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论文.

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论文.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实习论文

题目: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

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已被认为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推广小麦配方施肥,特别是研究氮、磷肥料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已刻不容缓,高产品种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施肥方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实验设计】通过研究对比不同种植模和施氮量下耕层土壤矿化氮的含量及冬小麦的产量,找出最佳栽培模式和合理的施氮量,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田间试验采取裂区设计,试验设栽培模式和施氮量2种因子。栽培模式设露地栽培(常规)、麦草覆盖(覆草)、垄上覆膜(覆膜)、垄上覆膜沟内覆草(垄沟)、冬季补灌(补灌)五种方式;施氮设不施氮、施120 kg/hm2N和240 kg/hm2N三个水平。【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五种不同栽培模式中麦草覆盖、陇上覆膜和陇上覆膜沟内覆草能显著增加耕层土壤(0-20cm)的储水量;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不同栽培模式对耕层土壤(0-20cm)矿化氮含量及冬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的施氮量对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小麦产量、生物量和耕层土壤矿化氮含量影响极为显著,施氮量为120kg/hm2N和240kg/hm2N处理的生物量比不施氮均能增加50%以上,但两者生物量之间差异很小;施氮量为120kg/hm2N和240kg/hm2N处比不施氮小麦产量均增加23%以上,土壤矿化氮含量均增加55%以上,但两者生物量之间差异很小。

关键词:不同的栽培模式;不同施氮量;水分含量;小麦产量;硝态氮氮含量;铵态氮含量

前言:不同氮、磷营养对小麦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产量及其构成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氮、磷配比及用量可提高小麦干重、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百粒重,提高小麦植株对氮、磷养分的吸收。氮是小麦营养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由于土壤中有效氮素含量低,而小麦的需氮量有很多,施氮肥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小麦吸收磷主要在拔节孕穗期,但早期的磷营养对于植株,尤其对根系极为重要。据Black的试验[1],磷肥可以显著增加分蘖与次生根数;在磷肥充足的条件下,氮肥促进分蘖与次生根数的作用

加强,磷肥可增强小麦根系的吸收能力,增加伤流量,并能提高小麦苗期的抗寒性。

一.材料方法

1、材料:2013年农作一站种植的小麦

2、时间地点: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作一站。

3、实验区概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作一站进行。该地位于渭河三级阶地, 年平均气温13。C,年平均降水量约630mm , 其中79 月降雨量占年降水量的60% ~ 65%, 属半湿润易旱地区。[2]

4、田间实验设计:2个试验因子分别为分为:A 因子(种植模式或栽培模式):主因子分为5个水平,即常规、麦草覆盖、垄上覆膜、垄上覆膜沟内覆草、冬季补灌);B因子:副因子施氮量,分为0,120,240 kg/hm2。

表1 试验的因素水平表

代号因素名称水平简称说明

常规A1常规无垄沟、不覆膜覆草

麦草覆盖A2覆草300 kg/667 m2

A 栽培模式垄上覆膜A3覆膜垄上覆膜,沟内播种,垄宽∶沟宽= 55 cm∶55 cm,沟内种3行,共播种18行,每副区5个垄。

垄上覆膜沟内覆草A4垄沟垄上覆膜,沟内覆草;垄宽∶沟宽= 55 cm∶55 cm,沟内种3行,共播种18行,每副区5个垄。

冬季补灌A5补灌冬季灌水40 mm

0 kg/hm2 B1N0

B 施N量120 kg/hm2B2N8

240 kg/hm2B3N16

在田间采用裂区设计,栽培模式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重复4次,副区面积为6 m × 9.9 m=59.4 m2,60个副区的总面积59.4×60=3564 m2,外加小区之间的垄宽(30 cm),试验地总面积约6亩。

氮肥:采用尿素(N:46.7%)

磷肥:肥底,采用云南磷肥(P

2O

5

:16%),用量为P

2

O

5

100 kg/ha。

所有肥料在小区内全面撒施,用锄翻入耕层土壤(也可以用旋耕机翻入土中)。

表2 肥料用量

肥料用量水平副区施用量(kg/副区)副区肥料用量(kg/副区)需要份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