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拍卖经济学教程笔记

(2013)拍卖经济学教程笔记

(2013)拍卖经济学教程笔记
(2013)拍卖经济学教程笔记

第一章拍卖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拍卖经济学的含义和学科定位

经济一词,在西方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家计管理。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色诺芬:《经济论》中论述过以家庭为单位奴隶制经济的管理。

在中国古汉语中,“经济”一词是“经邦”和“济民”、“经国”和“济世”,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行为选择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

分类:

①微学经济学:侧重研究市场中的个体经济经济行为,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

②宏观经济学:则企图建立理论或模型,以便说明社会经济中的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宏观经济政策奠定理论基础。

一、拍卖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的一般知识和原理来研究拍卖这一特殊的经济现象,重点研究我国市场经济中的拍卖制度的经济特色和经济发展规律的一个部门经济学。

二、拍卖经济学的学科定位(课后思考第二题):

答:①部门经济学和专业经济学;②是一门交叉学科;③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拍卖经济学的主要目的:运用经济学的一般知识和原理解释拍卖活动这一社会现象,或解决拍卖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终推动拍卖业的发展。

我国拍卖经济学的目的: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为背景,重点研究我国拍卖这一经济活动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从中总结出适合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拍卖经济学理论,并具体运用来解决我国拍卖经济领域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第二节:拍卖经济学的价值目标

一、拍卖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课后思考第四题):

答:①在经济学的假设前提中,最基本的假设就是关于人性的假设—“经济人”假设。

②经济人假设,又称理性人假设,是指经济决策主体(消费者、生产者等)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或者合乎理性的,其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

③在现代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往往被理解为“消费者均衡”与生产者均衡,即“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和“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

④拍卖经济学是建立在拍卖活动参与人都是理性人的假设之上。来研究理性的拍卖人、竟买人、委托人在给定条件(拍卖规则)约束下如何进行选择的一门学科。

⑤拍卖经济学将追求自身目标最大化作为拍卖活动参与人的主要动机和行动目标。

在经济学说史上,亚当·斯密首先把“经济人”假设作为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最主要的理论前提。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最先明确定义了“经济人”,认为“经济人就是会计算、有创造性和能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

成本收益原则是“经济人”进行“理性”选择的核心工具。

二、拍卖经济学的价值目标(课后思考第五题):

答:①拍卖经济学的价值目标是指拍卖拍卖经济学的功能问题,即学拍卖经济学有什么用或者说拍卖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

②拍卖经济学以拍卖这一社会现象为其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拍卖的概念、经济特征、经济功能、拍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拍卖本身的发展览规律。

③通过对具体的拍卖活动或拍卖活动参与者行为的研究为起点,进而研究拍卖组织乃至整个拍卖业的发展规律。

④通过研究来为参与拍卖的个人、组织提供行动指南和理论依据,并为行业制定规则乃至国家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或立法提供依据。

⑤拍卖经济学的价值定位与经济主体的目标有着密切的联系,服务于经济主体、行业组织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

⑥拍卖经济学的功能就在于帮助各利益主体实现其利益最大化。

经济学中常见的衡量经济效率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帕累托标准;另一个是卡尔多—希克斯标准。

帕累托最优(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帕累托命名),也称帕累托效率:是指资源配置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达到某种状态时,要想增加某个人的利益,必然要减少其他人的利益;或者说,在当前状态下不损害他人利益,就不可能增加某个人的利益。

帕累托改进:如果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至少使得一个人变得更好。

达到帕累托最优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交换最优;②生产最优;③生产和交换最优。

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如果一种变革使益者所得足以补偿受损者的损失。

卡尔多—希克斯效率:如果一种状态下,已经没有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第三节:拍卖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方法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或哲学基础;

二是指研究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规律性的具体方法。

二、拍卖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课后思考第六题):

答:①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是指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不对事物的价值作出评价。

规范分析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它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②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静态分析是指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具备条件的分析。

动态分析是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

③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是对事物性质的分析,定量分析是对事物的数量得分析。

④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的问题属于微观经济学研究的范畴,研究资源的利用则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范畴。

三、拍卖经济学的常见分析工具(课后思考第七题):

答:①边际分析:是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分析的方法。(主要应用于经济理论研究)

②均衡分析:把经济活动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变动的状态称之为均衡。(主要应用于拍卖中各种成交价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③成本收益分析:以货币单位为基础对投入与产出进行估算和衡量的方法。(主要应用于拍卖中各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

④博弈分析:就是研究在局限条件下的市场主体之间博弈的不同行为方式或不同策略的选择,利益对立之间的策论问题以及这些行为选择及策论问题的运作方式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拍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试论述拍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课后思考第八题):

答:①现实注义的研究主题。如何正确认识拍卖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拍卖的经济功能,如何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并合理地规划我国拍卖业今后的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都是拍卖经济学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②历史主义的研究主题。我们的拍卖经济学要对历史上西方经济学理论中与拍卖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

③行为角度的研究主题。拍卖经济学除了对个体行为进行微观研究外,拍卖经济学还要对拍卖行业的组织、管理的行为进行宏观的研究。

④制度层面的研究主题。拍卖活动可以具体化为各种制度安排,这些制度安排体现为各种各样拍卖规则的制定和落实。大到以国家法律形式出现的拍卖环境制度安排,以行为规范形式出现的行业制度安排,小到每一场具体拍卖活动机制的设计等,都是拍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拍卖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经济学拍卖理论

一、经济学理论概述:

(一)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可考性不大):

“政治经济学”的提法出现于17世纪初,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安·德·蒙克来田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次使用。

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特别是在具有重要影响的四部教科书中,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是通用的:其分别:①1848年,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②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③萨缪尔森的《经济学》;④斯帝格利茨《经济学》;前述都属于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对经济学分析所作的贡献(可考性不大):

答:①在为经济创建一个合适的价值理论的努力中,马克思起了重要作用。

②是最早提到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一个正常现象的经济学家之一。

③正确预测了大规模企业以及垄断力量的增长。

④将替代效应应用于节省劳动的资本,从而突出强调了替代效应。

⑤马克思对经济学的贡献还在于他强调动态而不是静态分析。

(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课后思考第一题: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方面的主要区别):

答:①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学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②其包括的内容主要有:价格均衡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③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

④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活动的总过程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称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⑤宏观经济学认为,国民收入的水平反映着整个社会生产与就业水平。

二、拍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拍卖理论的产生

拍卖最早的两篇开创性论文分析发表于:1956年、1961年。

一般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维克里在1961年发表的《反投机、拍卖与竞争性密封投标》一文开创了从博弈论的角度研究拍卖行为的先河。

(二)拍卖理论的发展趋势(书本第23页):内容略(原因:可考性不大,看一遍就行)

三、威廉·维克里及其理论贡献(书本第23页):内容略(课后思考第三题)

1960年,维克里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文章,探讨了公共要价与秘密投票策略

1961年,,维克里在《金融杂志》上发表《反投机、拍卖与竞争性密封投标》一文

这两篇文章是研究拍卖问题的开创性之作,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反投机、拍卖与竞争性密封投标》一文堪称拍卖理论的开山之作,首次运用博弈论处理拍卖问题并取得巨大进展,并根据交易规则把国际上通行的拍卖出价方式分为四个类型:①英格兰式拍卖;

②荷兰式拍卖;③第一价格密封拍卖;④第二价格密封拍卖。

四种类型的拍卖中维克里重点研究了第二价格密封拍卖,在这种方式拍卖中,出价最高的买主获得标的,但是只需支付在其之下的最高出价,即第二价格。

在第二价格密封拍卖中,最优策略是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思出价,这是最佳的出价策略。

1962年《拍卖与竞价博弈》一文中,维克里再次运用博弈理论详细分析了三种同步密封的多物品拍卖机制绩效。

四、拍卖理论的价值:

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资源配置。书本第27--30页,内容略。

第二节博弈论与信息论

一、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前提假设(课后思考第六题):

第一个前提假设是理性人假定,即人都是理性的。

第二个前提假设是完备信息假定,即人们对于市场具有完备信息。

第三个前提假设是同质假定,即市场上的行为主体、市场行为对象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

第四大个前提假设是所有资源完全自由流动假定。

第五大个前提假设是成本收益的对等性假定,即在市场中,任何行为的收益与其付出的成本都是对等的。

二、博弈论概述:

所谓博弈:就是策略性互动决策。任何博弈至少应该包括三个要素:一组局中人、局中人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局中人可能得到的赢利。

我国学者谢识予《经济博弈论》一书中所给定义为:博弈即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一)博弈的基本概念主要有:参与人、行动、信、战略、支付(效用)、结果、均衡。其中参与人、战略和支付是指描述一个博弈需要的最少的要素。

(二)博弈的分类:按照参与人的先后顺序,将博弈分为:①静态博弈;②动态博弈。

依据博弈的一方对另一方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的知识的多少,将博弈分为:①完全信息博弈;②不完全信息博弈

(三)博弈论及分类:

博弈论:张维迎教授认为,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博弈论一般分为:

①合作博弈:指博弈当事人的行为相互作用时,能够达到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例:在两个龙头企业,如果达成一个协议,各自按照协议生产和销售,这是典型的合作博弈。

②非合作博弈:指博弈当事人的行为相互作用时,不能达到一个具体约束力的协议,或者虽能达到一定的协议但对当事人没有强约束力。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博弈形态为非合博弈:例:“囚徒困境”、“齐威王与田忌赛马”、“猜硬币博弈”、“石头·剪子·布博弈”

“囚徒困境”(图形详见书本第35页)是非合作博弈的理论基础;反映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

“囚徒困境”只能以成为非合作博弈论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因为通过这个博弈,我们可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一种制度(体制)安排,要发挥作用,必须是一种纳什均衡,否则,这种制度安排便不能成立。

在“囚徒困境”分析中用以表示各种情况下得益的,以得益权组为元素的矩陈,称为“得益矩陈”,这种用得益矩陈表示博弈的方法称为“得益矩陈法”它一般适合于表示博弈方不超过三个博弈方的分析时采用。

三、信息论概述

(一)信息论概述

信息论概述:信息经济学的启蒙思想最早出自凡勃伦的《资本的性质》;

在经济学文献中,信息经济学一词,起源于1959年马尔萨克的《信息经济学评论》,但信息经济学作为新兴独立学科的概念却是由诺贝奖获得者斯蒂格勒于1961年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首先提出《信息经济学》。

(二)不对称信息经济理论:(书本第36-38页)

第三节拍卖的经济学含义和功能

一、拍卖经济学的含义及分类

(一)拍卖的经济学含义:

《拍卖法》将拍卖定义为: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

经济学界对拍卖含义的普遍看法是:拍卖是一个集体(拍卖群体)决定价格及其分配的过程。

拍卖与零售、批发等普通的资源配置方式相比,具有的特征:

答:①首先,拍卖是一种中介服务性质的交易方式;参加拍卖的有三方面的人,在拍卖活动中,卖方不是直接把标的转让给买方,而是通过拍卖人的中介服务达到这一目的。

②其次,必须要有两上以上的意向买方(竞买人)才符合拍卖的条件。

③拍卖人必须要组织所有的竞买人经过公开的竞争,按照价高者得原则来确定最后的买方。

④拍卖活动除了要遵循一般交易方式应当遵循的法律法规外,还必须遵循专门的交易规则。(二)拍卖与招标【(简述拍卖与招标的区别与联系)课后思考第九题】:

答:联系:①两者都属于中介服务机构,在法律上都遵守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

②标的潜在价值都比较大。

区别:①适用法律依据不同。拍卖依据《拍卖法》,而招标依据《招标、投标法》。

②适用范围不同。拍卖主要适用买卖合同的的订立;而招标投标适用于承揽、工程建设、运输等领域。

③活动程序上不同。拍卖程序相对简单,主要有拍卖委托、拍卖公告、竞买人竞价、落槌成交等步骤,而招标投标程序相对复杂,有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五个步骤。

④竞争形式上不同。拍卖中的竞价形式通常采用口头竞价形式,并且应价一般都是公开的;而招标投标则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并且在开标前其价格不为其他投标人所知悉,只有在开标的同时公开所有投标人的投标文件。

⑤成交标准和成交条件不同。拍卖中确定成交的标准主要只限于价格,成交条件是最高应价;招标投标中的成交标准是综合性的,不仅要考虑价格因素,还要考虑投标人的信誉、实力等因素。

⑥标的信息不同。拍卖品的信息是比较完全、特定的;而在工程、服务招标中,对“未来完成的”工程和“未来提供的”服务的信息不完全、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三)拍卖的经济学分类:按照叫价程序可将拍卖分为:①增价拍卖(或称英格兰式拍卖);②减价拍卖(或称荷兰式拍卖)。

按照有无底价可将拍卖分为:①有底价拍卖;②无底价拍卖(一般适用价值较底的标的物)。

按照拍卖的市场结构可将拍卖分为:①单向拍卖。本质上是“一对多”的形式,如:密封拍公开拍卖都是单向拍卖

②双向拍卖。是“多对多”的形式。分为连续性与间隔性拍卖

根据被拍卖物品对竞买人的价值情况,可将拍卖分为:①私人价值拍卖;②共同价值拍卖。二、拍卖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经济条件(课后思考第十题):

答:1、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是拍卖产生的主要原因。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有:

①对物品内在价值的疑问;②需求的不确定性;③供给的不确定性;④物品分类及等级划分的问题等;⑤以上几个方方面的混合原因等;

2、卖方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拍卖产生的源动力;

3、买方收入水平和参与度的提高是拍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4、拍卖人良好的服务是保证拍卖市场运行和发展的关键。

三、拍卖的经济功能(课后思考第十一题):

答:①发现价格功能。在拍卖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不是人为规定和制造出来,而是由竞买人通过激烈的竞争,使商品价格水平不断更新,最终由出价最高者决定的,这是区别于其他商品交易方式价格形成过程的重要标志。

②资源配置功能。拍卖市场作为特殊的商品交易方式,具有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作用。

③促进资源流通的功能。拍卖市场是商品流通的一种重要渠道,是商品进入消费领域的有效途径。

④提高交易效率的功能。市场经济能否有效运作,对于市场的参与者而言,关键是信息是否完全、真实、公开及能否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信息,而拍卖具备此项功能且传播速度快。

第三章拍卖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拍卖形式及其原理

一、常见拍卖形式及其原理

根据拍卖的不同制度规则,可将拍卖分为:①格兰式拍卖;②荷兰式拍卖;③第一价格密封拍卖;④第二价格密封拍卖。

(一)、英格兰式拍卖(课后思考第一题):又称“增价拍卖”,是一种价格上行的报价方式,拍卖中竞买人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出价,如果没有竞买人想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出价,那么出价最高的竞买人支付他所出的价格,并得到物品。

在该拍卖方式中竞买人的出价策略取决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①物品对该竞买人自己的价值;②该竞买人有关其他竞买人对物品估价的先验估计;

③所有竞买人的出价行为。

英格兰式拍卖适用性强,是最常见的拍卖方式。常于有声拍卖或无声拍卖、有底价拍卖或无底价拍卖等具体形式结合使用。一般适用于:文物艺术品、稀缺物品及财产权利。

(二)、荷兰式拍卖(课后思考第二题):亦称“减价拍卖”,是一种价格下行的拍卖方式,是由拍卖师先叫一拍卖品的最高价,然后逐步降价,直降到第一竞买人应价,即告拍卖成交,并在当前的应价上买下物品。

荷兰式拍卖根据拍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①人工式拍卖;②电子式拍卖。荷兰式拍卖目前主要应用于农、牧、鱼市场、花卉、果蔬等。

(三)、第一价格密封拍卖(课后思考第三题):(注:书本第53页第一段例子有助于对第一价格密封拍卖的理解)亦称为差别价格拍卖方式,这是一种封闭式竞价拍卖,参与其中的竞买人向拍卖人递交密封的出价,但不知道其他竞买人的出价,拍卖人按各个标价的大小排序,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宣布标价,出价最高的竞买人将赢得交易,并支付他所报出的价格。

在此拍卖方式中,竞买人在形成自己的出价策略时,不仅要看自己对拍卖品估价的高低,还应该设法估计其他竞买人会出多少钱。

该拍卖方式一般适用于:政府部门资源的分配,如:再融资信贷和外汇的分配,经营牌照和车辆牌照拍卖等。

(四)第二价格密封拍卖(课后思考第四题):(注:书本第53--54页例子有助于对第二价格密封拍卖的理解)亦称“维克里拍卖”,也是一种封闭式竞价拍卖,参与其中的竞买人向拍卖人递交密封的出价,但不知道其他竞买人的出价,拍卖人按各个标价的大小排序,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宣布标价,出价最高的竞买人将赢得交易,并按所有出价中仅次于最高出价的次高价格付钱给卖者。

在该拍卖方式中,竞买人的最优出价策略是根据自己对物品的估价来出价。一般适用于大宗物品的交易,如国库券的发行、再融资信贷分配和外汇拍卖。

二、其他拍卖形式及其原理(55页-57页):看书,大致了解一下即可(有可能出选择题)。

第二节收益等价定理

一、收益等价定理的含义(课后思考第五题):在符合独立私有估价、竞买人对称并且风险中性等假设条件下,无论采用英格兰式拍卖、荷兰式拍卖、第一价格密封拍卖和第二价格密封拍卖四种类型中的哪一种拍卖方式,期望拍卖价格是相同的,而且获胜者的期望收益也是相同的。

注意点【如何正确理解收益等价定理(课后思考第六题)】:收益等价定理只是指在一些合理的约束条件保证下,采取这四种拍卖形式最终的收益应该是相等的;但并不意味着在四种规则下的每一次拍卖,都必然会给拍卖人带来相同的收入,而是指每一次拍卖的预期收益都是相等的。

二、收益等价定理的证明(课后思考第七题):

(一)荷兰式拍卖和第一价格密封拍卖是策略等价的:

就是说在这两种拍卖博弈策略集合和均衡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均是最高价赢得拍卖,并按其出价付款,竞买人在出价中要考虑的是选择多高的出价;也只有在竞买人最高出价时,才会影响拍卖结果。

(二)第二价格密封拍卖与英格兰式拍卖是等价的:

在第二价格密封拍卖下,竞买人必须把他的出价写来,密封在信封中交给拍卖人。因为赢得交易的人只需付出次高的价格,故竞买人付出的最大价格是符合竞买人利益决策。而在英格兰式拍卖中,由于拍卖过程公开,竞买人可以观察其他人出价行为,无论别人怎么出价,竞买人的出价均不会超过他的心里价位。两者看似不相同,但从引导竞买人理性决策来说,效果是一样的;在两种拍卖方式中,均有唯一的占优策略,在均衡状态下,对物品出价最高者中标。

(三)四种拍卖方式都是帕累托最优的(书本第62-63页),别刻意去记,了解一下,知道有这个意思即可。

第三节:最优拍卖方式的选择

一、理想拍卖模型及其假定条件(课后思考第八题)。

①所有竞买人和拍卖人都是风险中性的。

②拍卖品具有独立的私人价值。

③所有竞买人都是对称的,其估价服从同一概率分析。

④竞买人之间是非合作博弈,不存在串通和合谋等问题。

⑤拍卖为单物品拍卖。

⑥最终支付额仅取决于报价额。

⑦卖主就是拍卖人,不存在交易费用。

二、最优拍卖方式的选择

(一)风险厌恶程度(详见书本64—65页)(课后思考题)

根据竞买人和拍卖人的风险厌恶程度,可以将竞买人和拍卖人分为:风险喜好型、风险中性、风险厌恶型

(二)共同价值或关联价值(详见书本65—69页)课后思考题第9题(了解,不作考试重点)(三)非对称性(详见书本69—71页)课后思考题第10题(了解,不作考试重点)

(四)合谋行为(详见书本71—73页)课后思考题第12题(此部分易出综合能力分析题,侧重注意书中的分析例子及结论)

(五)其他因素(详见书本73—75页)

第四章拍品供求与价值

第一节拍品概述

一、拍品的概念

拍品:是指通过拍卖方式进行配置的产品或服务。

二、拍品的一般属性

拍品的条件:①拍品是进行配置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即具有效用性、稀缺性和价值。②拍品必须通过拍卖进行配置。

三、拍品的特殊性:(拍品的特殊性与适合拍卖的商品组成课后思考第一题)

①拍品的绝对稀缺性;②拍品的不可替代性;③拍品供给和需求的不确定性;④拍品价值的随机性和成交价格的博弈性;⑤拍品的品质和瑕疵风险。

适合拍卖的商品:包括紧俏的房产、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土地使用权、探矿权等。

四、拍卖品的种类:

(一)根据拍品是否具备物质实体形态,可划分为:①有形财产;例:生产资料、初级产品、日用消费品和文物艺术品等。

②无形资产;例:专营权、使用权、知识产权、著作权、科技成果等。

(二)根据拍品可否移动及移动后是否影响其价值功用,可划分为:①动产;例:汽车、文物艺术品等。

②不动产;例:例土地、房屋、公路、铁路、桥梁等。

(三)根据拍品是否可流通及流通的附加条件,可划分为:①限制流通资产(可以作为定向拍卖标的);例:香烟、麻醉品等。

禁止流通物(不能作为拍卖标的):例:毒品、武器、军火弹药等。

②自由流通物;除限制流通资产和禁止流通资外,其他资产属于自由流通资产。

(四)根据财产的所制形式,拍品可分为:①国有资产;例:矿藏、水流、海域、城市的土地及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效区的土地等。

②非国有资产;除国有资产外,均属于非国有资产。

(五)根据拍卖委托是否具有强制力,可分为:①强制委托拍品;例:依据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或其他国家执法机关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要求委托拍卖的物品。

②自愿委托拍品;例:个人委托拍卖的艺术品、企业委托拍卖的设备等。

(六)根据拍品的艺术性或实用属性,可将拍品分为:①艺术品;例:字画、古董、盆景等。

②非艺术品;例:如汽车、房产、土地等。

第二节拍品的需求

拍品需求:是指对拍品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欲望或需要。包括两层含:一是有购买或占有拍品的欲望或需要;二是有足够的支付能力。是否有支付能力是理解拍品需求的关键。

一、拍品需求的决定因素

价格是需求的基本决定因素,拍品的需求量大小取决于价格高低。就整个拍卖行业而言,成交价越高需求量越少,成交价代则需求量越大。

无论是单一拍品而言还是同类拍品而言其需求量都是由价格决定的。

二、影响拍品需求的其他因素(书本①至⑦黑体字部分下面的各例子记得了解一下,能明白理解

最好):

①对价格变化的预期;②收入;③嗜好;④替代品和互补品;⑤连带外部效应;⑥信息对拍品需求的影响;⑦拍品的投资型需求的影响因素。

投资型拍品的风险主要有:资金损失和流动性风险。

20世纪60年代中期,凯尔文·兰卡斯特提出了特征理论,认为人们的商品需求不是因为商品对他们有用,而是因为它们拥有一定的特征。

特征理论的四个重要假设条件:①所有商品都拥有各种各样的特征;②不同品牌的商品拥有特征的比例不同;③特征是客观且可以测量的;④特征(加上价格和收入)决定消费者选择。

第三节拍品的供给

一、代理人委托拍品的供给:

(一)人民法院的拍品供给:主要包括依法裁定的充抵债务的执行财产、破产企业财产和依法判决没收的财产等。

司法强制拍卖的制度性规定决定拍品的供给,供给量取于案件的多少和执行标的大小,与拍卖的成交价格、制造成本、生产技术等无关

人民法院拍品的供给与经济发展稳定性和法制建设等有关。经济发展稳定,经济纠纷案件少,被执行财产也少;反之则越多。法制环境越完善、社会法律意识越强,经济纠纷会减少,被执行财产也越少,反之,被执行财产越多。

(二)公物的供给:公物拍卖是我国拍卖业恢复和发展的源动力之一,是我国早期拍卖企业拍品的基本来源。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拍卖交易是从拍卖国有破产企业开始的。

公物拍卖的多少和时间没有规律可循,主要与廉政建设和政策法规执行的力度有关;与市场价格、生产制造技术和成本等没有关系。

(三)国有资产的供给:由国有企事业单位及行政机关管理、使用的国有物权,包括国有土地、矿藏、房地产、企业资产、企业股权及无线电频谱等。

2003年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可以通过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的其他方式进行。

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供给:1999年,国务院颁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随后相继成立了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受让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

三、文物艺术品的供给:文物艺术品的供给主要包括作品作者及其亲友、投资收藏爱好者、各艺术文物类博物馆以及海外收藏投资者。

价格影响因素:

文物艺术品的供给由近期拍卖成交价格决定,成交价越高供给越大,反之供给越少。

文物艺术品的供给与收藏成本有关;当收藏成本接近近期同类作品价格时,出让该作品的利润会减少,当其收藏成本等于或高于近期成交价格时,出让者就没有利润或亏损

文物艺术品的供给受国家文物政策影响。政策宽松,作为拍品的文物艺术品就多。

文物艺术品的供给受国家税收影响。增加税收,文物艺术品的供给减少,反之则会增加。

文物艺术品供给受价格预期影响,预期价格上涨,供给者持观望态度,预期价格下跌,供给量增加。

文物艺术品供给受拍卖企业拍卖规则影响,其中保留价和拍卖费用影响最大。

四、其他拍品的供给:例:居民住宅、商业店铺、独特豪宅以及二手汽车、库存积压物资等。

五、供给费用:供给者的交易成本,其中主要是拍卖佣金和相关费用。

拍卖时间影响供给:一是拍卖人的拍卖会之间的时间间隔;二是拍卖公告、展示和拍卖会之间的时间间隔。

拍卖公司的专业水准影响拍品的供给。

人文环境和社会观念的影响。

第四节拍卖成交价格

一、保留价

(一)竞买人保留价:是竞买人为竞买拍品愿意支付的最高出价。竞买人对拍品的价值判断由竞买人对该拍品的边际效用决定。

类别:1、投资性需求的保留价:①参照其他市场同类商品的价格;②近期同类拍品的成交价格;

③价格预期对保留价的影响

2、生产经营性拍品的保留价:竞买人会利用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来确定拍品的保留价。

3、文物艺术品的保留价。一般而言文物艺术品的作者知名度高、作品保存完整、同一作者的类似作品少、传承有序、名人跋多,拍品价值就高,竞买人保留价也高,反之保留价就低。

4、厂商提供的正常流通的拍品保留价。竞买人一般会根据市场价确定自己的保留价。

5、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法院委托的拍品和库存积压物品的保留价。竞买人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常识判断这些拍品的质量,据此判断拍品价值并确定保留价。

(二)卖方保留价(书本第106页,记得看一下,知道大致有这个意思即可)

二、成交价格的确定(注意书中的例子,有助于你对成交价确定的理解):竞买人和卖方保留价是确定成交价格的基础,竞买人的竞买策略是为了获取消费者剩余以使成交价尽可能低于其保留价,而拍卖人的拍卖规则则是尽可能让竞买人报出其保留价而以更高的价格成交,双方的博弈过程确定了拍卖的成交价格。

三、影响成交价格的因素

(一)竞买人数量;(二)拍卖招商;(三)拍品信息;(四)竞买保证金;(五)买受人付款方式;

(六)公告展示和拍卖时间;(七)拍卖师主持技巧;(八)拍卖现场气氛。

第五节拍品价值的评估

(一)、拍品价值评估的特征:①市场性;②公正性;③专业性;④咨询性。

(二)拍品评估的原则:①真实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公平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⑤简易性原则。

三、拍品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

(一)市场法:是指利用市场上同样或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直接比较或类比分析以估测拍品价值的各种评估技术方法的总称。

市场法评估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有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二是公开市场上要有可比的资产及其交易活动。

具体评估方法:①直接比较法;②类比调整法:是市场法中最基本的评估方法。

(二)收益法:是指通过估测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

运用收益法的前提条件:①评估对象的预期收益必须能较为合理地估测并可以货币衡量;②被评估对所具有的行业风险、地区风险及企业风险可以比较和测算的;③被评估拍品预期获利年限可以预测。

收益法最主要的参数:①收益额;②折现率;③获利期限。

(三)成本法:是指首先估测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然后估测被评估拍品业已存在的各种贬损因素,并将其从重置成本中予以扣除而得到被评估拍品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

运用成本法的前提条件:①被评估拍品处于继续使用状态或被假定处于继续使用状态;②应当具备可利用的历史资料;③形成拍品价值的耗费是必须的。

成本法涉及的依据: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

具体评估方法包括:①重置成本的估算方法;②实体性贬值的测算方法;③资产的功能性贬值测算方法;④资产经济性贬值估算方法

三、拍品评估报告

(一)评估报告书的基本内容

1、评估报告书正文的基本内容:首部、序言、具体内容和尾部组成。

2、评估说明的基本内容:评估程序、方法、依据、参数选取和计算过程。

3、评估明细表的基本内容:资产评估结果汇总表、资产评估结果分类汇总表、各项资产清查评估汇总表及各项资产清查评估明细表。

(二)评估报告书的应用:①作为资产作价的基础;②作为企业进行会计记录或调整账项的依据;

③作为履行委托协议和支付评估费用的主要依据。

委托人在使用资产评估报告书及有关资料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只能按报告书所揭示的评估目的使用报告,一份评估报告书只允许一个用途使用。

②仅限在报告书的有效期内使用,超过报告书的有效期,原资产评估结果无效。

③在报告书有效期内,资产评估数量发生较大变化时,应由原评估机构或者由资产占有单位按原评估方法做相应调整后才能使用。

④涉及国有资产产权变动的评估报告书及有关资料必须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授权部门核准或备案后方可使用。

⑤作为企业会记记录和调整企业账项使用的资产评估报告书及有关资料,必须由有权机关批准或认可后方能生效。

2、资产评估管理机构对资产评估报告书的运用:①一方面能大体了解评估机构从事评估工作的业务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②另一方面,也是对评估质量进行评价的依据。

四、评估结果与拍卖保留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拍卖国有资产,依照法律或者按照国务院规定需要评估的,应当经依法设立的评估机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拍卖标的的保留价。

1、强制拍卖中有关评估及拍卖保留价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拍卖和变卖工作的若干规定》第十三条规定:拍卖财产经过评估的,评估价即为第一次拍卖的保留价;未作评估的,保留价由人民法院参照市价确定,并应当征询有关当事人的意见。(注意:法院委托评估的,拍卖时,不管是动产、不动产或者其他财产权利,评估价即为第一次拍卖标的的保留价)

第一次拍卖流拍后,再行拍卖的,则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八条第二款:可以酌情降低保留价,但每次降低的数额不得超过前次保留价的2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冻结、拍卖上市公司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规定:股权拍卖保留价应当按照评估值确定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拍卖和变卖工作的若干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第一次拍卖最高应价未达到保留价时,应当继续进行拍卖,每次拍卖的保留价应当不低于前次保留价的90%。经三次拍卖仍不能成交时,人民法院应当将所拍卖的股权按第三次拍卖的保留价折价抵偿给债权人。人民法院可以在每次拍卖未成交后主持调解,将所拍卖的股权参照该次拍卖的保留价折价抵偿给债权人。

2、税务总局《抵税财物拍卖、变卖试行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抵税财物除有市场价或者其价格依照通常办法可以确定的外,应当委托依法设立并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鉴定机构进行质量鉴定和价格评估,并将鉴定、评估结果通知被执行人。拍卖抵税财物应当确定保留价,由税务机关与被执行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税务机关参照市场价、出厂价或者评估价确定。

该办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经过流拍再次拍卖时,保留价应当不低于前次拍卖保留价的2/3。

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第十条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土地估价结果和政府产业政策综合确定标底或者底价。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

第五章拍卖企业管理

第一节管理和企业管理

一、管理的含义和性质含义:管理是指在特定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协调各种行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其中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的目的: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的性质:一是管理的两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是管理的一般属性)和社会属性(是管理的特殊属性)。

二是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三、企业管理的含义和任务

含义:就是在一定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企业管理者依照一定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含义包括以下几点:①任何管理都是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

②企业管理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进行科学的管理。

③是对人、财、物及其经济活动的全部要素的系统管理。

④是通过管理的职能来实现的。

⑤企业管理的目的是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⑥企业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要随着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任务:①科学、合理组织生产力。②维护并不断地改善社会生产关系。

(改版后新加内容)

四、企业经营战略目的:不仅仅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更主要的是为了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和

壮大。

(一)经营战略管理过程(改版后新加内容)

1、战略分析:主要是对企业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展望企业未

来,制定战略目标的基础。

类型:①宏观环境分析、②行业环境分析、③竞争对手分析、④内部环境分析。

2、战略选择:主要是指企业在既定环境下确定企业要做什么以及采取怎样的措施去完成既定

的目标。

构成要素:①明确企业的经营范围和领域;②评价企业在竞争领域的优势和劣势;

③建立评价战略方案的标准;④从多个战略方案中确定最优方案。

3、战略实施:主要是为了实现经营战略及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详细的行动方案。

内容包括:①制定相关政策,指导人们的实际行动。②改善组织结构,使战略组织能够充分为经营战略服务。③编制经营预算,合理配置资源。④对战略的实施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信息反馈系统发现并纠正偏差。

(二)经营战略的主要类型(改版后新加内容)

“竞争战略之父”: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

类型:①总成本领先战略;②差异化战略;③专一化战略。

(三)战略评价的主要方法(改版后新加内容)

1、波士顿矩阵: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战略方案的评价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多种经营的企业确定:哪些产品或服务宜于投资、宜于获取利润以及宜于剔除。

波士顿矩陈图像见书本:第127页。(极为可能出综合能力分析题)(改版后新加内容)

第一象限:喻为金牛,市场占有率较高但销售增长率较低,说明在成熟市场阶段占主导地位的产品或服务能带来较高的利润和大量现金,可以用于投资明星产品或问题产品。

第二象限:喻为瘦狗(通常称为资金的陷阱),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增长率都较低,说明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竞争地位差,现金流动慢,利润较少,常出现负数。

第三象限:喻为幼童,销售增长率较高但市场占有率较低,说明产品或服务只能产生少量的现金,而高增长又需要大量投资。

第四象限:喻为明星,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都较高,说明产品或服务处于成长阶段,尽管现金流动性较强,但产生和需要的资金都很大,有时难以满足市场迅速扩张的需要。

2、SWOT矩阵:是将企业内部优势和劣势与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分别列出,可以形成不同的匹配关系,然后按照不同的组合进行对比分析,以明确企业的战略方向。

四种不同组合分别代表了四种不同的经营战略:即:①SO增长战略、②WO扭转战略、③ST多种经营战略、④WT防御战略。

五、企业文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理界先后出版四部著名的著作:(改版后新加内容)

①《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②《日本企业管理艺术》、③《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艺术和礼仪》、④《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的经验》。标志着企业文化理化的诞生,并被誉为企业文化的四重奏。

1984年,企业文化理化和有关著作被介绍到中国,企业文化也在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得到迅速兴起和发展。

所谓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经营观众观念、基本信念、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

(一)企业文化的结构(企业文化结构示意图见书本第129页)【(一)、(二)组成课后思考题第十四题】(改版后新加内容)

1、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最外层,即表层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的生产设施、企业环境、企业的产品、企业名称、企业标识、企业广告、产品的包装和设计等。

2、行为层。是企业文化的第二层,即浅层行为文化,是企业成员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生产、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文体活动等。

3、制度层。也叫企业的制度文化,位于企业文化的中层,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企业管理制度等。

4、核心层。也叫企业的精神文化,在整个企业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伦理、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价值观、企业目标等。

(改版后新加内容)(二)企业文化的功能:①导向功能、②凝聚功能、③约束功能、④激励功能、⑤辐射功能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课后思考第十五题)(改版后新加内容)

1、确定MI(理念识别)系统

(1)确定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

(2)确立企业精神。

(3)确立企业道德。

2、确立BI(行为识别)。

3、确立VI(视觉识别)系统。

4、打造制度文化。

5、打造物质文化。

第二节拍卖企业管理概述

一、拍卖企业的概念及特征(课后思考第五题)

概念:是指以从事经营性拍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获取佣金为目的,为满足社会需要依法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并且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特征:①拍卖企业是以接受他人委托进行买卖活动的中介组织。这是拍卖企业的职业特征。

②拍卖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这是拍卖企业的行为特征。

③拍卖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这是拍卖企业的人格特征。

④拍卖企业是依照拍卖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具有拍卖资质的企业法人。这是拍卖企业的行业特征。

⑤拍卖企业是知识性、智慧型企业。这是拍卖企业的人才特征。

二、拍卖企业管理的概念及职能

(一)概念:是由拍卖企业管理者依照一定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对拍卖企业的运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赢利目标的活动的总称。

自1986年,我国第一家拍卖企业在广东成立至今,拍卖企业经历了恢复探索、快速发展、规定范运作三个阶段。

科学化管理成为培育拍卖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拍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拍卖企业管理的职能

1、决策职能;这是拍卖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

2、计划职能;

3、组织职能;

4、指挥职能;

5、协调职能;

6、控制职能;

7、激励职能。

三、拍卖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1、系统原理;

2、人本原理;人是拍卖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管理的主要对象。

3、效益原理;

4调节原理;

5、创新原理;一般包括:拍卖资源的创新、拍卖方式的创新、拍卖市场的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方式新等。

6、可持续发展原理。

四、拍卖企业的组织结构

含义:是指组织的基本构架,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

(一)建立拍卖企业组织的基本原则:1、目标与任务明确的原则。2、命令统一原则。3、管理幅度适度原则。4、权责对等的原则。5、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6、稳定性与适应性统一的原则。

(二)拍卖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

1、直线组织:又叫单线制,是一种最早且最简单的组织形式。图形详见书本第138页5—4所示。

特点:不设职能机构,企业各级行政单位从上到下实行垂直领导,下属部门只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它要求行政负责人须通晓多种知识技能,对所属单位的一切问题负责。

此类型适合规模较小的拍卖企业。

2、事业部制。是把拍卖企业的经营活动,按地区或业务范围划分成若干事业部,从业务拓展、拍卖委托、拍卖公告与展示、拍卖实施,完全由事业部负责的一种组织形式。图形详见书本第138页5—5所示。

特点:集中决策、分期经营,是一种分权型的组织形式。

3、横似分权制。是把拍卖企业经营活动按业务程序或拍品种类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职能部门,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组织形式。图形详见书本第139页5—6所示。

特点:拍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将部分权力分给职能部门,但不允许他们直接同市场发生联系。

4、矩阵制。是拍卖企业为了完成某项综合性任务而设立的实行双重领导的组织形式。

图形详见书本第139页5—7所示。

特点:围绕某项专门任务成立跨职能部门的专门机构。

四种组织形式的优、缺点比较:详见书本第140页。

五、拍卖活动管理

含义:是拍卖企业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有程序的规范性交易行为,是拍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管理的内容包括:拍卖委托、拍卖审核、签订委托拍卖合同、项目策划、拍卖文件制、前期备案、拍卖公告与展示、竞买咨询与登记、拍卖准备与实施、拍卖结算、交付标的、拍卖总结、整理归档等主要环节。

基本要求:1、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科学合理的业务规则。

2、拍卖活动应当尊重和符合行业惯例。

3、拍卖活动要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创建和谐拍卖。

4、确保拍卖活动过程的连续性。

5、拍卖活动要体现行业发展战略。

经济学基础1-2章习题及答案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D)。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 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 )。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 )。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D)。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C )。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A)。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B)。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二、判断题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对) 6、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对) 7、“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错) 9、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X) 10、“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 X)

《经济学基础》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粮食制品的均衡价格下降( B ) A、鸡蛋价格上升 B、良好的天气情况 C、牛奶价格上升 D、收入上升 2、下列因素中除哪一项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D) A、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 B、消费者偏好变化 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变化 D、商品价格变化 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汽车的价格上升,将导致( B) A、汽车需求量的增加 B、汽车供给量的增加 C、汽车需求的增加 D、汽车供给的减少 4、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 C ) A、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下降 B、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的变化无法确定 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交易量将减少 D、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交易量将下降 5、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 B) A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 B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 C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D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 6、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水平以下可能导致(C ) A、买者按低价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 B、大量积压 C、黑市交易 D、A和C 7、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消费者的购买量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C) A、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弹性不能确定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媒经济学教程

《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点 P9微观经济学视角包括哪些方面的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要素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 P19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内涵、特征是什么? 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就是公共物品。完全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纯公共物品;部分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准公共物品;完全不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私人物品。 纯公共物品需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应由政府和私人联合提供,私人物品则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P24传媒的“二元产品市场”谁提出的?内涵是什么?(问答题) “二元产品市场”由传媒经济学者罗伯特·皮卡德1989年提出。 内涵:“二元产品市场”指媒介只创造一种产品,却活跃于两个性质迥异的市场。媒介的二元市场存在两个产品市场(内容产品市场及广告服务市场)、两类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和两个收入来源(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二元产品市场”是传媒产业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 P45什么是“共鸣效果”?“溢散效果”? “共鸣效果”:扮演意见领袖的媒介通常是传统的建制媒介,跟进的媒介是另类媒介,这种议题流动方式,被称为“共鸣效果”。 “溢散效果”:“反对议题”有可能由另类媒介引入建制媒介的视野,这种由另类媒介流向建制媒介的方式,被称为溢散效果。 P48什么是媒介的“序参数效应”?(问答题) 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实物商品的需求是不连贯的,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然而,媒介的序参数作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自觉要求。提供特定信息和情绪体验的媒介内容产品,本质是塑造人类社会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意志,这是社会个体的一致性需求,不仅有连贯性,而且始终存在着将所有内容商品的需求联合成统一体的内在趋势。媒介的序参数效应将偶发事件、个体行为或单次商品消费纳入社会符号意义系统,同新闻资讯意义变成人们文化心理地图上的“地点”。媒介在产业化运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产业亲和力和资源涵化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这种“序参数效应”。 P58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实际受众? 预估受众:指媒介从业者凭经验与直觉及粗疏的评估而预期的受众。 实测受众:指媒介经营者自己或委托专业调查机构遵照科学的调查研究程序测量出来的受众。 实际受众:指真正消费媒介产品或服务的受众。 P62受众碎化?原因? 受众碎化指使原来集中于少数阅听选项上的受众分散到越来越多的选项中的过程。 原因:受众碎化受三个因素影响,第一是受众差异性;第二是技术先进性;第三是政策许可。受众差异性与消费消费需求的丰富性呈正相关关系,技术先进性则决定着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内容找到传布渠道的可能,这两者构成受众碎化的潜在现实,潜在现实变为现实则要视政策许可而定。(在政策许可范围

3拍卖经济学

第一章拍卖经济学导论 1.经济学概念。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行为选择及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它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1890年马歇尔出版了标志现代经济学形成的里程碑著作《经济学原理》,首创了“经济学”一词。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西方经济学一般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侧重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宏观经济学则试图建立理论或模型,以便说明社会经济中的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宏观经济政策奠定理论基础。 3.拍卖经济学的定义。 拍卖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一般知识和原理来研究拍卖这一特殊的经济现象,重点研究我国市场经济中的拍卖制度的经济特色和经济发展规律的一个部门经济学。 4.中西方关于拍卖经济学这一概念的区别。 ㈠拍卖在我国有特定的含义,我国有调整拍卖这一经济活动的专门的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以法律的名义将拍卖界定为“以公开竞价的

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这种意义下的拍卖并不包含招标投标等行为。对于招标和投标行为,我国有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来规范。我们通常将英文auction一词翻译为“拍卖”,但是在西方,auction一词的含义并不限于指拍卖,除了指类似我国拍卖法中的拍卖行为以外,还包含了招标投标等其他竞价交易活动。㈡、在西方拍卖经济学的内容实际上主要指经济学中的“拍卖理论”,一般是在经济学教材中设置“拍卖理论”一章,来探讨拍卖这种制度安排,其目的在于将拍卖视为验证诸如博弈论等经济学理论的实验场或将拍卖理论作为理解价格形成的方法和工具,并不具有作为一个部门经济学意义上的含义。从这个角度讲,西方现在也不存在一个独立学科意义上的拍卖经济学。 5.拍卖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㈠、拍卖经济学属于部门经济学和专业经济学。㈡、拍卖经济学是拍卖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拍卖经济学要研究的对象是“拍卖”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但是拍卖本身不能为研究提供方法。拍卖经济学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拍卖这一特定社会现象的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的素材来源于拍卖实践,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则来源于经济学已有的成果。㈢、拍卖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拍卖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运用经济学的一般知识和原理解释拍卖活动这一社会现象,或解决拍卖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终推动拍卖业的发展。 6.经济人假设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宏观经济学》是财务管理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为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分析方法、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与《微观经济学》课程共同构成西方经济学的全部内容。《宏观经济学》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使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经济管理类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学生,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学生主体 本课程主要面向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注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的能力,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保证课程标准设计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教学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以终结性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根本任务。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积极调动图书馆、音像、互联网等各类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了解最新的经济学案例,灵活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宏观经济形势作出判断,能分析简单的经济现象。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经济学基础文献选目

经济学基础文献选目(暂定) 第一单元:现代经济学方法论 1、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 2、周其仁:“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科斯研究经济学的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3、阿尔钦:“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学” 4、丹尼尔.贝尔:“经济论述中的模型与现实” 第二单元:经济运行的一般过程 5、里德:“铅笔的故事” 6、雷德福德:“战俘营的经济组织”。 第三单元:知识、信息与人类行为 7、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 8、斯蒂格勒:“信息经济学”。 9、阿伦.杨“递增报酬与经济进步” 10、亚当.斯密:《国富论(节选)》。 第四单元:新制度经济学 11、张五常:“关于新制度经济学” 12、科斯:“生产的制度结构”。 13、科斯:“企业的性质” 14、科斯:“社会成本问题” 15、德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 16、阿尔钦、德姆塞茨:“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 第五单元:经济学的性质、范围和边界 17、凯恩斯:“我们孙辈的经济学”。 18、兰格:“马克思经济学与现代经济理论”。 19、赫什拉弗:“扩张中的经济学领域”。 20、贝克尔:“观察生活的经济方式”。 经济学基础教材简介 一、入门教材:人大版《经济科学译丛系列》 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88元。梁小民教授翻译。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 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

2017拍卖师考试之《拍卖经济学基础》考试知识点

《拍卖经济学基础》课堂笔记 Chapter1 拍卖经济学导论 1.1 拍卖经济学的含义和学科定位 一. 拍卖经济学的含义 1.经济学: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它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严复——“生计学”。 2.西方经济学:一般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侧重研究经济学的一般理论问题以及根据经济理论而制定的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 3.微观经济学:侧重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 4.宏观经济学:经济中的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宏观经济政策奠定理论基础。 5.拍卖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的一般知识和原理来研究拍卖这一特殊的经济现象。 6.拍卖:在我国有特定的含义,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这种意义下的拍卖并不包含招标投标等行为 7.拍卖:在西方,auction一词的含义并不限于指拍卖,除了指类似我国拍卖法中的拍卖行为以外,还包含了招标投标等其他竞价交易活动。西方的拍卖经济学的内容实际上主要是指经济学中的“拍卖理论”;西方现在还不存在一个独立学科意义上的拍卖经济学。 二. 拍卖经济学的学科定位(2009年考试题) 1.属于部门经济学和专业经济学。部门经济学:以特定部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为特定研究对象。专业经济学: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要素、各环节及其不同的侧面的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为研究对象。 2.是拍卖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的素材来源于拍卖实践,研究的方法和理论来源于经济学已有的成果。具有综合性 3.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 拍卖经济学的价值目标 一.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经济人假设:又称理性人假设,是指经济决策主体(消费者、生产者等)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经济人”能够通过成本收益原则趋利避害优化选择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成本收益原则是“经济人”进行“理性”选择的核心工具。现代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往往被理解为“消费者均衡”与“生产者均衡”,即“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和“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 2.经济资源是稀缺的。 二. 拍卖经济学的价值目标 1.拍卖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拍卖活动参与人“都是理性人”。拍卖活动参与人都是“以自身的满足最大化为目标”。 2.拍卖经济学的价值目标。 ⑴是指拍卖经济学的功能问题。拍卖经济学以拍卖这一社会现象为其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拍卖的概念、经济特征、经济功能、拍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拍卖本身的发展规律。这些研究是通过对具体的拍卖活动或拍卖中拍卖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通过宏观经济学学习,了解了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 能够用厂商理论和消费这行为理论去判断在微观的市场结构中, 各个主体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决策。下面是WTTWTT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篇1 我很喜欢经济。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对于一个想挣大钱的人 来说!没有什么途径能比这挣钱更快的了!所以我一开始还是很喜 欢关于经济之类的学科的! 在这个学科中,我起码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的相关术 语,比如说:“GDP”,“GNP”,“NI”等术语!明白了在宏观经 济中投资和储蓄的关系!也知晓了什么叫“节俭悖论”知道了“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等。同时也知晓了什么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以及它们有怎么样的作用!虽说知道了这些,但在自己 去解释相关的经济学原理时,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所以然!总是觉得自己学得用处不是很大!记得自己大一学习网页制作时,老师告诉我们有用,可是在我们结业时,老师却告诉我们说:“你们 学的还是最基础的东西,真的要有使用价值,还是要在大二学习 更深的理论才有用处!”当时,真的感到无语!顿时心情低落万丈!明白最后也只是自己的一个学分罢了!并没有让我真的学到实用的!因为都是皮毛!就像我们数据库老师告诉我们的一样,我的教学任

务只是让你们知道这门课是怎么回事,带你们入门,至于以后怎么办,那就是你们的“F1”了!虽说,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应该主动的学习,但真的这样,中国的大学还有什么 用!?我想我们大部分人之所以上课玩手机就是这种心理:不知道自己学得到底可以干什么!对自己有没有用!老师您可能认为您上课给我们强调怎么怎么的有用,但您是站在自己系统的角度来讲的!对于我们学习宏观或者微观,我们却不是那么系统,我们只是知道我们有这门课,而且这门课也不是我们自己选的,而且我们学完之后,如果非这门专业,我们也不会接受过多的系统教育,就会出现我之前出现的那种情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失去学习的激情,知道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静下心来,自己多看看八卦呢!所以我们只有一贯的知识,我们才能够真的明晓我们学得意义!当然,这也不是老师您所左右的!这在可以解释为何每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失业大学生,因为他们的大学真的没有给予他们所需的,供求和需求之间隔着深深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还有的就是我们的现在宏观经济的考试模式,它给我的启发特别大。我先说一下,我这次考的不是太好,不是我学的不好,我是真的有点怀疑,这份题组合时是否真的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可以在没有草稿纸的情况下做的玩,而且还可以得到满意的成绩,其实我觉得这个试卷出的题有点多!就拿计算题来讲吧!虽说都是您给的类型题,但密密麻麻的试卷上翻一页,做一下题,我并不觉得真的是给我们考试的!也更不是考察我们知识点的掌握的!我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劳动与资本【圣才出品】

第七章劳动与资本 7.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劳动需求 1.边际产值和劳动需求量 (1)劳动需求量 媒介对劳动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从媒介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决策中派生出来的需求。假定媒介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竞争企业,则其对劳动的需求量就是劳动的边际产值等于

工资时的员工数量。在其他因素(如办公室大小、可用的机器设备等)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员工人数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即所谓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2)边际产量与工资 图7-1中水平虚线为工资水平线。公司为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雇用的员工数量应是工资水平线与边际产值线的交点A。当员工数量低于A点所对应的员工数量时,新增员工的边际产值大于工资,边际利润为正,因此增加员工会增加利润。当员工数高于A点所对应的员工数量时,新增员工的边际产值小于工资,边际利润为负,因此增加员工会减少利润。 图7-1边际产值与工资 (3)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 对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而言,边际产值曲线也是劳动需求曲线,而工资水平线则为劳动供给曲线。将此结论普遍化,便得到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见图7-2)。 图7-2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

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边际利润等于价格,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是边际成本完全等于边际利润时的产量。由此可见,从劳动投入角度考虑的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和从产出角度考虑的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是一致的。投入需求与产量供给实为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劳动市场上就业方面利润最大化均衡与产品市场上利润最大化均衡并不矛盾。 2.劳动需求变动 劳动需求曲线会随着一些因素的改变而发生移动。影响劳动需求变动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价格(P)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当劳动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劳动需求曲线外移;反之,劳动需求减少,劳动需求曲线向内移动。 (2)边际产量(MPL)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边际产量增加,劳动需求增加,劳动需求曲线外移;反之,劳动需求减少,劳动需求曲线向内移动。边际产量实际上衡量的是劳动生产率,引起边际产量变化的原因可以是技术变革,也可以是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边际产量实际上衡量的是劳动生产率,引起边际产量变化的原因可以是技术变革,也可以是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如通过职业培训)。 (3)其他生产要素(土地、资本)的供给 对可以替代某种劳动的生产要素而言,该要素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劳动需求减少。 3.劳动需求弹性 (1)劳动需求弹性的公式

2017拍卖师考试之拍卖经济学教程考试知识点整理

拍卖经济学教程 第一章拍卖经济学导论 一、核心概念 1、拍卖经济学拍卖经济学归入部门经济学范畴,指运用经济学的一般知识和原理来研究拍卖这一特殊经济现象,重点研究我国市场经济中的拍卖制度的特色和经济发展规律。 2、部门经济学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形成以特定部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为特定研究对象的部门经济学。 3、专业经济学同时形成了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要素、各环节及其不同的侧面的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专业经济学。 4、经济人亚当·斯密首先把“经济人”假设作为其理论前提,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最先明确定义了“经济人”,认为“经济人就是会计算、有创造性和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经济人假设又称理性人假设,是指经济决策主体(消费者、生产者等)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 5、帕累托标准帕累托最优,也成为帕累托效率,是指资源配置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到达了某种状态时,要想增加某个人的利益,必然要减少其他人的利益;或者说,在当前状态下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就不可能增加某个人的利益。这样的资源配置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如果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分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至少使得一个人变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就是不可能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交换最优、二是生产最优;三是生产和交换最优。 6、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如果一种变革使受益者所得足以补偿受损者的所失,这种变革就叫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如果一种状态下,已经没有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余地,那么这种状态就达到了卡尔多—希克斯效率。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实际上是总财富最大化标准。 7、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二者是经济学中的两种基本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是指企图超脱或者排斥一切价值判断,之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经济行为的效果。他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不对事物的价值作出评价。规范分析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他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二、课后思考 1、简述经济学的一般研究对象。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行为选择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学科。他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 2、简述拍卖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一、拍卖经济学属于部门经济学和专业经济学;二、拍卖经济学具有综合性,是一门交叉学科;三、拍卖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我国拍卖经济学就是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为背景,重点研究我国拍卖这一经济活动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从中总结出适合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拍卖经济学理论,并具体运用来解决我国拍卖经济领域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3、为什么说拍卖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拍卖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运用经济学的一般知识和原理解释拍卖活动这一社会现象,或解决拍卖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终推动拍卖业的发展。

宏观经济学结课总结

宏观经济学结课总结 今年选择了辅修国贸专业的课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专业中包含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我的想法是考经济类的研究生,所以我在这次课程学习中很重视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 首先对课程后半部分,即宏观经济学这一部分做个简单的总结。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看出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而总体看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就是围绕国民收入,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波动,就业,价格水平,通胀,经济增长这几个方面,应为经济学本身偏理论的性质,我们主要研究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和其他学科一样,一直进行的研究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以及对于理科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的逻辑关系。 具体的课程内容基本围绕国民收入展开,国民收入的构成,关系,及国民收入的决定,表明利率及收入关系的经典模型,IS-LM曲线,进一步对国民收入中各个关系诸如投资、利率、货币供给需求、消费储蓄等的探究,继而讲了国家调节国民收入的方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一部分也是比较联系当下实际的一个内容,通过原理的学习,我们对国家的一些政策也看的更透彻了;课程中也对国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了理论的分析,就业和通胀,物价,以及最重要的经济增长问题。 学习了宏观经济学,在我身上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国家出台的政策的认识上了一个层次。我从开始关注经济方面的信息大概是今年夏天开始,经历了我们国家的房地产泡沫,信贷紧缩,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等一系列经济问题,我从经济盲开始看政府出台的政策到现在可以根据政策分析政府的动机,分析他的最终目的,不再是通过看网友的评论才能看出端倪。 对我来说每个问题都和我有很大的关系,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不需多言,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发行量大于货币需求量引起的,供大于求则会引起货币在国内的贬值,而名义货币的增多导致了价格指数的上升,同量的货币的购买力很快的下降,其中首先领跑CPI的就是关乎民生的吃穿,让我们这些无产阶级一度生活拮据,根据国家的调整,比如对农牧产品的限价调控,CPI明显回落,但回落带来的改善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另外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国家采取了紧缩的财政政策,提高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等等,这俩点都使得银行银根紧缩,贷款减少,投资也减少,货币流通速度降低,货币需求量下降,抑制了通货膨胀。 另外一个就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资金链紧张,我的家乡就是老师课中提到的鄂尔多斯,这个地方的关键词基本上有暴富,高利贷,煤矿,稀土,房地产,鬼城等几个。鄂尔多斯的崛起简单的说就是能源的崛起带动高利贷房地产的崛起,很多人富起来的原因无非四个:煤矿,高利贷,炒房,征地。不夸张的说这里几乎所有人都放高利贷,高利贷是这里最大的金融项目,曾经有人问我最好的投资手段是什么,在这里就是高利贷,回报比所有金融项目都大且稳妥,但这次温州出问题加上政府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导致鄂尔多斯的资金链紧张,有的地方说这里的资金链断裂,只能说单纯的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因为很多企业都是能源产业与房地产等产业组合存在,所以具体来说鄂尔多斯和温州还有本质的区别。这次政策主要是房地产调控,这个我认为基本属于计划经济,和经济原理没有很大的联系。针对鄂尔多斯的这种特殊现象当地出现了很多小额贷款公司,为缓解资金紧张的情况有改善,但不大。 政府对这几个大量存在民间贷款的地方出台了很多政策,其中一项是对技术含量较高的上游产业进行投资补贴,这一政策极大的刺激了这些产业的发展,缓解了资金问题,带来了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 我对宏观经济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只是大致有个方向,有很多现象还是解释不了,而且在良好的制度下才能实现经济的增长,我们国家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能是体制的改革,但在这次经济大波动中经济的重要性已经崭露头角,也有可能这次波动带来很多现象可以产生新的理论,比如我们国家货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这些问题等等,未来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圣才出品】

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传媒经济学 1.一传媒经济学是一种边缘学科 (1)边缘学科的定义 边缘学科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之间的交叉地带形成的一种新兴学科。 (2)传媒经济学是边缘学科 传媒经济学是在与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地带产生的一 种应用性新学科。传媒经济理论的产生,不仅拓宽了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围,而且为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传媒经济学是一种边缘学科 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理论体系 传媒经济学的对象 传媒经济学的意义 传媒经济学的对象 我国传播学的研究的两种倾向 传媒经济理论是不是我国传播学发挥作用的支点 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报业经济”、“广播电视经济”概念的提出 “广播电视也是生产力”的命题 传媒经济学的探索过程 广播电视媒介经济属性探讨 应用传播学体系 传媒经济新理论的推广 传媒经济效果 传播效果的定量分析 传媒经济学效果 传播效果的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的方法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传媒经济学研究

①传媒经济学是传播学与经济学之间相交叉的产物。 ②传媒经济是经济学与新闻学相交叉的产物。 ③传媒经济是经济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3)边缘学科的属性对传媒经济研究的要求 传媒经济作为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边缘学科,要求传媒经济的研究者和传媒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具有交叉型的知识结构,否则,是难以准确地把握传媒经济运行规律的。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交叉型知识结构人才的培养。 2.传媒经济理论体系 (1)传媒产业的形成及其作用的发挥,既是产业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2)传媒市场是传媒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传媒市场的形成及其重要作用的体现是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必然结果。 (3)传媒的功能由传媒性质决定。 传媒具有两种功能,即产业功能和宣传功能,决定了传媒效益也有两种,即经济效益和

拍卖考试《拍卖经济学》练习题

易考吧—试题研究中心易考吧----最快最权威的考试门户网欢迎您! 1 拍卖考试《拍卖经济学》练习题(一)及答案 拍卖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的一般知识和原理来研究拍卖这一特殊的经济现象, 重点研究我国市场经济中的拍卖制度的经济特色和经济发展规律的一个部门经济 学; 部门经济学-----以特定部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为特定的研究对象; 专业经济学-----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要素、各环节及其不同的侧面的经济问 题和经济规律为研究对象; 经济人-----就是会计算,有创造性,能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 帕累托标准----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是经济学中广泛应 用的概念。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 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 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最优或帕累改进。 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实际上是总财富最大化标准。是指如果一种变革使受益 者所得足以补偿受损者的损失,这种变革就叫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如果一种状态 下,已经没有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余地,那么这种状态就达到了卡尔多—希克斯 效率。它实际上是总财富最大化的标准。 实证分析----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 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不对 事物的价值作出评价。 规范分析----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 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 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1、简述经济学的一般研究对象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选择及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学社会学科;他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 其运行、发展规律。西方经济学一般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侧重研究市场个体的经济行为,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 场机制如何通过调节市场个体行为来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宏观经济学 则侧重研究建立理论或模型,以便说明社会经济中的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 宏观经济政策奠定理论基础。 2、简述拍卖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拍卖经济学属于部门经济学和专业经济学。就是一门新兴的还处于探索中的部门经济学和专业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3、为什么说拍卖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拍卖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运用经济学的一般知识和原因解释拍卖活动这一社会现象,或解决拍卖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终推动拍卖业的发展。我国的 拍卖经济学就是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重点研究我国拍卖这一经济活 动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从中总结出适合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拍卖经济学理论,并具体 运用来解决我国拍卖经济学领域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4、简述拍卖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在经济学的假设前提中,最基本的假设就是关于人性的假设---经济人假设。

宏观经济学课程笔记

《宏观经济学》课程笔记1: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凯恩斯主义 1、大危机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 第一、理论脉络:从重商主义、重农学派、亚当·斯密、萨伊等,古典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著名的萨伊定理“供给自身创造需求”,其核心是:重申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政策主张,反对国家干预。 第二、现实的冲突: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人们开始怀疑自由的市场经济。传统的经济学面临挑战,以凯恩斯为代表的现代宏观经济学应运而生。 2、凯恩斯革命 第一、在经济理论方面 否认资本主义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观点。肯定了资本主义存在失业,并从总需求的角度分析失业的原因。由此,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理论。 第二、在经济政策方面 否认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并提出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等。 第三、在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上 以前的经济学强调个量分析或微观分析。凯恩斯提出对经济进行总量分析,或宏观分析。 3、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于萧条时期,一直集中于短期问题的研究,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出现了滞胀问题。宏观经济学的关注便发生转移。今天,宏观经济学研究: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短期经济波动和失业。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1、为什么经济中存在失业,如何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2、价格水平是如何变动的?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如何稳定物价? 3、经济中为什么会出现短期波动,如何才能实现长期而稳定的经济增长。 如何实现充分就业 如何实现物价稳定资源利用问题 如何实现长期增长

三、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1、内容 宏观经济学以经济总体的行为为研究对象,它分析国民经济中各相关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以说明如何实现资源充分利用。 2、理解 第一、研究对象是经济总体而非单个经济单位 第二、研究经济活动中的总量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 四、宏观经济学的学习重点 1、研究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提出三个模型 第一、收入─支出模型(或曰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第二、IS─LM模型 第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短期经济波动) 2、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三大理论 第一、通货膨胀理论 第二、就业理论(失业理论) 第三、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 3、针对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重点探讨两大政策 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4、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开放经济中的均衡: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均衡 (注:课堂上不作统一讲解。) 五、GDP的概念及其理解 1、什么是GDP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第二、熟悉GDP的其他可替代概念: 在涉及到一国每年商品和劳务的产出时,经济学家和媒体还用了除GDP以外的许多名称,如:产出、总产出、国民产出、收入、总收入、国民收入以及总供给、最终产品价值、增加值、新创造的价值。 2、对GDP的内容的分析 第一、市场价值 第二、统计的对象是最终产品 第三、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劳务 第四、时间和地域限制 3、与GDP有关的其他概念 第一、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当年价格计算的GDP。 实际GDP是以基年(如某一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来计算的某一时期的GDP。 二者的关系:其差异表现为通货膨胀的影响;如果没有价格的变动则二者相等。 第二、潜在GDP和实际GDP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受众——消费者选择【圣才出品】

第二章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2.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分析框架在传媒经济研究中的作用 1.现代经济学提供了相对规范的审视问题的视角、参照系、分析工具 现代经济学作为理论分析框架,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参照系或基准点、分析工具。 (1)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从实际出发的看问题的角度或曰“视角”。这些视角可以指导人们避开细枝末节,把注意力引向关键的、核心的问题。 (2)现代经济学提供了多个“参照系”或“基准点”。这些参照系本身的重要性在于建立了一些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 (3)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们多是各种图像模型和数学模

型。这种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像和数学结构帮助人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2.在面对传媒产业进行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时,不能忽略传媒行业的特殊性 (1)传媒经济研究在给定假设上的特殊性 “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处在由媒介产品不断重塑的过程之中,由此带来媒介产品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上的特殊性。 ①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归纳为:给定假设,简化关系;放松假设,逼近现实。 ②媒介传播本身就蕴涵了社会偏好结构形成和改变的机制 a.从物质技术层面而言,由于不同媒介载体有着不同的可获得性、参与条件和内容偏向,形成一种过滤机制,最终对一个时代的社会集体偏好产生影响。 b.不同媒体组织基于不同的媒体文化理念,通过其对于资讯的选择、处理、解读及整合分析等等在传播资讯时所打上的各自的社会能动性的烙印,并由此对人们的认知、社会判断和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③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对媒介产品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的影响 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的不断嬗变,使媒介产品的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呈现出属于自己的鲜明特征。 a.从个体层面而言,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轴线上,消费某类媒介产品越多,对它的偏好和依赖就越强,单位产品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可能就越大。 b.从社会层面而言,一个媒介产品的价值并非内在于自身,其在空间维度上传播范围

各种经济学教材

一、入门教材: 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88元。梁小民教授翻译。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外。推荐入门首选阅读。目前国内已经有某些教授依据此书编著《西方经济学》教材,在书中出现“经济学10大原理”一词,一眼便可看出是抄袭而来。 2、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研究范围横跨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多个领域,对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有独到的见解。目前经济学各种教科书,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采用由他1947年的《微观经济分析》发展糅合凯恩斯主义和传统微观经济学而成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框架。他一直热衷于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目前经济学理论数学化大行其道,此翁实始作俑者。《经济学》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图公司1948年初版。现已出第18版,通行全世界。国内50年代由高鸿业教授根据英文第10版翻译,商务印书馆于1981年出版。市面之16版,是和诺德豪斯合写,由萧深教授翻译,并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单行本出版。全书结构宏伟,篇幅巨大。可谓博大精深。渗透老萨数十年经济学见解。字里行间,三言两语,每有深意。其中诸如“热情的心,冷静的头脑”、“相关未必因果”等言语,可谓经济学之《老子》。读完该书,可了解经济学所探讨问题在经济学体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之认识框架。知识庞杂,有一体系框架,则适宜以后更进一步学习。学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尽管该框架在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方面仍有断层,但不失为一个好框架。此书国内有机工版发行之英文版。建议直接阅读英文版。 3、斯蒂格利姿《经济学》及系列辅助教材。斯蒂格利姿在信息经济学成就甚高,此书可作为前二者的补充,前二者所涉及经济学内容主要是以价格理论及边际分析为基础,不包括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不确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姿之《经济学》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尽管三位作者政策倾向不同,但教材体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稍多一点,总体上讲,教材相当客观和公允。很适宜做入门教材。 4、《经济学、原理、问题与政策》及《经济学原理与问题》、〈经济学案例〉、〈经济学小品〉、《经济学悖论》、〈社会问题经济学〉等。此类书之特点是先提问题,再论原理,主要是针对社会习见问题,逐步解释原理,水平、内容大多较好,唯缺乏体系与框架,适宜略懂经济学者补充学习。 5、国内老师自行编写之《西方经济学》教材:目前国内各大学自己编写的直接冠以《西方经济学》或〈经济学原理〉均属入门教材。如高鸿业、历以宁、宋承先、梁小民、朱锡庆、尹伯成、司春林等等。然皆远逊外国教材。 说明: 1、越基础性之教材越需深入浅出,将复杂抽象的道理联系到生活实际上,才讲的透彻,又能调起初学者之兴趣。国外教材,形成一竞争市场,多极高明之著作,教材之撰写也充分考虑学生学习之便利,如曼昆之教材,以完全不带数学式而著称,又或更新换版本极快,以及时吸收新知识,如斯蒂格利姿《经济学》之增加不对称信息部分。低手所写教材自然被市场淘汰。故市面之基础教材,多为大高手所写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