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牧交错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_吴贵蜀

农牧交错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_吴贵蜀

农牧交错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_吴贵蜀
农牧交错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_吴贵蜀

收稿日期:2002-06-28

作者简介:吴贵蜀(1974-),女,助教

农牧交错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吴贵蜀

(四川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6)

摘要: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贫困人口集中区和我国多民族聚居区,也是我国东、中部地区

向西发展的必经地带,历年来对该地带的研究形成了较系统的科学体系,但仍存在较多的缺陷.鉴于农牧交错带独特而重要的生态作用,今后对农牧交错带的研究应引起理论界的更多重视.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发展;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F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395(2003)01-0108-03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传统农业区域与畜牧业区域相交汇和过渡的地带,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产业

界面,其分布斜贯我国东北—西南,处在我国生态环境和地域经济的一个重要分界线上.该带以东南,是我国主体农业区和经济发达区;该带以西北则集中了我国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在自然条件上,该线东南是湿润、半湿润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环境条件较优;而以西以北则分布着我国主要的沙漠、高原和山地,地形复杂而生态脆弱.因此,这一地带也是我国生态环境的一条过渡带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带.

1 农牧交错带概念的提出和范围的界定

1.1 农牧交错带概念的提出 国内最早提出农牧交错带这一术语的是赵松乔,当时的提法是“农牧过渡地带”.他在文[1]中认为,研究区是一个典型

的农牧过渡地带:从外长城到已有的集约农业地带向北递变为粗放农业区、定牧区、定游牧过渡区以至游牧区,年降水量400mm 上下.从而定性地给出了农牧交错带的定义,即集约农业地带向游牧区的过渡带,范围的界定以年降水量400mm 为重要指标.1959年,赵

[2]

又进行了川滇农牧交错地区农牧

业地理调查,首次将农牧交错带的认识范围从北方延伸到西南地区,从而将我国农牧交错带的范围完整地勾勒出来,即从内蒙古高原东南缘,经辽西、冀北、晋陕北部和宁夏中部,在甘青交界处转而南北走向,经川西、滇西北,包括南、北两段.

另外也有较多学者从人文历史方面对农牧交错带作了解释,如文[3~6],认为农牧交错带是传统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碰撞的地带,历史上这一地带民族迁徙频繁,畜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交替影响,此消彼长,久而久之就在这一地带形成农牧并存发展,农业与牧业或犬牙交错,或插花式分布的格局.

1.2 农牧交错带范围的界定 关于农牧交错带范围的界定,大多数学者都以年降水量为主要指标,如文[7,8]中以干燥度和降雨量为标准,界定农牧交错带大致处于干燥度为1.5~3.49的半干旱区,亦即年降水量250~500mm 的两条等雨量线之间的区域,其范围大致包括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和黄

土高原北部.周等人

[7]

的概念被大多数学者公认为

是农牧交错带的经典定义之一.但这一范围的划定忽略了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过渡地带的川西、滇西北地区事实上存在的一条明显的农牧交错地带.它在形成、演变与特点上都与北方农

2003年1月 第26卷 第1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Jan .,2003 

Vol .26,No .1 

牧交错带有很大区别,姑且称为南方农牧交错带(赵[2]称之为川滇农牧交错地区).

以年降水量为主要指标划定范围对北方农牧交错带是适用的.因为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向西北干旱地区的过渡带,水分是造成农牧业地域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400mm等雨量线是划分农牧交错带的重要因素.但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横断山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两大气候类型的影响.虽然在南北走向山体的阻挡下,东南季风难以深入本区,但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可以沿河深入到本地带的北部高原地区,区内各地降水相对较丰沛,年降水量平均可达700~900mm,水分条件可满足大部分地区(除西南干热河谷)的农业生产.而带内平均海拔较高且高差巨大,热量不足是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因此在确定南方农牧交错带的范围时,热量条件代替水分条件成了主要的界定指标.

2 农牧交错带的研究现状

2.1 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国外对农牧交错带的研究,结合了生产力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生态经济学等内容,而且在社会、经济、工程、地理、生物各学科间有较大交叉.最早的研究约始于20世纪30年代,而在20世纪70~80年代受到重视.

2.2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农牧交错带的研究,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对中原农业文化区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区之间界线的确定,但真正较详细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赵松乔最早提出并进行了农牧交错带的研究.随后周[7]、程[9]、黄[9]等人又相继进行了内蒙古农牧业生产配置研究(1958年)、甘青农牧交错地区农业区划(1958年)以及川西滇北地区农业地理研究(1966年)等工作.他们对农牧交错带的概念和范围作了界定,并对这一区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及自然地理条件等作了详尽调查.他们的工作揭开了我国农牧交错带研究的序幕,并提供了翔实的基础性资料.

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大范围的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如1981年进行了“中国农业区划”[10]和“种植业制度区划”[11],1988年李等人[12]作的“农业气候区划”.以及程[13]的“青藏高原农业地域分异”(1981年),中科院内蒙宁夏考察队的“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东西毗邻地区气候与农牧业的关系”[14]等等,都对农牧交错带作了或多或少的调查和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已注意到农牧交错带内存在较严重的荒漠化、水土流失和草地退化等生态问题,并试图探索和明确农牧交错带合理而有效的发展方向.郭[15]揭示了这一时期我国农牧交错带急需解决的问题和主要研究方向.

20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生态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潮.农牧交错带作为我国一条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和重要的生态屏障带,其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政府和理论界的重视,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式的研究成为这一时期研究的主题.如方、张[16]、刘[17]等从历史时期以来环境演变角度探讨了农牧交错带形成和演变的机理,而一些生物学者也从“景观边界”角度对农牧交错带的物质能量流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更多的研究则集中在土壤侵蚀、土地生产力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状况等方面.这一时期的研究方向呈多元化趋势,也有其它学科的介入,如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经济信息系统设计、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的景观生态学探讨,这些研究已经比较全面、深入而系统.

3 农牧交错带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3.1 农牧交错带研究所存在的缺陷[18] 在研究方面,虽然历年来的研究给农牧交错带的环境治理和生产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但总体来看,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3.1.1 缺乏学科间的综合与集成 历年来的研究者,其专业集中在地理、农学和环境三方面,尚缺乏生态学、物理、化学、工程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介入.

3.1.2 以生态学为中心的基础性、跨学科性研究很少 农牧交错带作为我国一条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和重要的生态屏障建设带,其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是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更关系到黄河、长江中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态安全.而已有的研究未能对农牧交错带重要的生态作用有足够的认识,并缺乏将农牧交错带作为一个整体的、全面而系统的、以生态学为中心的基础性研究. 3.1.3 缺乏把农牧交错带放到更高层系统(全国、东亚以至全球变化)中去全面认识其作用 在世界历史中,在北半球温带大陆上,由于中纬度带适宜的农业气候条件,形成了所谓的“中纬度文明带”,并造成以该带北界分异的纵贯欧亚大陆的农耕和

109

第1期吴贵蜀:农牧交错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游牧两大世界,两大地带几乎平行分布,在这两个世界之间,欧亚大陆自东向西,兴安岭、燕山、阴山、祁连山、昆仑山、兴都库什山、扎格罗斯山、高加索山,直到欧洲境内的喀尔巴阡山,大体为它们的过渡线.因而我国的农牧交错带是横贯整个欧亚大陆沿纬度延伸的农牧交错带东段的一部分.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使该带在我国西南转而南北走向.由此也可以确认川滇农牧交错带(即南方农牧交错带)确实存在,并且是整个交错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带的发展演变必然受到全国甚至全球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变化的影响,需要放到更高层系统去全面认识它.3.1.4 缺乏将农牧交错带(包括南、北两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规划,从根本上治理生态环境、确定合理的农牧业发展方向和比重 该地带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的不稳定,导致土地宜农宜牧的双重性,农牧业在该带此消彼长式粗放经营,时农时牧撩荒式耕作放牧,造成土地生产潜力的急剧下降和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从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将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这是农牧交错地带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好机遇.但由于本地区高峻的地势、脆弱的地质基础、多变的气候条件、独特的民族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的不利影响,生态的恢复与重建仍将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

3.2 农牧交错带研究的发展趋势[18]

 鉴于农牧交错带的研究历史和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及全国生态建设的需要,今后的研究应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土地的合理利用方向(农牧业的合理比重);初级生产力(特别是降水效率)及第二、第三(经济)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并形成良性循环的途径;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寻找合理而有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赵松乔.察北、察盟及锡盟—一个农牧过渡地区经济地理调查[J ].地理学报,1953,19(1):43~60.[2]赵松乔.川滇农牧交错地区农牧业地理调查资料[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3]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J ].云南社会科学,1983,12(1):47~57.[4]潘玉君.中国历史上农牧冲突的地理解释[J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4,15(1):84~86.[5]童恩正.中国北方与南方古代文明发展轨迹之异同[J ].中国社会科学,1994,23(5):609~615.[6]郭声波.四川历史农业地理[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7]周立三.甘青农牧交错地区农业区划初步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8]周廷儒,张兰生.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全新环境演变及预测[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9]程鸿,黄勉.川西滇北地区农业地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10]《中国综合农业区划》编写组.中国农业区划[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11]中央气象局气科院天气气候所,南京气象学院农气室.中国农业气候资源与种植制度区划[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12]李世奎.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3]程鸿.青藏高原农业地域分异[J ].自然资源,1981,24(2):157~163.[14]中国科学院内蒙宁夏综合考察队.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东西部毗邻气候和农牧业的关系[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15]郭绍礼.尽快明确农牧交错带的农业发展方向[N ].人民日报,1980-12-27(5).[16]张兰生,方修琦,任国玉.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演变[J ].地学前缘,1997,4(1):127~136.[17]刘清泗.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全新世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0(4):504~510.[

18]程序.农牧交错带研究中的生态学前沿问题[J ].资源科学,1999,21(5):1~8.

Research Advance on the Farming -grazing Transitional Zone in China

WU Gui -shu

(C oll ege of Res our ece s and Envir onment ,Sic huan Normal Unive rs ity ,C he ngdu 610066,Sic huan )

A bstract :A scientific system on the farming -grazing transitional zone has been form over previous stud y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 -comings in the system .Bucause of particular and important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farming -grazing transitional zone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research in future .

Key words :Farming -grazing transitional zone ;Development of farm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Research advance

(编辑 刘 刚)

110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6卷

益生菌的筛选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cacy of MS -222and benzocaine as anaesthetics under simulated transport conditions of a tropical ornamental fish Puntius filamento -sus (Valenciennes [J].Aquaculture research, 2010,41(2:309-314 [17]刘长琳, 何力, 陈四清, 等. 鱼类麻醉研究综述[J].渔业现代化, 2007,34(5:21-25 [18]Kiessling A,Johansson D,Zahl I H, et al. Pharmacokinetics,plasma cortisol and effectiveness of benzocaine,MS -222and isoeugenol measured in individual dorsal aorta -cannulated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following bath administration[J].Aquaculture,2009, 286(3/4:301-308 [19]Tang S,Thorarensen H,Brauner C J,et al. Modeling the accumulation of CO 2during high density,re-circulating transport of adult Atlantic salmon,Salmo salar,from observations aboard a sea -going commer -cial live-haul vessel[J].Aquaculture,2009,296(1/2:288-292[20]Velisek J,Svobodova Z,Piackova V. Effects of clove oil anaesthesia on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J].Acta Veterinaria Brno, 2005(74:139-146 [21]Park M O,Im S Y,Seol D W,et al. Efficacy and physiological re - sponses of rock bream, Oplegnathus fasciatus to anesthetization with clove oil[J].Aquaculture, 2009,287(3/4:427-430 [22]Iversen M,Eliassen R A. The Effect of AQUI -S -(R Sedation on

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加拿大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并且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实施。加拿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这种保护主要不是靠补贴或关税,而主要是通过发展农业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来体现。例如,早在1912年,国会就通过了《谷物收购和质量检验法》,规定出口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13.6%,为保证和提高其小麦品质作出了贡献。1935年,政府制订了《草原农场复兴法》,改良大草原地区的土壤,兴修水利设施,提供技术援助,更进一步加强了大草原各省作为国家粮仓的地位。 2.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加拿大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例如,在首都渥太华设有种子生产者协会,各省都有分会,专门管理谷物的良种培育工作。凡是培育良种的农场都必须参加这个协会。同时,协会又与农业部所属的有关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农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良种繁育程序,只许可繁育一个品种,并且要经过连续3年的试种示范,只有各方专家鉴定合格的优良品种才允许到农业部登记,由该协会发给证书。又如,政府规定,在马铃薯的种薯繁育场周围30公里内不许生产普通的食用马铃薯。在种薯生长季节,农业行政部门要对种薯生产地块作两到三次的现场检查。一旦发现某种病

害的侵染超过容许的范围,便立即宣布这块种薯地的马铃薯不得留种,只能供普通的食用。 3.发挥协会在生产中的管理和协调作用。加拿大政府畜牧业在产业政策、产品配额、市场价格、质量保证等方面实行宏观调控。具体业务管理通过由生产者共同联合组成的组织──协会来协调管理。如安大略省养牛协会就由各县推选农场主、专学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共50名,共同组成协会管理委员会,抽调部分人员设置办公室。协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协会的主要职能有:为生产者传递市场信息(简报),协助政府决定产品配额、价格动态报告、协助政府争取外贸出口、抓产品质量安全等。协会按每头成年牛年收1.25加元作为经费。协会还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及时为生产(科研工作)者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研究生产发展什么。如加拿大培育的杜洛克猪,瘦肉率已达到63%,增加脂肪含量是市场的需求,他们通过育种将肌肉中的含脂率提高到2.3%,同比高1.0%。在奶牛生产方面,由于市场对奶油及其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加拿大选育的瑞士褐牛牛奶中的含脂率达到5.0%以上。PICKSEED公司在牧草研究方面已培育出上百种抗杂、抗旱、抗踩踏、多色彩的牧草(草坪)种子,销往世界几十个国家。 4.强化管理,培养高技能农畜业生产从业人员,是加拿大畜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加拿大农牧场一般由1~2

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讲课讲稿

加拿大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并且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实施。加拿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这种保护主要不是靠补贴或关税,而主要是通过发展农业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来体现。例如,早在1912年,国会就通过了《谷物收购和质量检验法》,规定出口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13.6%,为保证和提高其小麦品质作出了贡献。1935年,政府制订了《草原农场复兴法》,改良大草原地区的土壤,兴修水利设施,提供技术援助,更进一步加强了大草原各省作为国家粮仓的地位。 2.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加拿大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例如,在首都渥太华设有种子生产者协会,各省都有分会,专门管理谷物的良种培育工作。凡是培育良种的农场都必须参加这个协会。同时,协会又与农业部所属的有关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农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良种繁育程序,只许可繁育一个品种,并且要经过连续3年的试种示范,只有各方专家鉴定合格的优良品种才允许到农业部登记,由该协会发给证书。又如,政府规定,在马铃薯的种薯繁育场周围30公里内不许生产普通的食用马铃薯。在种薯生长季节,农业行政部门要对种薯生产地块作两到三次的现场检查。一旦发现某种病

害的侵染超过容许的范围,便立即宣布这块种薯地的马铃薯不得留种,只能供普通的食用。 3.发挥协会在生产中的管理和协调作用。加拿大政府畜牧业在产业政策、产品配额、市场价格、质量保证等方面实行宏观调控。具体业务管理通过由生产者共同联合组成的组织──协会来协调管理。如安大略省养牛协会就由各县推选农场主、专学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共50名,共同组成协会管理委员会,抽调部分人员设置办公室。协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协会的主要职能有:为生产者传递市场信息(简报),协助政府决定产品配额、价格动态报告、协助政府争取外贸出口、抓产品质量安全等。协会按每头成年牛年收1.25加元作为经费。协会还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及时为生产(科研工作)者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研究生产发展什么。如加拿大培育的杜洛克猪,瘦肉率已达到63%,增加脂肪含量是市场的需求,他们通过育种将肌肉中的含脂率提高到2.3%,同比高1.0%。在奶牛生产方面,由于市场对奶油及其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加拿大选育的瑞士褐牛牛奶中的含脂率达到5.0%以上。PICKSEED公司在牧草研究方面已培育出上百种抗杂、抗旱、抗踩踏、多色彩的牧草(草坪)种子,销往世界几十个国家。 4.强化管理,培养高技能农畜业生产从业人员,是加拿大畜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加拿大农牧场一般由1~2

养殖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养殖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养殖业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得以蓬勃兴起,全县养殖业生产形势一片看好。为了进一步准确摸清全县养殖业生产形势,最近,我们对**县养殖业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了解,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一、主要优势 1、养殖主业比较突出。据统计,2007年全县出栏(笼)猪114.6万头、牛5.25万头、羊91.1万只、家禽3022万羽,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71247吨、42800吨,实现养殖业产值27.5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3%,占据了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今年1-9月出栏(笼)猪87.76万头、牛3.97万头、羊60.53万只、家禽1789.6万羽,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41035吨、24601吨,养殖业产值达17.9亿元,同比增长2.6%。 2、规模养殖比较迅速。全县正逐步实现由千家万户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转变。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养殖大户2018户,畜禽养殖小区31个,常桃路养殖示范带已经成型,特别是生猪和蛋鸡养殖实现了飞速发展,生猪生产结合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的实施,已初步建成四喜、济庆、兴旺、宏慈等八大生猪标准化养殖场,三阳镇、陬市镇、青林乡、枫树乡4个万头猪场正在规划筹建中,**县2007年还被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1000羽以上蛋鸡养殖户达1046户,蛋鸡存笼总量达612万羽,已成为全省蛋鸡养殖大县之一。 3、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全县重新组建了乡、村两级动物防疫队伍,新招聘乡镇专职动物防疫员 1 / 6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本科生学年论文 题目: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院 (系) 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 班 级 生物科学12级 学 生 姓 名 陆金苗 指导教师(职称)王健(副教授) 提 交 时 间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陆金苗 (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012090095) 摘要:目前已经对益生菌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获得了许多 使用益生菌的经验。近些年来, 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将益生菌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益生菌菌株的鉴定、菌株的遗传学修饰、益生菌功能基因组学和安全性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益生菌的技术方法、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了益生菌 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益生菌;益生菌制剂;益生菌的研发 1.益生菌 1.1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如常益生益生菌。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 1.2益生菌与乳酸菌的区别 1)益生菌是从有益宿主健康出发给出的定义,目前研究较热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芽孢杆菌、丁酸梭菌等,其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芽孢杆菌都属于乳酸菌类,因此益生菌包括了部分乳酸菌,而乳酸菌不全是益生菌。益生菌的四种菌种:目前常用的益生菌种类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 2)乳酸菌一般是指能发酵糖,主要生成乳酸的细菌的总称。乳酸菌是从发酵糖产生乳酸的机理方面考虑给出的概念,对人类生活有益的乳酸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链球菌、明串珠菌等。并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有益于人类健康,也有一些乳酸菌对人体是有害的,如有害的利斯特氏菌。在谈论乳酸菌时应该注意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系别食品工程系 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 班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二班 学生姓名白晓静 学号 2009040302014 指导教师姓名徐启红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河南漯河 2011年11月2日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系毕业论文目录 摘要 (1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1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1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1 2.2 提高乳糖利用率 (1

2.3 降低胆固醇含 (2 2.4 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2 2.5 其他生理功能 (2 3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3 3.1 益生菌在酸奶中的应用 (3 3.2 益生菌在啤酒中的应用 (3 3.3 益生菌在酸酪中的应用 (3 4 益生菌的安全性 (3 5 展望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白晓静 摘要:益生菌是添加到食品中的活菌。益生菌包括了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此外,还有一些酵母菌与酶也可归入益生菌的范畴。益生菌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双歧杆菌在肠道中的数量已成为婴幼儿和成年人健康状况的标志。益生菌在医药食品和饲料工业中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

关键词:益生菌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安全性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系毕业论文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益生菌在肠道存在的机制是定植与粘附。定植是正常肠菌群在宿主的特异性定位定居与繁殖的微生态学现象。是正常菌群对宿主产生生态效应和发挥生理作用的前提条件。而它的粘附特性是指益生菌通过粘附多糖体与肠上皮细胞壁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特异性粘附形成亚优势菌群而定居下来,并且形成与肠壁密切联系的细菌生物膜。而它粘附在肠壁上这一特性被认为是益生菌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1]。 粘附的益生菌可在肠道停留更多的时间,这样可以有更好的代谢和免疫调节作,用粘附的益生菌与粘膜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刺激免疫反应,粘附也可以起竞争排斥作用,把病原菌从肠道上皮排除出去,体外实验证明粘附的嗜酸乳酸杆菌可以有效的抑制病原菌在肠道的粘附和生长体外实验表明不同的益生菌菌株有不同的粘附能力。另外从不同年龄组分离出的益生菌其粘附能力也是不同的,如从老年人肠道中分离出的双歧杆菌其粘附能力明显差于从儿童的肠道中分离出来的双歧杆菌。关于益生菌的粘附特性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益生菌的粘附作用仍然受到很大争论。如有些人认为强的粘附能力可能会增加在宿主中感染的机会;另外一些认为益生菌在体内和体外有很差的粘附能力,但是它们在宿主细胞中有很好的益生作用。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人的大肠内定居着种类繁多、代谢途径迥异的各种微生物,其主要功能是从消化道上部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中捞取能量、他们主要是通过发酵来吸收和利用糖类在小肠中的主要产物短链脂肪酸。益生菌可参与多种维生素代谢,产生维生素B、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益生菌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益生菌研究进展 作者:金鹏 作者单位: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457 刊名: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英文刊名:AEM RODUCTS ROCESSING 年,卷(期):2009(11) 参考文献(13条) 1.潘宝海.李德发.谯仕彦益生菌、益生素及合生剂的作用机理和相互关系 2000(15) 2.赵红霞.詹勇.许梓荣乳酸菌的研究及其应用[期刊论文]-江西饲料 2003(1) 3.栾金水乳酸菌的研究应用进展[期刊论文]-江苏调味副食品 2004(1) 4.沈通一.秦环龙益生菌对肠微生物生态学影响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4(4) 5.M T Hamilton-Miller.S Shah Deficiencies in microbiological quality and labeling of probiotic supplements 2002(1-2) 6.T Mattila-Sandholm.P Myllarinen.R Crittenden Technological challenges for future probiotic foods 2002(2-3) 7.杨隽.潘喜华.郑勇英益生菌制剂的保健功能评价 2000(2) 8.金立明.刘忠军益生素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经济动物学报 2004(3) 9.王旭明.陈宗泽.袁毅益生菌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吉林农业科学 2002(1) 10.敬思群优质乳酸菌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乳业 2002(6) 11.赵玲艳.邓放明.杨抚林乳酸菌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发酵果蔬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4(5) 12.周长玉.王江滨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2004(3) 13.Femandez MF.Boris S.Barbes C Probiotic proper ties of human lactobacilli srtains to be used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2003(3)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5d11477561.html,/Periodical_ncpjg-cxb200911026.aspx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益生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益生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益生菌可以被称作是一个“古老而新兴”的概念。人类早在上百年前就开始食用酸乳、奶酪等含益生菌的食品,但益生菌及其产生的益生元成分的功能却一直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近30年来,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益生菌、益生元及含有这类物质的产品对人们的保健功能,随之而来的是对益生菌的广泛研究,和其在各种产品中的广泛使用。益生菌作为促进人类健康的物质,其功能是多方面的。它不仅直接体现在对产道微生态的改善,也能有效降低血脂、血糖,预防“三高”,还可综合调节人体免疫功能,间接地起到预防癌症的作用。以下我们就来看一下益生菌在不同方面的作用。 1、益生菌维护肠道健康的作用 益生菌对人体健康最直接,也是最突出的作用表现在其对人体肠道微生态的改善。益生菌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维护者人体肠道的健康。 .益生菌的定植拮抗作用 益生菌能与致病菌竞争消化道上皮的附着位点。抑制致病菌在肠道内的定植或增殖。例如双歧杆菌通过脂壁磷酸粘附于肠上皮细胞表面,竞争性抑制肠道内源性及外源性潜在致病菌对肠上皮细胞的粘附、定植,从而起到定植拮抗作用。 益生菌还能与有害菌竞争营养物质,在营养物质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竞争性地消耗潜在致病菌的营养素,限制有害菌的生长。 .益生菌产生抗菌物质 乳酸菌在体内发酵乳糖,产生大量的乳酸乙酸,可降低肠道局部pH 值,改善微生态环境,抑菌或杀死肠道内的大肠菌、沙门菌、链球菌等;同时,低pH 值有利于肠道蠕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阻止致病菌的定植。乳酸菌产生的组织酸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更明显;乳酸菌本身还有抑制病原体复制的作用; 还有一些益生菌可产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物质,如:细菌素、过氧化氢、亲脂分子、二乙酰、二氧化碳和乙醛等,这些物质对肠道内的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链球菌等均有抑菌或杀菌作用。 净化肠道微环境 枯草芽孢杆菌可在大肠中产生氨基氧化酶、氨基转移酶及分解硫化物的酶,可将臭源吲哚化合物完全氧化,将硫化物氧化成无臭无毒物质,从而降低血液及粪便中有害气体的浓度。 另外,需氧型益生菌进入消化道后,生长繁殖消耗肠道内大量氧气,使局部环境的氧分子质量浓度降低,氧化还原电势下降,使需氧型致病菌得不到足够氧气而大幅度下降,起到防止人患病的作用。 2、益生菌对“三高”的预防 益生菌和由益生菌产生的益生元类物质能够通过调整肠胃功能,调节人体对食物中糖分、脂质等物质的吸收,进而调节人体血糖、血脂,预防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生。 .益生菌对高血压的预防 近来很多研究表明: 益生菌食品确实能起到一定程度上控制血压升高的效果。从啤酒酵母和瑞士乳杆菌发酵乳中分离出来的肽类物质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移酶I(ACE)活性的作用。这种物质可以干扰肾素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ACE的活性,以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益生菌对高血脂的预防 当前诸多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有效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 肠胃中胆固醇的溶解度取决于胆盐的溶解度,胆盐经水解后溶解度下降,从而致使胆固醇也一同沉淀下来,增加了胆酸和胆固醇的排出量,减少小肠对胆酸的重吸收进而减少血清

河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1卷第1期2017年3月 现代牧业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Vol.1No.1 Mar.2017河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高永革 (河南省畜牧局,河南郑州450008) 摘要: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畜牧业大省。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畜牧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明显。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日益突出、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依然繁重、畜牧业安全发展形势依然严峻,政策扶持体系 尚未形成。因此,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应当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牲畜、扎实推进集群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生态畜牧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质量安全治理体系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强化科技驱动提高畜牧业技术水平、发挥畜牧业行业特点大力推进产业精准扶贫。 关键词:河南省;畜牧业;见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3111(2017)01 -0017 -03 Henan Province Animal Husband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GAO Yongge (Henan Provincial Animal Husbandry Bureau , Zhengzhou , Henan 450008 , China) Abstract: Henan is a much larger agriculturaland animal husbandry province. I n recent years , un the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and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 the province s livestock industry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for example , the comprehensive production capacity has been steadily improved , the scale of aquaculture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 the l evel of industrial management has been improved , Obviously etc. But also the faces many challenges :such as,th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onstraints h 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 the change the mode of development tasks is still heavy,the animal husbandry security development situation is still grimand the formed. Therefore,the f uture work has been done in the following areas :such as,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vigor-ously develop herbivorous livestock,solidly promote the cluster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industrial integration,of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to impro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improve the quality an tem to increase animal safety ,Technology - driven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animal husbandry technology ,dustry to vigorously p romote th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so on. Key words :Henan province ;animal husbandr;current situation ;trend 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畜牧业大省。近年来,在 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这一目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集聚发展、集约经营、产 业融合、高效安全”的发展方向,着力在“调结构、强 带动,提质量、增效益,破瓶颈、控风险、促转型”上 下功夫,有力推进了全省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1河南省畜牧业的主要成绩 1.1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016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696. 9万吨、422.5万吨、336.6万吨,分别位居全国第二、第二、第四位;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1. 03亿头、1437.5万头、4027.1万只和16.5亿只,均位居全国 收稿日期:2016-12-29 作者简介:高永革(1961 -),男,河南新郑人,研究员,硕士。 ?17?

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永新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我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2008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万头,出栏万头,存栏万头,比2007年同期分别增6%、8%、3%;肉牛饲养量万头,出栏万头,存栏万头,比2007年同期分别增%、%、%;家禽饲养量万羽,出笼万羽,存笼万羽,比2007同期基本持平;肉类总产量万吨,比2007同期增4%。截止2009年3月底,全县生猪存栏万头、出栏625万头,牛存栏万头、出栏万头,家禽存笼万只、出笼万只。从总体来看,我县畜牧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1、畜牧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增大,畜牧业对于加速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及地方财政收入,保障市场供给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2、畜禽品种不断得到优化,畜产品质量逐年提高。通过繁育改良、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我县良种覆盖率不断增大。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改促繁,以繁促发展”的方针,繁改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目前我县良种公猪覆盖率达100%,良种母猪覆盖率达90%以上;2008年,黄牛冷配完成万头。 3、科技兴牧作用不断强化,畜产品效益水平稳步提升。近年来,我县大力推广畜牧业新技术,使我县养殖业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4、依法行政,稳步推进,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整治工作有序推进;齐抓共管,群防群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有效推进。落实“两强化、五强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近年来,我县按照上级要求,全面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疫病免疫率达100%。认真贯彻畜牧行业法规,动物防疫、草原、饲料、兽医、兽药等执法环境和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 二、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业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县畜牧业内部畜种结构中,耗粮型生猪比重过大,节粮型、经济型草食牲畜及家禽偏低。家禽品种结构中,良种禽比例小、档次低、产品质量不高,竞争乏力。产品结构中,肉类产量过大,蛋产量低,奶产量为零。这种结构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我县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致使资源闲置浪费,造成养殖成本过高、效益太低。 2、缺少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全县目前还没有一家上规模的肉食品加工企业,畜禽产品只能原产原卖,由于没有进行深加工,所以,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低。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还没有很好地形成,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功能性食品论文-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

天津科技大学 《功能性食品学》研究生课程论文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学院:食品学院

摘要 常见益生菌主要指两大类乳酸菌群:一类为双歧杆菌,常见的有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等;另一类为乳杆菌,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等。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和酵母菌等。从安全性角度考虑,目前工业用益生菌主要来源于健康人体、动物和传统食物(发酵乳制品、泡菜、纳豆等发酵食品)。国内外学者对益生菌进行了很多研究和介绍,但多数只局限于它的使用效果上,对其作用机理缺少系统而深入的总结。本文主要以乳酸菌、双歧杆菌和芽孢杆菌为对象,综述了其在调节肠道菌群和促进机体免疫的作用机理及相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肠道菌群;益生菌;研究现状 1.肠道菌群概况 1.1胃肠道正常菌群 人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30个属500多种细菌,主要由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组成。其中专性厌氧菌占99%以上[ 1 ],而仅类杆菌及双歧杆菌就占细菌总数的90%以上。胃、十二指肠、空肠细菌的种类及数量极少,主要由于胃酸、胆汁作用及小肠液流量大,蠕动节奏快,细菌在繁殖前即被冲洗到远端回肠及结肠,细菌浓度<103 个/mL,主要为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和乳酸杆菌。而回肠末端由于肠液流量少,蠕动减慢,细菌数逐渐增加到105 ~108 个/mL,主要含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类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 2 ]。至结肠,细菌数明显增加,浓度为109~1012 个/mL,主要为厌氧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乳酸杆菌,而有潜在致病性的梭状芽孢杆菌和葡萄球菌仅有少量。肠内菌群保持共生或拮抗关系,维持微生态平衡,与宿主健康及疾病有密切关系。 1.2 菌群失调 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肠道微生态系统被破坏,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异常变化,偏离正常的生理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这称为菌群失调。临床上以腹泻为最明显症状,其它如肠道菌群中潜在致病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和一些过敏性疾病。 “益生菌”这个词起源于希腊,当时的意思为“prolife”。Lilly等(1965)把它定义为微生物体所产生的能够促进生长的物质。Parker(1974)认为“益生菌”是能够影响肠道微生物并且对动物产生有益作用的微生物[ 3 ]。Fuller(1989)把

益生菌研究现状与进展

益生菌是由乳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等经过特殊工艺复合而成的活体微生物,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工业乳酸发酵以及医疗保健和饲料工业等领域。 两岐双岐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婴儿双岐杆菌 B. infantis 长双岐杆菌 B. longum 短双岐杆菌 B. breve 青春双岐杆菌 B. adolescentis 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嗜酸乳杆菌L. acidophilus 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 Casei subsp. casei 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益生菌研究现状与进展 (论双歧杆菌与乳杆菌的研究)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任锦玉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生活水准不断的提高,医学科学也从治疗医学发展到预防医学,现在又从预防医学发展到保健医学。人们也开始渐渐形成已病要治疗,未病要预防,无病要保健的观念。这也是医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保健医学在我国目前还是起步阶段,本世纪必将是保健医学大发展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看益生菌的作用不可忽视,要更好地研究、发展与应用,为民造福。 然而随着微生态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有益细菌的利用越来越重视。并从多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有益细菌与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以有益细菌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具有调整人体内微生态的平衡,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作用。目前对微生态制剂的应用与研究在全世界已经形成热潮。我国于50年代开始微生态学的研究,尤其是在近年经济迅速发展的带动下,微生态学的研究技术更趋于深入和提高,并已利用益生菌投入生产和应用。 1.微生态学概况所谓微生态学即是研究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寄主、微生物和寄主与外环境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学科。 微生态学作为一门生命学科分支,最初于1964年由前东德中央营养研究所Hacnal与lohmann提出来的。以后相继在多个国家(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召开了微生态学的讨论会,并成立了微生态学与疾病学会(SOMED)。学会集中讨论了对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复杂的生态学问题,近年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益生菌的发展现状

益生菌的发展前景 摘要:随着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日益需求,功能性食品与食品配料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食品工业的重视,首先谷物可以作为益生菌微生物的发酵基质;同时谷物作为可溶性非消化性碳水化合物的来源,既具有一些特定的生理功能,也可以作为益生原选择性的刺激人体肠道中存在的乳酸杆菌与双歧杆菌的生长;在食品、医药和饲料工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益生菌的种类、作用机理、敏感性、安全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谷物;功能性食品;益生菌;益生原;作用机理;敏感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S201.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日益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除了具有基本的营养功能,同时对人体健康具有有益的作用或可以减少慢性疾病的危害的食品或食品配料都属于功能性食品的范畴。市场上有许多用来降血压、胆固醇与骨质疏松症等的功能性食品。近年来,对可以改善人体肠道微生物组成与活性的益生菌(probiotics)与益生原(prebiotics)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成为了功能性食品的一个研究热点。益生菌食品是指那些含有一个或多个能够促进肠内微生物菌群生态平衡的微生物,从而有益于宿主健康的食品。大量的体外试验与临床(动物)表明益生菌具有防止肠胃感染、抑制癌症、降低血清胆固醇、促进乳糖代谢与免予调节等生理功能。应用于益生菌制备的常见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属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乳杆菌等与双歧杆菌属。发酵酸牛奶是益生菌用于传统食品的一个成熟的应用。在这方面,含益生菌的婴幼儿食品与糖果制品目前已有开发。近年来,谷物作为功能性食品开发的配料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谷物的栽培占了世界可种植面积的73%以上,谷物食品占世界食品总量的60%以上,从而提供人类健康所需的膳食纤维、蛋白质、能量、矿物质与维生素等。谷物或谷物组分在功能性食品中可能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作为益生菌(尤其是双歧杆菌与乳酸菌)生长的发酵基质;作为膳食纤维源产生一些特定的生理功能;由于其含有一些特定的非消化性碳水化合物而作为益生原;作为益生菌的微胶囊化材料以提高其稳定性,而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高质量的非乳性益生菌功能性食品是食品工业一个重要挑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