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一、问题的提出与项目的背景

数学史界名人M. 克莱因(Kline)于20世纪中期出版了《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古今数学思想》、《数学:确定性的丧失》等著作。克莱因认为:“作为一种宝贵的、无可比拟的人类成就,数学在使人赏心悦目和提供审美价值方面,至少可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门类媲美。”国内最早注意数学文化的学者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孙小礼,她和邓东皋等合编了《数学与文化》,汇集了一些数学名家的有关论述,也记录了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角度对数学文化的思考。稍后出版的有齐民友的《数学与文化》、郑毓信的专著《数学文化学》,这些著作以及许多论文,都力图把数学从单纯的逻辑演绎推理的圈子中解放出来,重点是分析数学文明史,充分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肯定数学作为文化存在的价值。

进入21世纪之后,数学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数学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张奠宙先生指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受应试教育影响,当前大部分数学教学,依旧与文化背道而驰,对数学知识的积累、数学技巧的训练等工具性价值的过分关注,使得数学拥有的文化气质和气度逐渐丧失,这是数学教育的悲哀。近年来各种期刊也刊发过不少有关数学文化渗入小学课堂的文章,但是同类课题和研究的案例,由于关注点不同,在认识上存在不同层次的片面性:对数学文化概念的窄化或泛化是普遍现象,对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把握不准,数学作为文化的价值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并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为此,我们提出《数学文化渗透的教学策略研究》,以揭示数学文化的内涵,探索如何结合教材内容有机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熏陶,欣赏数学之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构造数学模型,进行数学交流。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独立观察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接受人格品行的教育,充分发挥数学文化强大的教育功能。

二、设想与意义

(一)课题界定。

文化:狭义的文化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数学文化:作为一种“看不见的文化”,数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数学知识的发生、生成、传播而在特定的数学共同体内积蓄下的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和启迪价值的数学思考方法、数学思想观念及数学精神品格等,这些都属于数学文化。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数学文化渗透的的教学策略:以苏教版教材为载体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史的学习,数学思考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及数学精神品格的培养等,在渗透数学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策略意识,补充既有策略或筛选优秀的策略,并形成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体系。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从“理论梳理”和“实践探究”的双向路径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包括:

1.数学文化的理论探讨。

检索与课题相关的近年来国内外的各种原始文献及学校的相关档案,了解数学文化的概念、内涵与外延,以及关于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研究已做的工作,用先进理论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吸取对本课题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数学文化的案例研究。

以苏教版教材为载体,通过改编、补充、化静为动等方法活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有机渗透数学文化,并形成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案例。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策略研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课堂时机,灵活组织数学活动,渗透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数学思考,引导主动发现,在数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欣赏数学的美,体会数学文化的价值。

4.渗透数学文化对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影响与作用的研究。

渗透数学文化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数学学习热情的调动,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数学科学严谨态度的养成,数学精神品格的培养以致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搜索网络、理论专著和报刊资料,借鉴相关理论资料,寻求理论支撑,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2.案例分析法。

选取所有参与研究的骨干教师所在班级,以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渗透数学文化的探索为研究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从实践中积累研究成果。

3.行动研究法。

研究中加强与教学行为的结合,明确改进措施,及时组织教学实践,通过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考察本课题的实践效果。

4.经验总结法。

通过长期坚持的研究实践,及时总结经验,以期形成科学的教学认知理论体系,弥补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以利于促进小学数学的教学和教研工作更有成效。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使广大数学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形成一套数学文化渗透的策略。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明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对学生的学业水平产生的影响,努力使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稳定的学习情绪、较高的学习动机、恰当的学习自信心、端正的学习态度、灵活的学习方法等,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3.引导教师经历本课题研究过程,提升教师业务素养,体会研究教学问题的必要性,享受学习研究的快乐。

4.收集整理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优秀案例、撰写经验总结、教学论文等,并汇编成册,为我校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先行经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

(五)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用“数学是文化”的观点透视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彰显文化的本性。

《义务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由于部分教师对数学文化的内涵认识有偏差,在课堂中只认同数学是一门技术,习得、模仿、练习、熟练化便成为数学课堂中的强势语言。随着数学知识的增长,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却渐渐淡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数学文化,可以让数学课堂彰显文化的本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揭示数学文化内涵,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进行数学交流。

认同某一事物具有文化性,并不等于这一事物就一定能在所有的境域中彰显出它的文化属性来。通过对渗透数学文化策略的研究,可以揭示数学文化内涵,走出数学孤立主义的阴影,使师生双方学会用数学的观点观察现实,构造数学模型,学习数学的语言、图表、符号表示,进行数学交流。通过理性思维,培养严谨素质,追求创新精神,欣赏数学之美。

3.以苏教版教材为载体,适时渗透数学文化,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以苏教版教材为载体,让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让学生不仅了解知识结论,还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乃至欣赏所学内容,领悟问题的本质,将数学思想方法深深扎根在学生头脑中并随时随地地发挥作用,逐步模仿数学家的心智活动方式去体会教材、处理教材。使数学更加平易近人,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并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以致终身受益。

三、做法与过程

我校从2010年10月初开始实验,两年多的时间内,课题组以实践为基点,以课堂为实验阵地,从实践中研究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围绕课题实验做了大量工作。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些做法:

(一)精心选题,不断完善研究方案。

《数学文化渗透的教学策略研究》于2010年10月正式立项为省级课题。课题立项伊始,学校立即召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研究、规划。论证课题,制定了实验方案,成

立了课题组,分工到人。由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余辉校长担任课题组组长,直接参与课题的领导工作,并进行了课题开题会。课题组共有成员二十多人,其中有8位教师曾参与省市级优课评比并获优秀成绩,县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十多名,校数学学科六个年级的教研组长也都被吸收到本课题组。如此强大的一支队伍,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

(二)问卷访谈,有的放矢开展实验。

实验初期,我们对师生进行了调查、访谈,并以问卷形式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进行相关调研,分析、统计数据,为课题的开展作好充分准备,在课题研究即将结题时,我们再次发放了问卷,从问卷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数学文化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知识面得到了拓展。附实验前测问卷(学生):

《数学文化渗透的教学策略研究》

学生前测问卷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在数学王国里的旅游愉快吗?老师为了了解你们学习数学的真实想法,特意制定了这份调查问卷,小朋友要认真填写哦!能得到你们的配合是老师最大的快乐!

1.你现在是()年级的学生。

2.你喜欢学习数学吗?()

A、非常喜欢

B、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E、非常不喜欢

3.你对数学课本中的有关“你知道吗?”、“数学游戏”、“生活中的数学”的内容()

A、很感兴趣

B、感兴趣

C、一般

D、兴趣不大

E、非常不喜欢

4.你是否经常看“你知道吗?”“数学游戏”、“生活中的数学”的相关内容()

A、经常看

B、有时翻一下

C、老师布置才看

D、不看

5.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吗?

A、非常重视

B、比较重视

C、不重视

D、想注重,但了解这方面知识

6.课本上“数学文化”的教学,你们老师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可多选)

A、让学生自学

B、上其它数学内容时顺带讲一下

C、布置请家长在家讲

D、其它

7.书里的“数学文化”-------“你知道吗”“数学游戏”“生活中的数学”对你的数学学习有()

A、很大的帮助

B、较大的帮助

C、说不清楚

D、较少的帮助

E、没有帮助

8.如果有帮助,你最大的收获是()(可多选)

A、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B、了解了数学的发展史

C、感到数学美

D、拓展了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E、其他

9.课外学习时,你会阅读有关数学知识的书籍吗?()

A、经常

B、偶尔

C、从来没有

10.平时你接触最多的有关数学的课外书籍是什么?请写出书名。

(二)加强学习,增强课题研究水平。

理论学习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先导,课题的研究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支撑,需要一支观念先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课题组做到“四个一”:每人每学期精读一本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专著,如《审视课堂—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等;还推荐、复印《中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师》杂志上的一些文章供课题组成员学习,通过互联网搜索、查阅有关数学文化的知识。每人每学年至少完成一篇与课题相关的论文;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研究课;课题组核心成员每人主持一个子课题。“四个一”的落实,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为课题顺利研究提供了保障。

1.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网络资源进行自学。为使全体课题组成员全面深入了解数学文化的概念、内涵与外延,探讨与掌握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策略,课题组专门安排人员利用报刊、网络、理论书籍整理出理论精品文章,进行学习。并利用每周课题组活动、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交流实践中的做法心得,发现好的做法及时在全校推广。

2.组织教师开展学习、问题研讨、上实验研究课等活动。为了统一对课题的认识,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外出学习、自学、定时集中学习、向专家学习等途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知识,把握新课程理念,提高认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同时我们以苏教版教材为载体,开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灵活组织数学活动,渗透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数学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欣赏数学的美,体会数学文化的价值等专题活动。

(三)严格课题管理,夯实课题研究过程。

1.严格分工,责任到人,环环落实。为使课题研究落实到位,课题组对课题研究人员做了明确分工,王丽、陈利娜、孙小平等老师负责子课题的研究,由鲁丹、王昕老师负责文字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左云、王娟老师负责音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尹慧老师负责课题研究流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王丽老师负责制定每学期的计划,选择学习内容,落实执教研究课人员,组织评课、理论学习、撰写论文等。

2.立足课本,开展专题研讨,展现数学文化本质属性。课题组制定计划后,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如:对数学教材中“你知道吗?”进行专题学习、研讨,了解数学知识的历史渊源、了解中外数学家的聪明智慧,了解数学文化的存在价值,利用数学史料进行思想渗透,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文化带来的乐趣;此外,我们还开展了数学基本思想的渗透、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数学趣味题的研究等专题研讨活动。及时交流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困惑。对计划中研究课的安排、专题内容研讨组织、展示课的落实、学期末的总结、相关论文的写作严格按计划执行,从计划到实施到总结一着不让。

3.狠抓课堂,有效实施,感悟数学文化价值。

课堂是一切教学研究的试金石。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最终要落实在课堂上,只有当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自觉有意识地关注、领悟数学文化的价值,才能不断推进数学文化的发展。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润泽心灵,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学生内心得到净化。为此,我们针对数学文化的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有效实施并逐步形成系列经典教学案例。

4.加强交流,收获成果,提升师生数学文化素养。课题研究并不是封闭式的研究,而是一个开放式的研究,课题组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总结出好的经验做法,都会利用一切机会

向外展示,与兄弟单位交流,如我们在校内组织了“数学文化节活动”,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看一册数学读物、做一个数学游戏、编一张数学小报、解一道数学趣味题、找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写一篇数学小论文”;参加市、县级赛课和“区内合作”、“城乡联谊”活动,向各级各类刊物积极投稿,参加各级教学设计、论文的评选等。

四、成效与经验

(一)探索出一套渗透数学文化的有效教学策略。

我们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载体,以数学活动为抓手,力求探寻数学文化的内涵,挖掘蕴藏在数学之中的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熏陶,欣赏数学之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构造数学模型,进行数学交流。同时接受人格品行的教育,充分发挥数学文化强大的教育功能。

1.阅读数学语言,彰显数学学科魅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L.Bloonfield)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数学语言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三种,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领略文字语言的严谨之美、符号语言的简洁之美以及图形语言的结构之美等,同时在三种语言的转化中去强化美,加强学生的美感体验。通过三种语言的反复转化,使学生体验到“数形结合”思想,从而迸发数学语言的内在之美。

1.文字语言的阅读理解。

如阅读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读后标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学生一般都会找出“对边”、“分别平行”这两个词,让学生解释这两个词的意思,并思考如果让你换其它的词,你会换成什么?有没有比这两个词更能准确描述平行四边形概念的词?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句话中有没有可以省略的字或词?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初步感悟数学文字语言的科学严谨、高度概括与简洁明了。

2.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的互为转化。

如教师出示用符号表示的加法结合律:(a+b)+c=a+(b+c),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算式(a+b)+c=a+(b+c)所表示的意思。再出示文字语言: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和不变。比较:说说这两种表达方式的联系,你更喜欢哪种表达形式?为什么?

通过比较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符号的神奇力量:简单明了的表达形式却蕴含着如此丰富

深刻的内容!

2.文字语言与图形语言的互为转化。

课例:《平面图形整理与复习》教学片断

师:如果给四边形也分分类,你认为该如何分?(学生讨论后汇报)

师:你们说了这么多,老师也听明白了,可是总感觉有点像绕口令,我们画图来表示

这几种图形的关系,如果老师用一个大圈表示四边形,平形四边形怎么画?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引导学生画出下面的图形。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学生在给四边形分类的过程中,自觉回忆了几种图形的特征,主动沟通几种图形的联系,用韦恩图表示图形之间的关系,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形象、直观,学生感受到数学简洁美的同时渗透了集合思想。

此外,在认识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研究它们的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发生变

化的情况时,都要求学生画出图形,用“形”来理解图形的变化,从而再用数来表示,达到用“形”来理解“数”,用“数”来表示“形”;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图画、图文结合、表格式、对话式实际问题转换成文字表述的实际问题;把文字表述的实际问题转换成符号、图画或表格式实际问题。通过不同表达形式的互换,使学生领略数学的内在美,感受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进而提升数学素养。

2.再现知识形成过程,探寻数学知识起源。

数学文化的渗透不仅仅是介绍外在“附着”的文化因素,更应该注重探寻数学知识背后的思维内核,在数学学习本身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文化的渗透,如此才更富有启迪意义和发展的张力。教学中教师应设法把教学内容进行深加工,努力还原、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及交流的过程中积极探寻数学知识的起源。

3.介绍数学发展历史,丰富数学文化底蕴。

著名数学家霍格本曾经说过:“数学史是与人类的各种发明与发现、人类经济结构的演变、以及人类的信仰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数学的历史蜿蜒曲折,蕴含着无穷的魅力,打开数学发展史,见到的分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数学教学中有理由、也有必要让学生去了解数学惊心动魄的发展历程,探索先人的数学思想,使得数学的学习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的传播。

在进行实验的两年多中,我们充分利用苏教版教材中“你知道吗?”的教材资源和丰富的网络资源,组织课题实验老师搜集有关数学史料的材料,并自己组织编写数学史阅读资料,颜春红主任编写的“负数的引入”、“尺子的由来”还发表在了中国教育学会会刊《数学小灵通》上,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数学史料。通过史料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数学宝库中中外各国数学家令人神往的成就及其为科学事业献身的感人品格和不同寻常的经历,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作用。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数学文化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不仅仅是一些演算的规则和变换的技巧,它的实质内容、能够让人们终身受益的是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是数学文化的精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积极、生动的问题情境,营造思考、研讨、探究的气氛,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提升。

5.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悟数学应用价值。

数学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知识本身和它的内涵,还在于它的应用价值,只有用于社会实践、融入大众文化的学科才是有生命力的学科。“股市走势图”、“价格分析表”、“存、贷款利率结算”等等都在向人们呈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师从生活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意义得到进一步体现。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发现当数学文化真正溶入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时,数学开始变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学生从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美、领悟数学的思想,从数学学习中汲取生命的力量,真正爱上数学、学好数学、享受数学!

(二)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丰富了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

1.自本课题研究以来,我校的数学老师学习了数学文化相关理论知识,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关数学史料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研究渗透数学文化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数学学习热情的调动、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数学严谨态度的养成、数学精神品格的培养以致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2.通过在研究过程中多种方法的尝试,我们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课堂时机,渗透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如何灵活组织数学活动,渗透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如何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感悟数学文化;如何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欣赏数学美,体会数学文化的价值等,丰富了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提高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3.实验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教学水平。实验教师分别上研究课三十余次,省级展示课一次,市级展示课三次,县级展示课二十余次。课题主持人颜春红主任2011年5月在省教研室组织的网友课堂教学观摩中执教《找规律》、2012年4月在市教研室组织的百节名师送教活动中执教《倍的认识》,这两节课充分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机渗透数学基本思想,得到了与会领导、老师的高度评价;2012年10月陈利娜、鲁丹老师在淮安市“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专题备课活动中,执教的《认识多边形》、《有趣的七巧板》更是巧妙地渗透了数学文化,给听课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实验教师撰写有关课题的论文以及教学案例近五十篇在国家、省、市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其中颜春红主任的《渗透数学文化提升数学素养》获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让数学作业焕发生命气息》获市教研室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体会数的概念培养数的感觉》发表在《小学教学设计》2012年第10期,《可能性》发表在《信息教研周刊》2011年第5期,《教师眼中的苏教版一年级教材修订》发表在《教育研究与评论》2012年第10期,有关数学史介绍的文章《负数的引入》、《尺子的由来》发表在《数学小灵通》2011年第12期和2012年第9期,另有张兰兰、王丽、陈利娜等老师的论文在市县评比中获奖。

(三)改善了学生学习方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以苏教版教材为载体,通过改编、补充、化静为动等方法活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有机渗透数学文化,改革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优秀的数学文化,像空气一样环绕在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只有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进入课堂、融入教学时,数学才会变得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才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开展数学文化的研究,我们不仅注重课内,还重视课外,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数学趣味故事、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话,上网查阅有关数学背景知识等,开阔学生的视野,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数学手

抄报竞赛、数学小论文展评、讲数学故事比赛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两年中,实验班学生共制作了百余份数学手抄报,撰写了几百篇数学小论文。

五、结论与思考

综合上述报告,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实验结论:(1)依据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有策略可依的,是可操作的;(2)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研究对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3)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研究,有利于教师了解数学史、数学思想、数学背景知识,并基于儿童立场,从儿童视角观察数学,有机渗透数学文化,密切师生关系,推动课改理念在教学中的行为化落实。

但是反思两年多来本课题教学实验研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亟待研究的问题:

1.实验教师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差距较大,个别教师思想不够开放,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关注。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资源的开发、数学文化的价值引导等还需进一步研究。在理论水平上,教师的素养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这样才能保证课题研究的深入。

3.用相关理论对课例分析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反思意识有待加强。

这些方面,都有待于我们今后在课题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研究,力求有新突破。

小学数学五德育渗透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德育渗透教案 ——-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缪贤忠 一、探讨例题,学习新知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了不起。老师家这几天装修房子,要刷新墙体。刷新墙体的工人工资是平方米来计算的,请你们帮我算一算。(课件出示例4)例4: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先让学生思考,再动手计算。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非常感谢大家为我解决了难题,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组合图形,我们计算面积时,根据“图形位移,面积不变”的道理,用辅助线把它进行割、补、拼转化成简单的图形,再计算出该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方便多了,这些方法中有的简单,有的繁琐,如果没有要求多种方法的,我们尽量选择最简单的方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对于例题的教学,由于学生有了新课开始的拼组基础,每个学生对求它的面积会有一定的思考,把自己所知道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通过四人小组一起来分一分、算一算,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寻找最简方法,实现方法的最优化。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的能力。能充分利用刚学的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利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孩子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做个助人为乐的学生,好吗? 现在你能帮工人叔叔算算这 个指示路牌的面积吗? 【设计意图:1、开放式练习,把枯燥无味的面积计算,溶入到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2、前边的练习后进生可能出现错误,有失败感。自己选择习题,可能选到自己会做的,从而能体会一些成功。对于优生,可能不满足前边练习的深度,自主选择较深的题目,能拓展新知。】 五、课堂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结束语:同学们在这节课表现非常出色!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是把它们分割或添补成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要注意根据已知条件分或补,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以板书来表现,学生通过试做汇报、交流观察。体现了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将思维过程充分的暴露出来,体现了算法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空间;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检测 1、同学们,我们学校少先大队准备给每个班做一面“中队旗”,不知道该用多少布,想请大家帮忙,你们愿意吗?我们已经知道“中队旗”也是一个组合图形,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用布的面积。我们比一比谁的方法更新颖、更快捷!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王凤楼镇中心小学低年级数学教研组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1、关注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 (1)《数学课程标准》的期待。《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稿)不仅把“数学思考”作为总体目标之一提出,同时,还将“双基”扩展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2)数学教育专家的观点。(3)哲学角度的理解。从数学哲学的角度讲,数学科学中最有生命力统摄力的是数学观和数学方法论,即数学思想方法;从数学教育哲学的角度讲,决定一生数学修养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能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以至日常生活问题。 2、关注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必需性 一种数学思想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古往今来世人留下的数学思想方法非常丰富,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有难的但也有容易的,所以,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只是中学、大学教师的事,小学阶段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时,适时适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成为一种可能,也成为一种必需。 二、研究的价值: 1、在学生方面: 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养成用数学眼光看待和分

析周围的事物的习惯和能力。数学思想渗透在数学知识之中,这样就造成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往往是孤立、零散的东西,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提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知识,学习层次实现质的“飞跃”,学生所学的知识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组织得很好的知识结构,这样学生才能摆脱“题海”之苦,焕发其生命力和创造力。 2、在教师方面: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养成深入钻研教材的习惯,提升对数学的认识以及对数学教学的认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更好的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三、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目标: 1、通过调查,剖析当前小学教师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探索改进方法提供依据。 2、系统梳理苏教版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供便利。 3、探索在教学中数学渗透思想方法的策略。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科德 育渗透总结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林山霖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客看需要,亦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渗透德育呢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些尝试。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入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渗透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入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生动讲解,就能使学生感到祖国的强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入行爱祖国受社会主义教育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熟悉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入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

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看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入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三、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入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复习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天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计算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重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关于数学文化融入课堂

关于数学文化融入课堂 数学文化可以看作是由知识性成分和观念性成分构成的。知识性成分是指数学概念、定义与公式、数学方法、数学语言、数学问题等,它们以显性的、物化的形式表现数学;观念性成分是指数学思考、数学精神、数学意识和数学传统等,它们以隐性的形式反映数学。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不仅应当关注那些显性的数学知识,还应特别关注那些隐性的数学观念,需要把两者的教学有机融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获得对数学的完整认识。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使数学文化融入课堂: 一、在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数学的语言和问题、数学家、数学史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其他科学中的应用等内容都可以教授给学生。低年级可侧重于讲授数学的语言及数学问题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将数学知识情景化、过程化。高年级可以接触具体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数学历史和数学家的故事等,整合延续数学的文化脉络。 二、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融合那些蕴含于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和精神领域的因素,如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念、意识、态度、精神和数学美等,在低年级可以侧重讲授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意识和观念,高年级可以侧重感受数学思想、精神和数学美。 二、数学教学课标中已鲜明地突出了数学文化的地位,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强调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作为数学

教师,首先应深入理解课标,科学解读课标,领会课标中关于数学文化的指导精神,这样在日常的教学中才能自然地将数学文化和课堂融合起来。其次,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数学的文化教育观,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了解数学历史背景,充实自身。

小学数学课堂应有的价值追求

小学数学课堂应有的价值追求[]学是一种文化,但在当前的数学课堂,原本属于文化范畴的数学,如今正渐渐丧失了它的文化意味“让数学变得文化些,还数学以文化之本来面目”,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亟待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就小学生数学学习中遭遇的现实问题引发思考,拟从数学课文化意味的本质、合理定位、达成策略来阐述作为数学课应有价值追求的数学文化,以期有效重构数学课堂文化。[]学文化 文化意味 达成策略 新课程以来,数学教育无疑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洗礼,虽然短暂,我们却已深刻体会到了一种诸如“思潮”般的动荡。在数学教育这“繁荣”的背后,却只见其显平面化,虽“显赫”然而实质上却更加边缘化了,因为它远离了作为数学本身的博大精深和文明智慧,它越来越失却了数学本身的文化意味及价值追求……我们目睹着种种教学行为“误”入极端;我们亲闻呼唤数学传统回归的声音;我们追求着“数学化”和“生活化”走向平衡的课堂;我们更期待着以文化润泽的数学课堂。——作者题记 一、现实拷问: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最缺的是什么 童年的数学应该充盈着一种游戏化的精神,童年的数学应该

是五彩斑斓,充满想象的色彩。它瑰丽、神奇,富于想象力,常常能带领孩子走进一个充满无限遐想空间的数学世界。但新学期开学不久的一篇学生上交的数学日记却引发了我们 的思考: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最缺的是什么?(一个五年级学生的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能写些什么呢?数学日记有什么意思呢?数学有 什么用处呢?……遇到诸如此类问题的孩子不在少数,我们无需探寻其原因何在,但现实图景下,最根本的一点显而易见:孩子的数学学习缺少的正是一种“文化意味”。 童年数学对于他们来说,难道真是这样可望而不可及?学生生活在童年数学的世界之中该如何去触摸、领略数学那开阔、丰富、优美、甚而是动人心魄的一面?在当下的数学课堂,我们发现原本属于文化范畴的数学,如今正渐渐丧失了它的文化意味,变得不那么“文化”了。数学常被局限在自己的学科领域,以“科学”的姿态出现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技巧训练等工具性价值的过分关注;对蕴藏在其中的情感因素、人文价值忽视不见,正在使数学本该拥有的文化气质和气度一点点剥落、丧失。可以这么说,纯知识的技能教育已使得当今儿童的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 狭窄,他们的心灵越来越走向沉重和荒芜。也因此,我们时常遭遇类似这样的尴尬: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学习数学除了操练习题以外,数学很难进

案例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案例数学课堂中的德育 渗透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范丽君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的抓住每一个可以渗透德育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广泛的德育教育。既教书又育人。例如:在上图形的初步认识时,我把学生分组进行了一个游戏,让他们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哪些?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出学习几何图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达到了学习目的教育。又如在学习探究销售盈亏问题:某商店在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亏不损?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果是亏损8元,通过此例,学生大开眼界,感到经商大有学问,经商也离不开数学,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还有在学习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窗花、蝴蝶、等图片。它的内容贴近生活,学生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原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这样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原来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那翩翩起舞的蝴蝶以及精致美观的窗花上面还是我们要学习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无处不在。通过观察这些图形,让学生欣赏现实世界中与轴对称

图形有关的图案,教师可适时引导,比如:“同学们,你们看蝴蝶多么漂亮啊!它们最美的是两支翅膀,两支翅膀有什么特点呢”?通过学生观察,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使学生在自然、快乐的情境中逐步自由地获取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另外,还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现代教育家斯宾塞说过:“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课堂教学如舞台艺术,以兴异引,吸引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这种艺术表演中来并乐在其中,忘我学习,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五日

小学数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数学中的xx渗透 太和中心小学xx 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作为自己工作的首要任务。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借助xx数学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祖国,是每个民族的灵魂。爱社会主义祖国,是中国人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情感。进行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 育是小学数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我国有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当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必然会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结合珠算教学,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劳动 人民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器”,它不仅具有计算功能,而且在启迪思维,开发右脑,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即使在当今计算机时代,它还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还有许多数学家,对世界数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故事,也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如刘徽、祖冲之、陈景润……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介绍。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数据和材料,让他们了解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博,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 二、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数学课中的活动教学,它将自主权全部交还学生,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去发现,支求索,这样不仅活生生对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数学活动中,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随外可见。如我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口算时,就充分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我在板书这一例题时,就让学

生自己动手摆小棒。由于每个学生都只带了10捆小棒(即100根),所以无法独自一人完成。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小组4个人的小棒合起来发现还不够,大多数同学都束手无策,这时,有一个同学灵机一动,他邀请旁边小组的同学和他们组联合起来摆小棒,成功了。其他各组的同学也都合作起来。这样,就培养了小组内部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让学生明白组与组之间也需要团结协作。 三、沟通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 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小、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 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

数学史知识融入课堂教学的意义

数学史知识融入课堂教学的意义 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重要历史资源,蕴藏着丰富的哲理和理论内涵,展现了人类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献身科学的拼搏精神,对人类研究数学、掌握数学、创新数学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积极的影响。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这一基本理念,深刻揭示了数学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何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我认为将数学史与数学教学适度融合是一个重要的、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因此,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数学教师应该选择适当的方式将数学史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使数学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在教学中引入数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往往通过严谨的推理,重复性的练习等巩固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缺乏人性化、与生活脱节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不到学习的愉悦,从而厌倦数学,畏惧数学,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最后导致放弃学习数学。由于学生对新鲜事物所具有的好奇心,数学史知识的引入则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气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新课教学中,课题的引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引入的方法灵活多样的。如果课题的引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则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接受,反之对学生有消极的影响。在教学中利用数学史引入课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公式时,可以将著名的棋盘问题来引入课题;再如在教学过程中适时介绍一些著名数学家的成长轶事、源自日常生活的数学名题、在自然科学中被精彩运用的数学知识等数学史知识,都可以使学生与数学的“亲近感”,减小学生与数学“距离感”,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二、在教学中引入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 数学与生活的严重脱节,使多数学生都认为数学远离生活,在生活中并无实用价值,只是数学家们抽象思维的产物,数学的学习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史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们生产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科,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善自然的过程中慢慢发展起来的学科。经过了各个时期的数学家们的不断钻研,使得现在的数学体系得以完善和发展。通过对数学史有关知识的学习与了解,则可以在教学中把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和数学方法的应用实例呈现给学生,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理解概念和方法,更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数学知识内容。 例如,在学习对数时,教师往往只是介绍对数式与指数式的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数学学科中两个德育渗透的案例说起小学数学中的德育渗透,大家脑中或许会闪过“牵强附会”四个字。因为数学似乎没有语文学科中俯拾皆是的德育资源,也没有音美学科中覆盖全程的美育渗透。其实,不然,真正深入到数学学科中,你就会发现,数学中的德育内容不仅全面,还有极强的说服力。若其他学科的德育是以情动人居多,则数学学科中的德育是以理服人为上。 数学从内容到思想方法都充满了唯物辩证法。数学思维的训练使人的思维逐步具有广泛性、深刻性、组织性、批判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特征。这使学生受益终身。 数学发展史中那些辉煌灿烂的成就足以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 数学习题中也有很多关于环保、互助、爱国、爱家等德育素材,这些信息提供的数据和实实在在的计算,最具说服力、最真切。 现在只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的案例: 案例1:让学生进入数学的角色情景,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自信心、责任心。 又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在A班上第一节数学课。 学生放松两天后,躁动的心尚未平静,加之又是节稍显枯燥的计算练习课,教室中凳子吱呀不停,小声说话的声音不断。我便也有些烦躁起来,连吓带哄地领着学生做到课本40页第3题。题目提供了这些信息:二年级198人,三年级270人,四年级201人,五年级281人,他们要去儿童剧场看电影,剧场能容纳500人,问题:哪几个年级安排在一起合适?需要安排几场?我让学生先读题目,他们个个有气无力。再让读一遍,读得还

是很勉强。读完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等了片刻,举手者寥寥无几。叫了一个学生,陈述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似听非听,漫不经心。看着学生茫然又漠然的眼神,耐着性子领着说了一遍,又问了几个学生,还是说不太清楚,看到花费了这么多时间,效果却不好,心中非常窝火,忍不住又批评了学生几句。如此这般,折腾掉不少时间,下课铃响了,预定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带着沮丧的心情来到B班,准备上今天的第二节数学课。看着那些在课间游戏时活蹦乱跳的孩子,忽然觉得刚才的发火多么可笑!浪费时间,破坏心情!这么小的孩子,前面说完后面忘,生气发火只是做了无用功,何苦!想到此,我调整了心态,微笑着面对孩子们。笑容平息了孩子们躁动的心,乱响的桌椅声停了下来,孩子们在淡淡的愉悦中思维飞扬,我的灵感亦被唤起。 同样研究40页第3题,我说:“××小学的同学要去儿童剧院看电影,这么多人,怎么安排才合理呢?在座的哪位校长给出出主意?”孩子们一听,把他们称为“校长”,立马来了劲,赶紧去读题,想题,讨论题,气氛十分热烈。待孩子们思考得差不多时,我笑着说:“哪位校长来安排一下?要说清你的理由。”顿时“高手如林”。我叫了一位平时比较害羞的女孩:“王校长,请!”小女孩被激情点燃,忘记了羞怯,流畅地说出了自己的策略。“王校长的方案合理不合理?”“合理!”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应。小女孩兴奋地涨红着脸坐下了。许多孩子依然高高地举着小手。我又点了一位:“冯校长,你有什么打算?”孩子们面带笑意看向“冯校长”,看向“冯校长”写下的算式,表情是那样专注,反响是那么热烈,跟前一节课中孩子们有气无力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我说:“两位校长只花了几分钟

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

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 摘要: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在数学新课程中有着广泛的体现。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需要从转变教育观念、拓展教学内容、改善学习方式和加强自身学习等几方面同时作出努力。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课程数学课堂 记者(以下简称“记”):近年来,数学文化在我国数学教育界已受到广泛重视。您对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这个问题怎么看? 沈晓东(以下简称“沈”):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老师们在经历了“激情”和“困惑”的洗礼之后,已逐步趋于理性,开始转向“务实”。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矫枉过正和形式主义倾向,有效教学被重新提起,并已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重提有效教学,我们显然不应把它理解为是对传统教学的简单回归,而应看到它是对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更深入的解读和实践,它的基本内涵也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追求数学知识教学的高效益和高效率上,而应体现在数学教育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上。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增加数学课堂的文化品味,是提升数学教学品质,从而实现数学教育三维目标全面达成的一条重要途径。 记:然而,对于广大实践第一线的数学教师来说,究竟什么是数学文化?数学文化在数学新课程中有哪些具体体现?数学文化如何融入课堂教学?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 识还相当模糊,在操作上也缺少相应的策略。您能就上面的问题深入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沈:好的,我先说说什么是数学文化。对此,我进行过相关的文献研究。目前,我国学者对数学文化的内涵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他们主要从人类文化学、数学活动和数学史等不同的维度对数学文化的涵义作出解释,如: “数学是一种文化。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相对自然界而言的,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所创造的非自然的事物或对象。狭义的文化,则是指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特的而又自成体系的一种文化形态。” “数学文化是人类在数学活动中所积累的精神创造的静态结果和所表现的动态过程。其中静态结果包括数学概念、知识、思想、方法等自身存在形式中真、善、美的客观因素;动态过程包括数学家的信念品质、价值判断、审美追求、思维过程等深层次的思想创造因素。” “所谓数学文化,是指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观点、信念、态度和方法,是比数学成果更有价值、更宝贵的内容。” “数学文化表现为在数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于人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方面。它既包括对于人的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人的思维的训练功能和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功能,也包括人类认识和发展数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和所能达到的崇高境界等。”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探讨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19-09-05T15:20:41.6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4期作者:邹琴 [导读] 在我国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数学思想,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当前数学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水平,对日后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与思想的形成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邹琴(岳池县兴隆中学校四川岳池 638300) 摘要:作为数学的精髓,数学思想是我国自数学科目出现后历经多代数学家不懈研究与探索所总结出来的一种思想文化,是十分可贵的。在我国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数学思想,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当前数学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水平,对日后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与思想的形成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7-207-01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基础的,它蕴含着许多与高等数学相通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根据《课标》倡导的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1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所谓数学方法,是指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也可以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手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看成一个整体,称之为数学思想方法。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法。 2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渗透哪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领域中数学思想方法不计其数,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有些数学思想方法他们不易接受,而且要想把那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都渗透给学生也不现实。因此,应该有选择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2.1符号思想 西方较早地在数学研究中引进了符号,十六世纪数学家韦达对数学符号作了很多改进,并且第一个有意识地系统地用字母表示已知数、未知数及其乘幂,带来了代数研究的重大拓展,奠定了符号代数的基础,后来大数学家笛卡儿对韦达使用的字母又作了改进。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的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如乘法分配律(a+b)×c=a×c+b×c。就把复杂的语言文字叙述用简洁明了的字母公式表示出来,便于记忆、便于运用。正如华罗庚所说的"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正因为如此,用符号表示就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与优越性。" 2.2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是根据教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异同按某种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种类,即根据教学对象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归入一类,把具有不同属性的归入另一类进行分析研究。分类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如果对学过的知识恰当地进行分类,就可以使大量纷繁的知识具有条理性。一般分类时要求满足互斥,无遗漏、最简便的原则。如整数以能否被2整除为例,可分为奇数和偶数;若以自然数的约数个数来分类,则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几何图形中的分类更常见,如学习"角的分类"时,涉及到许多概念,而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渗透着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其中几种角是按照度数的大小,从量变到质变来分类的,由此推理到在三角形中以最大一个角大于、等于和小于90°为分类标准,可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而三角形以边的长短关系为分类标准,又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又可分为正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通过分类,建构了知识网络,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的结构。 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 "渗透"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渐"融进"具体的数学知识内容之中,使学生对这些思想有一些初步的感知或直觉,但还没有从理性上开始认识它们。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3.1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渗透 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分散在教材各章节之中。因此数学思想方法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加以实现。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契机,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结论推导的过程中,方法思考的过程中,思路探索的过程中和规律揭示的过程中等,要注意自然渗透,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概念、定理、性质、法则、公式、规律等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让学生经历发现、推导的过程,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下,弄清每个结论的因果关系,最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 3.2在反复运用过程中渗透 在抓住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及解决具体数学问题中,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这些问题的精髓,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无一不是数学思想方法反复运用的过程,因此,时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既有条件又有可能,这是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行之有效的普遍途径.数学思想方法也只有在反复运用中,得到巩固与深化。 总之,重视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但是,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而是有一个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结合数学知识的内容,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1]施华玲.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之渗透[A].福建教育学院学报,1673-9884(2014)06-0068-03. [2]姜嫦君,刘静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A].延边教育学院学报,1673-4564(2010)02-0106-03. [3]钱岳新.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的实践与思考[A].科学大众(科学教育),1006-3315(2010).

小学数学课堂文化的“三优化”

小学数学课堂文化的“三优化” 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文化,只有在课堂里做到有生机、开放,才能称得上是广泛的开放。学生惧怕数学,把数学看作是一种负担,都说明数学课堂文化还需再民主、再和谐化、再反思而重新构建新型的课堂。如何重构新型数学课堂文化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我认为构建数学课堂文化,着重要落实“三优化”。 一、唤醒学生精神生活,优化课堂文化 教育是心灵浇灌心灵,真诚赢得真诚的事业。重构数学课堂文化,首先是优化课堂文化环境,创造心灵融通的交流场――课堂精神文化的构建。 (1)在充满精神文化的课堂当中,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民主,民主的核心是尊重。营造师生互尊互爱互动的课堂心理氛围与教学空间,必须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个带进”: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这几年对新课程理念的琢磨和体会,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套不成文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要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例如,

对上课不专心听讲的,我就当着全班学生的面不点名地说:“假如你们的家长是个农民,种不好庄稼,收不下来粮食,你们可曾想一想,他这个农民当得好不好?再想一想,汽车司机违反交通规则,出了安全事故,那他是不是个称职的司机呢?我们是学生,不守纪律,不努力学习,试想这个学生,当得好不好?”针对我提出的问题,学生们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想法。我还尝试让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同学来回答,结果让我很满意。我更是给他们鼓劲说:“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如果说到做到才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真的,这几个同学慢慢有了好转,逐渐地变成了好学生。 (2)在充满精神文化的课堂当中,学生的错误是学生成长的契机。例如:在一节数学分数认识的练习当中,一个学生上来板演,结果出现了这一种情况:1分米的5分之4是多少厘米,学生这样解:“1分米的5分之4是4厘米。”我没有责怪学生,而是反问他:“这道题目做错,说明了什么?”学生说:“我分数的意义还没掌握!”“那你应该怎么办呢?”学生马上就意识到自己该努力把这方面的知识补起来了,让错误点激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良好的课堂精神文化,目的不是控制学生,而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建构课堂内驱力,优化行为文化 如何能在课堂上重构数学文化,就要重视教案设计,铺平与学生交流的绿色通道――课堂行为文化的构建,主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14-03-31T09:05:35.82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9期(上)供稿作者:石超华 [导读]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 ◇石超华 (四川省南部县火峰小学南部 6373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是教学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把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及各项活动之中。学生在校的时间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而课堂教学也就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略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榜样示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师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来影响学生。例如:对上课认真学习,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 二、深入挖掘数学教材内容的内在美,陶冶学生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成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 如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就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如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例如,在教学完了比和比例的知识后,我就向学生介绍了著名的“黄金分割”知识,从而揭示了一种审美的线段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按黄金分割构造的事物。如中外名建筑、窗帘的束带、女孩裙子的腰带等,使学生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我还经常让学生用哲学的眼光从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感悟一些人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位伟人曾打过这样一个比喻:“一个人的实际价值好比分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让学生从这样浅显的数学知识和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阐述出这样深刻的做人道理,才是我们数学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觉得,只有善于挖掘教材,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习数学、鉴赏数学的美,才能感悟出人生的真谛,陶冶出学生的高尚情操。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多年的教育中,我深刻地感到,现在学生很娇气、脆弱,怕吃苦,依赖心理严重,一点委屈和挫折也受不了,这怎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参与将来工作的竞争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在教学中,要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把训练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渗透在数学教学之中。比如在教学圆周率时,我讲了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祖冲之每天早上祖冲之出门处理公事,下午一回来,他就一头钻进了书房,有时甚至忘了吃晚饭,忘了休息。为了求出最精密的圆周率,祖冲之对九位数进行一百三十次以上的包括加减乘除及开方等的运算。这样艰巨复杂的计算,在当时,既没有电子计算机,也没有算盘,只靠一些被称作“数筹”的小竹棍,摆成纵横不同的形状,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数,然后进行计算。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这不仅需要掌握纯熟的理论和技巧,而且,更需具备坚强的毅力,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祖冲之付出了艰巨的劳动代价,才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这样,激起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学生坚忍性格。 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五、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生活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起点,也是学生经验的主要来源。对小学生而言,最为有效的教育途径就是从他们身边的生活实际,普遍现象出发,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并获得最直接的品德教育。还就《统计表》一课来说,我抓住生活中的德育契机,并把它灵活的运用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在生活的周围浪费水资源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有许多的地区因为缺水,而生存环境极其恶劣。这样的一个贴近生活的练习设计,使学生的情感发生了碰撞,有力的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六、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计算能力进行不懈的培养,也要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不断的提高。我们每位教师都深入思考、勇于实践、努力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思想性,充分联系实际生活,坚持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