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生的学习并不在于满足当时的社会生活实践的直接需要,而是为将来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作准备。因此,当学生意识不到目前学习对其将来参加社会活动的重要性时,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不足,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作为教师,要把握学生学习的特点,根据其规律组织教学,激发其学习动机,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习动机的涵义。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并不是某种单一结构。学生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动力因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所引起的。

作为学习动机的心理因素,首先是学习的需要。学习需要的内容和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它可以是学生对于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可以是对学习的兴趣、爱好或习惯,也可以是学生对于未来的一种理想。

需要与内驱力是联系在一起的两个概念。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有机体内部就会产生一种叫做内驱力的刺激。内驱力刺激引起反应,反应导致需要的满足。学生学习内驱力有三种∶第一,认知内驱力,即指想了解与理解要掌握的知识、要阐明与解决问题的欲望。第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的那种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第三,附属的内驱力,它指的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作为学习动机的第二个组成因素是诱因。所谓诱因,就是指能满足个体某种特定需要的物体,情境或事件。诱因具有诱发或激起有目标指向的行动的作用。例如,在课堂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采用吸引注意的材料而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

2 、学习动机的种类

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这不仅表现在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动机,而且同一个学生也可以同时存在着几种动机。根据我国教育的动机,可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分类。

从动机内容的性质来看,学习动机可有正确与错误、高与低之分。这种分类具有道德评价意义,是以是否符合社会需要为标准,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从动机来源的远近和起作用的久暂来看,学习动机可分为间接动机和直接动机两类∶

①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社会要求在学生学习上的反映。例如,我国多数学生能把个人学习与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将来参加祖国建设作贡献而学习;少数学生则相反。这类动机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不易为情境中的偶然因素所改变,能在较长时间内起作用。

②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是由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所引起的。例如,小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学习,初中生为取得好成绩而努力学习,高中生为考大学而认真攻读。这类动机比较具体,目有实际效能,但作用

较为短暂而不稳定,容易随情境的变化而改变。

3、学习动机的形成。学习动机的形成有一定规律。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归纳起来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个人因素。包括生理特点(如神经系统类型、成熟水平与年龄特点等)、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本人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及志间水平(动机与理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志向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动机的强弱)。

二是家庭环境和社会舆论。不同社会对学习动机有不同的影响。学校舆论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例,有的学校把选择运动员看得很重,致使许多学生放弃学习而愿去当运动员。此外,学生学习成绩优劣与其家长对他的期望和学习要求有密切关系。

三是教师的影响。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本身对知识的态度是榜样作用,教师起沟通社会、学校要求与学生成长的纽带作用。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应从以下儿方面入手。

第一,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明确学习的意义、作用是确立或提高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尤其为培养间接的高尚的学习动机所不可缺少。在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时,一升面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培养远大理想。

第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伴随学生学习过程的情绪体验。教师在培养学习兴趣时,可采用以下方法∶①使学生懂得某学科,具体章节在生活中的意义。

②使学生投入力所能及的活动。③参加各种兴趣小组。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运用了所学知识,获得某些新知识,培养了求知欲。发展了学习的兴趣,从而加强、巩固已有的学习动机。

第三,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4、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已有的动机从潜伏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

第一,实施启发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只有具有这种问题性的情境,才会有较强的吸引力,才会对学习需要有强烈的激动作用。作业难度是形成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过易过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都不利,只有那种"感情移入和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的情境,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第二,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变更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保持作业的新颖性,是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和保持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条件。无论在作业内容或作业方式上,应尽可能避免机械重复。

第三,利用学习反馈,搞好学习评定。①评定要及时。对学生作业及时肯定或否定能给学生留下鲜明印象;②评定要公正。只有公正的评定才会使学生心悦诚服;③评定中应鼓励多于批评。④注意个别差异。有的学生对差分数注意较多,而有的学生对好分数注意较多,教师要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宜的评定。

第四,开展学习竞赛。

第五,注意学生不同特点。有的学生成就动机大于避免失效的动机,当他们获得成功后,易降低动机强度,这时应鼓励他们去取得新成绩。有的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大于成就动机,失败后动机程度降低,成功后动机加强。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