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下科学基础易错题

五下科学基础易错题

五下科学基础易错题
五下科学基础易错题

五下科学基础易错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五下科学题库

第一单元

一、填空题

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与()、()、()等有关。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和()来改变物体的沉浮。当物体越()越()的就越容易浮,当物体越()越()就越容易沉。

2、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主要与()和()有关。

3、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物体的()或(),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时,(),如果重量相同时,()。

5、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一块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虽然重量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可能会发生改变,这是因为()发生了变化。

6、我的造船计划:①②③

7、把小船和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船和塑料块都有一个()的力,这个力叫(),与他自身的受到的()方向()。

8、一个物体在空气中测得的重力是7.5N,在液体中测得的重力是5N,它受到的浮力是()。

9、一个能浮的物体自身的重力是2N,用6N的力把它压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

10、马铃薯放入水中是(),在水中加入()或加入(),能让马铃薯()起来。

10、比较液体的轻重的仪器叫()。

11、鱼是通过改变自身的()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来改变沉浮的。“沉浮子”是通过改变()来控制沉浮的。

12、阿基米德定律是:

13、一卷牙膏皮放入水中会(),把它撑成筒状会(),说明牙膏皮撑成筒状后体积(),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二、选择题

1、用同样多的橡皮泥做船,甲做的橡皮泥能承受22个垫圈,乙做的能多承受2个,排水量大小比较()。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2、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受到水的浮力最大的是()。

A、大塑料块

B、小塑料块

C、一样大

3、大小不同,轻重相同的塑料块浮在水面上,它们受到水的浮力()。

A、大塑料块

B、小塑料块

C、一样大

4、当塑料泡沫块静止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是()。

A、等于它的重力

B、大于它的重力

C、小于它的重力

5、沉在水中的不同大小的三块石头,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A、大石头块最大

B、小石头块最大

C、一样大

6、同体积的清水、马铃薯、盐水、油,最轻的是()。

A、清水

B、油

C、马铃薯

D、盐水

7、小华在游泳池游泳,当他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若水滴布满小石头,则下述体验与分析合理的是()。

A、脚底疼痛感觉减弱,因为人越来越轻

B、脚底疼痛感觉减弱,因为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大

C、脚底疼痛感觉加重,因为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大

D、脚底疼痛感觉加重,因为人越来越重

8、将一乒乓球浸没在水中,然后松手,则从松手到最后漂浮在水中的过程中,乒乓球受到的浮力()。

A、浮力逐渐变小,直到小于重力

B、浮力逐渐变大,直到等于重力

C、浮力逐渐变小,直到等于重力

D、浮力逐渐变大,直到小于重力

9、船从江河进入大海,船体会()。

A、上浮一些

B、下沉一些

C、不变

10、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主要与()有关。

A、物体的重量和排开的水量

B、物体的体积和排开的水量

C、物体的重量和物体的体积

11、两只手分别拿一个体积20立方厘米的木块和一个体积50立方厘米石块,把它们都浸入水中,同时松开手,木块上浮,石块下沉,这时受到的浮力()

A、石块大

B、木块大

C、无法确定

三、判断题

1、重的物体在水中会沉入水底,轻的物体会浮在水面。()

2、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和轻重无关。()

3、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重量有密切的关系。()

4、空塑料瓶能浮在水上是因为轻。()

5、大小不同的物体浸入水中,大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6、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大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7、沉在水底的物体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

8、同一支蜡烛放在清水中和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

9、相同体积的金和银放入水银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

10、用铁做的物体在水中一定会沉。()

11、只要物体是空心的,就能浮在水面上。()

12、大小相同的两个物体,重的一定沉。()

13、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铜块,放入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一样的。()

14、同一块石头在水中搬运比在陆地上搬运要省力。()

15、一个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在油中可能会沉。()

16、马铃薯能浮在液体中,可以肯定这杯液体是盐水。()

17、水中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一定会浮起来。()

18、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不同的。()

19、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

20、铜和银可以浮在水银上,金在水银中却是沉。()

四、画图题

1、预测图中铁块、木块将会如何运动?并在图中用长短不同的箭头线画出浸没在水中的木块和铁块的受力情况。

铁块木块

第二单元

一、填空题。

1、当我们感觉到冷时,我们经常用()、()、()等方法使自己热起来。

2、衣服()产生热量,但能()。

3、水受热后,()会增大,()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受冷时体积(),我们把水的这种变化叫()。温度计就是利用()原理制成的。

5、装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过一会会(),装热水袋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过一会会(),这说明热水比同体积冷水()。

6、热总是从物体温度()的部位传向温度()的部位。热传导现象一般发生在()中。

7、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否则到了冬天,由于电线(),电线就会容易被拉断。

8、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如()、();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如()、()。

9、我们要保温,要尽可能地减少热的传递,选用的保温材料必须是()。

10、常见的物体都是由()组成的,它总在那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它的运动有关;当物体吸收升温后,它()了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物体就();当物体受冷后,它的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物体就()。

10、能通过铜环的铜球,加热后,()再穿过铜环,这是因为,铜球加热后,()变大了。大多数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这两种金属却有热缩冷胀的性质。11、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

12、热传递主要通过()、()和()三种方式来实现,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13、夏天,使用地膜能有效减少热的(),以保持地温使秧苗的存活率高。

14、我们可以使用()、()、()等方法使物体保温。

15、大小、形状等都相同的铜、铁、铝三种金属,传热性能由强到弱依次是()。

16、冬天铺设钢轨时,应注意()。

二、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两者一样重

B、热水重

C、冷水重

2、相同重量的冷水和热水,()体积更大。

A、冷水

B、热水

C、一样大

3、把一小塑料袋热水放入冷水中,这个小袋热水会()

A、浮在水面上

B、沉在水底

C、停在水中的任何地方

4、下列现象与空气的热胀冷缩有关的是()

A、夏天,打开雪碧瓶的瓶盖,瓶口有气体冒出

B、热气球升空

C、空气被压缩

5、把钢尺放在火上烤一烤,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得的读数()

A、比实际长度小

B、比实际长度大

C、与实际长度一样

6、大小、颜色、形状、厚薄相同的塑料杯、铁杯、陶瓷杯中倒入相同温度的热水,5分钟后杯中水凉得最快的是()

A、塑料杯

B、铁杯

C、陶瓷杯

7、最适宜用来制作锅铲柄的是(),适合用来制作锅的是()

A、铜

B、铁

C、塑料

8、点燃一张纸扔进瓶子里,燃后马上用橡皮膜蒙住瓶口,并扎紧,过一会儿,橡皮膜会()

A、凹进去

B、凸出来

C、不变

9、把纸紧紧的包在铁管上,用点燃的火柴烧纸,纸却烧不着,这是因为()

A、纸是热的不良导体

B、水把热传走了

C、纸把热传走了

10、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里的暖气片应该安装在房间的()

8、把钢尺放在火上烤一烤,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得的读数()

A、上方

B、中间

C、下方

9、冬天穿上羽绒服会感觉到暖和,这是因为衣服()

A、产生热量

B、容易传热

C、不容易传热

10、热水瓶内胆能较好地保温,主要是因为()。

A、内胆是用玻璃这种不良导体做的

B、内胆是双层的

C、双层内胆的内外层之间是根本不传热的真空

11、吃火锅如果把金属勺子浸在汤锅中,一会儿勺柄就无法用手直接拿,是因为热()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三、判断题

1、传热性能好的材料,保温性能一定好。()

2、水在任何时候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钢条加热时,会变长,变细。()

4、气球鼓起来的原因一定是空气受热膨胀。()

5、通过对水和油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我们得出了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结论。()

6、毛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衣产生的热量多。()

7、人们用铁做锅,而不用铜做锅,是因为铁的导热本领比铜强。()

8、当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时,它们之间即使接触,也不会发生热传递。()

9、氢气球在空气中能上升,说明“氢气”比“空气”轻。()

四、我来解释

1、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制品和木质制品,感觉金属的比木质的凉,这是解释一下原因。

2商店内卖雪糕处,停电时,工作人员就会用厚厚的棉被盖在冰柜上,以减缓棒冰融化的速度。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3、家人用电茶壶烧开水,为什么水不能装得太满?

4、为什么水饺煮熟一段时间后会浮起来?

5、夏天自行车为什么不能充气太足?

6、钢笔帽拧不开,可以

第三单元

一、填空题

1、1分钟我能做()、()和()等事情。

2、人类最早的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小时,其中白天()小时,晚上()小时,我国古代则把一天分为()时辰。

3、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也会慢慢发生变化。()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水钟是利用滴水的()的原理来计时的。容器内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这是()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这是()水钟。

5、滴漏实验中水滴下来的速度和多少与()、()都有关。

6、一个简单的摆由()和()组成。

7、钟摆摆动一次的时间,只与摆绳的()来决定的,只要摆绳的长度一定,摆动一次的时间就()。这就是单摆的()。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摆的摆动快慢与()有关,与()和()无关。

8、()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后来,人类研制出了更精确的计时器,我知道的就有()、()等。

二、选择题

1、古代的“子时”相当于现在的()

A、晚上

B、24点-凌晨2点

C、23-凌晨1点

2、可以用于夜间计时又可以照亮的古代计时器是()

A日晷B蜡烛C滴漏

3、受水型水钟中水的流入或流出的速度是()

A、相同

B、不同

C、不能确定

4、一个摆每分钟摆70次,要调为每分钟摆60次,应()

A、增加摆绳长度B减少摆绳长度C减少摆锤重量

5、两个摆的摆绳长度一样,则他们摆动时的快慢()

A、相同

B、不同

C、不能确定

6、下列中,摆动最慢的是摆长为()厘米的摆。

A、15

B、30

C、45

7、要调整摆速,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调整摆幅大小

B、调整摆锤重量

C、调整摆长长度

8、现在滴漏中装100毫升的水,记录滴完的时间,再在同一个杯中装300毫升,记录其滴下100毫升水的时间,请问,所需要的时间较多的是()

A、相同

B、第一次

C、第二次

9、伽利略最早发现了()

A、水滴的等时性

B、单摆的等时性

C、光影的等时性

10、1656年,科学家()制作出了一座带摆的时钟。

A、阿基米德

B、伽利略

C、惠更斯

三、判断题

1、每个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都是不同的。()

2、摆绳一样的两个摆,在相同时间里摆动的次数也是一样的。()

3、现在精度最高的是原子钟。()

4、手表走得偏快,说明时间流逝的速度也在加快。()

5、不同摆钟的摆绳长度是不同的。()

6、受水型水钟比泄水型水钟好。()

7、摆绳越长,摆摆动的越慢。()

8、同一个钟摆,冬天和夏天摆动快慢是相等的。()

9、中国最早使用的是受水型水钟。()

10、早在11世纪,我国宋朝的机械师苏颂发明了“水运仪象台”(水钟)被认为是第一架真正的机械钟。()

11、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四、实验题

一、填空题

1、由于地球是()自转,所以太阳从()升起,()落下。地球每()小时自转一周,使地球上大部分地区()交替一次。

2、地球绕()自转,地球绕()公转。地球公转方向是(),地球公转现象是产生()和()的主要原因。

3、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了“地心说”,波兰的天文学家()在()一书中推翻了“地心说”,建立了“日心说”。

4、法国的物理学家()用利用摆的()证明地球是在()。

5、北极星的位置并不是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的天空中。

6、地球的()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是不同的,越()边越先迎来黎明。

7、人们以地球()为标准,将地球分为()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从它向东180度为(),向西180度为()。经线每()度为一个时区,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小时。我国横跨()个时区,目前采用的是()时间。

8、天空中星星围绕()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是()自转产生的现象。从北极

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的。

9、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始终保持一定的(),而且()。

10、1838年,德国天文学家()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了(),从而证明地球是在围绕太阳转动的。

二、选择题

1、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A、头顶正上方

B、北极星

C、北斗星

2、秋分时,太阳直射在()

A、南极

B、赤道

C、北极

3、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会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随着时间的

推移逐渐()移动。

A、由西向东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4、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5、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A、春季

B、夏季

C、冬季

6、最早提出地球是球体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哥白尼

C、托勒密

7、德国科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A、牛顿

B、开普勒

C、哥白尼

8、被罗马教皇烧死的科学家是()

A、布鲁诺

B、伽利略

C、哥白尼

9、当太阳高度变化时,若太阳光是斜射的,地面上被照的()

A、面积小,温度高

B、面积大,温度低

C、面积大,温度高

10、哪个城市最早迎来黎明。()

A、中国北京(东八区)

B、日本东京(东九区)

C、英国伦敦(0时区)

三、判断题

1、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也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

2、人们发现,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是围绕北极星东升西落。()

3、春分或秋分这一天,白天和晚上一样,都是12小时。()

4、在南极圈或北极圈以外的地区,也可能看到极昼或极夜现象。()

5、地球上越在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6、北半球的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北极星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7、冬季,北极地区有一段时间整天见不到太阳。()

8、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9、地球自转是形成一年四季的主要原因。()

10、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划分为12个时区。()

四、实践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