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层序识别及测井响应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层序识别及测井响应特征

第29卷 第4期2005年8月

测 井 技 术

WELL LO GGIN G TECHNOLO GY

Vol.29 No.4

Aug2005

文章编号:1004Ο1338(2005)04Ο0341Ο04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层序识别及测井响应特征

杨友运1,文晓峰2,张普成1,王鹏志1

(1.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 2.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陕西西安710201)

摘要:通过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岩电关系及变化特征,以便正确判识地层层序,总结生、储、盖组合和盆地演化规律,预测盆地有利储层展布趋势,指明有利勘探沉积相带和目标。由于测井资料对碎屑岩具有很高的纵向分辨率,所以主要根据自然伽马、低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测井的曲线变化幅度、形状、接触关系以及旋回性响应特征分析延长组岩性变化特征,识别沉积相类型、确定层序、层序界面,分析层序演化特征,不仅在延长组中划分出16种不同沉积相类型、4个层序界面和4个三级层序旋回,并识别出密集段、高位和低位体系域空间关系。利用测井响应特征能够较好识别延长组层序,层序演化控制了生储盖的空间组合和发育特征,低位体系域中发育的河道砂体分选性和储集性能好,是最重要的规模储层,最大洪泛期形成的地层往往是良好的生油层和盖层。

关键词:测井响应;储层;层序识别;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

中图分类号:P631.81;P512.2 文献标识码:A

Sedimentary Sequence Identif ication and Log R esponses in Yanchang Formation,E rdos B asin

YAN G Y ou2yun1,WEN Xiao2feng2,ZHAN G Pu2cheng1,WAN G Peng2zhi1

(1.Depart ment of Resoursces Engineering,Xi’an Petroleum University,Xi’an,Shaanxi710065,China;

2.Changqing Division of China Petroleum Logging Group,Xi’an,Shaanxi710201,China)

Abstract:By caref ully st udying lit ho2elect ric p roperty relationship and varying characteristics of Yan2 chang formation of upper t riassic,Erdos basin,we can correctly identify st ratigrap hical sequence, forecast dist ribution trend of advantageous reservoirs,summarize source2reservoir2caprock group and evolutive law of Erdo s basin,and show clearly sedimentary facies of advantageous exploration.Be2 cause of logging data have higher resolution in det rit us rocks,to analyse lit hological varieties of Yangchang formation,identify types of sedimentary facies,to ascertain sequence and sequence inter2 face and analyse characters of sequence evolution are mainly based on amplit ude ranges,shapes,con2 tact relationship and cycle responses of nat uralγ2ray,low spontaneous potential and resistivity log curves.Sixteen types of sedimentary facies,four sequence interfaces and four class23sequence cycles are zoned in Yanchang formation;Also dense intervals,special relationship betweem high2level do2 main and low2level domain are identified.Utilizing t he log responses can preferably identify sequences of Yanchang formation.Sequence evolution cont rols special space dist ribution and develop mental fea2 t ure of source2reservoir2cap rock.Channel sands,wit h good selectivities and reservoirs developing in low2level do main,are most important large accumulation areas.St rat ums formed during t he mo st flooded period are frequently favorable oil source beds and barrier layers.

K ey w ords:log response;reservoir;sequence identification;Erdo s basin;Yangchang formation

0 引 言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形成时,受区域构造运动、气候变化、湖平面及基准面周期性升降等因素影响,形成了一套成因上有联系、时空演化上有规律可循的岩性和地层层序分布形式。但因受地表巨厚层黄土及沟壑地貌影响,地震资料较少,以往对于其层序地层界面、各种体系域、准层序、密集段以及其它层序特征的识别只有通过露头剖面和录井资料研究,然而仅靠这些资料和方法无法准确恢复层序在纵向上的连续变化和演化规律。目前的测井资料已具有很高的纵向分辨率,依据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及韵律变化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湖相地层进行层序分析不失为一种非常

有效的方法。

1 利用测井资料划分地层层序的原理

不同沉积环境具有不同的水动力特点,各种沉积环

境的水动力条件改变,既控制着岩性、粒度、分选性、泥质含量的变化,同时也控制着岩石导电性、自然电位、自然放射性、声波传导特性等物理性质的变化。不同岩性的物理性质响应特征(如电阻率、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与沉积环境的成因标志(粒度、分选性、泥质含量等)以及沉积层序韵律变化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这乃是利用测井曲线形态来分析沉积环境特征、识别层序变化和层序划分的物理基础。

2 沉积层序识别方法

2.1 测井曲线选择和曲线形态分析

延长组主要由中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

组成。结合延长组碎屑岩录井资料,以Vail 层序理论为基础,主要运用自然电位(S P ),自然伽马(GR )和视电阻率(R a )曲线分析岩性,参照双感应、密度、井径等曲线变化规律判断分析地层沉积层序,划分层序旋回,进行层序沉积特征总结。自然电位及自然伽马曲线形态主要受控于3种因素:水体深度及其变化、搬运能量及其变化、沉积物物源方向及其供应物的变化等。随着沉积环境演变及岩性层序规律性变化,自然电位和伽马曲线发生对应的响应,根据曲线形态及变化规律,盆地内延长组不同沉积环境中岩性的自然电位曲线变化特征可以总结出16种类型(见图1)

图1 不同沉积环境测井曲线基本类型

2.2 层序旋回划分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是一套完整的旋回沉积[1],按照岩性和电性特征,上三叠统延长组自下而上分为长10Ο长9、长8Ο长7、长6Ο长4+5和长3Ο长1等4个大的沉积旋回,内部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大小不同的

等级,

其中短期旋回是由局部环境变化造成的自旋

图2 盆地中南延长组沉积相-层序地层剖面图

回[2,3],而中长期旋回是构造、气候和湖平面变化周期造成的差异旋回,在这些旋回中不仅沉积物堆积的样式反映了容纳空间的变化和沉积环境变化特征,而且层序界面之间以及沉积旋回内部均具有明显的测井响应。

3 延长组层序地层的测井响应特征

3.1 层序界面特征及测井响应

层序是以不整合面或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相对整一连续的有成因联系的一套地层。延长组内部的层序受沉积环境改变以及区域性湖盆抬升下降运动影响,分布有4个较明显的层序界面(见图2)。其特征不仅在岩性剖面上有明显标志,而且在测井曲线上位于漏斗形测井曲线的顶部或曲线幅度发生突变处,当然,4个界面上测井响应特征不尽相同。

第1层序界面(Sb Ο1)。位于长10油层组底部。之上发育有大型切割叠置的河道砂体,单个河道砂体的旋回一般不完整,顶部往往因冲刷而缺失,表明当时基准面迅速下降。砂体下部发育大型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反映了当时具有较强的水动力条件。层序界面以上自然电位曲线呈明显箱状,视电阻率曲线呈低值峰状,与下伏中三叠统纸坊组呈突变关系。

第2层序界面(Sb Ο2)。界面与长8油层组下部河道砂体的底部相一致。界面上河流冲刷切割十分明显,并有多期性,从而造成单个砂体旋回发育不完整,自然电位曲线呈箱状负异常,视电阻率曲线也呈突变,表明当时基准面下降较大;界面之下则发育以泥质为主的三角洲平原细粒河漫滩沉积,自然电位曲线正异常,视电阻率曲线呈齿状或峰状。

第3层序界面(Sb Ο3)。位于长6油层组底面。界

?243?测 井 技 术 2005年 

面之下以三角洲平原沉积相为主,发育孤立的河道砂体,以细粒的河漫滩沉积为主;层序界面之上发育多期旋回叠置的河流相沉积,砂体不断发生横向迁移,反映了当初基准面下降引起的河道摆动加剧,自然电位曲线呈箱状,视电阻率曲线呈峰状高阻,与下伏地层呈突变关系。

第4层序界面(SbΟ4)。位于长3油层组底部。界面之下为细粒的河漫滩沉积,岩性为泥质和粉砂质沉积,夹有多层煤线,测井曲线呈特征的“细脖子”;界面之上为曲流河河道砂坝沉积,砂体多期切割叠置,单个旋回一般不完整,旋回顶部往往被冲刷缺失,其顶面和最大湖退面性质类似。自然电位曲线呈指状,视电阻率曲线呈峰状高阻。

3.2 体系域界面特征及测井响应

体系域是一个连续的周期性沉积体系组合[4]。测井层序的划分基础是对准层序组的识别和体系域的分析。体系域识别主要依据准层序的叠置方式和砂/泥比率变化等特征进行[5]。以盆地西南×井为例(见图3),长81Ο长7水进体系域内准层序组以退积型为主,向上砂泥比值低。高水位体系域早期准层序以前积型为主,向上砂泥比值增高,测井曲线则随岩性层序结构变化而系统变化。可容纳空间增大至最大增长速率之间的时间段,在长81通常低水位体系域与水进体系域之间的界面是首次湖泛面,分别位于延长组长8和长6顶部。测井曲线上自然伽马能谱曲线特征比较明显,低总计数率值,低K值,较低Th值和较高的Th/K值;水进体系域与高水位体系域之间的界面是最大的湖泛面,最显著的标志是存在密集段,位于延长组长7和长4+5段上部,特别是长7更具典型性。密集段由深湖及半深湖相的厚层暗色泥岩以及油页岩组成,分布广,质地纯,有机碳含量高,是沉积层序中在测井曲线上最易识别的标志层,由于界面处岩性转换和岩层厚度突变,测井曲线值也会突然改变,表现为高伽马,低电位,尖峰状高阻,高密度和高声波,低自然电位,低电阻率。

3.3 层序旋回划分

根据测井响应特征在三叠系延长组可以识别出4个区域上分布稳定的三级层序旋回(见图2)。

3.3.1 长10Ο长9沉积层序

具有3个主要边界面和三个体系域,层序边界由长8与长10油层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底部的块状砂岩组成。长8辫状河三角洲在大规模向盆内推进形成进积序列的同时,对位于之下的长9湖相泥岩侵蚀截切,形成具有向盆地方向迁移的层序边界特征。长10顶面代表湖进面,长9李家畔页岩是湖平面上升速率最大时形成的密集段,最大洪泛面与顶部边界面之间的沉积为高位体系域,它们主要呈弱进积式层序,长10

底面

图3 盆地西南×井长81Ο长7退积层

序的中期基准面旋回测井响应

为区域性不整合面,显示了基准面下降过程中造成的大陆剥蚀,其上是低位体系域进积序列。

3.3.2 长8Ο长7沉积层序

长8Ο长7油层组是一个限定良好的三级层序。它具有3个主要边界面和3个体系域。层序边界由长6与长8油层组三角洲沉积底部块状砂岩组成。长6下段及长8均是三角洲大规模向盆内推进形成进积序列,分别位于长7与长9湖相泥岩段之上,具有侵蚀截切以及向盆地方向迁移的层序边界特征。长8油层组的块状砂岩段的顶面代表区内发生的第1个重要湖进面。层序界面与湖进面之间的沉积段,呈进积式的低位体系域;长7油页岩分布较广,是湖平面上升速率达到最大值的沉积物,其底界可作为最大洪泛面,湖进面之间的退积式沉积为湖进体系域[6];最大洪泛面与顶部边界面之间的沉积为高位体系域,呈弱进积式地层序列。

3.3.3 长6Ο长4+5沉积层序

长6Ο长4+5油层组按构形特征是一个限定良好的复合层序。长3油层组的底部与长6油层组的底部是限定该层序的边界。自长7最大湖进之后,到长1之前该区再未发生过大幅度的湖平面上升事件,湖泊基本上处于萎缩阶段。到长6末湖泊已收缩到志丹-甘泉一线以南。但由于基准面的上升对长4+5造成了明显影响,于是形成了小规模湖进和大规模的湿地沼泽化等。长4+5油层组的大段泥质岩代表的是该沉积层序的最大洪泛面。

该层序中,作为低位体系域的长6是一套以河流三角洲为特征的沉积,进积序列规律性不强,所以准层序与准层序组不易划分,但在区域上比较稳定的至少夹有5个湖进泥岩层。如果以其上的河道砂岩底作底界,可以划分出一系列的旋回沉积,它们和高频四级层序相

?

3

4

3

?

 第29卷 第4期 杨友运,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层序识别及测井响应特征

当,也是由体系域构成的整合的地层序列,只是高位体系域发育与保存的不好,可作为复合层序。

3.3.4 长3+2Ο长1沉积层序

长3Ο长1油层组是一个由粗变细的巨型沉积旋回,其中长3油层组是一套典型河流沉积,华池、城壕等地还可出现了巨厚的块状砂岩段,大型前积式交错层反映了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发育。底部河道砂体基本上处于同一地层水平,与下伏的长4+5油层组上部的泥质沉积为主的沉积环境相比,二者之间有突变。因此长3油层组下部的大砂体的底面可以作为层序的边界。进一步从区域地层剖面对比分析,长2+3油层组低位体系域,是强烈河流回冲作用形成的砂岩进积楔状体,进积旋回上部的河道砂体一直可以推进到志丹-甘泉一线以南,直抵盆地腹地华池白豹一带。其顶面和最大湖退面性质类似。

4 结 论

(1)层序地层有明显的测井响应特征。延长组沉积环境、岩性以及层序变化均有明显的测井响应,根据测井响应可以准确划分层序旋回,确定层序界面,分析湖相盆地地层层序的演化规律。

(2)层序演化决定生储盖组合。一般来说,低位体系域发育分选良好的储层,最大洪泛期形成的地层则往往是良好的生油层和盖层。在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第2层序中的长7张家滩页岩是最重要的生油层,其上第3层序的低位体系域长6是良好的储层,长4 +5的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的泛滥盆地沉积又是良好的盖层,长2、长8油层组类似。

(3)层序控制储层的展布规律。在陆相地层中,低位体系域发育反复切割叠置的河道砂体是最重要的储层。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油层主要集中在长2、长6及长8油层组,它们均属于低位体系域或相当于低位体系域。详细研究地层构成,特别是准确识别其层序界面及相伴生的低位体系域是在陆相地层中寻找储层的一个重要方向。

(4)层序影响储层的储集性能。不同基准面下形成的储层其性能差别十分明显。一般低位体系域中,砂体分选性好,能形成规模储层。而在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中虽然也能形成一些河道砂体,但分选性往往较差,且多是孤立的,难以形成有工业价值的油藏。

参考文献:

[1] 顾家裕.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格架概念及模式[J].石油

勘探与开发,1995,22(4).

[2] 邓红文.美国层序地层研究的新学派———高分辨率层序地

层学[J].石油与天然地质,1995,16(2):89-97.

[3] 邓红文,王红亮,李熙哲.层序地层地层基准面的识别,对

比技术及应用[J].石油与天然地质,1996,17(3):117-

184.

[4] 朱 玲,樊太亮.密集段的识别标志及地质意义[J].石油

与天然气地质,199718(2).

[5] 何自新,等.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

业出版社,2003.

[6] 薛良清.层序地层学在湖相盆地中的应用探讨[J].石油

勘探与开发,1990,(6).

[7] 张占松.测井资料识别层序的方法及问题讨论[J].石油

勘探与开发,2000,27(5):119-121.

[8] 邓红文,王红亮,祝永军,Timothy A Cross.高分辨率层序

地层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 [9] 宋万超,等.层序地层学概念、原理、方法及应用[M].北

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2005Ο04Ο05 本文编辑 李总南)

《测井技术》第五届通讯员名单

魏 毅 宁从前 张胜文 崔 杰 吴 畏 陆明龙 王 江 刘东先 原宏壮 赵旭东 于 茹 周贤杰 张辛耘 申梅英 张彩元 唐文江 张 筠 周绪国 张占松 宋建华 邓少贵 喻文静 杨冬青 杨 红 杨洪明 赵元山 隆 山 赵 军 慕林杰 赵 平 金 鼎 陈 青

作者简介

王克文 男,博士,1978年生,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岩石物理性质方面的研究。(地

址:山东省东营市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邮编:

257061电话:0546Ο8391702Ο800 EΟmail:fengleqing6372@sina.

com)

刘正锋 男,1972年生,1998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从事生产和科研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为水淹层解释与评价、成像

测井解释与评价技术。(地址:河南南阳中国石化河南油田测井

公司 邮编:473132)

唐文江 男,1994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测井专业,长期从事测井资料的处理解释和审核,现为西安石油大学在读研究生。(地址:

陕西省高陵市泾河工业园方元大厦 邮编:710201 电话:029Ο

86029751)

周凤鸣 男,高级工程师,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在读博士。(地址:河北省唐山市冀东油田

勘探开发研究院,邮编:063000)

乔文孝 男,博士生导师,1956年生,长期从事声波测井的理论、实验和仪器开发工作。现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从事应用地球物理专

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石油大学资

源与信息学院邮编:102249 E2mail:qiaowx@https://www.doczj.com/doc/5c14841754.html,.)

邵才瑞 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1966年生,从事地球物理测井及信息科学教学科研工作。(地址:山东东营市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

息学院 邮编:257061 电话:054628393342 E2mail:shaocr@

https://www.doczj.com/doc/5c14841754.html,)。

张 锋 男,讲师,1970年生,200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从事蒙特卡罗方法和放射性测井的教研工

作。(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邮编:257061 电话:0546Ο8392268Ο803(办) E2mail:zhfxy_cn@

https://www.doczj.com/doc/5c14841754.html,)

康俊佐 男,1973年生,2002年在新疆大学物理系获得理学硕士学位,现在吉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电磁波测井理论与资料反

演方法研究。(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大路119号吉林大学物

理学院 邮编:130023)

李建良 男,高级工程师,1955年生,中石化集团公司西南石油管理局副局长,1978年毕业于原长春地质学院勘探仪器专业,曾在美国

阿特拉斯公司进修,长期从事测井、资料解释研究、生产技术管

理、装备管理等工作。(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中石化集团公司西

南石油局 邮编:610100 电话:028********* 137********)石玉江 男,1971年出生,1996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山东)勘探系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从事测井技术应用及测井地质综合研

究等工作。(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

院 邮编:710021 电话:029Ο86595400 E2mail:syj_cq@pet2

https://www.doczj.com/doc/5c14841754.html,)

周荣安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北郊风城路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邮编:710021E2mail zra_cq@https://www.doczj.com/doc/5c14841754.html,)

田 鑫 男,高级工程师,从事测井地质、油田勘探与精细油藏描述及综合研究等工作。(地址:甘肃兰州雁儿湾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

学研究院西北分院 邮编:730020 电话:0931Ο8686621 

136******** Email:tianx_ym@https://www.doczj.com/doc/5c14841754.html, tian_x@pet2

https://www.doczj.com/doc/5c14841754.html,)

杨友运 副教授,1960年生,从事沉积学与石油地质学的教学和油田的沉积相的研究工作。(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电子二路西安石油大

学 邮编:710065 电话:137********)

赵长举 男,工程师,1968年生,1991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山东)矿场地球物理专业,从事测井生产、技术、质量管理等工作。(地址:河南

新乡市洪门华北局测井站 邮编:453700 电话:0373********

E2mail:cjzsck@https://www.doczj.com/doc/5c14841754.html,)

姚永君 女,工程师,1974年生,1994年毕业于石油大学测井专业,从事测井解释和油藏评价工作。(地址:新疆哈密吐哈石油地质研究

院 邮编:839009电话:0902********)

祝 勇 男,工程师,1971年生,1993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测井专业,从事测井资料采集工作。(地址:山东东营胜利测井公司巴州分

公司邮编:257096电话:0996********,137********E2mail:

zy19711212@https://www.doczj.com/doc/5c14841754.html,)

杨锦舟 男,高级工程师,1956年生,1992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自动控制理论专业,现任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副

总工程师。(地址胜利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自动化所 邮编:

257017 电话:054628797673,手机133********)

鞠晓东 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生,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从事石油测井仪器的教学及科

研。(地址:北京昌平府学路石油大学资信学院 邮编:102249

Email:juxdong@https://www.doczj.com/doc/5c14841754.html,)

肖 圣 男,工程师,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塔里木事业部项目经理。(地址:新疆库尔勒市经济开发区中油测井塔里木事业部 

邮编:841001 电话:0996********E2mail:mrxiaosheng@21cn.

com)

李良生 工程师,1969年生,1992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专业,从事连续测斜、微球、侧向等井下仪器的方法研究

和制造工作。(地址:山东东营胜利测井公司测井研究中心 邮

编:257096 电话:054628761305 135******** E2mail:llspyl

@https://www.doczj.com/doc/5c14841754.html,)

张作清 男,高级工程师,1963年生,1984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地球物理测井专业,从事测井管理和综合评价工作。(地址:江苏省扬

州市邗沟路58号 邮编:225007 电话:0514******** E2

mail:zhangzuoqing@https://www.doczj.com/doc/5c14841754.html,)

胡振平 男,高级工程师,1963年生,1989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矿场地球物理专业,从事测井解释方法研究、测井软件开发等工作。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测井公司研究所 邮编:400021 

电话:023*********(办)E2Mail:huzp2003@https://www.doczj.com/doc/5c14841754.html,)

李 强 男,高级工程师,1992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 2003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硕士,

现从事套管井的测井解释和方法研究。(地址:陕西西安市高陵

泾河工业园泾谓东路方元大厦 邮编:710201 电话:0292

86029778)

田 波 男,高级工程师,1989年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系硕士研究生毕业,2004年博士毕业,从事油田勘探开发技术工作。(地

址: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仙河镇桩西采油厂 邮编:257237 电

话:054628487407 133******** E2mail:zxclsf@https://www.doczj.com/doc/5c14841754.html,;

shuifaluo@https://www.doczj.com/doc/5c14841754.html,)

牛栓文 男,199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工程专业,从事油藏开发管理工作。(地址: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东辛

采油厂地质所 邮编:257094E2mail:sll@https://www.doczj.com/doc/5c14841754.html,)

鞠江慧 女,工程师,1972年生,1995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勘探系。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4023信箱廊坊测井项目部绘解站 邮编:

065007 电话:0479********)

田淑芳 女,高级工程师,1969年生,1991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现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地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勘探开发

研究院开发综合所 邮编:124010 E2mail:tiansf_123@sina.

com 电话:0427********)

付建伟 男,1974年生,1996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仪器专业,现为石油大学(北京)在读博士,研究石油测井和油藏监测。(地址:北京

昌平石油大学资源信息学院测井研究中心 邮编:102249 电

话:010********* E2mail:jianweifu2003@https://www.doczj.com/doc/5c14841754.html,)

任国富 在读硕士研究生,1981年生,现就读于西安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专业。(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电子二路18号西安石油大学家

属楼21Ο13 邮编:710065 电话:029Ο8383265 EΟmail:ren2

douding@https://www.doczj.com/doc/5c14841754.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