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至第五章)整理doc

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至第五章)整理doc

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至第五章)整理doc
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至第五章)整理doc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填空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_______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

活动的本质区别。

2.教育系统不仅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_______和_______。

3._______是人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主要负责情感与认识之间的联系及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传授。

4._______是起始阶段教育,是处于较低级阶段的教育,显得非常简单和原始。5._______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6._______的产生和_______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7.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_______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8.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当时称为_______。

9 .孔子的教育思想言论记载在《_______》中,如“有教无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10.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是由、和三大要素组成的。

11建社会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和的特点。

12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它对先秦儒家教育思想、教学经验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在欧洲,最早的教育学专著要算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发表的,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教育是()。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2.教育同生产劳动分离是()。

A.原始教育的特点 B.资本主义教育的特点

C.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D.古代教育的特点

3.学校产生于()教育阶段。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现代

4.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古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原始教育

5.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6.教育学就是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

7.“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教育的思想。

A.全民 B.终身 C.民主 D.现代

8.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9.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10.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昆体良

11.哪部教育著作被人们看做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尔》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2.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等教育观念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福禄贝尔 C.陶行知 D.陈鹤琴

13.赫尔巴特在他的《普通教育学》中论述了教学的四阶段,即()。

A.明了、联合、系统、想象 B.明了、联想、系统、手段

C.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D.清楚、明了、系统、方法

14.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A.杨贤江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王道俊

15.杨贤江于1903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是()。

A.《新编教育学》 B.《教育学》 C.《新教育大纲》 D.《实用教育学》1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7.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18.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19.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称为是()。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巨著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20.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21.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22.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A.康德 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 D.福禄培尔

24.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早在原始社会里就出现了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教育。()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

3.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教育基础理论的学科,又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实用学科。()

4.教育学和教育同时产生。()

5.教育学实质是教育经验的汇编。()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填空

1.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2.“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说明教育发展于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文化影响教育___________;文化影响教育_________。

4.学校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是其他社会组织不能代替的,是因为教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

A.性质 B.教育组织形式 C.教育方法 D.教育结构

3.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说明教育具有()。

A.社会性 B.超前性 C.不适应性 D.相对独立性

4.同是现代化国家,英国历来注重“绅士”教育;德国重视技术教育;美国注重实用教育;日本注重学历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

A.竞争性 B.历史继承性 C.独特性 D.个别历史继承性

5.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6.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7.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8.()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9.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 D.教育的规模

10.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A.专业结构 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 D.生产力水平

11.能影响教育思想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12.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13.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

14.关于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D.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15.现在很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有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这说明()。

A.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C.教育要先于经济而发展 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16.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17.“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

有()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2.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指传授新知识。()

3.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教育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的手段。()

4.“教育救国论”是科学的、可行的,“教育改造社会”也是可以实现的。()

5.教育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对政治文明具有一般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忽视此作用。()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

一、填空

1.人的发展在内容上包括和两方面。

2.历史上对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研究有和两大流派。

3.自然环境是围绕人类或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界。

4.人的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由一定的到一定的

的过程。

5.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前提是。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主观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能动性

2.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社会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3.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A.外铄论 B.内发论 C.环境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5.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6.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旬子 C.孟子 D.老子

7.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8.下列说法中,对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B.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

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D.教育的发展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好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9.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0.小学生的思维()。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1.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12.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

A.全面发展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统一要求

13.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的典型代表。

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4.“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5.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

16.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 B.互补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7.儿童主体发展的源泉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体活动

18.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9 .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特点。

A.互补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0.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这说明()。

A.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D.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21.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霍尔 B.华生 C.泰勒 D.格塞尔

22.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23.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必须做到()。

A.长善救失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教学相长

24.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5.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26.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的特征进行。

A.顺序性 B.互补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27.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

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这说明()。

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28.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29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

影响的是()。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x”)

1.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2.遗传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因此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3.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

4.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的发展。()

5.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第四章教育方针

一、填空

1. 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2.教育目的问题是教育的问题,对整个教育活动的作用及功能是多方

面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标准,教育目的有和之分。4.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位次名称的含义及所产生作用的特点既有相同性,也有各自的独特性。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基础。

6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是和。

7.许多新的教育理念纷纷涌现,如合作教育、创新教育、生本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等,这些理念是对的丰富、深化和发展。

8.教育目的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一般都要有以下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何种;二是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什么样的。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D.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

2.人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方法

3.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提高国民素质 B.传授科学知识 C.培养创新素质 D.培养实践能力

4.教育方针核心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思想 C.教育方法 D.教育制度

5.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调控功能 B.定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6.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教育为谁服务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7.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教材 B.教学大纲 C.教学计划 D.教学内容

8.()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内容 D.教育规律

9.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11.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是()。

A.教育规律 B.教育任务 C.教育性质 D.教育目的

12.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13.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作出规定。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人才规格

14.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5.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等教育 D.终身教育

16.素质教育是面向()的教育。

A.全体教师 B.全体学生 C.全社会成员 D.全部个性

17.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为重点的教育。

A.实践能力 B.健康的体魄 C.高尚的道德 D.创新精神

18.素质教育是促进()的教育。

A.个性发展 B.认识发展 C.情感发展 D.意志发展

19.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0.普通中小学(包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的性质是()。

A.基础教育 B.高等教育 C.学前教育 D.中等教育

21.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它具有强制性。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家庭教育

22.()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全民教育

24.衡量和评价小学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小学培养目标 B.考试 C.小学教育目的 D.教学内容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教育目的是进行教育工作的“理想意图”。()

2.素质教育是系统工程,是全体性教育,是差异性教育;素质教育不是无考试教育,不等同于能力教育,不是放任教育,不是排斥课堂教学的教育。()3.高中阶段虽然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承担着重要任务,是一个人发展最关键、最活跃的时期,但高中阶段的教育性质已不属于基础教育。()

4.由于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哪个阶级、哪个社会)培养人”的规定性,因此可以互相代替。()

第五章教师

一、填空

1.“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再没有比它更高尚的职业”。这是提出来的。

2.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当是;而且也就是人类灵魂的。”

3.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为目的的复杂的艰巨的劳动。4.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都对教师下过不同的定义或作过不同的解释,如汉代杨雄说:“师者,”;唐朝说:“师者,所以传道、解惑也”;美国的布鲁纳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而且是”。5.国外有的教育家提出教师要“一切东西懂一点,某一东西懂全部”是不无道理的,它说明教师要。

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7.“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为师也”。这句话说明教师必须懂得,掌握。

8.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和。

9.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中实现的。

10.我们认为,教师要有的分析、深化和雄辩之才,又要有艺术家的、概括和之才;既要有的观察、实验和推理之才,又要有凝练、形象和之才。

11.教师的示范是学生、的表率,是和学生成长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12.马卡连柯指出:“一般的说,是最辩正、最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的一种科学,”这不仅反映了的特点,而且也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3.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

A.高度的政治觉悟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关系

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5.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6.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7.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A.必要保证 B.必然结果 C.必然要求 D.必然趋势

8.“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9.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是()人员。

A.专门 B.专业 C.职业 D.研究

10.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

A.关健作用 B.桥梁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1.在教育史上,两种不同的师生关系模式是()。

A.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 B.内发论与外铄论

C.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D.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1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热爱学生 B.热爱教育事业 C.热爱劳动 D.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13.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 B.内容 C.任务 D.途径

14.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15.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A.人格培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16.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17.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的关系。

A.授受 B.民主平等 C.相互促进 D.依附

18.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19.当代教师的质量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方面。

A.政治素养 B.文化素养 C.专业素养 D.道德素养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教师是一种古老又永恒的职业。()

2.“传统教育”学派和“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德国的夸美纽斯和英国的杜威。()

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4.“学而不厌”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规范。()

5.教学有法,但有定法;教学有原则,但没有死框框。()

6.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决定的。()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8.教师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积极地引导学生,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体现了教师因材施教的行为。()

9.教师的劳动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复杂的劳动。()

10.教师的劳动时间,没有上下班的严格界限,教师的劳动地点,也没有校内外的明确分工。()

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节重点(考试通过,超有效)

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绪论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问题. 教育的对象:不限于青少年,也包括幼儿、特殊儿童(主要是缺陷儿童)以及成人。 3.教育学创立的标志和条件:教育学的创立于16世纪—18世纪。 简述教育学创立的体系?(标志): ①对象: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②概念和范畴: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 ③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④结果: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⑤组织机构: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教育学创立的条件 (1)来源于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2)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3)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4.教育学的发展:形成多种流派. ①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强调定量研究 ②文化教育学:狄尔泰等;采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 ③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 ④制度教育学:乌里、瓦斯凯等 ⑤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的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 ⑥批判教育学:鲍尔斯 5.当代教育学的特征(发展趋势)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6.谈谈你对学习研究教育学重要意义的认识。(P25-27) 答:学习研究教育学重要意义在于: 1、能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 2、能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能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 4、能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能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学校教育是有那些基本要素构成的? 答:(1)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的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包括: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学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及教育的对象;教育影响,及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方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2.教育被划分为几个阶段,及其特征+ 答:1)原始教育:教育水平低,教育没有饥饿极性,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2)古代教育A奴隶社会教育:古代学校出现,教育阶级性出现,古代教育与生产实践相脱离B封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中很大一部分是军事教育; 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3. 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P62-65) 答:现代教育的特征如下: 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面向一小部分人,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 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 3、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 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 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从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出发,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未雨绸缪。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 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 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 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 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 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 1、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 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德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法国包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 2.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起源说,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教育学》网上考试题库(附答案)

《 教育学》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古代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是( )。 A )王夫之 (B )孔子 答案:B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 )《师说》 (B )《颜氏家训》 (C )《学记》 答案:C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 A )《普通教育学》 ( B )《爱弥儿》 答案:A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守原则是()。 A )因材施教原则 (B )巩固性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C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把教学看成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类的全部艺术”。 A )《理想国》 答案:B 、将教学看成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是哪一位教育家( )。 ( (C )朱熹 (D )颜之推 2 ( (D )《进学解》 3 ( (C )《教育漫话》 (D )《民主主义与教育》 4 ( 5 ( (B )《大教学论》 (C )《教育漫话》 (D )《大教育论》 6 ( A )杜威 答案:B 、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发展。 A )教育规律 (B )教育价值 答案:D 、我国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 )。 (B )夸美纽斯 (C )布卢姆 (D )布鲁纳 7 ( (C )教育现象 (D )教育问题 8 ( A )商务印书馆编的《教育学》 C )凯洛夫的《教育学》 (B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 (D )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 答案:B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 )教育现象 ( B )教育方针 9 ( (C )教育政策 (D )教育 理论 答案:A

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供参考)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关系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构成的。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2.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成不平衡关系。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的起源论:生物起源论(错)、心理起源论(错)、劳动起源论(对)。 原始社会教育特征:1.有社会性无阶级性。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3.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模仿学习。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和崇文馆。 宋代时,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依据是《四书》。明代,八股文被列为科举考试固定格式。 古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点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西欧封建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 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近代社会教育的变化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教育的世俗化。 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教育的现代化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教育学著作: 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韩愈《师说》无名氏《大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孔子学说的核心“仁”“礼”。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 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墨翟主要思想“非攻”“兼爱”认为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 史上第一部教育学文献是:《学记》。 产婆术出自“苏格拉底”。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凯洛夫《教育学》

教育学复习资料75123

一、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怎样协调二者的关系? 答:(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目的、制度、内容与方式,以及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这主要表现为: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3)二者关系的协调①关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由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分析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单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与文化要求来考察教育;还应当重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注重发挥教育特有社会功能,注意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连续性。②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教育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受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需求制约的,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仍是其根本的特性。如果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当做绝对的独立性,就会使教育走向“超经济”、“超政治”、“超文化”的错误道路,丧失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③在重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独立性。教育是一定社会中的教育,社会制约性是其根本特性,而教育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应在重视教育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使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符合自身的规律,健康、合理的发展。 总之,教育要与这一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状况和民族文化发展状况相适应,同时又要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做到两者的辩证统一。 二、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怎样评价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在你看来,需要一些什么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在社会变迁中的积极作用? 答:(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2)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主要是指向整个社会整体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的。而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人是作为工作来设计、培养的。具体而言,对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评价如下:①教育的社会变迁对社会的存在和延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能够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提出大量新的观念,从而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延续。②教育的社会变迁对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发展教育,可以提高社会成员的各种潜能,获得大量的人力资本,从而既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从而促进社会的演变和发展。③教育的社会变迁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是作为社会的工具来审视、设计、培养和训练的。然而,在该过程中,人的知识、技能以及思维品质、个人潜能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促进人在社会变迁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①合理的社会制度。建立合理、科学的社会制度,有助于人们需求的满足、建议的表达和权利的实现,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助于社会的存在和延续。②健全的教育制度。建立健全的教育制度,提升教育质量,以便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有助于社会创造力的提升和社会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为促进社会的变迁做好准备。 可见,健全的社会制度和良好的教育质量是促进人在社会变迁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有效条件。因此,要促进社会制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及教育的高质量性。

教育学必考内容(完整版)

第一章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教育的概念:广义:泛是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也叫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的概念: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中世纪大学的学科设置:文法神医四科技 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1十八世纪以前培养人才的职能,代表学校意大利的萨拉诺、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2十九世纪初德国大学发展科学职能的产生代表学校,从1810年开始最早的是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不用死记硬背,重视教授讲演,提倡师生的独立研究和对学术方面的新的建树和贡献。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建立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提出了“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柏林大学的创立所学术研究引入大学,大学活动范围扩大了,具有了第二种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布莱斯劳大学、波恩大学、慕尼黑大学3十九世纪末美国大学服务职能的发展,代表学校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 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服务形式:1教育服务,包括委托培养、推广教育及举办技术人才培训等。2科技服务,包括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咨询等3信息服务,包括利用高校数据库、图书资料等为社会服务4装备服务,包括利用高校精良的装备,如仪器设备、实验室、测试中心、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等向社会开放)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方针的总概括。 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2教育的培养目标3实施的途径 我国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中国教育方针的演进过程:1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萌芽和形成2文革时期教育方针的严重扭曲3教育方针的拨乱反正和新时期的发展与完善 教育的目的的含义: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有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1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2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3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4高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要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2有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主义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活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1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2教育目的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3民族传统对教育目的产生重大影响4确定教育目的,特别是制订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教学工作,科研训练,社会实践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社会本位论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代表人物:柏拉图、洛克、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B )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3.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 D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4.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C )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5.教育通常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 D ) A.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文化教育; B.社区教育、校园教育、家乡教育 C.自我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D.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6.教育的目的是谁来决定的?( B ) A.父母亲;B.教师;C.教育部官员;D.执政党 7.现代教育最显著特征是:( D ) A.教育的法治化B.教育的均衡发展

C.教育的公益性增强D.教育的普及化 8.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也可以说教育具有:(A.时代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 9.学校教育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0.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 A )。 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 1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 B )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12.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 )。 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斯多德) D C.孟子柏拉图D.朱喜苏格拉底 13.“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 C )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巴班斯基D.赞可夫 14.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 ) 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15.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16.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B )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华师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教育:有意识地以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育学:是研究教学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3.学校体育以生产力的发展、体脑分工、文字的产生几个因素作为它生产的基础。 4.最早的职业教师产生于希腊 5.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教育学之父" 6.“教育上的哥白尼”18世纪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爱弥儿》教育是使儿童的天性获得率性的发展 7.德国,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1806年发表《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称传统教育。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教学形式明了、联想、传统、方法。学生其勒尔和赖因将其分为:预备、提示、联想、系统、总结、应用。 8.美国哲学家与教育家杜威“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9.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所有研究者都认为教育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 10.学校教育最早产生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国家,即亚述和古巴比伦。 11.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誉为希腊的“启蒙者” 12.教育学产生:生理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最根本)条件:人类劳动的进行(最根本),语言的形成(必要) 13.学校教育的出现时间和标志性事件:A.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B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C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4:.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明确提出建立教育学 15.康德:格尼斯堡授课,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16.洛克:“白板说”,教育万能论 第二章 1.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矛盾性:社会发展方向规定人发展方向社会发展水平制约人的发展水平,他们之间总存在一定矛盾。一致性: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互决定。 2.人、社会、教育三者的关系,在宏观方面的理解 答:人、社会和教育多关系中最基本的一个关系,他们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具矛盾性,又具有一致性。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处于中介转化地位。 4.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答:A个体的先天性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b遗传差异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B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p41 C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人的发展的受动性和能动性都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b人的潜能和素质的发挥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c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 5.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够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答:A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B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更新)

教育学知识点 1.战国后期,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 2.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3.“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 4.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六艺”和欧洲中世纪“七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5.杨贤江: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代表。 6.孟禄—“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属于心理起源论。 7.洛伦兹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 8.《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 10.国外(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 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教育家是斯宾塞。 12.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1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永恒性。 14.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它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社 会性。 15.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16.卢梭——个人本位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 坏。” 17.个体本位论——“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 18.社会本位论——“造就合格公民”。 19.古希腊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 20.赫尔巴特——教育永远具有教育性。“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知、情、意的统一。 21.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22.夸美纽斯: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论证的教育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 23.夸美纽斯把教师赞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4.夸美纽斯提出“百科全书内容观”,“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25.“产婆术”——苏格拉底。 26.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康德。 27.昆体良——最早提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教学法。 28.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 29.裴斯泰洛奇—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 育家。 30.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生活教育。 31.瓦根舍因——范例教学。 32.洛克——白板说。 33.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理论核心: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完整版】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中(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1记住并深入地理解“教育是什么” (1)广义的“教育”定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提升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狭义的“教育”定义:即学校(专业)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学会区分教育与主要类似概念(无论怎么深入都不过分)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者:非常多样(父母、朋友、记者、教师等),具有教育性目的,具有相关知识,是一种规定。 学习者(受教育者):学习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差异是对主体性的关注,未成熟性和可塑性是学习者的基本属性,学习者具有个性化的学习目的、学习背景、学习困难和自我控制水平。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功效,既包括功效的内容,也包括了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功效实现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看,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出来的,是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两者的区别在于教育者和教育影响的专门化和系统化程度和水平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1862-1915)和拉伊(1862-1926) 代表作:《实验教育学纲要》(梅伊曼)和《实验教育学》(拉伊) 基本主张: 第一,反对思辩教育学; 第二,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 第三,提出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形成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结果用于实践); 第四,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基本评价: 第一,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第二,实验科学方法本身存在着局限性; 2.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学家狄尔泰(1833-1911)、斯普朗格(1882-1963)和中国的石中英

普通教育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对于如何给概念下定义的逻辑规则: (被下定义的)概念+种差+邻近的属 2、广义的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的最主要的区别: (1)具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专门的机构、专门的教职人员、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专门培养人) (2)可控性最强,具有明显的制度化。 【为什么对教育是什么没有一致的看法?主要原因:(1)定义者的哲学观、价值观及逻辑方法不同,对教育的解释就不同;(2)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实验和定量研究尚不成熟,对概念下定义主要是依据经验事实和历史事实;(3)不同时代对教育有不同的要求;(4)不同民族、国家的历史变迁、文化背景不同,对教育的认识就不同;(5)一个根本性原因,是没有按照逻辑规则来进行。】 4、著名分析教育哲学家夫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将不按逻辑规则而仅仅通过语言述来进行定义的方式称为“定义性述”。他列举了三种定义性述:规定性定义(创造的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概念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涵)。 5、教育学 宏观: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解释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中观: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微观:教育学是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为主要容的课程。 6、教育的产生—几种较有影响的说法: (1)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完全起源于生物的本能。动物界的老猫教小猫抓老鼠也是教育。 (2)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孟禄 主要观点:教育是“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劳动。——我们认可的观点 7、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 8、教育产生的原因: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年轻一带传授生产知识和技能,根据社会化生存

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儒家非常重视教育在国家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礼记》是儒家著作,其中《学记》(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为经典。 2.孔子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见于其弟子辑录的《论语》中。主张“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 3.苏格拉底:古希腊人。启发式教育,《产婆术》,方法:讨论、谈话、提问等。 4.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个里程碑:①②③ ①柏拉图:古希腊人。培养哲学人才,《理想国》和《法律篇》。 ②卢梭:法国人。《爱弥儿》,强调培养自然人,教育要顺其自然,自然主义思想。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革命” ③杜威:美国人。《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代表,提出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5.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1632年撰写《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教育要适应自然、分科教学。 6. 赫尔巴特:德国哲学家,传统教育代表,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围绕三个中心:教师、教书、教室。 7.教育起源: 心理起源:孟禄,美国心理学家,强调“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在社会主义国家广为流传,如:中国。 第二章教育与发展 1.教育对文化的影响:是指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功能:①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物+人)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材)③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多元文化)④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创新) 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 第三章教育目的 1.西方传统教育目的观: ①宗教本位论:代表人物:夸美纽斯、乌申斯基、小原国芳。 ②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塔洛齐、福禄培尔。基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③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基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和社会价值来确定。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①我国教育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方向性; 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③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④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质量标准; ⑤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一贯坚持原则; 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时代取向。 第五章课程 1、课程的类型 ①从内容固有属性分: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②从内容组织方式分:分科课程(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 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才接受的教育;

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 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 4.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 六、高等教育的特征 1.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 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七、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1.国家层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标; 3.专业院系: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提出更具体的人才知识、能力、品行目标。 八、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1.基本功能 ①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 ②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 ③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④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衍生功能 促进社会成员的流动;促进文化交流、重组;成为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安置社会人口。 九、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 1.教学(培养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2.科研: 3.社会服务: 十、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完整版)心理学、教育学(学霸笔记)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定义为: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