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门事件与传媒伦理道德

水门事件与传媒伦理道德

水门事件与传媒伦理道德
水门事件与传媒伦理道德

09英语2班何胜林091105201

论新闻报道中的传媒伦理道德

-----以水门事件中为例

【摘要】传媒的新闻报道在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水门事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为尊重新闻消息的提供者所采用的隐匿新闻消息来源的方法是遵守传媒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表现。在新闻报道中,传媒伦理道德与新闻报道息息相关却又经常矛盾重重。【关键词】水门事件、新闻报道、传媒伦理道德

1972年6月,五个人闯入美国的华盛顿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装置的人被值勤警察逮捕。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被当作入室盗劫案处理的事件,却因为媒体的介入连续不断报道,使得当时的美国总统被迫辞职,这便是震惊中外的“水门事件”。

“水门盗窃案”最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具有敏锐新闻嗅觉的两个年轻《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对此事进行了坚持不懈的调查,并积极联系与此次事件有密切关联的相关人员进行新闻调查,特别是根据白宫内部线人“深喉”提供的情报逐步将调查的矛头指向了白宫高级人员。后来进过一系列的调查最终使水门盗窃案真相大白于天下。

但是《华盛顿邮报》在报道此次事件中为尊重新闻消息来源提供者(特别是以“深喉”为代表等人),采用隐匿处理的方法,使得整个事件的发展一直处于争议中。隐匿新闻消息来源的提供者信息是

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事实中遵守传媒伦理道德的表现,但却在现实的实践操作中遭遇重重困难。

消息来源的隐匿处理是指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提供者,由于某些消息来源倘若被公开身份,他们会面临各种压力甚至生命危险。隐匿权主要是指媒体及其工作人员为消息来源保密的权利,即未经消息来源同意,有责任为消息来源保密,不能把消息来源透露给第三人。

这规定一是为了保障公民享有表现自由的权利,即“普通市民不掌握传播媒体,他们如果希望对社会传达信息,必须向拥有新闻媒体的第三者提供信息,通过新闻媒体发表,其形式是新闻机构的表现行为,也是信息提供者间接的表现行为”。二是为了尊重新闻报道中的传媒伦理道德,保障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其中水门事件至始至终的一个重要神秘人物“深喉”的举动,更是饱受世人的诟病和猜测。直到他在2005接受美国著名杂志《名利场》的采访中首次承认,他就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原副局长,已年过九旬的马克·费尔特。他通过《华盛顿邮报》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手中的笔,不断地对当时有关“水门事件”调查的错误或正确的报道作评论。

如果说有种种理由促使费尔特铤而走险成为“深喉”的话,那么也有更多理由让他为自己做了“深喉”而深感不安。费尔特一直否认自己就是“深喉”。30多年来,费尔特的生活一直因美国新闻史上这个最大

谜团而内心充满矛盾和煎熬。《华盛顿邮报》两名因“水门事件”而名噪一时的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也曾在一本关于“水门事件”幕后采访的书中提到,“深喉”一直生活在孤独的恐惧中,他时时刻刻受到泄密事件带来的种种惊恐,却没有朋友可以分担他的痛苦。

由此事件可知,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事实时严格遵守传媒伦理道德,尊重新闻信息来源的提供者的保密意愿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伦理规范,更是媒体的责任心和人文关怀的体现。

参考书目:

1.蓝鸿文,《新闻伦理学简明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新闻周刊〉出新规定:严格把关匿名消息源》,新华网

3.林岩,《美国新闻记者与匿名消息来源》,《国际新闻界》

4.巴顿·卡特等,《大众传播法概要》,中国社会出版社

5.刘其杰《华盛顿邮报》与水门事件,世界历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