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说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结合人物描写手法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够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人物的作用。

3、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模式,结合赋分,规范作答。

一、考情分析

二、知识梳理

三、概括人物形象的高频词

善良、平凡、朴实、纯真、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着、势力、洒脱、公正、宽容、大度、真诚、固执、倔强、闲适、高雅、乐于助人、刚正不阿、忍辱负重、严于律己、志向高远、深谋远虑、寡言少语、郁

郁寡欢、循规蹈矩、傲岸不羁、不慕权贵、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多愁善感、羁旅天涯、献身边塞、反对战争、建功立业、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胸怀天下、怨别怀远、依依惜别、思念故乡、不屈不挠、坚强不屈、冰清玉洁、超凡脱俗、淡泊名利。

【导入】

小说是我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无论是古典的四大名著、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大家欲罢不能的玄幻小说,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吸引着我们。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小说的形象】人、物

四、例题引路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构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莱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有删改)

1、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要鞠躬,说话谦和。

②胆小怕事,有点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

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性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

方法总结:

解题步骤:1、审题干(概括还是分析?形象还是性格特点?某个还是某些?全篇还是某句某段【局部】?)

形象(外在形象+内在品质)

人物描写的方法:

正面描写:肖像、心理、语言、动作、神态

侧面描写: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借助物象衬托;借助环境烘托。

答题模式:

概括型(【特点+身份】+(结合文本)分析)

分析型(【结合文本】分析+【特点+身份】)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①讲述故事:小说的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方法总结:作用题答题角度【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思想主题、表达效果、艺术手法】

次要人物作用分析:

1、自身作用(鲜明的性格特点的作用、价值)

2、情节结构:线索作用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3、人物形象:从侧面衬托、突出主要人物

4、思想主题: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5、环境方面: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特别是群体人物)

v 次要人物“我”“你”“他”考虑叙述人称的作用。【作为见证者,增强小说的真实性;作为故事的参与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自我诊断

五、对点练习

琴师

岑燮钧

我们小的时候,住在县剧团里,父亲是团里的琴师。

有一阵,父亲总是晚回来,母亲知道他是给团里一个小姑娘马玉娘拉琴后,就时不时跟父亲吵架。

有一回,她拍着巴掌骂道:你以为你是好人,好人会被撵到乡下来?父亲似乎恼羞成怒,一个反手巴掌甩了过去,母亲摸着脸,张牙舞爪地扑了上来。

从此,但凡要吃饭了,我就跑去叫父亲,我怕母亲去闹。

父亲对马玉娘很耐心,我经常听到他说道:对,对,就这样唱,唱高音时,可以用气息托着,若断若续……云派唱腔就是这样的特点,像云一样,飘若游丝……

那时,剧团青黄不接。老演员经过“文革”的耽搁,有的荒废了,有的形象不行了,正需要年轻演员顶上去。

终于,马玉娘成了剧团的主角,可她的神态总是幽幽的。母亲是团里烧饭的。她不喜欢马玉娘,她喜欢李铁梅一样的,人精精神神,嗓子脆亮脆亮的。父亲不屑地说:你知道什么。果然。马玉娘渐渐地红了起来。

有一天,大家都知道了,马玉娘要调到省里去,她被省团的云老师看中了。

那天,父亲倒了酒慢慢地喝着,直到我们都吃完了,他还在喝。母亲催了几次,父亲喝道:你有完没完!

大概是半年后,有一晚,我们听到敲门声,母亲走出去,一会儿转身向里喊道:马玉娘来了!

父亲既没激动,也没热情,只是淡淡说,坐。马玉娘说了些省团的事,父亲只是

“嗯”“噢”“啊”地应着,有时点点头。临到马玉娘要走时,他说:东西拿走!马玉娘说:只是一点点意思!父亲说:以后,你拿东西,就别来了。人家说这话是客气话,可是

父亲却是一本正经的,弄得马玉娘很下不来台。父亲把东西硬是拿了出去,然后关了门。门敲了几下,然后听到马玉娘走了。

母亲看看父亲,白了他一眼。

本来,剧团刚刚有点生气。可是,马玉娘一走,又黯淡下去了。一个好演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后来,马玉娘托团里的一个老同事,给父亲捎来一把新的胡琴。父亲试了一下,收下了。马玉娘越来越红,新戏一个接着一个。可是,父亲越来越落寞,因为剧团解散了。

父亲的最后两年是在省城度过的。母亲殁了,他也老得很快。他的心脏不行,把他一个人放在乡下,不放心,于是,我叫他来。起先,他不肯,我哭着“骂”了他,他才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肯跟我了。来的时候,他把那把胡琴带上了。

我给他打开了戏曲频道。那时,乡下没有数字电视,戏曲频道是收不到的。我给他说,戏曲频道里经常有马玉娘的戏。她现在是省团的当家花旦了,还得了梅花奖。

第二晚,果然看上了马玉娘的大戏。父亲一边看,一边给她打拍子。我问父亲,她唱得好吗?父亲点点头,说好,比原来更好了。她原来的嗓音里有一层翳,现在这一层翳散了,但又没完全散,就有了一种幽咽的美。这种嗓音,比起单纯的声音来,更有回味。戏曲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味。这一晚,父亲的话特别多,我从来没见他讲过这么多话,还讲得很有兴致。

他以前是一个多么寡淡的人啊,一天说不了几句话。父亲说,当初,她因为是新招的,高音上不去,差点被刷掉。是他,力排众议,帮她另选流派,练唱三年,终于练出了一条像云致秋那样的幽咽婉转别具一格的嗓子……

我告诉他,你知道吗,玉娘姐家就在我们前面的一个小区。我指着前面的灯光说,喏,就是那边高楼上亮灯的地方。

父亲顿了顿。说,这么近啊……

父亲身体越来越不好,每次我提及让玉娘姐来看看他,可他总是摇摇头。他不愿麻烦人家。父亲平平静静地走了。

父亲去世后第三天,马玉娘摸到我家来,捧着两束花。她是从朋友圈里看到这消息的,说真不知道老师就住在离她家这么近的地方——真是太过意不去了。

我说,父亲临终前,一直看着你的小区,可是,他就是不让我告诉你。

她的眼圈红了,说,我知道,我知道,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她走到父亲的遗像前,献上两束花,深深地鞠了一躬。

她说,另一束花是云老师的。然后,她转发给我一张照片,说你看看。

我第一次看到了父亲“文革”前的照片:他在给云致秋操琴……

(选自《四川文学》,2017年第12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几次写到父亲对母亲的言行有失耐心,这流露出父亲不被理解的郁闷、无奈,也与他对年轻人耐心细致的指导形成了鲜明对比。

B.父亲一本正经地让马玉娘把东西带走,弄得她非常尴尬,原因就在于父亲对他辛苦培养的马玉娘离开县里去了省团之事一直耿耿于怀。

C.县剧团曾因马玉娘走红而初显生机,又终因马玉娘离开而黯淡直至解散,这其中既与个体因素有一定的关联,也与社会因素息息相关。

D.小说中父亲在谈及马玉娘的演唱时,话语顿时变得多了起来,可谓头头是道,颇有兴致,足见其对马玉娘的关注、厚爱、自豪、期望。

答案 B

解析“耿耿于怀”理解有误,父亲此举意在表明自己对马玉娘的培养只是因为爱惜人才,不图回报,体现了父亲无私的品格。

2.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性格特点?(4分)

答案①热爱戏曲,专注艺术。②乐于助人,不求回报。③沉默寡淡,为人低调。④内心孤独,隐忍压抑。(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云致秋尽管在小说中并未出场,但是对刻画“父亲”这一形象起着重要作用,请结合作品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①云致秋看中并培养了马玉娘,说明父亲同样慧眼识才,有培养之功。

②对云致秋的唱腔(云派唱腔)特点了如指掌,说明父亲也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③云致秋献花祭奠父亲,反映出她对父亲的敬重,从侧面衬托父亲的优秀品质。

④父亲“文革”前曾为云致秋操琴,烘托父亲琴艺精湛。(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六、类题再练

练习册P438 《船歌》8、9、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