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差错控制毕业设计论文

差错控制毕业设计论文

差错控制毕业设计论文
差错控制毕业设计论文

差错控制毕业设计

论文

第1章绪论

1.1 课题背景

近些年来,通信增值业务得到迅速发展,保证通信中较低信噪比情况下的数据无误传输,提高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差错控制技术对于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降低通信设备的发射功率和减小体积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数字通信的发展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差错控制编码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迅速发展,因而在通信系统发达的今天,差错控制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数据存储等各种数字通信方面,它对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运行起着重要作用[1]。以差错控制技术,实现对信道传输数据进行纠错编码,在现有的通信系统和将来的新型通信系统数据传输中进行有效差错控制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可以预见,在寻求一种在较低信噪比情况下具有强大纠错能力的差错控制技术是我们急待解决的课题。

1.2课题研究意义

由于在信道传输中存在多种干扰因素,严重影响数据传输性能,因此,如何在信道中实现可靠有效的通信成为业界非常关注的问题,而对差错控制技术的研究正是实现更佳的可靠性,有效性的最佳方法之一。差错控制编码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在通信系统中应用差错控制编码不仅可给系统提供很高的可靠性和传输稳定性,而且编码增益的提高对于降低发射机功率和个人移动终端的体积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低功率受限的卫星信道[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利用差错控制技术降低各类数字通信系统以及计算机存储和计算系统中的误码率,提高通信质量,在西方国家中已经作为一门标准技术而广泛应用,而且差错控制技术还应用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以提高集成电路芯片的成品率[3],不仅如此,差错控制技术中的许多译码思想和方法,可以解决神经网络[4]中的一些问题,差错控制技术方兴未艾,当然差错控制技术还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以目前世界范围内研究最热门的随机码为例,由于随机码的算法非常复杂,随机性的可靠度不高,随即交织器的实现难度大,使随机码在通信系统中应用存在成本过高,稳定性不够,无法大规模的普及等问题,而此类问题正是国际研究的热点方向,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加以解决。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差错控制编码基本的实现方法是在发送端要被传输的信息上附加上一些监督码元,这些多余的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以某种的确定规则相互关联约束。在接收端按照既定之规则校验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一旦传输途中发生差错,会导致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进而接收端可以发现错误乃至纠正错误。因此,研究各种的编码和译码的方法是差错控制编码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编码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前向纠错编码(FEC)、普通线性码、线性分组码(汉明码、循环码)、理德-所罗门码(RS码)、BCH码、FIRE码、交织码,卷积码、TCM编码、Turbo码等都是差错控制常用编码。本文只对其中的线性分组码、线性循环码做以介绍,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仿真。

先分别进行线性分组码编码与循环码编码的基于Matlab系统仿真,分别得到最终的编码序列和译码序列,进行变量的两次对比,分别是经过线性分组码编码[5]的系统传输比特差错率和经过循环码编码的系统传输比特差错率,由此以来可以得出结果: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经过差错控制编码后的信道比特差错率会有明显的下降,即差错控制编码技术对于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差错控制编码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差错可控效果,选择一种有效的编码方式对于提高数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运用线性分组码和循环码进行抗干扰编码,具

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课题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做了简要的说明。

第二章:差错控制原理,基本方式,编码及分类。

第三章:线性分组码设计的基本概念,编码原理和译码原理。

第四章:循环码设计的基本概念,编码原理和译码原理。

第五章:基于Matlab差错控制技术仿真及结果分析。

在论文最后作一总结。对本次毕业论文从任务书到最后论文的撰写一系列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为以后课题的完成奠定基础。并对尚未完成的工作及有待改进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想法。

第2章差错控制原理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干扰会使信号产生变形,致使接收端产生误码,这将严重影响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为了提高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除了可采用均衡技术来消除乘性干扰引起的码间串扰外,还可以通过对所传数字信息进行特殊的处理(即差错控制编码)对误码进行检错和纠错,进一步降低误码率,以满足通信的传输要求。因此,差错控制编码是提高数字通信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措施之一,能提高传输质量1~2个数量级。差错控制编码的目的就是通过加入冗余码来减小误码,进而提高数字通信的可靠性。

本章主要分析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以及常用检错码、线性分组码和循环码的构造原理等。

2.1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

目前常见的差错控制方式主要有:前向纠错(FEC)、检错重发(ARQ)、混合纠错(HEC)、信息反馈(IF)和检错删除(deletion)等。几种差错控制方式的原理如图2-1所示。

(1)前向纠错(FEC):发端除了发送信息码元外,还发送加入的差错控制码元。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这些码组后,并利用加入的差错控制码元不但能够发现错码,而且还能自动纠正这些错码。如图2-1(a)所示。前向纠错方式只要求单向信道,因此特别适合于只能提供单向信道的场合,同时也适合一点发送多点接收的广播方式。因为不需要对发信端反馈信息,所以接收信号的延时小、实时性好。这种纠错系统的缺点是设备复杂、成本高,且纠错能力愈强,编译码设备就愈复杂。

(2)检错重发(ARQ):发端将信息码编成能够检错的码组发送到信道,收

端接收到一个码组后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通过反向信道反馈给发端。发端根据收到的应答信号重新发送有错误的码元,直到接收端能够正确接收为止。如图2-1(b)所示。其优点是译码设备不会太复杂,对突发错误特别有效,但需要双向信道。

(3)混合纠错(HFC):混合纠错方式是前向纠错方式和检错重发方式的结合。如图2―1(c)所示。其内层采用FEC方式,纠正部分差错;外层采用ARQ方式,重传那些虽已检出但未纠正的差错。混合纠错方式在实时性和译码复杂性方面是前向纠错和检错重发方式的折衷,较适合于环路延迟大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

(4)信息反馈(IF):前三种方式都是在收端识别有无错码,而信息反馈是接收端接收到的消息原封不动的发回发端,由发端将反馈信息和原发送信息进行比较。当发现错误时进行重发。如图2-1(d)所示。该方法的优点是原理和设备简单,且无须纠检错编译码系统。缺点是需要双向信道,而且传输效率较低,实时性较差。

发送端接收端

(a)前向纠错(FEC)示意图

发送端接收端

(b)检错重发(ARQ)示意图

发送端接收端

(c)混合纠错(HEC

)示意图

图 2-1 差错控制的工作方式

(5)检错删除(deletion ):它和检错重发的区别在于,当接收端发现错误时,立即将其删除,不要求重发。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少数特定系统中,在那里发送的码元中有大量多余度,删除部分接收码后不影响其应用。

2.2差错控制编码

2.2.1 码长、码重、码距和编码效率

码组又称码字或码矢。码组中编码的总位数称为码组的长度,简称为码长。如,码组 “11001”的码长为5,码组 “110001”的码长为6。

码组中非“0”元的数目(即“1”码元的个数)称为码组的重量,简称码重。常用W 表示。如,码组 “11001”的码重为3W =,码组 “110001”的码重也为3W =。它反映一个码组中“0”和“1”的“比重”。

所谓码元距离就是两个等长码组之间对应码位上码元不同的个数,简称码距(也称汉明距)。码距反映的是码组之间的差异程度,比如,00和01两组码的码距为1;011和100的码距为3。那么,多个码组之间相互比较,可能会有不同的码距,其中的最小值被称为最小码距(用0d 表示)。它是衡量编码纠/检错能力的重要依据。比如,000、001、110三个码组相比较,码距有1和2两个值,则最小码距为01d =。

n k r =+码长个信息位

个监督位k

r 1n a -2n a -r a 1r a -0a ......

图2-2 分组码的结构图

在一个码长为n 的编码序列中,信息位为k 位,它表示所传递的信息;监督位为r 位,它表示增加的冗余位。分组码一般可表示为(,)n k ,其中,r n k =-。具体形式如图2-2所示。图中前k 位12(,,,)n n r a a a -- 为信息位,后面r 位120(,,,)r r a a a -- 为监督位。则其编码效率c R 可定义为

c k

R n = (2.1)

而其监督元个数r和信息元个数k之比定义为冗余度。因为k n

<,所以,

1

c

R<。显然,编码的冗余度越大,编码效率越低。也就是说,通信系统可靠性的提高是以降低有效性(即编码效率)来换取的。差错控制编码的关键之一就是寻找一种好的编码方法,即在一定的差错控制能力的要求下,使得编码效率尽可能的高,同时译码方法尽可能的简单。

2.2.2 抗干扰能力与最小码距的关系

最小码距

d与纠/检错能力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a)(b)

(c)

图2-3 码距与检错和纠错能力间的关系

(1)检测e个随机错误,要求最小码距

d为:

01

d e

≥+(2.2)可用几何图形简要证明(2.2)式。设一个码组A位于O点。若码组A中发生一个错码,则可认为A的位置将移动至以O点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上某点,但其位置不会超出此圆。若码组A中发生两位错码,则其位置不会超出以O点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依此类推,若码组A中发生e位错码,则其

位置不会超出以O 点为圆心,以e 为半径的圆。如图2-3(a )所示,若要检测e 位错码,则最小码距0d 至少应不小于1e +,即01d e ≥+。因为01d e =+时,码组集合中的其它码字均在以A 为圆心、以e 为半径的圆外,所以就能和错码区别开。

(2)在一个码组内要想纠正t 位误码,要求最小码距0d 为

021d t ≥+ (2.3)

此式可以用图2-3(b )来说明。图中码组A 和B 间的距离为0d 。码组A 或B 若发生不多于t 位错码时,则其位置均不会超出以t 为半径,以原位置为圆心的圆。只要这两圆不相交,则就不会发生混淆,码字落在那个圆内就可判为对应码字,所以它能够纠正错码。此时,两圆不相交的最小距离为21t +,故最小码距0d 应大于等于21t +,即021d t ≥+。

(3)在一个码组内要想纠正t 位误码,同时检测出e 位误码(e t ≥),要求最小码距0d 为

01d t e ≥++ (2.4)

在这种情况下,若接收码组与某一许用码组间的距离在纠错能力t 范围内,则将按纠错方式工作;若与任何许用码组间的距离都超过t ,则按检错方式工作。可用图2-3(c )来说明。若设检错能力为e ,则当码组A 中存在e 个错码时,该码组与任一许用码组的距离至少应有1t +,否则将进入许用码组B 的纠错能力范围内,而被纠为B 。

综上所述,要提高编码的纠、检错能力,不能仅靠简单地增加监督码元位数(即冗余度),更重要的是要加大最小码距(即码组之间的差异程度),而最小码距的大小与编码的冗余度是有关的,最小码距增大,码元的冗余度就增大。但当码元的冗余度增大时,最小码距不一定增大。因此,一种编码方式具有检错和纠错能力的必要条件是信息编码必须有冗余,而充分条件是码元之间要有一定的码距。另外,检错要求的冗余度比纠错要低。

信道编码中两个最主要的参数是最小码距0d 与编码效率c R 。一般说来,这两个参数是相互矛盾的,编码的检、纠错能力越强,最小码距0d 就越大,而编

码效率c R 就越小。所以,纠错编码的任务就是构造出编码效率c R 一定时,最小码距0d 尽可能大的码;或最小码距0d 一定时,而编码效率c R 尽可能大的码。

2.3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

根据编码方式和不同的衡量标准,差错控制编码有多种形式和类别。下面我们简单地介绍几种主要分类。

(1)根据编码功能可分为检错码、纠错码和纠删码三种类型,只能完成检错功能的码叫检错码;具有纠错能力的码叫纠错码;而纠删码既可检错也可纠错。

(2)按照信息码元和附加的监督码元之间的检验关系可以分为线性码和非线性码。若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关系,即监督码元是信息码元的线性组合,则称为线性码。反之,若两者不存在线性关系,则称为非线性码。

(3)按照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之间的约束方式可分为分组码和卷积码。在分组码中,编码前先把信息序列分为k 位一组,然后用一定规则附加m 位监督码元,形成n k m =+位的码组。监督码元仅与本码组的信息码元有关,而与其它码组的信息码元无关。但在卷积码中,码组中的监督码元不但与本组信息码元有关,而且与前面码组的信息码元也有约束关系,就像链条那样一环扣—环;所以卷积码又称连环码或链码。

(4)系统码与非系统码。在线性分组码中所有码组的k 位信息码元在编码前后保持原来形式的码叫系统码,反之就是非系统码。系统码与非系统码在性能上大致相同,而且系统码的编、译码都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5)纠正随机错误码和纠正突发错误码。顾名思义,前者用于纠正因信道中出现的随机独立干扰引起的误码,后者主要对付信道中出现的突发错误。

从上述分类中可以看到,一种编码可以具有多样性,本章主要介绍纠正随机错误的二进制线性分组码。

第3章 线性分组码

在计算机通信中,信源输出的是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序列,在分组码中,该二元信息序列被分成码元个数固定的一组组信息,每组信息的码元由k 位二进制码元组成,则共有2k 个不同的组合,即不同的信息。信道编码器就是要对这2k 个不同的信息用2k 个不同的码组(或码字)表示,2k 个码组的位数是一样的。假设为n ,且n >k ,则这2k 个码组的集合就被称作为分组码。简单地说,将信息码进行分组,然后为每组信息码附加若干位监督码元的编码方法得到的码集合称为分组码。为讨论方便,我们把由k 位二进制码元构成2k 个信息码组用矩阵D 表示,则由n 位二进制码元组成的分组码中就必须有2k 个不同的码组才能代表2k 个信息,把这2k 个不同的码组用矩阵C 表示,则D 和C 必须一一对应。因为n >k ,所以,在一个n 位码组中,有n -k 个不代表信息的码元,这些码元被称为监督码元或校验码元。显然,如果上述分组码每个码组之间没有关系的话(彼此独立),则对于大的k 值或n 值(信息码或分组码的码长很大),编码设备会极为复杂,因为编码设备必须储存2k 个码长为n 的码组。因此,我们需要构造码组之间有某种关系的分组码,以降低编码的复杂性,线性分组码就是满足这一条件的一种分组码。

3.1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

所谓线性分组码就是一种长度为n ,其中2k 个许用码组(代表信息的码组)中的任意两个码组的模2和仍为一个许用码组的分组码。或者说,可用线性方程组表述码规律性的分组码。这种长度为n ,有2k 个码组的线性分组码我们称为线性(n ,k )码(或(n ,k )线性码)。分组码中的每个码组可用向量来表示,即120(,,,)n n A a a a --= ,其中前k 位为信息位,后r 位为监督位。其结构如图2-2

所示。

所谓线性码是码字集中的元(码字)之间的任意线性组合仍然是合法的码字,即是线性组合运算封闭的码字集。

线性分组码是一类奇偶校验码,它可以由(n ,k )形式表示,编码器将一个k 比特信息分组(信息矢量)转变为一个更长的由给定元素符号集组成的n 比特编码分组,当这个符号集包含两个元素(0和1),与二进制相对,称为二进制编码。

分组码是对每段k 位长的信息组,以一定规则增加r = n - k 个检验元,组成长为n 的序列:()0121,,,,c c c c n n --,称这个序列为码字。

在二进制情况下,信息组总共有k 2个( q 进制为k q 个) ,因此通过编码器后,相应的码字也有k 2个,称这k 2个码字集合为( n , k ) 分组码。n 长序列的可能排列总共有n 2种。称被选取的k 2个 n 重为许用码组,其余k n 22-个为禁用码组。

对于长度为n 的二进制分组码,可以表示成(n ,k ),通常用于前向纠错。在分组码中,监督位加到信息位之后,形成新码,在编码中,k 个信息位,被编为n 位长度,(n-k )个监督码的作用是实现检错和纠错。

线性分组码是一种群码,对于模2加运算具有以下性质:

(1)满足封闭性:即任意两个许用码组之和仍为一许用码组,这种性质也成为自闭率;

(2)有零元:所有信息元和监督元均为零的码组,称为零码,即[]0000A = 。任一码组与零码相运算其值不变,即,0i i A A A =⊕

(3)有负元:线性分组码中的任一码组即是它自身的负元,即i i i A A A =⊕。

(4)满足结合律:即123123()()A A A A A A ⊕⊕=⊕⊕。

(5)满足交换律:1221A A A A ⊕=⊕。

(6)线性分组码的最小码距等于非零码的最小码重,即

0[,]

min ()i i A n k d W A ∈= (3.1) 在线性分组码还具有以下特点:

(1)01212(,)()()d A A W A W A ≤+;

(2)012023013(,)(,)(,)d A A d A A d A A +≥;

(3)码字的重量或全部为偶数,或奇数重量的码字数等于偶数重量的码字数。

3.2线性分组码编码设计原理

线性码是一种分组码,而线性分组码的编码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首先,把信息序列按照一定的长度分割成为若干信息码组,每组由k 位组成;然后,编码器按照既定的由线性方程组规定的线性规则,将信息码组变换成为n (n >k )重码字,其中r=n-k 个附加码元是线性运算产生的。

在编码的过程中,首先将数据每k 个比特分为一组,记作m ,成为信息组。然后将长度为k 的信息组进行映射运算,即编码。可以得到一个n 比特构成的码字i C ,这样的分组码成为(n ,k )码。分组码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它的码元仅

与当前编码的信息序列相关,而与过去的信息序列无关,故此也可以说分组编码器是无记忆的[7]。

如果i C 中的n 个元素都可以用m 中的k 个元素的线性组合形成,我们将它称为线性分组码。线性分组码的编码过程可以描述成一个矢量和一个矩阵的成绩的结果。即:

G m c ?= (3.2)

其中G 是由k 个n 维矢量[]110,,,-k g g g 构成的矩阵,m 是信息序列分组[]110,,,-k m m m ,c 是编码得到的n 维编码输出[]110,,-k c c c 。 根据公式(3.2)得码字c 可以表示为111100--?++?+?=k k g m g m g m c 。而矩阵G 称为编码生成矩阵,形式为:

?????????

???=????????????=-------1,11,10

,11,11,10,11,01,00,0110n k k k n n k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3.3)

有了生成矩阵后,则可根据输入的信息位和生成矩阵相乘得到编码矩阵即:

G I C ?= (3.4) 其中C 为编码后结果, I 为信息矩阵,G 为生成矩阵。

对于线性分组码而言,信息元与监督元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组线性方程来表示。设线性分组码的码字为120(,,,)n n A a a a --= ,其中前k 位为信息位,后r 位为监督位。下面以(7,3)码为例来描述线性分组码的编码原理。

在(7,3)线性分组码中,码长7n =,信息元的个数3k =,则监督元的个数4r =。(7,3)码的每一个码组可写成6543210(,,,,,,)A a a a a a a a =,其中654,,a a a 为信息位,3210,,,a a a a 为监督位。它们之间的监督关系可用线性方程组描述为:

36542641

54065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3.5) 表3-1 (7,3)线性分组码 信息元监督元序 号

0 000 00001 001 11012 010 01113 011 1010 4 100 1110

5 101 0011

6 110 1001

7 111 0100码 元

信息元监督元

序 号码 元

因为信息元个数3k =,所以只有8种许用码组。可由监督方程(3.5)写出许用码组,如表3-1所示。

1 生成矩阵

对(3.5)式进行改写,各位码元与信息位654,,a a a 之间的关系为:

665

54436542

641540

65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3.6) 将式(3.6)用矩阵表示

65463524101000100011

111010

11110a a a a a a a a a a ????????????????????????=????????????????????????????

??? (3.7) 或

[][]6543210654100110101010110011110a a a a a a a a a a ????=???????

(3.8)

记[]6543210A a a a a a a a =,[]654M a a a =,

[]3

100110101010110011110G I Q ????==??????

(3.9) 则式(3.7)和(3.8)分别可简记为

T T T A G M =? (3.10)

A M G =? (3.11)

其中,G 称为生成矩阵,是一个37?阶的矩阵。G 的行数是信息元的个数,列数是码长。3I 为33?阶的单位方阵,其行数是信息元的个数;Q 为34?阶的矩阵,其行数是信息元的个数,列数是元的个数。根据(3.11)式,由信息位和生成矩阵G 就可以产生全部码组。

可将其理论推广到任意线性分组码。对于一个(,)n k 线性分组码而言,生成矩阵G 是一个k n ?阶的矩阵,也可分为两部分,即

[]k

G I Q = (3.12) 其中,

1112121

22212r r k k kr q q q q q q Q q q q ??????=??????

(3.13) Q 是一个k r ?阶矩阵;k I 为k 阶单位方阵。把具有[]k I Q 形式的生成矩阵称为典型生成矩阵。非典型形式的生成矩阵经过运算一定能化为典型矩阵。

(n ,k )线性分组码完全由生成矩阵G 的k 行元素决定,即任意一个分组码码组都是G 的线性组合。而(n ,k )线性码中的任何k 个线性无关的码组都可用来构成生成矩阵,所以,生成矩阵G 的各行都线性无关。如果各行之间是线性相关的,就不可能由G 生成2k 个不同的码组了。其实,G 的各行本身就是一个码组。如果已有k 个线性无关的码组,则可用其直接构成G 矩阵,并由此生成其余码组。

综上所述,由于可以用一个k ×n 阶矩阵G 生成2k 个不同的码组,因此,编码器只需储存G 矩阵的k 行元素(而不是一般分组码的2k 码组),就可根据信息向量构造出相应的一个分组码码组(或根据信息码矩阵构造出相应的一个分组码矩阵),从而降低了编码的复杂性,并提高了编码效率。

2 监督矩阵

将方程(3.5)式移项,可得到四个相互独立的监督方程组:

654364254165

00000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3.14) 将式(3.14)可用矩阵表示为

654321011110000101010000110010011000010T a a a a O a a a ???????????????????????==????????????????????????

(3.15) 或

[][]654321

011011011111000001

00001000

0100001a a a a a a a O ???????????==???????????? (3.16)

记[]6543210A a a a a a a a =,[]0000O =,T O 为O 的转置,

[]411

1100010

1010001

100101

100001H P I ??????==?????? (3.17) 则式(3.15)可简记为

T T H A O ?= (3.18)

T A H O ?= (3.19)

其中,T H 表示H 的转置。H 被称为监督矩阵,或校验矩阵。只要监督矩阵H 给定,编码时监督位和信息位的关系就完全确定了。由(3.17)式可看出,H 的行数就是监督关系式的数目,它等于监督位(监督元)的数目4,列数是码长7。监督矩阵H 的每行中“1”的位置表示相应码元之间存在的监督关系。例如,H 的第一行1111000表示监督位3a 是由信息位654a a a 之和决定的。式(3.17)中的H 矩阵可以分成P 和4I 两部分。其中,P 是一个43?阶矩阵; 4

I

为4阶单位方阵;3表示信息位(信息元)个数,4表示监督位(监督元)个数。(3.19)式说明线性分组码中任一码组与校验矩阵H 的转置相乘,其结果为r 位全零向量,因此,用校验矩阵检查二元序列是不是给定分组码中的码组非常方便,“校验”之名由此而来。

可将其理论推广到任意线性分组码。对于一个(,)n k 线性分组码而言,监督矩阵H 是一个r n ?阶的矩阵,也可分为两部分,即

[]r H P I = (3.20)

其中,

1112121

22212k k r r rk p p p p q p P p p p ??????=??????

(3.21) P 是一个r k ?阶矩阵;r I 为r 阶单位方阵。把具有[]r P I 形式的监督矩阵称为典型监督矩阵。根据典型监督矩阵和信息码元很容易算出各监督码元。非典型形式的监督矩阵经过运算一定能化为典型矩阵。

由代数理论可知,监督矩阵H 的各行应该是线性无关的,否则将得不到r 个线性无关的监督关系式,也得不到r 个独立的监督位。若一矩阵能写成典型阵形式[]r P I ,那么其各行一定是线性无关的。

3 监督矩阵和生成矩阵间的关系

由上面的推导可知,生成矩阵G 与监督矩阵H 之间有一一对应关系。由于

G 的每一行都是码字,因此它必然满足公式(3.18)

,即 T T H A O ?=

所以,

[][][]T k

n k k n k T T k n k T T

I P I I Q P I Q PI I Q P Q O ---???=?????

??=⊕????=⊕??

= (3.22)

其中,O 为k r ?阶零矩阵;⊕为模2加。只有当T P Q =时,式(3.22)才

为零。因此,生成矩阵可以写成

[]T k

k G I Q I P ??==?? (3.23) []T n k n k H P I Q I --??==?

? (3.24) 由此可见,只要知道生成矩阵G ,就可以得到监督矩阵H ,反之也亦然。所以线性分组码由生成矩阵或监督矩阵来完全确定。

3.3线性分组码译码设计原理

监督矩阵与(n , k )码的任何一个许用码字进行相乘的结果必等于0,即如果C =mG 是任一(n , k )码字,则必有C 与H 的转置矩阵的乘机为0。若不属于许用码字,或有传输差错,且差错位数在(n , k )码纠错能力内,则运算的结果将为非0值,此时,可以纠错或检错重发。

当编码矩阵与生成矩阵的转置矩阵相乘时,若当其中的一位编码出现了差错,则会有七种情况,则根据这些情况列出错码矩阵如下:

????????????

? ??=00000010000010000010000010000010000010000010000000000000E (3.25) 而这些情况正好是和校验子有某种对应关系的,根据这些对应关系可以进行相关编程。若编程检测到了那一位错误可以根据下式:

A =

B +E (3.26) 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改正求出正确的编码,从而再提去更正后的接收序列的前四位来提取信息位,以至获得信息矩阵I 。其中A 为纠错输出码序列,E 为错码矩阵,B 为信道输出码。

由前面的讨论可以看出,若某一码字为许用码组,则必然满足式(3.19)。利用这一关系,接收端就可以用接收到的码组和事先与发端约定好的监督矩阵相乘,看是否为零。若满足条件,则认为接收正确;反之,则认为传输过程中发生了错误,进而设法确定错误的数目和位置。

假设发送码组为120(,,,)n n A a a a --= ,接收码组为120(,,,)n n B b b b --= 。由于发送码组在传输的过程中会受到干扰,致使接收码组与发送码组不一定相同。因此,定义发送码组和接收码组之差为

(2)B A E -=模和 (3.27)

E 是传输中产生的错码行矩阵,即

[]120E e e e = (3.28)

其中,

01i i i i i b a e b a =?=?≠?

当当 (3.29) 若0i e =,表示该位接收码元无误;若1i e =,则表示该位接收码元有误。E 是一个由“1”和“0”组成的行矩阵,它反映误码状况,被称为错误图样。例如,若发送码组[]1001101A =,接收码组[]1001001B =,显然B 中有一个错误。由(3.27)可得错误图样为[]0000100E =。可见,E 的码重就是误码的个数,因此E 的码重越小越好。另外,式(3.27)也可以改写为

B A E =⊕ (3.30)

当接收端接收到码组B 时,可用监督矩阵H 进行校验,即将接收码组B 代入式(3.19)进行验证。若接收码组中无错码,即E O =,则B A E A =⊕=。即把B 代入式(3.19)后该式仍然成立,则有

T B H O ?= (3.31)

当接收码组有误时,即E O ≠,则B A E =⊕。即把B 代入式(3.19)后该式不成立,则有T B H O ?≠。我们定义

T B H S ?= (3.32)

将B A E =⊕代入式(3.32)中,可得

()T

T

T T T

S B H A E H A H E H

E H =?=⊕?=?⊕?=? (3.33) 其中,S 是一个r 维的行向量,被称为校正子,或伴随式。式(3.33)标明

伴随式S 与错误图样E 之间有确定的线性变换关系,而与发送码组A 无关。所以,可以采用伴随式S 来判断传输中是否发生了错误。若伴随式S 与错误图样E 之间一一对应,则伴随式S 将能代表错码发生的位置。例如,[]10

01101A =,[]1001001B =,则[]0000100E =,把(3.17)式的H 代入(3.32)式,可得[]0100S =。

为了进一步分析码组中不同码元发生一位错码的情况,仍以表3-1中的(7,

3)线性分组码为例,来描述伴随式与错误图样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3-2所示。

从表3-2可以看出:发生一位错误时,T S 与监督矩阵H 的列一一对应0b 。如发生错误,则T S 与监督矩阵H 的最后一列相同;1b 发生错误,则T S 与监督矩阵H 的倒数第二列相同,以此类推。故接收端可以根据这种关系纠正一位错误。对于(,)n k 线性分组码,S 有2r 中不同的形式,可代表21r -种错误图样。为了指明单个错误的位置,必须要求:

21r n -≥ (3.34)

注意:若传输过程中错码的位置不止一位时,S 可能与表3-2中所列的任意一种都不同,这时系统只能检错而不能纠错,并根据不同系统的要求将该码组丢弃或重发。此时,S 也有可能正好与发生一位错误时的某种伴随式相同,这样经纠错后反而“越纠越错”。在传输过程中,发送码组的某几位发生错误后成为另一许用码组,这种情况接收端无法检测,称这种为不可检测的错误。不过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要小得多,可忽略。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线性分组码的译码过程为:

(1)根据接收码组B 计算其伴随式S ;

(2)根据伴随式S 找出对应的错误图样E ,并确定误码位置;

(3)根据错误图样E 和A B E =⊕得到正确的码组A 。

3.4线性分组码的差错控制流程图

白车身模态分析试验方法研究 毕业设计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1 绪论 (3) 2 试验模态分析 (5) 2.1模态试验理论 (5) 2.2试验测试系统组成 (6) 3 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7) 3.1模态参数识别主要方法 (7) 3.2最小二乘复频域法 (9) 3.2.1最小二乘复频域法简介 (9) 3.2.2系统模型的确定 (9) 4 白车身模态试验 (10) 4.1白车身参数 (10) 4.2试验结构的支撑方式 (10) 4.3传感器的选择及布置原则 (12) 4.4激励系统 (13) 4.4.1激励方式 (13) 4.4.2振动激励源的选择和比较 (14) 4.4.3设备传感器 (15) 4.5试验测试系统检验 (16) 5 试验测试结果及分析 (21) 5.1稳态图 (21) 5.2模态频率与阻尼比 (23) 5.3模态振型 (24) 5.4模态试验的有效性 (26) 6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30) 结论 (33) 谢辞 (34) 参考文献 (35)

白车身模态试验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模态分析参数识别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重点是PolyMAX法和时域分析法之间的对比,以研究通过何种方法才能获得精 确地实验数据。为此本文分别采用多参考最小二乘复频域(PolyMAX) 法和时域分析法对结构模态参数进行识别,得到白车身各阶的模态图、 模态频率和振型并采用模态置信判据法(MAC)验证试验结果,比较二者 之间的优缺点,从而发现PolyMAX能提供比时域法法更多的稳定极点 并且有一个清晰地图标,确保一个用户独立和简洁明了的解释,大量简 化了鉴别过程。为进一步验证PolyMAX法的准确性,将PolyMAX分析 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相对比,发现两者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因此,本文 认为在白车身模态试验中PolyMAX法是最佳的试验模态分析方法。 关键词:白车身模态试验分析方法MIMO PolyMAX 1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选题列表1

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类: 1、泵体无夹具工艺设计论文 2、连接座课程设计 设计类: 1、斗式提升机的设计 2、建筑卷扬机的设计 3、船用挖掘机起升机构的设计 4、15KN船用柴油机绞车的设计 5、3T悬臂起重机的设计 6、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7、12T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的设计 8、8T桥式起重机主起升机构的设计 9、SGB-620-40T型刮板输送机的设计 10、钢筋弯曲机的设计 11、单轨抓斗起重机设计 12、5T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的设计 13、矿用提升机构的设计 14、胶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15、数控龙门三枪H型钢自动火焰切割机 16、双梁起重机毕业设计

17、螺旋输送机的设计 18、船用锚机的设计(起重) 19、船用柴油机绞车的设计 20、机械手设计 21、电动(液压)锚机的设计(起重) 22、12.5T单卷筒绞缆车设计(起重) 23、柴油机绞车的设计(起重) 24、-WY型滚动轴承压装机设计 25、带式输送机 26、设计-“包装机对切部件”设计 27、数控回转工作台 28、无摩擦球阀设计 29、旋风除尘器设计 30、液压控制阀的理论研究与设计 31、起毛机主传动结构设计 32、球面蜗杆加工专用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 33、发动机余热发电系统设计 34、射流抛光实验装置中抛光槽系统的研制 35、基于MATLAB的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36、减速机设计 39、1.8T慢速卷扬机设计 40、愕式破碎机

PLC设计: 1、自动装卸料气动机械手PLC控制设计 2、自动售货机的PLC系统设计 3、机械手控制PLC设计 4、机舱环境检测系统设计(单片机) 5、乘客电梯的PLC控制 6、电梯的PLC控制 7、卧式双面钻孔机床PLC 8、自动钻床与机械手的配合运用PLC控制设计 9、污水处理系统的PLC设计 10、单片机: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11、基于UC3842开关电源的设计 12、PLC在X53K铣床改造中的应用 工艺夹具类: 1、中间泵壳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2、空气管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3、排气管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4、钻床立柱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5、涡轮箱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6、摇臂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7、前刹车调整臂外壳

控制测量论文控制工程论文

控制测量论文控制工程论文 菜园桥倒虹吸顶管井沉井测量控制 摘要:沉井测量控制包括井体本身尺寸控制和井体高程、轴线平面位置控制;井体尺寸控制作为钢筋混凝土工程的一部分技术十分成熟,在此不再过多赘述,现在针对沉井全过程结合我单位菜园桥倒虹吸顶管井沉井进行探讨。 关键词:沉井测量控制沉降控制轴线控制 1 工程概况 小清河菜园桥倒虹吸顶管的顶管井、接收井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沉井施工,两井之间管线长度为132.56m;位于小清河两侧,进水井、出水井沉井深度分别为12.458m、13.97m;分三节进行施工;进水井地质情况为0-9.2m为亚粘土、9.2-10.5为亚粘土混姜石,10.5-12.458为亚粘土;出水井地质情况为0-9.8m为亚粘土,9.8-10.7为亚粘土混姜石,10.7-13.97为亚粘土。 2 测量依据 ①《济南市小清河综合治理污水工程》图纸;②《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③《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3坐标和高程控制点的设置 根据测绘院提供的坐标控制点以及向对应的高程控制点,我们对

坐标和高程控制点,进行了复测和加密,并在小清河两侧沉井位置各设置了8个坐标控制点网、3个高程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至少要保证2个坐标控制点以及2个高程控制点),防止由于土方开挖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控制点破坏或者是移动,根据以往经验,控制点无论在什么位置都有可能被破坏,所以要经常核对高程和坐标点进行复测,复测频率约为一周一次,如有破坏则进行补测。 4沉井基坑测量 根据图纸中的沉井中心坐标以及沉井尺寸,从AUTOCAD图中计算出沉井四个内角的坐标;根据沉井四个内角尺寸进行放样确定基坑开挖边线(内尺寸线以外1.5m),挖深5m,边坡坡度1:0.75。 5 测量控制内容 5.1 沉降测量在第一节井墙的浇筑完成模板拆除后,应进行刃脚高程测量和顶部混凝土面测量,同时在沉井的四个角外壁墙上用红漆做好测量基准点,以此点作为基准,进行高程测量: 5.1.1 在混凝土模板拆除后应先在四个外角的外侧用红漆做好标记,测量其高程记录测量原始数据计算下沉具体高度。 5.1.2 沉井在下沉时,应注意观测正常情况下刃角标高,每班至少观测一次,对轴线位移2~3天测量一次。当沉井每次下沉稳定后,应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测量。 5.1.3 沉井在初沉阶段,每2h至少观测一次(高程),如果沉井较快时,加大观测力度,必要时应连续进行观测,提供数据,以便及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论文

.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重庆市武隆县造纸厂职工宿舍楼建筑施工图及 施工组织设计 院 (系):建筑工程系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 此次毕业设计,设计的是重庆市武隆县造纸厂职工楼施工图纸,建筑面积为2780.4㎡,建筑总高度为20.7m,采用框架结构,天然地基,独立柱基础。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方案、进度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安全管计划、季节性施工、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等。本次使用工期定额是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2000)。 关键词:施工组织组织管理质量保证施工方案

目录 第1章编制依据 (5) 第2章工程概况 (5) 第3章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7) 3.1 技术准备 (7) 3.2 现场准备 (8) 3.3 劳动力准备及劳动力进场计划 (8) 3.4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准备及进场计划 (9) 第4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10) 4.1 施工总进度计划 (10) 4.2 各阶段施工进度计划 (10) 4.3 保证工期措施 (10) 4.3.1 组织措施 (10) 4.3.2 各阶段施工进度计划 (10) 4.3.3 经济措施 (11) 4.3.4 技术措施 (11) 第5章施工平面规划 (13) 5.1 施工用水 (13)

5.2 施工用电 (13) 5.3 施工道路 (13) 5.4 临时布置 (13) 第6章各项管理及保证措施 (14) 6.1 工程质量方针 (14) 6.2 工程质量目标 (14) 6.3 质量保证措施 (14) 6.3.1 组织保证 (14) 6.3.2 制度保证 (15) 6.3.3 管理措施 (15) 6.4 安全生产措施 (16) 6.4.1 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安全资格 (16) 6.4.2 安全生产目标 (16) 6.4.3 安全管理体系 (16) 6.4.4 安全生产责任制 (16) 6.4.5 安全生产制度 (16) 6.4.6 保证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 (18) 6.5 环境管理和文明施工措施 (19) 6.5.1 环境管理措施 (19) 6.5.2 文明施工管理 (21)

计算机毕业论文_示例(绝对牛逼)

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图书管理系统 学生系部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装订交卷日期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记录表

注:1.此表适用于参加毕业答辩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 2.平时成绩占20%、卷面评阅成绩占50%、答辩成绩占30%,在上面的评分表中,可分别按20分、50指导教师评语(包含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的表现): 成绩(平时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评阅教师评语: 成绩(评阅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答辩情况记录: 答辩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或答辩教师小组组长)签名: 年月日 总评成绩: 分、30分来量化评分,三项相加所得总分即为总评成绩,总评成绩请转换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级计分。 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制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记录表 注:1.此表适用于不参加毕业答辩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评语(包含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的表现): 成绩(平时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评阅教师评语: 成绩(评阅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总评成绩: 2.平时成绩占40%、卷面评阅成绩占60%,在上面的评分表中,可分别按40分、60分来量化评分,二项相加所得总分即为总评成绩,总评成绩请转换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级计分。 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制

图书管理系统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VB6.0环境下采用“自上而下地总体规划,自下而上地应 用开发”的策略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通过分析传统的人工管理图书馆的不足,创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计算机管理图书馆的方案。文章详细介绍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部分,包括可行性分析、组织机构分析、管理职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数据字典、处理描述等等;系统设计部分主要介绍了系统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系统实现部分列出了几个主要的程序框图,并附带了一些主要的窗口和程序。 关键字:图书管理系统,VB6.0,sqlserver2000,信息系统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tailed process of exploring a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VB6.0, utilizing “Top-Bottom” overall plan and a strategy according to “Bottom-Top” application and exploitation. That is to establish a set of effective scheme for library management by computer, through analyzing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library management by human resources. This article emphasizes on three sections. The system analysis section of libra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ncludes feasible analysis, organizing organs analysis, management function analysis, 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business analysis, 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data analysis, data dictionary, disposal description and the like. The system design section mainly focuses on system function design and data base design. And the system realization section has provided several major program charts, together with the main windows and programs. Key words: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VB6.0,information system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doc

毕业论文中期报告 一,预期目标 理论知识:1,了解网架结构的特点,并学习网架结构的计算与设计研究方法; 2,学习网架结构的静力分析方法。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及设计规范取值,计算时考虑各项荷载及其组合,并根据组合确定几种最大影响工况,然后用ansys分析最不利情况,考察最不利情况是否满足《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3,学习网架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动力特性分析只作模态分析和随机振动谱分析。,模态分析理论是基础,它主要用于计算模型固有模态的两个基本参数: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随机振动谱分析是一种将模态分析结果和已知谱联系起来,然后计算模型位移和应力的分析技术,主要用于模型在确定载荷或随机载荷作用下,获得结构的响应情况。 软件应用:1,学习有限元软件ansys的基本操作,并针对以前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补充 学习; 2,学习ansys自带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 3,空间网架结构的参数化建模。 二,开题以来所做的具体工作和取得的进展或成果 自开题以来,按照开题报告所作的安排,陆续学习了相关知识,包括:网架结构的特点,计算与设计研究方法等,网架结构的静力分析方法,动力特性分析方法等。 另外,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开始了有限元软件ansys的学习,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操作方法,了解一些在本论文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三,存在的具体问题 1,涉及到的动力特性分析,比初始考虑的问题要复杂,因而加重了这一块学习的任务,到目前为止,有些问题依然比较模糊。 2,网架结构的参数化建模。由于APDL语言学习的水平所限,现在参数化建模没有完成,可能会影响到后期的进程。 四,下一步工作具体设想与安排 1,继续熟悉网架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的理论知识,清晰化前期的模糊概念等内容; 2,加强APDL语言的学习,并强化编程能力,争取尽早完成网架结构的参数化建模; 3,参数化建模完成之后,加快速度做结构的静力特性分析,动力特性分析等; 4,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修改、完稿等相关工作; 根据需要,随时补充学习相关的知识。精品文档5,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 一、基本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及装订顺序: 1.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2.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摘要、关键词(中英文) 3.毕业论文(设计)目录 4.毕业论文(设计)正文(理工类): (1)选题背景; (2)方案论证; (3)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 (4)结果分析; (5)结论或总结。 注:文科及其他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参照上述结构制定统一的正文结构规范。 5.致谢 6.附录 7.参考文献 (二)内容要求 1.任务书、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等项内容由指导教师把关。 2.论文文本每页右下角必须有页码,目录中必须标明页码。 3.毕业论文(设计)正文: 正文内容层次结构序数为:一、二、三、……;(一)(二)(三)……;1.2.3.……;(1)(2)(3)……。 (1)选题背景:说明本设计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2)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3)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指作者对自己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

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4)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5)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 4.致谢:简述自己完成论文(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教师以及协助完成论文(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5.附录:包括与论文有关的图表、计算机程序、运行结果,主要设备、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和测试精度等。 6.参考文献: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出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标明,[]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正文之后则应刊出参考文献,并列出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最主要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 书籍——著者,书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7.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采用计算机打印成文。 8.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提倡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图。 9.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制。 10.译文要求: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内容)有联系,并说明出处。 11.论文字数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字数文科0.8—1.2万(其中外语专业不少于3000个单词),理工科不少于1.5万字(含图表);外文翻译不少于1.5万印刷符号、外文参考资料阅读量不少于10万印刷符号。文科各专业的文献综述必须单独写,其字数应在2千汉字以上,要求与译文相同。 12.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用A4开纸打印,并使用学校统一制作的封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

中文2500字 本科毕业设计翻译 学生姓名:***** 班级:*****班 学号:*****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指导教师:***** 副教授 2011年3月25日

Section 4 – Di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Guidelines for HSS Dies General Guidelines for Di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Draw Dies Higher than normal binder pressure and press tonnage is necessary with H.S.S. in order to maintain process control and to minimize buckles on the binder. Dies must be designed for proper press type and size. In some cases, a double action press or hydraulic press cushion may be required toachieve the necessary binder forces and control. Air cushions or nitrogen cylinders may not provide the required force for setting of draw beads or maintaining binder closure if H.S.S. is of higher strength or thickness. Draw beads for H.S.S. should not extend around corners of the draw die. This will result in locking out the metal flow and cause splitting in corners of stamping. D raw beads should “run out” at the tangent of the corner radius to minimize metal compression in corners, as shown in figure 16 on page 47. Better grades of die material may be necessary depend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SS, the severity of the part geometry, and the production volume. A draw die surface treatment, such as chrome plating, may be recommended for outer panel applications. Form and Flange Dies Part setup in form and flange dies must allow for proper overbend on all flanges for springback compensation. Springback allowance must be increased as material strength increases; 3 degrees for mild steels, but 6 degrees or more

某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题目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 所属系别: 建筑工程系 专业班级水工(2)班 姓名:夏阳 学号: 2009301232 指导老师:胡秉香 完成日期?年月日

目录 第一部分:摘要........................................................................3第二部分:关键词 (3) 第三部分:正文 ?一、浅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4) ?二、浅谈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5) ?三、论建筑工程中桩基的施工技术及应用 (7) 四、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检查及处理措施 (9) 五、关于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的控制及管理……………………10 六、关于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整理………………………………………12 第四部分:参考文献 (14) 第五部分:致谢……………………………………………………15

摘要 现场管理实际上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施工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得份额,就必须优化现场管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也出现了诸多的矛盾和问题。所以,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体系式关系着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命脉,做好现场施工管理是基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文章分析探讨了加强基建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几个环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桩的种类和桩基形式、施工工艺和设备以及桩基理论和设计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演进。桩基已成为在土质不良地区修建各种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重型厂房和具有特殊要求的构筑物所广泛采用的基础形式。 ?针对当前工程项目全过程中造价成本控制不力的现状,本论文也将分析讨论了在全过程中实施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措施,对于提高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控制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工程技术资料的整理和归档是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为了能更好地做好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整理工作,就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重要性及做好资料整理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本文将在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相关的论述。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术现场施工管理方法深基坑土钉支护桩基混 凝土造价控制造价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初稿

毕业设计论文初稿 题目: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指导教师: 李林国 设计者:邸洁 年级: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关键字]: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摘要]: 在此毕业设计之际我们选择了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因为我觉得它的涉及到的用途很广网络科技和教务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类教务相关的管理系统已经成为看现代高等教育机构不可少的管理手段之一,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方面。 本次毕业设计实现了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应用Java技术和JSP技术构建 同时以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 本系统通过前台、后台功能模块的设计 实现了学生信息基本功能 如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信息管理等 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运作正常 满足设计要求 1 绪论 学生管理系统是一个对高等教育单位有着重大作用的信息管理系统 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管理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 所以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 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毕业论文相关文件 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 如效率低、保密性差 另外时间一长 将产生大量文件和数据 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 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 它已经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 使用计算机对学生毕业论文信息进行管理 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有点 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

这些优点能极大地提高毕业论文管理的效率 也是教育部门的科学化 正规化管理 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因此 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 在下面的各章中将以开发一套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为例 谈谈其开发过程和所涉及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1研究意义 学生管理工作是指学校管理人员按照一定的教育方针 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组织、协调 指挥与指导各方面人员的活动 以便提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完成国家所制定的教育目标 教务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枢 是保证高校教学机制正常运行的枢纽 它是一项目的性、计划性、适应性、创造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 凡是以小见大 学生信息管理作为教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量变的累计造就质变 在教务管理工作中 任何一部分效率上的提高都能促进整个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 这就使得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研究有了意义 绝对有它的研究价值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传统的毕业论文管理方法、手段以及工作效率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无法很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 提高毕业论文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是更新管理者的思想 增强对管理活动的科学认识 同时 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开发高校综合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是提高毕业论文管理综合水平的有利措施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是毕业论文管理效率的软件 针对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从毕业论文工作的实际出发 解决工作中的关键性问题 并充分利用计算机高效的功能 实现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论文摘要

庆阳市西峰区阳光住宅小区4﹟住宅楼标后相关文件 的编制 (施工图预算(土建部分)、标后施工组织设计(清单)、监理文件) [摘要]庆阳市西峰区阳光住宅小区4﹟住宅楼施工图预算(土建部分),标后施工组织设计,监理文件;施工图预算部分,依据国家现行建筑工程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法律、法规文件,以及甘肃省工程造价指导信息等进行编制。主要编制了单位工程预算表、人材机汇总表、主要材料、机械台班数量汇总表、建筑工程费用计算表、分项工程人材机汇总表等。通过科学的计算步骤,最终计算出该项工程的单方造价1247.57元,本工程总造价为14035850.42元;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包括了编制说明、编制依据、范围、原则施工进度计划和工期保证措施、施工总平面布置和工程概况;确定施工总体目标,分析了施工总体布置的内容;阐述了施工准备的主要内容;具体说明了工程进度计划、机械选择、施工主要设备与工器具配置计划、施工主要材料采购与进场计划等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及方案;详细介绍了本工程的质量、工期、安全的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还分别对雨季、冬季、夜间等特殊施工的技术措施做了介绍,并编排了相关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监理文件部分包括监理文件大纲、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等。 关键词:预算、施工组织、监理文件

preparation of relevant documents (Construction drawing budget (civil section), after the standard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plan ( list )and project management files) [Summary ]Xifeng district sunshine residential district in qingyang city 4﹟residential building construction drawing budget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fter design, project management files; construction drawing budget component, based on the national current building-related technical standards, specifications, regulations and laws, regulations, and instruc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roject cost in Gansu province. Main compilation unit summary of project budget, manpower, material, machine-class quantity summary table, construction cost breakdown table, summary of engineering talent. By science of calculation steps, eventually calculation out the items engineering of unilateral cost 1247.57 Yuan, this engineering total cost for 14035850.42 Yua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part including has prepared description, and prepared pursuant to, and range, and principles construction progress plans and duration guarantee measures, and construction total plane layout and engineering overview; determines construction general target, analysis has construction general layout of content; explained has construction prepared of main content ; Specific description has engineering progress plans, and machinery select, and construction main device and workers apparatus configuration plans, and construction main material procurement and approach plans divide items engineering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rogramme; more describes has this engineering of quality, and duration, and security of guarantee measures;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also respectively on rainy season, and winter, and night, special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 measures do has describes, and arrangement has related project of progress plans; supervision file part including supervision file outline, and supervision planning, and supervision implementation rules,. Keywords:Budgeting, supervision of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s, documents

写毕业论文(设计)的步骤

写毕业论文(设计)的步骤 完成一篇毕业论文,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一、选题 二、收集、占有资料 三、确立论点,拟定写作提纲 四、撰写初稿 五、修改定稿 一、如何选题 确立论文题目,就是确定研究的目标,研究的主攻方向。考生在选题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论题要大小适中。题目不要太大,尽量"小题大做"。一般来说题目大小要适宜,或小点好驾驭,容易写得丰满。但也不要小到像本单位的工作总结,或意见建议书。论文要求深刻和严谨。所谓深刻就是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探讨。所谓严谨就是观点鲜明,论证有力,层次清晰,语言规范。有的学员怕题目小了,难以展开分析,几句话就说完,甚至连要求的字数也不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小题大做”,即从各种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分析某一“小问题”,要多用些具体材料,图表、公式来证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既可以使论文充实、丰满、具有说服力,又可以解决字数不足问题。题目大小适当,才能在短时间内经过努力,可以圆满完成写作任务。 2、注意研究角度要有新意。进行科学研究,就是找问题,没有新问题就谈不上研究,更谈不到创新,论文也就没有写作的价值,因此,确定研究方向只有从新的角度去研究、研究以前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或者是研究过探讨过但说法不一的问题去分析论证,才会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才会见出新意。 3、要知己知彼。在选题中,要了解本专业本领域中已有的科研成果,了解别人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还存在什么问题;是否有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那些方面的研究较薄弱,那些方面的研究尚待开拓等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避免重复和雷同。 二、根据论题,收集资料,拟定论文提纲 1.收集材料。题目确定之后,要在题目所涉及的领域广泛收集材料。材料一般分为两类,即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理论材料可以到图书馆、资料室、理论性刊物、互联网上按分类目录查找。事实 材料,可从图书、报刊资料中,自己亲身接触到的,他人工作经验,工作中的统计资料、案例等 查找。有条件的可以亲自调查研究。收集材料要多积精选。选择材料的标准,最大限度的选择资 料,应为必要的;最小限度选择资料,应为充分的。收集材料时应注意,真实性(出处;二手资料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论文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论文 第一章编制依据说明 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纸及图纸答疑 2.现行的国家有关质量验收规及相关政策法规 4.我公司对工程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和公司承接的相关类似工程的实际管理和施工技术经验 5.我公司现行的有关技术规定和规程 (二)编制原则 (1)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宗旨是按照建筑工程建设的基本规律,施工工艺规律和经营管理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组织方案,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进度计划,有效利用施工场地,优化配置和节约使用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施工有计划、有节奏,能够保证质量、进度、安全、文明,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结合我公司施工技术力量,机械设备等综合条件以及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编制具有全面性、可行性、针对性、先进性。本公司现有施工技术装备、劳动力、资源及在近几年承建和在建的同类工程中积累的较为成熟的施工经验。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总说明 1.工程名称:大润发大型商场 2.工程地点:位于宿迁市幸福南路13号。 3.建设单位:宏大建设 4.设计单位:建筑设计 5.建筑面积:3095.04 6.结构层次:一至六楼全为框架 7.管理目标 ①质量目标:确保合格,力争优良工程 ②安全目标:杜绝重大人身伤亡和机电事故 二、一般说明 本工程位于位于宿迁市幸福南路13号。 本工程占地总面积515.84,建筑面积3095.04。建筑耐火耐火等级2级,屋面防水等级3级。建筑层数六层,耐久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6度。 结构为一至六楼全为框架框架,。 砼等级:垫层为C10素砼,基础、阳台、雨篷、构架、架空层砼为C30,B、C区基础顶面至标高3.5米柱、梁、板、墙为C30。卫生间为C25,构造柱、圈梁等未注明的现浇构件为C20。 墙体工程 1.一层框架部分填充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0.00标高以上其他

设计报告--008---差错控制编码的SIMULINK建模与仿真

差错控制编码的SIMULINK建模与仿真一.线性分组码编码系统建模 Reed-Solomon码编码系统框图: 信源模块的系统框图: 信宿模块的系统框图: 1.循环冗余码编码系统建模与仿真 CRC-16编码系统框图:

信源模块的系统框图: 信宿模块的系统框图: 信号比较模块系统款图: M文件如下: x=[0.00001 0.0001 0.001 0.005 0.01 0.02 0.03 0.04 0.05 0.1 0.2 0.3 0.4 0.5]; y=x; ProtectedData=48; FrameInterval=0.010; BitPeriod=FrameInterval/ProtectedData;

ProtectedDataWithCRC=ProtectedData+16; FrameLength=480; SimulationTime=1000; TotalFrameNumber=SimulationTime/FrameInterval; for i=1:length(x) ChannelErrorRate=x(i); sim('project_2'); y(i)=MissedFrameNumber(length(MissedFrameNumber))/TotalFrameNumber; end loglog(x,y); 仿真结果: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还有待改进。 二.卷积码编码系统建模与仿真: 1)卷积码编码系统在二进制对称信道中的性能 系统框图: M文件如下: x=[0.01 0.02 0.03 0.04 0.05 0.1 0.15 0.2 0.25 0.3 0.4 0.5];%x表示二进制对称信道的误比特率的各个取值 y=x;%y表示卷积编码信号的误码率,它的长度与x的长度相等 for i=1:length(x)%对x中的每个元素依次执行仿真

计算机软件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目录 (1) 摘要 (1) 前言 (3) 第一章绪论 (4) 1.1研究背景 (4) 1.2设计目标 (4) 1.3本文结构 (5) 第二章系统开发环境与技术 (6) 2.1系统开发环境 (6) 2.1.1 MyEclipse插件介绍 (6) 2.1.2 Tomcat服务器介绍 (6) 2.2系统开发技术 (7) 2.2.1 JSP与Servlet技术 (7) 2.2.2 JavaScript简介 (10) 2.2.3 MVC模式 (11) 2.2.4 Struts框架 (11) 2.2.5 Spring框架 (13) 2.2.6 Hibernate框架 (15) 第三章系统需求分析与前台设计 (17) 3.1需求分析 (17) 3.1.1 系统前台简要设计概述 (17) 3.1.2 系统用例图 (18) 3.2系统设计 (18) 3.2.1 系统层次划分 (18) 3.2.2 数据库设计 (19) 3.2.3 成本管理模块时序图 (22) 第四章系统详细设计与功能实现 (27) 4.1系统项目的文件夹结构 (27) 4.2成本管理模块的具体实现 (28) 4.2.1 查询成本信息列表功能的实现 (28)

4.2.3 修改成本信息功能的实现 (36) 4.2.4 删除成本信息功能的实现 (39) 4.2.5 查看成本明细信息功能的实现 (41)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43) 5.1课题总结 (43) 5.2进一步开发的展望 (43) 参考文献 (44) 致谢 (45)

摘要 服饰企业生产状况联络表是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进行设计、开发的,而成本管理模块则是为了保持产品的成本信息及时的保存、更新。利用JSP技术和SSH框架以及相应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实现了基于Web的系统。该框架可以减少模块之间的耦合性,让开发人员减轻重新建立解决复杂问题方案的负担,并且可以被扩展以进行内部的定制化。通过使用JSP技术建设动态网站,充分发挥了Java语言所独有的易用性、跨平台性和安全性,从而构建了一个运行高效、安全可靠、适用性广的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信息资源的网上管理,满足了公司业务处理的需要,使企业适应了网络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 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些研究与应用背景,其次介绍了该网站系统所采用的开发工具、平台以及开发环境。在此基础上,论文详尽描述了成本管理系统情况。 关键词:JSP,SSH框架,成本管理 作者:XX 指导老师:X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