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考点测试人口的空间变化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考点测试人口的空间变化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考点测试人口的空间变化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考点测试人口的空间变化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考点测试人口的空间变化

1 / 7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单选题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A. 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 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 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 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2.

2013年后该省

A. 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 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 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 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下图为“我国某市2012年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与户籍人口相比,该市流入人口中

A. 劳动力人口比重较小

B. 老龄人口比重较大

C. 女性人口比重较大

D. 青少年人口比重较大

4.

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是 A. 使该市人口死亡率上升 B. 降低了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C. 使该市就业总人口减少 D. 使该市的环境压力增大

近年来,离开“北上广”成为一个热门话题。2017年第二季度全网移动用户的大数据显示,“北上广”迁出的人群主要流向了重庆、杭州、成都、厦门、苏州等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与“北上广”相比,重庆等地

A. 生活服务设施较完善

B. 人均消费水平更高

C. 城市的拥堵指数更高

D. 房地产价格较低 6. 为吸引和留住从“北上广”迁出人群中的创业人员,重庆等地应当重点

A. 承接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入

B. 提高行政效率,加大政策优惠

C. 加强对迁入人口的职业培训

D. 加强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人口半城镇化率M=(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

100%,能反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不完整程度,主要表现为没有城镇户籍,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诸多方面未享有城镇户籍人口同等待遇。下图表示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高的省市城市病最突出

B. M 高的省市就业机会较多

C. M 低的省市处于高水平均衡阶段

D. M 低的省市经济发展速度快 8. 以下有助于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措施

A. 降低城市化速度

B. 加速郊区城市化进程

C. 在农村宅基地上建商品房

D. 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

图示期间该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住房紧张

B. 产业升级

C. 技术人才外流

D. 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11. 下列做法可以提高环境承载力的是

A. 加快工业发展

B. 大量迁入人口

C. 利用区域外的资源

D. 进行人工降水

背篼又名背篓,是用竹条、藤、柳条等编成的背在背上运送物品的筐状背具,适合“爬坡上坎”。“背篼军”指的是城市内大街小巷出现的一群以背篼作为劳动工具的劳动者,群体数量庞大,靠体力赚钱。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 “背篼军”最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A. 新疆北部

B. 华北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大巴山地

13. “背篼军”的出现可以

A. 方便城市居民生活

B. 解决农村增收问题

C. 有利于城市治安稳定

D.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14. 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小组经过研究得出,“背篼军”正逐步走向消失,下列选项能成为其论据的是①城

市工资水平升高②城市服务行业兴起③国家户籍管理改革④青壮年就业机会增多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二、综合题

1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火地岛夏凉冬冷,气温较低,岛上雪山重峦叠嶂,森林密布。图a示意火地岛地理位置。

材料二考察中发现,该岛东部与西部白然差异显著;在对南部某自然保护区考察时,还发现大多树木低矮,或匍匐在地,或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作“醉汉树”或“醉汉林”景观(如图所示)。

材料三鸟斯怀亚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是火地岛地区的首府、行政中心,也是一个自由贸易港,常住居民仅16000人左右。该市距离南极大陆最近处仅800千米,整个城市都呈现出南极风光。

乌斯怀亚传统民居;以低矮、屋顶坡度较大的木屋为主(如图)。优越的地理位置、旖旎的风光,每年吸引着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旅游旺季时,游客可达5~6万人。

(1)结合材料一,描述火地岛东西部降水分布差异,并简述其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在该岛出现许多“醉汉树”的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乌斯怀亚市常住人口少而外来人口多的原因。

(4)简述乌斯怀亚的传统民居特征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玛瑙斯多雨期一般是从11月至次年5月,而里约热内卢多雨期在12月至次年4月。巴西政府于1960年4月21日正式把首都从海滨城市里约热内卢迁至新建的巴西利亚。巴西利亚市起初人口不足20万,随后大量外州移民涌入,人口急剧增加,成为全国较大城市之一。巴西幅员辽阔,可耕地面积有3亿多公顷,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有1亿多公顷。巴西农业增产潜力极大,甚至有专家认为,巴西将是“21世纪的世界粮仓”。近几年来,一连串的玉米和大豆丰收,使得国际粮食市场供应过剩、价格下降,严重削弱了巴西品牌农业的“王者”地位,加之巴西国内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抬升,引起粮食生产成本上涨,导致巴西农业面临危机。下图为巴西等高线地形略图。

(1)与玛瑙斯相比,分析12月至次年4月里约热内卢多雨成因的不同之处。

(2)说明巴西利亚迁都后吸引大量外州移民涌入的理由。

(3)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极大的自然原因。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考点测试人口的空间变化(4)针对巴西农业面临的危机,试为巴西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7.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巴库为阿塞拜疆(1922年加入苏联,1991年独立)的首都,该市居民有多个民族,主要有阿塞拜疆、

亚美尼亚、俄罗斯和犹太族,其中俄罗斯族人口在19世纪末约为4万人,到1939年达35万,目前降至10

万左右.20世纪初巴库油田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油田之一.

材料二巴库附近区域略图和M、N两地气温统计图.

(1)简述虚线框内区域河流的水系特征,并简析其成因。

(2)简述M、N两地气温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3)简析巴库俄罗斯族人口数量变化明显的主要原因。

(4)简述油田开发对巴库第二产业的影响。

3 / 7

1.

【小题1】B【小题2】C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判读及影响。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经济欠发达,大量人口外出务工,从而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B对,D错;我国招生是有计划进行的,不会在某年出现较大幅

度的波动,A错;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C错。故选B。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和人口增长。根据材料“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可知,人口出生率变化不大,A错;读图可知,2013年后该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为正,人口回流现象

渐明显,C对;安徽省劳动力充足,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明显,BD错。故选C。

3.

【小题1】C【小题2】D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与读图分析能力。通过读图可知,流入人口中男女性别比小于户籍人口的男女性别比,说明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小,即流入人口中女性人口的比重大,C正确;与户籍人口相比,流入人口的劳动力比重较大,老龄人口、青少年人口比重较小,AB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有增加了该市的就业压力、加大了该市的环境压力、加大了该市的基础设施的压力,使该市就业总人口增加,对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和自然增长率的影响不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

【小题1】D【小题2】B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北上广”生活成本高是导致流动人口外迁的推力因素,与“北上广”相比,重庆等地经济发达程度稍逊,在生活服务设施、城市拥堵方面、人均消费水平方面均不如

北上广,房地产价格较低,ABC错,D对。故选D。

本题考查区域发展的方向。为吸引和留住从“北上广”迁出人群中的创业人员,重庆等地应当重点承接科技导向型产业人员的转入,提高行政效率,加大政策优惠,对迁人人口的职业培训应是用人单位或打工人员的自主行为,加强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流入,B正确,ACD错。故选B。

7.

【小题1】B【小题2】D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进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关键在于理解半城镇化率。半城镇化率M越高,说明该地迁入人口多,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

【解答】由题可知,人口半城镇化率M越高,经济越发达。M高的省市不一定城市病最突出,城市病还和城市的管理相关,故A错误;M高的地区,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农村人口迁入该地,故B正确;M低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城市化水平也比较低,故C错误;M的高低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快慢,故D错误。故选B。

本题考查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措施。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半城镇化的问题在于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没有城镇户籍,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诸多方面未享有城镇户籍人口同等待遇。

【解答】由半城镇化率的定义可知,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农村人口在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中,无法享受城镇户籍人口同等待遇。因此降低城市化速度、加速郊区城市化、在农村宅基地上建商品房,都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重视以人文本的城市化进程,改变这部分人口的不平等待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考点测试人口的空间变化

5 / 7

遇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故ABC 错误,D 正确。故选D 。 9.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随时间变化图为背景,主要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曲线图的判读。

【解答】人口自然增长率与迁入率的和为正时,人口数量增加。图示四个时期都为正值,所以该地区人口一直在增加。最后时段④人口最多,D 正确,ABC 错误。故选D 。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要紧扣题目“最有可能”这个信息。

【解答】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③时期以后,是迁入图示地区的迁移率开始降低,但仍然是迁入状态,迁入人口开始减少;而环境恶化、住房紧张、技术人才外流、本地人口大量外迁等都会使人口迁出。所以最有可能的是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劳动力需求的减少,B 对,ACD 错。故选B 。

本题考查环境承载力。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解答】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高低与其拥有的资源数量有关,利用区域外的资源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可直接提高环境承载力。C 对,ABD 错。故选C 。 12.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能力和获取、解读图形信息能力。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背篼又名背篓,是用竹条、藤、柳条等编成的背在背上运送物品的筐状背具,适合“爬坡上坎”。背篼适合“爬坡上坎”说明“背篼军”出现的地区地表崎岖不平,起伏明显;背篼用竹条、藤、柳条等编成,说明“背篼军”应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故D 正确,ABC 错误。故选D 。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能力和获取、解读图形信息能力。掌握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背篼军”指的是城市内大街小巷出现的一群以背篼作为劳动工具的劳动者,说明“背篼军”的出现可以方便城市居民生活,故A 正确;可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但不能解决农村增收问题,故B 错误;“背篼军”的出现不利于城市治安稳定;不利于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故CD 错误。故选A 。

本题考查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类活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能力和获取、解读图形信息能力。掌握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类活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城市工资水平升高,所需要的服务人群增多,对“背篼军”发展应有促进作用,排除①;国家户籍管理改革促进人口流动,不会对“背篼军”的发展起削弱作用,排除③;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服务行业兴起,,青壮年就业机会增多,导致大多数青壮年转向其他就业岗位,②④正确。故B 正确,ACD 错误。故选B 。

15.答案:

(1)西多东少;西部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多;东部位于西风带背风坡,降水少。

(2)地处西风带,全年盛行偏西风,树林顺风势而立,(风力使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背风面树枝(冠)不断生长;纬度高,热量不足;土层瘠薄,树根扎根不深。

(3)该岛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自然条件恶劣,使得该岛常住人口少;距南极近,是世界各国南极科考队进出南极大陆的重要物资补给地和中转站;独特的南极风光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有着大量的外来人口。 (4)当地房屋低矮,可以抵御强劲风暴;当地气温低,房屋低矮也有利于保温;当地降水量较大,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不利于积雪;岛上森林资源丰富,木屋可以就地取材;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木屋也有利于防震。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学生需要从材料和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影响气候的

因素、人口迁移的原因及自然环境的影响。

【解答】

(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由图a火地岛地理位置可知,火地岛位于盛行西风带内,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且该岛西侧受山地阻挡,因此,该岛西部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东部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2)“醉汉树”的形成主要考虑其生存的地理环境,土壤、气候、风力等要素对树木的影响。该岛西侧常年盛行西风,因此,顺风势而立,风力使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而背风面树枝(冠)不断

生长。“大多树木低矮”是因为纬度高,热量不足;土层瘠薄,树根扎根不深。

(3)结合材料三和该岛屿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自然条件恶劣,使得该岛常住人口少;该岛是进出南极大陆的重要物资补给地和中转站,且有独特的南极风光,所以吸引大量外来人口。

(4)乌斯怀亚的传统民居特征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从气候、地形以及资源角度分析。当地房屋低矮,可以抵御强劲风暴;当地气温低,房屋低矮也有利于保温;当地降水量较大,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不利于积雪;岛上森林资源丰富,木屋可以就

地取材;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木屋也可以防震。

16.(1)里约热内卢地处巴西高原边缘,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位于沿海地区,东南信风从海洋带来大量的暖湿水汽,受地形拾升,易形成地形雨;沿海有暖流流经,增溫增湿作用明显。

(2)文化教育发达,社会人文环境趋好;作为巴西首都就业机会增多,经济收人较高;新兴城市,发展空间大。

(3)幅员辽阔,可耕地面积广大,尚未开发的土地多;该国耕地大多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适中,水热丰富:地势平坦开阔,便于机械化耕作;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便于大规模生产。

(4)科学规划,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科技投人,培育优良品种;积极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延长农业产业链,积极发展多元化农业,提高经济效益。

(1)本题考查影响气候差异的因素及材料分析能力。可从地形、大气环流、洋流等分析。读图可知,里约热内卢地处巴西高原边缘,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里约热内卢位于沿海地区,东南信

风从海洋带来大量的暖湿水汽,受地形拾升,易形成地形雨;沿海有巴西暖流流经,增溫增湿

作用明显,故与玛瑙斯相比,里约热内卢多雨。

(2)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巴西利亚建都后,文化教育发达,社会人文环境趋好,作为巴西首都就业机会增多,经济收人较高,且新兴城市,发展空间大,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3)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方面分析。根据材料,巴西幅员辽阔,可耕地面积广大,尚未开发的土地多,此外该国耕地大多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适中,水热丰富,而且地势平坦开阔,便于机械化耕作,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便于

大规模生产,粮食增产潜力极大。

(4)本题考查巴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应增加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拓展市场等,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科学规划,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科技投人,培育优良品种;积极开

拓农产品国际市场;延长农业产业链,积极发展多元化农业,提高经济效益。

17.(1)形态:河网密集,纵横交错(网格状)。主要原因:位于山间盆地内,地势低平。流向:南北两侧向中间流(向心状)。主要原因:地势南北两边高,中间低。

(2)主要差异:M 地冬季气温高于N 地(或全年气温高于N地)。原因:冬季M 地受暖湿西风影响;东北

侧有山脉阻挡冷空气入侵,气温较高。(或冬季N地受大陆气团影响更加明显,气温较低。);M 地气温年较差较小。原因:N地大陆性更强,年较差较大。

(3)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石油资源开发;阿塞拜疆加入苏联;导致人口迁出的原因:阿塞拜疆独立;其他原因:临近俄罗斯,便于迁移;人口迁移政策比较宽松等

(4)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促进石油等相关工业发展,导致第二产业中重工业比重上升;

(1)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读图,虚框区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人工开挖水渠多,导致

区域内河流水网密集,纵横交错。区域内的地势南北两边高,中间低,河流自南北两侧向中间流。

(2)本题考查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读图,M地位于黑海沿岸,冬季M地受暖湿西风影响,且东北侧有山脉阻挡冷空气入侵,所以气温较高。N地受大陆气团影响更加明显,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较低。所以M地冬季气温高于N地,M地气温年较差较小。

(3)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巴库俄罗斯族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石油资源开发,阿塞拜疆加

入前苏联,吸引人口迁入。阿塞拜疆独立,导致人口迁出。临近俄罗斯,便于迁移。人口迁移政策比较宽松等,也是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4)本题考查油田开发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油田开发,使巴库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促进石油等

相关工业发展,导致第二产业中重工业比重上升。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考点测试人口的空间变化

7 / 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