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中国民族民俗答案

第三章中国民族民俗答案

第三章中国民族民俗答案
第三章中国民族民俗答案

第三章中国民族民俗

一、判断题(正确答案“A”标注,错误答案用“B”标注)

1.民俗是人类的伴生物,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A )

2.大襟右衽是汉族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 A )

3.那达慕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传统盛会,多在每年春夏季节举行。( B ) 4.到藏族人家做客,喝酒时要遵循“三杯一口”的规矩。( B )

5.傣族最有特色的建筑是吊脚楼。(B)

6.鼻箫是土家族独特的乐器。( B )

7.客人进人蒙古包后,忌讳坐在蒙古包的东北角。( B )

8.壮族早年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A)

9.火塘是藏族家庭起居活动的中心。(B)

10.长期以来,对汉族民居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风水术”定下的范式。( A )

二、单项选择题(40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

1.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 A )的特点。

A.东南密西北疏 B.东南疏西北密 c.东西密南北疏 D.东西疏南北密2.下列传统节日中,未作为全国性法定节日的是( A )。

A.元宵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3.被称为“口袋房,曼子炕”的是( B )的民居形式。

A.朝鲜族 B.满族 c.维吾尔族 D.纳西族

4.婴儿周岁、回甲节、回婚节是( C )特有的民俗节日。

A.苗族B.壮族c.朝鲜族D.满族

5.蒙古族的文化遗产中,蒙古长调和( B )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名录》。

A.祭敖包 B.呼麦 c.马头琴音乐 D.那达慕

6.达瓦孜是(D)喜闻乐见的娱乐表演项目。

A.回族 B.蒙古族 c.土家族 D.维吾尔族

7.藏族在( B )被称为“吐蕃”。

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

8.《格萨尔王传》《江格尔》和( C )并称中国“三大史诗”。

A.《高皇歌》 B.《阿诗玛》 c.《玛纳斯》 D.《创世记》

9.彝族的原始宗教中,祭司称为(D)。

A.三朵B.萨满c.赞哈D.毕摩

10.苗族的祖先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C)部落。

A.荆蛮B.百越c.蚩尤D.东夷

11.“分鸡心”是( C )的交友礼节。

A.彝族B.黎族c.苗族D.土家族12.(B)是古代纳西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A.《创世记》 B.《东巴经》 c.《东巴画谱》 D.《白沙细乐》

13.白族的宗教信仰中,主要崇拜( D )。

A.先祖 B.鬼神 C.自然 D.本主

14.白族菜最负盛名的是( C )。

A.坨坨肉 8.琵琶猪 C.砂锅弓鱼 D.酸辣江鱼

15.黎族服饰图案的取材,多采用( B )崇拜物。

A.自然 B.图腾 C.动物 D.鬼神

16.黎族妇女曾有文面文身的习俗,称为( C )。

A.刺绣 B.刻画 C.雕题 D.美体

17.三道茶是( B )传统的品茶艺术和待客礼仪。

A.彝族 B.白族 C.苗族 D.傣族

18.以青苔人菜,是( D )特有的风味菜。

A.白族 B.彝族 C.黎族 D.傣族

19.( B )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

A.开门节 B.泼水节 C.关门节 D.水灯节

20.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的( C )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A.羌人 B.氐人 C.巴人 D.胡人

21.土家族过赶年的习俗,相传起源于( C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22.壮族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 A )。

A.春节 B.歌圩节 C.中元节 D.牛魂节

23.( A )年,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A.1989 B.1990 C.1991 D.1992

24.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期不一,一般在农历( B )二十四。

A.四月 B.六月 C.八月 D.十月

25.我国的少数民族中,( D )时尚招赘婚。

A.黎族 B.纳西族 C.彝族 D.傣族

26.( C )的傩戏,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A.藏族 B.白族 C.土家族 D.苗族

27.迎接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 B )。

A.迎宾酒 B.牛角酒 c.进门酒 D.交心酒

28.元初,我国著名的纺织能手黄道婆,是在学习了( C )的纺织技艺后名垂青史的。

A.苗族 B。壮族 c.黎族 D.傣族

29.( C )是土家族村寨每年最隆重的集体祭祀。

A.祭天灵 B.祭谷神 C.祭土王 D.祭族公

30.巴扎是维吾尔族的传统( B )。

A.歌舞盛会 B.贸易集市 C.宗教活动 D.竞技项目

31.荷包香囊是(C)妇女特别喜爱的随身佩物。

A.傣族B.黎族c.满族D.苗族

32.清明节的前一天为寒食节,据说是为纪念春秋时( A )公子重耳的臣属介子推所设。

A.晋国B.楚国c.齐国D.越国

33.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及(B),尤以辽宁最多。

A.山东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河南省

34.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的( D )。 I

A.郊祭B.岁祭c.年祭D.腊祭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藏族饮食的“四宝”指的是( BCDE )。

A.奶茶 B.酥油 c.牛羊肉D.糌粑 E.茶叶

2.蒙古族的服饰分为(B C D E)四个主要部分。

A.帽子 B.长袍 c.腰带 D.靴子 E.首饰

3.回族的盖碗茶有( ABDE )等。

A.八宝茶B.白糖清茶C.蜂蜜多味茶 D.红糖砖茶 E.冰糖窝窝茶

4.下列选项中,属于朝鲜族民族舞蹈的有(A B D E)。

A.长鼓舞 B.象帽舞 c.顶碗舞 D.扇子舞 E.农乐舞

5.下列选项中,(A D E)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舞蹈。

A.大鼓舞 B.顶水舞 c.八角鼓舞 D.铁环舞 E.普塔舞

6.下列少数民族中,(CD )的住房形式多为干栏式建筑。

A.苗族 B.土家族 c.傣族 D.壮族 E.纳西族

7.下列少数民族中,(B C E)有嚼槟榔的习俗。

A.彝族 B.黎族 c.壮族 D.土家族 E.傣族 8.( ABCD )同源于古代的“百越”,他们以“断发文身”为共同习俗。

A.傣族 B.壮族 c.水族 D.布依族 E.苗族

9.被称为“中国四大名锦”的是( ABDE )。

A.壮锦 B.宋锦 c.黎锦 D.蜀锦 E.云锦

10.土家族著名的传统舞蹈有( CDE )。

A.八角鼓舞 B.甩发舞 c.茅古斯 D.八宝铜铃舞 E.摆手舞

11.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除汉族外,( BDE )等民族都过此节。 A.傣族 B.蒙古族 c.苗族 D.壮族 E.朝鲜族

12.朝鲜族的饮食习俗主要有( ABCD )。

A.每餐必有汤B.调味品最爱用辣椒和豆酱

C.泡菜是佐餐的主要菜肴 D.喜欢吃牛肉和狗肉

E.农历除夕必须吃手扒肉

13.下列关于少数民族传统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有( ADE )。

A.傣族是最早栽培水稻和使用犁耕的民族

B.彝族以农业为主,养殖业是主要的副业

c.农业在藏族传统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高于畜牧业

D.维吾尔族善于在盆地和河谷边缘开发绿洲

E.朝鲜族长期以垦荒为业

14.白族文化遗存中的( CD )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三道茶 B.三月街 C.绕三灵习俗 D.扎染技艺 E.蜡染工艺

15.蒙古族早期的那达慕大会,只有( ACD )三项活动。

A.骑马 B.刁羊 c.摔跤 D.射箭 E.拔河

16.中秋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 ABCE )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A.蒙古族 B.壮族 C.彝族 D.土家族 E.朝鲜族

17.端午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 ADE )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A.苗族 B.黎族 C.傣族 D.藏族 E.回族

18.清明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 ABE )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A.白族 B.满族 c.朝鲜族 D.纳西族 E.彝族

19.( AD )是汉族宗教信仰的传统观念。

A.天命崇拜 B.自然崇拜 C.图腾崇拜 D.祖先崇拜 E.鬼神崇拜

20.加民俗作为文化现象,一般具有集体性与模式性、( ACDE )的特点。A.传承陛与播布性B.原生性与自发性C.稳定性与变异性

D.民族性与地方性E.原始性与神秘性

21.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大体上分属于汉藏、( BCDE )五大语系。

A.亚欧 B.阿尔泰 c.南亚 D.印欧 E.南岛

22.按民俗的内容,民俗可分为( ABDE ),这是通俗民俗学常用的分类方法。 A.经济民俗 B.社会民俗 c.精神民俗 D.信仰民俗 E.游艺民俗

23.为下列选项中,属于满族民俗文化的有( ABCE )。

A.农历除夕必须吃手扒肉 B.具有精于骑射的特长

c.最隆重的礼节是抱腰接面礼D.信仰土谷神 E.住房一般东南开门

24.下列有关朝鲜族民俗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CE )。

A.16世纪时由朝鲜半岛迁移到中国 B.住房屋顶平坦

C.有“白衣民族”之称 D.早期流行自然崇拜

E.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

25.下列关于藏族民俗文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BC )。

A.藏文的历史之悠久,仅次于汉文 B.传统节日望果节原名酸奶宴

C.主食糌粑,是用小麦炒熟磨成细粉 D.藏族农区多垒石建房,牧区则住帐篷 E.在已经公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藏族入选的项目最多26.下列关于彝族民俗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CDE )。

A.彝文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 B.彝族妇女有“哭嫁”的习俗

c.男女都爱穿形似斗篷的“擦尔瓦” D.土掌房是独特的民居建筑

E.火把节是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27.下列关于苗族民俗文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CD )。

A.民居建筑最有特色的是吊脚楼 B.妇女的服饰堪称中国民族服饰之最 c.有“抢亲”的习俗 D.普遍爱吃坨坨肉 E.芦笙是最有代表性的乐器28.下列关于白族民俗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BD )。

A.火塘是白族人家神圣的地方 B.白族主要崇拜“本主”

C.《阿诗玛》是白族的叙事长诗 D.语言中含有大量的汉语借词

E.最有特色的服饰是妇女的“七星披肩”

29.傣族青年男女选择对象和表达爱情的方式是( CE )。

A.游方 B.跳月 C.丢包 D.放寮 E.串寨子

30.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家族饮食习惯的是( BDE )。

A.喜食糯米 B.最爱吃腊肉、油茶等食品

c.蔬菜常以水煮的方法烹制 D.有辣椒当盐的嗜好

E.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

31.下列选项中,属于黎族传统民俗文化的有( ABCD )。

A.擅制独木器 B.鼻箫是其独特的乐器 C.纺织技术历史悠久

D.习惯腌制生鱼、生肉 E.曾经盛行凿齿的习俗

32.下列选项中,属于维吾尔族民居特征的有( BCDE )。

A.院内一般有一影壁 B.屋顶平坦,开天窗

c.室有夏室、冬室之分 D.靠墙一边为待客的上座

E.大门忌朝西开

33.下列关于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ABD )。

A.彝族男女都穿形似斗篷的“擦尔瓦”

B.维吾尔族男女老少喜爱戴“尕帕”

c.纳西族最具特色的服饰是妇女的“日月披肩”

D.白族姑娘的头饰上显示着“风花雪月”

E.傣族服饰图案取材多用图腾崇拜物

34.下列关于少数民族的民俗,表述正确的是( ABCE )。

A.维吾尔族喜欢在墙上挂壁毯

B.颁金节是满族的传统节日

c.壮族有禁食牛肉、蛙肉的禁忌

D.盘歌是彝族青年男女的一种古老的对歌方式

E.纳西族的支系摩梭人有“走婚”的习俗

35.下列关于少数民族的民俗,表述错误的是( DE )。

A.十二木卡姆有“维吾尔音乐之母”的誉称

B.回族以善于经营而著称

C.颁金节是满族的传统节日

D.勒勒车是朝鲜族特有的牛车

E.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是短袖、宽腰、长裙、低靴

36.下列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1000万的有( BCE )。

A.苗族 B.回族 c.满族D.蒙古族 E.维吾尔族37.( ACD )是壮族地区最负盛名的特产。

A.三七 B.水果 C.蛤蚧D.南珠 E.烟草

38.傣族有( ABD )的习俗。

A.文身 B.染齿 c.凿齿D.镶牙套 E.抢亲

39.苗族的三大方言指的是( ADE )。

A.黔东方言 B.湘黔方言 c.滇北方言D.湘西方言 E.川黔滇方言40.满族的舞蹈多姿多彩,多由( ACE )等活动演化而来。

A.萨满祭祀 B.迁徙 c.狩猎D.农耕 E.战斗

中国民族民俗期考试题

xx职业教育中心 2010年秋季学期《xx民族民俗》试题 命题教师: xx 专业: ------------班别: --------------姓名--------总分---------- 一、判断题 (判断对的请选A,判断错的请选B,并将你选的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1、中国人口分布呈现东南疏,西北密的格局。() 2、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以上。() 3.蒙古族最早见于历史记载是在唐代。() 4、16世纪初,皇太极将“女真”更名为“满洲”。() 5、伊斯兰教不仅影响了穆斯林的生活,也影响着我国许多民族的生活,汉族流行的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就直接起源于伊斯兰教。() 6、旅游虽然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但也会对旅游接待地的民族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当地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7、中国的绝大多数民族源于中华大地,并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和发展,共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8、汉族人口众多,分布面广,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再加上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使其自然地成为构成中华民族的主体。()

9、满族妇女怀孕后不准坐锅台、窗台、磨台,不许侍奉祖先神,不许参加别人的葬礼等。() 10、自订婚至最后的结合,通常先由男家托媒人往女家说合,获准后即进入认姻亲、相亲、订婚、迎娶等阶段。() 11、握手的顺序是: 先贵宾、老人,后同事、晚辈,先男后女。握手时应注视对方的眼睛,目光闪烁不定是不礼貌的。() 12、满族人将60厘米长、50厘米宽的“祖宗板”置于正屋东墙上,表示对祖先虔诚的信仰。() 13、船家忌说“住”、“翻”,故称“箸”为“筷”,称“帆布”为“抹布”,“停”、“破”也在禁言之列。() 14、福建、浙江沿海一带渔民视妈祖为他们的保护神,中原地区的渔民也信妈祖。()1 15、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以湖笔、端墨、宣纸、徽砚最为有名。制笔、制墨、造纸、制砚等行业的祖师爷分别为: 蒙恬、xx、xx、子路。 () 16、福建永宁县客家人古堡式的圆形土楼住宅,是汉族民居奇观,俗称“围楼”。它具有通风,采光好、防震、防兽、防盗的优点。() 17、寒食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都是纪念民族英雄以及各地受崇拜的历史人物的纪念性节日。() 18、夏、商时期是汉民族最终形成的时期,汉族在稳定、统一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国民族民俗》试题卷

《中国民族民俗》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40分,每空1分) 1、成年礼仪又叫做“______”,或“冠礼”,是为成人青少年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______而举行 的仪式,瑶族男孩子的成人礼叫______。 2、___________多见于见面致意和问候、祝贺、感谢以及辞别时的礼俗;交际礼俗有________、 教育、_______和调节作用。 3、满族人将祖宗板置于________,表示对祖先虔诚的敬仰;鄂温克族以_____为图腾。 4、农业生产民俗的核心是_________民俗。_________和________是人类最早开辟的基本交通设 施。 5、鄂伦春族的仙人柱属于_____式民居,傣族的竹楼属于________式民居,中秋节属于_____类节 日,纳西族的骡马会则属于_____类节日。 6、服饰是民俗文化的外在表现,是最______、最_______的民俗现象之一。 7、饮料的主要种类有水、______、酒、______,______蒙古族的主要饮料。 8、“漓江夜捕”属于现代_______生产民俗旅游,“栈道游”、“胡同游”属于______生产民俗旅 游。 9、海外华人尽管身居海外多年,每到春节仍然会聚到一起,用最热闹、最开心的方式来庆贺,这 反映了民俗_______性。 10、“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正是民俗_____性特征的最好写照,“移风易俗” 最有用的特征是民俗的____性特征。 11、中华民族最早的祖先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 12、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族的___________。 13、古典民间音乐________是维吾尔族的大型音乐套曲,带有_____音乐的韵味,被誉为 __________,世所罕见。 14、_________是南部侗族现存最古老的传统节日,是侗族______社会风俗的遗留。 15、________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区,_______是彝族居住的主要特点。 16、高山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被誉为__________。 17、中国四大名锦是________、南京的云锦、_________和苏州的宋锦。 18、______族被称为“登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密”的民族。 二、判断题:(共20分,每题2分) 1、()侗族人民铸造使用铜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素有“铜鼓之乡”的称誉。 2、()藏族大部分人信仰的藏传佛教属大乘佛教,而傣族所崇奉的佛教则为小乘佛教。 3、()血肠是藏族聚居区最常见的典型饮食之一。 4、()红、黄、蓝、白、黑“宁夏五宝”,是指:红指红枣,黄指甘草,蓝指贺兰石,白指滩羊皮, 黑指煤炭。 5、()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形成的习惯性行为模式,被称之为“风”,由于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习 惯性行为模式,被称为“俗”。 6、()诞生礼俗是人生的开端礼,包括婴儿出生前的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和婴儿出生后的庆贺生 日,其中以求子仪式为中心。 7、()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以湖笔、端砚、徽墨、宣纸最为有名。 8、()京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9、()民俗的“新、奇、乐、美”是构成民俗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基础。 10、()中国的民族都源于中华大地,并在此形成发展,共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三、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1、靺鞨族中的一支黑水靺鞨后发展成为满族和______ A.畲族 B.维吾尔族 C.女真族 D.回族

《中国民俗》试题2及答案 -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中国民俗》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基本特征是集体性、传承性、_________和_________。 2.通常所说的我国四大传说是指孟姜女的传说、白蛇传的传说、 ______和____________。 3.暗八仙是指韩湘子的笛子、蓝采和的花篮、、、、、、。 二、说出下面几幅图画所暗含的意思(每空2分,共10分) 123

45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概括说明历史上民间歌谣的主要社会作用。 2.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龙生九子”是哪九子,它们在民间文化中是如何体现的? 4.服饰元素包含哪几个方面?以居住地民间服饰为例,分析这些服饰元素所体现的社会观念和民俗信仰观念。(至少3例,须明确居住地)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众多营造热闹场面、渲染喜庆吉祥气氛,具有象征意义的仪式是中国式婚礼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请说出居住地或你熟悉的地方当代婚俗中的仪式的象征意义及缘由(须言之成理,不超过4个,每个5分)。 2.以身边的人、事、物为例,浅析民俗信仰在当代社会的表现方式。(20分,至少4例,须分析其价值)

答案: 一、填空题 1.变异性、服务性 2.《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3.汉钟离持扇,吕洞宾持剑,张果老持鱼鼓,曹国舅持玉版,铁拐李持葫芦,何仙姑持荷花 二、看图 1.龙凤呈祥 2.福寿双全 3.平(瓶)安如意 5.五福捧寿 三、简答 1.首先,人们可以从这些歌谣中,窥见诸暨的历史演变、风俗人情,不同时期的生产斗争、生活方式及人们对诸种事物的态度和情绪。其次,对现实生活有借鉴和教育意义。民间歌谣有的是人民群众心中情绪的抒发,有的则是某些事物、事件的看法与评价,有的又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希冀。直到今天,还有许多歌谣在流传着、演化着。一方面说明歌谣本身有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说明它们还在现实生活中起着教育作用。再次,为今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养份。民间文艺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基础,世界上许多伟大的艺术家无不从民间文艺中直接或间接汲取养份,为自己所用,创作出不朽的作品。

中国民族民俗知识要点21题及答案

中国民族民俗知识要点21题 1.什么是民族? A.狭义概念:指人们在一事实上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如汉族。 B、广义概念:包括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 2、中华民族; 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称。 3、什么是民俗?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传达室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4、民俗的四大特性; A、社会性和集体性 B、类型性和模式性 C、稳定性和变异性 D、传承性和播布性 这四者之间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5、民俗的范围; 包括: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换、交通、婚姻、家庭、村落、结盟、岁时、节日、丧葬、信仰、风尚、礼仪、禁忌等方面的民间风俗习惯。

6、导游员、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风俗习惯应持的正确态度: 应持尊重其“保护和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的态度,入乡问俗、入乡问禁、入乡随俗。 7、识记中国民族的名称: 汉族 其他55个民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族、仡佬族、拉祜族、东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佬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 8、中国民族的人口结构及少数民族的含义: 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汇总资料,截至1990年7月1日零时,我国大陆人口为1***68万余人,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8%。因为他们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小,所以称为少数民族。人数最多,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壮族、珞巴族。 9、中国大陆人口超过千万和不足一万的民族: 人中超过千万的民族:汉族、壮族; 人口在一万以下的有:门巴、鄂伦春、独龙、塔塔尔、赫哲、高山、珞巴等7个民族。 10、中国民族的分布状况特点: 中国人口的分布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

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知识点:中国民族民俗概述

民族泛指基于历史、文化、语言、宗教或行为与其他人群有所区别的群体。狭义的民族概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壮族等。广义的民族概念认为,民族一词的含义包括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称。现代发展的民族概念主要指文化的概念,而淡化了语盲、历史、宗教的问题。比如同一个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可以有不同历史渊源;相反,不同的民族也可以使用相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也可以在后期融合成新的民族。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第一节中国民族民俗概述 一、中国的民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正式确定的民族有56个,即:汉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拉枯族、东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佬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撒拉族、布朗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汉族人口比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1%。其他55个民族的总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8.49%,故称为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一)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 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聚居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人居住。人口分布呈现出了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中下游和东北平原。其他少数民族虽然所占的人口比例很小,但分布的地区却很广,呈“C”字形分布在从东北、内蒙古到华北、西北、西南的广大边疆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 (二)中国民族的语言与文字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除汉、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大体上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五大语系,共有l0个语族、16个语支、60多种语言。 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外,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使用的文字。我们可以将这些文字分为非拼音文字和拼音文字两大类。前者包括汉字、音节文字(如彝文);后者可按字母形式和来源分为印度字母变体体系(如藏文、傣文)、阿拉伯字母体系(老维文、老哈萨克文)、回鹘字母体系(蒙古文、满文、锡伯文)、朝鲜文字母体系、拉丁文字母体系和斯拉夫字母体系(俄文)。 二、中国的民俗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比如我国56个民族在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换、交通、婚姻、家庭、村落、结盟、岁时、节日、丧葬、信仰、风尚、礼仪、禁忌等方面的民间风俗习惯,统称为中国各民族的民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一、传统节日 ◇1.泼水节 傣族的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一般为3-4天。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的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和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说爱,选择配 偶。(傣族) 2.三月街 是大理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云南省和全国少有的规模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最初带有浓厚的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的集市,而且规模越来越大,

内容也更丰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传统文艺活动和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民族体育表演 或竞赛。(白族) ◇3.火把节 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到了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高潮时,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住房和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的歌声的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火把节期间的白天,人们将参加摔跤、赛马、斗牛、爬杆等活动和比赛。

(彝族)(纳西)

(基诺族) (拉祜族) 4.踩花山 苗族盛大的传统佳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的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取下奖品(一个猪头和两瓶好酒),此时场中锣鼓喧天,人

中国民族民俗优秀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教学难点: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课时:8个课时 知识点: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第一节民俗的定义 一、民俗的定义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民俗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民俗与文化的有关系来看,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有四种: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现在我们讲的民俗是广义的民俗。 二、民俗的分类 民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渗透与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及有关的心理活动,因而很难进行泾渭分明的分类。但是,作为一种理论研究和便于作为一种知识的传播,又必须进行分类,使之成为相对有独立性的子系统。根据我们课本,将民俗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等四个类别。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社会民俗:也叫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涉及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所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包括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两大部分。

中国民俗文化试题

15级选修课——《中国民俗文化》测试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本次测试采取开卷形式,答题时可以翻阅课堂笔记,但不可以查阅手机。 2.考试时切勿交头接耳,不允许小组讨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什么文化为主体的文化?() A.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 B.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 C.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 D.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农家文化 2.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以下哪部著作() A.《国语》 B.《左传》 C.《战国策》 D.《史记》 3.下列哪个节日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 A.元宵节 B.清明节 C.七夕节 D.复活节 4.节日风俗的产生,直接相关的观念是:() A.自然崇拜 B.原始信仰 C.灵魂崇拜 D.迷信 5.生命降生仪式称为:() A.洗三 B.满月 C.周岁 D.抓周 6. 在中国的书法工具中,被称为“文房四宝”的是哪四样书法工具?() A.笔、墨、纸、砚 B.棋、琴、画、书 C.琴、棋、茶、书 D.棋、茶、书、墨 7.中国民居建筑所具有的共同民俗特点是:() A.设有堂屋 B.聚族而居 C.设有神龛 D.设有照壁 8.我国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故南方民族多采用:() A.碉楼石室 B.井干式建筑 C.四合院 D.干栏式建筑 9.下列几位人物中不属于“诸子百家”的是:() A.孔子 B.韩非子 C.墨子 D.子婴 10.下列几项中不属于春节民俗活动的是:() A.扫尘 B.请灶神 C.年夜饭 D.赛龙舟 11.我国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起源于:()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12.“图腾”一词源于()方言。 A.古印度 B.古埃及 C.古印第安 D.古巴比伦 13.中国人最为崇尚的颜色是:()A.白色、红色 B.红色、黄色 C.黄色、黑色 D.红色、黑色 14.最先创造并使用“囍”这个字的人是:() A.朱熹 B.欧阳修 C.王安石 D.王羲之 15.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食料为主。 A.植物性 B.动物性 C.杂物性 D.自然性 16.“五谷”之说逐渐形成的习俗,是指()这五种粮食作物。 A.米、麦、黍、稷、菽 B.稻、麦、谷、稷、菽 C.稻、麦、黍、豆、菽 D.稻、麦、黍、稷、菽 17.牛奶与下列哪一种食物不宜同时食用:( ) A.苹果 B.巧克力 C.蜂蜜 D.红茶 18.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称为() A.窑洞 B.四合院 C.天井式瓦房 D.大围楼 19.“风水学”中民居的择地大忌是() A.门前有河 B.门后靠山 C.坐北朝南 D.门前有路 20.“草原之舟”——勒勒车是()特有的交通工具。 A.朝鲜族 B.回族 C.蒙古族 D.傣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我国唐代文学史上,被称为“诗家三李”的是哪三位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古人所说的“三纲五常”,其中“三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民俗是产生与流传于一个民族的大众生活的世代相袭的文化现象,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特征。

2018年全国导游基础第四章考点:中国民族民俗概述

2018年全国导游基础第四章考点:中国民族民俗概述 第4章中国的民族与风俗 民族泛指基于历史、文化、语言、宗教或行为与其他人群有所区别的群体。狭义的民族概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壮族等。广义的民族概念认为,民族一词的含义包括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称。现代发展的民族概念主要指文化的概念,而淡化了语盲、历史、宗教的问题。比如同一个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可以有不同历史渊源;相反,不同的民族也可以使用相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也可以在后期融合成新的民族。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第一节中国民族民俗概述 一、中国的民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正式确定的民族有56个,即:汉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拉枯族、东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佬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撒拉族、布朗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汉族人口比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1%。其他55个民族的总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8.49%,故称为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一)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 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聚居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人居住。人口分布呈现出了东南

第三章中国民族民俗答案

第三章中国民族民俗 一、判断题(正确答案“A”标注,错误答案用“B”标注) 1.民俗是人类的伴生物,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A ) 2.大襟右衽是汉族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 A ) 3.那达慕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传统盛会,多在每年春夏季节举行。( B ) 4.到藏族人家做客,喝酒时要遵循“三杯一口”的规矩。( B ) 5.傣族最有特色的建筑是吊脚楼。(B) 6.鼻箫是土家族独特的乐器。( B ) 7.客人进人蒙古包后,忌讳坐在蒙古包的东北角。( B ) 8.壮族早年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A) 9.火塘是藏族家庭起居活动的中心。(B) 10.长期以来,对汉族民居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风水术”定下的范式。( A ) 二、单项选择题(40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 1.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 A )的特点。 A.东南密西北疏 B.东南疏西北密 c.东西密南北疏 D.东西疏南北密2.下列传统节日中,未作为全国性法定节日的是( A )。 A.元宵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3.被称为“口袋房,曼子炕”的是( B )的民居形式。 A.朝鲜族 B.满族 c.维吾尔族 D.纳西族 4.婴儿周岁、回甲节、回婚节是( C )特有的民俗节日。 A.苗族B.壮族c.朝鲜族D.满族 5.蒙古族的文化遗产中,蒙古长调和( B )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名录》。 A.祭敖包 B.呼麦 c.马头琴音乐 D.那达慕

6.达瓦孜是(D)喜闻乐见的娱乐表演项目。 A.回族 B.蒙古族 c.土家族 D.维吾尔族 7.藏族在( B )被称为“吐蕃”。 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 8.《格萨尔王传》《江格尔》和( C )并称中国“三大史诗”。 A.《高皇歌》 B.《阿诗玛》 c.《玛纳斯》 D.《创世记》 9.彝族的原始宗教中,祭司称为(D)。 A.三朵B.萨满c.赞哈D.毕摩 10.苗族的祖先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C)部落。 A.荆蛮B.百越c.蚩尤D.东夷 11.“分鸡心”是( C )的交友礼节。 A.彝族B.黎族c.苗族D.土家族12.(B)是古代纳西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A.《创世记》 B.《东巴经》 c.《东巴画谱》 D.《白沙细乐》 13.白族的宗教信仰中,主要崇拜( D )。 A.先祖 B.鬼神 C.自然 D.本主 14.白族菜最负盛名的是( C )。 A.坨坨肉 8.琵琶猪 C.砂锅弓鱼 D.酸辣江鱼 15.黎族服饰图案的取材,多采用( B )崇拜物。 A.自然 B.图腾 C.动物 D.鬼神 16.黎族妇女曾有文面文身的习俗,称为( C )。 A.刺绣 B.刻画 C.雕题 D.美体 17.三道茶是( B )传统的品茶艺术和待客礼仪。 A.彝族 B.白族 C.苗族 D.傣族 18.以青苔人菜,是( D )特有的风味菜。 A.白族 B.彝族 C.黎族 D.傣族

(0337)《中国民族民俗》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337]《中国民族民俗》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 1.民俗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民俗有哪些特征? 3.唐代服饰的特点? 4.中国传统副食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民俗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影响民俗的因素有: 1,经济因素;2,地理因素;3,政治因素;4,语言因素;5,宗教因素。 回答问题时请按这五点展开。 民俗有哪些特征? 民俗的特征有: 1,类型性和模式性;2,社会性和集体性;3,稳定性和变异性;4,传承性和播布性。 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一定得根据这四点展开。 唐代服饰有哪些特点? 唐代服饰的特点有: 1,品官服色制度确立; 2,流行胡服; 3,妇女服饰内容丰富且暴露。 中国传统副食有哪些特点? 中国传统副食的特点是;

1,内容丰富; 2,有较强的地域性; 3,注重观赏性; 4,实用性强。 [论述题] 第二次作业: 1.唐代服饰有哪些特点? 2.试述中国传统副食的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三次作业: 1.列举你所在地区的酒令. 2.试述少数民族的茶饮. 第四次作业: 1.汉族有哪些纪庆性节日? 2.试述汉族婚姻"六礼". 第五次作业: 1.试述汉族的祖先崇拜. 2.试述小乘佛教的影响. 第六次作业: 1.试述中国的伊斯兰教. 2.试述北方秧歌. 第二批次作业 [论述题] 1.试论述唐代服饰的特点. 2.请列举中国传统服饰工艺. 参考答案: 第三批次作业 [论述题]

1.试论述中国传统副食的特点. 2.列举你所在地区著名菜品. 参考答案: 第四批次 [论述题] 1.汉族有哪些纪庆性的节日? 2.试述你所在地区的端午节。 参考答案: 汉族有哪些纪庆性节日? 汉族的纪庆性节日有: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将这几个节日展开就行。 试述你所在地区的端午节。 本题鼓励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区域的民俗,根据同学了解的情况给分。 [论述题] 1.汉族有哪些纪庆性节日? 2.请谈谈你所在地区的端午节习俗. 参考答案: 第五批次 第六批次

中国各民族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风俗习惯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地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地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地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地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地几位老人,登上木制地“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

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地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地“炒鱼毛” 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地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地“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中国民俗学真题及答案

中国民俗学真题及答案 2010-07-20 11:2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0 分,共3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节日风俗的产生,直接相关的观念是:() ( A ) A.尊亲敬祖 B.原始信仰 C.祛邪止恶 D.伦理观念 2.端午节的恒定主题是:() ( C ) A.避瘟 B.吃粽子 C.纪念屈原 D.划龙舟 3.在商业民俗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交换方式是:() ( B ) A.行商 B.集市 C.坐商 D.马帮 4.坐商的民俗传承,主要表现为() ( A ) A.幌子牌匾 B.固定摊位 C.营业时间 D.专营商品 5.中国民居建筑所具有的共同民俗特点是:() ( A ) A.聚族而居 B.设有堂屋 C.设有神龛 D.设有照壁 6.进入人群仪式称为() ( A ) A.满月 B.洗三 C.抓周 D.百碎 7.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是:() ( C ) A.民俗学 B.人类学

C.民间文学 D.社会学 8.创用民俗学英文“Folklore”的学者汤姆斯是哪个国家的:() ( C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9.人民集体创作和流传的口头文学,叫做:() ( D ) A.神话传说 B.民间戏剧 C.民间歌谣 D.民间文学 10.具有相对稳定的长期传承特点的渔业习俗是:() ( A ) A.占验习俗 B.岁时习俗 C.生产时序 D.渔业禁忌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7.0 分,共7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工匠民俗的重要特点,即:() ( ABC ) A.师承关系的系谱性 B.技术传授的封闭性 C.生产活动的神秘性 D.师徒关系的亲缘化 E.工匠来源的地域性 2.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 ( BCDE ) A.类型性 B.地域性 C.季节性 D.功能性 E.科学性 3.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经历过的阶段有:( ) ( CE ) A.半穴居 B.干栏式 C.利用天然空间 D.四合院 E.人造居住空间 4.诞生仪礼是人一生的开端礼,大体包括()

中国民族民俗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民族民俗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阳与小端阳。端午节其中之一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与发达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出现时间非常早,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它的历史可能与现代人类出现的时间一样长久,甚至在文明诞生之前,即当人们还用石器打猎时这种宗教就已经存在。它曾经长期盛行于我国北方各民族。一般认为,萨满教起于原始渔猎时代。萨满教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论。具有较冥杂的灵魂观念,在万物有灵信念支配下,以崇奉氏族或部落的为主,兼西和图腾崇拜的内容。崇拜对象极为广泛,有各种神灵、动植物以及无生命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没有成文的,没有有宗教组织和特定的创始人,没有寺庙,也没有统一、规范化的宗教仪礼。巫师的职位常在本部落氏族中靠口传身受世代嬗递。 3、酥油茶:是藏族民众每日必不可少的。居住在的藏族,由于独特的,日常生活中多作为主食与一起食用。此种饮料用和浓茶加工而成。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与藏族毗邻的一些民族,亦有饮用酥油茶的习惯。酥油茶具有极高的热量,淳

香可口,喝上一口,精神顿爽。甜甜咸咸的,有比较浓的奶味,不过确是补充体力的好东西。 4、三坊一照壁:“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建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型式。就是由一座三合院和一座照壁组成。它的优点是三合院占地的深度比四合院浅,对偏坡的地基更为合适。它的正房习惯于朝东,对面没有房屋,有利于得到更多的日照。照壁以白色为底色,可以反射阳光,改善室内光线。另外,照壁上有书法、绘画,照壁前种植花草树木,富于文化艺术气氛。当地人喜欢在廊中作息,正好面对着优美的照壁。民居的大门不开在中轴线上,门上有精美华丽的门罩。屋檐下白粉墙上绘以黑线勾勒的彩画。民居处处显示出当地人热爱艺术的天性。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的四合院 北方四合院由两层院落组成,第一层为围墙、倒座组成,第二层由倒座,正房及两侧厢房组成,一般第二层院落的四幢房屋互不联接,以便于采光取暖。南方四合院围合的四幢房屋紧密相连,故中间院落较小,加上南方多二层楼,故形似井口,因而院落称"天井”。这种"天井”便于通风透气。北方四合院以北京四合院、济南四合院、太原四合院为代表,南方四合院以苏州四合院、周庄、南浔、同里、及海盐四合院为代表。 2、简述蒙古族服饰 服饰名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腰带、靴子、首饰等。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

《中国民族民俗》期中试卷 及答案

旅游专业一年级《中国民族民俗》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空3分,共30分) 1.下列菜系中不属于中国八大菜系的是( ) A .川菜 B .粤菜 C .湘菜 D .陇菜 2.中国有( )个少数民族。 A .56 B .55 C .18 D .24 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形成、发展中,对中国的历史发展都起过重大作用,其中回族在( )开始形成。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4. 下列节日中,不是源于古代祭祀活动的传统节日的是( ) A .重阳节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D .中秋节 5. 影响民俗形成、发展的最基本因素不包括( ) A .地域 B .政治 C .宗教 D .文化 6.中国56个民族中,下列不是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民族有( ) A .珞巴族 B .苗族 C .白族 D .朝鲜族 7.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主要有窑洞式、穹庐式、干栏式、长屋式、上栋下宇式等,其中干栏式以( )最为典型。 A .傣族的竹楼 B .北京的四合院 C .蒙古族的蒙古包 D .陕北的窑洞 8.下列不属于商业民俗的重要表现形式的是( ) A .字号牌匾 B .商标 C .商品 D .广告 9. 我国民俗商品种类很多,主要有民间工艺品、文房四宝、土特产品、民族服饰等 ,下列属于民间工艺品的是( ) A .年画 B .刺绣 C .景泰蓝 D .风筝 10.民俗旅游内容丰富,方式千差万别,其中草原风情游(住蒙古包、穿蒙古袍、喝奶茶、吃手抓羊肉)属于( ) A .参与型 B .消遣观光型 C .购物型 D .娱乐型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 )中国的绝大多数民族起源于中华大地,并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和发展,共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4. ( )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以湖笔、端墨、宣纸、徽砚。 5. ( )任何民俗都是民族的,超民族的民俗是存在的。 6. ( )地域性可以代表民族性。 7. ( )中国的部落联盟大体分为:西北的华夏集团、东方的东夷集团和南方的苗蛮集团。 8. ( )民俗的起源是单一的。 9. ( )史前民俗是指原始社会民俗。 10. ( )民俗一旦形成,就具有绝对稳定性。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民族是指具有共同 、共同 、共同 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 的人的共同体,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族,有1600多万。 2.生活民俗主要内容包括: 、 、 、 。 3. 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中国民俗的发展状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 、 、 三个阶段,民俗旅游与 旅游、 旅游并成为中国旅游的“三大支柱”。 4. 人类最早开辟的基本交通设施有 和 。 5.随着华夏的形成,也形成了“四夷”,即 、 、 、 。

[0337]《中国民族民俗》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代码: 0337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十二木卡姆艺术是我国哪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塔塔尔族 .柯尔克孜族 2、下面哪个节日的起源和宗教活动无关:() .颁金节 .关门节 .开门节 .雪顿节 3、个人社会活动结束的标志人生礼仪:() .周年 .成人礼 .丧葬 .三朝 4、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 8.49% . 8.42% . 8.9% . 8.34% 5、下列民间体育中属于推拉比赛项目的是:() .扭扁担 .扳手腕 .摔跤 .拔河 6、窑洞型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个地区:()

.东北地区 .西南地区 .东南地区 .西北地区 7、豆腐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 F.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汉代 8、下面哪个民族历法与汉族历法基本相同:() .彝族历法 .藏族历法 .傣族历法 .伊斯兰历法 9、下面舞蹈属于军事性舞蹈的是:() .烟盒舞 .扁担舞 .刀舞 .秧歌 10、下面哪些属于物质民俗:() . A. 民间文学 .饮食民俗 .民间俗语 .节日习俗 11、我国最后识别的少数民族是:() .阿昌族 .基诺族 .独龙族 .普米族 12、长调是下面哪个民族的传统演唱方式:() .塔吉克族 .蒙古族

.傣族 .维吾尔族 13、茶行业的行业祖师是:() .缧祖 .葛洪 .黄道婆 .陆羽 14、下面哪项不属于口承语言民俗的是:() .神话 .节日 .谜语 .方言 15、农事周期转换的标志性节日:() .火把节 .端午节 .中秋节 .春节 16、回族几乎全部信仰的宗教是:() .伊斯兰教 .佛教 .基督教 .道教 17、土家族的传统民居的称呼是:() .仙人柱 .吊脚楼 .竹楼 .帐篷 18、上座部佛教的最高等级僧人被称为:() .巴 .祜巴 .佛爷 .祜巴勐

中国民族民俗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民族民俗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阳与小端阳。端午节其中之一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与发达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出现时间非常早,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它的历史可能与现代人类出现的时间一样长久,甚至在文明诞生之前,即当人们还用石器打猎时这种宗教就已经存在。它曾经长期盛行于我国北方各民族。一般认为,萨满教起于原始渔猎时代。萨满教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论。具有较冥杂的灵魂观念,在万物有灵信念支配下,以崇奉氏族或部落的祖灵为主,兼西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内容。崇拜对象极为广泛,有各种神灵、动植物以及无生命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没有成文的经典,没有有宗教组织和特定的创始人,没有寺庙,也没有统一、规范化的宗教仪礼。巫师的职位常在本部落氏族中靠口传身受世代嬗递。 3、酥油茶:是藏族民众每日必不可少的饮料。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日常生活中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此种饮料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与藏族毗邻的一些民族,亦有饮用酥油茶的习惯。酥油茶具有极高的热量,淳香可口,喝上一口,精神顿爽。甜甜咸咸的,有比较浓的奶味,不过确是补充体力的好东西。 4、三坊一照壁:“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建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型式。就是由一座三合院和一座照壁组成。它的优点是三合院占地的深度比四合院浅,对偏坡的地基更为合适。它的正房习惯于朝东,对面没有房屋,有利于得到更多的日照。照壁以白色为底色,可以反射阳光,改善室内光线。另外,照壁上有书法、绘画,照壁前种植花草树木,富于文化艺术气氛。当地人喜欢在廊中作息,正好面对着优美的照壁。民居的大门不开在中轴线上,门上有精美华丽的门罩。屋檐下白粉墙上绘以黑线勾勒的彩画。民居处处显示出当地人热爱艺术的天性。

第三章 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

第三章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 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 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经济的多元文化要素 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除此之外,还有牧业、林业和渔业等,在我国历史上,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联系尤为密切 中国生产经济文化的核心特征 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除此之外,还有牧业、林业和渔业等,它们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中,对补充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历史上,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联系尤为密切。游牧民族迁徒多、定居少,他们没有办法和精力积累更多的固定财富,但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创造。他们在骑马、养马和用马拉车的技术上,有许多领先之处;他们常年迁徒,还起到沟通不同文化的作用。此外,他们对异地文化的吸收与共享,也造成了多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我国发达的农业文化在许多方面是受到了游牧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的影响的。与农耕自然经济结合发展的经济形式,是官营和民营手工业和伴随农产品的商品化所形成的市场贸易。从中国文化的整体看,不管是上层经典文化或中下层民俗文化,都是农业文明的历史产物。中国文化的诸多特性其核心特征就是农业文明。 我国南北方农耕生产的不同格局 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自然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水土资困和灌溉条件不尽一致。因此,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各自地区生态条件的生产习惯,创造了南北方农耕生产的不同格局。南方农业是稻作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耕培水稻,整修田埂、水渠,使用水车等。北方农业是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麦子、黍子、高粱、玉米、谷子、稗子、豆类,以犁耕为主和井、渠浇灌等。 农耕灌溉文化 农耕灌溉是中国民族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 农耕灌溉文化的主要部分 南方农业是稻作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水稻和整修田埂、水渠,使用水车等。北方农业是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麦子、黍子、高粱、玉米、谷子、裨子、豆类,以犁耕为主和井渠双灌等。南北方的农耕文化也具有许多共同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二十四节气文化。 农业岁时历法的文化价值(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耕文化的影响) 二十四节气文化,是我国南北农业区所共同发明的,也为两地所共同遵守。汉代以后。我国的官时和民时观念,都受到它的控制,统治阶级还把它当做礼制规范,向天下推行。每当重要节气来临,当朝皇帝都要亲自举行农耕示范仪式,表示启动全国的农耕生产。民间传承的二十四节气也深受官方的影响,如甘肃民间的“唱春官”民俗。两千多年来,我国农民按照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业生产生活,促进了农业社会的发展。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农事信仰的文化阐释 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是在人类的生命圈与自然界的生物圈相互亲近的日常状态下进行的,因而人类容易与大自然结成共同体。周围的山川草木、风雨雷电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