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会考复习主要知识点解析[1]

信息技术会考复习主要知识点解析[1]

信息技术会考复习主要知识点解析[1]
信息技术会考复习主要知识点解析[1]

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

1、信息的概念:用来描述各事物的特征、变化及相互关系的数据所表达的内容就是信息。

2、信息的特征:传载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载体依附性、价值性、可伪性。

3、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不是物质实体,载体是物质实体。信息依附于载体。

4、信息处理一般过程:收集、存储、加工、发布(输出信息)

5、信息处理工具:例如:计算机、录音机、照相机、摄象机等等

二、信息的数字化

1、信息的数字化(模数转换)(信息编码)

客观世界的各种信息(模拟量)用数字表示(数字量)

2、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

计算机内部都采用二进制代码,输入输出采用十进制数。

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采用:按权展开求和。(位权)。

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采用:除2取余。(注意:整数部分的余数反序书写)

3、信息编码目的意义:数字化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础

4、n位二进制数有多少个编码(2^n)。要表示x个不同的二进制数需要n个二进制位(2^n=x)。

例如:1个字节为8个二进制数,它有2^8=256个编码。1024个不同的编码需要10个二进制位(2^10=1024)。

5、字符编码(AscII码)

(1)计算机内最常用的编码方式是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用来表示英文、数字和一些符号。ASCII码在计算机中存储占用1个字节(8位),编码只用后7位,可以表示27=128种符号,编码用十进制从0~127,有94个可显示字符,34个控制符。

记住:“A”=01000001=65、“a”=01100001=97

6、汉字编码

中文使用的编码有国标码(GB2312)汉字编码,它采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汉字的方法编码,2个字节最高位为0;GB18030汉字编码,它采用四个字节表示一个汉字的方法编码;BIG5汉字编码(台湾、香港地区常用)。计算机内部只使用汉字机内码,2个字节最高位为1;输入汉字使用汉字的输入码;输出汉字字形使用汉字的字形码。

7、声音数字化(基本原理、格式)

基本原理:一般包含三个阶段:采样(每隔一定时间,读取一次声波模拟电压的数值)、量化(将读取到的模拟量用数值来描述)和编码(以1个字节量化为例,1个字节为8位二进制数,它有2^8=256个编码,也就是可以分成256个电压等级。这样一个连续的模拟波形变成了一个二进制数序列)。常见格式有:wav、mid、mp3、ram、wma

8、图像数字化(基本原理、格式)

基本原理:把一幅图像按纵横分割成一个个小方格(像素),有黑色的方格记作“1”,没有黑色的方格记作“0”,再将“0”和“1”按一定的编码规定和先后次序记录下来,图像数字化过程就完成了。

常见格式有:Bmp(未压缩)、jpg(损压)、gif(动态)、pcx、wmf(矢量图)、png

分辨率800*600=480000即指48万像素分辨率1024*768=786432像素

存储一幅图像所需容量:=图像像素(黑白)/8(B),=图像像素(彩色)*24/8(B)

9、压缩和解压缩(基本原理、工具、操作、有损无损区别)

压缩(又称打包)分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二种。

无损压缩(都适用)

有损压缩(可以用于图象、动画、视频。但不能用于程序、文档)

压缩和解压缩软件(WINRAR、WINZIP)

常见格式有zip(WinZip文件)、rar(WinRAR文件)、cab(系统压缩包文件)

区别:无损压缩毫无损失地对文件进行压缩,有损压缩则通过损失一些信息,提高

压缩比。

三、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指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处理技术。

2、信息技术应用及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所涉及的领域有科学计算、办公自动化(OA)、辅助设计(CAD)、辅助教育(CAI)、辅助制造(CAM)、虚拟技术和电子游戏、电子商务、通讯和信息服务等方面。

3、信息技术历史、现状和发展

四、信息安全

重要法规:

1994年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2001年颁发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1、病毒概念、特点、防治

计算机病毒是一段可执行的程序。(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寄生于应用程序或系统可执行部分的具有破坏性的特殊程序,它会破坏计算机的工作程序和数据,使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

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磁盘、光盘和网络传播。 其主要特征是:传染性、破坏性、隐蔽性、潜伏性。

防治:1、安装防病毒软件或防火墙,2、对其定期升级,3、定期备份重要数据,4、掌握一定的防病毒与黑客的技能,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与习惯。 2、黑客:计算机网络的非法入侵者

3、信息安全意识与习惯

4、增强信息安全的措施

5、道德规范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预防应从思想上、管理上和技术上三方面入手:(1)加强思想教育。(首先在思想上对病毒的防止应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病毒的危害性,要遵守职业道德,尊重知识产权,不要随意复制非法的软件) (2)加强管理。(规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运行环境无病毒,不用非法复制的软件,杜绝来路不明的软盘) (3)技术措施。(确定固定的系统引导方法)

第二单元计算机系统

一、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系统的概念: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1. 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数据和指令。

2. 采用存储程序工作方式,即:

事先编制程序。

实现存储程序。

自动、连续地执行程序。

3、五大逻辑部件及简单工作原理

4、计算机处理信息的特点

①运算速度快②精确度高③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 5、常用硬件设备的名称、功能、技术指标

A:运算器(进行简单算术运算逻辑运算)

B:控制器(命令自己或外部设备做这做那)

输出 信息

控制流

数据流

五大逻辑部件及简单工作原理

C:存储器(存储程序和数据)

D:输入设备(将数据、程序转换成二进制码,并送入内存)

E:输出设备(处理的结果转换成人们能够识别的形式显示)

具体常用硬件设备: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触摸屏、摄像头和数码相机等。

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显卡是连接主机与显示器的接口卡。其作用是将主机的输出信息转换成字符、图形和颜色等信息,传送到显示器上显示。

主板是计算机各部件的连接工具。

目前常用的辅助存储器有磁盘(软盘、硬盘)、磁带、光盘、闪存(U盘)等。

6、几个数据存储单位极其换算:

?数据存储的最小单位:位(bit)

?数据存储的最基本单位:字节(Byte)

?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基本单位:字(word)

8 bit=1B

1024 B = 1 KB

1024 KB=1 MB

1024 MB=1 GB

二、硬件与软件

1、硬件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1)1946年,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

(2)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目前的计算机就属于这一类)。

(3)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微型化、巨型化、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化。

2、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关系:

硬件是躯体(身体),软件是灵魂(思想)。硬件和软件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3、指令、程序、软件

指令是指计算机完成一步基本操作的命令。

程序是指有序指令的集合。

软件是指程序和相关文档的总和。

4、程序设计语言

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有三类: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1)机器语言:一台计算机的全部指令的集合,是计算机唯一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程序;

(2)汇编语言:用易于记忆的“指令符号”代替冗长的机器指令代码。(机器语言的符号化)

(3)高级语言:由表达各种意义的词和数学表达式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接近人类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

常用的高级语言有:Pascal、C、C++、VC、VB等。

高级语言程序(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目标程序)的方式有两种:编译、解释。

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必须经过编译方式或解释方式翻译后才能执行。

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程序的优点是易理解和修改且适用于不同的计算机(通用性强)。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语言。计算机唯一能够是别的语言是机器语言。机器语言是由0/1这样的二进制数组成的。

5、软件分类及关系,代表性软件

软件分类、代表性软件: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Basic、C、Pascal)、数据库管理系统(foxpro、SQL、Oracle)。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2000、WindowsNT、WindowsXP、Windows2003和Linux、Unix及Netware是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Windows 98是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DOS是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是为解决各类具体应用问题而编制的软件。包括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游戏软件等。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关系:.应用软件必须在系统软件的支持下工作

6、软件的版权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中国公民和单位对其开发的软件,不论是否发表,不论在任何地发表,均享有著作权。

7、软件的安装、设置和卸载

?安装实质:

是将软件从一个载体转移到目标载体。

安装软件分为:安装版与免安装版。

安装程序通常命名为:“setup.exe”或“install.exe”

?安装顺序: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软件

卸载:1、自带的卸载功能2、控制面板

第三单元网络基第三单元网络基础

一、计算机网络

1、网络概念

计算机网络就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网络的三要素:通信主体(服务器、工作站和网络设备)、传输介质、网络协议。

2、网络的功能

三大基本功能: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

3、网络分类

按照网络地理范围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按传输介质划分:有线网与无线网(WLAN)

4、拓扑结构

总线形、星型、环型、树状、网状

二、网络硬件

1、网络服务器:

在局域网中,有一台电脑专门负责信息传递、资源提供与管理工作,这台电脑称为服务器2、网络工作站

联入网络的计算机

3、传输介质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

4、网络设备

是网络中数据中转、信号放大以及网络互联的设备。

网卡、

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

三、软件设置

1、网络协议

网络上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规则。即:电脑和电脑之间通过网络相互传递信息时,必须采用相同的格式,这些规范网络上信息传递的格式称为网络协议。

2、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 网际协议)

TCP称为传输控制协议,主要确保数据传输的正确性。IP称为网间互联协议,主要确保路由器的正确选择和报文的正确传输。

3、IP 地址、域名及转换(DNS)

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每台计算机都有一个唯一的网络地址。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的,称为IP地址;另一种是以英文单词和数字等表示的,称为域名地址。

什么是IP地址?IP地址是IP协议规定的一种数字标识,是由4段,每段8位,转换成十进制是由0到255的正整数组成,每个正整数之间用“.”隔开。例如某计算机的IP地址192.168.30.3。

何为域名?IP地址是一串数字,对于用户来说,记忆起来十分困难,所以通常`用具有

一定含义的容易记忆的一串字符来代替IP地址,称为域名。(如用https://www.doczj.com/doc/5117447482.html, 来代替202.112.7.12)

何为DNS?(域名解析服务器)功能:完成域名与IP地址的转换。

DNS:Domain Name Server 域名服务器。域名虽然便于人们记忆,但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只能互相认识IP地址,它们之间的转换工作称为域名解析(如https://www.doczj.com/doc/5117447482.html, 与218.30.66.101 之间的转换),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成,DNS就是进行域名解析的服务器。

指出下列域名后缀哪些属于一级域名?哪些属于二级域名?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

cn 中国(一级域名)us 美国(一级域名)uk 英国(一级域名)

jp 日本(一级域名)tw 台湾(一级域名)

ac 科研机构com 公司edu 教育部门

gov 政府mil 军事部门net 网络服务机构

int 国际组织org 各种非赢利性的组织bj 北京

sh 上海sd 山东qd 青岛

指出下列主机名(网址)所代表的含义?

https://www.doczj.com/doc/5117447482.html,

(1).(2).(3).(4)

(1)表示这台电脑是WWW服务器(2)北京大学代号(3)属于教育部门(4)该电脑位于中国

四、网络发展及应用

网络软件应用

文件传输

电子邮件

简邮3

万远程登录超统高单邮件传输协议

局协议版本

维网

文本传输协议一资源定位器

级搜索

1、网络的历史和发展 ARPANet (阿帕网)

60年代开始,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 (Advance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建立阿帕网ARPANet 。

2、因特网的服务

资源共享、文件传输、电子邮件。 3、网络的基本服务和扩展服务

(1)如万维网(www ,World Wide web)信息浏览、(2)IP 电话、(3)电子公告板(BBS ,Bulletin Board System)、(4)即时通讯IM(QQ 、MSN 等)、(5)视频会议、\(6)博客(blog)、(7)网上购物 4、因特网的接入方式

1.配置要求

硬件:486以上计算机(内存16M 以上、硬盘1GB 以上)、调制解调器 软件:网络客户程序及浏览程序(Netscape 、Explorer )

办理入网的手续 [通过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网络服务商申请] 为接入Internet ,需进行一些相关设置。

① 配置网络接入设备:网卡、MODEM 、路由器。

② 配置有关的网络选项(客户、适配器、协议、服务、IP )

2.接入方式

①电话拨号接入方式

借助电话线和调制解调器,最高速率56Kb

②ADSL

非对称式,上行速率16~640Kb,下行速率1.5M~9M

③Cable-MODEM(线缆调制解调器)

利用有线电视网(同轴电缆),非对称,上行10M、下行16~40M

④LAN(局域网)光缆+双绞线,10M~100M

⑤无线上网(WLAN)

受区域限制。

网络CDMA、GPRS、CDPD。

提供服务-无线INTERNET、移动定位、电子商务、移动多媒体。

5、电子邮件的书写、发送、接收和阅读、电子邮件地址的组成;

电子邮件地址的组成:

用户名@邮件服务器的主机名

如:wangxm@https://www.doczj.com/doc/5117447482.html,

电子邮件服务器的作用是什么?

我们可以把电子邮件服务器理解为网络上的邮局,它的任务是负责电子邮件的接收、存储和转发。

6、上网浏览和页面保存

(1)、WWW的基础知识

WWW的含义是什么?World Wide Web, 全球信息网或万维网

(2)、URL的含义是什么?它是有哪几部分组成?

URL统一资源定义符URL(又称网页地址),它是由协议名、主机名、路径及文件名等三部分组成。

如:https://www.doczj.com/doc/5117447482.html,/poems/cc/f1.htm

(1) (2) (3)

(1)指明该网站采用的协议为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2)主机名及路径

(3)文件名

7、因特网中由数以万计的网站和数以亿计的网页,用户如何才能在这么多的网站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呢?

主要利用搜索引擎,如https://www.doczj.com/doc/5117447482.html, (百度), https://www.doczj.com/doc/5117447482.html,等

既可以按关键字也可以按分类目录进行搜索。

6、网络安全

7、网络道德规范

第四单元算法与程序设计

一、算法基础

1、算法的概念

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设计的确定的有限的步骤称为算法。

2、算法的特点

每个算法都有以下5个特点:

有穷性、确定性、有零个或多个输入、有一个或多个输出、有效性

3、算法的描述方法及流程框图

常用的算法的描述方法有:自然语言、图形符号、伪代码、程序。

流程图中的常用符号:起始、终止框、输入、输出框、处理框、判定框、连接圈、流线。

4、常量与变量

常量:是指在程序执行过程中事先设置、其值不发生改变的量,一般就是一个具体的数值。

变量: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取值可以改变的量,一般用字母表示。

●变量先赋值,后使用;

●变量可反复被使用,即“取之不尽”;

●变量可重新赋值,即“赋值即覆盖”。

变量的命名规则中,关键是:

●第一个字符必须是字母。

●只能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三类字符组成。

●大小写都可以。

●变量名长度适当。

例:判断下列变量名是否正确。a,c1,class*1, class_1, sum,3f,grade、a@a , data,a/a。

例:用赋值语句表示下例语言的描述

(1)设圆的半径为5cm,将它存放在变量r中,将圆周长赋值给变量c,面积赋值给变量s。(r=5, c=2*3.14*r,s=3.14*r*r)

(2)将变量b的数据取整后赋值给a。(a=int(b))

(3)假设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存放在变量a,b,c,将判别式赋给变量d。(d=b*b-4*a*c )

(4)将“信息科技”字符信息赋值给变量title。(title=“信息科技”)

(5)某商店一商品价格存放在变量price中,将price打对折,赋值给变量price中。(假设商品原价为500)(price=500, price= price/2 )

(6)将国民生成总值gnp翻2翻。(gnp=gnp*(2^2)

5、运算符和表达式

●算术运算符+、-、*、/、^、\、mod。例:x=2,求y= 4+6/x+4的值。(y=11)

●字符运算符&或+。

●关系运算符>、<、>=、<=、=、<>。

●逻辑运算符not、and、or。

表达式:

指用运算符将常量、变量、函数连接起来有意义的式子,称为表达式。它可以是单个的常量或变量。

表达式中常量与变量类型要一致,表达式类型有算术表达式、字符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运算优先级顺序是:算术运算->字符运算->关系运算->逻辑运算

采用列表法记录变量值变化的过程与结果,

5、赋值语句

格式:变量←表达式功能:先计算右边表达式的值,然后赋值给左边的变量

6、函数

常用函数:SQR(X)算数平方根、ABS(X)绝对值、INT(X)取整函数

例1 a=3 a=5

说明变量的变量名与变量值

a 变量名

存储单元

变量名实际上是一个符号地址,对应一定的内存储单元。

变量值指内存储单元中的值。

变量值先赋值,后调用,重新赋值后,变量的值改变。

二、算法的三种结构

1、三种结构特点、流程图表示

2、顺序结构

严格按照先后顺序执行算法的各个步骤。

顺序结构框架:输入→处理→输出

典型例题:

例1:用流程图表示:输入任意一个三位正整数n,输出这个三位数各位数字之和。(例如输入456,输出结果为15。)

数据怎么来?一是直接赋值,二是程序运行中需读取的。处理即进行何种运算

流程图(请同学自己补上)

利用函数计算。

需求分析

输入什么数据(输入三位正整数n)?

输出什么数据(求什么?得到的结果为各位数数字之和total)?

设计算法:

输入任意一个三位正整数n

百位数a=int(n/100)

十位数b=int((n-a*100)/10)

个位数c=n-a*100-b*10

处理Total=a+b+c

输出Tota

注:除了用取整函数外,还可以与取余数运算符mod结合使用。

设计算法:

输入任意一个三位正整数n

个位数c=n mod 10

十位数b=(int(n/10)) mod 10

百位数a=int(n/100)

处理Total=a+b+c

输出Tota

例2:键盘输入一个圆半径r,计算并输出圆面积s,圆周长c和由此半径构成的球体积v。

流程图(请同学自己补上)

此例中π值固定不变并多次用到,可以直接赋值p=3.1415926535,而半径r的值由用户来决定,需从键盘输入,增加程序通用性。

例3:交换二个变量的值(流程图请同学自己补上)

常用函数

SQR(X)算数平方根

ABS(X)绝对值

INT(X)取整函数

3、单分支和双分支(分支结构又称选择结构)

流程图(请同学自己补上)

分支结构一个入口,一个出口。

单分支:(流程图请同学自己补上)

例1:出门带伞问题:如果下雨,带伞后出门,否则直接出门。(单分支结构) (流程图请同学自己补上)

双分支:(流程图请同学自己补上))

例2:输入两个数a和b,输出这两个数差的绝对值。(双分支结构)(流程图请同学自己补上)

例3:求分段函数值y =x*x x>3

=2x+1 x<=3

分段函数问题。(分支嵌套)

例3:购买地铁车票:乘1-4 站3元/位;5-9站4元/位;9站以上5元/位;输入人数person、站数n,输出应付款pay。(流程图请同学自己补上)

例4:输入三个不等的数A,B,C ,将最大数赋值给max并输出。(流程图请同学自

己补上)

4、当型循环和直到型循环(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

(流程图请同学自己补上)

按给定的条件连续重复多次执行循环体中的一组步骤

常用的算法(变量名可以任意)

累加器:S=S+X 多次循环后S变量存放的就是X数列每个数的和:S=S+1/X 多次循环后S变量存放的就是X数列每个数的倒数和

累乘器:T=T*X 多次循环后S变量存放的就是X数列每个数的积

计数器:I = I+1 每执行一次,I变量的值递增1,若I初值为1,得到的数列为1、

2、3、…、n,可以用来统计循环次数。

:I = I+2 每执行一次,I变量的值递增2,若I初值为1,得到的数列为1、

3、5、…、2n-1,得到一个奇数列;若I初值为2,得到的数列

为2、4、6、…、2n,得到一个偶数列;

求余数:5 mod 2=1(5除2余1) 取整: Y=INT(X)(只取整数) 整除:X\Y

判断奇偶数:若x MOD 2=0,则x为偶数,若x MOD 2 <> 0,则X为奇数。

5、三种结构的混合使用

三、算法实例

1、解析算法

2、枚举算法

3、数组变量

4、冒泡排序思想方法

5、选择排序思想方法

6、顺序查找思想方法

7、对分查找思想方法

运算器 存储器

控制器

输入设备(I):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等 输出设备(O):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耳机、音箱

中央处理器(CPU) 内(主)存

随机存储器(RAM):多次读写,断电信息丢失

外(辅)存:软盘、硬盘、光盘、U 盘等 只读存储器(ROM):只读,断电信息不消失 外围(部)设备

机系统

硬件

访

问速

快 慢

信息处理、辅助工具等 Foxpro 、Access 、Oracle C 、Pascal 、Basic 、VB 、VC

WinXP 、Win2000、Win98、Dos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中学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大全)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能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及信息技术包含的基本内容。 1、什么是信息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共享性、传递性、依附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与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 4、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方法;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的历史 人类在发展中,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它们是: 1语言的形成,2文字的产生,3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无线广播、电视的发明,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1、有效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为: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多渠道获取信息→保存信息 2、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1)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获取信息 (2)通过媒体(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网络等)获取信息 (3) 通过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3、常用的信息采集工具 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机、计算机(利用多种软件工具,把来自光盘、网络、数码设备等多种类型的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 4、保存信息 计算机一般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信息,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储不同类型的信息。 常用的文件格式及其特点

高一信息技术会考_VB知识点整理

注意:其中Chr()、Str()、Mid()三个函数的值为字符串型,结果要加双引号(1)赋值语句: 块If语句: 注意:行if语句只有一行。而块If语句写在多行上,最后需要EndIF结尾

表格信息的加工 (一)了解工作表概念,会建立工作表,掌握工作表中的基本操作(复制、移动、插入、删除等)。 1.数据的输入(1)纯数字符号的输入:要在数字符号前加单引号,如字符0021,输入为’0021 分数的输入:先输入一个零(0),然后输入一个空格,最后再输入相应的分数。(2)单元格内出现“####”号,是因为单元格的宽度不够,只需要选定该单元格,再在菜单栏上选择“格式”/“列”/“最适合的列宽”即可去掉####号。 2.单元格表示方法:列号(英文字母)+行号(数字),如第6行第6列的单元格为F6 单元格区域表示方法:如A3到A9区域表示为A3:A6,共A3、A4、A5、A6四个单元格(二)能进行表格数据的计算(利用公式或函数进行计算):求和、求平均、求最值、计数。 1.用公式计算数据(输入公式的标志是输入一个等号)常用函数的应用:SUM(求和函数),A VERAGE(求平均值函数),Max(求最大值函数),min(求最小值函数),Count(计数函数)“= SUM(C3:C5)”表示求C3到C5单元格区域的数据的和。等同于“=C3+C4+C5”“=Average(C3:C5)”表示求C3:C5单元格区域数据的平均值“=Max(C3:C5)”表示求C3:C5单元格区域数据的最大值“=Count (C3:C5)”表示求C3:C5区域中包含数字的单元格个数以及参数列表中数字的个数。假设C3:C5中的数据分别为12、0、a,则应用函数“=count(C3:C5)”后得到的结果是2;如果函数变为“=count(C3:C5,5,3)”则得到结果为4 2.公式的复制:可以完成类似的计算(操作方法一:选中应用了公式的单元格后,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命令,然后选择需要完成类似计算的单元格,单击“编辑”菜单中的“粘贴”;操作方法二:选中应用了公式的单元格后,鼠标指针指向右下角的小方块,变成黑十字形时按住左键不放拖动到目标单元格。两种方法均可实现公式的复制)(三)对表格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四)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建立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等图表。(这三种图表的类型要了解)(五)根据图表对表格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必修部分) 第一章绪言 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1、什么是信息(A、不用背,但要了解) 1)、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对信息的三种典型的定义。 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式之一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信息的主要特征(B、给出问题能分析出是信息的哪个特征,能区分载体和信息) 普遍性:信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一方面,所有的信息都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但是,载体并不是信息;另一方面,相同的信息也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但其内容并不因记录手段或物质载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共享性:是指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共享过程中,信息本身不会有损失,这与物质和能源有着本质的不同。 价值性: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之一,因此总是有价值的,信息的价值大小因人而异。时效性:信息不能及时利用可能会贬值或者毫无价值,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什么是信息技术(A、重点了解画线内容)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本质上说,它的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其中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2、信息技术的发展(A、了解五次革命标志,知道发展方向) 五次革命及其意义: 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使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最终使人与动物彻底区分开来。语言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是信息表达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键性革命,大大提高了信息表达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文字的发明:用文字记载信息,增加了交流信息的手段,突破了原来时空方面的限制,延长了信息的寿命,使人类可以跨时间和地域传递、交流信息。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近代文明奠定了基础,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一次重要革命。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使人类的信息交流迈进了一个新纪元,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又一次革命。 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是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一次革命,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第五次信息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代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个性化。 第二章信息获取 信息获取的过程:需求确定→来源确定→方法确定→价值判断 一、信息需求的确定 1、信息需求的含义: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即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本、图、声音、视频等。 2、常见信息类型的作用和效果:文本提供“事实材料”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客观依据;文本中的观点

信息技术会考操作题知识点汇总

信息技术会考操作题 知识点汇总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信息技术会考操作题知识点汇总 常用快捷键:Ctrl+空格:中西文输入状态切换;Ctrl+Shift :输入法切换;Ctrl+X:剪切;Ctrl+C:复制; Ctrl+V:粘贴; Ctrl+Z:撤消;Ctrl+A:全选 常用的键:Caps Lock:大写字母锁定键; Shift:上档键(或换档键); Enter:回车键 Del:删除当前光标后面的字符; Backspace:退格键,用于删除光标前面的字 符;Pagedown:向下翻页;Pageup:向上翻页; Word 操作:→ 一、文字处理部分: 1、设置页面:文件→页面设置;(上下、左右页边距;纸张大小;宽度、高度) 2、文字设置:选中→右键→字体;(设置字体、大小、颜色、上标、着重号、下划线、删除线、阴文、空心、字符间距、文字效果等)。 3、段落格式:选中→右键→段落;(左右、首行等缩进、对齐方式、段间距和行间距)。 4、页眉与页脚:视图→页眉和页脚 5、分栏(首字下沉):选中→格式→分栏(首字下沉) 6、边框和底纹:选中→格式→边框和底纹。(先颜色、线型,后边框,注意区分文字和段落) 7、插入页码:插入→页码(没要求就按默认确定) 8、分隔符:位置→插入→分隔符→分页符(分栏符、换行符) 9、替换:选中→复制→编辑→替换→查找内容(Ctrl+V)→替换为→要求→全部替换。 10、插入与修改文字内容:回车键(新建一行)、Backspace、 Delete键(删除文字) 11、调整句子顺序:剪切(移动文字)、复制(变成多个)、粘贴。 12、特殊符号的插入:插入→符号(或特殊符号)输入法的小键盘:右键→标点符号等选项。 二、文本框、艺术字、图片部分: 1、插入艺术字:位置→插入→图片→艺术字。会用“艺术字”工具栏对艺术字进行编辑和 修饰。艺术字尺寸控制点和形状控制点的区别。 2、文本框的插入:位置→插入→文本框。 文本框的修饰:选中文本框边→双击→设置线条、填充色、大小、版式。 3、插入剪贴画:位置→插入→图片→剪贴画。 4、插入外部图片:位置→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对话框→”本地磁盘(Y)”→题目要求的文件夹→图片→插入。 5、设置方法:选中图片→双击(右键→设置图片格式)→ 颜色、大小、版式(环绕方式:嵌入型、四周型、紧密型、浮于文字上方和衬于文字下方等)。默认的环绕方式:嵌入型。 6、插入自选图形的方法。位置→插入→图片→自选图形。 7、删除各种图片:选中→delete(键盘)。(或选中图片→“编辑”→“清除”) 三、表格设置: 1、创建表格: (1)位置→表格→插入表格; (2) 再在对话框中选定适当的行、列值(如:3行*3列)→确定。 2、插入行:(1)选中表格行→(鼠标定位在表格左边的N行处,变成斜箭头时按左键),表 格→插入行 (2)在表格的中间或结尾插入行:把鼠标定位在此行后面的回车符前,按一 下“回车键”(或TAB键、或选“插入行”)。 3、插入列: (1) 在表格的某一列前边插入一列:选中列→表格→插入列。 (2) 在表格的最右边插入列:用鼠标选中表格最右边的回车符,表格插入列; 4、删除行或列:(1) 选定表格中指定的行或列;(2) 打开菜单“表格”,选删除行或删除列。 5、设置表格中的文字对齐方式:(如居中、垂直居中) (1) 选中表格中的文字;(2)右键→单元格对齐方式,选“垂直居中”等。 6、合并单元格:选中要合并的单元格→右键→合并单元格。

高一信息技术会考必背知识点

信息技术会考必背知识点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概念的几种说法 (1)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2)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3)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信息。(学会区分信息(内容)和载体(物体)) (4)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2、信息的传播过程: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源)(信息传递)(信宿) 3、信息的载体形式: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符号、视频、动画等 4、信息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实例分析信息的特征) ①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如:看到蚂蚁搬家可以知道快下雨了 ②价值性:信息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③时效性:如: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④共享性:一个信息可以由多人进行分享;如: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 ⑤真伪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空城计” ⑥可处理性(可增值性):玉不琢,不成器。孟浩然的诗词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 ⑦传递性:一传十,十传百。 5、什么是信息技术(英文缩写:IT) 信息技术包括四个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的核心与支柱)、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传感技术。 6、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先后顺序 ①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 ②文字的创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③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 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⑤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7、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 整理

2009高一信息技术会考考点分析 必修第一单元 二、知识点: 1、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信息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可以承载信息,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信息的特征: ①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载体依附性) ②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可加工处理性) ③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共享性)。 ④信息具有时效性。 注意:考试的方法是给予一段文字,判断属于哪种特征。侧重与实际应用。

2、二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 说明:信息技术会考是上机操作考试,学生可以利用电脑自带的计算器来完成计算。 ①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相加法 如(1101)2=1×23+1×22+0×21+1×20=8+4+0+1=13 ②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二取余法 如173D=(10101101 )B 方法如下:最后的余数从下往上取。 ③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从二进制的低位开始,每四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一位十六进制数。反之,每一位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四位二进制数。 3、ASCII码和汉字编码 (1)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指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来表示,标准的ASCII码用一个字节中的7个位来表示,可以表示128种编码,其中数字、字母是按顺序依次排列的。 计算机在存放ASCII码时,战用一个字节(byte)(二进制8位)的右面7位,最左位“0”填充。(每个英文字符占1个字节) 这里需补充的知识点有:位、字节的概念即1B(字节)=8b(位); n N个位最多可表示的信息量2 (2)汉字编码方案(GB2312、GBK、GBl8030)及观察内码 汉字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①汉字的编码有输入码、交换码、处理码、字形码。其中交换码又称为区位码。 ③用UltraEdit或WinHex工具软件观察内码时, ASCII码(英文字符)只占1个字节,汉字编码占2个字节。

高一信息技术会考必背知识点(选修)

信息技术会考必背知识点(选修) 一、数据管理的基本知识 1、数据及数据类型 1)数据是对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的符号化表示,分为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 数据与信息的区别和联系: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2)理解常用的数据类型 数字型:用来存储可以进行算术运算的数字,可以是整数或是小数。 文本型:包括汉字、字母、数字、特殊符号。作为文本的数字不具数值含义,不能直接用于数字运算(如:身份证号,学号,电话号码等)日期/时间型:可以保存日期及时间 OLE型:主要指图像、声音等 是否型:也叫逻辑型 2、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变迁 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 3、认识关系数据库 (1)几个概念: 表:由记录和字段组成。 记录:表中的一行称为一个记录。 字段:每一列就是一个字段,每列的第一行是字段名称。 关键字:指能标识唯一一条记录的字段。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就是相互关联的二维数据表的集合。 1)数据库中信息以二维表的形式存储,一个数据库包含多个表 2)满足下列条件的二维表可以称为关系

①每一列的数据类型相同;②表中不允许有重复的字段; ③没有内容完全相同的行; ④任意交换两行、两列,不影响整个表的内容,也就是说,行和列的排列顺序是无关紧要的; ⑤每一个字段都是简单的数据项,而不是组合数据项。 (3)关键字是唯一标识一条记录的某个字段或若干个字段的组合 ①作为主关键字的字段不能为NULL值 ②作为主关键字的字段值不能重复 ③当不能确定任何单字段的值唯一时,可能将两个或更多个的字段组合成为主关键字 4、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 数据库(简称DB) 数据管理系统(简称DBMS);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SQL Server、Foxpro等。 数据库应用系统是指针对某个特定目标(具备某种功能,如管理、查询等),建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上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如,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等。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组成: 二、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 (一)数据分析与建模 1、数据库设计的过程 数据收集->数据分类、整理->画E-R图->确定关系数据模型->创建数据库

2017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考点解析

2013年泉州现代中学《信息技术》学业基础会考考点解析 __班__号姓名_____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考点解析】 一、信息获取 (一)信息的基本概念 1、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信息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当代社会的三大资源:物质、能量和信息。 2、基本特征: (1)载体依附性:任何信息都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如报纸与新闻内容。 (2)价值性:可分为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的价值,如阅读可使人愉悦。 (3)时效性:股票信息、天气预报、交通信息往往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4)共享性:同一信息可以有多个接收者,如网络信息等。 3、载体表现形式: 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1、概念: 信息技术(即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应用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 2、发展历程: (1)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3)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5)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3、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4、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学习软件、手机的使用、MP3的使用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要点及相关练习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要点及相关练习 第三章会考试题精选(一) 信息技术基础 一、知识点 1.信息技术基础 (1)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信息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可以承载信息,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2)信息的特征 ①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②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 ③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 ④信息具有时效性。 2.信息的编码 (1)二进制代码的特征 ①二进制数由“0”与“1”两个数字组成,运算规则为“逢二进一”,每个数码在不同的数位上对应不同的权值。 ②将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整数可用“除二取余”法,将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可用“按权展开相加”法。 ③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信息,但是不便于书写,在实际表示中,常常采用十六进制的形式。 ④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从二进制的低位开始,每四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一位十六进制数。反之,每一位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四位二进制数。 (2)ASCII码的概念 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来表示,其中使用最广的是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标准的ASCII码用一个字节中的7个位来表示,可以表示128种编码,其中数字、字母是按顺序依次排列的。 (3)汉字编码方案(GB2312、GBK、GBl8030)及观察内码 汉字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Q)GB2312使用2个字节编码,它包括一级汉字常用字(以拼音顺序排列)和二级汉字非常用字(以偏旁笔画顺序排列)。 ②GBl8030对收录的字符分别以单字节、双字节和四字节进行编码。 ③用UltraEdit或WinHex工具软件观察内码时,ASCII码(英文字符)只占1个字节,汉字编码占2个字节。 (4)多媒体信息的编码 ①声音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度越好,但是它的数据量也越大。 ②黑白位图的图像所占空间大小计算。只有黑、自两种颜色,每个像素只需要一个位就可以表示,因此黑白位图的图像大小(字节数)计算公式为:水平像素点的个数×垂直像素点的个数/8。以一幅800 X 600像素的黑白图像为例,它所占的空间大小为:800×600位,即800×600/8=60000字节。 ③彩色图像所占空间除了它的像素点的个数之外,还与它的颜色种类的多少有关。表示颜色种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PDF.pdf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象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p2)信息的发出方(信源)-----信息的接收方(信宿) 对信息认识三种典型观点 ?信息学奠基人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也就是说,人们是通过信息,来加深对事物本质属性的了解和认识。 ?控制论奠基人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信息的基本特征:包括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依附性、传递性、可处理性、真伪性(空城计)(p2) 3、信息技术(简称IT):包括计算机技术(核心)、微电子技术(基础)、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核心。(p4) 4、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人类社会共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依次为(1)语言的产生与应用(2)文字的创造和使用(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4)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p5) 容量单位换算 1TB= 1024 GB 1GB=1024 MB 1MB=1024KB 1KB=1024 B 字节 1B=8bit 位 1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 IP v4由32位4组二进制数组成,如http://218.5.5.242:9013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8) (1)确定信息需求(2)确定信息来源(3)采集信息(4)保存信息 2、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p82) (1)文本:.doc; .wps ; .txt ; .pdf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要点(1)

第三部分信息技术会考知识要点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又称为“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2 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传递性和可可处理性。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信息的基本容量单位是字节(Byte )1Byte=8bit (1)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裁体。信息要借助某种方式(如文本、图像和声音等)表现出来。我们将承载信息的文字、图像、声音和电磁波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2)时效性。某些信息在某一时段或范围内价值很高甚至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过了这段时间,可能就没有价值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3)可共享性。信息可以被很多人无损使用、公平分享,同时也可以被一次性或多次或同时利用。另外,信息共享有可控共享和不可控共享。 (4)价值性。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但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信息被恰当的应用之后可以增值。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5)可传递、可处理。按信息传递流向的不同划分,有单向传递、双向传递;按信息传递时信息量的不同划分,有集中传递和持续传递;按信息传递范围或环境关系的不同划分,有内部传递和外部传递。信息可以处理:可以压缩、存储、有序化、转换形态;信息处理的类型:分类、比较、综合、研究、编制。 3、信息技术组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核心是计算机技术。 4、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有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1)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第二次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3)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 (4)第四次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5)第五次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5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6根据载体的不同将信息分为五类: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 7、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有好的人机界面;越来越个新化的功能设计;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8、电子学习档案袋及其使用:博客(Blog)、维客(Wiki)、Tag等方式。 博客其实就是一种网络日志,类似于日记。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详解.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详解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 1.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包含的意义。 信息的特征:①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②信息是可以加工处理的 ③信息可以被存储、保留和传播。 ④信息具有传递性和共享性 ⑤信息具有时效性 2.二进制与十进制、十六进制的相互转换(正整数位)(注:在考试中可使用计算机转换) ①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相加法 如(1101)2=1×23+1×22+0×21+1×20=8+4+0+1=13 ②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二取余法 如173D=(10101101 )B 方法如下:最后的余数从下往上取。 ③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从二进制的低位开始,每四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一位十六进制数。反之,每一位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四位二进制数。 3.ASCII码和汉字编码 ○1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来表示,其中使用最广的是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标准的ASCII码用一个字节中的7个位来表示,可以表示128中编码,其中数字、字母是按顺序依次排列的。(ASCII码表可参看书P6)。 ○2汉字编码:汉字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汉字的编码有输入码(智能、五笔等)、交换码、处理码、字型码。 其中交换码又称为区位码。 常见汉字编码有:GB2312(使用2个字节编码,包括一级汉字常用字和二级汉字非常用字)○3用UltraEdit工具软件观察内码时,ASCII码只占1个字节,汉字编码占2个字节。 4.声音、图像数字化(多媒体部分有详细说明) 5.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网格计算机、机器人技术、数字地球和智能化社区、因特网2和下一代因特网,虚拟现实的实用化等。 6.知识产权 开发者设计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在开发完成之日起就受到法律的保护。作为软件的使用者,应树立法制观念,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自觉使用正版软件,抵制盗版及未授权的软件。7.信息的安全和保护 计算机病毒已经成为危害信息安全的最大隐患,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范围及要求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范围及要求 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 研究专题一我所认识的电子计算机 1.了解电子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被命名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至今为止,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是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了解计算机的特点 ⑴运算速度快;⑵计算精度高;⑶存储容量大; ⑷具有逻辑判断功能;⑸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的广泛应用 ⑴科学计算;⑵数据处理;⑶过程控制 ⑷计算机辅助系统 计算机辅助系统是指能够部分或全部代替人完成各项工作(如设计、制造及教学等)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目前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制造(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⑸人工智能 5.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安全使用知识 ⑴工作环境 ⑵正确的启动和关闭 冷启动和热启动;热启动的方法 研究专题二信息技术和我们 1.了解信息的定义 从本质上看,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物质、能源、信息是人类研究世界的对象,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要素。 2.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 普遍性、依附性、传递性和共享性、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 3.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实现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等功能的技术。 4.人类在发展中,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它们是: l 文字的产生 l 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 l 电报、电话、无线广播、电视的发明 l 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5.了解什么是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研究专题三计算机病毒 1.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程序。 我国在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为病毒做出了明确的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2.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⑴传染性;⑵潜伏性和可触发性;⑶破坏性;⑷隐蔽性;⑸不可预见性 3.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⑴通过移动存储设备来传播;⑵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 一种威胁来自文件下载;另一种威胁来自电子邮件,邮件的附件中也有可能存在病毒。 ⑶通过点对点通信系统和无线通道传播 4.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主要表现 5.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一般方法 ⑴使用反病毒工具软件;⑵采取安全使用措施 6.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新趋势 7.了解反病毒技术的新趋势 8.确立对待计算机病毒的正确态度 9.了解几种常见的病毒 ⑴ CIH病毒⑵宏病毒 研究专题四计算机原理 1.理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⑴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都是根据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程序存储原理”设计的。 电子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CPU,即中央处理器,是硬件系统的核心。CPU与内存储器合称计算机的主机。 2.理解电子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功能 ⑴输入设备(Input device) 输入设备的功能、常用的输入设备。 ⑵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 输出设备的功能、常用的输出设备。 ⑶存储器(Memory) 存储器的功能:是计算机中具有记忆能力的部件,用来存放程序或数据。 存储器的分类: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内存储器的特点及其分类 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 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 外存储器的特点、常用的外存储器。 存储器的容量以字节(Byte或B)为单位,其单位换算关系为: 1Byte=8bit(比特,1比特为1个二进制位) 1KB==1024B 1MB= 1024 KB 1GB= = 1024 MB ⑷运算器(ALU-Arithmetic Logic Unit)及其功能 ⑸控制器(Controller)及其功能 ⑹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⑺位、字节、字长的概念 位(Bit):计算机中最小的数据单位,每一位的状态可以是0或1。 8个二进制位构成一个字节(Byte或B),字节是存储器的容量单位。 计算机中一个存储单元存放的二进制数称为一个字(Word),一个字所包含的二进制数的位数称为字长。字长是计算机一次可以并行处理的数据长度。计算机的字长越长,计算的精度越高,运算速度越快。 3.理解电子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总复习各知识点精华

第一课时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10分) 一.信息 1、信息与信息载体的概念与区别 ①信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如:书本上的知识、报刊上的新闻内容 ②信息载体: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只是东西不表示内容)。 如:书本、图片、存有数据的U 盘。 (注意:一张画报、一张光盘本身不是信息,但它所蕴含的内容是信息。各门学科知识、指挥交 通红绿灯信号也是信息。) 2.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信息、物质和能源。 3.六大高科技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海洋)技术。 4.知识经济: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或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具有全球一体化的特征。信息网络成为新经济的基础设施与基本环境。 二.信息技术基础 1.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采集)、传递、处理和使用等方面的技术。 2.信息技术发展的三大基础: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3.微电子技术的核心是:集成电路技术。其中微电子技术也是信息技术的最根本基础。 4.集成电路标志性产品是:CPU (中央处理器),是微机的核心部件,即运算器和控制器的集 合体。 CPU 可直接访问内存,但只能进行二进制数(0和1)的运算。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时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美国生产的ENIAC ,主要元件是电子管,现在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5.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通过网络可以传递信息、共享资源。 6.计算机的主要特点: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和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 其主要原理是:一是可以储存信息,二是进行程序操作。 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一台较完善的微型计算机主要由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打印机等组成。 但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而硬件系统主要由五大部件组成。 运算器 个人计算机的档次是按照CPU 型号来划分的 控制器 如:P-4 2.1GHZ 表示奔腾Ⅳ代2.1GHZ 主频 只读存储器(ROM):停电后保存的信息不会丢失。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一般说的计算机内存就是它,它保存 硬件系统 存储器 着计算机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但停电后信息全部丢失。 外存:硬盘、光盘、软盘(1.44MB)、U 盘等。第一个硬盘的盘符是C :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键盘能将输入的字符转换 为二进制信息传送给计算机。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右击桌面/属性→显示属性对话框/设置/ 分辨率(如800*600)越高,图片越逼真,桌面上的图标和文字会变小) 冯.诺依曼计算机基本结构: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构成。 (中央处理器) 内存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

第一册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与信息载体的概念与区别 ①信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如:书本上的知识、报刊上的新闻内容 ②信息载体: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只是东西不表示内容) 如:书本、图片、存有数据的U盘 2、信息与社会发展 ①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信息、物质、能源。P3 ②知识经济: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或者说是“以知识 为基础的经济”P4 3、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P5 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 P6 4、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①运算速度快②精确度高③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 P7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 1、世界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 2、计算机的发展:根据组成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不同,分为四个时代——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一台较完整的微型计算机主要由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打印机等组成。P7 input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 output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I/O) 中央处理器简称CPU,是微机的核心部件,即运算器和控制器的集合体 4、冯.诺依曼计算机基本结构: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构成。 5、计算机系统基本结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6、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最小单位叫比特bit,一个0或1叫一bit 字节B及KB、MB、GB的换算关系是: 1Byte=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 B=1024GB 一个中文文字或符号要占用两个字节(B),而一个英文文字或符号只占用一个字节(B) 7、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 ①硬件系统:主机、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 ②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系统软件与计算机的硬件直接联系,供其他软件调用和供用户使用的基础软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对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进行调度、控制、管理和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2020年九月整理).doc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股市(市场)行情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真伪性)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1、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例如:算盘。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其中人性化是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1)虚拟现实技术(虚拟实景[境]和虚拟虚景[境]):3D游戏、虚拟实验等。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详解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详解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详解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 1.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包含的意义。 信息的特征:①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②信息是可以加工处理的 ③信息可以被存储、保留和传播。 ④信息具有传递性和共享性 ⑤信息具有时效性 2.二进制与十进制、十六进制的相互转换(正整数位)(注:在考试中可使用计算机转换) ①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相加法 如(1101)2=1×23+1×22+0×21+1×20=8+4+0+1=13 ②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二取余法 如173D=(10101101 )B 方法如下:最后的余数从下往上取。

③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从二进制的低位开始,每四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一位十六进制数。反之,每一位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四位二进制数。3.ASCII码和汉字编码 ○1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来表示,其中使用最广的是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标准的ASCII码用一个字节中的7个位来表示,可以表示128中编码,其中数字、字母是按顺序依次排列的。(ASCII码表可参看书P6)。 ○2汉字编码:汉字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汉字的编码有输入码(智能、五笔等)、交换码、处理码、字型码。 其中交换码又称为区位码。 常见汉字编码有:GB2312(使用2个字节编码,包括一级汉字常用字和二级汉字非常用字)○3用UltraEdit工具软件观察内码时,ASCII码只

占1个字节,汉字编码占2个字节。 4.声音、图像数字化(多媒体部分有详细说明) 5.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网格计算机、机器人技术、数字地球和智能化社区、因特网2和下一代因特网,虚拟现实的实用化等。 6.知识产权 开发者设计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在开发完成之日起就受到法律的保护。作为软件的使用者,应树立法制观念,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自觉使用正版软件,抵制盗版及未授权的软件。 7.信息的安全和保护 计算机病毒已经成为危害信息安全的最大隐患,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1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它能够通过修改程序,尽可能地把自身复制进去,进而传染给其它程序,破坏他人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爆发性等特点。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