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业标准-《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送审稿(编制说明)

行业标准-《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送审稿(编制说明)

行业标准-《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送审稿(编制说明)
行业标准-《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送审稿(编制说明)

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第7部分:镉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容量法

编制说明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2020年9月

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镉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容量法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方法概况

1.1.1项目的必要性

铜冶炼工业资源消耗大,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有相当大部分可利用资源变成污染物。铜烟尘在铜冶金工业中排放量较大,至今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铜冶炼烟尘属于高温烟灰,粒度较小,根据熔炼工艺以及收尘设备的不同,主要可分为奥炉烟灰、转炉烟灰、阳极烟灰、环集烟灰、奥炉开路烟灰、电收尘烟灰等。采用LS800型OMEC激光粒度测试仪分别对“铜烟灰”进行分析,“铜烟灰”的平均粒径(D50)为1.63μm 至2.31μm,颗粒小,露天堆放时,在雨水作用下,其铅/锌离子易渗入地下,造成环境污染。美国环境保护署在新制定的环境资源保护及回收法中,将其划归为KO61类物质(有毒的固体废物) , 要求冶炼厂对其中的锌、铅等有价元素进行回收处理或钝化处理;否则,须将其密封堆放在由专人监管的山谷中。在我国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保压力的增加,对冶炼烟尘回收已有较成熟的工艺。当前国内外处理铜冶炼烟尘主要有火法、火法-湿法联合法、全湿法、矿冶联合法等。

镉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其在潮湿的空气中缓慢氧化并失去金属光泽,加热时表面形成棕色的氧化物层。镉的毒性较大,被镉污染的空气和食物对人体危害严重,日本因镉中毒曽出现“痛痛病”。镉作为烟尘中的有害元素,比其它重金属更容易被农作物所吸附。相当数量的镉通过空气、废尘、废水、废渣排入环境,造成污染。当环境受到镉污染后,镉可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但其可用于电镀、执照高性能电池、生产颜料和荧光粉等。

从废弃物当中回收镉不仅可满足市场的供求关系,同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制定铜冶炼烟尘中镉量测定方法,不但给冶炼厂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对资源再生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规范了实验室检验过程,满足市场的需求。

1.1.2适用范围

本部分适用于铜冶炼烟尘中镉含量的测定。方法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范围:0.020%~5.00%;方法2 容量法测定范围:5.00%~17.00%。

1.1.3可行性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检测研究中心拥有CMA、CAL省级资质认定和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三个资质,属于面向社会服务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主持和参与100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科研团队,具有较强的检测分析操作经验和深入的标准研究能力,拥有制定该方法必需的环境、设备。标准研制人员已参加过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的培训,熟料掌握标准制定规则,有利于资料整理、归纳及标准编制。

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为国家重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有色金属认可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重金属质检中心、科技成果检测鉴定国家级检测机构,在国内有色金属分析领域具有权威地位。公司拥有多台原子吸收光谱仪,具备项目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标准起草人员主起草国家行业标准多项,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几十项,具有丰富的方法研究经验。

目前,国内铜冶炼企业烟尘的年产量在20万吨以上,其中仅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就年产2万吨。铜烟尘中镉含量较高,若不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其产生的环境危害要远大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本身。部分铜烟灰由各冶炼厂直接入炉熔炼,部分已经开始作为二次原料进入贸易市场。这样一来,实现既增加经济效益,又保护环境的“双赢”局面。随着环境压力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对回收利用单位资质要求越来越严,没有资质的公司纷纷将其出售,铜冶炼烟尘的贸易越来越频繁,仅广东一地的交易量一年就上万吨。

准确检测出铜冶炼烟尘中镉的含量,对企业确定回收工艺、提高烟尘的综合利用率并减轻对环境的污

染及进行贸易的双方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1.4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经查,国内测定镉量的国家标准有GB/T 12689.3-2004《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镉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范围:0.0005 %~0.500 %)、GB/T 4103.14-2009《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4部分镉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范围:0.0001%~0.01%、0.3%~2.0%)、GB/T 8151.8-2012《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8部分镉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范围:0.10%~2.00%)、GB/T 8152.12-2006 《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镉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范围:0.03%~0.2%)等。行业标准有YS/T 1115.6-2016 《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6部分镉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范围:0.0005%~0.010%)、YS/T 990.7-2014 《冰铜化学分析方法第7部分镉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范围:0.010%~0.50%)等。而铜冶炼烟尘中镉含量和组成成分与上述产品完全不同,无法直接使用上述标准。目前,国内外均没有铜冶炼烟尘中镉量测定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1.2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计划项目的安排要求,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等25项行业标准任务落实会会议纪要的通知”(有色标秘[2018]41号)及相关会议纪要的文件精神,确定《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第7部分:镉含量的测定》方法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由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方法2 容量法由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起草。项目计划编号:2018-0533T-YS,完成年限2020年。

方法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协助起草单位包括中国中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防城港市东途矿产检测有限公司、五矿铜业(湖南)有限公司、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紫金铜业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

方法2 容量法协助起草单位包括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紫金矿业测试技术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祥光铜业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1.3标准项目编制单位、起草人及其所作工作

本标准方法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由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主要起草人为XX,主要负责本标准的方法制定、资料收集、技术参数的确定及标准条款的编写工作。

本标准方法1参与起草单位包括中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防城港市东途矿产检测有限公司、五矿铜业(湖南)有限公司、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紫金铜业有限公司、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参与起草人:XX。主要负责本标准的验证工作。

本标准方法2容量法由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主要起草人为XX,主要负责本标准的方法制定、资料收集、技术参数的确定及标准条款的编写工作。

本标准方法2参与起草单位包括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中检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参与起草人:XX,主要负责本标准的验证工作。

1.4主要工作过程

1、2018年5月在接到标准制定任务后,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确定了各成员的工作职能和任务,制订了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

2、2018年7月26~7月27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全国有色标准会议进行落实任务。

3、2018年12月底前,收集、制备实验样品发给起草单位。

4、2019年6月底前,实验样品及试验报告寄至各验证单位。

5、2019年10月底~11月,验证报告返回。

1.4.1 方法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4.1.12019年10月-11月,向广东省工业分析检测中心、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14家单位发出了讨

论稿的征求意见函,回函情况汇总如下:

1)发送《征求意见稿》的单位数:14;收到《征求意见稿》后,回函的单位数:2;收到《征求意见稿》后,回函并有建议或意见的单位数:2;没有回函的单位数:12。

2)讨论稿8 试验数据处理中镉含量以镉的质量分数w Cd计,后加一句:数值以%表示(阳谷祥光)。采纳。

3)讨论稿表1 试液定容体积、分取量“镉的质量分数,%”应改为“镉的质量分数/%”,后面三列同样修改;“0.020-0.080”应改为“0.020~0.080”,下面四行同样修改(阳谷祥光)采纳。

4)讨论稿1 “说明哪个方法为仲裁方法”(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不采纳(不涉及仲裁)

5)讨论稿6.1 试样粒度建议用μm表示,与其它系列标准统一(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纳。

6)讨论稿7.1 建议称取试样0.10g,精确至0.0001g(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纳。

7)讨论稿7.4.1低温加热3-5min,建议3后面也带单位(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纳。

8)讨论稿7.4.3 表1 方法范围较大,建议根据含量不同称样量有所不同,分取前尽量定容体积一致(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不采纳(最低含量称样量为0.10g,定容为100 mL;高含量已无法再减少称样量)。

9)讨论稿8表述为“镉含量以镉的质量分数w Cd计,数值以%表示,用公式(1)计算”(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纳。

验证报告返回后,各验证单位未对本标准提出修改意见。

1.4.1.2 2019年11月27日-29日,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有色金属标准工作会议,会上对行业标准行业标准《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第7部分镉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了预审。参会专家对标准中的文字表述、部分操作细节等提出宝贵建议。

1)对表1进行调整,固定定容体积,重新分段。(广东省工业分析检测中心)。不采纳((已重新复核,目前分段较合理))

会后,根据会议精神,标准编制小组对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进行了认真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了送审稿、意见汇总表及编制说明,同时将送审稿发送至长沙矿冶研究院等12家单位征求意见。

1.4.1.3审定会

2020年9月23日~25日,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行业标准审定会。

1.4.2 方法2 容量法

在此期间,各验证单位对本标准的主要修改意见如下:

1)关于滴定终点色描述不清楚。终点色不是紫红色,应是亮黄消失,出现稳定的暗橙色 (紫金矿业)。采纳(会上讨论终点颜色)。

2)6.4.7部分所用的Cd和Zn标液浓度较高,实验中发现吸光度值较高,曲线线性关系不好,通过调整燃烧器转角30o后,吸光度降低,线性关系明显变好。因此,建议在5.仪器一节加上“在与测量试料溶液的基体相一致的溶液中(燃烧器转角20°~ 45°),镉和锌的特征浓度应不大于0.15 μg/mL”(阳谷祥光)。部分采纳(试验步骤中添加“调整燃烧头角度”)。

3)2.4部分只讨论了硫化铜沉淀中Cd的量可以忽略,但没有讨论Zn的量是否可以忽略。从方法严谨方面考虑建议可以将硫化铜沉淀和前面的沉淀合并一起处理(阳谷祥光),采纳。

4)6.4.6部分用盐酸和氨水调节pH值时,加入量较大,后面滴定体积也很大,不易操作。因溶液体积较大,使用浓盐酸和氨水,操作时发现也能准确调节pH值,也避免了加入量过大。不采纳(理由:直接用浓盐酸和氨水产生氯化铵浓白烟且反应放热较明显)。

5)1.2.1测定范围改为:5.00%~17.00%(中色桂林),采纳。

6)测得残渣中锌、镉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应单独列出(中色桂林),采纳。

7)建议加入过硫酸铵以除去溶液中一些易发生价态变化的元素,如Mn,Pb,Cr,Ni等(中检广西)。不采纳(理由:所提供样品不含Mn等元素)

8)加入5mL硫酸(3.5),此硫酸溶液为提供酸性环境用,从安全角度出发,建议加入(1+1)硫酸为宜(广西中检),采纳。

9)实验中未考虑铝的影响,虽然Fe能吸附掉部分Al,但溶液中Fe含量较低,故需验证是否能完全消除铝的干扰,建议补充相关实验(广西中检)。不采纳(理由:试验中考虑了Al的干扰,氨水过滤,滴定前加氟化钾也是掩蔽Al)。

10)用氨水中和至沉淀完全并过量10mL,这一步并不好控制,因为沉淀量比较少,加入氨水,看不到有明显的沉淀出现,沉淀完全的量并不好控制,有可能加入的已经过量了(大冶有色)。部分采纳(理由:试验步骤中添加“铁低时用氨水中和至铜形成铜氨络离子”)。

11)保温微沸至沉淀物凝聚,这一步对保温的时间是否有要求,应明确告知(大冶有色)。不采纳(理由:文本写的煮沸5min)。

12)用盐酸(1.1.9)和氨水(1.1.12)调溶液的pH值5.5~5.6(用pH计调),这一步加入氨水(1+1)要加20mL左右,反应放热,pH值很难稳定。建议先加10mL浓氨水,搅拌冷至室温后再用氨水(1.1.12)调溶液的pH值5.5~5.6(用pH计调)(大冶有色)。部分采纳(理由:加10mL氨水可能会过量,试验确定预加5mL氨水,冷却至室温)。

13)用锌标准滴定溶液(1.1.19)滴定至溶液由亮黄色变为紫红色即为终点。滴定终点由亮黄色变为紫红色,终点紫红色不是很明显,颜色很淡,是否考虑将溶液(实际滴定时溶液体积达到300mL左右)浓缩至100mL左右再滴定(大冶有色)。不采纳(理由:如果终点紫红色不明显可以多加一滴指示剂,浓缩可能会使过量的硫代硫酸钠发生变化使溶液浑浊)。

二、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的。编制本标准的目的是以能满足铜冶炼烟尘中镉含量的准确快速测定要求为基础。编制本标准的原则是准确、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操作简单性。根据国情制订技术规范并力求与国外先进技术接轨。

三、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依据

3.1 测定范围、方法的确定

根据2018年7月在黑龙江哈尔滨召开的《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行业标准项目制修订工作任务落实会会议精神。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负责承担《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第7部分:镉量的测定》方法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承担该标准方法2 容量法起草工作。根据样品测定结果及各单位反馈结果,确定铜冶炼烟尘中镉测定范围为0.020%~5.00 %,测定方法为原子吸收光谱法;镉测定范围为5.00%~17.00%,测定方法为容量法。

3.2 方法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2.1 起草、验证阶段

我单位进行了仪器工作条件优化、酸度实验、检出限实验、工作曲线特性、干扰试验等条件试验,并配制了5个水平的铜冶炼烟尘样品,完成了精密度试验及加标回收试验。

3.2.2 干扰及消除

铜冶炼烟尘中除了Si含量较高外,还含有较高Cu、Pb、Zn、Bi、As、Fe、Al、Mg、Sb、Se等,大量的Si在溶样过程中以SiF4的形式挥散除去。根据拟定各元素的干扰上限,按本办法最小稀释倍数(0.1g,定容于100mL容量瓶),计算出测定溶液中各元素的干扰量见表1。

表1 基体元素含量

表2 共存元素对镉的测定影响

表2结果表明,上述共存元素对0.20 μg/mL和0.80 μg/mLCd的测定基本无影响。

3.2.3 样品回收率试验

为了考察本法的准确度,选取3批铜冶炼烟尘样品,加入不同的镉量,按拟订的分析步骤进行回收率实验,测定结果列于表3。

表3 样品加标回收实验

炼烟尘样品中镉的测定。 3.3 方法2 容量法

3.3.1 镉含量范围确定及使用检测手段确定

根据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提供的铜冶炼烟尘试样以及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样品,确定铜冶炼烟尘中镉含量的测定范围为5.00%~17.00%。对于试样中5.00%~17.00%镉含量的检测,从普及程度及成本方面考虑,最终选择了容量法。 3.3.2 干扰及消除

对试样进行半定量分析发现,铜冶炼烟尘成分复杂,具体杂质种类和含量范围见表4。样品中所含的Bi 、Pb 、Zn 、Sb 、Cu 、As 、Sn 、Fe 、Al 等干扰铜的测定。实验通过氢溴酸除杂的方式消除Sb 、As 、Sn 等元素的干扰,沉淀分离的方式消除Pb 、Cu 、Fe 等元素的干扰,加掩蔽剂消除Al 的干扰,所测结果为锌镉合理,减去锌量即为镉量。具体过程见试验报告1.2部分。

3.3.3 样品加标回收率

在样品1#和3#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镉标准溶液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见表5

。从表5中看样品

加标回收率在99.6%~100.2%之间,方法适用于镉含量在5.00%~17.00%之间的铜冶炼烟尘中镉含量的测定,可作为行业标准方法推广使用。

表5 回收率实验

3.4重复性及再现性

铜冶炼烟尘中镉含量测定的原始数据及原始数据统计检验过程见《实验数据及处理》第1部分至第3部分,重复性、再现性计算结果见表6和表7。

表6-1 方法1 重复性限

表6-2 方法2 重复性限

表7-1 方法1 再现性限

表7-2 方法2 再现性限

四、标准水平分析

经过资料搜索,均无与铜冶炼烟尘中镉含量测定相关的分析标准。本标准是首次制订,填补了国际、国内铜冶炼烟尘中镉含量测定标准的空白。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系列标准的编写符合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的编制要求。该标准技术先进、可操作性强,结构合理、文字简练、条理清晰,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五、与现行法规、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及相关标准协调配套的情况

本标准完全满足现行国家法规的要求,标准格式规范。

六、标准中涉及到的专利

七、重大分歧意见处理经过及过程

八、标准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建议

建议该标准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

九、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十、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为首次起草,无废止/替代现行有关标准。

十一、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本标准首次规定了铜冶炼烟尘中镉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调研了国内多家冶炼企业,标准技术先进,具有充分的可操作性、适用性,综合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完全能够满足国内外用户、市场的需求。本标准为铜冶炼烟尘中镉含量的测定提供依据,有利于企业提高对铜冶炼烟尘的综合利用,减少能耗,最大化地回收利用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及有价金属材料生产。

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 《高纯镁挤压棒材》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行业标准《高纯镁挤压棒材》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 项目来源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的工信厅科[2017]40号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文件精神,由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主导制定《高纯镁挤压棒材》行业标准工作,完成年限为2019年,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项目计划号为:2017-0130T-YS。: 2、主要工作过程 2.1编制原则及意义 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的科研所、大学及医院组成了创新团队,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生物医用高纯镁挤压棒材和医用外科植入物的研究,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医用外科植入物用可降解高纯镁挤压棒材的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它的问世,填补了国内在骨科内植入材料领域的空白,改变了目前国内骨科内固定物市场主要被进口产品占领的局面,进而实现高纯镁骨科内植入材料进入国际市场。 为保证骨科用高纯镁挤压棒材的生产质量及市场推广,研发和制定骨科用高纯镁挤压棒材行业标准,作为未来技术发展的基础,对生物医用材料的推广和临床应用非常有必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2.2工作分工 本标准由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主导起草,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巢湖云海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镁安镁业科技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负责起草单位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行业领域、技术和合作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1)行业优势: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集轻合金材料成型、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广东省生产轻质合金产品的知名企业。具备从模具设计、制造至原材料熔炼、提纯、挤压、压铸成型、精加工、表面处理、检测、包装等完整的生产技术,具有从事轻质合金材料研发的先天优势。 2)合作研究优势: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以来都十分重视与研究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合作方式、条件保障和成果转化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2009年, 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广东省科技厅支持下联合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的科研院所、大学及医院组织创建了“生物可降解镁及镁合金及相关植入器件创新团队”; 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材料专家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下,于2011年组织成立了“医用镁合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国内从事可降解镁合金植入器械研发的主流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于当年5月26日在北京签订协议书正式成立。 3)技术优势:近几年来,宜安科技以医用镁合金产业联盟和创新科技研发团队为基础,创建了宜安科技松山湖研究院和生物可降解镁合金及其相关植入器件

标准编制说明

《铝及铝合金板带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为了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省经贸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制定了2009年福建能源地方标准制订计划,由省冶金行管办负责组织《铝及铝合金板带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将标准的起草等任务下达给中铝瑞闽铝板带有限责任公司,计划编号为:。 1.2 预期社会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党中央、国务院适时提出节能减排发展战略,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明确的节能目标。 《铝及铝合金板带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制定将引导我省铝板、带材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我省铝板、带材生产企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我省铝加工业整体技术水平,降低物耗能耗,重视环境保护,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1.3 主要工作过程 1.3.1 前期调研 中铝瑞闽公司为了完成省冶金办下达的能耗标准编制任务,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编制过程中所涉及的产品品种、能耗种类、工艺能耗、辅助能耗、各产品工艺流程等方面的进行调查摸底,收集了国家关于能耗限额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铝加工能耗现状和行业标准,制定了调查表收集了省内外其它企业的实际能耗数据,共收集到南平铝等3家书面回复,进行产品能耗的汇总分析、作为各类产品能耗指标分档定级依据,同时对参考标准YS/T694.1《变形铝及铝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第1部分:铸造锭》,YS/T694.2《变形铝及铝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第2部分:板、带材》行业标准的指标适用性进行对比分析,以保证该省级地方能耗标准的先进性、广泛性和实用性。 1.3.2 征求意见稿形成 本标准起草小组结合省冶金行业协会关于分档的意见对本标准讨论稿进行了认真修改,于2009年12月底形成了《铝及铝合金板带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1.3.3 标准初审会 2010年01月29日由省经贸委冶金行管办组织在福州召开《铝及铝合金板带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的初审会,省内4家铝加工企业和标准化研究所、质量监督局、节能监测中心等单位和部门的专家参会,通过研讨根据修改意见,达成共识。与会单位和专家如下:林臻毅福建省标准化研究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JTT93—9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JT/T93—94) 港口机械通用电气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Detecting method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general electric device for port crane 1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港口装卸机械电气设备检测的项目以及检测方法与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港口装卸机械电气设备,进口港口装卸机械电气设备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GB998低压电器试验方法 GB103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试验方法 GB1311直流电动机试验方法 GB1497低压电器基本标准 GB2682电工成套装置中指示灯与按钮的颜色 GB3797电控设备第二部分:装有电子器件的电控设备 GB3811起重机设计规范 GB4720电控设备第一部分:低压电器电控设备 GB4942·1电机外壳防护分级 GB4942·2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GB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10233电气传动控制设备基本试验方法 GB11022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J23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起重机电气装置篇 JB4315起重机电控设备 JT2012港口装卸区域照明照度及其检测方法 JT5017港口门座起重机技术条件 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中国船级社 3测量仪器仪表的基本要求 3.1 应采用不低于0.5级精度的测量仪器、仪表(兆欧表、功率因数表及直流电桥不低于1.0级)、 3.2 仪器、仪表的选用应使所测量值在30%~95%仪器、仪表量程范围内. 3.3 测量仪器、仪表须有计量管理机构鉴定的证书,并且在有效使用期内方可使用. 4测量环境条件 4.1 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米.

塔格糖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塔格糖》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D-塔格糖(D-tagatose)属于稀有糖的一种,是一种罕见的天然己酮糖,甜味类似于蔗糖,而热量值只有1.5kcal/g,仅相当于蔗糖热量值的30%;10%(w/w)浓度D-塔格糖甜度为蔗糖的92%,没有后味也不会产生任何不良风味,是FDA批准的5种低能量甜味剂中唯一一个口感、甜度和蔗糖最相似的甜味剂。D-塔格糖具有低热量、降血糖、调节肠道菌群、防龋齿、抗衰老作用、防止心血管疾病等功效,本标准项目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物技术领域,及时制定标准规范非常重要。 2001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正式批准D-塔格糖作为甜味剂用于食品饮料业以及医药制剂中;JECFA第57次会议批准D-塔格糖用于食品添加,推荐ADI值0—80 mg/kg:欧盟也于2005年12月批准D-塔格糖在欧洲上市;目前D-塔格糖在美国已被大量用于健康饮料以及酸奶、果汁等产品中作为白糖的代用品。D-塔格糖产品目前已获得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等食品卫生部门批准使用,在我国仍未获得产业化。本标准国内首次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于2011年组织上报,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2011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4)归口,计划号为2011-2447T-QB,计划名称为《结晶塔格糖》,后调整为《塔格糖》。 2.简要起草过程 2011年10月工信部标准制修订计划下达后,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于2012年3月15日召开了标准启动工作会议,和有关起草单位一同针对制定《结晶塔格糖》行业标准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总体工作方案,并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小组,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牵头组织该标准的制定工作,山东绿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主起草单位,负责写出标准文本(第一稿)。按照具体工作时间和进度,2012年6月15日,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结晶塔格糖》行业标准第二次起草工作组会议。针对标准文本(第一稿)进行讨论,会后,综合各方意见,整理修改成标准文本(第二稿)。之后,进行了大量样品检验,完成数据汇总分析,为标准方法的确定提供了有力依据,标准名称调整为《塔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管理办法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管 理办法》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将《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交通运输部 2016年7月26日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评价工作,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国境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负责全国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具体负责一级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管辖围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 准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具体负责二、三级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 长江航务管理局、珠江航务管理局分别负责行政许可权限围的长江干线、西江干线省际航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具体负责二、三级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以上部门和单位统称为主管机

关)。 第四条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按领域分为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营运、城市客运、交通运输工程建设、收费公路运营六个专业类型和其他类型(未列入前六种类型,但由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审批或许可经营)。 道路运输专业类型含道路旅客运输、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道路普通货物运输、道路货物运输站场、汽车租赁、机动车维修和汽车客运站等类别;水路运输专业类型含水路旅客运输、水路普通货物运输、水路危险货物运输等类别;港口营运专业类型含港口客运、港口普通货物营运、港口危险货物营运等类别;城市客运专业类型含城市公共汽车客运、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和出租汽车营运等类别;交通运输工程建设专业类型含交通运输建筑施工企业和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等类别;收费公路运营专业类型含高速公路运营、隧道运营和桥梁运营等类别。 第五条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其中一级为最高等级,三级为最低等级。水路危险货物运输、水路旅客运输、港口危险货物营运、城市轨道交通运输、高速公路、隧道和桥梁运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级不设三级,二级为最低等级。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标准和评价指南,由交通运输部另行发布。 第六条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工作应坚持“政

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 《海绵镉》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海绵镉行业标准起草小组二0一八年六月

一、工作简况 1.立项目的 镉用途很广,镉主要用于钢、铁、铜、黄铜和其他金属的电镀,对碱性物质的防腐蚀能力强,镉可用于制造体积小和电容量大的电池,镉的化合物还大量用于生产颜料和荧光粉,硫化镉、硒化镉、碲化镉用于制造光电池。如镉的化合物曾广泛用于制造(黄色)颜料、塑料稳定剂、(电视映像管)荧光粉、杀虫剂、杀菌剂、油漆等,镉黄为硫化镉与硫酸钡组成,镉具有较大的热中子俘获截面因此含银(80%)铟(15%)镉(5%)的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中子吸收)控制棒,镉氧化电位高,故可用作铁、钢、铜之保护膜,广用于电镀防腐上,镍-镉和银-镉、锂-镉电池具有体积小、容量大等优点,镉作为合金组土元能配成很多合金,如含镉0.5%~1.0%的硬铜合金,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镉(98.65%)镍(1.35%)合金是飞机发动机的轴承材料。同时碲化镉已成为薄膜光伏技术的研发重点。碲化镉太阳电池潜力很大,目前有数百名研究人员在德国、中国、印度、和美国四个研究中心紧张进行GE太阳能技术的开发。 镉在自然界中相当稀少,常伴生于硫化锌铅矿,特别是闪锌矿(ZnS)之中,目前,在自然界中主要成硫镉矿而存在;也有小量存在于锌矿中,所以也是锌矿冶炼时的副产品。镉的主要矿物有硫镉矿(CdS),赋存于锌矿、铅锌矿和铜铅锌矿石中。镉的世界储量估计为900万吨。镉探明自然储量约为180万吨,可开采储量60万吨。中国镉矿查明资源储量394686吨,我国镉矿约占世界镉矿资源总量的23%,居世界第一位。我国镉矿集中分布在云南省,占我国镉矿查明资源储量的48.2%。主要分布在云南(48.2%)、四川(6.5%)、广东(6.1%)、湖南(5.6%)、广西(5.3%)、甘肃(5%)等省。 湿法炼锌过程中,由于镉对锌电积将产生不良的影响,根据工艺技术要求,在锌电积前必须将镉元素从硫酸锌溶液中分离出来,方能保证生产的稳定运行。目前国内大部分厂家将产出的铜镉渣进行分离后,分别富集于海绵铜和海绵镉中加以回收,所有在湿法炼锌净化工序,是产出海绵镉综合利用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减少了镉冶炼渣对环境的危害,另一方面为镉冶炼提供了原料、节约了镉矿资源的消耗,因此加大、促进湿法炼锌过程中的镉金属的资源综合利用是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有利于相关企业的健康发展,而海绵镉的交易是促进湿法炼锌过程中

标准编制说明

《额定电压26/35kV以上电压等级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用半导电缓冲层材料》(征求意见稿)中国标准化协会 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额定电压26/35kV以上电压等级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用半导电缓冲层材料》团体标准是由中国标准化协会批准立项。文件号中国标协【2019】161号。本标准由上海缆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提出,中国标准化协会归口,上海缆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南洋电缆有限公司、杭州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东峰电缆有限公司、江苏亨通高压海缆有限公司、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上缆藤仓电缆有限公司、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扬州曙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中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联合起草。 1.2编制背景与目标 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问题困扰了高压电缆界近二十年,标准参与单位组建的“高压电缆缓冲层特性联合研究战略合作平台”,经过二年多时间的专心研究、反复试验验证、事故调研和分析研究,对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的成因机理有了充分的了解。虽然JB/T10259《电缆和光缆用阻水带》标准中给出了一些性能项目和指标,但从二十几年的使用情况看,高压电缆出现的缓冲材料发白、烧蚀、电缆击穿等故障现象,与对半导电聚酯纤维缓冲带材料的特性了解不深入有关,特别是在高压电缆结构设计不合理或与其他材料相容性未掌握,以及对缓冲层材料特性或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条件未明确规定有关。仔细分析JB/T10259标准中阻水带的技术指标要求,

交通运输行业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标准规范

GB7258—20×× 代替 GB 7258—2012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afety of power-driven vehicles operating on roads

GB 7258—20×× 目录 前言 ················································································································ VI 引言 ··············································································································· X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3.1机动车POWER-DRIVEN VEHICLE (3) 3.2汽车MOTOR VEHICLE (3) 3.2.1 载客汽车passenger vehicle (3) 3.2.1.1 乘用车passenger car (3) 3.2.1.2 旅居车motor caravan (3) 3.2.1.3 客车bus (3) 3.2.1.3.1 未设置乘客站立区的客车bus without standing passenger area (3) 3.2.1.3.1.1 公路客车interurban bus (3) 3.2.1.3.1.2 旅游客车touring bus (3) 3.2.1.3.1.3 未设置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车public bus without standing passenger area (4) 3.2.1.3.1.4 专用客车special bus (4) 3.2.1.3.2 设有乘客站立区的客车bus with standing passenger area (4) 3.2.1.4 校车school bus (4) 3.2.1.4.1 幼儿校车school bus for infants (4) 3.2.1.4.2 小学生校车school bus for primary student (4) 3.2.1.4.3 中小学生校车school bus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 (4) 3.2.1.4.4 专用校车special school bus (4) 3.2.2 载货汽车goods vehicle (4) 3.2.2.1 半挂牵引车semi-trailer towing vehicle (4) 3.2.2.2 低速汽车low-speed vehicle (4) 3.2.2.2.1 三轮汽车tri-wheel vehicle (4) 3.2.2.2.2 低速货车low-speed goods vehicle (5) 3.2.3 专项作业车special motor vehicle (5) 3.2.4 气体燃料汽车gaseous fuel vehicle (5) 3.2.5 两用燃料汽车bi-fuel vehicle (5) 3.2.6 双燃料汽车dual-fuel vehicle (5) 3.2.7 纯电动汽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5) 3.2.8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5) 3.2.9 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5) 3.2.10 教练车training vehicle (5) 3.2.11 残疾人专用汽车vehicle for handicapped driving (5) 3.3挂车TRAILER (5) 3.3.1 牵引杆挂车draw-bar trailer (6) I

标准编制说明的编写内容和要求

《遗体收殓运输消毒卫生技术规范》 行业标准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本标准编写组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遗体收殓运输消毒卫生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为落实民政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关于加快推进民政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民发〔2015〕238号),根据《民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17年度民政标准立项的通知》(民办函〔2017〕56号)要求,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吉林省师道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出了承担《遗体收殓运输消毒卫生技术规范》立项建议稿的编制工作。 根据《关于印发<2017年民政部标准立项计划>的通知》(民人科字〔2017〕2号),经专家会议评审并报部领导同意,民政行业标准《遗体收殓运输消毒卫生技术规范》予以立项。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现已编制完成《遗体收敛运输消毒卫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二、行业标准编制原则及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原则及主要内容 (一)目的意义 在我国每年死亡900多万人口中,有许多是死于各类感染性疾病。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受结核菌感染者约有5.5亿人,现有肺结核病人约450万人,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150万,每年至少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此外,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截至2016年9月,我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4万例。这些感染者将在未来十年中陆续死亡,并由殡葬行业处理遗体。数量众多的遗体是大量致病菌的栖息地,是殡仪场所的重要污染源。 国外有大量研究表明,殡仪职工尤其是防腐整容工在日常的殡仪服务中不可避免的暴露于多种微生物污染原的感染风险中。目前报导的对殡仪职工有潜在危害的病原体有:结核分枝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以及嗜肺军团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等。据报道,遗体所释放的生物性污染源已经对殡仪职工造成很大的伤害。根据Morgan 等对美国2000多名殡仪人员

标准编制说明应包括哪些内容

国家标准《竹席》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承担)的工作、主要工作过程) 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下达2015年林业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文件,《竹席》(项目编号:20153839-T-432)列为国家标准制定计划。本标准由全国竹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3)归口。 2、标准制修订的意义 竹席是我国主要的传统竹制品之一,也是居民度夏之必备产品。我国的竹席产品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江西、福建等省,产业规模约100亿。其中浙江省是竹席生产和消费大省,产销量约占国内的65%以上,产值达50亿元以上。为促进竹席行业整体质量和安全水平的提升,正确引导百姓消费,需要对竹席产品的现行标准进行全面的整合梳理,制订适用于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标准。 目前针对竹席的标准有LY/T 1843-2009《竹席》,该标准经多年执行以来,也存在不足或问题,主要是:竹条韧性、含水率指标不能满足现有竹席生产工艺的要求;胶合强度的检测方法、甲醛释放量的指标以及检测方法、染色牢度问题等均亟需完善。而GB/T 23114-2008《竹编制品》与实际竹席产品的生产工艺存在一定的脱节,特别是甲醛的检测方法极不合理,其参照纺织品检测甲醛含量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难以科学评价竹席的安全性能。因此,制订适用现阶段竹席产品的质量标准,有利于统一产品性能和技术要求,明确检验规则和判定原则,为进一步提升和规范竹席产品的生产质量控制,统一产品的质量检验依据、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等,可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3、起草小组(协作单位)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林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杭州)、浙江省竹产业协会、安吉县竹产业协会等。 起草小组成员由方崇荣、翁甫金、徐漫平、杨伟明、张宏亮、张建、董敦义。

2018交通运输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交通运输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交通运输类专业包括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飞行技术、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救助与打捞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等专业,培养掌握交通运输规划、运营与安全保障等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通运输领域某个专门方向较深人的知识与技能,能在交通运输领域从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建设、安全高效运行、经营与管理、应急救援与指挥等相关工作的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交通运输类专业是一个系统理论和实践并重且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一系列前沿交叉学科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这种交叉与融合的趋势逐渐淡化了各传统专业学科间的界限,促使交通运输类专业越来越多地站在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层面形成系统连贯的学科思维。 交通运输在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在整个社会机制中起着纽带作用,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是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是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同时在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包括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基本方式。 交通运输类专业主干学科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其二级学科包括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相关学科还包括数学、力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法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 与交通运输类专业相关的本科专业包括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物流工程、物流管理、包装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安全工程、交通管理工程、交通管理、海事管理等。 交通运输类专业特点之一是其系统复杂性,且涉及众多交叉学科;特点之二是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本专业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因办学历史和特色优势,基本上是按某一运输方式或专业方向培养交通运输类专门人才。 2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类代码 交通运输类(0818)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交通运输(081801) 交通工程(081802) 航海技术(081803K) 轮机工程(081804K) 飞行技术(081805K)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081806T) 救助与打捞工程(081807T)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081808TK)

(国发[2015]13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5]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5年3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 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改革方案。 一、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2001年成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强化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在各部门、各地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标准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总数达到10万项,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我国相继成为国际标准化

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及国际电信联盟(ITU)理事国,我国专家担任ISO主席、IEC副主席、ITU秘书长等一系列重要职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数量逐年增加。标准化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来看,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标准缺失老化滞后,难以满足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需求。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标准仍然很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刚刚起步,即使在标准相对完备的工业领域,标准缺失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当前节能降耗、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领域对标准的需求十分旺盛,但标准供给仍有较大缺口。我国国家标准制定周期平均为3年,远远落后于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标准更新速度缓慢,“标龄”高出德、美、英、日等发达国家1倍以上。标准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仅占国际标准总数的0.5%,“中国标准”在国际上认可度不高。 二是标准交叉重复矛盾,不利于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标准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是重要的市场规则,必须增强统一性和权威性。目前,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仅名称相同的就有近2000项,有些标准技术指标不一致甚至冲突,既造成企业执行标准困难,也造成政府部门制定标准的资源浪费和执法尺度不一。特别是强制性标准涉及健康安全环保,但是制定主体多,28个部门和31个省(区、市)制定发布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数量庞大,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三级标准万余项,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交叉重复矛盾难以避免。 三是标准体系不够合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均由政府主导制定,且70%为一般性产品和服务标准,这些标准中许多应由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制定。而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在我国没

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说明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04)标准编制说明 《电力建设施工及质量验收评价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 编制说明 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组织有关单位编制行业标准《电力建设施工及质量验收评价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规程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部分。 2、工作简要过程: 1)xx年10月13-14日《规程》编写启动会,会议确定了《规程》编写的组长单位、副组长单位和参编单位,确定《规程》编写大纲主要内容和编写单

位起草分工,编制计划时间安排 2)xx年11月21日会议组织对《规程》的编制大纲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中电联标准化中心火电处杜红纲处长参加了本标准编制大纲的讨论审查。会议进一步明确《规程》编写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在大纲讨论同时提出各章节编制时需注意事项,要求各单位在修改各自章节之前,要进行一定程度收资和调研。 3)《规程》编写、收资、讨论阶段:进行一定程度收资和调研,组织第三次至第七次专题会对各章节修改、新增内容进行详细讨论。 4)2016年11月28日——2016年12月2日《规程》征求意见稿统 稿审查会,本次会议对本《规程》、《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分土建工程和第9部分水工结构工程三项规范征求意见稿统稿审查会,三项标准编制全体与会人员对三个规范通用性和协调性进行了共同讨论,并提出了各标准修改要求。

4)2016年3月9日——2016年3月10日《规程》征求意见初稿定稿会5)2016年4月30日——2016年7月25日《规程》征求意见 6)2016年8月1日——2016年8月3日《规程》送审稿初稿审查会7)2016年8月29日——2016年8月30日《规程》标准强制性条文审查会 8)2016年9月17日——2016年9月19日《规程》审查会 3、主要参编单位: 主编单位: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 浙江省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 参编单位:天津电力建设公司 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德胜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山西省电力建设四公司 西北电力建设第四工程公司 河南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楼海英、倪斌、叶柏

交通行业标准

交通行业标准 《营运客车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二○○九年二月

一、任务来源 根据交通部交科教发“交科教发[2007]397号”文《关于下达2007年交通标准化计划的通知》,制订交通行业标准“营运客车轮胎保险装置技术要求”(标准名称现改为“营运客车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技术要求”),标准制订工作由佛山市南海区骏达经济实业有限公司、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中通客车、厦门金龙客车等单位承担。项目编号为JT2007-05。 二、标准制订的目的、意义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5亿辆,全国汽车驾驶人超过1亿人。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48万公里,高速公路达4.54万公里。据公安部统计:近几年每年年道路交通事故夺去八、九万人生命。我国仍然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较多的国家之一。交通事故中因驾驶员超速行驶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约占全年事故总数的43.2%。而在高速公路上因汽车爆胎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约占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原因的30-40%以上(据统计数字,在广州至深圳的高速公路上因爆胎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该路段事故总数的43%)。当车辆行驶至160km/h发生爆胎,发生车毁人亡事故机率几符是接近100%。因此,如何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避免因汽车轮胎爆胎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特别是防范由此引发的大客车群死群伤事故),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课题。 针对保证汽车轮胎爆胎后能够保证车辆正常行驶一定的距离,先

后有各式相关的产品问世。主要包括:一是通过轮胎自身设有的密封层以及轮胎内部装有的可以流动的软体胶对轮胎的刺孔进行封补,阻止轮胎充气内压下降,从而可维持车辆正常行驶状态;还有就是通过轮胎自身或特殊的轮辋或者在轮辋上增加各种不同材料、不同结构的应支承包证轮胎在爆胎或者轮胎没气状态下的行驶一定的距离,保证车辆能够在轮胎爆胎后停放到安全地带,从而保证人员的安全。由于各类产品功能各异,其能保障爆胎时车辆行驶安全的效能相差甚远,还有的产品是鱼目混珠、良莨不齐,所以通过制定标准来规范该类产品的性能,保证安装的轮胎保险装置能够真正的起到保护车上成员安全的作用。 具体产品实例:该装置选用特种材料,注成圆形的内环和两个半圆形的外环。采用连接机构把外环连接成圆环,使内、外环方便地安装在无内胎轮胎的轮辋上。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该轮胎与一般轮胎无异,一旦轮胎瘪气或爆胎,该装置的外环外表面与轮胎内表面发生接触,替代了紧箍在轮辋上的胎圈内侧与轮胎内表面的直接接触,大大降低了轮胎和轮辋相互牵扯的阻力,使轮辋所受的阻力限制在驾驶员的可控制力之内。同时,由于保险装置的作用,轮胎爆胎前后的静半径变化量小,使得爆胎处的车身下沉量小。由于保险装置的内、外环相对可以转动,轮胎在轮辋的牵动下,外环可绕内环转动,使胎面能随轮辋的转速需要,不断往后滑移,使得车轮的滚动阻力变化较小,增强了行驶的可操作性。(示意图如下)

水利行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水利行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水利实际,制定水利行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大力推进水利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的贯彻实施,进一步规范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行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基础管理,促进水利施工企业市场行为的标准化、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的标准化、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推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管理。通过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逐步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安全生产工作的标准化,促进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生产保障。 二、目标任务

在水利生产经营单位推行标准化管理,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单位达标,进一步提高水利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水利工程项目法人、水利系统施工企业、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在2013年底前实现达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农村水电企业要在2015年底前实现达标。通过开展达标考评验收,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纳入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全过程,有效提高水利生产经营单位本质安全水平。 三、实施方法 (一)制定标准,建立机制 按照水利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求,水利部要在2011年底前完成水利施工企业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水利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水利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评办法的制定工作,完成农村水电站安全管理分类及年检办法的修订工作。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安委会《指导意见》和本实施方案,制定本地区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和考评细则,并将工作方案于2011年7月31日前报水利部备案。通过建立和完善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评机制,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动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二)对照检查,整改提高 各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计划,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从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安全投入、规章制

工业轻质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工业轻质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文件“发改办工业[2004]195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在2004年~2005年内完成HG/T 2573—1994《工业轻质氧化镁、轻质碳酸镁》化工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该标准由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上海敦煌化工厂、上海实业振泰化工有限公司和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氢氧化镁厂共同起草,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归口。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文件“发改办工业[2004]195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在2004年~2005年内完成HG/T 2573—1994《工业轻质氧化镁、轻质碳酸镁》化工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该标准由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上海敦煌化工厂、上海实业振泰化工有限公司和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氢氧化镁厂共同起草,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归口。 二产品概况 1 产品性质 分子式:MgO 分子量:40.30 氧化镁有轻质和重质之分,一般在5mL/g以上的作为轻质。轻质氧化镁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无臭、无味、无毒。难溶于纯水及有机溶剂,在水中溶解度因CO2的存在而增大,能溶于酸或铵盐溶液中。熔点2852℃,沸点为3600℃。经1000℃以上高温灼烧可转化为晶体;温度升高至1500℃以上则成死烧氧化镁或烧结氧化镁。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镁复盐。在空气中能逐渐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应密闭贮存,保持干燥。 2 产品用途 用于制造陶瓷、搪瓷、耐火坩埚、耐火砖等。用作磨光剂、粘合剂、油漆及纸张的填料,在人造纤维、橡胶(氯丁及氟橡胶)中作促进剂与催化剂,与氯化镁等溶液混合后可制镁氧水

标准编制说明规范

《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 《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十方面内容: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七)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八)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工业重质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文件“发改办工业[2004]195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在2004年~2005年内完成HG/T 2679—1995《工业重质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该标准由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上海松江县金星化工厂参加起草,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归口。 二产品概况 1 产品性质 分子式:MgO 分子量:40.30 重质氧化镁性质:白色或米黄色粉末,不溶于水和乙醇,在空气中能逐渐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生成碳酸镁复盐。在热水中能部分水化生成氢氧化镁。重质氧化镁与氯化镁溶液拌和,易

“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大纲

附件1: “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大纲 --XX行业 一、行业发展概述 (一)行业概述 概述本行业的基本构成,对各组成部分进行简要描述,指导本行业技术标准体系顶层框架的构建。 (二)发展现状和趋势 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描述本行业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引出对标准化的需求。 (三)“十三五”发展目标 二、标准体系框架 (一)标准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原则 (二)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和说明 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基本形式如图1),并需说明标准体系内相关领域之间的关系。 图1

(三)标准体系表编号的规则 三、标准体系的现状 (一)现有标准和在研计划情况 全面梳理本行业的现有标准和在研计划的数量和分布(统计格式如表1、2、3),以及标准的整体技术水平、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等。 表1:现行标准情况统计表 注2:指强制性标准等占“小计”的比例。 表2:现行标准标龄情况统计表 行业:单位:项 注2:指Σ所有标准的标龄÷标准总数; 注3:指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比例。

表3:在研标准计划情况统计表 注1:指“小计”占本领域标准计划总数(包括国家标准计划和行业标准计划)的比例; 注2:指强制性标准计划等占“小计”的比例。 (二)标准国际化的情况 1.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转化情况 本行业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ISO、IEC、ITU)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对比分析情况,重点分析在标准数量、标准结构、标准水平、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差异,明确转化情况及不转化的主要原因。 表4-1:国际标准转化情况统计表 行业:单位:项 已转+正转+待转+不转化=对应的国际标准数

面膜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面膜》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根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轻联综[2005]119号文《2005年轻工业制定、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立项,项目编号为Q2005-O64T。 本标准由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委会归口。 本标准由广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广州市采诗化妆品有限公司、广州市美晟美容化妆品有限公司、广州市番禺华新日用化工研究所、仙维娜(广州)化妆品有限公司、中山市嘉丹婷日用品有限公司共同起草。 二、制定行业标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面膜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化妆品。据初步统计,仅广东省就有数百家企业生产,、全国的生产企业就更多了。但目前国内尚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造成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控制不一致,无标生产的现象十分突出。现有的企业产品标准大多数水平较低,技术指标不合理。为了统一产品标准,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制定相应的产品行业标准,对提升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水平,规范企业的生产管理及市场经营十分必要。面膜标准的制定,能统一产品质量标准,促进产品的推广和创新,有利于企业管理,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利于行政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标准的属性 本标准是推荐性行业标准。 四、编制说明 本标准的编写符合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卫法监发[2002]第229号化妆品卫生规范。 五、标准条款说明 面膜产品标准的制定具备了全面性、科学性、超前性三大特点。标准概括了当前市场上已经流行和新生即将流行的各种类型的产品,此种分类定标的新形式是以往标准中所不具备的。 (1)产品分类 面膜产品种类很多,标准根据产品形态分为四种类型,即膏(乳)状面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