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各传感器构造与原理

汽车各传感器构造与原理

汽车各传感器构造与原理
汽车各传感器构造与原理

电子控制系统构造与原理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由传感器、控制单元、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的类型及功能

一、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1.功能及类型

功能:

·检测节气门开度转换为电压信号

传递给ECU

·判定发动机运转工况的依据

类型:

·线性输出型(滑动电阻式)

·开关量输出型(触点式)

(1)线性输出型

①结构和原理

·VCC:传感器电源端子。由ECU

提供5V电压

·VTA:节气门开度信号端子。节气

门开度越大,VTA-E2间电阻越大,

开度电压信号越大

·IDL:怠速开关端子。节气门关闭

时,怠速开关闭合,IDL—E2间电压

为0V;节气门打开时,怠速开关断

开,IDL—E2间电压为12V

·E2:传感器通过ECU接地

②输出特性

·输出电压随节气门开度的增大而线性增

·当节气门完全关闭时,怠速触点闭合,

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

③控制电路

·VTA信号:节气门由关闭逐渐开大,在0~5V间变化

·IDL信号:怠速时0V,节气门打开时12V

(2)开关量输出型

①结构与原理

·怠速工况

②输出特性

·传感器有开和关两种信号

·怠速触点闭合:节气门全闭,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

·全开触点闭合:节气门开度>50℃,发动机处于大负荷状态

③控制电路

④带ACC信号输出的开关量输出型

·怠速触点闭合,怠速状态;如高速时怠

速触点闭合,减速状态

·加减速检测触点闭合,同时该触点与

ACC1和ACC2交替闭合/断开,急加速工

·大负荷触点闭合,大负荷工况

·加减速检测触点断开,同时该触点与

ACC1和ACC2交替闭合/断开,减速工况

二、进气温度传感器(THA)

1.功能与结构

·检测进气温度转化为电阻信号,送

给ECU作为喷油量修正信号和点火

修正信号,获得最佳空燃比和点火提

前角。

·热敏电阻传感器

2.工作原理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特性:进气温

度升高,热敏电阻值降低

3.控制电路

·THA信号:进气温度越高,热敏电

阻越低,电路总电阻减小,电路电流

增大,ECU电阻R分压增加,热敏电

阻分压降低,即THA信号电压减小

·E2:传感器接地

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THW)

1.功能

·检测冷却液温度转化为电阻信号,送

给ECU作为喷油量、点火正时的修正

信号

2.结构与原理

·热敏电阻传感器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特性:冷却液温

度升高,热敏电阻值降低

3.控制电路

·THW信号:冷却液温度越高,热敏

电阻越低,电路总电阻减小,电路电流

增大,ECU电阻R分压增加,热敏电

阻分压降低,即THW信号电压减小

·E2:传感器接地

四、曲轴/凸轮轴位置和转速传感器

1.功用、类型及位置

·功用:检测活塞上止点、曲轴转角、发动机转速信号送给ECU,以确认曲轴位置,用来控制喷油正时和点火正时。

·类型:电磁感应式(磁电式)、光电式、霍尔式

·位置:经常安装在发动机的曲轴端、凸轮轴端、飞轮上或分电器。

1、磁电式

(1)结构与原理

(2)丰田TCCS系统,位于分电器

.

(2)发动机转速(Ne)信号

·曲轴转角1°信号=30°转角时间/30等分

·发动机转速:Ne信号以2个脉冲时间(曲轴60°)为基准计算和检测

(3)曲轴位置(G)信号

·G信号:辨别气缸及检测活塞上止点位置。

G1为第6缸压缩上止点前10°,G2为第1

缸压缩上止点前10°

·G信号:ECU利用Ne信号计算曲轴转角的

基准信号

(4)控制电路

·G1-G-:第6缸上止点位置电脉冲信号

·G2-G-:第1缸上止点位置电脉冲信号

·Ne-G-:曲轴转速电脉冲信号

3.光电式

(1)结构与原理

·NISSAN公司,位于分电器

(2)1°和120°信号

·曲轴1°信号:供ECU计算曲轴转角和发动

机转速

·曲轴120°信号:供ECU确认活塞上止点(前

70°)位置

(3)控制电路

3.霍尔式

(1)触发叶片式(GM公司)

1)结构型式

·外信号轮:均布18个叶片和窗口,宽度10°

弧长

·信号轮:3个叶片宽度100°、90°、110°

弧长;3个窗口宽度20°、30°、10°弧长。

2)霍尔传感器原理

·叶片对永久磁铁和霍尔元件隔磁,不产生霍尔电压·叶片离开空气隙,产生霍尔电压

3)控制电路

3.霍尔式

(1)触发叶片式(GM公司)

1)结构型式

·外信号轮:均布18个叶片和窗口,宽度10°

弧长

·信号轮:3个叶片宽度100°、90°、110°

弧长;3个窗口宽度20°、30°、10°弧长。2)霍尔传感器原理

·叶片对永久磁铁和霍尔元件隔磁,不产生霍尔电压·叶片离开空气隙,产生霍尔电压

3)输出信号

·18X信号:一个脉冲为20°/20等份= 1°信号—控制点火时刻

·3X信号:120°信号—判断气缸和点火时刻基准信号

·100°弧长触发叶片前沿:1、4缸上止点前75°

·90°弧长触发叶片前沿:3、6缸上止点前75°

·110°弧长触发叶片前沿:2、5缸上止点前75°

(2)触发轮齿式(克莱斯勒公司) 1)结构型式(四缸发动机飞轮壳)

·轮槽通过时:霍尔效应输出高电位(5V)

·轮齿通过时:霍尔效应输出低电位(0.3V)

·第4个槽脉冲下降沿:活塞上止点前(TDC)4°

·1组4个脉冲信号:1、4缸接近上止点

·另1组4个脉冲信号:2、3缸接近上止点

2)控制电路

·CPS信号:确定活塞上止点和发动机转速;但并不知道有哪两个缸的活塞接近上止点,

·同步信号传感器:装在分电器,协助传感器判缸。

(3)同步信号传感器(霍尔式)

1)结构型式(四缸发动机分电器)

·脉冲环前沿通过时:产生5V高

电压

·脉冲环后沿离开时:产生0V信

号电压

·分电器旋转一周:高低电位各占

180°(曲轴转角360°)

2)控制电路

·产生5V电压信号时:表示下一

个到达上止点的是1、4缸,1缸

为压缩行程,4缸为排气行程。

·产生0V电压信号时:表示下一

个到达上止点的仍是1、4缸,但

气缸工作行程与前相反。

五、氧传感器

1.功用与类型

·功用:在使用三元催化转换器降低排放污染的发动机上,氧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氧传感器测定排气中氧浓度信号,发动机ECU据此信号反馈修

正喷油量,控制空燃比控制于理论值围,使三元催化转换器效果最佳。氧传感器的工作使发动机处于闭环控制状态

·类型:氧化锆式(应用最多)和氧化钛式

(2)氧化锆式

①结构型式

·锆管:氧化锆固体电解质制作的多孔瓷体试管

·锆管侧:大气

·锆管外侧:排气

·锆管元件:微电池

(2)工作原理

·混合气稀:排气中含氧多,两

侧氧浓度差小,产生电压信号较

·混合气浓:排气中含氧少,两

侧氧浓度差大,产生电压信号较

(3)输出电压信号特点

·氧传感器电压在λ=1(理论空燃

比14.7)时突变:λ>1时输出电

压几乎为0λ<1时输出电压接近

1V

·反馈控制只能使混合气在理论

空燃比附近一个狭小的围波动:

故氧传感器输出电压在0.1~0.9V

之间不断变化,如果变化过缓或

不变则表明存在故障

(4)带加热器的氧传感器原理

·氧传感器输出信号与工作温度有关:

早期通过排气加热,发动机起动数分钟

后才能工作

·带加热器的氧传感器,起动后20~30s

工作

(5)控制电路

·OX端子:产生氧传感器信号电压

·HT端子:控制加热丝电路通断

(2)氧化钛式

①结构型式

·又称电阻型氧传感器:氧化钛常温下为高电阻半导体,一旦缺氧,电阻随之减小

·也有电加热器:保证传感器工作温度不变

(2)控制电路

·与ECU连接的输出端子电压:

0.1~0.9V

·混合气稀:输出电压高于参考电压

·混合气浓:输出电压低于参考电压

六、爆震传感器

1.功用与类型

功用:检测发动机有无爆震现

象,并将信号送入发动机ECU,判

定有无爆震及爆震强弱,修正点火

提前角。

类型:磁致伸缩式和压电式

2.磁致伸缩式(左图)

·缸体出现振动时,传感器在7kHz

左右处产生共振,铁心的导磁率发

生变化,致使永久磁铁穿过铁心的

磁通密度也变化,从而在绕组中产

生感应电动势

3.压电式

(1)结构原理

压电效应:当缸体振动时,配

重受振动影响产生加速度,压电元

件受到加速度惯性力的作用而产

生电压信号。

(2)输出特性

4.控制电路

·七、电子单元(ECU)

1.电子单元组成

2.电子单元工作过程

·从传感器来的信号,首先进入输入回路,对具体信号进行处理。如是数字信号,根据CPU的安排,经I/O接口直接进入微机;如是模拟信号,还要经过

A/D转换,转换成数字信号后,才能经I/O接口进入微机。

·大多数信息,暂时存储在RAM,根据指令再从RAM送至CPU。下一步是将存储在ROM中的参考数据引入CPU,使输入传感器的信息与之进行比较。·CPU对这些数据比较运算后,作山决定并发出输出指令信号,经I/O接口,必要的信号还经D/A转换器转变成模拟信号,最后经输出回路去控制执行器动作。例如喷油器驱动信号,通过控制喷油正时和喷油脉宽,完成控制喷油功能。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修读学期第3学期课程学时64学时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采取案例分析、拆装练习、实操故障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和原理、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和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通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测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材料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建立汽车检修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工作思维模式。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内容安排保证了汽车类专业所需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汽车结构基础知识,汽车拆装技能和简单的维修知识,同时体现了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讲授汽车结构原理等知识,包括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发动机电控系统、发动机性能分析、前沿发动机技术等内容。使学生获得汽车结构的基础知识,掌握汽车拆装的一般方法,对汽车的简单故障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和应用汽车新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作为本专业先开专业课程在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职业操作规范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发动机总成相关知识和维修技能,包括机械和电控两部分。通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维修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材料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建立汽车动机总成维修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工作思维模式,具备按照规范的流程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总成相关维修工作的能力。 2.1能力目标 (1) 要求学生能够对汽车的汽车发动机总成进行常规保养、初步诊断、简单维修。能够评估汽车现有的汽车发动机系统,根据客户的陈述和故障的症状,能够制定初步的

图解常见汽车发动机结构图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动力源泉,就像人的心脏一样。不过不同人的心脏大小和构造差别不大,但是不同汽车的发动机的内部结构就有着千差万别,那不同的发动机的构造都有哪些不同?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汽车动力的来源 汽车的动力源泉就是发动机,而发动机的动力则来源于气缸内部。发动机气缸就是一个把燃料的内能转化为动能的场所,可以简单理解为,燃料在汽缸内燃烧,产生巨大压力推动活塞上下运动,通过连杆把力传给曲轴,最终转化为旋转运动,再通过变速器和传动轴,把动力传递到驱动车轮上,从而推动汽车前进。 ●气缸数不能过多

一般的汽车都是以四缸和六缸发动机居多,既然发动机的动力主要是来源于气缸,那是不是气缸越多就越好呢?其实不然,随着汽缸数的增加,发动机的零部件也相应的增加,发动机的结构会更为复杂,这也降低发动机的可靠性,另外也会提高发动机制造成本和后期的维护费用。所以,汽车发动机的汽缸数都是根据发动机的用途和性能要求进行综合权衡后做出的选择。像V12型发动机、W12型发动机和W16型发动机只运用于少数的高性能汽车上。 ●V型发动机结构 其实V型发动机,简单理解就是将相邻气缸以一定的角度组合在一起,从侧面看像V字型,就是V型发动机。V型发动机相对于直列发动机而言,它的高度和长度有所减少,这样可以使得发动机盖更低一些,满足空气动力学的要求。而V型发动机的气缸是成一个角度对向布置的,可以抵消一部分的震动,但是不

好的是必须要使用两个气缸盖,结构相对复杂。虽然发动机的高度减低了,但是它的宽度也相应增加,这样对于固定空间的发动机舱,安装其他装置就不容易了。 ●W型发动机结构 将V型发动机两侧的气缸再进行小角度的错开,就是W型发动机了。W型发动机相对于V型发动机,优点是曲轴可更短一些,重量也可轻化些,但是宽度也相应增大,发动机舱也会被塞得更满。缺点是W型发动机结构上被分割成两个部分,结构更为复杂,在运作时会产生很大的震动,所以只有在少数的车上应用。 ●水平对置发动机结构

汽车传感器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汽车传感器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汽车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元器件用到整个汽车系统的控制上面。 最常用的就是使用传感器来检测各种需要检测或者对汽车行驶、控制需要参考 的重要参数,并将这些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等待再次处理。下面,小编来和大家 分享一些汽车传感器类型,并针对这些不同性能的传感器它的工作原理,来告 诉大家它在汽车中是用在什么地方,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并且它在整个系统中 有什么样的作用。常用的汽车传感器类型、工作原理和使用方式(1) 里程表传感器在差速器或者半轴上面的传感器,来感觉转动的圈数,一般 用霍尔,光电两个方式来检测信号,其目的利用里程表记数可有效的分析判断 汽车的行驶速度和里程,因为半轴和车轮的角速度相等,已知轮胎的半径,直 接通过历程参数来计算。在传动轴上设计两个轴承,大大减轻了运行中的力距,减少了摩擦力,增强了使用寿命;由原来的动态检测信号改为齿轮运转式检测信号;由原来直插式垂直变速箱改为倒角式接口变速箱。里程表传感器插头一般是在变速箱上,有的打开发动机盖可以看到,有的要在地沟操作。 (2) 机油压力传感器是指集微型传感器、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接口电路、通信和电源于一体的微型机电系统。常用的有硅压阻式和硅电 容式,两者都是在硅片上生成的微机械电子传感器。一般情况上,我们通过机 油压力传感器来检测汽车的机油向内的汽油还有多少,并将检测到的信号转换 成我们可以理解的信号,提醒我们还有多少汽油,或者还可以走多远,甚至是 提醒汽车需要加汽油了。(3) 水温传感器它的内部是一个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愈低,电阻愈大;反之电阻愈小,安装在发动机缸体或缸盖的水套上,与冷却水直接接触。从而侧得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电控单元根据这一变化测 得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温度愈低,电阻愈大;反之电阻愈小。电控单元根据这

汽车构造原理图解

汽车构造(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 1. 发动机:发动机2大机构5大系: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 2. 底盘: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3. 车身: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轿车、客车的车身一般是整体结构,货车车身一般是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 4. 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由电源和用电设备两大部分组成。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用电设备包括发动机的起动系、汽油机的点火系和其它用电装置。 性能参数 1. 整车装备质量(kg):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包括润滑油、燃料、随车工具、备胎等所有装置的质量。 2. 最大总质量(kg):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 3. 最大装载质量(kg):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最大装载质量。 4. 最大轴载质量(kg):汽车单轴所承载的最大总质量。与道路通过性有关。 5. 车长(mm):汽车长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6. 车宽(mm):汽车宽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7. 车高(mm):汽车最高点至地面间的距离。 8. 轴距(mm):汽车前轴中心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9. 轮距(mm):同一车轿左右轮胎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 10. 前悬(mm):汽车最前端至前轴中心的距离。 11. 后悬(mm):汽车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12. 最小离地间隙(mm):汽车满载时,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 13. 接近角(°):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4. 离去角(°):汽车后端突出点向后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5. 转弯半径(mm):汽车转向时,汽车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半径。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的转弯半径为最小转弯半径。 16. 最高车速(km/h):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17. 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时的最大爬坡能力。 18. 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19. 车轮数和驱动轮数(n×m):车轮数以轮毂数为计量依据,n代表汽车的车轮总数,m 代表驱动轮数。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汇总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针对汽车修理工岗位能力进行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构建于《电工电子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也是进一步学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检修》等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基础。主要培养学生会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通过本专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详见表1。 表1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工作领域工作任 务 职业能力学习项目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发 动机总 论 能描述发动机总体结构及布置形式; 能描述汽油机工作原理; 能描述柴油机工作原理。 任务一:发动机总体构造与原理分析; 任务二:发动机总体认识; 曲柄连 杆机构 构造与 维修 能正确拆装曲柄连杆机构; 能对连杆、缸体等主要机件进行检验、 修理; 能正确选配活塞环; 能对曲柄连杆机构进行常见项目维护; 能对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 任务一:曲柄连杆机构构造与维修分析; 任务二: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 任务三:曲轴飞轮组的检查和维修; 任务四:气缸体、气缸盖的检查与维修; 任务五:连杆的检验与校正; 任务六:活塞组的检查与维修; 任务七:气缸压力的测量; 配气机 构构造 与维修 能正确拆装配气机构; 能对气门及气门座进行检验、修理; 能按正确方法调整气门间隙; 能对配气机构进行维护; 能对配气机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 任务一:配气机构的结构与原理; 任务二:配气机构的拆装与检修; 任务三:气门与气门座的修理; 任务四:配气机构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分析解析

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Automobile engine configuration principle (申请学位) 专业:汽车制造与装调技术专业 学生:x x x 指导教师:x x x教授 二零一一年七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xxxxxxx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论文作者完全了解XXXX学校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特授权XXXX 学校可以将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

中文摘要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或天然气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汽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做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但其基本原理仍然未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现在的汽车发动机不仅注重汽车动力的体现,更加注重能源消耗、尾气排放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方面。使得人们在悠闲的享受汽车文化的同时,也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关键词:发动机构造、工作原理、分类、

汽车各类传感器的结构介绍与工作原理解析

汽车各类传感器的结构介绍与工作原理解析 在现代社会,传感器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类的生活中。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装置,主要起到转换信息形式的作用,大多把其他形式的信号转换为更好检测和监控的电信号。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源,把汽车运行中各种工况信息转化成电讯号输送给中央控制单元,才能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发动机、底盘、车身的控制系统,另外还有导航系统都是汽车传感器可以发挥作用的位置;汽车传感器还可检测汽车运行的状态,提高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汽车中的传感器按测量对象可分为温度、压力、流量、气体浓度、速度、光亮度、距离等。以应用区域来分,又可分为作用于发动机、底盘、车身、导航系统等。按输出信号,有模拟式的也有数字式的。按功能分,有控制汽车运行状态的,也有检测汽车性能及工作状态的。下面我们就按功能分别具体介绍汽车控制用传感器以及汽车性能检测传感器。 一、汽车控制用传感器 1、发动机控制系统用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汽车中的流量传感器大多测发动机空气流量和燃料流量,它能将流量转换成电信号。其中空气流量传感器应用更多,主要用于监测发动机的燃烧条件、起动、点火等,并为计算供油量提供依据。按原理分为体积型、质量型流量计,按结构分为热膜式、热线式、翼片式、卡门旋涡式流量计。翼片式流量计测量精度低且要温度补偿;热线式和热膜式测量精度高,无需温度补偿。总的来说,热膜式流量计因为较小的体积,更受工业化生产的青睐。 2、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主要以力学信号为媒介,把流量等参数与电信号联系起来,可测量发动机的进气压力、气缸压力、大气压、油压等,常用压力传感器可分为电容式、半导体压阻式、差动变压器式和表面弹性波式。电容式多检测负压、液压、气压,可测 20~100kPa 的压力,动态响应快速敏捷,能抵御恶劣工作条件;压阻式需要另设温度补偿电路,它常用于工业生产;相对于差动变压器式不稳定的数字输出,表面弹性波式表现最优异,它小巧节能、灵敏可靠,受温度影响小。 3、气体浓度传感器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

第1篇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 第1章 发动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发动机:将其 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内燃机:将燃料在气缸内部燃烧产生的热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的动力机械。有活塞式和旋转式两大类。本书所提汽车发动机,如无特殊说明,都是指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内燃机特点:单机功率范围大()、热效率高(汽油机略高于,柴油机达左右)、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单,便于移动和起动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火车、工程机械、拖拉机、发电机、船舶、坦克、排灌机械和众多其它机械的动力。 四冲程发动机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1.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图1-2) 2.四冲程汽油机基本工作原理(图1-2) 表1-1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 程 内容提要 1.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四冲程柴油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3.二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4.发动机的分类 5.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图1-2 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简图 1-气缸 2-活塞 3-连杆 4-曲轴 5-气缸盖 6-进气门 7-进气道 8-电控喷油器 9-火花塞 10-排气门

(1)四冲程发动机:活塞在上、下止点间往复移动四个行程(相当于曲轴旋转了两周),完成进气、压缩、作功、排气一个工作循环的发动机就称为四冲程发动机。 四个行程中,只有一个行程作功,造成曲轴转速不均匀,工作振动大。所以在曲轴后端安装了一个质量较大的飞轮,作功时飞轮吸收储存能量,其余三个行程则依靠飞轮惯性维持转动。 (2)冲程与活塞行程: 冲程:指发动机的类型; 行程S :指活塞在上、下两个止点之间距离; 气缸工作容积V s :一个活塞在一个行程中所扫过的容积。 S D V s 10 6 2 4?=π 式中 V s ——工作容积(m 3); D ——气缸直径(mm ); S ——活塞行程(mm )。 发动机的排量V st :一台发动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之和。 i V V s st = 式中 V st ——发动机的排量(L ); i ——气缸数。 (3)压缩行程的作用 一是提高进入气缸内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压缩终了的气缸内气体压力可达~,温度达600K~700K ),为混合气迅速着火燃烧创造条件; 二是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的燃烧热效率η。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1 2 1T T - =η 当混合气被压缩程度提高时,发动机混合气燃烧所达到的最高温度(T 1)升高,而排气的温度(T 2)降低,导致热效率提高。 1860年,法国人Lenoir (勒努瓦)研制成功的世界第一台内燃机,没有压缩行程,热效率仅%;1876年,德国人奥托(Otto )制造出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采用压缩行

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原理

第1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 第1章发动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内容提要 1.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四冲程柴油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3.二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4.发动机的分类 5.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发动机: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内燃机:将燃料在气缸内部燃烧产生的热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的动力机械。有活塞式和旋转式两大类。本书所提汽车发动机,如无特殊说明,都是指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内燃机特点:单机功率范围大(0.6-16860kW)、热效率高(汽油机略高于0.3,柴油机达0.4左右)、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单,便于移动和起动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火车、工程机械、拖拉机、发电机、船舶、坦克、排灌机械和众多其它机械的动力。 1.1 四冲程发动机基 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1.1.1 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 构及工作原理 1.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 (图1-2) 2.四冲程汽油机基本工 作原理(图1-2) 表1-1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 程 图1-2 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简图 1-气缸 2-活塞 3-连杆 4-曲轴 5-气缸盖 6-进气 门 7-进气道 8-电控喷油器 9-火花塞 10-排气门

3.工作过程分析 (1)四冲程发动机:活塞在上、下止点间往复移动四个行程(相当于曲轴旋转了两周),完成进气、压缩、作功、排气一个工作循环的发动机就称为四冲程发动机。 四个行程中,只有一个行程作功,造成曲轴转速不均匀,工作振动大。所以在曲轴后端安装了一个质量较大的飞轮,作功时飞轮吸收储存能量,其余三个行程则依靠飞轮惯性维持转动。 (2)冲程与活塞行程: 冲程:指发动机的类型; 行程S:指活塞在上、下两个止点之间距离; 气缸工作容积V s:一个活塞在一个行程中所扫过的容积。 式中V s——工作容积(m3); D——气缸直径(mm); S——活塞行程(mm)。 发动机的排量V st:一台发动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之和。 式中V st——发动机的排量(L); i——气缸数。 (3)压缩行程的作用 一是提高进入气缸内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压缩终了的气缸内气体压力可达0.6~1.2MPa,温度达600K~700K),为混合气迅速着火燃烧创造条件; 二是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的燃烧热效率η。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当混合气被压缩程度提高时,发动机混合气燃烧所达到的最高温度(T1)升高,而排气的温度(T2)降低,导致热效率提高。 1860年,法国人Lenoir(勒努瓦)研制成功的世界第一台内燃机,没有压缩行程,热效率仅4.5%;1876年,德国人奥托(Otto)制造出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采用压缩行程,虽然压缩比只有2.5,但热效率却提高到12%,有力地证明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真理。 压缩比ε:气缸内气体被压缩的程度。 式中V a——气缸总容积(活塞处于下止点时,活塞顶部以上的气缸容积);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总结

《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教学总结 依据我校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在校教务科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对汽车专业《机械识图》课程进行了较大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开进行,难以有机统一。根据《机械识图》课程直观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相对集中了一个月时间,进行“三位一体”的教学,即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实习、现场教学和课堂多媒体教学有机组合在一起,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同学们的认知规律,由老师指导,学生动手,由外到内,由表及里,逐个系统,逐个零部件地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在分组拆装发动机的同时,老师现场讲解其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直观明了,学生轻松掌握;学生现场提问,现场得到解答,师生互动,既锻炼了同学“真刀实枪”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师生感情交流。对发动机一些复杂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全班集中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有分有合,有理论有实践,实践——理论——再实践,不断提高,现场即是课堂,多媒体课堂也在现场,灵活机动,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2.“五合一”的教学内容组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发动机原理分为二册,先讲“构造”,后讲“原理”,将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导致讲“构造”时难以深入,而讲“原理”时,又枯燥乏味,而且以前所学的构造已经忘记,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本次调整,我们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合成一门课,相关内容有机穿插,有些系统是先讲构造,后讲原理;而有的是先讲理论,提出问题,再讲构造;还有的是构造、原理穿插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觉得有骨有肉。除此之外,我们还结合拆装发动机的机

几种重要的汽车传感器原理

几种重要的汽车传感器原理 一、传感器概述 传感器的概念:指能感受规定的物理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信号的器件或装置。简单的说,传感器即使把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装置。 汽车传感器的工作条件极为恶劣,因此,传感器能否精确可靠地工作至关重要。在该领域中,理论研究及材料应用发展迅速,半导体和金属膜技术研究及材料应用技术发展迅速,半导体和金属膜技术、陶瓷烧结技术等得到迅猛发展。智能化、集成化和数字化将是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测量电路组成。敏感元件是指能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能将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部分。有些敏感元件可以直接输入电量。测量电路是指将转换元件输入的电量经过处理,以便进行显示、记录和控制的部分。测量电路中较多的使用电桥电路。比如后面要讲到的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传感器的种类比较多,像我们一般碰到的传感器一般有: 温度传感器(冷却水温度传感器THW,进气温度传感器THA); 流量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燃油流量传感器); 进气压力传感器MAP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TPS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车速传感器SPD 曲轴位置传感器(点火正时传感器) 氧传感器 爆震传感器(KNK) 二、空气流量传感器 为了形成符合要求的混合气,使空燃比达到最佳值,我们就必须对发动机进气空气流量进行精确控制。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几种常用的空气流量传感器。 1、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

涡流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或光电信号,通过检测旋涡频率来测量空气流量的一种传感器。 众所周知,当野外架空的电线被风吹时,就会发出“嗡、嗡”的声音,且风速越高声音频率越高,这是气体流过电线后形成旋涡(即涡流)所致。液体、气体等流体均会产生这种现象。 同样,如果我们在进气道中放置一个涡流发生器,比如说一个柱状物,在空气流过时,在涡流发生器后部将会不断产生如图所示的两列旋转方向相反,并交替出现的旋涡。这个旋涡就称为卡门旋涡。 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就是利用这种这种旋涡形成的原理,测量气体流速,并通过流速的测量直接反映空气流量。 对于一台具体的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有如下关系式:qv=kf , qv为体积流量,f为单列旋涡产生的频率,k为比例常数,它与管道直径,柱状物直径等有关。由这个关系式可知,体积流量与卡门涡流传感器的输出频率成正比。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只要检测卡门旋涡的频率f,就可以求出空气流量。 根据旋涡频率的检测方式的不同,汽车用涡流式空气流量传感器分为超声波检测式和光学式检测式两种。例如,中国大陆进口的丰田凌志LS400型轿车和台湾进口的皇冠3.0型轿车采用了光电检测涡流式空气流量器;日本三菱吉普车、中国长风猎豹吉普车和韩国现代轿车采用了超声波检测涡流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1)光学式卡门旋涡空气流量计 现代物理学光的粒子说认为,光是一种具有能量的粒子流,当物体受到光照射时,由于吸收了光子能量而产生的效应,称为光电效应。光敏晶体管是一种半 导体器件,它的特点就是受到光的照射时,它们都会产生内光电效应的光生伏特现象,从而产生电流。 工作原理:在产生卡门旋涡的过程中,旋涡发生器两侧的空气压力会发生变化,通过导孔作用在金属箔上,从而使其振动,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在振动的金属箔上时,光敏晶体管接收到的金属箔上的反射光是被旋涡调制的光,再由光敏晶体管输出调制过的频率信号,这种频率信号就代表了空气的流量信号。 (2)超声波式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HZ,人耳听不到的机械波。它的特性就是方向性好,穿透力强,遇到杂质或物体分界面会产生显著的反射,譬如自然界里的蝙蝠,鲸鱼等动物都是通过超声波来进行方位定向的。利用这种物理特性,我们可以把一些非电量转换成声学参数,通过压电元件转换成电量。

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doc 43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doc 43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编制人制订日期修订人修订日期审核组长审核日期 15 苏明睿2006-2-8 吕生凤2012-5-8 梁成泽2012-6-8 课程类型开课学期总学时学分适合专业 专业必修课第一270 16 汽车维修(中级)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维修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发动机总体构造,发动机检测与维修基础知识,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曲柄连杆机构的故障诊断与排除,配气机构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汽油机燃油喷射装置,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进排气系统,新型柴油机,润滑系,冷却系,发动机总成装配及竣工验收,发动机的检测与诊断等。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中级汽车维修工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发动机各系统的部件及作用。 (2)熟悉汽车发动机各系统的主要部件构造及工作原理。 (3)基本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系统的主要部件的拆装、调试和修理技能。 (4)基本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系统故障排除的工艺过程及操作技能。 (二)能力目标 学习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维护与修理的有关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维护与修理的技能,重点掌握: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润滑系、冷却系、传统点火系统、起动系统等的构造和检修。 (三)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专业科学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质,积累丰富制作经验,积累汽车发动机维修功底,使他们在汽车行业中做合格的人才。

四、课程内容、目标及课时安排 序号项目 名称 工作任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课时 1 发动机 概论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分类 掌握汽车发动 机总体构造与主 要功能、熟悉发动 机的工作原理 12 汽车发动机总体构 造 1.掌握发动机总体构造与主要 功能 汽油机四冲程发动 机的工作原理 1.熟悉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 曲柄连 杆机构 汽缸体的组成结构 与检测 1.了解机体组的基本组成 2.掌握机体组拆装和检测 掌握曲柄连 杆机构结构与原 理、诊断与排除常 见故障 24 活塞连杆组的组成 与拆装和检修 1.掌握活塞连杆组的构造 2.学会活塞连杆组拆装和检修 3 配气机 构 气门组的结构、 原理与检测 1.掌握气门组的结构 2.熟悉气门组的工作原理 3.学会气门组拆装和检测 掌握配气机 构与原理、诊断与 排除常见故障。 24 气门传动组的结 构、原理与检测 1.掌握气门传动组的结构 2.熟悉气门传动组的工作原理。 3.学会气门传动组拆装检测 4 燃料供 给系统 燃料供给系统的组 成和工作原理。 1.掌握燃料供给系统的组成。 2.熟悉燃料供给系统各元件的 安装位置。 3.学会燃料供给系统工作原理。 掌握燃料供给 系统结构与原理、 诊断与排除常见 故障 18 燃料供给系统系统 拆装和检测 4.熟悉燃料供给系统系统拆装。 2.学会燃料供给系统系统检测。 5 润滑系润滑系组成和检 测。 1.掌握润滑系组成和工作原理 2.学会润滑系主要部件的检测 掌握润滑系组成 和主要部件的检测。 12 6 冷却系冷却系组成和检 测。 1.掌握冷却系组成和工作原理 2.学会冷却系主要部件的检测 掌握冷却系 组成和主要部件 的检测。 12 7 传统点 火系统 传统点火系统 的结构、原理与 检测 1.掌握传统点火系统的结构 2.熟悉传统点火系统的工 作原理 3.学会检测传统点火系统 的主要元件 掌握传统点火系 统结构与原理、诊 断与排除常见故 障 18 8 起动系 统 起动系统的结 构、工作原理与 检测 1.掌握起动系统的结构、工作 原理 2.学会检测起动系统的检测 掌握起动系 统的结构、工作 原理与检测 18

汽车传感器五大常见类型

汽车传感器功能简介 车用传感器是汽车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装置,它把汽车运行中各种工况信息,如车速、各种介质的温度、发动机运转工况等,转化成电讯号输给计算机,以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汽车传感器常见类型 1、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原理: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安装在节气门上,用来检测节气门的开度。它通过杠杆机构与节气门联动,进而反映发动机的不同工况。此传感器可把发动机的不同工况检测后输入电控单元(ECU),从而控制不同的喷油量。 种类:它有三种型式——开关触点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桑塔纳2000型轿车和天津三峰客车)、线性可变电阻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北京切诺基)、综合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国产奥迪100型V6发动机)。 2、进气压力传感器 原理:进气压力传感器可以根据发动机的负荷状态测出进气歧管内的绝对压力,并转换成电信号和转速信号一起送入计算机,作为决定喷油器基本喷油量的依据。 应用:国产奥迪100型轿车(V6发动机)、桑塔纳2000型轿车、北京切诺基(25L发动机)、丰田皇冠3.0轿车等均采用这种压力传感器。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 3、曲轴位置传感器 原理:也称曲轴转角传感器,是计算机控制的点火系统中最重要

的传感器,其作用是检测上止点信号、曲轴转角信号和发动机转速信号,并将其输入计算机,从而使计算机能按气缸的点火顺序发出最佳点火时刻指令。 应用:曲轴位置传感器有三种型式:电磁脉冲式曲轴位置传感器、霍尔效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桑塔纳2000型轿车和北京切诺基)、光电效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型式不同,其控制方式和控制精度也不同。曲轴位置传感器一般安装于曲轴皮带轮或链轮侧面,有的安装于凸轮轴前端,也有的安装于分电器(桑塔纳2000型轿车)。 4、空气流量传感器 原理:空气流量传感器是将吸入的空气转换成电信号送至电控单元(ECU),作为决定喷油的基本信号之一。 应用:根据测量原理不同,可以分为旋转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丰田PREVIA旅行车)、卡门涡游式空气流量传感器(丰田凌志LS400轿车)、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日产千里马车用VG30E发动机和国产天津三峰客车TJ6481AQ4装用的沃尔沃B230F发动机)和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四种型式。前两者为体积流量型,后两者为质量流量型。目前主要采用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和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两种。 5、爆震传感器 爆震传感器安装在发动机的缸体上,随时监测发动机的爆震情况。目前采用的有共振型和非共振型两大类! 车用传感器很多,判断传感器出现的故障时,不应只考虑传感器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

第1篇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 第1章 发动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发动机 :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内燃机:将燃料在气缸内部燃烧产生的热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的动力机械。有活塞式和旋转式两大类。本书所提汽车发动机,如无特殊说明,都是指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内燃机特点:单机功率范围大()、热效率高(汽油机略高于,柴油机达左右)、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单,便于移动和起动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火车、工程机械、拖拉机、发电机、船舶、坦克、排灌机械和众多其它机械的动力。 四冲程发动机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内容提要 1.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四冲程柴油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3.二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4.发动机的分类 5.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图1-2 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简图 1-气缸 2-活塞 3-连杆 4-曲轴 5-气缸盖 6-进气门 7-进气道 8-电控喷油器 9-火花塞 10-排气门

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1.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图1-2) 2.四冲程汽油机基本工作原理(图1-2) 表1-1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 3.工作过程分析 (1)四冲程发动机:活塞在上、下止点间往复移动四个行程(相当于曲轴旋转了两周),完成进气、压缩、作功、排气一个工作循环的发动机就称为四冲程发动机。 四个行程中,只有一个行程作功,造成曲轴转速不均匀,工作振动大。所以在曲轴后端安装了一个质量较大的飞轮,作功时飞轮吸收储存能量,其余三个行程则依靠飞轮惯性维持转动。 (2)冲程与活塞行程: 冲程:指发动机的类型; 行程S:指活塞在上、下两个止点之间距离;

汽车传感器工作原理

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的检测 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用于丰田凌志LS400、三菱、现代等轿车上。凌志LS400的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电路如图2-25所示。 图2-25 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电路图(丰田凌志LS400) 用万用表欧姆档测量THA和E2之间的电阻,如图2-26所示,0℃时约为4~7kΩ;20℃时约为2~3 kΩ;60℃时约为0.4~0.7 kΩ。 图2-26 空气流量计端子与测量 检查进气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电压,20℃时信号电压为2.5~3.4V;60℃时为0.2~1.0V。 当发动机转速高于300r/min时,空气流量计5s没在输入信号,发动机就失速,故障部位可能是ECU与空气流量计之间的线路、空气流量计或发动机ECU,可按以下步骤检查: ①打开点火开关,发动机不起动,测量流量计端子Ks和E2之间的电压,应为4.5~5.5V。发动机运转时,输出电压应为2~4V(脉冲电压信号)。进气量越大,电压越高。若输出电压正常,则应检查或更换ECU;如不正常,转下一步。

②检查流量计至ECU之间的线路是否正常。 ③拔开流量计连接器插头,测量端子Vc和E2之间的电压,应为4.5~5.5V。若不正常,应检查或更换ECU;若正常,应更换空气流量计。 (五)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的检测 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种类很多,其中电容式和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在当今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中应用较为广泛。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的信号是电压型的,电容式进气压力传感器的信号是频率型的。 进气压力传感器都是3线的,一根电源线,一根信号线,一根接搭铁线。拔开进气压力传感器的插头,接通点火开关,电源线的开路电压约+5V。用万用表检测时因信号类型不同,应选用不同的档位,电压信号选用直流电压档,频率信号选用频率档。 丰田车进气压力传感器电路图如图2-27所示,它输出的是电压信号,用万用表检测的方法如下: 图2-27 进气压力传感器电路(丰田) 接通点火开关,端子VC和E2间的电压应当是4.5~5.5V。ECU端子PIM与E2之间的信号电压应当是3.3~3.9V,发动机怠速时信号电压约1.5V左右,随着节气门开度的增加,信号电压应上升,真空度与电压信号关系应符合图2-28所示的关系。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试卷及答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期末试卷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1'×30=30') 1、四行程汽油发动机由两大机构、五大系组成,这两大机构是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五大系是冷却系、润滑系、燃料供给系、起动系和点火系 2、活塞环分为气环和油环,气环的作用为密封和散热;油环的作用是刮去缸壁上机油,并使缸壁上的油膜分布均匀。 3、气缸套有_干式__和_湿式__两种。 4、压缩比?是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5、发动机零件的主要耗损形式有:磨损、腐蚀、疲劳、变形。 6、为防止活塞环胀死于槽内、卡死于缸内,在安装时应留有的“三隙”分别是 __端隙__ 、_侧隙__、背隙。 7、发动机润滑系具有润滑、清洗、冷却、密封、防锈五大功用,所采取的润滑方式有:压力润滑、飞溅润滑、定期润滑三种。 8、气缸的修理尺寸主要有_三_级,每加大_0.25_mm为一级。 9、为减小活塞的变形,裙部开有“Ⅱ”形或“T”形槽,其中横槽是_绝热槽,竖槽是_ 膨胀_槽,凡未开通的槽的端部均钻有圆孔。 10、机油集滤器的损伤形式主要有:油管和滤网堵塞和浮子破损下沉等。 二、判断题(1'×10= 10') < >1、零件的拆卸原则是“拆是为了装”、“能拆的就拆,尽量整体拆卸”、“先拆的后装、能同时拆的就同时拆。” < >2、发动机转速的高低,一般不影响飞溅润滑的效果。 < >3、全浮式连接的活塞销的使用寿命较半浮式长。 < >4、带有空气、蒸气阀的冷却系统,阀损坏后对冷却系统不会造成影响。 < >5、全支承式曲轴的主轴颈小于或等于连杆轴颈数。 < >6、气环装在气缸内必须有端隙,且各环开口要相互错开。 < >7、活塞头部由于受到高温、高压,所以头部的直径和厚度都较裙度大和厚。 < >8、更换发动机润滑油时,应同时更换或清洗机油滤清器。

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图解

汽车发动机原理图解 机体是构成发动机的骨架,是发动机各机构和各系统的安装基础,其内、外安装着发动机的所有主要零件和附件,承受各种载荷。因此,机体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机体组主要由气缸体、曲轴箱、气缸盖和气缸垫等零件组成。<本文原载于-技巧网评> 一. 气缸体(图2-1) 水冷发动机的气缸体和上曲轴箱常铸成一体,称为气缸体——曲轴箱,也可称为气缸体。气缸体一般用灰铸铁铸成,

气缸体上部的圆柱形空腔称为气缸,下半部为支承曲轴的曲轴箱,其内腔为曲轴运动的空间。在气缸体内部铸有许多加强筋,冷却水套和润滑油道等。 气缸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根据气缸体与油底壳安装平面的位置不同,通常把气缸体分为以下三种形式。(图2-2) (1) 一般式气缸体其特点是油底壳安装平面和曲轴旋转中心在同一高度。这种气缸体的优点是机体高度小,重量轻,结构紧凑,便于加工,曲轴拆装方便;但其缺点是刚度和强度较差 (2) 龙门式气缸体其特点是油底壳安装平面低于曲轴

的旋转中心。它的优点是强度和刚度都好,能承受较大的机 械负荷;但其缺点是工艺性较差,结构笨重,加工较困难。[ 录入者:周洋 | 时间:2007-09-22 13:49:12 | 作者: | 来源:技巧网评 | 浏览:471次 ] (3) 隧道式气缸体这种形式的气缸体曲轴的主轴承孔为整体式,采用滚动轴承,主轴承孔较大,曲轴从气缸体后部装入。其优点是结构紧凑、刚度和强度好,但其缺点是加工精度要求高,工艺性较差,曲轴拆装不方便。 为了能够使气缸内表面在高温下正常工作,必须对气缸和气缸盖进行适当地冷却。冷却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水冷,另一种是风冷(图2-3)。水冷发动机的气缸周围和气缸盖中都加工有冷却水套,并且气缸体和气缸盖冷却水套相通,冷却水在水套内不断循环,带走部分热量,对气缸和气缸盖起冷却作用。<本文原载于-技巧网评>

汽车各传感器构造与原理

电子控制系统构造与原理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由传感器、控制单元、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的类型及功能 一、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1.功能及类型 功能: ·检测节气门开度转换为电压信号 传递给ECU ·判定发动机运转工况的依据 类型: ·线性输出型(滑动电阻式) ·开关量输出型(触点式) (1)线性输出型 ①结构和原理 ·VCC:传感器电源端子。由ECU提 供 5V电压 ·VTA:节气门开度信号端子。节气 门开度越大,VTA-E2间电阻越大, 开度电压信号越大 ·IDL:怠速开关端子。节气门关闭 时,怠速开关闭合,IDL—E2间电压 为0V;节气门打开时,怠速开关断 开,IDL—E2间电压为12V ·E2:传感器通过ECU接地 ②输出特性 ·输出电压随节气门开度的增大而线性增 大 ·当节气门完全关闭时,怠速触点闭合, 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

③控制电路 ·VTA信号:节气门由关闭逐渐开大,在0~5V间变化 ·IDL信号:怠速时0V,节气门打开时12V (2)开关量输出型 ①结构与原理 ·怠速工况 ②输出特性 ·传感器有开和关两种信号 ·怠速触点闭合:节气门全闭,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 ·全开触点闭合:节气门开度>50℃,发动机处于大负荷状态

③控制电路 ④带ACC信号输出的开关量输出型 ·怠速触点闭合,怠速状态;如高速时怠 速触点闭合,减速状态 ·加减速检测触点闭合,同时该触点与ACC1 和ACC2交替闭合/断开,急加速工况 ·大负荷触点闭合,大负荷工况 ·加减速检测触点断开,同时该触点与ACC1 和ACC2交替闭合/断开,减速工况 二、进气温度传感器(THA) 1.功能与结构 ·检测进气温度转化为电阻信号,送 给ECU作为喷油量修正信号和点火 修正信号,获得最佳空燃比和点火提 前角。 ·热敏电阻传感器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复习题

发动机 内燃机 上止点 下止点 活塞行程 曲柄半径 气缸工作容积 燃烧室容积 气缸总容积 发动机排量 压缩比 工作循环 四冲程发动机 负荷特性 速度特性 外特性 万有特性 充气效率 配气相位 气门重叠角 发动机增压 增压比 爆震 汽油的抗爆性 汽油的蒸发性 进气涡流 柴油凝点 辛烷值 十六烷值 点火提前角 喷油提前角 火花塞间隙 击穿电压 火花塞热特性 水冷发动机 风冷发动机 大循环 小循环 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发动机功率与扭矩的计算关系式?平均有效压力的计算?有效燃油消耗率的计算?四冲程内燃机压缩行程的作用?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 我国内燃机功率标定分为哪几级? 机体组件包括哪些零部件?

曲柄连杆机构包括哪些组件? 气缸套有哪些形式?简述其主要特点? 活塞由哪几部分组成? 汽油机燃烧室的常见形式及特点? 活塞环的分类及各自作用? 飞轮的主要功用? 四缸和六缸发动机的工作顺序? 发动机换气系统的主要组成? 配气机构的组成和作用? 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的原理? 汽油机的正常燃烧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汽油机的非正常燃烧现象及其各自特点?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各部分作用及主要部件? 电控汽油喷射的类型?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方式及特点? 柴油机燃烧室的分类及特点? 传统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由哪些主要部件组成?各部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主要组成及工作原理? 柴油机燃烧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影响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 喷油器的作用及分类? 汽油机对点火系统的要求? 点火系统的分类? 传统点火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存在的问题? 汽车电源的组成及功用? 传统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污染物及其生成条件? 控制汽油机和柴油机排气污染的主要措施? 废气再循环的工作原理? 水冷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过程? 水冷系统节温器的作用? 润滑系统的作用?车用发动机有哪几种润滑方式? 润滑系统的组成? 发动机起动有那些方式及特点? 电起动系统的作用和组成? 直流电动机的作用及组成? 低温起动与预热的措施?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