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必修一化学期中复习资料1

苏教版必修一化学期中复习资料1

苏教版必修一化学期中复习资料1
苏教版必修一化学期中复习资料1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化学练习:1.1.3(苏教版必修1)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含氧酸,第二种是混合物,第三种是碱的是( )

A.爆鸣气、硫酸铜、硫酸B.水、空气、纯碱

C.氧化铁、胆矾、熟石灰D.硝酸、石灰石、烧碱

【解析】A项都不符合题意,B项水不属于含氧酸,纯碱属于盐,C项氧化铁属于氧化物,胆矾属于纯净物。

【答案】 D

2.(2008年广东化学)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

【解析】②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水煤气是由炽热的煤与水蒸气,反应制得的CO和H

2

的混合物,

因为煤为不可再生能源,所以水煤气也为不可再生能源,错误;③冰为固态水,干冰为固态CO

2

,两者均

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正确;⑤盐酸和食醋不是化合物,而是混合物,错误;⑥纯碱为Na

2CO

3

,不是碱

而是盐,错误;⑦豆浆和雾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均属于胶体,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

3.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为:①Ba(NO

3)

2

;②KCl;③NaOH;④CuSO

4

;⑤Na

2

SO

4

。如果不

用其他任何试剂(包括试纸),用最简便的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则在下列的鉴别顺序中,最合理的是( )

A.④③①⑤② B.①④③⑤②

C.①⑤③④② D.③④①⑤②

【答案】 A

4.(2009年石家庄高一检测)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进行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进行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进行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进行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解析】A项蒸发操作时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是错误的,应该利用余热蒸干;D项萃取剂的密度不一定比水大,只要符合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且萃取剂与水的密度有差别即可。

【答案】AD

5.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配制1 mol/L的稀H

2SO

4

100 mL。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下列

仪器:

①100 mL量筒②10 mL量筒③50 mL烧杯④托盘天平⑤100 mL容量瓶⑥胶头滴管⑦玻璃棒

按使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③⑦⑤⑥ B.②⑤⑦④⑥

C.④③⑤⑥⑦ D.②⑥③⑦⑤⑥

【答案】 D

6.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

2、O

3

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O

2比O

3

的质量小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解析】根据题意,因等温度、等体积、等密度,则两者等质量,B项错;等质量的O

2和O

3

物质

的量不相等,则压强和分子数不相等,则A、C两项错;O

2和O

3

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所以等质量的O

2

和O

3

原子数相等。

【答案】 D

7.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 g金属钠变为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 A

B.18 g水所含的氢原子数目为N A

C.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氢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

D.32 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

【解析】B、D项中要求的是原子而不是分子;C项中的常温常压不是标准状况。

【答案】 A

8.若20 g密度为ρg·cm-3的硝酸钙溶液里含1 g Ca2+,则NO-

3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ρ/400 mol·L-1 B.20

ρ

mol·L-1

C.2.5ρmol·L-1D.1.25ρmol·L-1

【解析】由Ca(NO

3)

2

的分子组成知NO-

3

的浓度应为Ca2+浓度的2倍,所以先求Ca2+浓度c(Ca2+)=

n Ca2+

V =

1 g

40 g·mol-1

20 g

ρg·cm-3

×

1

1 000

L·mL-1

5

4

ρmol·L-1

c(NO-3)=5

4

ρmol·L-1×2=

5

2

ρmol·L-1。

【答案】 C

9.配制250 mL 0.1 mol·L-1盐酸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制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容量瓶内有水,未经过干燥处理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用水洗涤量筒2~3次,洗液倒入烧杯中

D.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液体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再补加几滴水到刻度线

【解析】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公式可知c=n

V

m/M

V

,影响因素为两大方面: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

A项,容量瓶内有水,既不影响溶质的质量,也不影响液体的定容;B项,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造成溶液体积超过容量瓶刻度线,使浓度偏低;C项,量筒在量取液体体积时,已经附着在筒壁上的液体体积考虑在内,所以倒入液体后,不能用水洗涤,这时会造成溶质的质量增多,浓度偏高;D项定容后,摇匀会使一部分液体没及时回流,此时液面虽低于刻度线,但已经配制完成,如果再加水,就使液体体积增加,浓度偏低。

【答案】 C

10.相同状况下,20 mL气体A

2和10 mL气体B

2

恰好化合生成20 mL气体C,则C的化学式为( )

A.AB B.AB

2

C.A

2B D.A

4

B

2

【解析】在相同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分子数之比。故

参加反应的A

2、B

2

与生成的C的分子数之比为2∶1∶2。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得2分子C

中含4个A原子、2个B原子,故C的化学式为A

2

B。

【答案】 C

11.下列关于39

19

K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39 B.中子数为20

C.电子数为39 D.质量数39

【解析】39

19

K的质量数为39,质子数为19,故中子数为20。

【答案】BD

12.23592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23592U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所关注。下列有关23592U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3592U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23592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C.23592U与23892U互为同位素

D.23592U与23892U互为同素异形体

【解析】23592U是含有92个质子、143个中子的一种铀原子,故说法正确的是C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3.(10分)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分析下列反应各属于哪种类型的反应。

①2H 2+O 2=====点燃2H 2O ②CuO+H 2=====△

Cu +H 2O

③NH 4HCO 3=====△

NH 3↑+H 2O↑+CO 2↑

④2CO+O 2=====点燃2CO 2 ⑤H 2O(g)+C=====高温

H 2+CO ⑥Ba(OH)2+H 2SO 4===BaSO 4↓+2H 2O (1)化合反应:________。 (2)分解反应:________。 (3)置换反应:________。 (4)复分解反应:________。 (5)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

【答案】 (1)①④ (2)③ (3)②⑤ (4)⑥ (5)①②④⑤

14.(14分)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 -3的浓硫酸来配制500 mL 、0.2 mol·L -1的稀硫酸。可供选择的仪器有:①玻璃棒 ②烧瓶 ③烧杯 ④胶头滴管 ⑤量筒 ⑥500 mL 容量瓶 ⑦托盘天平 ⑧药匙

请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仪器中,在配制稀硫酸时用不到的有________(填代号)。

(2)经计算,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现有①10 mL ②50 mL ③100 mL 三种规格的量筒,你选用的量筒是________(填代号)。

(3)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准确,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能引起误差偏高的有________(填代号)。

①洗涤量取浓硫酸后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②未等稀释后的H 2SO 4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将浓硫酸直接倒入烧杯,再向烧杯中注入蒸馏水来稀释浓硫酸 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 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标线 ⑦定容时,俯视标线

【解析】 本题考查用液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基本操作及计算。设需要98%浓硫酸的体积

为V ,根据稀释前后H 2SO 4的物质的量守恒得:0.500 L×0.2 mol·L -1=(V ×1.84 g·cm -3

×98%)÷98 g·mol -1

,解之得V =5.4 mL ,结合实验操作步骤选择仪器,根据溶质是否损失判断误差的高低。 【答案】 (1)②⑦⑧ (2)5.4 mL ① (3)①②③④⑥⑦ ①②⑦

15.(13分)为了除去KCl 溶液中少量的MgCl 2、MgSO 4,从稀盐酸、Na 2CO 3、Ba(NO 3)2、K 2CO 3、Ba(OH)2

溶液中,选择A 、B 、C 3种试剂,按图中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溶液――→加过量A 后过滤滤液――→加过量B 后过滤

滤液――→加适量C 较纯净的KCl 溶液

(1)3种试剂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加过量A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过量B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为物质分离提纯(或除杂)的综合实验题型。本着除杂原则,采取节约药品、操作简

便的方案,应选试剂A :Ba(OH)2 B :K 2CO 3 C :稀盐酸。加过量Ba(OH)2的目的是为了除尽Mg 2+和SO 2-

4;加入过量K 2CO 3的目的是为了除尽过量的Ba 2+。

【答案】 (1)Ba(OH)2 K 2CO 3 稀HCl

(2)为了除尽Mg 2+、SO 2-

4 MgCl 2+Ba(OH)2===BaCl 2+Mg(OH)2↓,

MgSO 4+Ba(OH)2===BaSO 4↓+Mg(OH)2↓ (3)为了除尽过量的Ba 2+ Ba(OH)2+K 2CO 3===2KOH +BaCO 3↓,BaCl 2+K 2CO 3===BaCO 3↓+2KCl

16.(15分)(1)在t ℃时,a g 某化合物饱和溶液的体积为b mL ,将其蒸干后得到c g 摩尔质量为d g·mol -1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计算:

①此物质在t ℃时溶解度;

②在t ℃时,此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2)用过量的锌和500 mL 稀硫酸反应制氢气,当反应停止时,制得氢气6 g ,试求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a 为饱和溶液质量,b 为溶液体积,c 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根据

溶解度公式S =m 溶质m 溶剂×100和c =n

V

代入后即可求得答案。

【答案】 (1)①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 =c g a g -c g ×100=100c

a -c ②该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c g d g·mol -1

b mL 1 000 mL·L

-1

=c ×1 000

bd

mol·L -1

(2)设生成6 g 氢气需要反应的稀硫酸物质的量为x Zn +H 2SO 4===ZnSO 4+H 2↑ 1 mol 2 g x 6 g

x =1 mol×6 g 2 g

=3 mol

c (H 2SO 4)=3 mol 0.5 L

-1

2012年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O-16 N-14 Na-23 Cl-35.5 K-39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9分)

1、下列叙述中,你认为科学的是

A.某广告语:本饮料纯属天然物质,不含任何化学成分

B.到城乡结合处燃放鞭炮,可避免污染环境

C.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2、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此时当光束通过该红褐色

液体时,从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该红褐色液体是

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

3、下列实验仪器中,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①容量瓶②漏斗③量筒④蒸馏烧瓶⑤分液漏斗⑥胶头滴管

A.①③⑤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②⑥

4、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排列,正确的是

A. 硫酸纯碱硫酸钙

B. 盐酸烧碱硫酸亚铁

C. 碳酸乙醇烧碱

D. 磷酸熟石灰苛性钠

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2SO4=H2++SO42-B.Ba(OH)2=Ba2++OH-

C.NaNO3=Na++NO3-D.MgSO4===Mg+2+SO-24

6、下列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

3+2HCl===CaCl

2

+H

2

O+CO

2

↑ B.CaO+H

2

O===Ca(OH)

2

C.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 D.CaCO

3

=====

高温

CaO+CO

2

7、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8、0.5mol Na2SO4中所含的SO42-离子数为

A.1B.6.02×1023 C.0.5 D.3.01×1023

9、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A.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B.国际上规定,0.012kg碳原子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mol

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D.摩尔是一种物理量

10、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NO3的质量为63g·mol-1B.HNO3的摩尔质量为63g

C.6.3 g HNO3含有N A个HNO3分子D.6.02×1022个HNO3分子的质量为6.3 g

12、体操运动员比赛时为了防滑。常在手掌上涂抹碳酸镁粉末。碳酸镁属于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13、标准状况下,32 g某气体的分子数目与22 g CO

2

的分子数目相同,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 A.32 B.32 g·mol-1 C.64 g·mol-1 D.64

14、下列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15、“脚印”、“笑脸”、“五环”等焰火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壮观,这些五彩缤纷的焰火与元素的

焰色反应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观察K

2SO

4

的焰色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B.Na与NaCl在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可以用焰色反应来区别NaCl和KCl D.焰色反应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16、溶液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

A.外观透明

B.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

C.稳定

D.有颜色

17、下列物质可用来鉴别醋酸溶液和乙醇的是

A.稀盐酸 B.水 C.氯化钠溶液D.碳酸钠溶液

18、与100mL 2mol/L的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A、3ml 2mol/L的NaCl溶液

B、50ml 4mol/L的FeCl

3

溶液

C、200ml 1mol/L的HCl溶液

D、60ml 3mol/L的BaCl

2

溶液

19、焰色反应每次实验都要用试剂洗净铂丝,这种试剂是

A、Na2CO3溶液

B、稀盐酸

C、NaOH溶液

D、硫酸

20、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

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蒸馏、萃取 B.萃取、蒸发、分液

C.分液、萃取、蒸馏 D.蒸馏、萃取、分液

2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氨水B.二氧化碳气体

C.铜丝 D.氢氧化钠固体

22、以下是对某水溶液进行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先加入BaCl

2溶液,再加入足量的HNO

3

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SO

4

2-

B.加入足量的HCl溶液,有气体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CO

3

2-C.加入足量浓 NaOH溶液,产生了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该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蓝。溶液中一定含有NH

4

D.先加适量的盐酸将溶液酸化,再加AgNO

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Cl-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2g O

2

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B. 22.4L N

2

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分子

C. 在标准状况下,22.4L水的质量约为18g

D. 22gCO

2

与标准状况下11.2L HCl所含的分子数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24、下列物质中:①Mg②氯化氢③干冰④水⑤BaSO

4

⑥氢氧化钠⑦稀硫酸⑧硝酸⑨乙醇⑩氯化钠

其中:(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 ___ ;(填序号)

(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 __ ;(填序号)

25、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B.升华 C.加热分解 D.洗气法 E. 蒸馏 F.结晶 G.萃取 H.分液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填字母)

(1)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用________。

(2) 从硝酸钾和氯化钾混合液中获取硝酸钾,用________。

(3) 除去O

2

中少量的水蒸气,用________。

(4)从溴水中提取溴,用________。

(5)除去固体碘中混有的少量NaI,用________。

,用________。

(6)除去氧化钙中的CaCO

3

(7)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用________。

(8)分离乙醇与水的混合物,用________。

三、计算题:(11分)

26、

(1)(5分)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若收集到标准状况下3.36 L氧气,至少需

要多少克氯酸钾?同时生成氯化钾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2) (6分)欲配制0.2mol/L的NaOH溶液500mL,应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多少?取该溶液100 mL

加水稀释至500mL,稀释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9分)

1、D

2、B

3、B

4、B

5、C

6、C

7、B

8、D

9、C 10、C 11、D 12、C 13、C 14、B 15、D

16、B 17、D 18、D 19、B 20、A 21、D 22、C 23、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24、(1)②④⑤⑥⑧⑩(2)③⑨

25、(1)A (2)F (3)D (4) G

(5)B (6)C (7) H (8) E

三、计算题:(11分)

26、(1) 12.25g 0.1mol

(2) 4g 0.04 mol/L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一、物质的分类

(1)从物质的组成分类:可以从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入手将物质进行分类。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①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组成和结构

②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③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

(2)从物质的导电性分类:可将物质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3)从物质的状态分类:气体物质、液体物质和固态物质。

(4)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类:可将物资分为可溶、难溶。

另外,还可以从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来源等其他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二、物质的转化

1. 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

(1)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反应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

(2)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定义:物质发生状态或外形的改变,而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水结成冰,蔗糖的溶解,酒精的挥发,金属通电,活性炭的吸附漂白等

化学变化

定义: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热效应、变色、气体放出、沉淀生成等现象。如:金属的腐蚀、物质的燃烧、食品的腐败变质、铵盐受热分解等

类型

按反应形式可分为: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

按反应的本质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按参与反应的离子可分为:离子反应、分子反应

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可分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

2. 无机化学反应一般规律

(1)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Mg+Cl2MgCl2

(2)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CaO+CO2=CaCO3

(3)酸+碱→盐+水2HCl+Ba(OH)2=BaCl2+H2O

(4)盐+盐→两种新盐AgNO3+NaCl=AgCl↓+NaNO3

一般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可溶,反应向生成更难溶物质的方向进行。

(5)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2Cu+O2 2CuO

(6)碱性氧化物+水→碱CaO+ H2O=Ca(OH)2

一般生成的是可溶性的强碱,如CuO、Fe2O3等不能与H2O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碱)。

(7)碱+盐→新碱+新盐Ca(OH)2+Na2CO3=CaCO3↓+2NaOH

(8)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S+ O2SO2

(9)酸性氧化物+水→对应含氧酸SO3+ H2O=H2SO4

(10)酸+盐→新酸+新盐CaCO3+2HCl=CaCl2+ H2O+CO2↑

一般要符合强酸制弱酸或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

(11)盐+金属→新盐+新金属Zn+CuSO4=ZnSO4+Cu

符合盐是可溶性的、金属的活泼性强于新金属、金属活泼性不能太强(K、Na、Ca等与盐溶液接触立即与水反应置换出氢)等条件。

(12)金属+酸→盐+氢气Zn+ H2SO4= ZnSO4+H2↑

金属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规律应注意:一是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应排在氢以前,二是酸不能是氧化性酸(浓硫酸、浓、稀硝酸等)

(1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CuO+2HCl=CuCl2+ H2O

(14)酸性氧化物+碱→盐+水CO2+Ca(OH)2= CaCO3↓+ H2O

(15)同(7)

(16)同(10)

三、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表示大量粒子的集合体中的粒子的多少。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用符号n表示。

(2)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摩尔简称摩,符号mol。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不能用于描述宏观物质。

(3)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 任何微粒的集合体中的微粒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通常使用近似值6.02×1023mol-1。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的关系:n=

四、摩尔质量

(1)摩尔质量1mol任何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摩尔质量,当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1,符号为M。

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n=

五、物质的聚集状态

(1)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①微粒数目;②微粒大小;③微粒之间的距离。

(2)对于固态或液态物质,影响其体积的主要因素是微粒的数目和微粒的大小;

对于气态物质,影响其体积的主要因素是微粒的数目和微粒间距离。

(3)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影响其体积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温度一定,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小,气体体积越大;

压强一定,温度越高,气体体积越大,温度越低,气体体积越小。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的符号为Vm,单位为L·mol-1,气体摩尔体积的表达式为Vm=

在标准状况下(0℃,101kPa),气体摩尔体积Vm≈22.4 L·mol-1这里的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由此也可以推知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是用气体的摩尔质量除以,即由此也可推得:=·

(2)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适用范围:适用于相同条件下任何气体

不同表述:①若T、P、V相同,则N(或n)相同;②若T、P、n相同,则V相同。

2.推论:①、相同==

七、物质的分散体系

(1)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溶液胶体悬、乳浊液

分散质粒子大小/nm1<1~100>100

①概念——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做“胶体”。根据分散剂状态,可将胶体分为液溶胶,如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液;气溶胶,如云、雾、烟;固溶胶,如有色玻璃、烟水晶。

②胶体有如下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在暗室中,让一束平行光线通过肉眼看来完全透明的溶液,从垂直于光束的方向,可以观察到有一浑浊光亮的光柱,其中有微粒闪烁,该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

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质点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则的热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注意:电泳只是胶粒定向地向电极运动,并没有凝聚而沉淀。

凝聚——胶体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凝聚”。能促使溶胶凝聚的物理或化学因素有加电解质(酸、碱及盐)、加热、溶胶浓度增大、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分开的过程,分开以后的各物质应该尽

量减少损失,而且是比较纯净的。经常采用的分离方法有:过滤、蒸发、结晶、蒸馏(分馏)、萃取、渗析、洗气等。

(2)物质的提纯:是指将某种物质中的杂质,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掉的过程。它

和分离的主要区别在于除掉后的杂质可以不进行恢复。

①物质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变、易分。

所谓不增,是指在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物质,不变指被提纯的物质性质不能改变,易分是指使杂质与被提纯物质容易分开。

②提纯的方法可以归纳为:“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

杂转纯:将要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物,这是提纯物质的最佳方案。如除去Na2CO3中混有的NaHCO3即可将混合物加热使NaHCO3全部转化为Na2CO3。

杂变沉:加入一种试剂将要除去的杂质变成沉淀,最后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沉淀。

化为气: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使杂质变为气体逸出。如食盐水中混有Na2CO3,则可加盐酸使CO32-变CO2逸出。

溶剂分: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或被提纯物质萃取出来。如用CCl4可将碘从水中萃取出来。

(3)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离子

检验试剂

主要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及说明

Cl-

AgNO3溶液,稀硝酸

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Ag++Cl-=AgCl↓(白色)

CO32-

①BaCl2溶液、稀盐酸②盐酸、石灰水

①生成的白色沉淀能溶于稀盐酸

②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①Ba2++CO32-=BaCO3↓

BaCO3+2H+=Ba2++CO2↑+H2O

②CO32-+2H+=CO2↑+H2O

CO2+Ca(OH)2= CaCO3↓(白色)+ H2O

OH-

①无色酚酞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pH试纸

①变红

②变蓝

③显蓝色至深蓝色

OH-表现碱性

SO42-

可溶性钡盐溶液,稀盐酸

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Ba2++SO42-=BaSO4↓(白色)(2)常见阳离子的特性及检验:

离子

检验试剂

主要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及说明

H+

①紫色石蕊试液

②pH试纸

①变红色

②变红色

Fe3+

硫氰化钾溶液

溶液变成血红色

Fe3++3SCN-Fe(SCN)3

NH4+

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石蕊试纸

加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使试纸变蓝

NH4++OH-NH3↑+H2O

NH3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三、溶液的配制和分析

(一) 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B,常用单位为mol·L-1或mol·m-3 (2)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主要配制仪器

托盘天平(以固体药品配制时)或量筒(以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玻璃棒、烧杯、容量瓶、

胶头滴管

2.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步骤如下:

(1)计算:计算配制的溶液所需溶质的质量(固体溶质)或体积(液体溶质、浓溶液);

(2)称量(或量取):用天平称量固体溶质(或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3)溶解:把称量好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搅拌;

(4)转移:待溶液静置到室温,倒入容量瓶中(配多少毫升的溶液选用多少毫升容量瓶);

(5)洗涤:洗涤烧杯2~3次,把每次洗涤的洗涤液一并倒入容量瓶中(洗液

及原配液不能超过所配制溶液的体积);

(6)定容:往容量瓶中加水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

水到瓶颈刻度地方,使溶液的凹液面正好和刻度相平。把瓶塞盖好,反复摇匀。

3. 关于容量瓶的使用

(1)容量瓶是配制准确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容量瓶是细颈、梨形的平底

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它的颈部有标线,瓶上有温度和容量。

(2)使用容量瓶的注意事项:

a) 按所配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规格的容量瓶。(50mL、100mL、250mL、500mL)

b) 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c) 使用前要先用蒸馏水洗涤容量瓶。

d) 容量瓶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溶解或稀释,容量瓶不能作反应器,不能长

期贮存溶液。

4. 配制误差分析

(1)若称量固体溶质时,操作无误,但所使用砝码生锈,m偏大,结果偏高。

(2)若没有洗涤烧杯内壁,使n减小,结果偏低。

(3)若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或定容后反复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则对结果无影响。

(4)俯视刻度线:V偏小,c偏高。

(5)仰视刻度线:V偏大,c偏低。

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进行定容,则V偏小,c偏高。

四、规律总结

物质的量(mol)与其他常用计量的关系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生产原理

(一) 氯气的工业制法

(1)原料:饱和食盐水。

(2)原理:2NaCl+2H2O2NaOH+H2↑+Cl2↑(在阳极生成黄绿色的氯气,阴极生成氢气)

(二)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十2H2O

(2)装置:用“固+液气体”

(3)除杂:制得的Cl2中含有氯化氢杂质,通常用饱和食盐水洗气,如要制取干燥的Cl2,可以用浓硫酸作干燥剂以除去水蒸气。

(4)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收集。

(5)尾气处理:氯气有毒,为防止其污染空气,必须加以吸收,一般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Cl2+2NaOHNaCl+NaClO(次氯酸钙)+H2O

二、氯气的性质

(一) 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1)Cl2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有毒。(闻Cl2的气味时应掌握正确的方法:用手在集气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Cl2飘入鼻孔,这也是在化学实验中闻气体气味的基本方法。)

(二) 氯气的化学性质

Cl2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氧化大多数的金属和非金属。

(1)氯气与金属的反应:

2Na+Cl22NaCl

现象:剧烈燃烧,有白烟(NaCl小颗粒)生成。

Cu+Cl2CuCl2

现象:红热的铜丝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烟(CuCl2小颗粒),溶于水呈浅绿色。逐渐加水稀释则经历浅绿蓝绿浅蓝的颜色变化。

2Fe+3Cl22FeCl3

现象:铁丝燃烧,生成棕褐色的烟(FeCl3小颗粒),溶于水得棕黄色溶液。

说明:①氯气是强氧化剂,与变价金属(如Fe、Cu等)反应,生成物为高价金属的氯化物(如FeCl3、CuCl2)。Fe与Cl2作用不生成FeCl2。

②硫与Fe、Cu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Cl2的非金属性比S的非金属性强。

③干燥的Cl2不与Fe反应,所以液态Cl2可用钢瓶盛装。

(2)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H2+Cl22HCl

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燃烧,火焰呈苍白色,有白雾。点燃或光照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会发生爆炸。

说明:固体小颗粒分布于气体中的现象叫烟,液体小液滴分布于气体中的现象叫雾。故打开浓盐酸、浓硝酸的瓶盖,瓶口产生白雾。

(3)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HClO

在新制氯水中含有分子H2O、Cl2、HClO,含有离子H+、Cl-、ClO-、OH-(水可电离出H+和OH-)。生成物中的HClO有三条主要性质:

①弱酸性:酸性比H2CO3还要弱;

②强氧化性: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因此它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用作漂白剂和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剂;

③不稳定性:HClO不稳定,见光受热可以发生分解反应。2HClO2HCl+O2↑。

所以久置的氯水中含有H2O分子和H+、Cl-、OH-离子,相当于稀盐酸。通常所用的氯水是新制氯水,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作为Cl2的代用品。氯水和液氯是不同的,前者是混合物,而后者是纯净物。(4)氯气与碱的反应:

Cl2通入NaOH溶液:Cl2+2NaOHNaCl+NaClO+H2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

工业上制漂白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主要成分是Ca(ClO)2和CaCl2。

漂白原理:Ca(ClO)2+2HClCaCl2+2HClO

Ca(ClO)2+H2O+CO2CaCO3↓+2HClO

漂白粉失效的原因:Ca(ClO)2+H2O+CO2CaCO3↓+2HClO

2HClO2HCl+O2↑

(5)Cl-的检验: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AgNO3+ NaCl=AgCl↓+NaNO3

三、溴、碘的提取

(一) 溴碘的物理性质

1. 溴(Br2):深红棕色的液体,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强腐蚀性,在水中溶解度小,易溶于有机溶剂。

2. 碘(I2):紫黑色固体,易升华,在水中溶解度小,易溶于有机溶剂。

(二) Br2的提取

(1)流程:

(2)化学反应原理:Cl2+2KBr=2KCl+Br2

(三) I2的提取

(1)流程:

(2)化学反应原理Cl2+2KI=2KCl+I2

四、氧化还原反应

(一)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间的关系

口诀:升(化合价升高)失(失电子)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还(做还原剂,本身具有还原性),降(化合价降低)得(得电子)还(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氧(做氧化剂,本身具有氧化性)。(二)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或得失)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同种元素在反应前后得失电子的情况。

(三)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守恒

1. 化合价降低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

2. 失去电子总数=得到电子总数

3. 得(失)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升高)总数

4. 遵循质量守恒,反应前后相同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四) 氧化还原反应性质的传递规律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五) 价态规律

同种元素:最高价时―――只具有氧化性

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

中间价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六)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一、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

结构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而表现出强还原性。

物理性质

质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较低。

化学性质

与非金属单质

钠在常温下切开后表面变暗:4Na+O2=2Na2O(灰白色)

钠在氯气中燃烧,黄色火焰,白烟:

2Na+Cl2 ==== 2NaCl

与化合物

与水反应,现象:浮、游、球、鸣、红2Na+2H2O=2NaOH+H2↑

与酸反应,现象与水反应相似,更剧烈,钠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与盐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H2,再考虑NaOH与溶液中的盐反应。如:钠投入CuSO4溶液中,有气体放出和蓝色沉淀。

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与某些熔融盐:

4Na+TiCl4========4NaCl+Ti

存在

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保存

煤油或石蜡中,使之隔绝空气和水

制取

2NaCl(熔融)====2Na+Cl2↑

用途

1、钠的化合物

2、钠钾合金常温为液体,用于快中子反应堆热交换剂

3、作强还原剂

4、作电光源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

溶解性

易溶(同温下,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

易溶

热稳定性

稳定

2NaHCO3△Na2CO3+CO2↑+H2O↑

碱性

碱性(相同浓度时,碳酸钠水溶液的PH比碳酸氢钠的大)

碱性

盐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碳酸

Na2CO3+ H2O+CO2= 2NaHCO3

不能反应

NaOH

不能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

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

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

三、镁的性质

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密度小,熔沸点较低,硬度较小,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化学性质

与O22Mg+O2====2MgO

与其他

非金属Mg+Cl2====MgCl2,3Mg+N2==== Mg3N2

与氧化物2Mg+CO2====2MgO+C

与水反应

Mg+2H2OMg(OH)2↓+H2↑

与酸

Mg+2HCl=MgCl2+H2↑

与盐溶液反应

Mg+Cu2+=Mg2++ Cu

制取

MgCl2+Ca(OH)2=Mg(OH)2↓+CaCl2 Mg(OH)2+2HCl=MgCl2+2H2O

MgCl2?6H2O==== MgCl2+6H2O↑MgCl2(熔融)===== Mg+Cl2↑

用途

1、镁合金-密度小,硬度和强度都较大

2、氧化镁-优质耐高温材料

四、侯氏制碱法(由氯化钠制备碳酸钠)

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氨气至饱和,然后在加压下通入CO2,利用NaHCO3溶解度较小,析出NaHCO3,将析出的NaHCO3晶体煅烧,即得Na2CO3。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

五、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定义

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物质种类

大多数酸、碱、盐,部分氧化物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CO2、SO2、NH3等

能否电离

不能

实例

H2SO4、NaOH、NaCl、HCl等

酒精,蔗糖,CO2,SO3等

(2)电解质的导电

①电解质的电离:电解质在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②电解质的导电原理: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

③电解质的导电能力: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越大,离子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3)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而言,单质、混合物都不能称为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六、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电离程度

完全

少部分

溶质微粒

离子

分子、离子(少数)

电离方程式

用“═”

用“”

实例

H2SO4、HNO3、HCl、KOH、NaOH、NaCl、KCl等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

NH3·H2O、CH3COOH、H2CO3等弱酸、弱碱和H2O

七、离子方程式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注意事项:

①难溶物质、难电离的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非电解质、氧化物均保留化学式。

②不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固体与固体反应(实验室用Ca(OH)2固体和NH4Cl固体反应制NH3)。再如:浓硫酸、浓H3PO4与固体之间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③氨水作为反应物写NH3·H2O;作为生成物,若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可写NH3(标“↑”号),否则一般写NH3·H2O。

④有微溶物参加或生成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时:

a. 若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O4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

Ca2++ SO42-=CaSO4↓

b. 若反应物中有微溶物参加时,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如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2OH-=CaCO3↓+ H2O;其二悬浊液,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O3溶液:Ca(OH)2+ CO32-=CaCO3↓+2OH-

c. 常见的微溶物有:Ca(OH)2、CaSO4、MgCO3、Ag2 SO4、MgSO3。

⑤酸式盐参加的离子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弱酸的酸式根一律不拆。如NaHCO3和HCl反应:HCO3-+H+=H2O+CO2↑;强酸的酸式根HSO4-一般情况下要拆开。

⑥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不仅要配平原子个数,还要配平阴、阳离子所带的电

荷数。

如:FeSO4溶液中通入Cl2不能写成Fe2++ Cl2=Fe3++2 Cl-,必须写成2Fe2++ Cl2=2Fe3++2 Cl-。

⑦必须要考虑反应物间的适量与过量、少量的问题。

(2)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

①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②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①看反应能否写离子方程式。如不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②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尤其注意是否把有些弱电解质写成了离子的形式。

③看电荷是否守恒。如FeCl3溶液加Fe粉,不能写成Fe3++Fe=2Fe2+。

④看是否漏掉了某些反应。如,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反应,若写成:

Ba2++SO42-=BaSO4↓,则漏掉了Cu2++2OH-=Cu(OH)2↓的反应。

⑤看产物是否符合事实。如Na投入CuSO4溶液中,若写成2Na+ Cu2+=2Na++Cu,则不符合事实。

⑥看反应物是否满足定量的配比关系。

(4)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共存是指离子之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不能共存的条件:

①生成沉淀,即结合生成难溶性或微溶性物质而不能大量共存。

②产生气体,如结合生成CO2、NH3、SO2等气体不能大量共存。

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2O、H2S、H2SiO3、H2CO3等。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Fe3+和I-等。

专题三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一、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一)氧化铝(Al2O3)

氧化铝是一种高沸点(2980℃)、高熔点(2054℃)、高硬度的白色化合物,常用作耐火材料。刚玉的主要成分是α-氧化铝,硬度仅次于金刚石。

1.与碱的反应(与强碱NaOH)

Al2O3+2NaOH=2NaAlO2+ H2O

2.与强酸的反应(H2SO4)

(完整版)苏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Br2I2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

最新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四

必修一专题四第二单元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一、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1.环保部门每天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以污染物浓度为标准确定空气质量的信息。这些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微粒B.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 C.三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微粒D.稀有气体、氮氧化物、悬浮微粒 2.光化学烟雾是一次污染物(如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发生光化学反应后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主要含有臭氧、过氧硝酸酯等。下列有关光化学烟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化学烟雾具有氧化性B.汽车尾气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之一 C.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没有危害D.光化学烟雾一般出现在强日照条件下 3.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 A.SO2与O2B.NO2与NO C.O2与N2D.NO与O2 4.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 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 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 原来试管中盛装的不可能是() A.N2与NO2的混和气体B.O2与NO2的混和气体 C.NO与NO2的混和气体D.NO2一种气体 5.起固氮作用的化学反应的是:() A.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B.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氨气经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 D.由氨气制碳酸氢氨和硫酸氨 67.在NO2与水的反应中,水( ) A.是还原剂B.是氧化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7.我国“神舟六号”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的高温气体成分有CO2、H2O 、N2、NO等,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射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B.NO遇空气生成NO2 C.CO2与NO反应生成NO2 D.NO与H2O反应生成NO2 8.电闪雷鸣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平均发生315160余次闪电,每当雷电交加之际,可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② ③ 9.NO分子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近年来,发现少量的NO在生物体内许多组织中存在,它有扩张血管、免疫、增强记忆的功能,而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NO亦被称为“明星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NO对环境的危害在于(填编号)。 A.破坏臭氧层B.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被氧化C.造成酸雨 10.地球外层空间存在臭氧和氧原子,该臭氧层的存在能吸收和阻挡太阳的有害强烈紫外线

苏教版-高中复习化学-必修一-专题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铝的制取 ①溶解:Al2O3+2NaOH === 2NaAlO2+H2O ②过滤:除去杂质 ③酸化:NaAlO2+CO2+2H2O === Al(OH)3↓+NaHCO3 ④过滤:保留氢氧化铝 ⑤灼烧:2Al(OH)3 ======= 4Al+3O2↑ 铝合金特点:1、密度小2、强度高3、塑性好4、制造工艺简单5、成本低6、抗腐蚀力强铝的化学性质 (1)与酸的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 (2)与碱的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第一步:2Al+6H2O= 2Al(OH)3+3H2↑ 第二步:Al(OH)3+NaOH=NaAlO2+2H2O ★总方程式: 2Al+2NaOH+6H2O=2NaAlO2+ 4H2O +3H2↑ (3)钝化:在常温下,铝与浓硝酸、浓硫酸时会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不与浓硝酸、浓硫酸进一步发生反应。 (4)铝热反应: 2Al + Fe2O3 === 2Fe + Al2O3 铝热剂: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Fe2O3、FeO、Fe3O4、V2O5、Cr2O3、MnO2)组成的混合物。 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两性氧化物) 氧化铝的用途 高硬度、熔点高,常用于制造耐火材料 通电 高温

氢氧化铝(两性氢氧化物) (1)与酸的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与碱的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氯化铝的制取: 氯化铝与氨水反应AlCl3+3NH3H2O=Al(OH)3↓+NH4Cl3 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Cl3+3NaOH=Al(OH)3↓+3NaCl AlCl3+4NaOH=NaAlO2+2H2O+3NaCl 第二单元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常见的铁矿石和铜矿石 铁的冶炼方法 (1)制取CO:C+O2 === CO2,CO2+C ===CO (2)还原(炼铁原理):Fe2O3 + 3CO === 2Fe + 3CO2 (3)除SiO2:CaCO3===CaO+CO2↑,CaO+SiO2===CaSiO3 铜的冶炼方法 1.高温冶炼黄铜矿→电解精制; 2.湿法炼铜:Fe + CuSO4 = FeSO4 + Cu; 3.生物炼铜 铁、铜的化学性质 铁的化学性质:铁是较活泼的金属(或中等活泼金属)表现为还原性。 铁铜 (1)与非金属反应①铁生锈(铁在潮湿空气中被腐蚀生成Fe2O3) ②2Fe+3Cl2 === 2FeCl3 ③2Fe+3Br2 === 2FeBr3 还原性:Fe2+>Br ④3Fe+2O2 === Fe3O4(2价Fe占 3 1 ,2价Fe占2/3) Cu +O2 === 2CuO Cu + Cl2=== CuCl2 2Cu + S === Cu2S (2)与酸反应①非强氧性的酸:Fe + 2H+ == Fe2+ + H2↑ ②强氧性的酸(浓H2SO4、HNO3): a.常温下钝化(浓H2SO4、浓HNO3用铁制容器盛装) b.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Fe(Ⅲ) ①非强氧性的酸: 不反应 ②强氧性的酸(浓H2SO4、HNO3):在一定 条件下生成Cu(Ⅱ) 高温 高温 △ △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

苏教版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1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1.2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升失氧还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 还原剂→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种子数的原子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1.氯气的生产原理 (1)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 正极负极 (2)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MnO2+4HCl (浓) =△= MnCl2+2H2O+Cl2↑ 反应仪器: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除杂:HCl气体(用饱和食盐水除)、水蒸气(用浓硫酸除)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饱和食盐水法 尾气处理:NaOH溶液 氯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 化学性质:1. Cl2与金属反应(一般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2. Cl2与非金属反应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3. Cl2与碱的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84消毒液成分为NaCl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2、Ca(ClO)2为漂白粉的成分,其中Ca(ClO)2为有效成分 氯水Cl2+H2O == HCl+HClO 成分分子:H2O、Cl2、HClO 离子:H+、Cl-、ClO-、OH- 氯水的性质 1. 酸性 2. 氧化性 3. 漂白性 4. 不稳定性 Cl-的检验:试剂:AgNO3溶液和稀硝酸现象:产生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结论:溶液中有Cl 次氯酸的性质 1.酸性 2.氧化性 3.漂白性 4.不稳定性: 氯气的用途: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 卤族单质的物理性质 1.状态:气态(Cl2)→液态(Br2)→固态(I2) 2.颜色:黄绿色(Cl2)→深红棕色(Br2)→紫黑色(I2),颜色由浅到深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测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专题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Mg 24S 32Cl 35.5K 39Ca 40Cu 64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lO2是生产饮用水的新一代消毒剂,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ClO2属于() A.氧化物B.酸 C.碱D.盐 答案:A 解析:ClO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A项正确。 2.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与氩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D项中表示的元素为Ne元素,属于惰性气体元素,性质与氩元素相似,D项正确。 3.下列仪器:①普通漏斗②容量瓶③长颈漏斗④洗气瓶⑤量筒⑥蒸馏烧瓶。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④⑥B.②⑤⑥ C.①②③D.②③⑥ 答案:A 解析: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洗气瓶用于气体分离,蒸馏烧瓶用于蒸馏分离,A项符合题意。 4.将4 g NaOH固体溶解于10 mL水中,再稀释至1 L,从中取出10 mL,则这10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 mol·L-1B.0.1 mol·L-1 C.0.01 mol·L-1D.10 mol·L-1 答案:B 解析:将4 g NaOH固体溶解于10 mL水中,再稀释至1 L,其浓度为0.1 mol·L-1,从中取出10 mL,浓度不变,B项正确。 5.某阳离子M n+核外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M的质量数为() A.x+y B.x-n+y C.x+n+y D.x+n-y 答案:C 解析:M n+的质子数为x+n,质量数为x+n+y,C项正确。 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A.外观颜色的不同 B.胶体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 C.稳定性不同 D.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答案:B 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胶粒直径的大小,B项正确。 7.氢氧化钾在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做漂洗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主要成分

【精品推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测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专题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Mg 24S 32Cl 35.5K 39 Ca 40Cu 64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lO2是生产饮用水的新一代消毒剂,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ClO2属于() A.氧化物B.酸 C.碱D.盐 答案:A 解析:ClO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A项正确。 2.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与氩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D项中表示的元素为Ne元素,属于惰性气体元素,性质与氩元素相似,D项正确。 3.下列仪器:①普通漏斗②容量瓶③长颈漏斗④洗气瓶⑤量筒⑥蒸馏烧瓶。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④⑥B.②⑤⑥ C.①②③D.②③⑥ 答案:A 解析: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洗气瓶用于气体分离,蒸馏烧瓶用于蒸馏分离,A项符合题意。 4.将4 g NaOH固体溶解于10 mL水中,再稀释至1 L,从中取出10 mL,则这10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 mol·L-1B.0.1 mol·L-1 C.0.01 mol·L-1D.10 mol·L-1 答案:B 解析:将4 g NaOH固体溶解于10 mL水中,再稀释至1 L,其浓度为0.1 mol·L-1,从中取出10 mL,浓度不变,B项正确。 5.某阳离子M n+核外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M的质量数为() A.x+y B.x-n+y C.x+n+y D.x+n-y 答案:C 解析:M n+的质子数为x+n,质量数为x+n+y,C项正确。 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A.外观颜色的不同 B.胶体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

高中化学(苏教版 必修一)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苏教版 必修一)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汇总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1)工业制氯气(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 2NaCl + 2H 2O 2NaOH+H 2↑+Cl 2↑ 2Cl - +2H 2O 2OH - +H 2↑+Cl 2↑ (2)实验室制氯气:MnO 2+4HCl (浓) MnCl 2+Cl 2↑+2H 2O MnO 2+4H + +2Cl -Mn 2+ +Cl 2↑+2H 2O (3)铁与氯气的反应:2Fe + 3Cl 2 2FeCl 3 (棕褐色的烟) (4)* 铜与氯气的反应:Cu + Cl 2 CuCl 2 (棕黄色的烟) (5)* 钠与氯气的反应:2Na + Cl 2 2NaCl (白烟) (6)氢气与氯气的反应:H 2 + Cl 2 2HCl (苍白色火焰) H 2 + Cl 2 2HCl (7) 氯气溶于水:Cl 2 +H 2O HCl +HClO Cl 2 + H 2O H + + Cl - + HClO (8)次氯酸见光分解: 2HClO 2HCl + O 2↑ (9)氯气的尾气处理:Cl 2+2NaOH =NaCl+NaClO+H 2O Cl 2 + 2OH - = Cl - + ClO - +H 2O (10)漂白粉的生产原理:2Ca(OH)2 + 2Cl 2 == Ca(ClO)2 + CaCl 2 + 2H 2O Cl 2 + 2OH - =Cl - +ClO - +H 2O (11)漂白粉消毒原理:Ca(ClO)2+2HCl =CaCl 2+2HClO ClO - + H + = HClO Ca(ClO)2 +CO 2 +H 2O == CaCO 3 ↓+ 2HClO Ca 2+ +2ClO - +CO 2 + H 2O= CaCO 3↓+2HClO (12)氯、溴、碘之间的置换反应:Cl 2 + 2KBr == Br 2 + 2KCl Cl 2 + 2Br - == Br 2 + 2Cl – (Cl 2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Cl 2 + 2KI == I 2 + 2KCl Cl 2 + 2I - == I 2 + 2Cl – Br 2 + 2KI == I 2 + 2KBr Br 2 + 2I - == I 2 + 2Br – (13)氯、溴、碘离子的检验: KCl+AgNO 3 == AgCl↓+KNO 3 Ag + +Cl - ==AgCl↓(白色沉淀) NaBr+AgNO 3==AgBr↓+NaNO 3 Ag + +Br - == AgBr↓(淡黄色沉淀) NaI + AgNO 3 == AgI↓+ NaNO 3 Ag + + I - == AgI↓(黄色沉淀) (14)钠放置在空气中被氧化(常温):4Na + O 2 == 2Na 2O (氧化钠,白色固体) (15)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 2 Na 2O 2 (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 (16)钠与水的反应:2Na + 2H 2O == 2NaOH + H 2↑ 2Na + 2H 2O == 2Na + + 2OH - +H 2↑ (17)钠与四氯化钛的反应:TiCl 4 + 4Na Ti + 4NaCl (18)钠的工业制法:2NaCl(熔融) 2Na + Cl 2↑ (19)氧化钠和水反应:Na 2O+H 2O ==2NaOH Na 2O+H 2O ==2Na + + 2OH - (20)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Na 2O+CO 2=Na 2CO 3 (2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O 2 (22)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 (23)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Ca 2++CO 32-==CaCO 3↓ (24)碳酸钠与氯化钡的反应:Na 2CO 3+BaCl 2==BaCO 3↓+2NaCl Ba 2+ + CO 32- ==BaCO 3↓ (25)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 2:Na 2CO 3+CO 2+H 2O==2NaHCO 3 CO 32- + CO 2 + H 2O==2HCO 3 – (26)NaHCO 3与NaOH 溶液反应:NaHCO 3+NaOH==Na 2CO 3+H 2O HCO 3 - +OH -==CO 32- +H 2O (27)少量 NaHCO 3与Ca(OH)2溶液反应:NaHCO 3+ Ca(OH)2==CaCO 3↓+NaOH +H 2O 通电 通电 点燃 点燃 光照 点燃 点燃 光照 点燃 700~800℃ 通电 Na 2O 2既是氧化剂 又是还原剂

高一化学必修1苏教版化学方程式完全总结

高一化学方程式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1、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CaO + 2HCl =CaCl2 + H2O 2、酸性氧化物与见反应:CO2 + Ca(OH)2 = CaCO3↓+ H2O 点燃 3、单质→化合物:2H2O + O2==2H2O 4、碱性氧化物→碱:CaO + H2O==Ca(OH)2 5、酸性氧化物→酸:SO3 + H2O == H2SO4 6、酸→盐:H2SO4+BaCl2 == BaSO4↓+ 2HC l 7、置换反应:Fe + CuSO4 == Cu + FeSO4 8、化合反应:CaO + H2O==Ca(OH)2 高温 9、分解反应:CaCO3 == CaO + CO2↑ 10、复分解反应: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高温 11、氧化铁高温下与CO反应:Fe2O3 + 3CO == 2Fe + 3CO2↑ MnO2 1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2H2O2 ====H2O + 2O2↑ 13、粗盐提纯:MgCl2 + 2NaOH ==Mg(OH)2↓+ 2NaCl 14、氯化铵与强碱溶液混合加热: △ NH4Cl + NaOH === NaCl + H2O + NH3↑ 15、Cl-与硝酸银的反应:NH4Cl + AgNO3 == AgCl↓+NH4NO3 16、SO42-与Ba2+的反应:(NH4)2SO4 + BaCl2 == BaSO4↓+2NH4Cl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1、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2、氯的实验室制法:MnO2+4HCl (浓) =△= MnCl2+2H2O+Cl2↑ 3、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4、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烟: 点燃 5、铜在氯气中点燃,产生棕黄色烟:Cu + Cl2 ===CuCl2 点燃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H2 + Cl2 ===2HCl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化学方程式汇总

苏教版《必修1》化学方程式汇总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1) 2KClO 32KCl+3O 2↑ 2) 2H 2O 22H 2O+O 2↑ 3) 2KMnO 4K 2MnO 4+MnO 2+O 2↑ 4) NH 4HCO 3NH 3↑+H 2O+CO 2↑ 5) NH 4Cl+NaOH =NaCl+NH 3·H 2O 6) (NH 4)2SO 4+2NaOH =Na 2SO 4+2NH 3·H 2O 7) NH 4NO 3+NaOH =NaNO 3+NH 3·H 2O 8) NH 4Cl+NaOH NaCl+NH 3↑+H 2O 9) (NH 4)2SO 4+2NaOH Na 2SO 4+2NH 3↑+2H 2O 10) NH 4NO 3+NaOH NaNO 3+NH 3↑+H 2O 11) NH 4Cl+AgNO 3=AgCl ↓+ NH 4NO 3 12) (NH 4)SO 4+BaCl 2=BaSO 4↓+2NH 4Cl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1) 2NaCl+2H 2O 2NaOH+H 2↑+Cl 2↑ 2) MnO 2+4HCl (浓) MnCl 2+Cl 2↑+2H 2O 3) 2Fe+3Cl 2 2FeCl 3 (棕褐色的烟) 4) Cu+Cl 2 CuCl 2 (棕黄色的烟) 5) 2Al+3Cl 2 2AlCl 3 6) 2Na+Cl 2 =2NaCl (白烟) 7) H 2+Cl 2 2HCl (苍白色火焰) 8) Cl 2+H 2O HCl+HClO (Cl 2只有少量的与水反应, 大量的Cl 2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所以氯水呈黄绿色) 9) 2HClO 2HCl+O 2↑ 10) Cl 2+2NaOH =NaCl+NaClO+H 2O 11) 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工业生产漂粉精) 12) Ca(ClO)2+2HCl =CaCl 2+2HClO 13) Ca(ClO)2+H 2O+CO 2=CaCO 3↓+2HClO 14) Cl 2+2NaBr =2NaCl+Br 2 15) Cl 2+2KI =2KCl+I 2 16) Br 2+2KI =2KBr+I 2 17)* 2F 2+2H 2O =4HF+O 2 18) NaBr+AgNO 3=AgBr ↓+ NaNO 3 19) KI+AgNO 3=AgI ↓+ KNO 3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铵离子 的检验 通电 MnO 2 光照 漂白原理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1第一单元测试

专题1第一单元测验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高空中有一层臭氧层,它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爱紫外线伤害。臭氧的化学式为O 3,它是一种 ( ) A 、混合物 B 、单质 C 、氧化物 D 、化合物 2.Na 2CO 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进行分类,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Na 2CO 3是碱 B .Na 2CO 3是盐 C .Na 2CO 3是钠盐 D .Na 2CO 3是碳酸盐 3.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 ) A 、碳酸钙、水、碘酒、饱和食盐水 B 、铁、氯气、氢氧化钠、氯化铁溶液 C 、氧化钠、氯化氢、铜、氧气 D 、空气、酒精、石墨、硫酸钡 4.某同学进行家庭小实验,将选项中的物质与水充分混合,所得分散系不是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酒精 C .蔗糖 D .植物油 5.0.5mol Fe 2(SO 4)3中所含的Fe 3+离子数为 ( ) A .3.01×1023 B .0.5 C .6.02×1023 D .1 6.224mL 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0.32g ,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 ) A .32g·mol -1 B .32 C .64g·mol -1 D .64 7.a molH 2SO 4 中含有b 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可表示为( ) A .a/4b mol -1 B .b/4a mol -1 C .a/b mol -1 D .b/a mol - 1 8.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 - 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 A .M g B.1M g C.M 6.02×1023g D.6.02×1023M g 9、相同状况下,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 A 、80g SO 2 B 、16g O 2 C 、32g H 2S D 、3g H 2 10.某非金属单质A 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 ,B 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关于B 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 A .有1个氧原子 B .有2个氧原子 C .有1个A 原子 D .有2个A 原子 11.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1.2LH 2O 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B .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 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C .含有N A 个氩原子的氩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D .25℃,1.01×105 Pa ,64g SO 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 A 1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HNO 3 B .Cl 2 C .NH 4NO 3 D .SO 2 13.跟2.8g N 2含有相同分子数的下列物质是( ) A.16g 氧气 B.0.1mol 甲烷分子(CH 4) C.2 g 水 D.3.01×1022个磷酸分子 1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别开 B .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 C .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 D .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目录及知识整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材整合(共4个专题个10单元31节)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移去“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二、物质的量 三、物质的聚集状态(删去“1mol物质体积的计算”) 四、物质的分散系(移去“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移去“萃取、分液”) 二、常见物质的检验(移去“Cl-、SO42-检验、焰色反应”) 三、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删去一或与二合并)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三、原子核的组成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生产原理 二、氯气的性质(加上“Cl-检验”) 三、氧化还原反应(加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四、溴、碘的提取(加上“萃取、分液”)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加上“焰色反应”) 二、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三、离子反应(加上“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 四、镁的提取及应用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重点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二、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三、铝及铝合金 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重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重点硅及二氧化硅的性质) 一、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 二、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重点浓硫酸的特性)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二、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加上“SO42-检验”) 三、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一二的复习)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含氮化合物(重点氮氧化物、硝酸的性质) 一、氮氧化物的产生和转化(一二合并) 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三、硝酸的性质 一、教材整合的整体思路是:由于学生基础底,知识薄,教学中特别注重初中知识的复习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前期关注“点”即“知识点、考点”;中期过渡到“线”即“知识链”;后期到“面”即“知识网”,使学生将知识用“块”的立体形式来构建学科模块,以便学生认知、理解、运用学科知识。 二、教材整合的整体原则:将相关知识合并,将一些无所谓的过渡性内容删除,将重点知识加以强化。 三、教材整合的具体操作: 专题一:大量移去理论性知识。移去理由:我校学生初中化学知识几乎空白,没有初中知识支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无疑难如登天,费时费力。 专题二:加上专题一中移去的理论性知识。加上理由:专题二在学习了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后马上加上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了就用自然而然,省时省力。 这样“一删一加”在不影响知识掌握的情况,省去了不少时间,而且易教易学。 专题三、专题四:删去无所谓的过渡、与衔接,学会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关键。所以均整合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学生记忆、应用练习为主。这样专题三、四会省去不少时间,而且不影响知识的学习。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测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专题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Mg 24S 32Cl 35.5K 39Ca 40Cu 64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lO2是生产饮用水的新一代消毒剂,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ClO2属于() A.氧化物B.酸 C.碱D.盐 答案:A 解析:ClO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A项正确。 2.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与氩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D项中表示的元素为Ne元素,属于惰性气体元素,性质与氩元素相似,D项正确。 3.下列仪器:①普通漏斗②容量瓶③长颈漏斗④洗气瓶⑤量筒⑥蒸馏烧瓶。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④⑥B.②⑤⑥ C.①②③D.②③⑥ 答案:A 解析: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洗气瓶用于气体分离,蒸馏烧瓶用于蒸馏分离,A项符合题意。 4.将4 g NaOH固体溶解于10 mL水中,再稀释至1 L,从中取出10 mL,则这10 m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 mol·L-1B.0.1 mol·L-1 C.0.01 mol·L-1D.10 mol·L-1 答案:B 解析:将4 g NaOH固体溶解于10 mL水中,再稀释至1 L,其浓度为0.1 mol·L-1,从中取出10 mL,浓度不变,B项正确。 5.某阳离子M n+核外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M的质量数为() A.x+y B.x-n+y C.x+n+y D.x+n-y 答案:C 解析:M n+的质子数为x+n,质量数为x+n+y,C项正确。 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A.外观颜色的不同 B.胶体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课标内容】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7.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标解读】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层次上对化学物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单元教材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研究;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散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粒子。所以本单元内容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本单元中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 苏教版[整理]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 究的作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 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 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请将下列 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反应关系连线:

[例题解析] 例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硫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硫酸,试关于它们回 答下列问题:(1)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2)写出它们之间转 化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 同,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从组成上看,镁条 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 为化合物。从状态上看,硫酸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从性质上看,硫酸镁和硫酸 都是易溶物,另三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可先明确上述物质所属物质 类型,再根据此类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 的条件)。 如:锌属于活泼金属,可与酸(或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据此可写出反应式: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依此类推,有:2 Zn + O 2 == 2 ZnO , Zn(OH)2 + H 2SO 4 == ZnSO 4 + 2H 2O , ZnO + H 2SO 4 == ZnSO 4 + H 2O Zn(OH)2 △= ZnO + H 2O , ZnO + H 2 △= Zn + H 2O 〔基础训练〕 1.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A.NH 3 B.CH 4 C.NaHCO 3 D.HClO 3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1练习.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专题1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 A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一定是22.4L B .标准状况下,22.4L 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都约为231002.6?个 C .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 的物质都是1mol D .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是22.4L 2.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 气体,另一个盛有H 2和Cl 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 ) A .原子数 B .密度 C .质量 D .质子数 3.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取一极薄的金箔,用一高速运动的氦核射击,结果发现大多数氦核通过了金箔,极少数发生了偏转或被弹回。根据上述现象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B ) A 、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结合排列 B 、相当于金原子而言,金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 C 、金原子带正电性 D 、金原子质量与氦核质量相当 4.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ag 某气体含分子数为P ,则bg 该气体在标 准状况下的体积V (L )是(D ) A .A bN 22.4ap B .A pN 22.4ab C .A A bN b 22.4N D .A aN 22.4pb 5.某金属0.1 mol 跟足量盐酸反应,得标况下H 2 3.36L ,则金属的化合价为 ( C ) A .+1 B .+2 C .+3 D .+4 6.标准状况下,a g 气体A 和b g 气体B 的体积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A 和 B 的原子个数比是1:1 B .A 和B 的密度之比为b :a

高中化学必修一目录(苏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目录(苏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1》由全球权威心理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及教育学家联合研究表明,图解的学习方法是最简单、最实用、最科学、最高效的学习方法。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化学必修一目录,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化学必修一目录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专题三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 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高一化学怎么学好

上课坚决不能“跑神”!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睡眠时间,一定要保证两个最重要的睡眠时间。一个是晚上11点之后一定要开始睡觉,一个是中午要有10到30分钟的午休时间。这是你从“后进生”迈向“优等生”的第一步,即:保持旺盛的精力,杜绝“打瞌睡”。有不少同学在寻找自己学习的失误时都忽略了这一点,然而,这一点处理不当,对于中等以下程度的学习者的打击往往是致命的。 你可以回忆你的学习历程,你肯定也有过辉煌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开始“堕落”的?是经常在中午时去操场打球,还是连续有一段时间总是中午有事?总是熬夜?导致白天瞌睡难耐?!特别是晚自习效率极低,完不成作业!逐步陷入了学习的“恶性循环”中! 其次,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与“三闲”做坚持不懈的斗争。所谓“三闲”是指:闲话、闲事、闲思。这是做学生的最大敌人。能控制住“三闲”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 化学热点方法聚焦 化学计算中的4种常用方法 一、假设法 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对比,进行合理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1.极端假设法 主要应用:(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组分构成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讨论。(2)判断可逆反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三复习

专题三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考纲要求: 1. 能说出铁、铜、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主要物理性质。 2. 会写铝与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反应,铁不同价态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3. 知道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会写氧化铝、氢氧化铝与强酸、强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4. 掌握铝热反应和氢氧化铝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铁的冶炼。 5.能说出硅、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质与用途。 【自主预习案】 第一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1.氧化铝(Al 2O 3):典型的两性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 Al 2O 3 + 6H + = 2Al 3+ + 3H 2O Al 2O 3 + 2OH -= 2AlO 2- + H 2O 用途:(1)耐火材料(Al 2O 3熔点高)(2)冶炼金属铝 2.氢氧化铝Al(OH)3: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 Al(OH)3 + 3H + = Al 3+ + 3H 2O Al(OH)3 + OH -= AlO 2-+ 2H 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过程中的的化学方程式 ①Al 2O 3 + 2 NaOH = 2NaAlO 2 + H 2O ② NaAlO 2 + CO 2 + 2H 2O = Al(OH)3 + NaHCO 3 ③ 2Al(OH)3 ===== Al 2O 3 + 3H 2O ④ 2Al 2O 3 ===== 4Al + 3O 2↑ 4. 明矾净水原理:明矾溶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吸附水中的杂质, 使水澄清。(Al 3+ + 3H 2O Al(OH)3(胶体) + 3H + ) 5.铝(1)铝在常温下能很快被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因而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 (2)跟酸的反应 ( 非氧化性酸: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 【注意】常温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在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发生钝化。 (3)跟碱的反应: 2Al + 2H 2O + 2NaOH = 2NaAlO 2 + 3H 2↑ (4)与氧化物的反应:铝热反应:2Al + Fe 2O 3 ==== Al 2O 3 + 2Fe 【应用】焊接钢轨和冶炼某些难熔金属(如V 、Mn 等)。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1.炼铁 (1)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 高温 灼烧 通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