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复习教案)

神农架林区实验初级中学教师:李品军

一:考试指南

1、命题方向

A、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B、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考试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

二、近三年宜昌市中考考题分析

三、知识梳理(学生看课本P97至P98页内容,完成资料P11考点2的内容:)

四、考点解读

考点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常考命题点]

1、实验前先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什么位置,其目的是什么?

2、焦距的测量及判断

3、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成像特点。

4、根据像的要求调整物体、凸透镜或光屏的位置。

5、物距的调整,像的大小及像的性质的判断。

6、光屏上找不到的原因:

7、用纸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成像情况:

8、实验过程中,蜡烛越烧越短,则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怎么移动,如何调节?

9、光路中加透镜后得到清晰像的处理方案。

[复习过程]

(一)、结合考点,演示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加深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结合现象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典例解析

(三)宜昌市中考题体验

1、(2016年宜昌试题第4题)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

?A.出现手指的实像B.出现手指的影子

?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

?D.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

(四)当堂练习

1、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2 、如图,小桃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蔡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她再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蔡老师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

A.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凸透镜B.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凸透镜

C.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凹透镜D.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考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成像的特点,找出成像的规律。

(三)图像分析凸透镜成像特点。

(四)典例解析

例1.(2016十堰)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例2(2016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cmB.10cmC.15cmD.18cm

(五)宜昌市中考题体验

1(2014)如图1所示,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A无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5cm,物体AB.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8所示,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物体AB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不要求作光路图)。

(六)当堂练习

1 、如图是用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40cm处,则()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蜡烛的像

2、(2016年武汉)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

A.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

B.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

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五、热点聚焦

1.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

利用自拍杆可以()

A.增大物距B.增大像距

C.增大人像的大小D.减小取景范围

2、如今很多城市街口都安装了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24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

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点

C.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c点

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

3、由中央电视台出品的纪录片《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俯瞰“大美中国”,覆盖全国所有省市和特别行政区,全方位展示中国历史人文景观、自然地理风貌及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如图所示,是平顶山的一个航拍镜头,若用一镜头焦距为60mm的相机在高空拍照,此时胶片

到镜头的距离()

A.大于120mm B.恰好60mm

C.小于60mm D.略大于60mm

六、课堂小结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记住口诀)

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在间,像在外;物在外,像在间。

成实像时,

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成虚像时,

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变大。

七、作业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牛家牌小学金艳红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认识,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的掌握,对后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本课时内容在教科书的第96至97页,包括剪拼图形、总结公式、试一试、练一练和问题讨论五个环节,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学情分析 :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自主学习、迁移推理的能力,在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设计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制定了教学思路:创设情境——指导探究——发现规律——实践应用。人人参与教学活动,动脑、动手、动口,达到理解和运用公式的目的。在解决问题中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方格纸、剪刀、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趣导课 1、情景引入(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图形面积计算,请看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图形?你能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相机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 2、从平行四边形的花坛中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生自由说) 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怎样算呢? 3、揭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联想、猜测。(用数格子的方法)

第二课最美妖精优秀教学设计

第二课最美妖精 【教学目标】 i?上要通过对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品读,试着读?孙悟空、唐僧、猪八戒这三个人物的内心,从而读懂这个团队。 2?整本书阅读的策略之一:连结法。 【前置学习】 阅读《西游记》第27回、31回节选部分 【教学环节】 一.问题激趣 i.你知道在西行路上对取经师徒构成威胁或与其直接发生关系和冲突的女妖精共有多少个(伙)吗? 尸魔口骨妇人(二十七回);金角大王的母亲九尾狐(三十四回);毒敌山琵琶洞蝎子精(五十五回);灵感大王的义妹斑衣鍛婆(四十八回);牛魔王之妻铁扇公主罗刹女、牛魔王之茨玉面公i(五十九回);荆棘岭树精杏仙(六十四回);盘丝洞七个蜘蛛精(七十二回);比丘国美后白面狐狸(七十八回);陷空山无底洞金鼻口毛老鼠精(八十回);天竺国假公主玉兔精(九十五回)。 有人曾经统计过男女妖精的结局对比:《西游记》中33个男妖死亡13个,死亡率接近40%;女妖17个死亡24个,女妖死亡率则达到了82%之高】 2?你觉得哪个女妖可以称得上是《西游记》中的“最美妖精” ?为什么? A牛魔王之妾玉面公主B天竺国假公主玉兔精 C盘丝洞七个蜘蛛精D丿」魔白骨妇人 【选D白骨精除了具有其他儿个女妖的美貌外,她还有其他儿个不具备的特点或作用。】二、读出白骨精的美貌 (一)请在第27回中找出葺接捕写门骨精美貌的语句。请想象一下她的样子,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给大家听。 “那女子生得:冰肌藏玉骨,衫领錄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唏林。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 教师备用:作者从外貌、肌肤、身材这儿个方面来描写女妖,把女妖写得很美, 中国古代对美女的描写也不过是从这儿个方面来写。《西游记》中女妖外表的美是无可比拟的,作者在塑造这众多女妖的美貌时显然是别具匠心,同样也应和了曹植《美女篇》中“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描写女人美丽即为妖艳的说法。既为女妖,那也就少不了妖艳了。 (二)请在第27回中找出间爰刼白骨精美貌的语句,并简要解释。 1?呆子就动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乱语,叫道:”女菩萨,往那里去?手里提着是甚么东西?”2?八戒闻言,满心欢喜,急抽身,就跑了个猪颠风,报与三藏道:”师父!吉人自有天报!师艾饿了,教师兄去化斋,那猴子不知那里摘桃儿耍子去了。桃子吃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坠。你看那不是个斋僧的来了?”(说师兄的坏话了) 3?行者道:”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熊凤娟汤龙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测量,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几个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3)学生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物体面积的大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1厘米2、1分米2、1米2的实际大小,并对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 (2)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什么是面积? 2、学生回答。(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出示数学课本的表面、粉笔盒的表面及黑板的表面,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 的大小。 4、学生回答。(黑板表面最大,粉笔盒表面最小。)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那大家想不想知道用什么来表示数学书表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个新的面积单位。(板书课题:认识面积单位) (二)新课导入

1、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学生观察。(正方形边长为12厘米, 分成36个面积为4厘米2的小方格,长方形长24厘米,宽6厘米,分成16个面积为9厘米2的小方格。) 2、首先请三、四组同学闭上眼睛,一、二组同学观察正方形,数出有多少个小 方格。 (一、二组同学观察后数出有36个小方格) 3、再请一、二组同学闭上眼睛,三、四组同学观察长方形,也数出有多少个小 方格。 (三、四组同学观察后数出有16个小方格) 4、请学生根据观察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哪个大?(学生讨论) 5、生1:正方形的面积大,因为正方形的小方格多。 生2:长方形的面积大,因为长方形的小方格大。 生3:都不对,正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没有办法比较,因为两个图形的小方格不一样大。 6、那为了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应该怎么办? (应该把两个图形的小方格变得一样大,再数方格比大小,也就是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比较) 7、我们将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义为1厘米2,读作1平方厘米,并 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一起读两遍。 8、想一想你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厘米2?(学生讨论) (指甲、橡皮、大头钉)

二年级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阅读复习课教学 设计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二年级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2、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短文中词句的意思。能用不同方式、方法感悟、体会阅读材料的内容。 3、加强课外阅读,在阅读中能理解短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短文的主要内容 三、设计理念 1、阅读时善于总结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阅读,先回想一下,我们做阅读题一般都会出哪些类型的阅读题 (1、理解词语的意思,2、短文有几个自然段3、短文有几句话4、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5、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短文内容,提出理解性的问题等等) 师:短文有几句话和短文有几个自然段,我们同学掌握的都很好,这节课我们先不复习。情同学们想一想,在做阅读题是,我们一般怎样去理解词语 (1、换词法;2、练习上下文的方法) 二、新授: 下面我们一起做阅读题,先看课内阅读。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谁使秋天这样

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1、课文写了山野里的哪些景物,请你用“——”画出来。 2、金黄的灯笼指的是()。 3、在恰当的语气下面打“√”。 这篇课文要读出(高兴、着急、骄傲)的语气。 师:自己阅读短文,完成三道问题。 (生做,师巡视。随便抽生一份,进行交流。师问:请大家当回小老师,看看这份答题是不是满分的。讲评。) 出示第二份阅读题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1、暴躁的意思是() 2、找出文中的反义词。 ()----()()----() 3、用“﹏﹏”画出“我”做的好事,用“”画出“我”做的坏事。 4、我是什么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综合试卷 (60分钟完卷) (评价一:笔试部分)等级亲爱的小朋友们,时间过得真快呀。一学期又将结束了,不知这学期你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3、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形状无关,与底和高有关,会运用面积公式求三角形面积。 4、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种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法与学法:教法:演示讲解、指导实践。 学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习新的知识,那你知道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呢?(不知道)我们佩戴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探究新知 1、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 师: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是怎么推导的? 师:我们是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运用学过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找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第一次操作实践 师:好,那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所学过的图形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各种三角形,两人一组想一想,拼一拼。(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反馈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小标题。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 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 1、挂图: 读了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图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告诉我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原因。 6、指名说,体会摹的美和大: ⑴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上了白色的大花。 ①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表现了草原的美和大。 ②绿毯绣白花是很美? ③绿毯为什么会像无边的绿毯? ⑵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一望无际全是碧绿的草原,草原确实很大很美,让人联想到无边的绿毯。 ⑶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把“小丘”比作“中国画”,给人美的享受。 ②中国画的技法很多,最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用细细的墨线勾勒出事物的轮廓,然后涂上色彩,画法与我们的铅笔淡彩相似;另一种直接用大毛笔醮上水墨或颜料,画出各种图案,这句话告诉我们小丘像哪种中国画? 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概念 1.让学生猜教师身高,师生交流,由此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分米。 2.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来比划一下这些单位有多长。 3.指出:用它们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4.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和长度单位,今天在这基础上学习新的本领。 二、建立概念 1.得出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①我们的课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②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③课本封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见下图),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概括面积的意义。 问: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4)运用“面积”这个术语,叙说比较常见物体大小的结果。 2.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①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即课本第71页下面的两个长方形,其实际大小分别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请学具来帮忙。给出三种学具(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让学生选择。 ③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最合理的方法。 解决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①进一步激疑,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信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问。 ②启发学生说出解决方法。 (3)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复习课教案,课外阅读训练

课外阅读复习 一、复习内容:课外阅读 二、复习目的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能分析文章的表达顺序,掌握归纳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的方法。 2、通过复习,学生能进一步提高综合分析阅读的能力,使学生能了解有关课外阅读的训练题型和基本答题方法。 三、复习课时:五课时 第一课时设计 复习内容: 课外阅读——短文分析 复习目的要求: 1、通过复习,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分析文章的表达顺序。 2、通过复习,学生能掌握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3、通过复习,学生能掌握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4、通过复习,学生能了解有关课外阅读的训练题型和基本答题方法。 复习过程: 一、出示短文 初春的一个早晨,我来到西湖公园,四周雾茫茫。突然,一阵奇怪的脚步声有远而近。我闻声望去,朦胧中,出现了一个军人,

上身穿褪色的军绒衣,下身穿绿军裤,一条裤腿却空(kong kong )着。他拄着一双拐杖,依靠着他那仅存的一条腿在练习跑步。一阵阵急促的拐杖触地声,在寂静的公园回荡。 我虽然与他素不相识,不知怎的,却情不自禁(jin jin)地奔到军人面前关切地说:“同志,歇一会儿吧!”“不,还有两圈。”回答声伴着(喘湍端)气听起来那么不舒服。他不停地摆动着双臂,用劲撑着拐杖,昂着头,一条腿不断地跑着,跑着。突然,他的一条拐杖用力太猛,倾斜了一下,他失去了平衡,跌倒了。我赶紧上前,正要俯身扶他。“不,我自己能起来的!”他的言语中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只见他右手吃力地撑着地面,艰难地挪动着身躯。在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难以忍受的痛苦…… 跑步声依然回荡着,可此时,我觉得他显得特别的有力。那有节奏的触击声,就像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刚毅的面孔上,神情是那么专注,虽然初春寒气逼人,可他的脸上却渗出了滴滴汗珠。 望着军人宽宽的肩膀,健壮的上肢,虽然只有一条腿,然而他的形象是多么的高大啊前天他曾在运动场上奔(驰弛池)昨天他曾在南疆的炮火中冲锋而今天他失去了腿然而他的生命之火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他用体内沸腾的热血,去走更长的路…… 1、划去文中不正确的读音和字词。 2、给最后一自然段补全标点符号。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素不相识 情不自禁 4、照样子写词语: 雾茫茫: 出生入死: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1)军人()自己艰难地爬起来,()愿望让别人帮忙。(2)()生活再艰难,军人()要顽强地活下去。 6、用“~”画出文中一句比喻句,句中把比作 7、将“那有节奏的触击声,就像一曲顽强地生命之歌”改为反问句:

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面积的认识 衡阳市实验小学肖敏 教学前思: 本课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几何的开始,是学生接下去学习面积单位和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因此本课的学习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有着很大影响。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策略。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发展初 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好吗? 、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1.物体的面积 (1)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 一摸老师的手掌面? (学生摸老师的手掌面) 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学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2)(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 (3)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的物体。比如说黑板、讲台、桌子、椅子等,这些物体都有表面 (板书:物体表面) ,请你也找一两个物体,去摸一摸它们的表面。(学生操作) (4)谁来说说你摸的什么物体?刚才你们都看了、摸了物体的表面,你有什么发现吗? (5)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面的面积 (板书:面积)。 比如说,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你能说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吗? (6)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找个物体、摸一摸再说一说什么是它 的面积。(同桌同学相互说,教师组织交流) (7)我们来比一比桌面的面积和椅子面的面积,你发现什么?谁 能再找两个物体的面,比一比呢? [ 设计意图: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引发新知的生成。] 2、平面图形的面积 1)用观察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蔡丽娟 教学目标: 1、感悟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无奈、感伤和留恋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有 感情诵读。 2、学习作者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无形的光阴进行有形化,具体化,想 象化的描写方法。 重难点:学习作者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无形的光阴进行有形化,具体化,想象化的描写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校对订正。 挪移、蒸融、徘徊、凝然、遮挽、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轻轻 悄悄、伶伶俐俐 二、品读感悟,感情诵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大自然生生不 息,荣枯交替) 2.指名读第二句,你怎么理解“一去不复返”如果时光可以 倒流,在你的过往人生经历中有那些人那些事你希望可以 “复返” 3.交流说话。 4.练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 ,没有再的时 候。 ,没有再的时 候。

,没有再的时候。 5、填完诗句你内心是何感受联系你内心的感受理解诵读第一自然段。 6、导读:朱自清生活在抗日战争年代,他失去了国家的完整,失去了温暖的家庭团聚,失去健康的身体……越是年长,越是年长,意味着不复返的人和事越来越多,再请你读第一段。 7、你读出了朱自清写下这段话的心情了吗(悲伤、无奈、留恋…….) 8、总结板书:春光多么美好啊,而人的生命确实无情地一去不复返,大自然的荣枯和人的生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形的时光寄寓与有形的春景这种写法让我们在开篇便感受到作者对时光匆匆的万分感慨。 (二)应用写法,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出示自读提示:应用学习第一自然的方法,划出具体描写光阴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光阴的什么特点,你又从中感悟到什么做好学习批注。 2、交流批注,相机引导,感情诵读。 a)“滴”字写出了人的生命的短暂和渺小。 b)模仿课文句式,你来说说你的生活中还有那些“匆匆”过去的细节。 c)找出描写时光动作的词语,判断如果“时光”是一个人,你觉得会是什 么人为什么 d)感情诵读 e)总结板书。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出示朱自清的生平资料。 2、自读第四段,联系朱自清的资料,尝试回答朱自清的发问。 3、是啊,越是珍惜时间的人越是觉得时间宝贵,感情诵读。 三、总结本课。 1、根据黑板上的板书,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什么 四、板书设计 2、匆匆 无形(抽象)有形(具体) (光阴的踪迹)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面积和面积单位(优质课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观念,会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测量指定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图片,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40个左右),1平方米大的报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我们先玩个游戏,伸出你的双手,听我的口令,看谁的反应快。手心的面向上,手背的面向上,手心、手心、手背、手心、手背、手心、手背、手背、手背?? 师:我们刚才玩的游戏利用了手的两个面,像这样的面还有吗?生:有。 二、面积概念 师:在哪里?你说。 生:桌子的面,书本的面,铅笔盒的面??(学生都有的可以摸一摸,摸的时候要把整个面摸完整。) 师:刚才咱们说的摸的都是物体表面(板书)。再回想一下,你有什么发现?生:有大的,有小的,有粗糙的,有光滑的?? 物体表面的大小(师补上“大小”) 师:(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这些你认识吗?依次出示,生依次说出。师: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生:平面图形。(板书) 师:它们跟物体表面一样也有大小之分,这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面积。完成面积概念: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三、面积单位 1、认识单位的必要性 ⑴观察法 师:现在咱们比较一下黑板和课桌面的面积大小。 生:黑板的面积大,课桌面的面积小。(说完整)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看就可以知道的。 师:直接看能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板书:观察法) ⑵重叠法 师:(出示正方形、圆形)这两个平面图形呢? 生:重叠。 师:你的办法真好。(重叠) ⑶数格子法 师:那这两个呢?怎么比呀? 生:剪、补。 师:这个办法倒是很好,但有时也是行不通,像老师这两个图形各有用处,如果剪了岂不可

《理解句子的含义》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

《理解句子的含义》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 -----《理解句子的含义》 新华路小学冯育敏 【复习目标】:1、对平时所学的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加以总结归纳,整理出几种常用的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达到“温故而知新”目的。 2、结合课内课外实例,学会灵活运用理解句子的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复习重难点】: 整理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句子,体会、归纳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 【复习准备】:课件,供学生阅读的材料 【评价设计】: 1、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课堂提问的方式使90%的学生掌握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2、目标2,通过课堂观察,提问,批阅习题的方式使85%的学生会运用学到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复习过程预设】: 一、开门见山,交待复习内容: 1、大家都知道,在语文测试卷中阅读占得比重较大,失分也较多,现在老师想问问大家,做阅读题的时候,哪些题型做起来有困难? (预设回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句子的含义......) 在六年级所学习的课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它们有的深沉含蓄,富有哲理;有的言简意丰,让人回味不已;有的表现中心,画龙点睛,揭示本质。读文章时抓住这样的句子,弄懂句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体会文章主旨,同时体会作者是如何表情达意的。今天我们就复习这一内容。 2、板书课题:理解句子的含义。 二、结合实例,梳理方法 请同学们看这几个句子,细细品读,边读边想,句子里包含着什么意思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汇报的时候老师有个要求,按先读句子,再说所运用的方法,最后说理解到的含义这样的步骤汇报。)同学可以喜欢哪个就先说哪个。(1)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预设回答:我联系上下文,体会到“美丽的生命”指,而“不屈的信念”就指上文提到的居里夫人坚持探寻“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 预设回答:抓住“美丽的生命不屈的信念”这关键词理解到这句话是对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的坚持不懈的献身精神的赞颂。 指导要点一:抓关键词和联系上文;要点二:理解句子含义。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预设回答:我从“坚决”关键词体会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蔡县化庄乡三里桥小学屈文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一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出发,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个别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经历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及知识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2个,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第二课堂活动教案

第二课堂活动教案 解决数字迷问题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3、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二、自主学习1、预习与这部分内容有关的旧知识⑴、说出下面各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125和2563和9 54和18 ⑵、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①②③15是倍数,5是因数。6是3的倍数,是24的因数。4是12的因数,也是36的因数。④48是12和6的倍数。2、预习新知识⑴、试着找一找18的因数有哪些?你有没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可以更快的找到一个数的因数?⑵、你还有什么重大发

现?三、合作交流1、汇报预习的第一个内容:“与这部分内容有关的旧知识” 2、小组交流预习的第二个内容“新知识”,按照⑴、⑵的顺序交流,交流过程中自己没预习到的知识,要在弄懂、学会的基础上补充到预习记录本上。 3、全班交流,分小组发言,让学生讨论一下,用哪种方法找的又全又快。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汇报的内容,从中找出找因数的方法。然后把因数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来。 4、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让学生用前面归纳的方法找出30和36的因数。集体订正。 5、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一个数的因数有哪些特点?四、课堂检测1、写出下面个数的因数。10的因数:32的因数:2、写出下面个数的倍数。4的倍数:12的倍数:分解质因数一、学习目标:①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②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③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设计

《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出示后塍小学校园图片:告诉学生学校占地面积大约有1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2)出示后塍高中图片:告诉学生学校占地面积大约有4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3)说一说:看了这两句话,可以知道什么? (4)出示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馆“鸟巢”图片并说明:“鸟巢”占地面积大约有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5)出示北京奥运会游泳中心“水立方”图片并说明:“水立方”占地面积大约有12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6)师:我们本来可能并不了解“鸟巢”和“水立方”的具体大小,现在通过这样的“打比方”的方法,你对它们面积的大小是不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你平时在生活中听过或用过这样的打比方的方法吗?今天,我们就从打比方入手,学习新的知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提出问题:如果妈妈问我们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你准备用什么东西来打比方呢?那就让我们用桌面上的物品来铺整个桌面,看看课桌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少个这种物品的大小吧!(指导:请你们用这些东西把课桌铺满,注意只能选择一种东西。)

2.学生用各种物品铺课桌面 3.组织交流 (1)问: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用什么物品来铺桌面,你的桌面面积大约有几个这种物品那么大? (2)纸杯那么多,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3)师:我们用这些物品铺在桌面上,能形象地说明桌面的面积有多大。看看我们数出来的数,你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4)小结:相同的桌面,用不同的物体来铺,铺出的面积数却不同。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测量面积的单位。(板书课题:面积单位),可以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积作面积单位。 三、认识平方厘米 1.学 (出示1平方厘米的模型)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板书:1平方厘米)请大家也拿出这样一个模型。观察一下,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是什么形状的?请用直尺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平方厘米可以用符号“cm ”来表示。(板书:cm )看到“cm ”与看到“平方厘米”是相同的,就读“平方厘米”。请用笔

语文阅读教学归类复习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归类复习 ——《体会句子的含义》教学设计 广坪镇中心小学魏秀业 【复习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将平时所学的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加以总结归纳,整理出几种常用的理解句子的方法,达到“温故而知新”目的。 2、通过结合课内课外实例,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理解句子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借短文《小小米兰花》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达到融会贯通;让学生明白老师的高尚精神香飘溢远,驻留心间,培养学生敬爱感念老师的情怀。 【复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句子,归纳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供学生阅读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想在咱班做一个小调查,你平时做哪些语文题会得心应手、正确率高呢?那么相反,做哪类题没有把握,或是一筹莫展呢?看来阅读题成了大多数同学学习的拦路虎。有句话说得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阅读的复习,与

这只“大虫” 过过招,大家有没有信心?(板书:阅读复习)看同学们个个信心十足,此刻老师有个故事想与大家分享,想听吗? 2、讲《鸡肋的故事》 质疑:听完故事,大家最佩服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杨修真正理解“鸡肋”这个口令的意思,真是聪明绝顶!(你也不错,会倾听、会思考。)看来准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含意这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技能,理解句子也是读懂文章的基础。这节课我们阅读复习的重点就是“体会句子的含义”。(板书:体会句子的含义) 二、结合实例,梳理方法 体会句子含义就是要领会句子没有明说的意思、感情或思想。 1.这个句子大家一定印象很深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招术来扫除这只拦路虎的?)我们可以把这种理解句子的方法叫做——“抓住关键词”。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这句话出自哪里?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何感悟?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扫除这只拦路虎的新招。)——我运用的是抓关键词和看修辞的方法。 3、句子要理解其字面的、表层意义比较容易,而理解其内在的、深层的含义则比较困难。因为有些句子意思含而不露,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在阅读时就要多思考,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同学们都喜欢很安徒生的童话吧!请同学读读这个句子: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明市梅列区小蕉小学许雄钢 教学内容:面积的意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1-73页)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 在具体操作体验中,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耍性。 3. 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不同大小的图形卡片、小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岀示1条线)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一条线,我们通过测量可以知道它的长 短。 (出示很多条线) 师:乂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面的知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一)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1 ?看一看、摸一摸 (拿出一本书) 师:这是一本书,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师:谁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封面? (拿出一个长方体盒子) 师:那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面。其他小朋友认真观察。 (拿出一个球) 师:老师这里述有一个皮球。谁能上来也摸一摸它的面? (同时拿出盒子和球) 师:这两个物体的它们的面有什么不同?(平面、曲面)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都是物体的表而。(板书:表而)师:现在,请同学们从身边任意找出一件物体,摸一摸它的表面。 2. 比一比 师:现在再请学生们闭上眼睛,然后左手摸一摸书面,右手摸一摸桌面,你发现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3. 说一说 师:那我们刚才说桌面比书面大,可以怎么说? (桌面的面积比书面的面积大) 师:谁还能举例说一说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二)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1. 涂一涂 师: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涂色比赛。先听清楚比赛的要求。 师:每位同学桌面上都有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画有图形的纸。请你们给它们涂上颜色。时间为一分钟,看谁涂的快。如果你有什么疑问,不要急,等比赛结束后再举手提出。开始。 2. 比一比(图形有大有小) 师:吋间到,请涂好颜色的同学把你的作品举起来。 师:为什么他们涂的快,而你们却还没有涂完呢?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图形有大小。 3. 辨一辨(图形有开口和封闭的) 师:其他小朋友还有什么问题?(展示2张作品) 师:这几个图形和其他图形有区别吗?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呢? 师:封闭图形可以确定大小,不是封闭图形,很难确定它的面的大小。那你们有办法帮帮这儿个图形吗,让它们也能确定大小? (板书:封闭图形) (三)小结面积概念 师:你们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一说什么叫面积吗? 三、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观察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拿出一大一小两个图形)那你们看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 师:我们通过观察能很客易知道它们的大小,这种比较的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察法。 (2)重叠法 (拿出两个图形) 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学半回答) 引导学生叠在一起比一比。(测量法、重叠法) (3)用图形做标准间接比较 电脑出示两个颜色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

第二课时教案公开课

《扁鹊见蔡桓公》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培养: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事情的写法。 2.思想培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对待事物的态度,学一点做人的道理。 3.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对提高写作能力会有帮助。 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文中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2.难点:学会从具体事件当中领悟文章所寄寓的道理。学会从多角度去观察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结上节课内容、提出本节课目标导入。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 (1)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文章讲述了扁鹊多次规劝蔡桓公治病,桓侯不听,最终导致

自身死亡的故事。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再次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 故事的发生:初见疾在腠理 故事的发展:居十日复见病在肌肤 居十日复见病在肠胃 居十日望桓侯而还走病在骨髓 故事结局:居五日逃秦遂死 归纳:按时间顺序。 三、分析探究 1、扁鹊通过四次晋见,给蔡桓公开出来怎样的诊断书? 2、从这份诊断书上我们看出,蔡桓公的病情如何?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1).“疾”与“病”的不同之处: ①“疾,小病也”,

“矢”字暗含了“疾”只是皮毛的外伤的意思。这种病来得快去得快,是小病。 ②“病,疾加也” 《说文解字》中解释:“病,疾加也。”就是病加重的意思。(2)病情发展的位置: “腠理”——“肌肤”——“肠胃”——“骨髓”(步步加重) (3)从治理方案看: 汤熨——针石——火齐——无奈何(有解——无解) 3、面对桓公日益加重的病情,扁鹊是怎么做的呢?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 屡次请见尽职力劝(三见三劝) 语言:“恐深”、“益深”,二者能否调换呢? 不治将恐深”译为:不治疗怕是要严重了。 “不治将益深”译为:不治会更严重。 扁鹊说第一句时,蔡桓公的病并不严重,而且扁鹊认为蔡桓公会听取扁鹊的意见,所以善意提醒,语气相对平和。而第二句中加了个“益”,就有强调意味了。所以第二句的语气明显强于第一句。第三句中“益深”的语气就更焦急了,规劝中暗含警告。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白藤小学林凤玲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能运用这些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获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3、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用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 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若干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感知面的大小。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两张纸(一大一小),让同学们进行涂颜色比赛,谁先把纸涂好谁就赢,你会选择哪张纸?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启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铺垫。】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请你像老师这样,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再看看课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 (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面积) (4)(师再次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说一说?那桌面的大小就是……能摸摸,完整地说一说吗?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黑板表面的面积小。)(5)(师拿出数学书)刚才我们说课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得多。反过来,可以怎么说?(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得多。) (6)手掌的面积指的是……脚掌的面积呢?你还能举例说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一比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尽可能地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加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老师把课本的封面画到黑板上,这个面变成了什么?(板书:长方形)(2)谁能用粉笔表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长方形是封闭图形的一种(板书:封闭图形),它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4)让学生读面积的概念两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物体的“表面大小”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大小”,这是一个数学化过程。教学时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数学概念。通过摸、看、想、说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感受每一个物体的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