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课题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课题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课题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课题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杨生杰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功能: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高中选修4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

能量是本章最核心的一个关键词,能源更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节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总之,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通过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体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正确的能量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体现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形成及科学能量变化观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阅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五、教学用具

①多媒体课件;

②试管、6 mol/L盐酸、砂纸、铝条、温度计、Ba(OH)

2·8H

2

O晶体、

NH

4

Cl晶体、烧杯(3)、玻璃片、玻璃棒、2 mo/L盐酸、量筒。

六、教学设计思路

八、板书设计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一课时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的关系

1、化学反应的本质:

断键吸收的总能量 < 成键放出的总能量化学反应放出能量断键吸收的总能量 > 成键放出的总能量化学反应吸收能量2、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吸收能量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放出能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吸收能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第二课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一、实验探究

实验一:铝与盐酸反应

方程:6HCL+2AL=3H

↑+2ALCL

2

结论:铝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实验二: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方程: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结论: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吸收热量实验三:酸碱中和反应

结论: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二、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

三、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

化学能与热能练习题 (1)

6、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 释④ KClO3分解制O2 ⑤生石灰与水生成熟石灰 A、①④ B、②③ C、①④⑤ D、②④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化学反应发生时同时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例如煤、石油、天然气这三种我们非常熟悉的燃料,它们在燃烧时便能释放出热能。在初中化学里我们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等相关知识。那么化学反应中产生的能量变化,比如热能的释放,其从何而来它与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是否有所联系在本节的学习中,我们将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即从本质上去分析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主要是热能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 本节的学习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1.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部分内容里,我们将运用已有的化学键的初步知识去分析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关系,在学习中应深刻理解以下要点: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 2.任何化学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同样也遵循能量守恒。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E反:反应物具有的能量;E生:生成物具有的能量):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该重视实验探究方法在学习新知识中的作用,通过科学探究可以帮助和加深我们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相互转化及其研究过程的认识,学会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了解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建立起正确的能量观。除了课本知识外,也应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多听科普讲座、多读书和看报纸等多种途径去获取这些方面的知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属于(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既是吸热反应也是放热反应 D.都不是 2.“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生石灰 D.蔗糖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着放热的是( )。 A.生石灰 B.固体NaCl C.无水乙醇 D.固体NH4N03 4.对于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物H20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化学能与热能的教案分析

化学能与热能的教案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一些知识,在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的深入的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和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另外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之后,应用物质结构理论来指导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是对第一章内容知识的深化。该部分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同时化学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这一节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日常生活都有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因此,本节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学生更好的接受本节课内容,并适应学生在“知识生态”中的生长性、环境性、综合性和发展性,我将本节内容进行了一下调整,先讲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再讲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本节课通过能源的重要性的引入,使学生对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里特征,我利用本节教材设置了探究性教学,即应用实验创设教学情景,引发学生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进行分组实验后再得出结论,抽象得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然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去理解概念,总结出,两句话,两张“工”字图,以及“放金中烧(金钟罩)”,最后应用到实际中去。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②通过实验使学生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涵义。 ③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2)掌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探究、交流、合作意识,进而学会分析及处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在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和感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正确的能量观、节能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难点: (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形成; (2)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实验创设情境的理论探究法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适当实验仪器、药品。 五、教学过程

把上面的实例抽象为一个图表,类比放出能量反应, 和老师一起完成ppt上的图例。 水从低处流往高处要吸收能量。通过类比,要求学生完成吸热反应的图表 【提问】通过以上分析,如何从宏观判断一个化学反 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 吸收能量:生成物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放出能量: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追问】看图回答: 从图中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放出能量: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量 吸收能量:其他形式的能量可以转为为化学 能。 说明化学能可以和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行转 化,并且在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 【过渡】自然界中存在两个基本的守恒——质量守恒 和能量守恒。化学反应中不仅质量守恒也存在能量守 恒,所以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种生成并且一定伴随能 量变化。 思考,聆听 【追问】通过我们常见的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中的 能量变化常常是以热能的形式变化的,那我们能否对 化学反应重新进行分类? 思考回答 根据反应是否放热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 应。 【板书】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反应 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提问】我们如何知道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 热反应呢? 燃烧是放热反应 【追问】除了燃烧是放热反应以外,还有哪些是放热 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我们如何来观察或者测定反 应放出了热量或者吸收了热量。 可以用手摸,或者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的 温度。 【演示实验2-1】铝与盐酸的反应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演示实验2-2】Ba(OH)2?8H2O与NH4Cl反应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设疑】化学反应中确实存在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还有哪些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呢?我们是不是要一 一通过实验验证呢?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对常见的 反应进行吸热与放热反应的归类呢?下去分组思考, 讨论,下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 聆听思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教案)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课前准备】 集气瓶、烧杯、燃烧匙、胶塞、乳胶管、直角导管、弹簧夹、红线、火柴、酒精灯、红磷、水。【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猜一个谜语 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这个宝是什么? 对,是空气,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本节我们来学习课题1空气。 二、新课学习 谈到空气,我们对空气的了解有多少呢?几百年前,科学家们就对空气的成分进行了探索。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我们先来学习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学生自学) 在这个实验中,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我们可以用文字和符号的开式表示,这种式子叫做文字表达式。 汞+氧气氧化汞 氧化汞汞+氧气 请同学们说出拉瓦锡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占体积1/5] 仿照这个著名的实验,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我们先来看视频,看后大家读书,了解实验步骤。 请大家说出此实验的步骤 [(1)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好记号。 (2)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现在大家和老师一起做这个实验,大家注意观察现象,并推测实验结论。 这个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1)红磷逐渐熄灭,瓶内出现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2)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内,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大家推测出这个实验的结论了吗?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出这个实验的文字表达式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在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好多物质是可以用符号表示的,所以文字表达式有时可以改为符号表达式。 【知识拓展】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还有一些问题解决一下,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1/5后,不能继续上升,说明剩余气体有什么性质? [是氮气,无色无味,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科学家也通过许多实验也说明了氮气无氧气活泼。 【知识拓展】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1)装置漏气;(2)红磷的量不足;(3)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知识拓展】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大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化学能与热能 说课稿 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2.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重视利用能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2.在与同学合作完成科学探究实验1、2、3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实验进行加工,得出正确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能与热能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能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树立正确的能源观。 3. 热爱家乡,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教具准备:投影仪。 [导入新课] 为什么化学反应有的表现吸热有的表现出放热呢?化学能与热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推进新课]在化学反应中,从反应物分子转变为生成物分子,各原子内部并没有多少变化,但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生成物分子中的新化学键形成。 [板书]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学生自学]阅读课本p28页第二段 师:展示图片或播放动画。

开题报告.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课题

一、研究背景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2006年12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达了由中央教科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之后,中央教科所在全国遴选课题实验区。2007年4月,合肥市教育局组成课题组积极向中央教科所申报“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2007年4月13日,该课题经中央教科所“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总课题组批准立项。为了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结合我校教师教育实际,2007年11月,我校整合研究力量,组成有研究能力的课题组,积极向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申报子课题《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很快得到了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课题组批准立项,这是上级领导对我校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市、区课题组对我校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也使我们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能否在思想上、行动上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切实搞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本次课程改革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入研究、探索并最终构建适合我校实际、有效促进教师专业

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式,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增强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目标 (一)全面提高我校教师专业素质。通过课题研究,在我校催生一批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二)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明确学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再提升。通过课题研究,努力成为学习型学校。 四、研究内容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指标是什么?有效教 学如何设计与实施?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有效教学的反思如何进 行?如何重建有效教学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些被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是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问题,在课题研究中要深入研讨。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借鉴法。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 能》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有所了解,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之后,从本质上认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化学能与热能的探究性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2、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完成科学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本节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本节教学难点: 1、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2、学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定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首先让学生观看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录像、图片等,或提出一个有关能源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进入实际应用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

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 [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学生实验]课本实验2-1 [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 [学生思考回答]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铝片与酸的接触,使反应不能进行。 [分组探究]实验中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热量变化,那我们应换什么方法去了解热量变化呢? [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方案,同时纪录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 实验步骤* 眼睛看到的现象 用手触摸的感觉 用温度计测量的数据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6mol/L的盐酸溶液 向含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 结论 [演示实验]课本实验2-2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 1、为什么要将八水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 2、为什么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搅拌? 3、反应后有什么气体产生,应如何处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教案新版人教版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及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重点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有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作用的图片以及大气污染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离不开的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我们都知道性质决定用途,那么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及稀有气体等都有哪些性质? 同时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保护空气,也会对人类造成较大的危害,那么哪些不当做法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如何防治大气的污染呢?接下来,我们就空气的用途以及保护进行学习。 二、推进新课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教师请各小组出示所收集的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结合图片,师生共同讨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用途。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 1.氧气 [分析]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主要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2.氮气 [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回答]生甲:为了防止食品被挤碎或压碎。 生乙:为了掩盖袋里食品量比较少的真相。 生丙:为了防止食品变质。 [分析]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性质非常稳定;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用氮气作保护气,都是利用了氮气性质稳定这一性质。除此之外,氮气还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保护气、提供低温环境。 [主要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护气(3)提供低温环境 师:从氮气可作保护气这一事实可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你能从下面的讨论中获得氮气的性质吗?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功能: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高中选修4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 能量是本章最核心的一个关键词,能源更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节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总之,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通过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体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正确的能量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体现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形成及科学能量变化观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阅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五、教学用具 ①多媒体课件; ②试管、6 mol/L盐酸、砂纸、铝条、温度计、Ba(OH) 2·8H 2 O晶体、NH 4 Cl 晶体、烧杯(3)、玻璃片、玻璃棒、2 mo/L盐酸、量筒。 六、教学设计思路

小课题研究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杨英庄小学六年级王志娟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55–58页,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 2、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及观察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充分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特征及关系。 【教学准备】圆的认识的课件、圆形的物体、圆形纸片、圆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平静的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面丢进一颗小石子(播放水纹),你们发现了什么? 2、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圆形的瓷盘及剪纸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这些现象中,你们找到圆了吗?

3、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谁来说说? 4、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提出学习问题 师: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在黑板上面一个圆?(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 师:看着黑板上这么大的一个圆,你有什么问题想说吗? 生: ①我想知道什么是圆? ②圆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③圆的周长怎么求? ④圆的面积怎么求? ⑤圆的性质、特点都是什么? ⑥我真羡慕老师,也想在本上画一个大圆,我想了解它的画法。 师:你们的思维太开阔了,想了解这么多的内容,我们归纳起来,就是什么是圆,各部分名称……那么现在就运用我们的聪明才智一个 一个攻破它。 三、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1、导: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

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教案

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导学案 【思考】: 1、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 2、一个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不是全部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举例说明。 3、一定量的铁在纯氧中燃烧放出的总热量与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所放出的总热量相比,哪一个放出的热量多? 4、哪些是典型的放热反应?(举例说明,越多越好) 5、哪些是典型的吸热反应?(举例说明,越多越好) 6、人类利用能源包含哪三个阶段?我们现在处在哪个阶段? 【练习】: 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Al+稀盐酸 B、Ba(OH)2·8H2O+NH4Cl(固体) C、CaCO3受热分解 D、CaO+H2O E、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F、木炭的燃烧 G、钢铁制品生锈的反应 H、葡萄糖在人体内的氧化反应是个放热反应 I、酸碱的中和反应 J、食物氧化腐败 K、炸药爆炸

L、煤和高温水蒸气反应生产水煤气 2.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C0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03分解是吸热反应 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z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水汽化需要吸收能量,所以水汽化属于吸热反应 C.可燃物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D.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5. “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使用铝箔包裹的并加工好的真 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放出的热量便可对物质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适合的选择是() A.浓硫酸与水B.生石灰和水 C.熟石灰和水 D.氧化钠和水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②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④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 ②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③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究,必须具有严肃认真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 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讲解]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瑞典科学家舍勒(KarlWilhelm Scheele,1742~1786)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1733~1804)分别制得了氧气。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燃烧与金属生锈是物质与氧气作用的结果。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1743~1794)用金属燃烧实验证明燃烧是金属与空气中的“上等纯空气”作用的结果,并发现了金属燃烧后余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和呼吸。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设问]那么,拉瓦锡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呢? [请学生阅读课本P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并引导学生观看图(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

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设计 教材内容概述: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并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学习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本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 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以及氧化反应。 3.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4.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的奥妙。 课题1 空气 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课时分配:1课时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本节分为两个课时,今天我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化学能与电能属于化学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本质的拓展和应用。初中化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在选修模块④将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本节课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奠定必要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融合了(1)氧化还原反应(2)能量的转换(3)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4)电解质溶液、 金属的活泼性(5)物理中的电学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形成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物质的量有关计算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网络。对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原电池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主要内容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反应原理、构成及应用。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学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二、学情分析 1、本阶段学生已经预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在必修一的第二章中学生已经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懂得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得失,这样就有利于理解原电池中的电子转移问题。在必修一的第一章我们还学习了物质的量的计算,对电化学的有关计算应该比较容易入手。但由于相隔时间比较长,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遗忘的情况。

微型课题研究课教学设计

微型课题研究课教学设计 1.课题名称“活动单导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策略的研究 2.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调查分析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教学方法。 (2)、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教学模式,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3.研究方法 资料文献法 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教学实验法 4.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 1 课勾股定理 5.教学目标 6. 教学准备 7.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4规律猜想→直达快车集中规律,概括描述,关注焦点。 活动5数字验证→拼图效果 通过剪拼赵爽弦图证明勾股定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激发 探索精神。 活动6实践应用→拓展提高巩固应用培养实践技能。 活动7 回顾小结→整体感知回顾、反思、交流。 8.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活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 国际数学家大会,这就是本届大会 会徽的图案. 它象一个转动的风 车,挥舞着手臂,欢迎来自世界各 国的数学家们. (1)你见过这个图案吗? (2)听说过“勾股定理”吗? (1)教师说明: 这个图案是我国汉代的赵爽在用来证明勾 股定理的“赵爽弦图”加工而来的。 教师应重点关注: a.学生对“赵爽弦图”及勾股定理的历史是 否感兴趣。 b.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了解程度。 通过欣赏图片, 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自然引出 本节课的课题。 活动2故事场景→发现新知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 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 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 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三 边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 地面图18.1-1 同学们,请你也来观察下图中的地 面,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2)教师讲述故事、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情景、提出问题: 你是怎样观察这个砖铺的现场的? (从基本砖铺材料、图形单元、位置形态 进行观察:铺设材料是正方形砖块,其中 丰富的图案都是由等腰Rt△色块作为基本 单元构成。) A B 由于对角线的作用,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或 者手工拼图可以发现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拼 正方形的基本方法(充分展示出了等腰直 角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结构关系)。 (3)在课堂上开展分组活动,让学生亲手操 作:对正方形进行剪切、拼贴然后再将它 们关联(由正方形的边长关系到等腰直角 三角形)起来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现 ----合围(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 长建立正方形,而且它们之间有面积关 通过讲传说故 事来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引导 学生进入学习 状态。 分别以等腰直 角三角形的三 边为边长建立 正方形,不仅能 体现出数形结 合的思想还能 启发我们进一 步地讨论直角 三角形的有关 性质。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湖北专用

《2.1化学能与热能》教案(1)(湖北专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获得化学能与热能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化学实验。2.形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化学能与热能的探究性的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2.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完成科学探究实验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能与热能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能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和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掌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引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教具准备:温度计、玻璃棒、烧杯、50ml量筒、玻璃片、砂纸、试管。6 mol.L—1HCl , 2mol.L—1HCl , 2mol.L —1NaOH, Ba(OH)2.8H2O , NH4Cl . CuSO4.5H2O晶体,铝条。大烧杯(500ml)3只、硬纸板(有孔)3块、小烧杯(100~150ml)3只、带圈玻璃搅拌器3支、温度计(100℃,1/10)3支、碎纸条3只、量筒(50ml) 6只、保温杯3只、盐酸(1.00mol/L)、氢氧化钠溶液1.1mol/L)。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产生,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人们利用化学反应,有时主要是为了制取所需要的物质,有时却主要是为了利用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例如,人们利用氢氧焰来焊接金属,主要就是利用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 [板书]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A.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学科:高中化学姓名:何安雄单位:清镇市七砂中学《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取材于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从生活中最常见的吸放热现象入手,提出“放热反应中热能从何而来,吸热反应中提供的热能又起什么作用”的思考,在提高学生从微观看物质世界的同时,学会通过给定键能判断吸放热反应,学会通过键能计算吸放热数值。 二、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般,但根据我校“先学后教、当堂导练、自辅落实”的教学策略,本节课通过先学任务的布置,让学生课前先期对结构式作充分熟悉,为课堂突破教学难点做准备,把课堂上的时间集中在给定键能进行吸放热值分析和计算上,这样学生就能够顺利学习本节课内容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到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学会利用键能判断吸放热反应; 3、学会利用键能计算吸放热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先学任务的完成,使学生从微观上进一步认识结构式的知识; 2、通过阅读理解形成对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的认识; 3、通过问题呈现、小组交流的方式,学会利用键能判断吸放热反应及利用键能计算吸放热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理解、小组交流、表达呈现培养学生情感控制、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不断进取、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的认识; 2、利用键能判断吸放热反应及利用键能计算吸放热值。 教学难点: 利用键能计算吸放热值。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自主思考、小组交流、表达呈现、反思内化。 六、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改理念和我校“先学后教、当堂导练、自辅落实”的教学策略的要求,课前先学感知,课堂强调教师主导性地位、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以问题为导向,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七、先学任务: 1、1个H 2中有个H—H键;1个N 2 中有个N≡N键;;1个H 2 O中有个 H—O键;1个NH 3中有个 N—H键;1个CO 2 中有个C=O键。 2、1molH 2中有 molH—H键;1molN 2 中有molN≡N键;;1molH 2 O中有 molH—O键;1molNH 3中有 molN—H键;1molCO 2 中有 molC=O键。 八、教学过程: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 (赖建友)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教学方法 阅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①多媒体课件; ②试管、6 mol/L盐酸、砂纸、铝条、温度计、Ba(OH)2·8H2O晶体、NH4Cl晶体、烧杯(3)、玻璃片、玻璃棒、2 mo/L盐酸、量筒。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指导阅读: 1. P35“科学视野”。 2. 问题思考: ①. 糖类在生物体内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与体外的燃烧是否不同? ②. 目前主要使用的能源是什么?新能源主要指的是哪些? ③. 在能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化学应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学生回答: 1. 本质相同,最终产物相同, 所放出的能量相等。但反应条件和 进行方式不同。能量的转化率和利 用率不同。 2. 煤、石油和天然气;太阳能、 氢能、核能、生物质能和地壳地表 能。 3. 研制新型材料,提高能源的 利用率和开辟新能源。 让学 生感知生 物体内生 命活动过 程中的能 量转化,能 源与人类 的密切关 系,深刻体 会到化学 知识的价 值,激发学

习兴趣。 思考与交流: 1. 木材燃烧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2.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要经过高温煅烧才能生成生石灰(CaO),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1. 生成新物质,释放能量。 2. CaCO3分解需要能量。 从初 中熟悉的 反应引出 新问题,切 入本节课 教学内容。 使学生产 生进一步 学习的需 求。 追问: 上述两个例子,一个释放热能,一个 吸收热能,你能得出热能与化学物质及化 学反应有什么关系吗? 思考! 问题启发引导: 1. 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什么结合的? 2.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 1. 化学键。 2. 表面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实 质包含反应物分子内化学键的断裂 和产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 引导 学生解决 问题从已 有知识开 始。进而引 入本节课 主要内容。 探究1: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有什么关系?学生阅读: 32页第2段。 培养 阅读自学 能力。 练习: 1.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 2. 1 molCH4中含有C-H键,断开1 molC—H键要吸收415KJ的能量,断开1 molCH4中所有C-H键则要吸收的能量。化学键的和正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学生汇报答案: 1. 吸收能量;放出能量。 2. 4 mol,1660 KJ,断裂,形 成。 知识 问题化,一 方面对阅 读起指导 作用,一方 面 检 查阅读自 学效果。 归纳小结,完成探究1结论: 1. 断键吸热,成键放热。 2. 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 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归纳、小结,突出重点内容。 探究2: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学生阅读:32页及33页图2-1 培养 阅读自学 能力。 练习: 1. 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不同的物质不仅不同,不同,所包含的也不同。 2.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 和的相对大小。当,化学反应放出能量, 学生汇报答案: 1. 组成、结构、化学能。 2.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 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 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 量。 知识 问题化,一 方面对阅 读起指导 作用,一方 面检查阅 读自学效 果。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板)电子教案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板) 一、题目名称 在确定题目名称时,要着重考虑题目名称与课题内容,尤其是与课题的研究论点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题目名称既可以揭示课题,又可以揭示课题的论点。题目名称一般不宜过长。 二、选题依据 选题依据即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课题研究方案中要明确扼要地阐明选择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出发点以及本选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范围 课题研究范围主要指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以及所需采用的资料、设备等方面的范围。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 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都是确保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的具体保证。因此,在确定课题研究步骤时要注意符合该课题的性质,在选择研究方法时更要兼顾课题要求和研究者的特长以及可能提供的研究条件。在规划时间进程时,要注意留出—定备用时间,以应付那些原先预料不及的特殊情况产生,做到有备无患。 五、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 材料(资料和事实素材)是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原料”。只有明确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并充分地拥有相关材料,才能使课题研究成为有源之水,从而保证课题的研究能建筑在坚实的事实基础上,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要求 开展任何课题研究都需要—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及设备等研究条件来保障和支撑。在课题研究方案中,对开展课题研究需要哪些设备、设施,需要多少物质材料,需要多少研究经费等等都必须事先分类分项作出估算。 七、课题研究前成果预期及其表现形式 一切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明确了成果具体目标后,尽心努力,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沿着成果目标的既定方向前进。成果形式可以为调研报告、论文、专著等形式。 八、研究成员的分工、指导力量配备 要明确成员任务,确定联络人、问卷人、资料收集人、撰稿人、指导人员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