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

中学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接下来由XX为大家整理了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1.课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写作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力求做到“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由此可见,“新课标”对初中学生的写作教学是有序列要求的,既要有阶段性的训练目标,又要考虑到写作训练的总体目标。总体目标由各个阶段目标构成,彼此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在实施过程中螺旋上升,逐步提高。

朱作仁指出:“作文训练应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的写作实践,使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过程。研究并建立作文训练的序列,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需要,是当今语文教学科学化的重大课题。”

张志公先生也曾说过的:“一个好的教练训练运动员是有严格的训练计划的,计划的安排是很科学的,否则就要影响运动员出成绩。语文训练也应当有并且可以有科学的方法。学习不是循序渐进吗?那么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乎科学的‘序’,教和学才有所遵循。循着这个序,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教下去,学下去,才可能有好的效果。”

众多专家学者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要完成作文教学的任务,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进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素质,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科学的作文训练序列。

2.研究缘由

笔者从XX年毕业走入语文教学岗位以来,通过多年的教学及观察发现:整个初中的写作教学训练毫无序列可言。很多学校在集体备课制定学期作文教学计划时着重关注作文题目的选择,很少涉及学期写作教学目标,更缺少对整个初中作文教学的整体训练规划。因此导致很多教师平时在作文教学中随意选择作文题目,也不管这个作文题目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规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个中考作文题目经常在初一、初二甚至初三都“走俏”的情形。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半壁江山,而现今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写作文存在心理恐慌、内容空泛、语言贫乏和结构混乱等问题;教师教作文存在训练目标盲目

化、内容随意化、指导简单化、批改程式化和评讲大众化的问题。这种无序的作文教学状态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写作教学。而重视写作教学必须从改变当今作文教学无序状态入手。

确实,写作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课标”对初中学生的写作教学是有序列要求的,既要有阶段性的训练目标,又要考虑到写作训练的总体目标。总体目标由各个阶段目标构成,彼此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在实施过程中螺旋上升,逐步提高。

高中的作文教材已经对训练序列做了相关方面的探讨,并用合理的形式将其明确,为中学作文教学提供一个规范和标准。初中写作教学也应该进行尝试,力求改变如今的教学现状,使得作文教学能够沿着科学有序的方向迈出坚实的脚步,从而取得实质性的发展与进步。

在国内,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很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专家、教师对初中作文训练序列化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也提出许多有益的看法。

梁启超针对当时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盲目性、随意性的现状,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这本论著里提出了作文教学要有一定的序列主张,首开作文教学序列研究之先河。

1980年7月下旬,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大连市成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书面发言中明确指出“花它两三年的工夫给小学语文教学初步建立起一个周密的体系来。”陈望道、朱作仁、张志公等众多专家学者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要完成作文教学的任务,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进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素质,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科学的作文训练序列。

关于怎样构建作文序列问题,很多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梁启超受美国现代修辞学家希尔为代表的英美学者的“文体学”的影响,提出了作文教学以“文体为序”的训练序列。北京景山学校周蕴玉和上海于漪等为代表提出了以“过程为中心”的训练序列。常青、刘胐胐、高原、章熊等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摸索,提出了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训练序列。常青的“作文分格训练教学法”和刘胐胐、高原提出的“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很有特色。毛荣富、乔仲贤、沈佳凤、赵明辉等人积极倡导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以“情感熏陶为主”的训练序列。此外,江苏省昆山市陆正乾等8位教师探索和总结的“中学作文高效率练习序列”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作文练习的综合性特点。山东诸城市教研室李忏构建的“目标序列”作文训练,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国外而言,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苏

霍姆林斯基曾经给一到十年级的学生设计了500道作文题目。这些作文设计题的安排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遵循一条“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由幼稚到成熟逐步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由浅显到纵深逐步训练学生的思维水平。作文题设计尽可能与青少年心理发展同步。苏霍姆林斯基经过长期观察、调查和思考,提出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读写训练和认识事物方面应该掌握的12种能力,从观察作文入手,逐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70年代末、80年代以后,日本作文教学极力推行一种以“文体训练为中心”的“作品主义”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十分强调序列性,从日记、书信、笔记到记事文、说明文,再到议论文和诗歌,在表达方式上按“记录-描写-记叙-议论”的序列安排。

德国一家语文教科书对议论文的训练所作的指导包括定题、拟纲、议论、行文等步骤,每一个步骤所指导的内容也非常具体。如定题有“选题”和“析题”的方法指导;拟纲有“收集、梳理和挑选素材”的方法的指导;议论有“确定议论方式”的指导。

关于作文教学序列化研究的问题,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依据一线教学工作的一些心得和实际,提出了许多看法。但笔者对他们的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各种作文教学的训练序列存在

一些不足之处。不少作文训练体系仅仅满足于特定时空条件下具体的作文教学方式方法的感性总结,缺少理论提升和理论依据,或者理论依据不够,因此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做法缺少普遍意义。有的训练体系虽然有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有明显的理论失误或盲区。有的训练体系中的作文教学理论和作文教学实践是互相脱离,甚至互相敌视的。笔者尝试突破这些局限,从作文科学序列的特征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作文本质发展的要求,依托最近发展区理论、“螺旋式课程”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系统控制论原理等,联系语文教学的客观实际及教材的编排,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分阶段作文训练内容与方法,建立一个较为完整完善的分阶段作文训练序列,指导学生按序列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系统控制论原理

奥地利结构学家贝塔朗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运用完整性、集中化、等级结构等概念提出了系统论。系统控制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构成的系统,系统的属性不仅取决于各组成要素的属性,而且取决于各要素间的联系方式。根据这一理论,在建构初中作文教学训练序列时,笔者把该序列看成一个系统,遵循作文教学的内部规律,注重作文教学的全程性、序列性和实效性。系统控制论是研究控制系统如何通过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变化来进行自身的调节活动,以克服不确定性,使系统稳定地保持或达

到一定目标的科学。根据这一特征,在建构这个序列时,从宏观上进行三大控制:一是定序控制,由入格到破格;二为定向控制,每阶段培训某一方面的能力;三为定度控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接受能力,把握好训练重点和训练量。通过这些控制,以期达到初中作文教学的总目标。

(二)“螺旋式课程”理论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螺旋式课程”理论。所谓螺旋式课程就是以与学生思维方式相符的形式将学科结构置于课程的中心地位,随着年级的提升,不断拓宽加深学科的基本结构,使之在课程中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布鲁纳认为,要掌握并有效地加以运用自然科学、数学的基本观念和文学的基本课题,不能只靠一次学习就达到目的,必须通过反复学习,通过在越来越复杂的形式中加以运用,不断地加深理解,进而逐渐掌握。因此针对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及写作水平等存在着阶段性的差异,理想的作文训练序列,应适应这种差异而显示其阶段性,每一阶段应安排不同的训练重点。在整体作文训练中,能够就某一作文专题,在不同阶段采用螺旋式反复与渐进的方式进行作文训练设计。

研究目标

1.通过“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研究”,形成以写作文体为经,以方法技巧为纬的作文序列。

2.通过“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研究”,逐步明晰初中作文教学的阶段目标,并使各个阶段目标彼此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具有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螺旋上升,逐步提高。

3.通过“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研究”,使写作对象逐步发展细化,同时结合阅读教学,在范例引导下,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研究内容:

1.初中写作常见文体研究。

2.初中常见写作技巧研究。

叙议结合白描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正面侧面结合烘托渲染开门见山卒章显志

3.初中教材与写作衔接研究。

衍生写作话题挖掘写作素材仿写经典语言借鉴写作方法

4.典型案例研究

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起草课题研究与实施方案。

2.实施研究阶段:

开展专项研究活动,并分阶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改进研究与实验工作。将其用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如此反复。

形成有一定价值的操作模式和策略,并对操作策略进行评价。

3.总结、结题阶段: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完成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关于“初中作文训练序列研究”的相关专著,进行整理归类;通过搜集知网的相关期刊论文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调查研究法:为了解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本课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针对学生和教师设计了《初中学生作文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和《初中教师作文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对海门市海南中学全校2100多名学生和32名语文教师展开问卷调查,从中分析出本课题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同时为本课题研究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行动研究法:对当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探索教师行为的转化策略。通过对学情的研究,

使课题研究具有针对性。通过对语文课堂双边活动的研究,探寻出科学合理的初中作文训练序列研究策略。

个案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是实践研究,它来源于实践,又要为实践服务。所以,要积累大量的教学个案,并从中发现问题展开分析。在研究过程中,笔者根据14年来一线课堂的积累以及平时听课、评课所得,笔者将在课题中有效整合这些教学案例,理论联系实际,避免空洞说教,纸上谈兵,从而使得本课题能够贴近教学实际,反应教学问题,落地生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要以此指导初中作文教学序列训练的教学实践,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经验总结法:收集并整理一系列具有借鉴意义的教学案例,并从中提炼出具有指导价值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课堂实施模式,从而实现其对语文教学的示范和指导意义。

“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研究”开题报告

学生习作若干

论文: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研究

“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研究”课堂展示

“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总结 学习永无止境,“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在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使自己成为一条永不停息的长河。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的习作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主题单调乏味,千人一面;内容千篇一律,空洞无物;语言众口一词,老调常谈,如写妈妈,就是深夜冒雨送医院;写同学,就是捡铅笔、扶盲人……学生的习作缺乏童心、童真、童趣。再加上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作文方法技巧的传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也惯于用成人的处世哲学和经验,从原则和理论的高度提出种种苛求,要求超阶段超目标,致使许多孩子面对习作无话可说,许多孩子惧怕甚至讨厌习作。教师为应试而进行的机械模式化训练,让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缺少个性展现、缺少真情流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等要求。反复琢磨,就可明白课标旨在对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充分关注,同时也强调了学生在习作素材积累方面的重要性。 针对以上情况,我结合工作室提出的“关注读写,读写

结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这一研修项目,以低中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试验。 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原汁原味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习作中有话说,说真话,发真情,做真人,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积累——寻求源头活水 叶圣陶曾说:“小学生学习写文章是一种综合训练,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常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的时候就成了极关重要的东西。基础结实,构思、动笔、修改总不至于太差;基础薄弱,构思、动笔、修改就没有着落,成绩就很难说了。”这里说的基础,就是平时的积累。小学生今天作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在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平时积累充实,习作就不会感到难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的学生就是缺少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有见闻写不出;有想法大脑空白。他们的生活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可是,他们常常感觉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积累是习作的基础,是创新的源泉。为了丰富学生的积累,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西周中学语文组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小课题活动记录

西周中学语文组课题研究活动记录(1) 会议时间:2011年9月18日星期三 会议地点:西周中学语文办公室 活动主题:课题组开题会议 参会人员:王亚玲王敏刘焕峰赵晓蕾 会议主持:赵晓蕾 会议记录:王敏 课题组召开开题会议,学习开题报告;征集实施意见,统一认识,落实课题人员分工;设计调查问卷,积极调查研究;组织理论学习。 请有经验的老师们作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讲座。 每位老师准备好上不同类型的教学研讨课,定期开展课题研讨会,课题老师积极参与交流,互相借鉴学习,提升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认真填写调查问卷。 老师认真做好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建立小课题过程性材料记录袋和教师教学案电子库。对教学中的精彩片断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记录。 明确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拟定实施方案阶段(现在):课题组召开开题会议,学习开题报告;征集实施意见,统一认识,落实课题人员分工;设计调查问卷,积极调查研;组织理论学习。

2.初期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学习理论、探索实践。课题组成员充分研讨,上好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单元的同课异构课,要求每位老师课前要有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课后集体讨论分析,好中选优,写出阶段性实验小结,安排第二阶段任务。 3.第二期研究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1月):课题组所有成员充分酝酿,古诗词赏析教学以文体定教法,据教材特点安排教学课型,课后小结,撰写课堂实录、教学案例和论文,发表相关的研究结果。 4.课题总结(2014年4月—5月):交流、总结、整理研究材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研究方法: 1.通过调查问卷、观察和访谈,了解学生对古典诗词赏析无兴趣的根源,确立课题研究方向。 2.借助文献法,从理论上指导和充实课题研究。 3.通过行动研究,摸索出能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赏析兴趣的教学法。 4.结合课题研究,撰写心得体会或专题论文。

论文:浅析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

论文:浅析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论文关键词】策略发现闪光点精妙优秀构思 【论文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一定的策略,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如善于发现作文的闪光点,用肯定的态度去欣赏并利用这些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收效甚微。有的学生在教师不厌其烦的训练下,甚至对写作产生了厌烦情绪。一说作文就头痛,哪里还能写出好的作文。 笔者认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能用刻板的标准去评价和衡量学生的作文,而应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作文,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著名教育家家叶圣陶认为:“学生作文中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心理学告诉我们: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肯定。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不宜过多、过高。面对学生幼稚的作文,教师要尽量发现其闪光点,

以正面肯定、鼓励为主,不求全责备,不扼杀学生创造的火花。即使学生作文中有一点进步,也应该得到老师的肯定。我们认为,学生只要用心去写了,在一篇作文中,总会有那么一些字词使用得比较恰当,甚至某些段落写得比较精彩。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作重点批注,并在作文讲评课上予以赏析、肯定和褒扬,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了用得好的字词、写得好的句子、段落,但又不可能在讲评课上对每篇作文中的精美句子段落都一一赏析。但老师又不能对这些好的句子、好的段落置之不理。如果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还可能因为老师的漠视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摘抄学生作文中精美语句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具体可以这样操作:教师把所有作文中的精美语句抄写在黑板上,每句话的后面注明班级、姓名,同时要求学生把这些语句抄写在专门的摘抄本上。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把这些精美的语句打印出来,张贴在学习园地,让学生课后去抄,这样学生可以不占用上课的时间。 如果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作文的话,我们就不难发现班上也有不少优秀作文。这些作文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其中好的作文对全班同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及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2009年6月我们制定了一份《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统计表来调查本校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并辅以座谈会的形式,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作文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校三年级学生作文学习现状比我们预想的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1、作文缺乏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而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兴趣不浓,不太喜欢和不喜欢上作文课的学生三(1)班有有33人,三(2)班有32 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9.9%,不太喜欢写和不喜欢写作文的三(1)班有35人,三(2)班有3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74.2%。 2、学生缺乏习作素材 在调查中,针对“在作文中,你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三(1)班有20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三(2)班有17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学生对于写作言之无物这这是造成学生作文虚假现象的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也云:“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我们知道,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这从调查中“如果作文内容自己没有切身感受,你会选择——”三(1)班的学生有27人选择虚构,三(2)班的学生有28人选择虚构这个答案体现出来。 3、作文训练形式单一 在调查中,针对“平时老师出的最多的作文命题形式——”三(1)班和三(2)班的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全命题作文。虽然全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习作的方向,但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经常采用这种单一的训练形式,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 4、作文批改意义的丧失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思考(论文)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也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 宁夏吴忠市郭家桥中心学校王霞 内容摘要:遵循写作规律,改变传统写作教学现状,让教学从立足文本到立足生活,让生活引领课堂教学。从关注共性到关注个性,使生活贴近学生。从强化文体教学到强化心理感知,真正体验有情的生活。从走进现实更走向真实,追求理想的生活。使作文教学更有效。 [正文]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句话指出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要作用,也符合写作的规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作来自生活是毋庸置疑的。可传统的作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脱离生活从文本到文本,由模仿开始到模仿结束。造成了千人一面的现状。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以人为本,使写作更自然,更科学,是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在新课程背景下使作文课堂生活化,未尝不是一种选择。课堂生活化,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课堂就如生活,以课堂作为生活情景的集散地,提供写作素材,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趣,从而激活写作教学的一种课堂模式。 一、立足文本到立足生活,让生活引领课堂 从立足文本形式,脱离学生实际的范文模写,到以人为本,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内容上入手,给学生一定创作空间。古人学文,先养气,苏辙云:文不可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如果养成了浩然之气,则“文不难而自至”了。养气就是生活实践。课堂尽可能给学生生活的多种形式,让生活引领课堂,不无裨益。 1、关注生活有助于创作开展 生活是丰富无比的宝藏,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但生活也是松散无章的。课堂关注的是生活中的焦点。关注学生切近的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屠格涅夫说道:“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不仅要努力从生活的一切现象里抓住生活,而且要努力去了解它,----不管怎样,要完全忠实于真实性,不要满足于表面的研究,避免一切印象与虚伪。”可以设置一个敏感的话题,如理解。结合口语交际的形式,在活跃的气氛中丰富了表达能力也使写作有了着眼点。而创作由此生发开来,写出学生对于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感悟。而对于文体的学习可

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中小学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不适应,学习兴趣有所减退,学习质量有一定的幅度下降,久而久之不但语文学不好,而且还会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 经过具体的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是无可非议的,从扎实训练学生基本功入手,搭好了三座桥:即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桥,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小学向初中过渡的桥。低年级侧重搭了启蒙桥。在入学之初,注意为儿童创设了学习语文的情境,让儿童在语言环境中学好汉语拼音,打好识字和写字的基础,利用汉语拼音工具,提早读书,同时早读书为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架起了桥梁。中年级一直是学生低凹段,语文教学一方面在注意丰富学生词汇的同时,加强句段训练,另一方面大力培养学生独立默读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指导读书方法。从三下开始以读写训练为重点,从多方面拓宽道路,铺好了过渡桥。高年级语文教学注重把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统一起来,以阅读为基础,读写有机结合,同时加强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能自己读书,自己会作文,在实践中培养了儿童的主动性和初步的创造精神,为升入初中搭好了挺进桥。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成效是大的,是值得褒奖的,可在初中阶段确实有不少小学阶段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每况愈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学习门类突然增多,学生一时适应不了。 2.在教与学方面,中小学教学方法有较大的区别。小学生“听鼓下挠”,学习往往容易处于被动;中学生强调动口、动手、动脑,如缺乏自觉性、独立性就很难完成学习任务。小学生有依赖“耳提面命”式辅导的习惯,中学生强调独立思考,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计划不周密,顾此失彼。初中阶段学习时间较紧,在校时间基本排满了课程。由于以前习惯的影响,学习任务不能如期完成。计划不周密,时间安排不合理,就会出现打乱仗的情况。 4.偏科或“欠债”,积重难返。初中所学科目较多,学生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少数学生在小学就有偏科的毛病,进入初中后,一旦忽视了某一学科的学习,日积月累,等到她醒悟过来时,就发现自己“欠债”太多了,想赶上去困难很大,一是时间精力不容许,二是自学能力较差,一科没学好,就会影响其它科目的学习,一科成绩没赶上来,整体成绩也好不了。

《促进小学生自主作文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促进小学生自主作文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促进小学生自主作文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拱北小学课题组 谌建军郭明霞 课题研究背景: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会对个人能力的要求。“立人”始终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而“作文是‘立言——立人’的途径。”但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方式基本处于无序状态,老师们教得随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几乎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切身感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感觉到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的必要性。 我校在珠海市是第一批全面使用国家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的学校。课题组成员大多有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积极探索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积累了不少的作文教学的经验。我校提出“立足六年,辐射六十年”的办学宗旨,要培养想学习会学习的学生,这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致的。这也是我们开展“促进小学生自主作文的研究”课题的重要原

因。 另一方面,我校一直重视教师的科研。认识到教师科研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最好途径,是由教书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课题组教师都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从事科研的能力,希望通过教育科研提升自己并构建出有效的促进小学生作文的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是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探索有效促进小学生自主作文的策略,构建小学生自主作文教学的新模式。从小学低年级开始,通过兴趣的培养与策略的学习,促进学生喜欢作文,善写作文。同时在学校形成浓厚的作文教学教研氛围,寻找更适合提高作文教学的途径。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解决“怎样促进小学生自主作文?”的问题,来探索和构建小学生自主作文的教学模式。按照“计划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文学教育以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台湾高中国文现行教科书研究 个体社会化心理积淀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职专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试论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构建的前瞻性思考 浅论协商对话式的阅读教学 农村中学生口语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学口语教学现状与改革 中学生语文听力素质的培养及测量研究 重建中学生写作动机系统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现状调查与反思 试论研究性阅读 审美与人格——中学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 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结构 职业中专语文教师素质研究 不同阅读能力中学生语篇阅读中的推理加工(博士) 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论导引中学生叙述性作文构思与语言表达 语文教学与思维培养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应当重视中学阶段鲁迅小说人道主义思想的教学 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探讨 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 中学作文教学规律初探——论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

中国古典诗文的情志因素与青少年人格教育 论语文教学价值的生成与创新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模式·个性·文学性 论散文与中学语文教育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初探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论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 语境与非预设性语文阅读教学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美国(麻萨诸塞州)《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纲要》的比较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话题作文的主体性研究 生成秩序—当今阅读教学新范式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优化阅读,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初中语文教材体系研究 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探索 论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 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运用解读学原理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架起“意会”与“言传”的桥梁——论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性 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当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教师职业化诉求的现实意义探析 中学语文教学矫正问题研究 运用情境教学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新课标形势下高中阅读教学新模式系统的构建 汉语教学与英语教学比较研究初探 论“超文本”阅读教学 试论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 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实施之比较分析 论诗歌的“超文本”教学 高中诗歌教学的意象探讨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写作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走入意境: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路径 试析《漱玉词》的艺术风貌 论宋词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多元解读探索 人文精神:诗歌的价值体认与诗歌教学的价值取向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立项人:泗洲中学仲英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中国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课内外阅读量: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积极倡导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因此,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心理学研究发现,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中国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外阅读的时间少:在电视、电影、网络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学生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她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时间被电视、电脑占据,而课外阅读的时间相应就变得越来越少。 (2)没有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主观因素主要是:不能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不能排除外界的干扰,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客观因素主要是:到了初中,学生学习生活变得紧凑,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她们整天围绕着教科书或辅

导书打转,整天钻在作业、习题或试卷中,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时间看书,也就谈不上阅读习惯的养成了。 (3)阅读目的不明,阅读书目芜杂:都说是“开卷有益”,但学生的阅读若随意性太大,只凭个人兴趣去阅读,或心血来潮,有什么书就看什么书,看一本是一本,或随波逐流,泛泛而读,这种阅读的盲目性也是让人担忧的。特别是现今书目芜杂,有一些打着“灵幻小说”旗号的垃圾书,融合了中国的迷信和肤浅的西方魔怪传说,学生认为是这潮流与时髦,争先恐后地传借、购买。另外,很多学生读书缺少计划,阅读中以浏览、略读为主者多,占86%;精读者少,占10%;不清楚的占4%。阅读过程中也少有圈点批注、好词佳句的摘抄,心得体会、新的思考是有的,但行诸笔端、整理留存者少。 (4)有效的阅读指导不够,阅读兴趣难以持久:有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都认为阅读课外书籍是必要的,但由于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从而造成阅读效率低下或阅读兴趣下降。由此可见,给学生提供阅读方法上的指导,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阅读以吸收书中营养的重要措施。学生或浅尝辄止、或浮光掠影,出现以上状况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学生不会读。因此,阅读的指导显得至关重要。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江学生阅读的效率,必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读什么”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方巷中心小学作文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人类社会正进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掌握科学技术新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因此,作文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学习的核心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在这方面,作文教学责无旁贷,而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在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与提高写作能力的思维水平,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中年级学生习作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需要有效的指导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的教育则往往过分强调了整齐划一,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指导就面临着这样一个突出问题:指导不当,学生习作可谓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毫无个性而言。存在这样的问题有它的根源所在。从习作要求来看,低年级学生习作是以看图说话写话为主,内容统一,只要达到句子通顺,条理清楚即可。训练、评价的重点为语句,而中年级的习作向高年级习作要求过渡,以命题习作为主,缺少了以图作为内容这一载体,学生则一时手足无措。为了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教师往往是选择一个主题对全班学生细细指导,结果收上来的习作就变成了“同一主题,同一内容,同一写法”。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中年级的孩子多在八、九岁之间,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善于观察,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加以描述,但是一般不会加以提炼,需要有效地提醒和指导才能将一件事叙述清楚,并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偏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比较欠缺,因而模仿能力也很强,尤其是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往往会选择似曾相识的参照物来进行模仿,以减少自己的操作难度,教师的指导或例文的学习就成了学生的“参照系”,无怪乎,学生也就写出了相似的习作。如果我们中年级语文教师因为学生的这两方面特点而不去指导学生习作,那么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提高,也没有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也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的。因此,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则成了当前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不少实验学校已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学生习作已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的东风,我校提出“中年级生活作文起步教学研究”的课题一定会让广大语文教师更多地吸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4、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科研基础。我们曾在省级立项课题《小学语文说写能力的衔接和发展研究》以及省学会“十五”课题《新课程:愉快的教育愉快的作文》的课题研究中,对作文教学都进行过专题性的实践与研究,并取得了较喜人的成绩,我们的语文教师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作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因此,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生活作文起步教学”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使以往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以人为本推进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效果++论文

以人为本推进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效果 作文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半壁河山”,而中学教学中又存在教授时间长收效慢的问题。如何在中学阶段推进作文教学,切实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字叙写能力,使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课程改革注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个性能力。本文试从意识、观察、积累、创造等方面,进行论证就如何以人为本,切实激发学生写作激情,进而使作文教学能有效并循序渐进发展,作一些粗浅的探究。 一、增强意识 中学阶段虽对学生写作阅读鉴赏能力有过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存在教学费时长效果差的问题,故未引起教师足够重视,且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安排合理性,有极大随意性,而学生思想中不够重视,甚至是漠视,认为作文提高并非是一朝一夕,收效慢,而作文训练又与考试题存在极大不一致,故在平常写作中就不积极参与,只在考试时拼凑而成。因而作文教学收效甚微。 基于上述原因,首先要提高作文教学重要性的思想意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同时它也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学生知识积累和语言逻辑整合能力的集中反映,也可以说是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有极强的

责任感和深刻意识。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学习作文的思想意识,端正学习作文的思想态度,借助中外名家的故事,名言警句来树立良好的成功意识,增强努力求新的信念。中学生想象力极为丰富,我们应该以此为突破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学习作文的目标。无疑给他们的心灵点燃一盏明灯,可借助优秀高考作文或情真意切的美文佳篇培养感知汉语言文字的精美,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瑰丽,引发学生对作文写作兴趣。 德国第斯多惠说“凡是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主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学生是会思维的主体,只有引发他们的主动精神,才会使学生发挥巨大潜力。良好思想意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关爱,体现一种人性化的关爱,正确引导培养学习作文正确思想意识,增强学习作文的信念,提高作文写作积极性,这都会为作文教学发展起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完善教育可能使人类的身体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力量得到广泛的发挥。”(乌申斯基) 所以要想使作文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就必须从思想道德意识高度进行正确引导,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可以使学生养成积极学习态度,并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些对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水平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孟子) 二、教会观察

中学语文课题 研究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学生金口不开的原因与对策 绪论 随着学生厌学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们对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中学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原来的应试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必将为创新性教学模式所代替,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论文将重点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金口不开”的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创新性教学。 一.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师生关系最基本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由教师对学生不仅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因材施教,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负责,实现素质教育,学生获得自身的发展和提高的一种关系[1]。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教师对学生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影响学习。 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心理上的信任和认同,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他们享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到自己的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他们体会友谊,充满力量,感到自信;学生与教师的真诚相处,进行智慧和感情的交流,他们就会相信人世间的真诚和美好,从而喜欢集体生活,喜欢社会生活,从而对人生充满希望。学生亲近教师,相信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育活动中能够良好合作,提高教育效率,同时学生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体验,在性格塑造、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金口不开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 1.不自信,总觉得回答错会被人取笑。这是不回答问题最基本的原因,这个每个人都知道,就不具体说了。 2.受周围同学的影响,当老师提出问题,自己又知道问题的答案时,每个人就总会先看看周围的同学。当别人都没举手时,自己就会想这问题应该不是我想得那么简单吧!于是大家都有这个心理,但都不说出来。等到老师说答案时,大家才知道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3.觉得回答问题没必要,等老师说答案就好。这可能就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吧。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案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案 【篇一: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教学教案设计】 七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教案设计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一).激趣: 用一则寻人启事激发学生兴趣,知道观察人物要抓住特征,并导入 新课。导入语: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 我们面前闪现。那么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 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 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俗语说:“画人画虎,难画皮。” 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 画得栩栩如生呢?板书课题: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二)介绍写人物个性特征并提示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 (三)指导习作 1.肖像描写 照片激趣: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是这 样的? 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 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 性格和生活际遇)。 课文范例:(作家笔下人物猜测) 1.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衫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 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鲁迅外形瘦弱、精神矍铄、意志顽强) 2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 难以形容的愉快的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外祖母开朗的性格,年轻、明朗的心态) 明确: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练一练:肖像描写,写出人物特征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小课题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小课题 近年来,课题的研究既是创办特色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用多角度的眼光看问题,有助于转变教育观念。课题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之间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在实际教学中开展这种课题的研究。该课题组教师一直以来默默无闻地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很大。这些教师从年龄结构上看正值黄金时期,她们充满了对教学工作的责任心,在教学中起到了学科的引领示范作用;她们年富力强,干劲十足,处于教学成熟期;她们虚心好学,积极肯干,学习意识很浓,这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结构基础。从知识能力上看,课题组成员均为我校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其中还有区级名师的指导、校级名师的参与,学历层次均达到本科水平,而且经过多次教学活动使这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均有所提升,这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相信这些教师有能力完成本项课题研究工作。 希望课题组全体成员以科学的教育观为理论指导、以踏实深入的行动调查为依据、以敢于创新的德育实践为基础,努力打造有特色的系列化、精品化的作文教学研究。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表示:学校会努力为课题的实施和研究创造条件,确保课题实施和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圆满结题。 开题后,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教育科研责任意识,扎实做好研究工作。 2、要把开展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发挥课题实施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要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的中心开展实验研究,要把课题研究作为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主要途径,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总结,切实在课题的实施中服务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要加强学习和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促进专业化发展。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国内外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尤其要掌握最前沿的理论信息来指导课题研究;要广泛查阅资料,了解目前关于作文教学研究的深度和高度,避免重复做别人已做过的事情;要加强教学反思,重视学习、实践、认识的积累和感悟,在课题研究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逐步从一个普通的“教书匠”成长为一个乐于研究、善于研究的研究者。 4、要发扬团队精神,重视研究方法的总结和应用。艰辛的研究工作正等待着我们,研究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诸多的新情况,新困难。课题组的老师会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发扬团队精神;课题组成员有明确分工,切实履行研究任务,加强交流合作。要做到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分工而不分家,耐心细致做好研究工作。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可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沉重的课题,你没办法教给学生像“1+1=2”那样的客观结论,对于同一件事,会因每个学生的个性、思维、观察角 度甚至特定情绪的不同而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你传授给学生的应该是一种表达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有个性的想法表达出来,而 不是将某种定性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升而弗达。”也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会引导,会启发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思 维。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应该从激活写作思维、培养自信等方面入手。 (一)激活写作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言学家吕叔湘 说过:“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方法上,还有一种总钥匙,它的名字叫‘活’”。灵活的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适时的引导、激活学生 的思维,更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去年教师节时,班内有位同学给老师送来一支月季花,花开得很美,我很受感动。在说了感谢她的话之后问:“你是从哪儿 得到的?”,因为我发现这支月季很鲜,像是刚摘下来的。这一问,她可慌了神,以为老师要批评她了,但也没有隐瞒,吞吞吐吐的说:“真对不起,老师。我是从 咱班的花池中摘的。”为了缓和她的紧张心理,我笑了笑,说:“尽管如此,但我还是非常的感谢你。”上课时,我把这支月季带到了教室,在简单的介绍了这支花 的来历后(当然隐去了这位同学的名字)接着问:“她这样做,对还是不对?”答案不一致:有的赞成,有的反对。赞成者说:这是对老师的尊敬;反对者说:这是 破坏环境。我接着引导:“两种观点都很明确,能不能依据这件事把自己的看法及理由谈的更充分一点?”结果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之后,我就以这件事为材 料,让同学们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效果很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同学会因个性或思维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当然,日常生活中每个学 生所观察到的现象、所经历的事情是不同的,但是适时的引导,可以激活学生思维,使他们能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正像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所说: “不在全部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二) 以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培养他们的自信 笔者认为,对待学生作文不能以挑剔的眼光去指 责,而应该站在欣赏者的角度去肯定、鼓励他们,以培养学生的自信,使他们敢说,敢写。在评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的去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像作 文中对待某种现象的独特见解,蕴涵在文字中的真挚感情,甚至于作文中的某些片段、语句及词语、修辞的恰当运用,哪怕只是用活了一个字,都应该加以肯定、赞 扬,并在班内讲评甚至范读,使他们的这些闪光点在他们自己的生活圈内得到认可,使他们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尤其是对于作文程度中差水平的学生,在这种鼓 励和表扬中,他们会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因而会更能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实践,班内涌现出了不少颇具生活气息的作文,像在自由习作的周记中,有的 同学写了《妈妈教我撒谎》:“好啊,妈妈,你要打我,看我不告诉你的妈妈听!”在见到外婆时,小作者写到:“外婆还是那一脸让我永远看不够的和蔼……”, 有的同学在《我的姐姐》的习作中写到:“有一次,我被跳蚤咬了,气得我又拍灶台又跺脚,姐姐一边给我上清凉油一边忿忿的说:‘弟弟,别恼,下回让它多咬几 口,撑死它!’我一听,气全消啦,……”这些精彩的语句、片段,使人读来确是有滋有味。我觉得,只有有了自信。学生在作文时才会敢说、敢写,只有这样的不 断肯定、鼓励,才会使学生觉得——原来条理的再现自己的生活就是作文。因此,培养学生自信,会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 学生互改、自评作文,提高作文能力

省级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专题小结

省级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专题小结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 罗村中心小学刘国勇 本课题自2004年九月制定研究方案,从前期的准备阶段进入组织实施阶段已经有一学期了,在此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体会和感受,现在就这一学期来的研究工作作以下的简短小结: 一、加强学习,用理论知识充实自己,加深对课题的理解。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衡量他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最好标尺。一直以来,语文教师总在不断地研究作文教学的最佳方法,人们从不同视角在思考着、实践着、探索着。但重写法指导,轻内容选择仍然是常犯的毛病。由于受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影响,奉命而作,迎合而作,仿作套作成风。学生每作一次作文便经受一遍痛苦的折磨。教师忽略了学生作文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取向。忽视了作文为“人”的一面。他们只能用手中的笔去无辜编那些远离他们生活实际的东西。没有学生的内心的亲历,怎么可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呢?叶圣陶在《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一文中说:我们可以决定地说,是先有了思想情感才有题目,胸中不先有意愿情感,单有一个题目而要动手写文章,我们有这样的时机么?没有的。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所作,不顾学生的情感体验抛开学生的生活实践,去闭门造车无疑是空中楼阁。只有当学生有了真切的生活体验,才会流淌出生活气息浓郁而又充满情感的佳作来。所以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应试作文观。这学期我认真学期了《语文课程标准》全面了解语文在新时期的功能及作文教学方面意见并积极内化到实践中。同时我阅读了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的有关论著,学习了《朱永新教育文集》感悟其教育梦想,更好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平时积极上教育论坛搜集关于作文方面的信息,了解了诸如:音乐作文,让学生沉醉于音乐中,而使情感自然流露;电脑作文,以改变传统的书写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摄影作文,将摄影原理、摄影内容、摄影过程与作文过程互动起来等等多方面汲取营养,不断用理论知识充实自己,同时进一步促进自己对课题含义的理解,便于更准确的开展课题研究。 二、勇于探索,用实践活动锻炼自己,坚持对课题的研究。 1、按照市总课题组的要求积极做好本校学生作文现状的问卷调查工作。并对问卷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积极开展教研组内的讨论与研究,商量对策,改进今后的作文教学。 2、积极做好课程资源的整合。积极与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艺术相融合。挖掘其间蕴含的作文因子,组织学生参加活动。活动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提高他们的表现力,他们的情感体验才会深刻而持久。如户外活动,组织学生到茶园去观察、实践,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色,看着一个个嫩芽,学生兴奋极了,不等令下,同学们纷纷动起手来,小心翼翼的,谨慎的采下一个个小芽儿,慎重地放进盒中。看着制茶工将自己采摘的茶叶放入锅内,学生那心可急了,好了争着泡上一杯,美美地闻一闻,喝上一大口,可高兴了。回来写一写,感觉如水银泻地。此外我们还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活动,到地里去挖山芋,到大棚去摘草莓,让学生感受泥土的芬芳;到蚕房去喂蚕,体会养蚕人的艰辛。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实践证明,学生对活动充满情趣、积极性高。丰富的活动使他们能得到充实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他们心里最清楚不过,写起文章来,就很容易表达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论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中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也是学生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如何教作文,如何写作文,一直困扰众多的老师和学生。虽然《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有了明确的要求,对中小学各学段的作文教学也做了具体的规定,但如何具体落实这种要求,用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作文“难教”“难学”的问题,是摆在每一个语文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中学生作文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为: 首先,从教的方面看,由于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难一时间就完全接受、内化并提升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能力,特别在作文教学方面,教师普篇存在着一些困惑:如何教?教的效果怎样?实践中,教师往往把大部分时间放在阅读教学上,认为作文课弹性比较大,一旦教学任务紧,作文课就会被挤占,有的教师进行作文教学,就是按部就班、一学期就那么蜻蜓点水的几节课,完成任务了事。教学过程呆板、僵硬,批阅评改被动拖沓,不能及时反馈,写作训练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一句话,作文教学无起色,典型的例子就是公开课、示范课很少敢上作文课。 其次,从学的方面看,学生思想上普遍存在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的心理定势;具体表现是:一番搜肠刮肚的煎熬之后,或胡编乱造、或寻章摘段、或无病呻吟、或抄袭敷衍,学生普遍感到作文无事可写,无理可说,无情可抒。绝大部分学生的每篇作文只达到草率拟就初稿的水平,写作训练总是在低水平上重复,整体作文水平令人担忧。 另外,作文教学还存在理念滞后,命题作文在很多学校比较普遍等问题,这些情况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空间的狭小,教学体系的封闭使学生思想僵化、文章乏味。中考、高考中一篇作文定升学,只重终结性评价,使作文教学成了“为考试而作”的机械训练,学生学习作文的目的不是表达思想、抒发感情,而是为获得高分,最终扼杀了学生的创作才华和灵感,并从更深层面禁锢了学生的思想。 作文教学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再给以明确的具体的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探究体验,用心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学会将自己的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创意写作。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焦点。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必须首先治愈学生的“厌写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营造“我要写”“我想写”的写作氛围,在此基础上,再适时点拨,不断加强学生写作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