经纬线图 学(教)报告: 巴燕中心学校__七__年级地理_学科学(教)案 一周一课时 课题: 地球的运动(2 设计者__李生月_____ 评价组长签字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 学习目标: 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级界线 2.知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极昼极夜现象 重点难点 五带的划分 情景链接:情景链接 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我们学习五带的划分 自主研学:1.五带划分依据:__________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2.名称及界线: (1)A____带 B_____带 C_____带 D_____带 E______带 (2)a______(纬线)它是_____带和_____ 带的分界线,依次说出b 、c 、d 。 3.气候特点 合作学习 1.填五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温度带的名称: A_________ B_________ (2)五带中既无极昼极夜,又无阳光直射的是____带和____带。 (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带和____带,有阳光直射的是____带。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一年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每天12点时(正午)一样长吗?什么时候最长?是由于地球的什么运动引起的? (2)一天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什么时候最长,这又是由地球什么运动引起的? 小结提纲思维导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