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勘探要点 二

勘探要点 二

勘探要点 二
勘探要点 二

勘探要点二

第四章公路初勘

一、一般要求

1、应全线进行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调绘范围应满足路线方案比较、工程设计和病害处治的需要,观测点布置、密度符合规范要求,观测点定位精度满足工程需要。

2、勘探点布设应注意微地貌变化,每一地貌单元应有勘探点控制,在地貌突变或异常处和工程关键部位应有勘探点控制。

3、勘探重点是影响路线方案或线位布设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及重大工程构造物地段;地质简单路段,间隔一定距离应有勘探点控制。

4、地质条件简单的路段勘探,以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等简便方法为主;地质条件复杂路段勘探,应尽量采用物探方法,并附以必要的钻探验证。

5、技术性钻孔应布设在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变化大且有代表性的路段,技术性钻孔与一般性钻孔可各按50%控制,宜交互布设。技术性钻孔应提高岩芯采取率,尤其是破碎岩层、软弱夹层、软岩、软土、膨胀土等。

6、测试工作应按不同工程地质单元,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

以了解沿线土石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质和水质特征。

7、各勘探点应尽量达到不同的勘察目的;各分项工程应进行统计,列出工程位置、调查勘探目的、勘探工作量、勘察结论、工程建议等事项。

二、路线初勘

1、应区分不同地形地貌单元、区分不同的不良地质地段、区分不同的特殊性岩土路段,阐明路线布设的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性、耐久性,提出对路线方案布设意见或建议。

2、应查明与选择路线方案和确定路线走廊有关的地质问题,如:沿线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特性岩土的类型、性质及分布;大型路基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路基筑路材料的来源;预测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病害及其性质和对工程方案的影响。

3、勘察工作应包括各路线比较方案,路线两侧宽度各为150米至200米,特殊路段应扩大勘察范围,以示出影响路线方案的地质现象的周界为原则。

4、路线工程地质图,比例采用1:50000(~1:200000)。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采用1:10000(~1:20000),重点路段另绘制1:2000(~1:10000)。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水平比例尺用与工程地质平面图相对应,垂直比例尺用1:200~1:2000。

5、观测点数量、间距、密度应符合沿线地质条件和精度要求,测点定位方法正确,定位准确。

三、路基初勘

1、一般路基初勘应查明地基稳定和边坡稳定及设计有关问题,与路线工程地质图一并绘制。勘探点根据复杂情况布设,一般应选择在地形特征点处,平均间距一般为200米至500米。测试点重点布设在土质路段,测试点数量一般为勘探点的一半,野外

鉴别并进行常规物理、水理及化学性质和必要的力学试验。

主要内容包括岩石名称、岩性、产状、风化程度;表土类别、名称、密实度、含水量,并试验其塑液限和自由膨胀率;地下及地表水活动情况。

2、高路堤路段应查明在附加荷载作用下,地基沉降和滑移的稳定性,重点调查地层层位、层厚、土质类别、地下水埋深及其分市等情况;确定土的承载能力、抗剪指标和压缩指标;判定在路堤附加荷载作用下,地基沉降和滑移的稳定性;地层中的软弱层要认真查明其层位、厚度和各项物理、力学指标。

测绘工程地质平面图,采用路线平面图,精度采用1:5000。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200至500米,比例采用1:100~1:200;每个工段不少于2个断面;每个断面勘探点不少于2个。

3、斜坡陡于1:2的陡坡路堤路段,应查明沿斜坡或下卧基岩滑动的可能性。调查覆盖土层的层位、层厚、土类,调查下卧基岩倾斜度、岩性、产状、风化程度,调查地表及地下水情况;确定

土层和岩层界面的抗滑、抗剪指标。

测绘工程地质平面图。测绘控制横断面。现场测试物理力学指标。

4、边坡大于20米的深路堑或需要处理的边坡,应调查软弱结构面滑动可能性、判断边坡的稳定性。应对开挖边坡的土层、岩层及软弱结构面滑动的稳定性进行调查;调查边坡岩土组成情况,岩土界面的坡度与倾向、岩石风化程度;调查土质边坡的层位层厚;调查边坡岩层层位、层厚、产状、岩性、软弱夹层及构造面情况,结构面抗剪、抗滑指标;调查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情况,特别是地下水埋深及渗水情况和地表水活动情况。

绘制工程地质平面略图。测绘控制横断面。现场测试物理力学指标,判定岩、土工程等级。

5、支挡工程路段应探明下卧软弱地层的存在及分布。调查承重地基的地层物理力学指标、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特别要查明有无下卧软弱地层的存在及分布;论证推荐支挡工程方案。绘制工程地质平面图。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30至50米。

6、河岸防护工程应调查岸坡地质现象、河段水力特征、冲淤变化规律、工程基地地层、岩土组成、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确定临河或沿河需要设置河岸防护或疏导工程的范围。绘制工程地质平面略图。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为30至50米。

7、改河(改渠)工程应调查原河段的水流、水力特征,冲刷、淤规律,性质、类型及发育阶段;调查改移河段的地形地貌、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改移工程实施后,预测河流两岸及下

游冲刷或淤积情况,分析设置防护工程的必要性。绘制工程地质平面略图。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采用100米。

五、小桥涵初勘

1、重点勘察小桥、涵洞的台、墩地基覆盖层厚度及承载力,基岩埋深、风化程度及承载力。

2、绘制小桥涵轴线及墩台轴线地质纵断面,比例与路基横断面相同。

3、勘探点每个轴线不少于1个,包括露头、挖探、简易钻探、触探和物探。

4、测试利用露头、挖探、简易钻探采样进行,可以是目测或原位测试。

六、互通式立交初勘

1、勘察重点及要求参照相关专业进行。

2、绘制互通式立交工程地质平面图。

3、分路线绘制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七、沿线设施初勘

1、勘察范围包括监控通信分中心、监控通信所、隧道管理站、收费站、检查站、服务区、停车区、养护工区等。

2、除满足公路工程初勘要求外,还应满足房建工程等地勘要求。第五章桥位初勘

一、桥位选择

1、初勘阶段应对各参选桥位方案进行同等深度的地质勘察,并对建桥适宜性、稳定性、环境协调性等方面做出结论性评价。

2、一般工程地质地区桥位应适应地形、地貌、地物等方面的要求,选在两岸有山嘴或高地、河岸稳定、河沟顺直、便于布置施工场地、便于运输材料的位置,不宜选在上下游有山嘴、石梁、沙州或地下、地面有重要设施干扰的地段。应选在基岩、坚硬土外露或埋藏浅,地质条件简单、地基稳定的区域,不宜选在断层、滑坡、泥石流、岩溶等发育地段。

3、特殊地质地区桥位选择,在满足一般地区要求之后,还应针对泥石流、岩溶、滑坡、沼泽、黄土地区进行专项调查,查明与桥位、桥墩、桥台的关系,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特征及其对桥梁可能产生的影响,便于评价工程方案、工程措施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等。

二、调查测绘

1、所有桥位必须进行工程地质调查。

2、桥梁结构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应测绘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用1:500~1:2000,上下游各200至500米。

3、特大桥、大桥和复杂的中桥应绘制地质纵断面,水平比例采用1:500~1:2000。

4、测绘桥梁横断面。所有桥台均应测绘,桥墩应测绘控制断面,间距50至100米,比例采用1:100~1:200,每个断面勘探点不少于2个,现场测试物理力学指标,判断岸坡稳定性。

三、工程地质勘探

1、综合勘探

1.1、工程地质勘探应在调绘的基础上,通过物探、钻探、挖探、钎探、原位测试等综合手段进行。

1.2、初步勘探应尽量采用较简单的勘探方法,但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桥位地质勘察不得单独采用物探方法。

2、物探

2.1、物探包括电探、震探、声波探测、测井、钻孔电视、浅地层剖面仪、无线电波等方法。在地形地物允许时,特大桥、大桥、中桥均应布设物探工作。

2.2、

电探测线沿桥轴线至少布设1条,视地质复杂情况增加纵横测线。测线间距10至20厘米,测点间距5至20米。

2.3、震探测线沿桥轴线至少布设1条,视地质复杂情况增加纵横测线。陆上间距20至30米,水上间距50至100米。

2.4、声坡探测发射点和接收点,可选在地面或岩面,也可选在1

至2个钻孔中,利用岩体中声波和振幅的变化,判断岩体的完整性,鉴定危岩,监测洞室及边坡应力。一般在有特殊要求或施工图设计时采用。

2.5、测井一般是在钻孔中探测井壁周围地层剖面、基岩节理、裂隙发育、岩石完整性、含水层位置及厚度。一般在有特殊要求或施工图设计时采用。

3、钻探

3.1、钻孔位置一般沿桥梁轴线,结合地貌单元、地质构造、桥墩台等因素布设。

3.2、钻孔数量主要由地质条件、桥梁长度和可参考的资料等因素确定。

特大桥不宜少于5个,桥长在500至1000米的大桥不宜少于4个,桥长为100米至500的大桥不宜少于3个,地质复杂的中桥不宜少于2个,特殊结构的桥梁应适当增加钻孔。

3.3、钻孔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桥型确定,以满足设计要求为前提。

3.4、技术钻孔数量应达到50%以上,各种地层岩芯采取率不宜小于50%。一般性钻孔也应采取一定的原状样或扰动样品。3.5、计算冲刷时,除在河床表面取样外,还应在河槽一定深度取样,进行颗粒分析。

3.6、需要水质分析时,应在河中和钻孔中分别取样。

四、原位测试

1、原位测试包括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横压试验、现场荷载试验、现场剪力试验和水文地质测试等,应根据项目特点选用。

2、动力触探包括标准贯入试验和动力锥探试验。条件许可时,均应配合钻孔进行动力触探。

动力锥探适用于卵石、砾石、碎石土层,判断厚度、密实度、基本承载力,以及浅覆盖层、基岩风化层的界限。标准贯入适用用于第四系覆盖层中的砂土、粉砂及一般粘土,用以查明土的强度及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砂土液化等。

3、静力触探适用于砂、粉砂及粘土,查明土层平面分布、估算强度、压缩性,确定侧摩擦阻力和锥尖阻力等。在条件许可时,宜采用静力触探加密地勘资料。

4、十字板剪切试验适用于软土地区,一般在钻孔中测定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

5、横压(旁压)试验分为预钻式和自钻式,主要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目前已拓展至砂土、软质岩和风化岩,原位测定承载力、横压模量和应力应变的关系。

五、室内试验

1、岩石试验,应安排岩石成分试验、岩石物理性能试验、岩石力学性能试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天然、饱和)压缩模量、压缩系数等。

2、细颗粒试

验,包括天然密度、含水量,相对密度、液限、塑限、颗粒分析、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渗透系数,抗剪(压)强度(块、慢剪),视需要作有机质和高压缩试验。

3、粗颗粒试验,包括天然密度、含水量,相对密度、颗粒分析、渗透系数,抗剪强度,天然休止角。

4、水质试验,一般简易分析,特殊要求时专项分析

第七章料场初勘

一、勘察要点

1、采用访问、调查、勘探和试验的方法,查明材料的种类类别、产地、质量、数量、开采、运输方式。

2、调查工作应遵循由近及远、逐步扩大和大小兼顾的原则进行。

3、勘察调查的料场,应估算成品率,储量不得小于工程设计量的2倍。

4、料场调查应做出对环境保护、文物或地下遗存保护的评价。

二、勘探试验

1、取样地点每一料场不少于3至5处,每处应注意控制各有用层。

2、桥隧构筑物石料及粗骨料,应做抗压强度、坚固性等试验。

3、桥隧构筑物细骨料应做颗粒分析、含泥量等试验。

4、路基工程粗粒土应颗粒分析、含水量、液限、塑限、密度、击实等试验;细粒土还应增加承载比、有机质含量、易溶盐等试验。

5、路基特殊性岩土应进行专项试验。

6、石质挖方作为路基填料时应与填石路基同样要求。

7、路面粗集料应安排颗粒分析、压碎值、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磨耗、吸水率、磨光值、冲击值、坚固性、软弱颗粒含量、有机质含量;

8、路面细集料应安排颗粒分析、表观密度、含泥量、砂当量、有机质含量、坚固性、三氧化硫含量等试验。

三、施工及运营用水

1、工程用水一般通过调查和目测判断,必要时安排对混凝土的侵蚀性试验。

2、水源可开采量应通过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和计算得出结论。水库、堰塘、溪沟、泉水应调查测量其流量,并注意季节变化、灌溉引起突变等。

四、采运条件

应调查开采条件和运输条件,绘制相关图表。

第八章不良地质

一、滑坡

1、与路线方案或工程方案有关的滑坡均应有专项勘察报告;在路线走廊范围内的滑坡均应开展调绘工作,必要时应进行物探。

2、应查明滑体与滑床的地层结构、软弱结构面、含水层性质、地下水、滑动特征。应调查滑坡区域地貌、活动历史、气象、水文资料。

3、完成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采用1:500至1:2000;工程地质纵断面,水平比例采用1:100至1:400。

4、大型滑坡应设2至3个地质断面,沿主滑方向布设,每条勘探线的勘探点不少于3个,间距不大于50米,稳定地段应有勘探点。滑坡边缘、滑面埋藏较浅地带应布有挖探,实际揭露滑带并采集滑带原状样。

5、钻孔岩芯除一

般要求外,还应描述擦痕、摩擦热变质、烧结状况、变色、滑带厚度等滑坡特征。

6、钻挖探一般应干钻,同时安排试验,粘性土、岩石取原状样;砂、砾、碎石土取不改变成分的扰动样。

7、试验项目一般为相对密度、天然密度、天然含水量、颗粒分析、液限塑限、内摩擦角、粘聚力;无法测定内摩擦角、粘聚力,可采用反算法。

二、崩塌与岩堆

1、应查明岩堆体的地层结构、岩性、细颗粒夹层、含腐殖质夹层、地下水位等。应收集调查崩塌(含坍塌、剥落)岩堆区域地貌、活动历史、气象、水文资料。

2、完成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1:500至1:2000;工程地质纵断面,水平比例采用1:200至1:2000。

3、每个岩堆应至少布设1条勘探线,勘探线的间距不大于50米,每条勘探线的勘探点不少于3个。

4、应安排必要的试验。

三、泥石流

1、应调查泥石流形成或沟谷的流域范围,沟谷内纵坡坡度、物源分布等。分别查明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特征;勘探查明堆积区洪积扇的地层结构、岩性,流通区残留厚度,形成区固体物质储备厚度等。

2、测绘1:2000~1:10000工程地质平面图;绘制工程地质纵断面,水平比例采用1:2000~1:10000。应同时进行气象水文调查,如:暴雨强度及持续时间等。人为活动调查、泥石流发育历史调查。

3、勘探线一般呈十字布设,纵线沿洪积扇脊部、流通区谷内部布置;横线沿等高线布置;交点宜选在洪积扇重心。各勘探线的勘探点不少于2个;勘探点距不大于50米。

4、安排必要的试验项目。

四、涎流冰

1、查明形成涎流冰的水源、地形、地貌、岩土、植物和气象等因素,以及流冰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2、完成1:2000~1:10000工程地质平面图。

3、勘探线应沿流冰方向布设,每条勘探线可设2~3个钻孔,每条勘探线至少布设1个横断面。勘探孔应布设在地形、地质变化点。

4、完成有关试验。

第九章特殊性岩土初勘

一、黄土

1、应查明黄土物理力学特征,查明湿陷性、节理、裂隙、陷穴、洞穴、冲沟、坍塌、崩塌等分布特征及成因,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及排泄情况。工程地质平面纵面图可并入路线部分,复杂工点可增加大比例图。

2、路基工程勘探线应结合微地貌单元和黄土地层类型,选择代表性断面布设。黄土塬、宽阔阶地、宽阔洪积扇路段,勘探线沿路中线布设;黄土梁、茆、斜坡路段,勘探线应呈十字型布设;高填方路段横向线应沟低纵向布设。每条勘探线不少于3个勘探点,勘探应采用挖探,或采用轻型钻探;勘探深度一般应穿透湿陷性黄土地层。

3、桥基勘探时,小桥涵以挖探为主,冲沟桥基挖探

、钻探相结合,大、中桥应布设钻孔。勘探线、勘探点参见桥梁部分,涵洞勘探点可酌情减少。原状土样间距宜为2~3米。4、黄土塬区隧道可采用震探与挖、钻探结合,黄土梁茆区可采用电探与挖、钻探结合。每座隧道的勘探点不少于3个;原状土样间距宜为2米。

5、黄土地区应进行的常规试验包括:密度、相对密度、颗粒分析、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湿陷系数、凝聚力、内摩擦角等。

6、深路堑应做抗剪强度(快、慢剪);高填路基土应做扰动土击实试验、直接剪切(快、慢剪)试验,地基原状土应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固结试验;桥梁地基应做固结试验、直接剪切、无侧限强度试验,桩基应做直接剪切试验;隧道应做固结、直接剪切、渗透试验。

二、膨胀性岩土

1、查明膨胀性岩土的岩性、成因、分布等特性,查明微地貌形态、天然坡度、不良现象,判定膨胀等级,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及运动规律,查明地表水集聚排泄等情况。

2、收集气象资料和当地建筑经验,调查地表胀缩剥落、溜坍、地裂等现象,测绘1:2000~1:5000工程地质图。绘制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3、路基采用钻探、人力钻探和挖探,勘探点每100米至200米

1个,每个地貌单元至少有1个勘探点。桥梁勘探应结合墩台位置布设,以钻探为主,其他方法为辅。隧道勘探除隧道要求的钻孔外,应在膨胀性岩土路段布设勘探点,以钻探为主,物探为辅。

4、除常规试验外,还应膨胀指标试验(自由膨胀率、不同应力下的膨胀率、膨胀力、收缩系数)和力学强度试验(压缩、剪切、侵水剪切)。

三、软土

1、查明软土分布范围和物理、力学性能,分析沉降、滑移对路线的影响,提出路线通过软土区域的建议。

2、调查软土处治经验,核定基本烈度Ⅵ度以上的路段,调查软土周界,调绘1:2000~1:10000工程地质平面图,绘制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3、不同单元均应布置技术性钻孔和其他勘探点。勘探方法采用挖探、钎探、钻探与触探及其他原位测试,适宜时辅以物探,相互验证。钻挖孔每公里1~2个;静力触探每公里不少于3个勘探点测试侧壁阻力等;十字板剪切试验每个勘探单元,安排1个勘探点测试抗剪强度等。

4、钻探一般采用干法钻探,按规定间距薄壁原状取土,采取防震等措施,及时按规范内容安排试验。

勘测设计工作实施要点

勘测设计工作实施要点 为提高技术咨询部员工勘测设计水平,特对勘测设计工作实施要点说明如下: 1、明确勘测设计的任务: A、勘测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系统设计,提出 一个最合理的方案,并保证其能够得到用户的认同。 B、用户的要求是我们进行工作的指南,要求的种类有:技术 上的要求主要是指覆盖范围(区域/目标)、覆盖场强、需 要解决的网络问题;进度上的要求主要是指什么时间到 达、什么时间勘测、什么时间完成设计方案、什么时间会 审;其他一些要求如喜好用什么设备、喜欢用什么设计版 本、基础工程由谁完成、工程什么时候动工和竣工。 2、高度重视勘测过程: A、工程是设计出来的,不是调试出来的;工程一旦建好,再 作改动是非常失败的事情。好的设计必须积累大量的勘测 资料。 B、勘测过程主要做的工作有:当前覆盖现状的测试(用于说 明为什么要做这个点以及工程完工后的效果对比)、确定覆 盖类型和目的(室内/室外/盲区覆盖/解决干扰/吸纳话务 量)。

C、在清楚上述前提后,确定用什么信源、怎么获取(空间耦 合/直接耦合)、怎么放大(设备类型、是否级联)、怎么覆盖(天线系统类型)等大方向。 D、信源的选用主要取决于用户的要求、当前电磁环境及勘测 设计规范要求。 E、怎么获取是一个范围很广的问题:空间耦合需要勘测并记 录测试数据以说明用什么天线、天线安装位置及指向;直接耦合则需要了解信源数据并可能考虑信源组和问题。F、怎么放大往往是一个引导消费的过程,必须要给出一个合 理的理由,并经常需要得到市场人员的协助。 G、怎么覆盖是勘测工作量的重心,因为需要做模拟测试。但 是模拟测试的引入大大增强了覆盖设计的可信度。 H、勘测设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几点自以为是的论断: a、室外覆盖并不意味着仅仅是盲区覆盖; b、怎么覆盖除了要考虑信号强度外,还需要考虑切换和泄 漏的影响(实质就是切换重叠区域的大小的控制)。 c、多系统兼容系统包含了兼容设计和兼容器件两大内容。 d、系统级联的方式并不仅仅是后级直放站放大前级直放 站的覆盖信号。两级直放站可通过射频或光缆进行级 联。 e、设计方案不仅仅是一个设计思路,它包含了设计思路和 施工文件两大内容。正是由于施工文件的存在,勘测设

道路勘测设计重点

道路勘测设计 名词解释 1、设计速度:又称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 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P12) 2、爬坡车道:指设置在陡坡路段上坡方向右侧供慢速车行驶的附加车道。(P72) 3、避险车道:是指在长陡下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速度失控车辆驶离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 4、运行速度: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 安全速度。 5、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6、横向超高:为减小或抵消离心力的作用,保证汽车在圆曲线上稳定行驶,必须使圆曲线上路面做成 外侧高、内侧低呈单向横坡的形式。 7、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间或半径相差较大、转向相同的两圆曲线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 的曲线。 8、最小纵坡:是为纵向排水的需要,对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 9、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它是衡量纵断面线形质量的一个 重要指标。 10、合成坡度:是指道路纵坡和横坡的矢量和。 11、路肩: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 12、行车视距:为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方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需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13、垭口:是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地形。 14、展线:是为使山岭区路线纵坡能符合技术标准,利用地形延伸路线长度用以克服高差的布线方法。 15、平面交叉:道路与道路(或其他线形工程)在同一平面上的相互交叉。 16、渠化交通:在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措施。 简答题(选择题) 1、公路按功能和行政管理属性的分类? 答:(1)功能: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地方公路。(2)行政:国道、省道、县道、乡道。 2、公路分级?答: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3、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答: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4、道路建筑限界的组成? 答:净高和净宽。净高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竖向高度,我国一般采用不小于4.5米的净高。净宽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横向宽度。

勘察设计组织方案

5.1勘察设计组织方案 为保障工程建设的进度,公司在开展工程建设的时候,将年度内所有工程站点作为一个整体来全盘考虑。将公司人员进行深度的优化组合,对工程中单项任务进行合理分解,不遗余力的强化所有小组的一体化运作,加强各小组、部门的衔接力度,保证工程建设的高质、高效。 1、科学的工作流程 虹信公司本着科学管理、最好地保障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原则,对每项大的工作都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流程,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以及实际操作,现已基本成熟。 相关流程有: 施工、开通工作流程 设计变更流程 系统开通流程 工程领退料流程 工程管理流程 具体的操作中,我们还把每一个环节作了详细定义。 ● 合同签订后确认标准、规范等 我公司市场部及工程服务中心召开工程会议,认真贯彻整体工程精神, 根据移动公司和具体工程业主有关要求和工作量,制定我公司工程施工计划和规范,并与移动公司确认。 我公司收集和整理过往相关工程的图纸及总结经验,并与移动公司在经 验和技术上共享,将以上各项实施全面教育。 ● 工程开展前期收集设计文件、确认工程进度计划 我公司与移动公司相关人员联系,与物业协调,收集施工图纸,记录收 图时间,了解工程完工要求时间和工程现场情况,且将资料进行存档。同时核实移动公司有关配套设备安装的准备情况。 根据工程进度计划确定工程开工时间、队伍、车辆和预计完成时间。 工程人员培训流程 信息反馈处理流程 资源管理流程 文档管理流程

我公司发函通知移动公司工作计划,让其书面确认准备情况,落实随工人员名字和联系电话,以便于顺利衔接开通工作。 ●施工进程 进场前一天,我公司负责人把施工计划、开工报告、派工单等传真给移动公司。 施工队伍前往业主提供的临时仓库领用配套工程材料,并送往施工区域,按计划进驻施工现场。同时核对设计与现场差别,如有变化,立即通知 移动公司和我公司,以保证工期和明确责任。 在工程期间我公司项目经理和工程主管常驻所辖区域,与移动公司及业主沟通,巡视各工地,检查工程质量,做好第一道把关。 在工程安装完毕后,督导和施工队员自检确认无误后向工程主管汇报。 我公司调试技术人员进场,进行离网测试前需向移动公司确认相关情况。 同时,调试工程师担负着质量检查的责任,对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进行 详细记录,更正修复或上报工程主管。 每阶段施工完毕后或施工期间的每3天,移动公司、工程业主和我公司要召开例会、报告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改进下面工作计划。 在每批工程全部工程安装及调测完毕后1天内,我公司质检部将对该批工程做全面检查,保证工程质量,配合移动公司组织该项工程初验。 ●竣工验收及文档制作 我公司在工程完毕后与移动公司共同进行验收工作,并严格遵循有关规定,在验收完一周内把所有遗留问题整改完毕。 文件管理员负责制作竣工文档,施工队和工程督导在完工后三日内必须上交《工程安装工作量总表》、《随工验收、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工程 竣工技术文件》、《工程设计变更单》。 建立完善、详细的站点资料库(站点地理方位图,设备使用情况表等)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要点

道路勘测设计2015 1、设计速度:是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2、动力因数: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单位车重所具有的有效牵引力(又称单位车重所具有的潜力)。 3、行车视距:汽车行驶时,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此时汽车眼公路路面行驶所需的最小必须安全距离 4、平均纵坡: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是为了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及缓和坡长的规定以避免设计成合法不合理的“台阶式”纵断面线形。 5、自然展线:以适当的坡度,顺自然地形,绕山嘴、侧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 6、横向力系数:用单位车重的横向力来衡量稳定性程度 7、合成坡度:由纵坡与横坡组合成的坡度。 8、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9、临界车速:汽车稳定运行的极限最小速度。 10、临界标高:隧道造价和路线造价总和最小的过岭标高。 11、识别距离: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

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12、部分互通式立交: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之间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交叉 13、完全互通式立交: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 14、服务水平:为了说明公路交通负荷状况,以交通状态为划分条件,定性的描述交通流从自由流、稳定流到饱和流合强制流的变化阶段。 15、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16、超高:为抵消车辆在平面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形式。 17、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 18、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19、各级公路的视距要求: (1)各级公路都应保证停车视距; (2)二三四级公路视距不得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3)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要求有一定比例的路段保证超车视距 (4)在交通量不大的低等级公路上,对于不能保证会车视距的路段 也可以采取其它的措施以防止碰车事故的发生。

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控制要点分析研究 郭小强

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控制要点分析研究郭小强 发表时间:2018-12-19T14:58:43.7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作者:郭小强[导读] 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管理行为,促进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水平的提高,是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关键。河南淇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鹤壁 458030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活动对于建设工程来说极其重要,是建设工程施工的前提,能否得到科学合理的岩土勘察报告决定建设施工能否有科学依据。因此,岩土工程勘察活动需要进行规范化的操作以及程序化的实施,只要岩土工程勘察活动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就能够有利于建设工程的开展。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勘察;质量控制 前言: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重点,也是整个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主线,加强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管理行为,促进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水平的提高,是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关键。 1岩土工程勘察中采用的方法 1、物探 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一般来说,物探主要是利用岩土间的重力场、磁性、电学性质的特征等物理性质之间的差异对岩土工程施工区域地下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探测的勘察方法的总称。 2、开挖勘探 一般来说,开挖勘探主要指的是对岩土工程的局部直接开挖,然后进行详细观察并描述的勘察方法。开挖勘探依据开挖体的空间形状的差异,可以分为坑探、槽探、洞探以及井探等类型。 3、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前期要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地质调查。其任务主要是在测区内现有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质以及水文地质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测区的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底图的编制工作,然后利用编制好的工作底图测绘出测区内的地面工程地质样图,为工程地质勘探、实验、取样、监测等工作的设计、规划和实施,提供最基本的有效的资料。 4、钻探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钻探主要是利用先进的钻进设备,破碎岩土,观察井壁,采集岩土样本,进一步探明地层标准深度内的岩土工程地质现状,钻探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和补充地表测绘资料。一般来说,岩土工程地质钻探不仅是获取地下正确的地质材料的有效方法,而且也是有效地采集地下原状岩土样本以及进行现场试验以进行长期观测的重要措施。 2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具体做法 1、强化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高素质的勘察专业技术人员是保证勘察工作质量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勘察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得到保证的关键因素,其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勘察数据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建设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再者,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我国岩土工程勘察体系构建中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从短期勘察质量来看,还是从长远勘察体系建设来说,强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加大对勘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投入,保证从业人员在岗能够继续学习深造,提高人才选拔招聘的效率,从各个方面提高我国勘察体系中技术人员的从业水平。 2、选择合理的勘察手段 由于岩土的种类多种多样,因此岩土勘察的手段也不尽相同,每种方法都有特定的应用环境和先天不足,勘察单位要事先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不能为了减少勘察成本,单纯选择经济性好的勘察手段,比如当前许多勘察单位都选用静探孔的方式进行勘察,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成本低,操作简单,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方法比较适合软土地质的勘察,但是对于其他较为复杂的地质,则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地质的情况。因此,一定要选择合理的探测手段,以保证勘察工作的质量。 3、建立健全勘察市场监管控制体系 由于现阶段我国勘察市场还存在一系列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岩土勘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应当建立健全岩土工程监理体制,强化对勘察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及时清除勘察市场中的不规范操作现象。第一,强化对勘察工程项目合同的审核与监理力度,提高勘察工作任务的明朗化与整体化,谨防盲目勘察、无序勘察或越级勘察等情况的发生;第二,强化对岩土工程勘察现场的监管和控制力度,保障勘察质量的合格;第三,完善勘察报告的编写与检查过程,严格审核勘察报告中的所有项目内容,强化对现场稳定性的评估和对选型的论证,避免勘察报告中只有泛泛而谈的描述,缺乏具体可行的针对性策略和内容分析。 4、实现勘察与设计的有机结合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建设工程提供可靠的实际数据,便于建设单位设计出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因此,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必须要始终与设计保持一体,也就是实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一体化,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能够较为轻松地实现该要求。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能够排除设计中的人为主观因素,避免由于工作疏忽产生的数据抄录错误等问题。同时,还能提高勘察数据的分析汇总效率,减少勘察设计时间,因此勘察单位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引用先进的工程建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进而实现勘察与设计的有机结合。 5、积极对岩土工程进行分析监测 目前,部分勘察单位在勘察报告中依然沿用比较传统的方式,传统方式大部分以文字描述为主,缺乏对问题的定量分析,不能很好地为施工设计提供有价值的意见。比如,对于某个地基以及桩基的承载力估计不准确,就不能在施工过程中很好地制定相关的基础性工作。如果对岩土参数的取值理解不正确,就会造成勘察结果分析误差较大,从而影响施工人员对场地的分析。积极对岩土工程进行数据分析检测,不仅能够对勘察数据进行及时补充和修改,便于施工单位制定出可靠的施工方案,而且勘察单位还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勘察质量。因此,勘察单位强化对岩土工程的监督工作尤为重要。

工程勘察设计实施要点

勘察设计实施要点 1、勘察设计总体原则 针对本项目技术特点,制定如下设计思路与设计原则: (1)根据2014年包钢余热回收供热项目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招标技术要求,认真做好路线优化,做到“安全选线、地质选线、地形选线与生态环保选线”;灵活得运用路线平纵指标,力求路线线形与地形、环境相协调,做到线形指标得连续、均衡。 (2)加强综合地勘工作,重视地质选线,灵活设计,合理选用地质病害处治方案。 (3)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2、施工图勘察设计方案 施工图勘察设计按四个步骤进行,即准备工作→定测(详勘)外业→施工图设计→设计审查。 (1)准备工作 在1∶2000地形图上对推荐方案进一步优化。 现场核查,并根据现场情况作进一步调整优化。 在外业勘测前,准备好优化后供勘测得平、纵面设计图。 (2)外业定测 设计单位全面展开外业工作,定测、施工图设计工作步骤如下: 图3-1-1 定测、施工图设计工作步骤流程图 对项目全线进行实地放线、测量,通过经济技术比较。 各专业对外业工作进行自检,组织内检查验收,在此基础上向项目公司进行外业验收方案汇报。 根据验收审查意见补充外业工作,保证资料收集齐全完整。 (3)施工图设计 设计单位根据项目得具体情况与外业调查资料,结合有关外业调查验收意见,调整优化设计方案,全面开展施工图设计。 先期提交施工图征地、拆迁图表,为工程开工创造条件。 设计单位内部审查。 设计文件出版。 施工图设计通过路线优化及其她工程得合理设计,将总体工程量控制到合理最低,

将工程造价严格控制在批准得投资额度内。 (4)施工图设计评审 准备施工图设计汇报资料。 根据施工图设计评审意见进行必要得修改。 3、勘察设计进度计划保障措施 为确保勘察设计进度计划,将从管理体系、组织管理、人员设备、技术保证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见图如下。

完整版岩土工程勘察考试复习重点全集名词解释填空问答

苦三、岩土工程:以土力学、岩体力学及工程地质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各种 勘察探1 测技术对岩土体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和利用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指的是工程建筑物与岩土体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问题。是岩土、岩土工程问题2 工程勘察的核心任务。、岩土工程勘察: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3 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地质环

境:指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紧密联系4上限为岩石圈这部分积极地与水、气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着。的岩石圈的一部分,表面,下限为人类技术。地质环境是多因子系统:大气、水、生物、岩石。:客观存在的地质环境中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5、工程地质条件: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测绘6、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初步查明拟建场地或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绘制相应的工程地质图件。、工程地质测绘的精度:包含两层意思,即对野外各种地质现象观察描述的详7 细程度,以及各种地质现象在工程地质图上表示的详细程度和准确程度。的变化情况。尤其是微地貌单元)8、地形地貌条件:地形起伏和地貌单元(、强烈发育:是指由于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招致建筑场地极不稳定,直接威胁工9 程设施的安全。、强烈破坏:是指由于地质环境的破坏,已对工程安全构成直接威胁。10对工程设施安全是指虽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但并不十分强烈,11、一般发育:的影响不严重;或者说对工程安全可能有潜在的威胁。境的干扰破坏,但并不强烈,对工程安、一般破坏:是指已有或将有地质环 12 全的影响不严重。总长度包括比较完、岩心采取率:所取岩心的总长度与本回次进尺的百分比。13整的岩心和破碎的碎块、碎屑和碎粉物质。 14、岩心获得率:指比较完整的岩心长度与本回次进尺的百分比。它不计入不成形的破碎物质。 15、岩石质量指标RQD:大于10cm的岩心总长度占钻探总进尺长度的比例。 16、钻探:利用专门的钻探机具钻入岩土层中,以揭露地下岩土体的岩性特征、空间分布与变化的一种勘探方法。 17、坑探:指在地表或地下所挖掘的各种类型的坑道,以揭示第四纪覆盖层分布区基岩的工程地质特征,并了解第四纪地层情况的一种勘探方法。 18、坑探工程展示图:沿坑探工程的壁、底面所编制的地质断面图,按一定的制图方法将三度空间的图形展开在平面上。 19、触探:利用一种特制的探头,用动力或静力将其打入或压入土层中,根据打入或压入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来测得土体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或对地基岩土进行分层等的一种勘探方法。 20、静力触探:借助机械把一定规格的圆锥形探头匀速压入土中,通过测定探头1 的端阻q,侧壁摩阻力f来确定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划分土层的一种土体勘sc测技术。 21、动力触探测试: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的难易程度(可用贯入度、锤击数或探头单位面积动贯入阻力来表示)判定土层性质的一种原位测试的方法。 22、平板静力载荷试验:简称载荷试验,在保持地基土天然状态下,在一定面积的承压板上向地基土逐级施加荷载,并观测每级荷载下地基土的变形特性,是模拟建筑物基础工作条件的一种测试方法。 23、旁压测试:是利用钻孔做的原位横向载荷试验,是工程勘察中的一种常用原位测试技术。 24、十字板剪切试验:是用插入软粘土中的十字板头,以一定的速率旋转,测出土的抵抗力矩,然后换算成土的抗剪强度的一种测试方法。 25、岩土工程试验:利用各种试验或测试技术方法来测得岩、土体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其他工程特性指标的试验。

勘察设计实施要点

勘察设计实施要点 1)本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由具备相应设计资质和能力的XXXXX设计工程有限 公司承担。 2)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并满足合同规定的技术性 能、质量标准和工程的可施工性、可操作性及可维修性的要去。 3)设计管理由设计经理负责,并适时组建项目设计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设 计经理应接受项目经理和设计管理部门的双重领导。 4)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设计应将采购纳入设计程序。 5)设计计划在项目初始阶段由设计经理负责组织编制,经公司有关职能部门评 审后,由专业总工程师批准实施。 6)设计应满足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与要求、相关的质量规定和标准,同时应满 足公司的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要求。 7)设计计划应明确项目费用控制指标、设计人工时指标和限额设计指标,并建 立项目设计执行效果测量基准。 8)设计进度计划应符合项目总进度计划的要求,并应充分考虑与工程勘察、采 购、施工、试运行的进度协调,还应考虑设计工作的内部逻辑关系及资源分配、外部约束条件等。 9)设计组应严格执行已批准的设计计划,满足计划控制目标的要求。 10)设计经理应组织对全部设计基础数据和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经业主方确认 后,由项目经理批准发表。 11)设计组应建立设计协调程序,并按公司有关专业之间互提条件的规定,协调 和控制各专业之间的关系。 12)建立设计评审程序,并按计划进行设计评审,保持评审记录。设计详审必须 讨论各专业设计优化工作。 13)设计工作应按设计计划与采购、施工等进行有序的衔接并处理好接口关系。 设计组应负责提供请购文件;在采购过程中进行技术评审和质量检验;进行可施工性分析并满足其要求。 14)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当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以及 试运行的要求。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新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1 课程的基本描述 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Survey and Geometric Design of Road 课程编号:1502E63W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教材选用:杨少伟等编著《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总学时:52 学时理论学时:52 学时 实验学时:0 学时课程设计:有 学分: 3 学分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前导课程:工程制图工程测量桥涵水文土木工程概论 后续课程:

2教学定位 2.1能力培养目标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突出工程应用能力培 养,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与CAD技术实施人才培养。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以课内计算能力训练、课外独立设置的课程设计的从单项到综合的工程训练环节,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 实践应用有机地配合,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 学生了解汽车行驶理论,较全面地掌握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理论、标准,以及实用方法和技 能,掌握不同地形条件下路线布设要点,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掌握各种等级道路平面、 纵断面、横断面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步骤,使学生能独立完成道路勘测设计工作,具备从事道 路路线勘察设计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该方向的工作打下基础。 2.2课程的主要特点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集勘测技术、测量技术、设计和计算技术的综合应用于一体,实 践性强,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使学生 系统的了解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2.3教学定位 《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公路工程)、交通工程及公路工程管理专 业的主干专业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公路基本建设程序,掌握路线平、纵、横设计的基本理论、实用方法和技能,掌握国家现行的有关道路设计的标准,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独立完成各种等级道路的线形设计。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绪论

勘察设计大纲教程文件

勘察设计大纲

六、项目实施组织设计 投标人应编制项目实施组织设计,编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一)设计大纲 1.总体实施方案。 2.勘察设计实施要点。 3.设计方案。 4.其他。 (二)施工组织设计 1. 投标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编制时应采用文字并结合图表形式说明施工方法: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情况、劳动力计划等;结合工程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进度、技术组织措施,同时应对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提出相应技术措施,如冬雨季施工技术、减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等。 2. 其他。

(一)设计大纲 1、总体实施方案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柳梧初级中学建设项目勘察设计 建设地点:拉萨市柳梧新区 建设规模:在柳梧新区北组团规划图中 C-08-01 合理布置现代化初级中学一座(办学规 模为 1500 人,30 个教学班),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办公楼、食堂及澡堂、学生宿舍楼、教师公寓楼、体育场、室外附属工程等,并建设给排水、电气、采暖、消防、建筑 智能化、通信等配套工程。 (二)勘察设计方案的编制依据及原则 (1)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 (2)搜集邻近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及现场建筑情况; (3)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和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工程岩土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50145-2007) 《工程岩土体分级标准》(GB50218-2014)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 图图式》GB/T20257.1—2007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17941-2008) 《数字测绘成果检查质量与验收》(GBT18316-2008)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

水文地质工程勘察要点问题探讨

水文地质工程勘察要点问题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施工过程中了解地下水对建筑物和岩土体的具体影响和作用,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掌握地下水的水文参数,消除地下水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及岩土工程的危害。本文在此从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意义出发,对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的几个要点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水文地质;地下水;岩土水理性质 前言:水文地质工作在建筑物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一、做好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意义 水文地质的勘察一直是工程勘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也是一个极其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二者联系紧密,互相作用:首先地下水作为建筑物工程基础的外部环境,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有直接影响;其次地下水作为岩土体的组成部分,对岩土体的工程特性也有直接的影响。在勘查中加强水文地质的勘察十分必要,这不仅能提高工程勘察质量,还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但是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勘探成果内因为很少直接涉及水文参数的利用,水文地质问题往往只被认为是象征性的工作而经常被忽视。由于缺乏详细准确的勘探数据,对工程当地的水文地质情况了解不够充分,在工程设计时对其引起的问题不够重视,从而引发各种岩土工程灾害。 二、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的几个注意的要点 1、全面勘察场地的水文地质问题 全面勘察水文地质问题是预防日后引发危害的首要措施,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要把水文地质问题作为重要任务来落实,从两个方面入手解决。 第一,针对该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进行调查,主要包括降水量、气温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河流水位变化含水层的分布以及具体厚度等等因素,“通过现场测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第二,对地区附近的地下水是否遭到污染以及污染程度进行勘察测定,对河流水库、水坝对水位的影响进行考察等。要注意做到考察的全面性,充分把握各种可能性因素对水文地质的影响。 2、完善水文地质勘测的评价机制 提高工程的勘测效果,不仅仅需要完善各项勘测项目,同时勘测师的素质也必须加强。因为水文地质与整个工程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工程的勘测一定要提高管理意识,加强管理强度。对于各项数据的评价也要更加合理,督促勘测师测量出准确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处理也要进行详细的分析,确保预测出的结果与现实不会出现太大偏差,工程的质量自然就会提高上去。 3、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 地下水与建筑地基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应该将地下水与地基设计相结合,从而提供准确的水文地质资料来为地基的设计和选择奠定科学的基础。地下水的自然状态、对建筑物的影响、人为活动下地下水的变化和对建筑物的影响等都是水文地质勘查中应该着重勘查的内容。不同地下水情况对工程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同的,所以可以从工程的角度出发对其重点内容进行评价。比如,工程有部分基础是处于地下水以下的,那么就应该把评价内容重点放在地下水对砼和钢筋的腐蚀性上面;如果基础是以岩土层来进行施工的,则需要对地下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

第1章绪论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我国将用30年时间,形成8.5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将把我国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全部用高速公路连接起来,覆盖10 亿人口。 3.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4.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5.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 公路。 6.全部控制出入的高速公路应符合的条件:必须具有四条或四条以上的车道, 必须设置中间带,必须设置禁入栅栏,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7.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8.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划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 级 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9.城市道路设计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根据规定:快速路、主干 路为20年:次干路为15年;支干路为10~15年。 10.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车辆可分为四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 11.设计速度(又指计算行车速度):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12.运行速度: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 13.设计交通量: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14.设计小时交通量的合理取值范围应在第20~40位以内,宜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的依据。 15.各级公路车辆折算系数:小客车1.0 中型车1.5大型车2.0 拖挂车3.0 16.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分界控制线。 17.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它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与安全,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净高即净空高度,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竖向高度。净宽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横向宽度。 18.道路勘测设计阶段 (1)一阶段设计:即一阶段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地小型建设项目。 (2)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3)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或隧道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 1

勘察设计文件签字及盖章要求

为进一步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确保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及相关文件要求,将勘察设计文件签字及盖章要求整理如下,请各勘察设计单位和中心相关岗位遵照执行。 一、工程勘察报告 1、签字要求: ﹙1﹚、封面或扉页上签字。封面或扉页上应有工程负责人(设计人)、项目负责人、审核人、注册人、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人)签字;﹙2﹚、图表上签字。每张图表均应有完成人、审核人签字;﹙3﹚、试验和原位测试上签字。各种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其成果均应有试验人、审核人签字。 2、盖章要求: (1)、出图专用章和注册人员执业章。应在封面或扉页及目录上加盖出图专用章及注册人员执业章; (2)、其他。当测试、试验项目委托其他单位完成时,受托单位提交的成果还应有该单位公章、单位负责人签章。 二、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1、施工图签字要求: ﹙1﹚、封面或扉页上签字。封面或扉页上应有项目负责人、技术总负责人、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人)签字;

﹙2﹚、施工图上签字。施工图应校审,图签栏应按《GB/T50001-2001》第2.2.2条要求,包含实名列(打印)和签名列,设计、校对、审核、审定、专业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打印、签字齐全(建筑、结构专业应严格按此要求执行); (3)、注册人员签字。注册人员签字要求详见“苏建科﹝2001﹞167号”文件(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按此规定在其负责岗位上的设计文件中签字)。 2、施工图盖章要求: (1)、出图专用章。应在封面或扉页、目录、设计说明等所有图纸上加盖出图专用章; (2)、注册人员执业章。建筑及结构专业已执行注册建筑(结构)工程师执业制度;盖章要求详见“苏建科﹝2001﹞167号”文件(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需在其设计文件目录及设计说明页右下角的适当位置加盖其注册执业章;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还须在设计文件的设计总说明页右下角的适当位置上加盖其注册执业章); (3)、防火自审章。应在封面或扉页、相应专业目录和设计说明等图纸上加盖防火自审章。 3、结构计算书签字、盖章。结构计算书应校审,并由设计、校对、审核人(必要时包括审定人)、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人)在计算书封面或扉页上签字,并加盖设计单位公章;

道路勘测设计

1.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区别:设计速度起决定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的作用;而运行速度则是针对设计速度的不足,避免产生速度突变,保证汽车行驶的连续性而引入的,主要用于根据设计速度初定道路线形,通过测算模型计算路段运行速度,用速度差控制标准检查和修正线形,以修正后的运行速度为依据确定线路其他设计指标。两者区别:设计速度是一个固定值,是控制极限指标,而运行速度是根据设计速度所得线形通过测算模型计算所得,用于控制非极限指标 2.交通量、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三者的关系: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 服务水平时车辆在道路上运行过程中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 3.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和适用性:四种基本形式: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方格网式:每隔一定间距设置接近平行的干道,在干道之间再布设次要道路,形成方格棋盘状道路网。特点是街坊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简单交叉,多为十字形,个别为T形,交通组织简单便利;交通分散,不会造成市中心的交通压力过重;车流重新分配灵活性大,车辆绕行方便;但对角线方向交通不便,非直线系数高达1.2~1.41。适用于地形平坦的中、小城市或大城市的局部区域。 环形放射式:是由放射式道路和环状道路组成的道路网。特点是能使市中心区与郊区、外围相邻各区间交通联系方便;道路有直有曲,易与地形相适应;非直线系数小,一般在1.1左右;但市中心地区交通压力大,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式好,小范围使用会出现不规则街坊。适用于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干道系统。 自由式:道路弯曲自然、无一定规则几何形状的道路网。特点是能充分利用地形使线形自然顺适、工程造价降低,但因路线曲折而使非直线系数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分散。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的中小城市或大城市的局部区域。 混合式:是结合城市用地条件,采用前三种形式组合而成的道路网。特点是能因地制宜,发扬前三种的优点,避免缺点,达到较好的效果。适用于大、中城市的道路系统。 4.道路红线及其规划内容: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规划内容:(1)确定道路红线宽度;(2)确定道路红线位置;(3)确定交叉口形式;(4)确定控制点坐标和高程。 5.道路设计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初步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拟定修建原则、选定设计方案、计算工程数量和主要材料数量、提出施工方案、编制设计概算、提供文字说明及图表资料。 技术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通过科学试验、专题研究,加深勘探调查及分析比较,解决初步设计中未解决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计算工程数量,提出修正的施工方案,修正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对审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具体设计,确定各项工程数量,提出文字说明和图表资料以及施工组织计划,并编制施工图预算,满足施工需求。 6.汽车行驶轨迹特征:(1)轨迹是连续的;(2)轨迹的曲率是连续的;(3)轨迹的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道路平面线形要素: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7.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1)极限最小半径:在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得已才使用的,一般不轻易采用。(2)一般最小半径:在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3)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当圆曲线半径较大时,离心力的影响较小,路面摩阻力课保证汽车有足够的稳定性,这时可不设超高,设置与直线段上相同的双向横坡路拱形式。

室分勘察设计规范

室分勘察设计规范 一、室分勘察要求 设计人员应与施工单位共同上站开展勘察工作,根据现场环境确定可行得设计方案。施工单位应提出意见供设计人员参考。主要包括业主禁止施工得范围、业主禁止得施工方式、从施工得角度来瞧哪些区域就是无法实现或很难实现得等对设计方案得建议与特殊要求,从而在设计方案层面上选择更加合理得方案,避免重复修改延误工期。勘察得要点如下: 1、建筑环境勘测 1)覆盖站点得地理位置,经纬度等信息; 2)建筑楼宇高度、层数、建筑总面积; 3)需要覆盖区域面积描述; 4)对建筑物进行功能结构分割与描述; 5)要求提供建筑设计平面图。 2、建筑物内部结构勘测 1)了解建筑物主体结构材质及内部环境与装修情况、用途等,初 步确定天线覆盖半径与天线安装位置;根据用途不同合理调整天线密度。 2)天花板上部结构,能否穿线缆,确定馈线布放路由;天花板检

修口就是否满足施工需求,需开检修口区域按照现场记取实际数量。 3)对于过墙馈线需打孔得现场勘查清楚记取实际数量;特殊情况 需提前在可研报告内说明。 4)弱电井位置与数量、走线位置得空余空间; 5)电梯间位置与数量,电梯间缆线进出口位置; 6)电梯间共井情况、停靠区间、通达楼层高度及用途; 7)机房位置与主设备安装位置确定; 8)主设备引电情况得调查; 3、电磁环境勘测 1)建筑物现有覆盖情况;相邻小区载频号、电平值; 2)乒乓效应区域; 3)盲区范围; 4)根据现有无线环境判断就是否存在各运营商系统之间得干扰 等。 4、无线环境测试路由要求 1)沿楼宇外边缘; 2)沿楼层中部走廊; 3)楼梯、电梯口; 4)根据大楼结构判断可能得弱信号区

勘察阶段监理要点精编

勘察阶段监理要点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1.勘察阶段监理工作内容、程序和方法 (1)工作内容 1)建立项目监理机构。 2)编制勘察阶段监理规划。 3)收集资料,编写勘察任务书(勘察大纲)或勘察招标文件,确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4)组织考察勘察单位,协助建设单位组织委托竞选、招标或直接委托,进行商务谈判,签订委托勘察合同。 5)审核满足相应设计阶段要求的相应勘察阶段的勘察实施方案(勘察纲要),提出审核意见。 6)定期检查勘察工作的实施,控制其按勘察实施方案的程序和深度进行。 7)控制其按合同约定的期限完成。 8)按规范有关文件要求检查勘察报告内容和成果,进行验收,提出书面验收报告。 9)组织勘察成果技术交底。 10)写出勘察阶段监理工作总结报告。 (3) 主要监理工作方法 1)编写勘察任务书、竞选文件或招标文件前,要广泛收集各种有关文件和资料,如计划任务书、规划许可证、设计单位的要求、相邻建筑地质资料等。在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与工程相适应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2)审核勘察单位的勘察实施方案,重点审核其可行性、精确性。 3)在勘察实施过程中,应设置报验点,必要时,应进行旁站监理。 4)对勘察单位提出的勘察成果,包括地形地物测量图、勘测标志、地质勘察报告等进行核查,重点检查其是否符合委托合同及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验证其真实性、准确性。 5)必要时,应组织专家对勘察成果进行评审。 2. 勘察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1)协助建设单位选定勘察单位 按照国家计委和建设部有关规定,凡在国家建设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规定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均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勘察单位承担勘察业务工作,建设单位原则上应将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勘察业务委托给一个勘察单位,也可以根据勘察业务的专业特点和技术要求分别委托几个勘察单位。 (2)勘察工作方案审查和控制 工程勘察单位在实施勘查工作之前,应结合各勘察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按照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结合工程的特点编制勘查工作方案(勘察纲要)。 监理工程师应按编制勘察工作方案进行认真审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