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化学用语

元素

一、知识点

1、元素又称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即)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①同一种元素可以有原子、离子、分子或其它微粒等。如Fe、Fe2+、Fe3+是同一种元素。

②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完全相同,如:金刚石与石墨(称为同素异形体)等。

2、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

微观:表示。

特别注意:元素符号前面的除1以外的数字只能表示。

如:2H表示。

3、元素种类的划分:现已发现108种元素,其中包括22种非金属元素和86种金属元素。但是要注意,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区分是相对的,一些非金属元素也具有类金属(半金属)的性质。

二、练习

1、说出下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或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2N 、②Fe2+、③6Mg 、

④4个氧原子、⑤二个氢氧根离子、⑥氯元素。

2 、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及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在①MgO、CuO、CaO、SO2;②C、Fe、S、P;③ZnCl2、BaCO3、HNO3、NaNO 3三组物质中,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组内其他物质不同,它们分别是、、。

4、(1)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12

2

8

2

+8

2

6

+10

2

8

+17

2

8

7

A、B、C、D、

(2)从上述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盐类化合物,写出其化学式:。

5、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则这种物质()

A、可能是单质或化合物

B、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6、经检测某瓶气体只含有C、H两种元素,则对这瓶气体的下列分析不可能的是()

A.有一种单质

B.有两种单质

C.是混合物

D.是纯净物

7、下列关于Na、Na+二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⑥Na+比Na稳定

A 、①④⑤

B 、①③⑤⑥

C 、①④⑤⑥

D 、②③④

8、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中,碳与氧的质量比为3:5,则该气体可能是()

A、由CO或CO2单独组成的纯净物

B、由CO或C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

C、由CO或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

D、由CO2或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

9、某些人睡觉常常磨牙是因为缺锌,这里的“锌”是指( )

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

10、某些室内装饰材料含有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室内污染源之一,下列关于甲醛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元素、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B构成甲醛分子的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1

C组成甲醛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D每个甲醛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氢分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11、在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混合气体中C O2和O2的质量比为()

A.2∶1 B.1∶2 C.11∶4 D.11∶7

12、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A、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离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C、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D、两种元素的离子

13、微量元素摄入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导致成年人出现甲状腺肿大的原因是缺乏下列四项中的()

A、铁原子

B、碘元素

C、钙离子

D、氧分子

14、在一定条件下,置于密闭容器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再冷却至常温。密闭容器中有气态物质且属于纯净物的是()

A. 质量比为1:8的H2和O2

B. 质量比为3:9的C和O2

C. 质量比为1:4的CH4和O2

D. 质量比为7:2的CO和O2

15、下列广告用语从化学角度看,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K”牌咖啡,滴滴香浓,决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纯水C.“大自然”牌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元素,真正的“绿色”食品

D.食用合格“碘盐”,可预防某种甲状腺疾病

16、从H、O、C、N、Na、Fe、Ca七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用化学式填空(未要求填写个数的,每空只填一种物质)。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2)酸性氧化物是;(3)农业上用来降低土壤酸性,改良土壤结构的是;(4)农业上作为氮肥的是;(5)厨房用的酸性调味品是;(6)含四种元素的酸式盐是。(7)铁锈的主要成分是;(8)能作燃料的是(写三种)、、。

17、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是加碘盐。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1000g碘盐中约含0.02g碘。(相对原子质量:K—39 I —127 O—16)(1)g碘酸钾中含有0.02g碘。(保留小数点后3位);(2)成

化学总复习资料全

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 变化的物质(注:2H 2O 2 === 2H 2O + O 2 ↑ 此反应MnO 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 如:O 2是单质,CO 2是化合物 MnO 2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 是否可以再分 (单位为“1”,省略不写) 三者的关系: 缓慢氧化会引起原子核 原子 核外电子(—) 中子(0) 质子(+) 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阴离子 原子 得e 失e 失e 得e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人类各种活动或自然因素作用于环境而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由此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与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称为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叫做环境污染。 3、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4、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段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的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5、标化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后,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之比称为标化分配系数。 6、辛醇-水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时,有机物在辛醇中的浓度和在水中的浓度之比称为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 7、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8、亨利定律常数:化学物质在气——液相达平衡时,该化学物质在在水中的平衡浓度和其水面大气中的平衡分压之比。 9、水解常数:有机物在水中水解速率与其在水中浓度之比称为水解常数。 10、直接光解:有机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光而进行分解反应。 11、敏化光解:腐殖质等天然物质被光激发后,将激发的能量转移给有机化合物而导致分解反应。

12、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占吸收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 13、生长代谢:微生物可用有机化合物(有机污染物)作唯一碳源和能源从而使该化合物降解的代谢。 14、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用碳源和能源,须有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该化合物才能降解。 15、生物富集(Bio-enrichment):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吸收、吸附等),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6、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富集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17、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 :指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8、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半数有效浓度(EC50):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 19、阈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 20、最高允许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引起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高剂量。 15、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包括碱基对的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四种类型。 16、遗传致癌物:1)直接致癌物:直接与DNA反应引起DNA基因突变的致癌物,如双氯甲醚。 2)间接致癌物(前致癌物):不能直接与DNA反应,需要机体代谢活化转变后才能与DNA反应导致遗传密码改变。如二甲基亚硝胺、苯并(a)芘等。

大学物理化学知识整理

第一章 理想气体 1、理想气体:在任何温度、压力下都遵循PV=nRT 状态方程的气体。 2、分压力: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的压力。在混合气体中,各种组分的气体分子 分别占有相同的体积(即容器的总空间)和具有相同的温度。混合气体的总压力是 各种分子对器壁产生撞击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一种组分所产生的压力叫分压 力,它可看作在该温度下各组分分子单独存在于容器中时所产生的压力B P 。 P y P B B =,其中∑=B B B B n n y 。 分压定律:∑=B B P P 道尔顿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与混合气体温度、体积相同条件下各组 分单独存在时所产生的压力的总和。 ∑=B B V RT n P ) /( 3、压缩因子Z Z=)(/)(理实m m V V 4、德华状态方程 RT b V V a p m m =-+))((2 nRT nb V V an p =-+))((22 5、临界状态(临界状态任何物质的表面力都等于0) 临界点C ——蒸气与液体两者合二为一,不可区分,气液界面消失; 临界参数: (1)临界温度c T ——气体能够液化的最高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无论如何 加压 气体都不可能液化;

(2)临界压力c p ——气体在临界温度下液化的最低压力; (3)临界体积c V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的摩尔体积。 6、饱和蒸气压:一定条件下,能与液体平衡共存的它的蒸气的压力。取决于状 态,主要取决于温度,温度越高,饱和蒸气压越高。 7、沸点:蒸气压等于外压时的温度。 8、对应状态原理——处在相同对比状态的气体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 对比参数:表示不同气体离开各自临界状态的倍数 (1)对比温度c r T T T /= (2)对比摩尔体积c r V V V /= (3)对比压力c r p p p /= 9、r r r c r r r c c c T V p Z T V p RT V p Z =?= 10、压缩因子图:先查出临界参数,再求出对比参数r T 和r p ,从图中找出对应 的Z 。 11、阿玛格定律:B B Vy V = p RT n V B B /= 12、单原子理想气体 R C m p 25,=,双原子理想气体R C m p 27,=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形式,它能 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传递过 程中能量的总和不变,△U=Q+W (适用于非开放系统)。 2、

高中化学总复习资料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祝天下学子都能学有所成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1.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或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如2Na+ C12=2NaCl(有电子得失)、H2+ C12=2HCl(有电子对偏移)等反应均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在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特征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某一化学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与还原剂] 概念含义概念含义 氧化剂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还原剂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 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过程被还原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过程 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夺电子的能力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 氧化反应元素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在反

应过程中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产物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后得到的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后得到的产物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相互关系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高价的物质只能得到电子,只具有氧化性,只能作氧化剂(注:不一定是强氧化剂)。重要的氧化剂有: 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X2(卤素单质)、O2、O3等。②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或较高价时的氧化物,如MnO2、NO2、PbO2等。③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④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K2Cr2O7等.⑤金属阳离子等,如Fe3+、Cu2+、Ag+、H+等.⑥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⑦特殊物质,如HClO也具有强氧化性. (2)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低价的物质只能失去电子,只具有还原性,只能作还原剂(注:不一定是强还原剂).重要的还原剂有: ①活泼金属单质,如Na、K、Ca、Mg、Al、Fe等.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H2、Si等.③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④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化合物,如含有、、、、的化合物H2S、Na2S、H2SO3、Na2SO3、HI、HBr、FeSO4、NH3等. (3)当所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和 三种方式。 2. 、、以及,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主要环境问题。 3.大气的温度随地面的高度而变化,这构成了大气分层的基础。大气圈按高度自下而上分成、、和。 4.大气颗粒物有三种重要的表面性质:、和。 大气颗粒物在雨滴形成的过程就属。 5.研究酸雨必须进行雨水样品的化学分析,通常分析的主要阳离子有;阴离子有 。 6.用一个强碱标准溶液滴水样,以酚酞作为指示剂,此时所得的结果称为,其化学反应计量式为。 7.水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可分为、和;其中属于物理吸附的是。 8.当向天然水体中加入有机物后可得到一氧下垂曲线。碳元素在清洁区和腐败区内的分解产物分别是和。 9.当向天然水体中加入有机物后可得到一氧下垂曲线,它把河流分为相应的几个区段,在清洁区内决定电位物质是;在腐败区内决定电位物质是。 10.腐殖质的组成非常复杂,根据它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划分为、 和三类。 11.天然水P E越小,提供电子倾向,水中污染物还原态相对浓度。 12.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和 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13.典型土壤随深度呈现不同的层次,是生物最活跃的一层,有机质大部分在这一层,金属离子和粘土颗粒在此层中被淋溶得最显著。 14.岩石的化学风化分为三个历程,即、和。

15.汞及其化合物的挥发程度与化合物的形态及、、 等因素密切相关。无机汞化合物挥发度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16.砷的甲基化在厌氧菌作用下主要产生,在水溶液中继续氧化成为;而汞的甲基化在厌氧菌作用下主要产生;与无机砷相比,有机砷的毒性。 17. 是金属甲基化过程中甲基基团的重要生物来源。砷的甲基化在厌氧菌作用下主要产生,在水溶液中继续氧化成为;而好氧的甲基化反应则产生,在水溶液中继续氧化成为,它可与巯基发生的应。 18.日本西部地区发生的米糠油中毒事件是由引起的,而该物质目前唯一的处理方法是。痛痛病是由于长期食用含量高的稻米引起的中毒。 19.多环芳烃在大气中经紫外光照射很容易发生,而在水体沉积物中的消除途径主要靠。 20.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机理主要是烷基链上的、、 和过程。 21.在烷基汞中,只有、和三种烷基汞为水俣病的致病性物质。 22.根据土壤中H+离子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和潜在酸度,根据提取液的不同,潜在酸度分为和。代换性是矿物质土壤潜在酸度的主要来源。 23.痛痛病是由于长期食用含量高的稻米引起的中毒。引起日本米糠油中毒事件的物质目前唯一的处理方法是。无机砷可抑制酶的活性,还可与蛋白质的发生反应。与无机砷相比,有机砷的毒性。 二、名词解释 1、环境化学 2、温室效应 3、光化学反应 4、光化学烟雾 5、总悬浮颗粒物 6、环境效应 7、环境污染物

最新整理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资料讲解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人教版初中化学总复习资料(精编版)

(本资料)由班内网出品 知识典: 同步课堂: 同步背单词: 化学 第Ⅰ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1.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化学变化是原子运动的结果;离子运动的结果可能是物理变化,也 可能是化学变化。 2.同位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如12C、14C等。 3.同种元素的离子,因带电荷数不同,性质不同。如Fe2+、Fe3+。 4.同种原子组成的分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例如金刚石、石墨。 5.元素周期表: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周期表中有18个纵 行,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十五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16个族。 6.注意跨辈儿错误:“MnO2中有两个氧原子”是错误的!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范畴及关系: 2.确切地说,凡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可燃物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 象)(发光不等于有火焰 ........,燃烧不一定产生火焰,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例如黑火药燃烧发生爆炸就不需要氧气参加反应。 3.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不一定不变。如分解KClO3的反应,氯酸根经化学反应后就不复存在了。 4.碘(I)不溶于水,但溶于酒精。 三、化学用语和化学量 1.书写化学式的时候,+价在前,-价在后。有机物(C)元素写在前。 2.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 3.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O、Si、Al、Fe。 4.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是:O、C、H、N、Ca、P、K、S、Na、Cl、Mg。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环境问题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排放和过度开发资源; 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 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 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垂直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 球自转发生水平运动; 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传输。 5、当Γ<Γd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光离解。 7、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 自由基引发、自由基转化和增殖、自由基氧化NO 、链终止; 8、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 9、洛杉矶烟雾也称为光化学烟雾。10、伦敦烟雾也称为硫酸型烟雾。 11、当降水的pH值 5.0 时,称为酸雨。 12、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10um 的颗粒物; 13、PAN是指大气中的过氧乙酰硝酸酯污染物; 14、水中异养生物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命体; 15、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Cd ;16、导致水俁病的污染物是甲基汞。 17、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OH -COOH -CHO 等官 能团; 18、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

19、pH值在4.5至8.3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为CO2、H2CO3、 HCO3-; 20、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 原; 21、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光解、挥发、生物降解 22、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 23、次生铝硅酸盐由硅氧四面体层和铝氢氧八面体层构成,它们是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 24、能引起温室气体效应的气体主要有CO2、CH4、CO 、CFCs 。 25、腐殖质中不能被酸和碱提取的部分称为腐黑物,可溶于稀碱但不溶于酸的部分称为腐殖酸,既溶于碱又溶于酸的的部分称为富黑酸。 26、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 ,两者占土壤总量的90%以上。 27、土壤及沉积物(底泥)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作用(sorption)包括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 28、降水中主要的阴离子有SO42-、NO3-、Cl-、HCO3-。 29、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三种方式。 30、天然水中的总酸度= [HCO3-] +2 [H2CO3*] + [H+] - [HO-]。 31、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风、湍流和浓度梯度的影响。 32、一般通过湿沉降过程去除大气中颗粒物的量约占总量的80%~90% ,而干沉降只有10%~20 。 33、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 34、无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主要通过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胶体形成、吸附-解吸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进行迁移转化。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 1、已知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初态为298.15K,10.0dm3,终态温度298.15K,体积20.0dm3, 压力Pθ。计算沿下面三条不同的等温途径时系统所作的体积功。 ①系统向真空膨胀至终态; ②系统反抗恒外压Pθ,一步膨胀变化到终态; ③系统先反抗恒外压1.5 Pθ,后又反抗恒外压Pθ两步变化到终态。 解:①向真空膨胀因未反抗外压p e=0 ,故W = 0。 ②恒外压膨胀P e = pθ , 故W = -p eΔV = -100 .0 (20.0-10.0) = -1000.0 J ③系统先反抗恒外压膨胀到p =1.5 Pθ时,其体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出为 (20.0×Pθ)/1.5 Pθ =13.3 dm3 , 分别计算两步恒外压膨胀过程的体积功: W = W1 + W2 = -1.5×100.0(13.3-10.0)+[-100.0(20.0-13.3)]= -1.165 kJ。 2、图中有电池、电阻丝和水。电池供电,水不断流动,维持电阻丝状态不变。忽略导线电阻和电池内阻,根据预先指定的体系,讨论四个问题: (1)该体系属于何种体系? (2)体系与环境间有无能量交换? (3)热力学第一定律对此是否适用? (4)热、功和热力学能的变化如何? 指定一下六个体系: 1.定电阻丝为体系。2.指定电池为体系。 3.指定电阻丝和水为体系。4.指定电阻丝和电池为体系。 5.指定水为体系。6.指定水、电阻丝和电池为体系。 答:1、(1)电阻丝为敞开体系,因为电阻丝中有电子流过。 (2)体系与环境间有能量交换,电池对体系作电功,体系把功变成热又传给环境水,保持体系温度不变。 (3)因为该体系属于敞开体系,所以第一定律不适用。若保持电子流恒定,第一定律的数学式仍可应用。 (4)体系的热力学能保持不变,体系得到了电功而放出了热。 2、答:(1)电池是敞开体系,因为电池不断输出电子流。 (2)体系与环境间有能量交换,体系对环境输出电功。 (3)第一定律不适用于敞开体系。 (4)体系热力学能下降,体系对环境作电功,但没有热量交换。 3、答:(1)电阻丝和水是敞开体系,因为电阻丝中有电子流过。 (2)体系与环境间有能量交换,体系得到了电功。 (3)热力学第一定律不适用。 (4)体系得到了电功,热力学能增加,但无热量交换 4、答:(1)电阻丝和电池是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间无物质交换。 (2)体系与环境间有能量交换,体系向作为环境的水放出热量。 (3)第一定律适用于该体系。 (4)体系向环境放热,热力学能下降,但无功的交换。 5、答:(1)水是封闭体系,与环境无物质交换。 (2)体系与环境有能量交换,体系从环境得到了热。 (3)第一定律适用。 (4)体系从环境得到热,热力学能增加,但无功的交换。 6、答:(1)是隔离体系。(2)体系与环境间无能量交换。 (3)热力学第一定律适用(4) ?U=0 Q=0 W=0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全部专题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全部专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专题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 [学习目标] 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认识碳、氢、氧、氮等与人类的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形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可以构成物质,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3.记住常用元素的化合价,书写物质正确的化学式,纯净物有固定组成,一种物质只能有一个化学式,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读懂相关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份及其含量。 [知识整理] [经典例题] 例1,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中又有重大突破,发射神舟号的火箭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N2O4,发射时反应可写为(CH3)2N-(NH)2+2N2O4点燃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H:N=1:4:1 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有 C、H、N、O四种元素 C、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 D、该反应中只有氢元素的比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分析】该题考查三个基本问题,其一是物质由元素组成,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中只含有C 、H 、O 、N 四种元素,且每个偏二甲基肼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个数比为1:4:1;其二考查一个非常正式的科普知识,太空中物质没有质量,故过滤操作无法进行;其三考查在化学反应中元素比合价的变化,除氮元素从存在化合物中全部转变为单质中氮元素外(单质中比合价为零),其它碳、氢、氧元素均还存在于化合物中,故D 答案有错。 【答案】D 例2,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 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者不反应),而B 中需要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由此可得到那些结论? 【分析】本题要求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判断实验结论,A 瓶中由 于NO 2的密度大于H 2,下沉速度大于B 瓶,加上分子在不断运动,而B 瓶中仅仅依靠分子的不断运动,故A 瓶两种气体易均匀混合,而B 瓶速度较慢。 【答案】⑴NO 2的密度大于H 2的密度;⑵分子在不断运动,增大分子间的间隔。 例3,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⑴2个氮原子______;⑵2个氢分子______;⑶2个钠离子______; ⑷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⑸氯化镁中镁元素为正二价______。 【分析】原子、分子、离子的符号和元素比合价是最基本的化学用语。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它们各自的表示方式,特别要注意离子符号应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表示,用n+或n-表示(n=1时,不写出来),化合价应写在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n 或-n 表示。 【答案】⑴2N ;⑵2H 2;⑶2Na +;⑷2SO 42-;⑸2 2 Cl Mg 第二节 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 1.认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并学会区别物质的类别。 2.学会判断酸、碱、盐等各类化合物。 3.理解判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依据;组成中含碳元素的为有机物,组成中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无机物,但要注意像CO 、CO 2、CaCO 3这些物质,虽然含碳元素,但由于性质和结构和无机物相似,但仍属于无机物。 [知识整理]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

一、绪论 (一)选择题 1、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Hg c)Pb d)As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Hg c)Pb d)As 3、黄河含沙量达______kg/m3,为世界之最。 a) 13 b)73 c)27 d)37 4、联合国已将每年的______定为“世界水日”,提醒人们注意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保护。 a) 4.22 b)3.28 c)3.22d)6.22 (二)填空题 1、世界环境日为__6月5日______。 2、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工业污染源_、_农业污染源_、___交通运输污染源__、和__生活污染源__。 3、Cu、Zn共存时,往往能产生____________作用。 4、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_______。 5、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富集、分散和消失三种方式。 6一般情况下Se对Hg2+能产生作用。 (三)问答题 1、当前人类生存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二、大气污染化学 (一)选择题 1、酸雨是指pH ______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 a) <6.0 b) <7.0 c) <5.6 d) <5.0 2、辐射一定时间产生的______量可以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 a) O3 b) NO2c) 碳氢化合物d) SO2 3、大气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______。 a) 寒冷的夜间 b) 多云的冬季 c) 寒冷而晴朗的冬天d) 寒冷而晴朗的夜间 4、大气中微粒浓度为50 μg/m3时,大气能见度约为_____Km。 a) 15 b) 12 c) 24 d)40 5、大气中还原态气体(如H2S)主要被______氧化。 a) O2b) OH c) O3d)高价金属离子 6、当天顶角Z______为时,到达地面的太阳光最强。 a) 90o b) 0o c) 45o d) 180o 7、根据Whittby的三模态模型,粒径小于_____um的粒子称为爱根核模。 a) 0.05 b) 0.1 c) 1 d) 2 8、SO2的液相氧化有多种途径,其中______的效果最好。 a) O3氧化b) 催化氧化c) H2O2氧化d) 非催化氧化 9、催化剂对SO2氧化有影响,下列四种物质中______的催化效果最好。 a) NaCl b) CuSO4c) MnCl2d) MnSO4

物质转化和材料利用知识点整理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1. 分类方法 分类法就是根据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分别归类。分类时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事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如: 以对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进行分类为例: (1) 按颜色分类: ??? ????紫红色:高锰酸钾黄绿色:氯气白色:氧化镁氧气、醋酸无色:氯化钠、硫酸、 (2) 按状态分类: ?????、高锰酸钾固态:氯化钠、氧化镁液态:硫酸、醋酸气态:氧气、氯气 此外对物质还可按照溶解性、导电性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 物质按组成的分类 (1)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成为氧化物。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 无机化合物:由除碳外的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O 、CO 2、碳酸、碳酸盐的结构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也被列 为无机化合物。 (3) 有机化合物: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 (4) 物质分类图 ????????????????????????????????????????????????????????????混合物 盐碱酸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化合物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纯净物物质 3 定等特点,可做金饰品;铜的导电性好,可用做导线。 4. 分类的主要原则 (1) 每一次分类必须按同一个标准进行,如果分类不依据统一的标准,容易犯分类重叠或分类过宽的错误,尤其是在连续 分类的过程中,如果不遵守这一规则,将会使分类陷入混乱之中。 (2) 分类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把母项分为若干个子项,各子项必须有全异关系,不允许出现交叉或从属关系。 (3) 各子项之和必须等于母项。如将单质划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两类就错了,因为单质还有稀有气体单质。 5. 物质的鉴别(Ⅰ) 物质的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区别它们各是什么物质。物质鉴别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 物理方法: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厨房用品)味道、溶解性等均可作为物质的鉴别依据。 (2) 化学方法:根据物质的特征、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的方法。如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产 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l -与AgNO 3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等。 (3) 蔗糖、实验、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的鉴别步骤示例: ① 首先观察物质的颜色,紫红色的固体是高锰酸钾,亮黄色的液体是色拉油。另外有三种固体和两种无色液体。 ② 取三种固体各一匙,分别倒入烧杯中,每只烧杯里倒入20ml 水,搅拌,出现蓝色溶液的,原固体是无水硫酸铜。 ③ 分别取另两种固体于蒸发皿中加热,易熔化的是蔗糖,不易熔化的是食盐(可用化学方法鉴别蔗糖溶液和NaCl 溶液)。 ④ 取两种无色液体1mL-2mL 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冰醋酸。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总复习专题

初三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知识、理论(一) 本周教学内容: 1. 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 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 H2S、NO等物质 3. 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 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注意各酸根或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一价氢氟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三五氮;一二铜汞四七锰;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三五磷;一五七氯常常见;单质零价永不变。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 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 表示一种物质; 第1 页共65 页

最新高中化学总复习资料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1 2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3 1.氧化还原反应 4 [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或有元5 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如2Na+ C12=2NaCl(有电子得失)、H2+ C12=2HCl(有电6 子对偏移)等反应均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 7 8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在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根据氧化还9 原反应的反应特征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某一化学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10 11 [氧化剂与还原剂] 12 概念含义概念含义 13 氧化剂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还原剂反应后所含元素化14 合价升高的反应物 15 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过程被还原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16 降低的过程 17 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夺电子的能力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 18 氧化反应元素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在反应过19 程中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产物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后得到的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剂在 20 21 反应时化合价降低后得到的产物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相互关系 22 23 24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5 (1)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高价的物质只能得到电子,只具有氧化性,只能26 作氧化剂(注:不一定是强氧化剂)。重要的氧化剂有: 27 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X2(卤素单质)、O2、O3等。②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或较 28 高价时的氧化物,如MnO2、NO2、PbO2等。③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29 如浓H2SO4、HNO3等.④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K2Cr2O7 30 等.⑤金属阳离子等,如Fe3+、Cu2+、Ag+、H+等.⑥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⑦特殊物质,如HClO也具有强氧化性. 31 32 (2)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低价的物质只能失去电子,只具有还原性,只能33 作还原剂(注:不一定是强还原剂).重要的还原剂有: 34 ①活泼金属单质,如Na、K、Ca、Mg、Al、Fe等.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 35 H2、Si等.③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④所含36 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化合物,如含有、、、、的化合物H2S、Na2S、H2SO3、37 Na2SO3、HI、HBr、FeSO4、NH3等. 38 (3)当所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H2O2、SO2、39 Fe2+等. 40 (4)当一种物质中既含有高价态元素又含有低价态元素时,该物质既有氧化性41 又有还原性.例如,盐酸(HCl)与Zn反应时作氧化剂,而浓盐酸与MnO2共热反应时,则作还原剂. 42 43 [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

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

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 如:O 2是单质,CO 2是化合物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 是否可以再分 (单位为“1”,省略不写) 原子核 原子 核外电子(—) 中子(0) 质子(+) 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阴离子 原子 得e 失e 失e 得e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元素

课题3 元素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重点:元素及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意义 【课前预习】 1.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 有没有别的碳原子呢? 【情境导入】(展示)某品牌矿泉水标签上标明本品含:硒:0.013,锶0.0596…(单位mg/L )。 这里的硒、锶 等是指元素、原子、还是…? 二、自主探究: 从上表里,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请填写在表格二中 格二 【填空】1.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 ,这样的原子都是 。 2.原子中的 都是6,而 、 不同,是不同的 。 【归纳】元素概念:具有相同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的种类由 决定。 【阅读】P 73图4-4资料,找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和两种金属元素。 【小结】地壳中各元素按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 、 、 。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分别为 、 、 、 。 【思考交流】1.根据P 73页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小结:反应前后,分子 ,元素种类和原子种类 。 2.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补锌”、“加碘”的广告,这里的“铁”、“钙”、“锌”、“碘”指的是什么?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阅读】阅读课本74页—76页,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使用元素符号?国际上对元素符号是怎样规定的? 2.识记课本75页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写一写记住了几个。 3.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什么? 4.一个元素符号能表示几个涵义? 5.元素可分为几类?你能通过元素名称确定氧、铁、硫、氦四种元素分别属于哪一类吗?【填空】 1.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 (1)书写:“一二” 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第二个字母要 (2)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Fe表示;也可以表示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元素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 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表示一个氢原子;2H只能表示两个氢原子。 元素(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 2.元素分类:元素(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等偏旁。) 稀有气体元素 【思考交流】 1.P、5P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下列两组符号能组成几种元素的符号?Ⅰ:A B C M N Ⅱ:a u e l g 【阅读】课本76页,完成下列填空: 1.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共有7个横行,有7个周期。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8、9、10三个纵行),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共有16个族。每一横行随着的递增,开头是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0元素,结尾的是元素。 2.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_________, ________ 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3.从一个元素符号图片你可以获得的信息是:(以铁为例)元素名称;元素的种类;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电子数。 【交流讨论】1.完成课本76页“活动与探究”中的内容。 2.同桌互相检查元素符号的记忆情况。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