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巢湖地质实习

巢湖地质实习

巢湖地质实习
巢湖地质实习

2012.8.22 阴麒麟山

路线一:由基地出发至麒麟山

① 狮子崖逆冲断层:断面呈弧形,上凸下缓,看见断层角砾岩(通常由正断层造成)及阶

步以及虚脱现象(岩石坚硬),节理非常发育,逆冲断层由SE-NW挤压应力造成,但可能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劈理面与断层面平行。主要由D3W砂岩组成,

② D3w----C2c剖面

C1j 分为两段,共7.7m,下段为土黄色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厚1m,泻湖相或潮下沉积;上段为黑色灰岩,含生物碎屑(珊瑚,海百合茎15%反映水动力强)亮晶胶接,碳酸岩台地沉积,珊瑚指示的是温暖清澈的水环境,正常盐分。

C1g 中下部以紫红色夹杂灰绿色泥岩,粉砂岩,粘土岩为主,上部为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

C1h 五个灰岩—泥岩旋回最后一个旋回为姜块状灰岩

C2h 浅灰色中厚——厚生屑灰岩和少量泥晶灰岩

C2c 肉红色致密含麦粒蜓灰岩

2012.8.23

路线二从基地出发出外环经巢合公路至平顶山

① P1q C与P的分界线

P1q分为六段:梁山段(0.5m见煤线),此处见断层破碎带,岩石破碎,发育节理、溶洞,沿断裂面而形成;臭灰岩段,含沥青质生物碎屑灰岩;下硅质层段;本部灰岩段;上沥青质段。

P1g 底部为灰黄色磷质泥岩,中段为硅质岩,上端为灰黑色泥岩

P2l 底部为灰白色细粒结构长石石英砂岩,接下来为成煤序列,砂岩—泥岩—煤;顶部为灰岩。

P2d 以P2l灰岩顶为底,上为硅质岩夹紫色泥岩

②C2h 可见X型剪节理,使岩石极为破碎,其中一组极为发育,很容易认为为岩层面,

C2c 核形石灰岩(圆球—椭球状,直径以5-10mm,内部具核心及不太清楚的同心圆圈,充填泥晶基质,局部可见亮晶胶结物)

P1q 下部臭灰岩段为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状具眼球状构造富含沥青质生屑泥晶灰岩,生屑分布不均,往往局部富集,富含海绵,腹足,头足,蜓等(研究认为臭灰岩段形成于缺氧环境,经观察认为与成岩环境的缺氧性混淆,生物碎屑表明沉积水体动荡,缺氧性为成岩过程所处的环境,颜色灰黑由于富含有机质,由于生物快速埋藏,浅海频发的风暴作用。)在本观测点,臭灰岩段地层中,发育多个漏斗型的溶洞,及沿节理发育的岩溶洞,溶洞部分被红色粘土充填

下硅质岩段:以富含黑色燧质结核及燧石层为特征,燧石(黑色,断面呈沥青状光泽,硬度高,脆而易碎,其中节理比周围灰岩节理密集,是由石灰岩被硅化而成)SiO2的来源:(硅质生物富集,矿物成分转变,海底火山热液,火山喷发)本地区硅质来源于海底火山热液所携带丰富的二氧化硅,硅质呈凝胶微粒,SiO2沉淀与富集需要酸性环境存在,是由于早期成岩过程中,沉积物中有机质分解形成有机酸而造成的,

断层发育特征:①该断层位于平顶山北西翼倒转向斜本部灰岩段下部,②宽约15m左右的断裂带,③断裂带内岩层产状紊乱,岩性破碎,其中部钙质泥岩具明显柔皱外部表现,其两侧灰岩出现断层角砾岩,④总体表现为逆冲断层,在后期应力松弛期或构造改造期出现厚状断层角砾岩;

沿途观察本部灰岩段至顶部灰岩段:

在本部灰岩段中部见一裂隙面,其中方解石部分充填,见菱形方解石晶簇,可见三个方向的擦痕与阶步,反映构造运动的多期次多方向的特点,

该路线未见上硅质层段,可能被掩埋或被断层错断

顶部灰岩段发育齐全,其岩性为浅灰-灰色。中厚—厚层状生屑泥晶—生屑灰岩,其中生物化石较为常见,尤其是珊瑚,在层面上见到早坂珊瑚(hayasakaya)

P2g 下部为黄绿色—灰色泥岩,顶部含磷质结核大量存在,反映了较深水,非常缓慢的沉积(浓缩层或称及饥饿层);中上部为灰黑色硅质岩夹极薄层泥岩,硅质岩厚度为1-5cm,该层段富含菊石化石;前人研究此层段富含放射虫;P2g形成于水体较深,水流不畅通海洋环境,硅质来源处放射虫外,可能与海底火山热液喷发有关。

P2d 泥岩硅质岩互层。整体为灰黑色,地表风化以后,颜色变浅呈暗灰黄色;薄层状硅质岩、泥岩互层组成;硅质岩中含有菊石化石,形成环境与P2g相似。

T1y 下部以一黄色泥岩为主夹薄层灰岩,中段以薄层泥岩,薄层泥灰岩构成规则的旋回,形成机制是由米氏旋回,上部以泥岩为主,顶部以一层中厚层青褐色石灰岩与T1h为界,

2012.8.25

路线三从基地出发,乘车沿合裕路至巢湖水泥厂,经过厂区公里,马家山采石场运料公路至山顶,而后沿路返回,

T1h顶部岩层于采石场边缘出露,其上部约3-5m范围内呈灰绿色且向上颜色变浅,其下侧为暗灰色,二者之间明显界线,该界线大致平行于地表,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呈暗灰色是由于含有有机质,近地表处,雨水下渗,其携带的氧将有机质分解,使其呈现组成矿物的颜色,证据之一在暗灰色岩层中存在裂隙部位,裂隙两侧被氧化成灰绿色,T1y 上段以暗灰色泥岩为主,夹薄层泥灰岩,多个旋回泥灰岩之间间距近等,总体表现为规则的沉积旋回,其形成机制可用米氏旋回解释

T1h与T1n分界以一厚约近于1m青灰色中厚层石灰岩,为整合接触关系,T1h下段为暗灰色泥岩及灰绿色瘤状灰岩,上段以紫红色泥岩夹灰绿色瘤状灰岩为主,T1n下段为钙质泥岩夹中厚层瘤状灰岩,规则旋回,中上部表现为薄层状与中厚层状青灰色石灰岩有规律组合;中段以瘤状灰岩为特征,据颜色分为三部分,下部灰绿色瘤状灰岩夹石灰岩,中部以紫红色瘤状状灰岩夹石灰岩,上部灰绿色瘤状灰岩夹石灰岩。

“紫红色瘤状灰岩”紫红色是原生色,由于岩石中含有Fe3+,沉积速率快,来不及被还原,纹层不明显,均一沉积。

成因:①沉积物供应不充分,CO2增加,CCD附近部溶解,浪基面一下。

②大陆斜坡环境,等深流冲击

③综合因素:沉积物进入埋藏以后,硅泥沉积物固结较快,粘土由于富含孔隙水任处于松软状态,随着压实作用增强,粘土层孔隙水发生横向纵向流动,在石灰岩薄层应力比较集中,导致硅泥质沉积物折断,并沿裂隙流动,流动过程中对断裂棱角处溶蚀,导致棱角处被溶圆。

T1n 第三段:岩性为灰绿色瘤状灰岩夹薄层石灰岩,(地表处可氧化为褐红色),中上

部及其主体为薄-中厚层状石灰岩夹灰黑色薄层状沥青质泥岩,根据灰岩厚度及薄层泥岩纵向上可划分为多个沉积旋回,下部为薄层状灰岩夹泥岩,向上灰岩厚度增加,该旋回可构成向上变浅序列。

2012/8.26

路线:基地沿铁路皖淮西宿舍区,过铁路经皖淮小区至金银洞至177高地采石场,观察完后原路返回

金银洞:该泉水出露地层为P1q本部灰岩段,岩性为灰黑色中厚—厚层状含燧石结核灰岩;177高地南坡,小规模正平移断层,C2h灰白色灰岩。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 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 3、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和采集,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变和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修整、土壤剖面层次划分,形态描述和记录。 4、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二.实习地区自然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杭州地区 时间:XX年8月27日—XX年9月2日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____(省、市、区、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 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别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响之叠加。由于以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使____(省、市、区、县)域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峨眉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峨眉山——自然地理实 习报告

目录 第一章实习区概况 (3) 1.1 峨眉山简介 (3) 1.2 峨眉山地质 (5) 1.3 峨眉山地貌 (14) 1.4 峨眉山气候 (15) 1.5 峨眉山水文 (17) 1.6 峨眉山动物资源概况 (18) 第二章实习目的及要求 (18) 2.1 实习目的 (18) 2.2 实习要求 (19) 第三章实习路线、时间、地点、组织单位 (19) 3.1实习路线 (19) 3.2实习时间 (19) 3.3实习地点 (19) 3.4组织单位 (19) 第四章实习内容 (20) 4.1 峨眉山植物 (20) 4.2峨眉山土壤 (23)

第一章实习区概况 1.1 峨眉山简介 峨眉山区是我们此次野外实习的重点,主要为大峨山,重点识别该区所出露的各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划分地层和判断褶曲、断层等构造,认识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形态。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主峰为金顶。最高峰万佛项,海拔3099m。相对高差近2600m。面积154km2,外围保护区域面积为469km2。地理坐标为103°20′E,29°30′N,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是长江上游唯一的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之地,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古时称作蒙山、牙门山,被誉为“震旦第一山”。 长久以来,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世,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峨眉山,距成都160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总称。因大峨山、二峨山远望相对如娥眉,故称峨眉山。 英语E-mei, Mount 亦作Mount Emei。峨眉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举世闻名的普贤菩萨道场。主峰3099米,高出成都平原2,500~2,600米。为褶皱断块山地,断裂处河谷深切。一线天、舍身崖

巢湖地质实习基地简介

xx地质实习基地简介 一、地理概况 1、位置: 巢湖地质实习基地位于巢湖市北郊,距合肥66 km,面积33 km2,根据教学实习内容的需要,可向外辐射20 km。 2、地貌: 山脉走向10°—40°,平面“M”型展布,最高山峰海拔350m,最低处20 m,南临巢湖。 3、交通: 铁路(淮南线)、高速公路(合—裕高速公路)贯穿境内。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主干线连接合肥、南京、芜湖等地。另有水路通往合肥、芜湖。 4、气候: 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分,无霜期长。年平均温度为 15.7℃— 16.2℃,年平均风速 3.0— 3.4米/秒。 二、研究历史 1953年,李云祝,万铁矿普查,“安徽巢县凤凰山—巨嶂山铁矿评价”。 1955年,罗庆坤,万“巢北地质调查”。 1956年,华东地质局,万煤田普查,“安徽含山、巢湖、怀宁一带煤田普查报告”。

1978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万区域地质调查,“合肥、定远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80年,金福全等,巢湖北部C-P地层剖面研究。 1981年,斗守初等,巢湖北部地区构造应力场分析。 1983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万区域地质调查,“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95年,朱光等,石油研究项目,“基于剖面研究”。 1997年,宋传中等,教学研究项目,“地球科学专业群巢湖实习基地建设”。 三、地层特征 实习区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震旦系—第四系均有出露,尤其是志留系—三叠系地层发育连续,出露基本齐全;太古界—元古界主要出露在实习区西部的郯庐断裂带中。 实习区内地层厚度不大、发育齐全、出露连续,易观察;接触关系清楚,接触带典型,标志层清晰;古生物化石丰富、易观察、易采集;沉积构造多样,覆盖少,加之大量采场、路基坡,露头极好,特别适宜于教学。 四、岩石特征 三大岩类发育xx,以沉积岩为主。 1、沉积岩: 碎屑岩、碳酸岩盐、硅质岩、铝质岩、铁质岩、锰质岩、磷块岩、蒸发岩等。 2、岩浆岩: 中—酸性岩、中—基性岩为主,酸性岩、碱性岩次之,火山岩在邻区有出露。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 实习区基本概况第一章前言第一节日7月21年年7月16日—— 2012实习时间:2012 实习地点:秦皇岛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实习基地实习目的:秦皇岛地区具有齐全的地层露头、丰富的地质构造类型、多样的矿产,第一次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地质实习基地之一。本次野外地质实习我们以地质工作者的身份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从大自然中理论联系实际,充实巩固基础知识,学习掌握野外工作方法,并体验地质工作特点,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更深入的体会到我们所学知识的性质。实习任务及路线安排:任务1.)矿物、岩石的肉眼鉴定方法和识别;新老地层的辨别,地层层序的建立及其不1同特征;三种不同岩石的特征;褶皱断裂构造的特征,各种地质作用和现象的观察以及成因探讨等。)地质罗盘的使用;路线选择和地质记录;基本地质图片的阅读和绘制;地质摄2 影;地质素描,底层综合柱状图的编制,地质报告的编写等。路线安排2.1:基地——北戴河鸽子窝公园路线 2:基地——柳江庄小北山路线 3:基地——亮甲山——石门寨路线 4:基地——张岩子——东部落——潮水峪——砂锅店路线:基地——山羊寨——秋紫峪——吴庄——大傍水——小傍水——上庄 坨路线5 :基地——鸡冠山路线6实习区概况第二节 实习区地理位置概况:1.)实习区地理位置1 0 50'~49 911 30'~11950'北纬3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10',,50km㎡,人口约三百万。市区长7812.4k宁县、卢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是一个狭长带状的滨海城市。北倚燕山,南临渤海,东越长城与辽宁6km宽省绥中县毗邻,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 本次野外地质实习地区——石门寨地区(秦皇岛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实习基地)山海关及北戴河三区呈北东—南西分布于秦皇岛、28km处,位于秦皇岛市北约渤海海滨,是地质实习的辅助工作区。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地貌学考察地点:新铺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桥龙宫格凸河考察时间:10月28日——31日考察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2,使学生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考察内容;(一),区域地貌观测实习1,认识安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2,通过对地形图地貌的判读,观察安顺地貌的分布规律。3,认识地貌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4,初步分析地貌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二),北盘江河流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河流侵蚀地貌特征。2,观测河流阶地地貌特征。3,观测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征。4,观测河流干流交汇处的地貌特征。(三),喀斯特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 1 / 6

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目录 前言 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方法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章地质地貌 一、南京地区地质地貌简介 二、典型的地质地貌地区 第三章土壤地理 一、实习地点 二、实习目的内容 三、实验工具 四、实验步骤 五、黄棕壤概述 第四章植物地理 一、实习地点 二、实习目的 三、实习区域气候条件 四、本区与山东地区的植物群落比较 五、主要植物 第五章水文学 一、长江 二、玄武湖 结束语 前言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等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第三,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家探索精神。 第四,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实习方法

1.?踏勘法。通过对实习地线路的观察和资料分析,了解地质地貌的总体特征。 2.?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地图法。利用已有的地形图资料,填注调查区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专业分析。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实习课程包括本科期间学习的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矿物和岩石的识别,地质地貌类型与构造岩石的关系、了解地层分布、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河流与地貌形成、生物分布与地理特征间的关系、不同的土壤类型与母岩间的关系等。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根据地理与旅游学院实习课程计划,本次本科二年级综合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安排在11月下旬进行。根据实习内容、实习条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实习地选为南京及周边地区,主要实习地点根据实习内容,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具体实习线路。 实习出发前两天:开准备动员会;实习前室内辅导,进行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第一天:早晨乘客车从日照至南京,途中观察沿线景观变化。下午到达南京前观察六合瓜埠火山。 第二天:南京汤山—孔山—棒槌山—湖山—大石碑—国家地质公园 第三天: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 第四天:小茅山及中山垭口—中山陵 第五天:燕子矶—玄武湖 第六天:地质博物馆 第七天:返校 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这次南京野外综合实习,地质地貌部分是在学完《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实习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包含对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认识底层剖面,识别主要的化石,判识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了解重要的内外动力地质现象,使书本知识更好地和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产状,记录地质现象、地质示意削面图、地质素描图,采集和编录标本以及编写地质报告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和技能受到初步训练。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内容有所了解,开阔眼界,培养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巩固专业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野外实习是地质地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靠教师讲解,更要靠学生刻苦学习,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江苏省苏州市与南京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1度14分—32度37分、东经118度22分—119度14分。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南京为江苏省会,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景色优美是我国着名的风景旅城市,地理优越,风景佳丽,有国家生产力布局中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长江三角洲、宁镇丘陵小区、江淮平原,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 前言 自然地理是地理科学系地理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实施自然地理实践环节不仅可以巩固、增加自然地理知识,印证课堂、书本理论,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技能和野外调查研究方法,而且为今后地理教学、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环境调研等积累深厚的知识储备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一般方法 一、目的要求 1.建立认识、掌握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一般思路 2.初步掌握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类型判断的方法 3.初步掌握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的观察调查方法 4.能够对观察到的地理事物进行成因分析 5.学会运用和绘制有关地理图表 6.写出有一定见地的实习报告 二、基本内容、方式与阶段 (一)基本内容 本实习对应的课程为自然地理学、地质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等,以各部门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的调查、自然地理综合现象的考察、各要素相互关系的认识为主要内容。 (二)主要方式 集中时段,长途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自然地理相关课程基本完成以后,约两周时间。主要方式有两种: 基地模式:即选择自然地理现象比较典型、研究比较深入、资料比较齐全的地区。经

过长期建设积累,年复一年安排学生在此实习。在基地中,选择成熟的线路和典型剖面进行比较细致的考察分析。 点线模式: 南京晓庄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经十多年的摸索、试验,在自然地理的野外实习中,已形成了一整套点、线、面相结合,沿途考察地理环境的实习模式。即:根据自然地理教学的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安排设计野外实践教学。根据需要与可能,安排实习区域,进一步选择高效,经济、实用的路线,确定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实施具体考察。同时沿途考察地理环境,随时随地开展教学。野外实习的区域、实习路线、考察点不是长期固定不变,而是根据情况变化和课程需要加以选择设计。实施全过程野外教学:收集资料、课堂简介实习区与实习内容、沿途讲解介绍、途中地理现象(随时停车)的考察分析、实习区域专题自然地理要素的考察调研、定点自然地理要素考察分析、室内资料整理、撰写野外实习报告。 其实习点、线的选择原则: 1.以南京为中心,400千米左右为半径的实习区域范围。两周的实习日程。 2.以校车为交通工具,根据实习内容确定一线多点。一般不选回头路。 3.实习区域和考察点的选择一般应有:一条河流及两岸:流水地貌;一个溶洞:喀斯特地貌;一个水库或湖泊:水文;一座千米高山:反映垂直带;一片山地:土壤、植被调查,地质地貌考察 4.师生食宿行随遇而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三)主要阶段 地学的野外考察工作根据时间的顺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野外考察阶段、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野外实习必须经过必要的准备,具体包括: ⑴实习计划准备 根据教学计划,确定实习班级,实习科目,实习指导教师,和有关工作人员;确定实

周口店地质实习报告

周口店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此次周口店地质实习是在学习地质地貌学、土壤学之后所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训练,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目的在于:使其在系统掌握常规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地质学与土壤学联系的认识,为学好土壤学打基础。此外,此次实习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奋斗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以后的教学及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实习要求 1、认识实习中所见到的有代表性的三大类岩石 2、建立实习中建立观察过的地层顺序 3、学会认识分析地层构造的一般方法 4、观察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并与课程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5、初步掌握罗盘、地形图的使用方法,学习作野外记录 6、认识山地、丘陵、河谷、岩溶的地貌形态 7、了解各种岩石类型、地貌与土壤形成的关系 8、编写简要的实习报告,分析和总结野外观察的地质现象 三、实习工具 工具包、放大镜、地质罗盘、地质锤、小刀、铅笔、30m测尺、稀盐酸、地质图 四、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周口店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km,行政区划属于北京市房山区管辖。京原铁路斜贯实习区域;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则有工矿支线与周口店相连。公路交通主要有莲花池—张坊、天桥—房山等干线与北京市相通;周口店到各实习场所均有乡村级公路通行,故交通十分便利。 区内有一条季节性河流——周口河,位于西侧;在东侧有牛口峪水库。 该区位于太行山山脉北段与华北平原的邻接处,属北京西山的一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除东南侧一小部分为平原—丘陵外,大部为中高山区。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温度变化较大,雨季主要在7~8月份,年降雨量约650~700mm。冬季寒冷,从11月份至次年2月份常有大雪封山。 周口店及其邻区的工矿业以石油化工为主,其次是煤矿,另外,水泥、石灰、大理石、花岗岩、耐火材料等也很闻名。区内农作物平原区以小麦、玉米为主;丘陵山区以杂粮为主;山口河滩多种植苹果、梨、杏、李、酸枣、核桃、柿树,除了供给本区外,还供应北京市区。 周口店地区及其附近旅游业也较为发达,除了着名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北京猿人洞”外,还有石花洞、云水洞、十渡以及野三坡等。 五、实习内容

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阿坝师专人文社科系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项目: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专业:地理教育 年级:2010级 学号: 20102385 姓名:吴丽 实习地点:乐山、峨眉山 实习时间:2012年5月 30日—6月1日

本次野外实习主要区域是在乐山、峨眉山进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实习,是一次全面综合的野外实习,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完成自然地理各课程全部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是获得各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深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以后进行教学工作、开展课外活动、适当进行职业教育准备,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教育。 本次实习着重进行区域地理综合研究学习,结合所学的相关地理知识,通过对乐山、峨眉山的地理研究,整体观察、感知和分析该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探讨区域人文景观形成机制和人地关系,从而在掌握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理问题方法的同时,培养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各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成果 1、乐山、峨眉山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下游,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过渡地带,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大。峨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主峰金顶的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峨眉山发脉于 2

昆仑山的北岭,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雄秀西南。 (2)地质背景:乐山地质结构较为复杂,蕴藏着钙芒硝、磷矿等多种矿产资源。地域范围相对较小,但自然生态条件多种多样,浓缩了蜀山岷水秀丽景色。峨眉山保存了从前寒武纪以来比较完整的沉积地层,为研究地壳及生物演进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地质史料:岩浆侵入与喷溢所产生的侵入岩与火山岩,为研究上地幔的深部作用过程、岩石圈的拉张破裂、地壳的动定转化提供了典型的实例。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所产生的复杂的地壳构造变形,又为研究地壳的表层构造,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这里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珍稀濒危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森林覆盖率达87%。 (3)地貌特征:乐山市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48%左右;丘陵占38%左右;平原占14%左右。峨眉山由于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因山中内部“瀑流切割强烈”,进而形成了高2000米以上的“峡谷奇峰地形”。登山沿途地形因地层之分而多貌并存。 (4)气候环境:乐山因地域处在北纬29度附近,全市属中亚热带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受季风影响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气候湿润,雨量丰沛,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农业气候条件优越。 3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第1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一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个野外考查小组到西藏考察藏羚羊生存状况。据此回答1~2题。 1.野外考查小组不需准备的仪器设备有( ) A.望远镜B.罗盘仪 C.照相机D.汽车 2.野外考查小组需准备的装备有( ) ①防晒霜②羽绒服③雨衣④救生衣⑤救生圈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1.D 2.A [第1题,汽车属于交通工具,不属于仪器设备。第2题,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天气多变,因此需要准备防晒霜、羽绒服和雨衣等装备。] 3.晚上在野外迷路,可利用辨别方向的一组是( ) ①罗盘②太阳③树木的年轮④北极星⑤手表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②⑤D.①③④ D [晚上在野外辨别方向可利用北极星、树木年轮和罗盘,因晚上没有太阳,无法用太阳作为参照物,手表定向也不能用。] 4.依据房屋朝向可辨别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北半球房屋一般坐北朝南,南半球一般坐南朝北 ②北极点房屋门窗朝南,南极点房屋门窗朝北 ③城市比乡村的房屋朝向更有利于反映光照情况 ④城市中房屋多沿街道分布,目的是充分利用太阳光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北半球由于太阳一般位于南部天空,房屋多坐北朝南;南半球由于太阳一般位于北部天空,房屋多坐南朝北。与城市相比,乡村对自然的依赖性更强,房屋朝向更能反映光照情况;城市房屋多沿街道分布,主要是为了获得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生研学绘制的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与图中虚线所表示的分界线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是( ) A.分水岭B.山谷 C.河流D.纬线 6.有关图中区域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 B.图示地貌为河口三角洲 C.M地区的耕地,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盐碱化 D.绿洲所处地形为冲积扇 5.A 6.B [第5题,图中河流支流从虚线处流下后,在山下形成冲积扇,可判断为分水岭。第6题,河口三角洲出现在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 植物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下图为某同学在我国西北某地旅游时所拍摄的一张照片。完成7~8题。 7.拍摄者位于树的( ) A.东方B.西方 C.南方D.北方 8.拍摄时,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 A.4:00 B.9:30 C.16:30 D.19:00 7.B 8.B [第7题,读图可知,光照好的一侧是阳面,生长较好。图为我国西北地区,阳面是南面,所以拍摄者位于树的西方。第8题,由上题可知,图中树影朝向西北,说明太阳位于东南部天空,属于上午,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9:30。] 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整理)巢湖市北部山区地质特征

巢湖市北部山区地质特征 第一节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及交通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江淮之间,巢湖之滨,属于江淮丘陵区的南部,距安徽省会合肥约70km。实习区位于巢湖市郊北部山区,其范围是东经117°47′―117°54′,北纬31°36′―31°42′。区内东、北、西三面环山,一面(南面)紧邻巢湖。山脉走向为北东35°―40°,平面图上呈一个向右倒伏的斜体英文字母“M”形,由西向东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麒麟山—大尖山、岠嶂山等组成。最高山峰大尖山海拔350m,一般山峰海拔高程100—300m,最低处狮子口海拔高程仅20m。实习区西南为巢湖—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东南为裕溪河及其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系发育,系长江流域。裕溪河是巢湖水注入长江的通道,也是沟通省会合肥市与长江沿岸芜湖等城市的水上通道。 实习区交通十分便捷,淮南(阜阳—芜湖)线贯穿境内,向东南可与皖(芜湖)赣(江西)线相连,向西北经合肥可与京沪线、京九线、合(肥)九(江)线以及即将建成通车的宁(南京)西(安)线相接;合(肥)芜(湖)高速公路途径巢湖市,与合(肥)宁(南京)高速、合(肥)徐(州)高速、合(肥)安(庆)高速、沪(上海)蓉(成都)高速相连;此外,尚有省道、县道、等支线与合肥、安庆、芜湖、马鞍山和江苏省南京市相连;以巢湖为中心,水上运输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市,可谓铁路、公路、水路交通纵横交错,直达

全国各地, 巢湖市位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分,热量条件较好,无霜期长,全年在232—247天。年平均气温为15.7℃—16.1℃,最高可达40℃,最低在﹣7℃,年平均降水量1200mm。雨量分布不均,春季(3—5月份)占年降水量28%—32%,夏季(6—8月份)占38%—44%,秋季(9—11月份)占18%—19%,冬季(12—2月份)占10%—11%。夏季梅雨显著,每年约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是全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12月份降水量最少。区内属于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0—3.4m/sec,春季最大为3.4—3.7m/sec,秋季最小,为2.6—3.2m/sec。 巢湖市工业欠发达,主要有水泥、化工、机械及轻工业等,规模较大的企业有巢湖水泥厂、安徽维尼纶厂、油泵油嘴厂和铸造厂等。 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产品有鱼、虾、河蟹等,尤以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 矿产有煤、白云石、化工石灰岩、溶剂石灰岩、水泥石灰岩、硅石、萤石、耐火粘土、陶用粘土等,其中石灰岩、白云岩的储量均属大型,在安徽省占有重要位置,是华东地区水泥、化工、溶剂、建材原料的重要基地之一。 巢湖半汤温泉驰名省内外,温泉水资源丰富,流量达1055m3/d,

最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最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实习任务 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实习工具:

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实习要求 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注意防火事宜。 实习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境内少华山, 少华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 少华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其中玄武岩是典型的喷出岩多呈黑色风化面黄褐色或灰绿色。细粒或隐晶结构呈斑状结构并长有气孔、杏仁等构造。火成岩根据其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排列,分为超基性岩. 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根据岩石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实习地区构造概况:少华山在大一级地质构造中属于秦岭构造带,进一步划分属于东秦岭地质构造带。 少华山隶属于秦岭山系,是由于渭河地带地壳下陷同时又由于上古时期形成古地台时的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以及印支运动等,其中海西运动的影响之为明显:在晚古生代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从5月3日开始进入了为期3周(5月3日—22日)的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周,本次实习分为校内准备阶段、野外实习阶段和校内考核总结阶段。实习区主要有潮汕实习区、厦门实习区、湄洲湾实习区和泉州专题调研实习区。 本次野外实习方法主要是在指导教师的现场讲解下对野外实习区进行考察,实习区域路线考察与定点专题调查研究相结合,区域专题实习与不同区域同类专题的比较研究相结合。在分配到的小组专题调研——“泉州中心城区交通”中,以教师指导调研线索为辅,小组自行调研为主,通过小组成员的配合、研究,对泉州中心城区的交通,即四纵八横进行交通道路系统、道路布局、节点、停车场、公交停靠站、交通问题等方面的调研。 1、潮汕实习区 5月5日在潮州参观了开元寺泰佛殿、韩文公祠、广济桥。开元寺泰佛殿属于南传佛教,其建筑是泰式建筑,金、白为主色,三角形、大坡度的屋顶,鱼鳞片状、墨绿和黄色的瓦片。孔雀头麒麟身的吉祥物别有特色。整个泰佛殿的结构为T字形。韩文公祠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韩愈被贬至此后整治了当地的水患和鳄鱼之灾,对于当地而言功不在禹下,因此当地人民特地建立了该祠庙来歌颂他。广济桥,又名湘子桥,横卧在韩江上,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启式大桥,是中国四大名桥之一。并且其桥墩之上的亭阁,受中元文化影响,又融合潮州地方风格,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主的闽南文化特色,如具有燕尾翼,却是灰砖灰瓦。韩江江阔水深,具有航运价值。 5月6日上午途径国家跳水训练基地,到达位于汕头湾南侧的千佛塔和白花尖大庙进行考察。千佛塔共有7层,呈四方形,每面铸有大小佛像250个,四面合计为一千佛,故名千佛塔。白花尖大庙,分三进,一天井,第二进是拜亭,第三进是主殿。该庙属于道教,但却有属于佛教的双龙戏珠,燕尾翼的部分也是具有闽南特色。 下午和晚上以公园和广场为线索参观了汕头人民广场、滨海公园、时代广场、中山公园和潮州人民广场。广场是城市的名片,是市民表达政策需求的地点。广场的类型有市政广场、商业广场、站场广场、文化广场、体育广场和综合性广场。其选址也有不同的特色,如被称为城市心脏的市政广场通常选址在城市的几何中心或中轴线或重要区域。广场的设计主要是硬化面积必须大,有中心公园、绿地。广场前段是人民活动、集会的场所,后段则是休闲空间。例如汕头的人民广场,主要是以植物配置为主,楼亭阁较少,硬化空间不足,并且无地下空间。而时代广场却不时代,主要功能是乘凉乘风,广场以草地为主,硬化空间少。周边以居住区为主,浪费广场周围的高价值公共空间。汕头中山公园是汕头市现存建园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它四面环水,北面濒临韩江,可以眺望韩江的自然景致,三面是人工河道,用三座桥与市区相连。中山公园地处闹市区又没有闹市的喧嚣。园内水面宽阔,绿树成荫,被称为是汕头的“市肺”,还是汕头新八景之一。潮州人民广场是集市政、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大众文化中心。人民广场的设计和建造在空间形式上划分了市政广场区(大型集会用)、下沉广场(包括露天舞台)、草坪区、休息区、牌坊街区、运动区、文化区、密林区(包含停车场)等八个区域。广场充分体现了地方风格和历史文化特点。气势磅礴的水幕电影、旱地喷泉、水池音乐喷泉、五彩缤纷的照明灯饰、悠扬悦耳的背景音乐,以及大屏幕电子显示屏,使中心广场增充满了现代感。最后去了北回归线纪念塔,塔身为火箭型,塔基部建筑是天坛式样。 5月7日上午走访了潮州开元寺和牌坊街。潮州开元寺位于老城区,是城区型宗教地,因此面积较小。大雄宝殿为5开间,结构为半封闭式回廊,两侧回廊封闭,建筑风格为闽南式的红砖红瓦。树木、塔较少。与泉州开元寺相比,泉州开元寺中轴长,结构为开放式宽回廊,两侧也是开放式回廊,且有百年榕树。牌坊街是旅游步行街,两侧是两层为主的西洋式

福州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福州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院系:地理科学系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学号:姓名: 指导教师:邓钟、李林、朱高龙、吴炳玉、陈郁青、 王库、郑宇、吴锡麟、李廷旺、杨柳艺 实习目的:了解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四个基本要素。通过野外实习有利于把抽象的理论与真实的形态和过程结合起来,巩固和理解课堂理论知识,初步掌握野外工作观察的一般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思考与工作的能力。 实习时间:2010 年7月2日——2010 年7月16日 实习地点:福州鼓山、长乐漳港 实习内容:观测河流地貌形态特征,河谷横纵剖面的形态特征,冲积物特点,分析其成因。 实习工具:地质罗盘、皮尺、量尺、地质锤、标杆、地形图、记录纸等。 一、区域自然环境与地理概况 福州市别称榕城,是中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现辖5区2县级市6县,市区人口271万,全市总人口683万,是福建最大的城市。在近现代史上,位列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中。这里的习俗、文化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 福州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境内有闽江、西湖等河湖。矿产有叶蜡石、花岗岩等。郊区产水稻、甘薯、小麦等;工业以轻工、手工业为主。 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城区位于盆区中央。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貌类型通常由丘陵到红土台地到沿海平原,花岗岩、流纹岩等火山岩遍布全区。 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1)气候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全年无霜期326天,年平均气温19.6℃,1月均温10.5℃,7月均温28.7℃,年降雨量900~2100毫米,无霜期326天。风向受地貌影响很大,风速由沿海到山地递减显著,6~9月为台风季节,最大风力可达12级。 (2)水文 1、长乐漳港南澳海滩 (1)波浪作用

【实习报告】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实习目的任务及成果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资源环境地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任务: (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骤、方法和要求。 5.掌握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 每个阶段进行之前,都要上课对本阶段的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由老师带队进行踏勘,分别到麒麟山东南麓以及麒麟山和凤凰山交汇处、7410工厂及甘露寺一线、马家山、平顶山、姚家山、和177高地等地,共计5天。 第二阶段:分组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包括绘制地层剖面图、编写地层剖面说明书),共计5天。 第三阶段:地质测量填图,共计5天。 四、成果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总结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总结 短暂的实习匆匆结束了,但是通过本次实习,我却开阔了眼界,有了很多的感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地质野外实习报告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你解决烦恼。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总结范文篇一第一章绪论 此次实习的城市为杭州市,地点西湖景区;这里是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文明古城,旅游胜地。在实习中我们还可以“苦中作乐,游山玩水”此次实习自然是不虚此行。 我们此次野外观察实习共5天,具体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3日。为了方便我们的实习,我们借住在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学生公寓。按约定我们每天上午7:30在不同的地点集合,然后根据实习线路一起出发,完成每日的实习任务即可回到公寓。整理好每日的野外实习记录笔记。 6月29日实习线路南山公墓玉皇顶;主要实习任务:认识叶家塘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岩性及其所含化石;观察小背斜、小平卧褶皱,玉皇山向斜。这一天我们定了定了5个点,在得意亭处观察了叶家塘组岩性,在收费亭处观察了黄龙组岩性,在停车场处定了黄龙组和船山组的分界点,然后来到了紫来洞,进行了对溶洞形成的描述.在离休息亭东南100m处观察了断层,并对断层进行了产状测量,和正逆判断。第一天实习就算结束了。

这一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在野外辨别三大岩类,怎样测量产状,怎样辨别正逆断层等,通过这一天实习,让我们学会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 6月30日,今日路线起于石屋洞途径水乐洞、烟霞洞再到南高峰顶。由于天气恶劣,加大了我们实习的难度,再加上突遇暴雨,改变了原定实习计划,于是今日定了四个点分别为石屋洞的构造观测点,水乐洞岩溶观测点,烟霞洞溶洞观察点,南高峰岩性观察点。此行我们途径青龙山、烟霞三洞,并观察了青龙山背斜,南高峰的向斜,了解了烟霞三洞的成因以及水乐洞附近灰岩中的缝合线的形成。 7月1日,今日路线起于紫云洞终于宝石山,今日任务为:了解紫云洞的成因,观察其岩性,到宝石山学习后方交汇定点法。在紫云洞我们观察到崩塌的岩洞有断层,有三组解理面,是熔结凝灰岩,断层间有角砾,有擦痕,没有位移的为解理,有位移的为断层,断层附近也有小的解理。从栖霞岭至初阳台的石阶及其附近有大量的碧玉分布,故宝石山就是由此而得名。到了宝石山的蛤-蟆峰我们学习了后方交汇定点法,了解了西湖的成因,这样就完成了我们当天的实习任务。 7月3日,实习路线为:钱塘江至九溪,主要任务是认识志留碳系部分地层岩性特征及了解之江成因,之江及钱塘江,之所以成之字形就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凹岸,再由搬运堆积作用使河流形成凸岸,于是就有了之字形的河

西北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材料

师大学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院系: 专业及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前言 自然地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实践过程。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的必要手段。此次考察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让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的知识。并让我们发现新问题,激发新的研究兴趣和科学探险精神。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使我们了解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 2. 通过实习,学会用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解释地质变迁过程和现象。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 3.通过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GPS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二、实习路线、节点及容安排 1.实习路线及地点: ——(翠华山)——凌(中科院水保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省博物馆、中科院寒旱所、家峡)——(湖)——(丹霞地质公园)——中卫(腾格里沙漠)——(地质博物馆)———— 2.容安排: (1)实习: a.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崩塌地貌、秦岭北坡地质构造、堰塞湖、岩溶洞; b.凌科技城,中科院水保所人工模拟降雨,凌科技博览园; (2)中卫实习: a.腾格里沙漠; b.沙丘地貌形成发育过程; c.绿洲的形成及其变化原因探析; (3)实习: a.丹霞地貌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4)实习: a.湖的形成演变、流域特征及资源概况; b.青藏高原地质、地貌、气候特征;

巢湖北部地区地质构造概述报告

目录 第一章前言...................................(1)、设计目的....................................(1)、任务和要求..................................(1)、实习区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1)第二章地质特征...............................(3)、地层......................................(3)、构造.....................................(9) 2.2.1、褶皱.............................(9) 2.2.2、断层..............................(13) 2.2.3、节理..............................(16) 、岩浆岩..................................(16)第三章构造发展史.............................(18)第四章矿产资源...............................(20)第五章个人小结...............................(21)附图:巢湖北部地区构造纲要图、巢湖北部地区地质剖面图

第一章前言 、设计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在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全面分析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1至2幅地质剖面图,对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进行文字概述。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图,锻炼学生运用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学习编绘、编写某些图件和读图报告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野外地质实习和今后实际地质工作打下较好基础。 、任务和要求: 根据构造地质学课程特点,本课程设计采取综合阅读地质图、绘制巢湖构造地质图(或构造纲要图)、编写读图报告三个环节来完成。在全面分析、解读巢湖北部地区地质图的基础上,要求: 1、绘制反映巢湖北部地区构造地质特征的1/5万构造纲要图1幅。 2、绘制反映巢湖北部地区构造地质特征的地质剖面图1幅。 3、编写巢湖北部地区构造地质特征报告1份。 4、掌握构造课程设计的编写内容、格式和要求。 、实习区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实习区位于巢湖市北部凤凰山区,东以炬嶂山为界,西至龟山一线,南以巢湖之滨,北抵园山-试刀山附近,大致位于东经117°47′-117°54′,北纬31°35′-31°42′,面积约50平方公里。 (2)、交通: 淮南铁路从实习区南部穿过,高速公路在实习区东半汤接口,可抵南京、芜湖、蚌埠、淮南、合肥、安庆,另有省干线可至无为,和县,庐江,水运以巢湖为中心可抵合肥,南下经裕溪河可达长江。市内公交可直达驻地巢湖铸造厂,交通十分便利。(见图1—1) 图1—1 巢湖市交通位置图 (3)、地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