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

13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

13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

内容简介本设计是通江小区高层住宅楼设计。本设计由四大部分组成: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计概算及施工组织设计。本设计的建筑为13层,建筑面积为11994.84 。第一层至第十三层都为住宅。主体结构高度36.4m,建筑总高度40.0m。本设计按7度抗震设防,主体为框...

内容简介

本设计是通江小区高层楼设计。本设计由四大部分组成: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计概算及施工组织设计。

本设计的建筑为13层,建筑面积为.84 。第一层至第十三层都为。主体结构高度36.4m,建筑总高度40.0m。本设计按7度抗震设防,主体为—剪力墙结构,楼板及屋面现浇,室内地面为瓷砖地面,厕所为缸砖地面。内墙采用200厚陶粒空心砌块砌筑,普通抹灰;外墙采用400mm厚陶粒空心砌块砌筑,装饰为贴瓷面砖。

内部设有三部楼梯和三部电梯,在楼梯间和电梯间布置剪力墙,为增强整体刚度,考虑在底部设置加强区。屋面采用有组织排水。

施工组织设计科学、规范,使建筑施工活动协调有序,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争创优质的效果。

该设计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新规范、新标准进行,所有数据及图表均依据规范要求,设计力求准确、经济、美观。


文件组成及目录


建筑图:
建施01:底层平面图.dwg
建施03:标准层平面图.dwg
建施05:正立面图.dwg
建施09:1-1剖面图.dwg


结构图:
结施01:标准层顶板配筋图.DWG
结施02:标准层顶梁配筋图2.DWG
结施03:标准层柱配筋图2.DWG
结施04:剪力墙2.DWG
结施

05:屋面梁配筋图2.DWG
结施06:一层顶板配筋图.DWG
结施07:一层顶梁配筋图2.DWG
结施08:一层柱配筋图2.DWG

内容简介

本设计为六层砖混底框结构结构毕业设计,建筑面积约为3500㎡。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建筑部分,包括对建筑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剖面设计、细部设计。第二部分为结构设计,包括梁、板、柱的设计以及楼梯设计等。本设计采用了砖混底框结构,底层为大空间商服。外墙、内墙均采用普通烧结红砖砌块砌筑,内部隔墙采用轻质材料,有利于减轻建筑物自重;其中对框支墙梁、柱的设计都采用常用的弹性理论方案,板的设计采用塑性铰线法理论分析,弹性法计算。设计为抗震设计,因此设计过程中还进行了地震作用内力计算。设计后达到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关键词侧移刚度底框结构弹性法六层|砖混|底框|砖混底框|底框结构||砌体结构|底层|

文件组成及目录

 

开题报告、任务书、正文(共90页)、图纸(共13张,cad图)

目录及介绍

////////////////////////////////////////////////////////////////////////////

开题报告.DOC(word文件)

////////////////////////////////////////////////////////////////////////////

任务书.DOC(word文件)

////////////////////////////////////////////////////////////////////////////

计算书: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绪论 1

1.1选题意义 1

1.2工程概况 1

1.3工程目的 2

第2章建筑设计 3

2.1建筑总平面设计 3

2.2建筑平面设计 4

2.3建筑立面设计 6

2.4建筑剖面设计 7

2.5建筑细部设计 7

第3章结构设计 9

3.1结构设计内容 9

3.2结构布置方案及结构选型 9

3.2.1结构布置 9

3.2.2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11

3.3框架横向侧移刚度计算 11

3.3.1底层侧移刚度计算 11

3.3.2二层砖砌体侧移刚度计算 13

3.3.3框支墙梁房屋二层与底层的横向侧移刚度比验算 14
3.4重力荷载计算 14

3.4.1屋面楼面恒荷载标准值 14

3.4.2墙门窗荷载标准值 15

3.4.3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6

3.5风荷载计算 19

3.6地震荷载计算 19

3.6.1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19

3.6.2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 19

3.6.3底层地震剪力及分配 21

3.6.4底部倾覆力矩计算及分配 21

3.7墙体验算 21


3.7.1静力计算方案 21

3.7.2墙体高厚比 22

3.7.3纵墙承载力计算 22

3.7.4横墙承载力验算 25

3.8 非抗震设防截面设计 27

3.8.1荷载和内力计算 27

3.8.2托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1

3.8.3托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4

3.8.4框架柱承载力计算 35

3.9抗震设防截面设计 40

3.9.1荷载和内力计算 40

3.9.2拖梁抗震承载力计算 45

3.9.3托梁支座斜截面抗震验算 47

3.9.4框架柱承载力计算 49

3.10楼面板设计 56

3.11基础设计 63

3.11.1地基承载力计算 63

3.11.2柱下独立基础计算 64

3.12雨蓬设计 67

3.12.1雨蓬板的设计及承载力验算 68

3.12.2雨蓬梁设计及承载力计算 68

3.12.3雨蓬抗倾覆验算 71

3.13楼梯设计 72

3.13.1梯段板设计 72

3.13.2平台板设计 73

3.13.3平台梁设计 74

结论 76

致谢 77

参考文献 78

附录1 79

附录2 84


////////////////////////////////////////////////////////////////////////////

建筑图:

建施01:建筑设计总说明.dwg(cad文件)

建施02:一层平面图.dwg(cad文件)

建施03:二--六层平面图.dwg(cad文件)

建施04:屋面平面图.dwg(cad文件)

建施05:I-I剖面图及侧立面.dwg(cad文件)

建施06:正立面图.dwg(cad文件)


////////////////////////////////////////////////////////////////////////////

结构图:

结施01:结构设计总说明.dwg(cad文件)

结施02:5轴框架配筋图.dwg(cad文件)

结施03:一层平面结构布置图.dwg(cad文件)

结施04:标准层平面结构布置图.dwg(cad文件)

结施05:基础平面布置图及配筋图.dwg(cad文件)

结施06:楼梯结构布置图及配筋图.dwg(cad文件)

////////////////////////////////////////////////////////////////////////////

内容简介

1.工程概况

本项目占地面积1073.83m2;总建筑面积为:9820.74m2;层高3.6m,平面尺寸为23.7m×52.0m,高宽比为1.6。采用桩基础。

2,建筑

2.1 建筑平面设计

本工程为一个办公楼,9层,局部十层。布置了资料阅览室,娱乐室,办公室,传达室,会客室,计算机房,四部电梯。

2.2 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力求突出该建筑的特点,线条明晰、简洁、色彩明快、带形窗,立面整洁洗炼。

3 建筑材料

首层地面使用花岗石地面,(98ZJ001)地24。总厚130mm。

首层卫生间使用陶瓷地砖卫生间地面(98ZJ001)地50。总厚182mm。

楼面使用胶粘搏型木地板楼面(98ZJ001)楼15。自重0.48kN每平方米。

屋面使用合成高分子卷材和涂膜防水屋面。总厚度180mm。屋3(98ZJ001)

卫生间使用陶瓷地砖卫生间楼面(98ZJ001)楼27厚度102,自重2.26。

吊顶统一使用顶13(98ZJ001)吊顶(顶层机器用房不吊顶)高度84MM自重0.26。

内墙装修使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墙面(98ZJ001内墙20),

卫生间内墙使用面砖墙面(98ZJ001内墙10)总厚度30mm

外墙装修使用花岗石外墙面(98ZJ001外墙14)总厚度50mm

散水使用细石混凝土散水(98ZJ001散2)总厚度190mm。

墙厚除了特别标注的以外均为240mm,混凝土强度板、梁取C30柱子取C35。


文件组成及目录

基础承台详图

lang=EN-US> 

内容简介

本设计是设计设有双层重级工作制吊车的单跨。其内容包括刚结排架、柱、屋架、托架、吊车梁、制动桁架、辅助桁架、抗风柱、抗风桁架、柱间支撑以及节点连接等计算。并附有柱、吊车梁及屋盖平面布置图以及柱子安装节点图、吊车梁施工图和屋架图。的设计参数如下:厂房跨度37m 柱子间距排架柱的间距为12m(每6m设有墙架柱),山墙抗风柱间距为6m 屋架间距6m(设有跨度为12m的托架)屋面结构采用

1.5m×6m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无檩体系)上层吊车设有两台Q =200t/30t重级工作制吊车上层吊车轨高27.54m 下层吊车设有两台50t/20t 轻级工作制吊车下层吊车轨高18.54m 基本风压30kg/㎡基本雪压

50kg/㎡使用钢材除吊车梁采用Q345钢(16Mn)外,其它构件均为Q235 墙面材料采用1.2m×6m×0.16m厚的钢筋混凝土空心墙板

 

文件组成及目录

 

正文(共88页)、CAD图纸(共14

A3图纸)

目录及介绍

根据上述对柱子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计算结果

附表 1

1

lang="EN-US">wujia杆件截面选择表

杆件截面选择表

柱子安装节点图(一)

柱平面布置图

立面

节点图三

内容简介

本设计为5层框架结构办公楼结构设计,用于水利局职工办公。建筑面积为2866平方米,使用年限为50年,防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哈市地区为六度抗震设防,所以设计为非抗震设计。本设计为框架结构,柱网尺寸为6m×3.9m,外墙与内墙均采用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

关键词框架结构陶粒砌块双跑楼梯基础设计


文件组成及目录


开题报告、任务书、正文(共74页)、图纸(共12张,cad图)

第1章绪论 1
1.1选题意义 1
1.2工程概况 1
1.3研究内容及方法 1
1.3.1研究内容 1
1.3.2研究方法 2
第2章建筑设计说明 3
2.1建筑平面设计 3
2.1.1房间平面设计 3
2.1.2 楼梯设计 4
2.2建筑立面设计 4
2.2.1立面处理 4
2.2.2色彩处理 5
2.3建筑剖面设计 5
2.4建筑细部设计 5
第3章结构设计说明 7
3.1框架承重方案 7
3.2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7
3.3结构计算简图 7
3.4结构计算内容 7
第4章结构布置 9
第5章重力荷载计算 11
5.1恒荷载计算 11
5.2活荷载计算 13
第6章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14
6.1框架线刚度计算

 14
6.2柱侧移刚度计算 14
第7章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 16
7.1风荷载作用下标准值计算 16
7.2风荷载作用下水平位移计算 16
7.3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18
第8章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

力计算 21
8.1荷载计算 21
8.1.1恒载计算 21

class='Jeh666'>


8.1.2活荷计算 22
8.2弯矩计算 23
8.2.1恒荷作用下弯矩计算 23
8.2.2活荷作用下弯矩计算 24
8.3内力计算

 25
8.4梁端剪力及柱轴力计算 25
8.4.1恒载作用下柱剪力及轴力计算 30
8.4.2活载作用下柱剪力及轴力计算 32
第9章横向框架内力组合 34
9.1框架梁内力组合 34
9.2框架柱内力组合 36
第10章截面设计 41
10.1框架梁设计 41
10.1.1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1
10.1.2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42
10.2框架柱设计 44
10.2.1柱剪跨比和轴压比验算 44
10.2.2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4

/>10.2.3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46
第11章构件设计 47
11.1楼梯设计 47
11.1.1梯段板设计 47
11.1.2平台板设计 48
11.1.3平台梁设计 49
11.2楼面板设计 50
11.3屋面板设计 53
第12章基础设计 57
12.1基础尺寸确定 57
12.2软弱下卧层验算

 58
12.3截面及配筋计算 58

结论 61
致谢 62
参考文献 63
附录1 64
附录2 68


////////////////////////////////////////////////////////////////////////////

建筑图:
建施01:图纸总说明.dwg(cad文件)
建施02:一层平面图.dwg(cad 文件)
建施03:二层平面图.dwg(cad文件)
建施04:三四层平面图.dwg(cad 文件)
建施05:I-I剖面图及侧立面.dwg(cad文件)
建施06:1-11立面图.dwg (cad文件)
建施07:A-D立面图.dwg(cad文件)


////////////////////////////////////////////////////////////////////////////
结构图:
结施02:框架配筋图.dwg(cad文件)
结施03:楼面板配筋图.dwg(cad文件)
结施04:标准层结构布置图.dwg(cad文件)
结施05:顶层顶板结构布置图.dwg(cad文件)
结施06:基础平面布置图及配筋图.dwg(cad文件)
结施07:楼梯结构布置图及配筋图.dwg(cad文件)
////////////////////////////////////////////////////////////////////////////

class='Jeh666'>

内容简介

本设计为学楼结构设计。建筑面积约为,共六层,各层层高均为4.2m。本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本着“功能适用,经济合理,造型美观,环境相宜”的原则,以国家相应规范、标准为依据,完成了设计任务书所要求的建筑平面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立面、剖面、建筑详图设计以及建筑构造做法和材料的选用。本设计采用了内廊式的平面组合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流线清晰、便于管理,且满足使用要求,消防和疏散要求满足建筑防火规范。第二部分为结构设计,本设计的结构采用框架结构,结构

设计本着“安全,适用,耐久”的原则,进行了竖向荷载汇集,水平荷载汇集,内力计算,内力组合,包括框架梁、板、柱、楼梯、及基础的截面设计等。其中对框架梁、柱的设计都采用了比较常用的弹性理论方案,对双向板的设计采用了塑性铰线理论设计。本设计建筑物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应甲方要求按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进行设计。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后达到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关键词框架结构教学楼抗震设计双向板

 

文件组成及目录

 

开题报告、任务书、答辩申请表、正文(共108页)、图纸(共13张,PKPM图)

目录及介绍

////////////////////////////////////////////////////////////////////////////

开题报告.DOC(word文件)

////////////////////////////////////////////////////////////////////////////

任务书.DOC(word文件)

////////////////////////////////////////////////////////////////////////////

答辩申请表(word文件)

////////////////////////////////////////////////////////////////////////////

计算书: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绪论 1

1.1 题目背景 1

1.2 工程概况 1

1.3设计内容与方法 2

1.3.1建筑设计 2

1.3.2结构设计 2

第2章建筑设计 4

2.1建筑的总平面设计 4

2.2建筑平面设计 4

2.2.1使用部分 5

2.2.2交通联系部分 6

2.3 建筑立面设计 6

2.4 建筑剖面设计 8

2.5防火设计 9

2.6 建筑细部设计 9

2.6.1砌筑工程 10

2.6.2地面工程 10

2.6.3屋面工程 10

2.6.4装修工程 10

2.6.5门窗工程 11

2.6.6其他工程 11

2.7节能设计 11

第3章结构设计 13

3.1 结构方案设计 13

3.2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13

3.3重力荷载计算 16

3.3.1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16

3.3.2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17

3.3.3梁、柱、墙、窗、门重力荷载计算 17

3.3.4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20

3.4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22

3.5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25


3.5.1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25

3.5.2横向水平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 32

3.6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37

3.6.1计算单元 37

3.6.2荷载计算 38

3.6.3内力计算 41

3.7 横向框架内力组合 45

3.8 框架截面设计 53

3.8.1框架梁截面设计 53

3.8.2框架柱截面设计 56

3.8.3框架柱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 60

3.9板设计 61

3.9.1板类型的选择 61

3.9.2计算参数 61

3.9.3弯矩计算 62

3.10 楼梯设计 66

3.10.1 LT-1 66

3.10.2 LT-2 69

3.11  基础设计 72

3.11.1 B柱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72

3.11.2 A柱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77

结论 82

致谢 83

参考文献 84

附录1 86

附录2 96

////////////////////////////////////////////////////////////////////////////

建筑图:

建施01:建筑设计总说明.T(PKPM文件)

建施02:一层平面图.T(PKPM文件)

建施03:标准层平面图.T(PKPM文件)

建施04:顶层平面图及.T(PKPM文件)

建施05:I-I剖面图及侧立面.T(PKPM文件)

建施06:1-17轴立面图.T(PKPM文件)

建施07:17-1轴立面图.T(PKPM文件)

建施08:屋面排水.T(PKPM文件)

////////////////////////////////////////////////////////////////////////////

结构图:

结施01:框架配筋图.T(PKPM文件)

结施02:楼面板配筋图.T(PKPM文件)

结施03:8层结构布置图.T(PKPM文件)

结施04:基础平面布置图及配筋图.T(PKPM文件)

结施05:楼梯结构布置图及配筋图.T(PKPM文件)

////////////////////////////////////////////////////////////////////////////

内容简介

(1) .设计标高:室内设计标高0.000,室内外高差450㎜。

(2) .墙身做法:外墙墙身240㎜,为普通机制砖填充墙。墙面用M5混合砂浆砌筑,1:3水泥砂浆底,贴瓷砖墙面,25㎜。内隔墙墙身200㎜,墙面为水刷石墙面(包括混合砂浆打底),25㎜。正立面2-7层为玻璃幕墙,100厚。一层为落地玻璃窗。

(3) .楼面做法:水磨石地面,10㎜面层,20㎜水泥砂浆打底。110㎜钢筋混凝土板,15㎜厚天棚水泥砂浆抹灰,吊顶棚。

(4) .屋面做法:80㎜泡沫混凝土保温层(2%自两侧向中间找坡),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二毡三油防水层上撒绿豆砂保护,热沥青一度隔气层。110㎜厚钢筋混凝土板,15㎜厚天棚水泥砂浆抹灰,吊顶棚。

(5) .门窗做法:门厅,酒吧,商场门为铝合金门,其余为木门。窗为钢组合窗。

(6) .地质资料:(属II类场地,余略)

(7) .地震烈度:7度。

(8) .活荷载:走廊2.0KN/㎡,楼梯间2.0KN/㎡,厕所2.0KN/㎡,办公室2.0KN/㎡,门厅2.0KN/㎡,商场3.5KN/㎡,库房6.0KN/㎡.

(9) .恒荷载:玻璃幕墙1.0-1.5KN/㎡,填充墙19KN/m3,钢筋混凝土25KN/m3,水刷石墙面0.5KN/㎡,贴瓷砖墙面0.5KN/㎡,水泥砂浆20KN/m3,木门0.2KN/㎡,钢组合窗0.4-0.45KN/㎡,铝合金门0.4KN/㎡.电梯机房7KN/㎡.水磨石地面0.65KN/㎡.


文件组成及目录

 

正文(97页),CAD图纸22

 

.设计资料

竖向荷载梁端弯距图(调幅前后)恒载

竖向荷载梁端弯距图(调幅前后)活载

竖向荷载柱M

竖向荷载柱端剪力图V

竖向荷载作用下柱轴力N图(恒载)

竖向荷载作用下柱轴力N图(活载)

内容简介

本是位于广州市内的楼,建筑层数为地上13层、局部地下一层,总高54m。建筑耐久年限:一级。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分类为一类高层建筑。结构类型:框剪结构,基本风压:0.60 kN/m2,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总建筑面积为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m2,地下建筑面积为1190 m2。场地类别:类。

基础采用桩基础,采用PHC500型管桩,桩身混凝土等级C80,管桩采用静压法施工,施工应合理安排陈桩顺序。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地面隆起,施压时应监测,发现装有上涌时应予以复压。基坑支护开挖过程中要注意土层变化,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边坡位移的监测。水泥搅拌桩长度按图示长度和桩端进入砂层下粘性土层不少于1m的标准双控;当砂层下为岩层是地,桩端应达到岩层面,施工工艺采用喷浆座底、增加桩底喷浆搅拌时间、并严格控制垂直度和提升搅拌速度,确保止水效果。桩台混凝土等级为C30,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

本结构施工图有基坑支护剖面图、桩与承台平面布置图、基坑支护监测图,承台剖面图等,此外还有附有PKPM和理正深基坑支护软件电算结构,和各种各样的图表。

本工程先用PKPM建模,通过电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性判断。将所得的内力进行调整,加上底层墙体的重量以及其他项目。再用调整后的基础内力计算基础。基坑支护方面,使用理正深基坑支护软件电算,将电算出来的结果根据实质情况进行合理性判断。按抗拉力等基坑支护方面的规范,土质情况,工程经验,施工要求把土钉直径和长度归类调整。经过计算后制图。


文件组成及目录

正文(共37页)、CAD图纸(共9张A3图纸)目录及介绍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二章PKPM建模
第三章基坑支护设计
第四章  管桩基础设计

CAD图纸(共9张A3图纸)
施工总说明
基坑复合土钉支护大样图.dwg
基础平面水泥搅拌桩布置图
基坑平面监测图
基坑支护剖面图(一)、(二)
基础承台剖面图(一)、(二)
承台平面布置图
桩平面布置图

class='Mfg356'>

内容简介

本设计为老干部活动中心设计,全楼共八层,建筑面积约为6000㎡。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建筑部分,包括对建筑的平面设计,建筑立面的设计,建筑剖面设计等。本设计采用了大空间设计,这样更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使用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内部分隔,充分体现使用者的意志。第二部分为结构设计,包括框架梁、板、柱的设计以及楼梯设计等。本设计的结构采用框架承重,柱距为6.3m×6m,内、外墙均采用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有利于减轻建筑物自重;其中框架梁、柱的设计都采用弹性理论方案,板的设计采用塑性铰线法理论设计。设计过程中还进行了地震作用下弹性位移验算。通过对建筑的造形、建筑的立面和基础部分的施工、楼面的做法、顶部的做法等一些施工工艺的设计,进一步理解建筑设计要求和结构设计要求。设计后达到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活动中心大空间设计框架承重弹性理论塑性铰线理论


文件组成及目录

开题报告、任务书、正文(共106页)、计算表格、图纸(共12张,CAD 图)

目录及介绍
////////////////////////////////////////////////////////////////////////////
开题报告.DOC

(word文件)
////////////////////////////////////////////////////////////////////////////
任务书.DOC (word文件)
////////////////////////////////////////////////////////////////////////////
答辩申请表(word 文件)
////////////////////////////////////////////////////////////////////////////
梁的内力组合表(word 文件)
////////////////////////////////////////////////////////////////////////////
计算书:
目  录
摘  要 Ⅰ
Abstract Ⅱ
第1章绪论 1
1.1选题意义 1
1.2工程概况 1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 1
第2章建筑设计说明 2
2.1 建筑平面设计 2
2.1.1使用部分的设计 2
2.1.2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 2
2.2建筑立面设计 3
2.2.1

活动中心的立面设计 3
2.2.2立面处理 3
2.3建筑剖面设计 4
2.3.1房屋的高度、剖面形状及房屋层数的确定 4
2.3.2楼梯在剖面图中的位置 4
2.4建筑防火设计 5
2.5建筑构造概论 5
第3章结构设计说明 7
3.1工程设计资料 7
3.2结构布置方案及结构选型

 7
第4章框架结构设计 9
4.1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9
4.2 重力荷载计算 10
4.2.1 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表准值 10
4.2.2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10
4.2.3梁、柱、墙、窗、门重力荷载计算 10
4.2.4重力荷载代表值 11
4.3 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12
4.4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15
4.4.1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15
4.4.2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 24
4.5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32
4.5.1.计算单元 32
4.5.2.荷载计算 33
4.4.3内力计算 36
4.4.4横向框架内力组合 45
4.6框架梁的设计 60
4.6.1.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60
4.6.2.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64
4.7框架柱的设计 64
4.7.1.剪跨比和轴压比验算 65
4.7.2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5
4.7.3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68
第5章构件设计 69
5.1板的设计 69
5.1.1荷载设计值 69
5.1.2计算跨度 70
5.1.3弯矩计算 70
5.1.4配筋计算 71
5.2 楼梯设计 73
5.2.1梯段板设计

 74
5.2.2 平台板设计 74
5.2.3平台梁设计 75
第6章基础设计 77
6.1 A柱的基础设计 77
6.1.1确定A柱的基底尺寸

 77
6.1.2软弱下卧层验算 78
6.1.3设计A柱基础 78

/>6.2  柱的基础设计 80
6.2.1确定的基底尺寸 80
6.2.2软弱下卧层验算 81
6.2.3设计B柱基础 81
6.3基础配筋计算: 84
6.3.1.A柱配筋计算 84
6.3.2.B柱配筋计算 85
结论 87
致谢 88
参考文献 89
附录1 90
附录2 98

/>////////////////////////////////////////////////////////////////////////////

建筑图:
建施01:建筑设计总说明.DWG(CAD文件)
建施02:一层平面

图.DWG(CAD文件)
建施03:二层平面图.DWG(CAD文件)
建施04:三层平面图及标准层平面图.DWG(CAD文件)
建施05:I-I剖面图.DWG(CAD文件)
建施06:1-9轴立面图.DWG(CAD文件)
建施06:9-1轴立面图.DWG(CAD文件)
建施07:A-D轴立面图.DWG(CAD文件)

/>////////////////////////////////////////////////////////////////////////////
结构图:
结施01:结构设计总说明.DWG(CAD文件)
结施02:5轴框架配筋图.DWG(CAD文件)
结施03:8层结构布置图.DWG(CAD文件)
结施04:基础平面布置图及配筋图.DWG(CAD 文件)
结施05:楼梯结构布置图及配筋图.DWG(CAD文件)

/>////////////////////////////////////////////////////////////////////////////

(完整)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原则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原则 1 剪力墙布置原则 (1)剪力墙的位置: 1)遵循均匀、分散、对称和周边的原则。 2)剪力墙应沿房屋纵横两个方向布置。 3)剪力墙宜布置在房屋的端部附近、平面形状变化处、恒荷载较大处以及两端楼(电)梯处,在结构中部尽量减少剪力墙的布置量。 4)在平面布置上尽可能均匀、对称,以减小结构扭转。不能对称时,应使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接近。 5)沿高度均匀变化;在竖向布置上应贯通房屋全高,使结构上下刚度连续、均匀。 6)多均匀长墙(增加抗侧刚度和减少剪力墙数和混凝土用量),少短墙(抗震性差);可布置成单片形(不少于三道,长度不超过8m)、L形、T形、工字形、十字形或筒形最佳,H/L≥2, 少复杂形状转折。 7)洞口布置在截面中部,避免布置在剪力墙端部或柱边。 (2)剪力墙的间距: 为了保证楼(屋)盖的侧向刚度,避免水平荷载作用下楼盖平面内弯曲变形,应控制剪力墙的最大间距。 (3)剪力墙的厚度: 剪力墙厚度取值由以下因素确定: 1)通过结构分析,在满足最大层间位移、周期比、位移比的各项指标确定每层剪力墙的厚度; 2)不同抗震等级的轴压比的限制; 3)构造性及稳定性要求(而稳定性一般会满足); 对于普通的住宅建筑在7度或8度地区,墙厚大多情况下是按稳定性和构造要求所控制的; 首先剪力墙厚度应满足《高规》7.2.1条7.7.2条规定(其实是高厚比要求),当不能满足上面几条的时候应按《高规》附录D 计算墙体的稳定,从大量工程实例看, 按《高规》附录D 计算的墙厚比《高规》7.2.1条7.7.2条规定的小得多。故稳定性一般会满足;此时剪力墙墙厚主要由构造与施工要求控制。 建筑物高度在百米以下时剪力墙厚度一般取200~300mm (3)剪力墙的墙肢长度: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13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

13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 内容简介本设计是通江小区高层住宅楼设计。本设计由四大部分组成: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计概算及施工组织设计。本设计的建筑为13层,建筑面积为11994.84 。第一层至第十三层都为住宅。主体结构高度36.4m,建筑总高度40.0m。本设计按7度抗震设防,主体为框...

内容简介

本设计是通江小区高层楼设计。本设计由四大部分组成: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计概算及施工组织设计。 本设计的建筑为13层,建筑面积为.84 。第一层至第十三层都为。主体结构高度36.4m,建筑总高度40.0m。本设计按7度抗震设防,主体为—剪力墙结构,楼板及屋面现浇,室内地面为瓷砖地面,厕所为缸砖地面。内墙采用200厚陶粒空心砌块砌筑,普通抹灰;外墙采用400mm厚陶粒空心砌块砌筑,装饰为贴瓷面砖。 内部设有三部楼梯和三部电梯,在楼梯间和电梯间布置剪力墙,为增强整体刚度,考虑在底部设置加强区。屋面采用有组织排水。 施工组织设计科学、规范,使建筑施工活动协调有序,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争创优质的效果。 该设计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新规范、新标准进行,所有数据及图表均依据规范要求,设计力求准确、经济、美观。


文件组成及目录
建筑图:
建施01:底层平面图.dwg
建施03:标准层平面图.dwg
建施05:正立面图.dwg
建施09:1-1剖面图.dwg
结构图:
结施01:标准层顶板配筋图.DWG
结施02:标准层顶梁配筋图2.DWG
结施03:标准层柱配筋图2.DWG
结施04:剪力墙2.DWG
结施

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设计

摘要 本设计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约31029㎡,地处8度抗震设防区域,场地土为Ⅱ类,施工设计是本设计的重点,本设计的内容主要有:建筑特征:内墙面:厨房、卫生间墙面为水泥砂浆拉毛墙面、管道井为水泥砂浆墙面,其余为水泥石膏砂浆抹面刮白墙面。顶棚:室内所有房间为水泥石膏砂浆抹面瓜白顶棚,电梯前室为纸面石膏板吊顶。楼地面:住宅楼室内地面、楼梯间及楼梯为1:2.5水泥砂浆露面。油漆:予埋铁件外露金属材料刷红丹防锈漆二道。钢筋:φ为HPB235级钢筋,φ为HRB335级钢筋,为HRB400级钢筋和冷轧带肋钢筋。 钢筋接头:钢筋接头为直螺纹连接和焊接连接。焊条:HPB235热轧钢筋与HPB235热轧钢筋之间焊接用E43型,HRB335热轧钢筋与HRB335热轧钢筋之间焊接用E50型,HRB400热轧钢筋用E55型。砌体:砌体砌筑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填充墙均为烧结黏土空心砖,外墙300mm厚,内墙200mm厚及100mm厚。填充墙长度≥5m时,墙体中间增设卧梁,填充墙长度≥4m时,在墙高中部增设构造柱,填充墙与框架柱、构造柱必须拉结,按规范要求设置拉结筋。安装工程:生活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污水排放系统,雨水排放系统,采暖系统,排放烟系统,照明系统,动力配电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综合布线及电话,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连接保护系统。 关键词:施工设计主体工程安装

Abstract This design for all the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high-rise residential, with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about 31029 ㎡. Located in 8 degree seismic fortification area, site Ⅱclass for soil types.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is the design key point.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design:Features: metope inside: the kitchen, toilet metope for cement mortar roughcast walls, conduit well cement mortar metope, the rest for cement mortar plaster gypsum scrape white metope.Ceiling: indoor all the room for the mortar cement gypsum plaster melon white ceiling, elevator plasterboard condole room for before.Floors: building indoor ground, stair and stair of 1:2.5 cement mortar appearances.Paint: to bury iron castings exposed metal materials brush paint two word turns. HPB235 level for reinforced: φHRB335 level for reinforcing steel bar and reinforced HRB400 reinforced and level, for cold rolled ribbed bars. Reinforced joint: reinforced joint for straight thread connecting and welding connection.HPB235 hot-rolled steel welding: with HPB235 hot-rolled steel welding E43 type, with between HRB335 hot-rolled steel and HRB335 hot-rolled steel welding E50 type, with between HRB400 reinforced with hot E55 Masonry: masonry laying quality control level for class B, filling, wall all for sintering clay hollow bricks, exterior wall 200 thick thick, 300 and 100 thick type.Fill walls length, wall was p, adding lie among beam filling wall length 4m, in wall p division, fill walls and adding construction.but frame column, Rachel, press construction.but must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s set Rachel muscle.Installation: the drinking water systems, fire water supply system, and sewage system, rainwater drainage system, heating system, and discharge smoke system, lighting systems,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cable TV system, integrated wiring and telephone,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and equipotential connection protection system. Keywords: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The main project Installation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结序号术语涵义 1 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 2 房屋高度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3 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4 剪力墙结构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5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6 板柱-剪力墙结构由无梁楼板与柱组成的板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7 筒体结构由竖向筒体为主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层建筑结构。筒体结构的筒体分剪力墙围成的薄壁筒和由密柱框架或壁式框架围成的框筒等。本规程涉及的筒体结构主要包含以下两种:1框架-核心筒结构:由核心筒与外围的稀柱框架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2筒中筒结构:由核心筒与外围框筒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 8 混合结构本规程涉及的混合结构是指由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筒体(或剪力墙)所组成的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层建筑结构。 9 转换结构构件完成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的结构型式转变或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结构布置改变而设置的结构构件,包括转换梁、转换桁架、转换板等。 10 转换层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 11 加强层设置连接内筒与外围结构的水平外伸臂(梁或桁架)结构的楼层,必要时还可沿该楼层外围结构周边设置带状水平梁或桁架。 高规2.2 符号 高规3 荷载和地震作用 高规3.1 竖向荷载 极限状态:当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则称此特定状态为结构对该功能的极限状态。设计中的极限状态往往以结构的某种荷载效应,如内力、应力、变形、裂缝等超过相应规定的标志为依据。 极限状态分类:结构的极限状态在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一般是以结构的内力超过其承载能力为依据;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一般是以结构的变形、裂缝、振动参数超过设计允许的限值为依据。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在当前的设计中,有时也通过结构应力的控制来保证结构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例如地基承载力的控制。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当考虑短期效应时,可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分别采用荷载的标准组合或频遇组合,当考虑长期效应时,可采用准永久组合。增加的频遇组合系指永久荷载标准值、主导可变荷载的频遇值与伴随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涉及章节:第一章——第二章 一、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注重概念设计,重视结构选型与平、立面布置的规则性,择优选用抗震和抗风好且经济的结构体系,加强构造措施。在抗震设计中,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能,使整个结构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结构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 l )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 ( 2 )应避免因局部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破坏。 ( 3 )对可能的薄弱部位要采取加强措施。 ( 4 )结构选型与布置合理,避免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 ( 5 )宜具有多道抗震防线。 2.什么是结构的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指根据理论与试验研究结果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国内外历次大地震及风灾的经验教训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物概念设计阶段中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尤其是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将起决定性作用。国内外许多规范和规程都以众多条款规定了结构抗震概惑设计的主要内容。 规程JGJ--2002 在总则中强调了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性,旨在要求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特别重视规程中有关结构概念设计的各条规定,设计中不能陷人只凭计算的误区,认为不管结构规则不规则,只要计算通得过就可以。结构的规则性和整体性是概念设计的核心。若结构严重不规则、整体性差,则仅按目前的结构设计计算水平,难以保证结构的抗震、抗风性能,尤其是抗震性能。 现有抗震设计方法的前提之一是假定整个结构能发挥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在此前提下,才能以多遇地震作用进行结构计算、构件设计并加以构造措施,或采用动力时程分析进行验算,达到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不倒塌的目标。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目标是使整体结构能发挥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避免结构出现敏感的薄弱部位,地震能量的耗散仅集中在极少数薄弱部位,导致结构过早破坏。 结构概念设计是一些结构设计理念,是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例如,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要求“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思想和结构设计应尽可能地使结构“简单、规则、均匀、对称”的设计原则,都属于概念设计的范畴。结构概念设计有一些有明确的标准,有量的界限,有一些可能只有原则,需要设计人员设计时认真领会,并结合具体情况创造发挥。 3.高层建筑结构的选型要注意什么问题? 根据房屋高度、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结构材料和施工技术等因素考虑其适宜的结构体系。这个结构体系应符合以下要求: ―满足使用要求; ―尽可能地与建筑形式相一致; ―平面和立面形式规则,受力好,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 ―施工简便; ―经济合理。 4.结构选型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 l )选择合适的竖向承重结构; ( 2 )选择合适的水平承重结构; ( 3 )选择合适的基础结构。 高层建筑的竖向承重结构有框架、剪力墙、框架一剪力墙、筒体等多种形式,水平承重结构有单向板肋形楼盖、双向板肋形楼盖、井式楼盖、密肋楼盖、无梁楼盖等多种形式,基础结构有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等多种形式。为了要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要求对各种结构的受力特点及适用范围有较好的了解 5.高层建筑能够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吗?答: 近年来兴起的短肢剪力墙结构,有利于住宅建筑布置,又可以进一步减轻结构自重。但是,高层住宅中,剪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也成为所有建筑企业都必须要关注的话题,框架剪力墙结构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研究日益深入,因此分析框架剪力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框架剪力结构的受力情况以及在抗震方面的优势;然后分析了影响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确定能够充分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最佳参数,为建筑物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数据。 框架剪力墙结构;受力特点抗震性能影响因素 前言 框架剪力结构简称框剪结构,它主要是在框架结构中设计一定的剪力墙。框剪结构既能满足使用者对使用空间的要求,又能满足建筑物对侧向刚度的要求;充分发挥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的优势,使建筑物的安全性能以及抗震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通过对发生的多次地震的数据进行调查可以发现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高于框架结构或者是剪力墙结构。研究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找出对其抗震性产生影响的因素。确定最佳的参数,增强框架剪力结构的抗震性能,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一、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以及抗震性能 框架结构是由梁或者支柱发挥作用抵抗使用过程中的垂直方向的载荷,为使用者提供充足的使用空间;而剪力墙结构是通过钢筋混凝土墙体来承担水平方向的载荷,如风、地震等。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综合利用框架以及剪力墙,吸收两者的优势进行互补。在建筑物的底部,剪力墙发生的位移非常小,承担着大部分的水平载荷作用,使框架结构发生弯曲变形;而在建筑物上部,剪力墙在框架的作用下发生变形,框架与剪力墙两者共同抵抗水平载荷的作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使建筑物各层之间的作用力趋于平衡,使建筑物的刚度以及承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地震时各层之间位移非常小,建筑物变形很小,使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抗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地震危害性非常轻,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是框架与剪力墙结构共同作用,相互协调来承担地震时的水平力,大大增大了水平力的承受范围,使地震的破坏力降低,减轻了地震的危害,这一优势在汶川大地震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很好的延展性,配筋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使用率非常高,极大的提高了墙体的延展性,使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影响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

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框架结构

常用结构体系 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房屋有框架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四种主要的结构体系。 1、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房屋(是由梁、柱组成的框架承重体系,内、外墙仅起围护和分隔的作用。 框架结构的优点是能够提供较大的室内空间,平面布置灵活,因而适用于各种多层工业厂房和仓库。缺点:在水平荷载下表现出抗侧移刚度小,水平位移大。因此,框架结构房屋一般不超过15层。 2、剪力墙结构

剪立墙结构示意图广州白云宾馆 当房屋层数更多时,水平荷载的影响进一步加大,可采用剪力墙结构,此种结构的刚度较大,在水平荷载下侧移小,但平面布置不灵活,适用于15〜35层的小开间的民用建筑高层房屋。 广州白云宾馆(33层、112M>采用的就是剪力墙结构。 3、框架——剪力墙结构 为了弥补框架结构随房屋层数增加,水平荷载迅速增大而抗侧移刚度不足的缺点,可在框架结构中增设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形成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房屋中,框架负担竖向荷载为主,而剪力墙将负担绝大部分水平荷载。多用于16〜25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如办公楼、旅馆、公寓、住宅及工业厂房〉。 4、筒体结构 简体结构是将剪力墙集中到房屋的内部和外围形成空间封闭筒体,使整个结构体系既具有极大的抗侧移刚度,又能因剪力墙的集中而获得较大的空间,使建筑平面获得良好的灵活性,因为抗侧移刚度较大,适用于更高的高层房屋(>30 层,>100m>o 筒体结构有单筒体结构(包括框架核心筒和框架外框筒〉、筒中筒结构和成束筒结构等三种形式(图7-2>o

横向框架承重 横向框架承重布置方案是板、连系梁沿房屋纵向布置,框架承重梁沿横向布置(图7-3>,有利于增加房屋横向刚度。缺点是因为主梁截面尺寸较大,当房屋需要较大空间时,其净空较小。 纵向框架承重 纵向框架承重布置方案是板、连系梁沿房屋横向布置,框架承 重梁沿纵向布置。优点是通风、采光好,有利于楼层净高的有效 利用,可设置较多的架空管道,故适用于某些工业厂房,但因其 横向刚度较差,在民用建筑中一般采用较少。

高层建筑结构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低层、多层建筑结构相比较,结构专业在各专业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不同结构体系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平面的布置、立面体形、楼层高度、机电管道的设置、施工技术的要求、施工工期长短和投资造价的高低等。其主要特点有: 1.水平力是设计主要因素 在低层和多层房屋结构中,往往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控制着结构设计。而在高层建筑中,尽管竖向荷载仍对结构设计产生重要影响,但水平荷载却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建筑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建筑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是与建筑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一定高度建筑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着结构动力性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 2.侧移成为控指标 与低层或多层建筑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层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向变形迅速增大,与建筑高度H的4次方成正比。 另外,高层建筑随着高度的增加、轻质高强材料的应用、新的建筑形式和结构体系的出现、侧向位移的迅速增大,在设计中不仅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还要求具有足够的抗推刚度,使结构在水平荷载下产生的侧移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否则会产生以下情况:

(1)因侧移产生较大的附加内力,尤其是竖向构件,当侧向位移增大时,偏心加剧,当产生的附加内力值超过一定数值时,将会导致房屋侧塌。 (2)使居住人员感到不适或惊慌。 (3)使填充墙或建筑装饰开裂或损坏,使机电设备管道损坏,使电梯轨道变型造成不能正常运行。 (4)使主体结构构件出现大裂缝,甚至损坏。 3.抗震设计要求更高 有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除要考虑正常使用时的竖向荷载、风荷载外,还必须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做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4.减轻高层建筑自重比多层建筑更为重要 高层建筑减轻自重比多层建筑更有意义。从地基承载力或桩基承载力考虑,如果在同样地基或桩基的情况下,减轻房屋自重意味着不增加基础造价和处理措施,可以多建层数,这在软弱土层有突出的经济效益。 地震效应与建筑的重量成正比,减轻房屋自重是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有效办法。高层建筑重量大了,不仅作用于结构上的地震剪力大,还由于重心高地震作用倾覆力矩大,对竖向构件产生很大的附加轴力,从而造成附加弯矩更大。5.轴向变形不容忽视 采用框架体系和框架——剪力墙体系的高层建筑中,框架中柱的轴压应力往往大于边柱的轴压应力,中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大于边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当房屋很高时,此种轴向变形的差异将会达到较大的数值,其后果相当于连续梁中间支座沉陷,从而使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值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

各类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

各类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城市中。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是其基础,对于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各类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 一、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它由柱、梁和框架组成。框架结构的适用范围很广,可以适用于高层住宅、办公楼、商业综合体等多种建筑类型。框架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稳定性好、刚度大、施工方便、适应性强等。但是,框架结构的缺点是容易产生振动和变形,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强其抗震性能。 二、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是一种以筒体为主体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抗震性能强。筒体结构适用于高层住宅、酒店、办公楼等建筑类型。筒体结构的优点是施工方便、空间利用率高、造价低等。但是,筒体结构的缺点是空间布局不够灵活,不能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三、框剪结构 框剪结构是一种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结构 体系。框剪结构的适用范围很广,可以适用于高层住宅、办公楼、商业综合体等多种建筑类型。框剪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稳定性好、抗震性能强、空间利用率高等。但是,框剪结构的缺点是施工难度大、建造

成本高等。 四、框架-筒体结构 框架-筒体结构是一种结合了框架结构和筒体结构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它的特点是结构稳定性好、抗震性能强、空间利用率高、造价低等。框架-筒体结构适用于高层住宅、商业综合体等建筑类型。但是,框架-筒体结构的缺点是施工难度大、建造成本高等。 五、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是一种以核心筒为主体的高层建筑结构 体系。它的特点是结构稳定性好、抗震性能强、空间利用率高、施工方便等。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适用于高层住宅、商业综合体等建筑类型。但是,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缺点是建造成本高、空间布局不够灵活等。 综上所述,各类高层建筑结构体系都有其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建筑类型、使用需求、地理环境等因素进行选择。在选择结构体系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优缺点、施工难度、建造成本等因素,以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体系 王轶杰11建筑2班2020331210224 高层建筑常见结构体系有以下几种:纯框架体系、纯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体系组合,其中体系组合又分以下几种:框支剪力墙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框架—筒体体系、筒中筒体系、束筒体系。 纯框架体系: 结构特点——整个结构的纵向和横向全数由框架单一构件组成的体系,框架既承担重力荷载,又承担水平荷载,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该体系侧向刚度小、水平位移大。 适用范围——在高烈度地震区不宜采纳,目前,要紧用于10~12层左右的商场、办公楼等建筑。 实例分析: 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采纳的是框架结构,在平 面布置上,通过合理的柱网散布,将平面布置灵 活,而且提供了较大的内部空间,布置上受限制 也就减少了。 纯剪力墙体系: 结构特点——该体系中竖向繁重结构全数由一 系列横向和纵向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所组成,剪 力墙不仅经受重力荷载作用,而且还要经受风、 地震等水平荷载的作用,该体系侧向刚度大、侧 移小,属于刚性结构体系。 适用范围——理论上讲该体系可建造上百层的 民用建筑,但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看,地震区的剪力墙体系一样操纵在35层、总高110m为宜。 实例分析: 广州白云宾馆,该建筑共33层, 横向布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纵 向走廊的两遍也为钢筋混凝土剪 力墙,墙厚沿高度由下往上慢慢 减小,混凝土强度品级也随高度 而降低。

筒体体系: 结构特点——由框架或剪力墙合成竖向井筒,并以各层楼板将井筒四壁彼此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空间构件,可将受力构件集中,形成较大的室内空间。 适用范围——超高层建筑都用筒体结构。 实例分析: 美洲银行中心,由密集立柱围合成 的空肚式筒体,属于一个矩形内筒 外框架,拥有筒体结构要紧的特点, 内部空间大,而且平面布局也能超 级灵活。 体系组合中体系: 框支剪力墙体系: 结构特点——建筑上部采纳剪力 墙结构,下部份采纳框架体系来知 足建筑功能对空间利用的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于高层旅馆、高层综合楼 实例分析: 北京粮食公司高层商店住宅,在底层,那么 作为框支剪力墙,使标准层中间6道横向剪 力墙不落地面做成框架,形成较大空间作为 商店营业厅用。 框架—剪力墙体系: 结构特点——框架中布置剪力墙,并使楼 板与框架有靠得住连接的结构体系。竖向荷 载由剪力墙和框架承担,水平荷载由剪力墙 承担。 适用范围——绝大多数高层建筑都为框架剪力墙结构,15~25层较多,非地震区120m,7度区可达100m,8度区90m,9度区40m。 实例分析: 北京民族饭馆,从平面图上能够看出, 该层平面在框架的的基础上增加了必 然数量的纵、横向剪力墙,图上左侧 和右边各有几处剪力墙,竖向荷载由 框架柱和剪力墙一起承担,水平荷载 那么要紧由刚度较大的剪力墙来经

小高层住宅结构设计

小高层住宅结构设计 摘要:我国小高层建筑发展迅速,住宅小高层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小高层的结构体系日趋多样化,如何在设计过程中使结构方案经济合理已成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高层住宅结构形式基础设计优化设计 前言:在建筑范畴,习惯上把8—12层的建筑称为小高层。小高层设计时如何把握好合理性,经济性至关重要。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合理把握关键部位及次要构件,什么地方应加强,什么地方可以放松,对于整个建筑物保证安全及降低造价影响巨大,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设计中要不断提高及改进的。因此,根据建筑功能选择结构受力特性良好、经济性能优越的结构体系方案,成为结构设计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内容。 一、小高层住宅结构的基本结构形式 1.1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的特点是开间大、灵活性好、抗震性能较好,造价较低,但由于柱截面大于隔墙厚度而造成柱角外凸,影响家具的布置和美观,有时由于住宅中房间分隔的不规则性又造成柱网的难以布置。 1.2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就组成了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它是小高层住宅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主体结构型式。其特点是平面灵活,适用性强,结构合理,能使框架、剪力墙两种有不同变形性能的抗侧力结构很好地协同发挥作用。 1.3大开间剪力墙结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建造的小开间剪力墙体系住宅在建筑功能上的局限性变得日益明显。从强度方面看,小开间结构中墙体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过多的剪力墙布置还会导致较大的地震力,增加工程费用。另外,由于结构自重较大,也增加了基础的投资,因此,大开间剪力墙应运而生。承重墙的开间达到4.5m—7.5m,进深达到7.5m—11m,室内一般无承重的横墙和纵墙,可以按照住户的不同要求灵活分隔,随着家庭的变化还可重新布置。

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设计及施工

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设计及施工 摘要:剪力墙结构是装配式建筑物的主要支撑点,具备结构灵活、绿色节能环保的双重特性以高层建筑为例子,以脚注建筑专业设计原理为指导,在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制下,框架部分选用浇筑工艺设计,给出剪力墙结构布局及装配式等建筑专业设计和施工方案。同时,为提升工程施工控制,从施工计划方法,在起吊顺序方面,改善和创新工程施工方式,完成剪力墙结构设计的规范化。低消耗设计方案,提升工程施工流程的效率。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套筒规格注浆连接;接缝处连接;施工技术 引言 剪力墙结构是混凝土预制构造,是剪力墙的具体受力梁、板等整体或部分选用预制墙板。重合梁、重叠板根据节点卡扣结构方式和后浇混凝土产生具备很强的承载能力。稳定的建筑构造是在过去剪力墙的前提上设定剪力墙装配式,以提升装配式建筑构造的侧向弯曲刚度,提升空间操作灵活性,填补高层建筑剪力墙的不足。 一、设计案例简述 本文以某产业园区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楼高18层。地底有双层地下室和停车库。工程建筑长度、总宽、高宽比分别为61.58m.14.65m.52.50m。全部工程建筑展现大底盘较长结构类型,路面分裂、地底无缝拼接,多塔结构类型。装配式分布范畴为2-18F,主要装配式包含现浇箱梁板。选定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案使用期限为50年。抗震设防选用规范C类,地震烈度预置为6°,基本地震瞬时速度预置为0.05g,场地类别属于II类。 二、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案 (一)结构管理体系决定

选定多层建筑选用预制构件框架-剪力墙结构管理体系。设计方案时,应依 据《预制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标准规定,融合预制构件整体工程建筑的结构特点,选用结构管 理体系,遵循少规格型号、多组合的标准。HPB300.HRB400型结构建筑钢筋,1- 2F底部结构加固区选用预制混凝土,地下室底板.现浇板.柱.桩承台.墙体混凝土 的强度等为C35,垫层混凝土的强度级别为C15,采用Q235B.Q345B钢;构造木 地板选用预制构件+浇筑,薄厚60~80mm;墙体选用预制构件夹心保温墙板,墙面 总薄厚为300mm,各自选用60mm.400厚混凝土防护层复合型XPS板保温隔热板, 与200mm厚浇筑剪力墙墙体重合,搭建夹心隔热保温重合墙体。部分剪力墙内外 墙选用预制构件加工工艺,板墙薄厚为200mm,单双排地脚螺栓左右连接方式剪 力墙板水平缝。地下室混凝土楼板和层层混凝土楼板选用混凝土现浇楼板,顶板。地下2层和层楼板厚度为120mm,内层楼板厚度为1-17F[1]。 (二)剪力墙结构布局计划方案 在平面图分析全过程中,叠加剪力墙结构的一个关键标准是在达到加工工艺 和工程施工可行性分析的条件下控制装配率指标值,并充分考虑中后期预制件构 件运送环节中是否比较有限的高段,如预制构件净重、规格型号和原材料的明确。本工程项目卫生间,波动窗板和楼梯平台板选用浇筑木地板,其余部分为钢管桁 架累加板,双向板分拆,充分考虑前室管路繁杂,累加木地板薄厚为140mm,累 加梁无建筑钢筋。浇筑剪力墙周边无外模两层累加梁电梯井,其余部分选用累加 剪力墙,室内楼梯墙体选用外墙挂板方式,分析时要留意累加剪力墙,后浇混凝 土段距离会影响装配率的测算。 为明确高层住宅装配整体剪力墙浇筑预制构件的标准和界限,JGJ1-2014将 依照等同于浇筑的标准开展设计测算。首先,浇筑房间设计剪力墙,搭建预制构 件整体架构,随后融合预制件构件的范畴分拆预制构件,进行剪力墙结构的总体 设计方案。 1浇筑剪力墙布局

框架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中总地震倾覆力矩比

一直一来,总是不断有人提出地震倾覆力矩比问题,包括图审单位,设计院总工等。今天又有家图审单位提出类似问题,说应该每层均满足地震倾覆力矩比50%要求,当然责任人应该首先归《高规》编写者。 1、对于该条,《高规》8.1.3条: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8.1.3条条文解释说明中也没有提起总的地震倾覆力矩是指结构底部(即PKPM地震倾覆力矩比中地面以上第一层)还是每一层。反倒在《高规》7.1.2条第二款中,涉及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倾覆力矩比,明确提起为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规范原文是: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现在产生分歧点就是总地震倾覆力矩和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 2、笔者在过去做设计的过程中,把握尺度有个渐变的过程。开始是尽量满足每层均达到地震倾覆力矩比50%要求,然后是地面以上第一层满足地震倾覆力矩比50%的要求,再到现在是满足底部加强区满足地震倾覆力矩比50%的要求。《施岚青》中提起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是指在剪力墙底部的一定高度内,适当提高承载力和加强抗震构造措施。弯曲型和弯剪型结构的剪力墙,塑性铰一般在墙肢的底部,将塑性铰范围及其以上的一定高度范围作为加强部位,对于避免墙肢剪切破坏、改善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是非常有用的。为了剪力墙应具有足够的延性,剪力墙塑性铰出现后,剪力墙底部塑性铰范围内应加强构造措施,提高其抗剪切破坏的能力。以次类比,把这个概念运用到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笔者再联想到06年在杭州做的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和一个临安接近100米的高层办公楼,为这个问题电话请教过浙江省城建院的王银根总工程师,他的意见也是最好底部加强区满足50%这个要求,所以笔者在后来的设计过程中,都是按照底部加强区满足50%来控制的。因为像刚才提到的那个接近100米的高层办公楼,除非加很多墙,是不可能满足每层都达到50%要求的。 3、现在终于找到了书面的,明确的说明了。是《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技术问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3.11条,原文摘抄如下。问题是:当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时,剪力墙数量不足(高度没有超过框架限制高度时),是否按框架计算配筋?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当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40%时,《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中要求按不设剪力墙的框架结构进行补充计算,并按不利情况取值,此规定可否作为施工图审查的论据?框剪结构中,上部有少部分楼层有剪力墙承受弯矩少于50%情况,此时,框架设计等级该怎么处理? 答:(1)框剪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按框架结构确定,按实际布置的框架剪力墙建模计算,结构总信息填框剪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可比单纯框架结构适当提高。 “当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小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40%时,尚应按不设剪力墙的框架结构进行补充计算,并按不利情况取值。”此条文来自《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施工图审查不作为强制性条文,可按一般要求对待。设计人应执行该条文规定。(2)框剪结构应按基本振型下的底部地震总倾覆力矩比例进行判定。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在上部承担地震作用减少,符合框剪结构工作特点。框剪结构若抗侧刚度若沿竖向没有突变,在底部加强区以上,少数楼层剪力墙承受的总倾覆力矩少于50%,框架抗震等级按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考虑。 笔者另:《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新版本已经对11.2.4条做了修改,新内容如下: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当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尚应按《高规》第6.1.7条和第8.1.3条的规定进行补充计算,并按不利情况取值。笔者这本书是设计院最近发的,书中有不少修改,既然是修改,就有修改的道理。但为了结构

框支剪力墙与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要点 框支剪力墙结构是指:当有的高层建筑为了满足多功能、综合用途的需要,在竖向,顶部楼层作为住宅、旅馆;中部楼层作为办公用房;下部楼层作为商店;餐馆、文化娱乐设施。不同用途的楼层,需要大小不同的开间,从而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 上部楼层采用剪力墙结构以满足住宅和旅馆的要求; 中部办公楼用房则需要中、小室内空间同时存在,则宜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来满足其要求; 底部作为商店等用房则需要有尽量大的空间,则宜加大柱网,尽量减少墙体。 上述要求与结构的合理布置正好相反,以高层建筑的受力规律,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楼层的受力相对要小得多,正常的结构布置应当是下部刚度要大,墙体应多,柱网应密,到上部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二者正好矛盾。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就出现了底层大空间的框支剪力墙结构。 框支剪力墙结构由于底部与上部结构的刚度产生突变。故在所发生的地震中,其破坏都较严重,抗震性能较差,故在设计中要特别加以注意,设计中要考虑两个关键问题: (1)保证大空间有充分的刚度,防止竖向的刚度过于悬殊: (2)加强转换层的刚度与承载力,保证转换层可以将上层剪力可靠地传递到落地墙上去。 一、主要构件 1.楼盖构件:板和梁。 2.转换层以上的抗震墙及落地抗震墙。 3.作为不落地抗震墙的转换构件.一般为框架梁、柱形成框支抗震墙 4.转换层楼板,即转换层楼盖。 二、结构布置的基本要求 1.在高层建筑结构的底部,当上部楼层有部分竖向构件(抗震墙、框架柱)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时,应设置结构转换层,在结构转换层布置转换层结构构件。转换结构的构件可采用梁、桁架、空腹桁架、箱形结构、斜撑等;非抗震设计和6度抗震设计时可采用厚板,7、8 度抗震设计的地下室的转换构件可采用厚板。

高层建筑结构定义

一 1.高层建筑结构定义:大于等于十层或超过28米的混凝土结构民用建筑 2.高建结构受力及变形特点,设计时考虑问题:高建结构可设想成为支承在地面上的竖向悬臂构件,承受着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作用。特点:a水平荷载称谓设计的决定性因素(地震作用风荷载)b侧移成为设计的控制指标c轴向变形的影响在设计中不容忽视d延性成为结构设计的重要指标e结构材料用量显著增加 3.从结构材料区分高建结构类型,特点:a砌体结构取材容易、施工简便、造价低廉等优点,但由于砌体是一种脆性材料,其抗拉、抗弯、抗剪强度均较低,抗震性能较差,现代高层建筑很少采用无尽砌体结构建造b混凝土结构取材容易、耐久性和耐火性好、承载能力大、刚度好、节约钢材、降低造价、可模性好以及能浇制成各种复杂的截面和形状等优点,现浇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还具有整体性好,经过合理设计,可获得较好的抗震性能。但由于其结构自重大,导致构件截面较大,占用较大的面积。此外其施工施工工序复杂、建造周期长、受季节影响c钢结构具有材料强度高、截面小、自重轻、塑性和韧性好、制造简便、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在高层建筑中有广泛应用。但由于高层建筑钢结构用钢量大,造价高,再加之因钢结构防火性能差,需要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增加造价。其应用还收钢铁产量和造价限制d钢混结构具有告诫够自重轻、截面尺寸小、施工进度快、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同时还兼具混凝土结构刚度大、防火性能好、造价低的优点。 二 4.高建混凝土结构体系,其优缺点、受力特点和应用范围:a框架结构体系优点: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获得较大空间;建筑立面易处理;结构自重较轻;计算理论比较成熟;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造价较低缺点:其侧向刚度较小或在框架结构房屋的高度较大时,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较大b剪力墙结构体系优点:此结构房屋的楼板直接支承在墙上,房间墙面及天花板平整,层高较小;剪力墙的水平承载力和侧向刚度均很大,侧向变形较小缺点:结构自重较大,建筑平面布置局限性大,较难活的大的建筑空间c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优点:充分发挥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和剪力墙结构侧向刚度大的特点 5.框-剪结构和框-核心筒结构有何异同?框-核心筒结构和框筒结构有何区别?带加层高层建筑结构与框-核心筒结构有何不同?特点及协同工作原理类似,水平布置灵活。框-剪侧向刚度大,框-核心筒有较大的水平承载力。加强层(伸臂-核心筒)结构具有更大的侧向刚度和水平承载力 6.高建结构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结构平面布置要求?变形缝设置?1除了应根据房屋高度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外,尚应对结构平面和结构竖向进行合理的总体布置。结构总体布置时,应综合考虑房屋的使用要求、建筑美观、结构合理以及便于施工等因素2 高建结构平面布置应有利于抵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受力明确,传力直接,力求均匀对称,减少扭转的影响。在地震作用下,建筑平面力求简单、规则、但风向荷载作用下可适当放宽a在高层建筑的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宜使结构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b高层建筑宜选用风作用效应较小的平面形状c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钢混高层建筑,其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d抗震设计的B级高度钢混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度建筑,其平面布置应简单、规则、减少偏心e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3 沉降缝,将二者分成独立的结构单元,各部自由沉降;伸缩缝,后浇带可设在框架梁和楼板的1/3跨处,设在剪力墙洞口上方连梁跨中或内外墙连接处;防震缝,为了防止防震缝两侧建筑物在地震中相碰撞,防震缝必须留有足够框读,防震缝净框度原则上应大于两侧结构允许的水平位移之和 7.高层建筑结构竖向布置基本原则?符合要求?基本原则为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将高层建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